农村幼儿入园难在哪儿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农村幼儿入园难在哪儿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31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农村幼儿入园难在哪儿

前不久,辽宁省教育研究院在农村调研中发现,由于办园条件较好、收费合理的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且只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幼儿园、幼儿班又因小学的撤并而解散,不能满足家长就近送孩子入园的需求,一批无基本办园条件,没经过任何审批、注册的“黑园”应运而生。

“黑园”理应取缔,但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上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是清理“黑园”时,因学前教育没有一部较高效力的法律法规,责罚无力,违规办园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二是“黑园”一旦全部取消,就会导致很多幼儿无园可上。据统计,20**年,全国有3至5岁学前适龄儿童5240万人,而在园幼儿数仅有2479万人,入园率仅为47.3%。其中,经济条件薄弱、基础设施较差的广大农村地区“入园难”问题更加突出。

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六七成农村孩子难入园

“目前在我国各级教育中,学前教育是普及率最低的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不仅幼儿园所的数量少,无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要,而且在已有的有限幼儿园中,‘小作坊’式的民办园以及小学附属幼儿园所占比例较大。”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易凌云指出,这些幼儿园大多存在办园条件差、缺乏正式编制师资等问题,教育质量低下、小学化倾向严重,甚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利于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易凌云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而且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差距在不断加大,造成近2/3的农村幼儿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

与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滞后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民对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发现,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中西部农村留守幼儿增多,这些留守儿童主要以隔代养育为主,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适宜的教育环境,大多存在情感、行为和社会性发展问题,亟须学前补偿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据统计,20**年,学龄前(0至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有1569万人,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30.46%,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27284个乡镇中,有一半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

管理不顺、经费匮乏,乡镇学前教育遭“架空”

农村幼儿园供不应求,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原因何在?易凌云认为,除了缺乏法律保障、政府重视不够之外,一大原因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健全,乡镇级学前教育基本被“架空”。

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与陕西省儿童福利会、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调查发现,幼儿园还存在多头、交叉管理的问题,有的县是教育部门主管,有的县是妇联主管,还有的县是其他部门主管。由于管理不顺,不少县幼教发展思路不清,管理乏力,服务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经费不足也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调研中,陕西省9个县的教育行政部门普遍反映,学前教育经费从未纳入财政专项预算,一般是占用义务教育经费。

对此,易凌云指出,目前国家层面尚无专门的学前教育预算内经费,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基本以“自筹自支”为主,缺乏基本保障。“学前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普遍较差。”

加强乡镇中心园建设,带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迅速,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高达90%以上,其经验就是实行乡镇中心幼儿园由政府办园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指导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农村学前教育迈上新台阶。

当地政府强调,乡镇中心幼儿园是体现政府办学的窗口,乡镇政府决不能通过出卖或转让幼儿园来推卸责任,该市1个港区、6个乡镇、3个街道的中心幼儿园都由政府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全乡镇幼儿教育实行“六个统一”的管理,即经费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教师工资统一发放,教师工作统一考核,教具、玩具统一配置,办园质量统一评估。

庞丽娟建议,通过实施国家中西部农村乡镇中心园建设工程,使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入园。她建议设立中央财政专项,主要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1万个乡镇予以支持,每个乡镇建设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同时,可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农村学前教育培训与资源中心,协助承担本乡镇村办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带动所在乡镇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在短期内以较低的投入获得高效益的回报。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2:幼儿教育随笔:三篇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幼儿教育随笔3篇

1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研究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笔者经过对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方法的具体研究,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好。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二、故事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有时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在“小棉被叠整齐”的自我服务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休息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行为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行为巩固法有定期检查、评比、值日生活动等等。定期检查有每日的晨检、午检、晚检和每周一次的周检,在检查中对常规行为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常规行为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儿童在墙报上挂上小红花,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如为了养成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常规要求,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让幼儿成为常规教育的检查者和评价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方法是从繁多的教育方法中提炼出来的,并经过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2如何让幼儿爱劳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但目前看来,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只注重让孩子认字、学英语、学算术,梦想将来如何如何,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劳动。

一、让幼儿了解“劳动”的内涵,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1.结合教材,利用讲故事和图片进行教育。我给幼儿讲《小猫钓鱼》、《小兔子的妈妈病了》、《小萝卜和大萝卜》、《懒惰的熊等童话故事。让幼儿知道懒惰不好;知道爱劳动的孩子最光荣;懂得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好吃懒做的人什么也得不到,从而达到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的目的。2.带领幼儿参观成人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3.通过各种角色游戏让幼儿模仿成人的劳动。如:幼儿当医生,给病人看病,打针;通过游戏,萌发了幼儿热爱劳动的思想。

4.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培养幼儿饭前便后自己洗手,自己穿衣,自己盖被子,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穿鞋系鞋带,离园前自己穿外衣等。5.采取评比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

二、让幼儿学会劳动,并坚持劳动。

对幼儿来说,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劳动习惯。幼儿对一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是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要不怕麻烦,长期坚持。在劳动教育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当幼儿学会一种劳动技能,完成一种劳动任务时,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巩固已学会的劳动技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使幼儿感到劳动是光荣的。

三、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受的教育不同,因而劳动习惯也不同。有些家长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这些孩子的劳动能力就比较强。而有些家长对孩子很娇惯,因而孩子的劳动能力就较差。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小,做事慢,还不如自己干,这就扼制了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对这些幼儿,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外,还十分注意同家长取得联系,把教育内容、目的、要求及时向家长宣传,争取家长配合,使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巩固。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1.家访;2.布置课余劳动任务,请家长督促完成;3.情况反馈;4.讲评,评比;5.进一步研究,改进家园配合教育的方法。

3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

《辞海》对“方式”的解释是“某种活动采用的方法和活动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学习方式就是指个体为接受和保持新的经验(信息和技能)所采用的方法和活动形式。儿童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不同的心理学派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对幼儿学习方式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个是幼儿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点,即研究幼儿学习方式的共性:另一个是对幼儿个体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即研究幼儿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性。目前,前者的研究较多,而后者的研究较少。本文更多关注的是后者。

分析幼儿的学习方式

对幼儿学习方式的研究首先要求教师对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蛛丝马迹”进行细致的观察、判断与分析。之后,还要依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对幼儿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归纳总结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或个别幼儿所具有的学习特点,并为每个幼儿建立学习情况的档案,作为教师组织活动、决定采用何种方式、何种策略进行教学的依据。

案例一

在中班“会飞的风筝”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风筝布置在教室四周,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幼儿在观察风筝时,对风筝的整体造型最感兴趣。一下就看出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凤鸟风筝、金鱼风筝、孙悟空风筝、米老鼠风筝、娃娃风筝等),而对风筝的细节部分如颜色、花纹、形状、尾巴等不敏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风筝的具体细节,目的是为下一步幼儿自己制作风筝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但幼儿仍然关注风筝的整体造型,教师好不容易才完成引导幼儿观察风筝细节的活动。

在幼儿动手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先用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构图之后才动手制作,虽然看上去花的时间长,但最后顺利地完成,且质量较高。而少部分幼儿不假思索,拿起材料就做,起初速度很快,可有的返工重做,有的虽按时完成,但作品较粗糙。

[教师的分析]

幼儿对风筝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学习的方式。在观察学习的方式中幼儿表现出了幼儿阶段的认知特点。即首先认识的是事物或观察对象的整体部分,也就是以场依存性的形式知觉事物。皮亚杰也认为。年幼儿童的知觉行为是“整体性”的。

幼儿制作风筝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操作学习。这也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活动中两类幼儿的不同表现说明了幼儿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特点。前者属于沉思型。后者属于冲动型。沉思与冲动反映的是个体信息加工、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沉思型的学习者运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往往做出反应,都是正确的;而冲动型学习者则反应速度快,对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但容易发生错误。

[教师的反思]

1.教师应如何根据幼儿在观察学习中表现出的“整体性”认知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在出示图片或教具时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2.每个幼儿在操作学习中表现出的思维特,最是否在其他的学习活动中也有一致的表现?

案例二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5以内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操作材料:1个皮球、2辆小汽车、3朵花、4个布娃娃、5个茶杯。教师出示5张图片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考虑,从数量最少的往数量最多的排。幼儿一将布娃娃排在第一位,原因是喜欢布娃娃。幼儿二把汽车排在第一位,原因是汽车跑得快。幼儿三把皮球排在第一位,原因是皮球只有一个最少。

[教师的分析]

集体教学活动中一开始幼儿的操作完全是幼儿原始认识的表现,幼儿个体的经验、喜好及对事物的认识削弱了对“数字排序”操作要求的认识。这说明小班幼儿操作学习过程中易受到操作材料的影响。

[教师的反思]

1.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操作学习中材料的提供一味地去迎合幼儿,反而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何种性质的操作材料,应根据教育目标及幼儿学习的特点来考虑。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在其他的学习方式中,提供的材料是否会影响幼儿的学习?

案例三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四小天鹅》。过程一,教师提问:听了这段音乐心里感觉怎样?想做什么。过程二,“这首乐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再仔细听一遍。”过程三,教师提供了四组材料:粉笔画、彩笔直、贴色块、跳舞,请幼儿听音乐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在过程一中,文杰回答老师说,不知道要做什么;过程二中模仿他人的话,别的幼儿说什么,他说什么;过程三中,开始选择色块,贴了三个小一圆形,然后用彩笔添画了一个人,在天上又点了许多小圆点,最后选择粉笔,画了两条线,添上树,又点上许多点。

[教师的分析]

三个活动过程为幼儿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该幼儿的音乐能力在班级中属于较弱的,在过程一中对音乐没有自己的感受,在过程二中完全模仿同伴对音乐的感受及表达.但在过程三中,他的表现又属于创造型的.而且画面也能反映出音乐欢快跳跃的特质。这说明第三种学习方式较符合该幼儿。该幼儿更多是用操作学习的方式而不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师的反思]

1.不能简单地从幼儿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判断幼儿的学习结果,给幼儿的发展下结论。

2.同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应考虑根据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来设计。

通过上面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观察幼儿的学习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视角。教师观察的内容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司空见惯的。依据心理学理论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特点,而且也能发现幼儿对期带有共性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察改变了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又多了一个观察孩子的视角,多了一份对幼儿的理解。幼儿表现出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不仅决定着幼儿的学习结果,而且也值得教师去深思,为什么有时教师自认为设计得非常完美的教育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如果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作个有心人,就能够了解班上每个幼儿在学习方式上表现出的个体特征,教师的分析和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刻地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幼儿学习方式的关系。

积极调整教育策略。观察幼儿的学习方式、积累和分析观察资料,最终目的是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调整教育策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如何与幼儿的学习方式匹配,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另一个是“扬长促短”,培养幼儿具有个性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匹配策略。甩匹配的方式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幼儿喜爱或擅长的学习方式相适立,使幼儿能够发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势,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纠正策略。指教师为了帮助幼儿有效地学习,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幼儿在学习方式方面受益。强化某种学习方式的相关的知识技能。纠正幼儿在学习方式方面的偏差,从而使幼儿克服自己的弱项,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除了以上三种策略,在分组教学、提问的设计、活动程序的安排等方面也可以综合地运用三种策略。教师可以按照幼儿在学习方式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分组,将有着较一致学习方式的幼儿分在同一组;也可以将有着不同学习风格的幼儿分在一组,让幼儿互相模仿。取长补短。教师在设计活动中的提问时也要注意为某些幼儿专门设计一些问题。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在活动程序的安排上,更要考虑以游戏活动为主,灵活地安排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自选活动,让幼儿自主地学习。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3:教育随笔:其实孩子都有好一面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教育随笔:其实孩子都有好的一面

永涛宝贝在我们班是个比较顽皮的小男孩,经常会动不动就和其它小朋友打闹,会出其不意的动手打一下座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有时也许是出于想和别人更亲近,但些孩子并不喜欢这种方式,所以经常会听到孩子告他的状。

有一天上午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忽然有个小朋友叫我:“马老师,你快看”,还没等博闻宝贝的话说完就见永涛将博闻的嘴巴捂住了,不让他告状眼睛很紧的看着我!这样的情况不是一次两次。看到这样我先请永涛把手放掉然后请回位置坐好,反醒一下你刚才是不是做得对,该不该这样子对小朋友于是他也很听话,马上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过了一一会我走到他身边我问他,你反醒好了没有他说:刚才我在厕所和朱振府打架他知道自己错了,不想让小朋友告诉我,所以就捂住别人的嘴巴。

让我觉得永涛其实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希望在老师面前是个懂事听话的好宝贝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在老师眼里就把别人的嘴巴捂住,听完他说的话我对他说:“知道自己错了能改就是好孩子但捂住别人的嘴巴就不对了也许会把别人的嘴巴弄痛的所以不能这样他也点了点头说知道了。

很明显他的做法是不对但他的动机却让我得考虑了一下对于错不想让自己不好的一面被老师看到说明他对自己是有要求的,希望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可是他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些学惯有时候我们并不真正清楚他们的某种行为的用意是善是恶但我来应从积极的一面去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是有潜能我们相信他们是一个好孩子这种相信会无意识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幼儿的方式而我们的期望最终也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成现实,幼儿受到我们行为的影响他们也许能感到我们背信的积极的期望但是他们的行为不跟着我们的期望发展。所以相信我们的孩子总有好的一面。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4:幼儿园教育随笔:做榜样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幼儿园教育随笔:做榜样

这几天,我发现地上的塑料袋、垃圾又多了起来,心里有些恼,我天天讲,还是不见效,在一次无意间,我找到了原因。

一天早晨,我走进幼儿园,就看见有两个小朋友正在撕糖纸,将糖纸随手扔在了地上,就像没事一样,我马上走过去,将糖纸捡起来说:“老师让在幼儿园吃东西吗?”他摇了摇头,“这纸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他看了看我就将糖纸丢进垃圾箱。我又跟他讲了好孩子要讲卫生的道理,就走开了,可他又跟着我走过来,我问:“还有事吗?”他怯生生的说:“老师,中班老师吃东西垃圾也扔地上是好孩子吗?”我无言了。

是的,孩子们眼中的好孩子是老师,在我们要求幼儿的同时,我们必须首先要做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一切从自身做起。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5:幼儿园教育随笔:孩子画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幼儿园教育随笔:孩子的画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发现张秀娟小朋友一直在低着头不听的画,我走过去问:“娟娟,你在画什么?”“画西瓜”,我指着一个似人非人的地方说:“这是什么?画了那么多东西,能给老师说说吗?”这一句话引得娟娟滔滔不绝的谈起了她的画,“这是西瓜村,这是老师,那个是妈妈,姥姥、还有一些人,这是梯子”“干什么用呀”“踩着摘西瓜,这是飞船,拉西瓜的。由此可见,孩子的思维是不受局势所限,常常是异想天开,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者,不应将孩子的世界所困于成人的思维定势之中,而应适时引导、启发,那样就会有丰厚的收获。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