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动手能力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动手能力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2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民间游戏充分挖掘

打开尘封的记忆,遥想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那时的农村孩子哪里有那么多买来的玩具呢。但即便如此,一个沙包,一根铁棒一个铁圈,一粒弹珠,一只“摔宝”……所有那些自制的简单玩意儿却也足以让我们在屋前屋后玩到笑声直到回荡在夕阳里。这些流传以久的民间游戏来源于实际生活,自然也能促进孩子有效提高动手能力以及更好的适应生活。民间游戏的特点是就地取材,现做现玩,没有现成的玩具,这就要求幼儿必须自己动手来搜集或制作游戏用具,那么无形当中就给孩子创造了能自己动手的绝好机会。现就“摔宝”游戏来简述一下民间游戏对孩子动手能力的促进作用。首先,玩“摔宝”游戏必须先制作“摔宝”,“摔宝”是用各种各样的纸张折出来的,所以在第一个制作环节中首先就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其实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必须考虑你的“摔宝”是否折的比较方正,比较整齐,这些都影响比赛结果。所以在制作游戏道具的过程中,幼儿必须用自己的小手折出“优良”的“摔宝”。因此这个过程极大程度的发展了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其次玩“摔宝”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完全动手的过程,简单来说,幼儿手执自己的“摔宝”,通过控制合适的力度往地上那个“摔宝”上或其边上一摔,若地上的“摔宝”翻了个身,则获胜,可以把对方的“摔宝”据为己有。虽然是简单的“一摔”这一动作,但是其过程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可谓是多方位多层次。第一,他必须依靠幼儿的眼力观察来决定到底要用多大的力度来进行这一摔,第二,手中的“摔宝”究竟是要摔在地上的“摔宝”上面还是摔在其边上才更有利让其翻身,获得最终的胜利。总之玩过这个游戏后,幼儿才能感觉到其中的奥妙和需要掌握的游戏技能其实是很多的。因此看似简单的一个小游戏,却要动用孩子全身的多个器官来进行,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当然游戏过程中随之带给孩子的发展也相对来说是多方面的,诸如观察力、判断力和必要的动手能力。事实上针对我们这种农村幼儿园,正因为没有足够的大型玩具,没有时髦先进的“洋玩具”,但是却赋予了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就地取材的东西,譬如几粒小石子可以玩投房子游戏,几片小树叶可以做幅粘贴画,几棵小野果可以做个小陀螺跟同伴比赛,所有这些好玩有趣的民间游戏都可以让幼儿的小手玩的乐此不疲。所以我相信只要教师善于挖掘,从身边的环境中进行开发,不管是你采用了经久流传的民间游戏还是你自己原创的本土游戏,幼儿都能在其中玩的不亦乐乎,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定能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其动手的能力。

(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

记得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纲要》上也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事实上,大自然就像一所大课堂成为我们农村幼儿园特具的有利条件。教师只要善于利用其中的一草一木,对于有效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来说是大有帮助的。例如:春天,教师可以带孩子到野外空旷安全的地方与孩子放风筝,别看一只风筝在天上悠闲自在的样子,要把它放上去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全凭手里那一紧一松的本领。事实上,孩子是多么喜爱放风筝,只是,孩子的小手岂能是那么容易就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呢?好在我们有的是广阔而没有遮挡物的空间,多带孩子去几次,你就能发现孩子的手部动作会有明显的改善,细细的线在孩子们小小的手中轻轻的一拉一放,尽管手指依然不是很灵巧,但你明显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终于能自己独立的来掌控那根放飞希望的细细之线,看着自己手里的风筝能飞上蓝天,就象放飞希望一样,那是一件多么惬意和自豪的事呀。除了找空旷的野外,其实就近的屋前屋后都是能充分利用并有效来发挥孩子动手能力的好地方,春季里正是播种的好时节,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随手弄上几棵种子,拿起小锄头,开垦一方小土地,撒上几棵小种子,天天为它浇浇水,捉捉虫,不仅让孩子的小手变的更灵巧,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责任心和观察力。为孩子准备一本小本子,让他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一方面提高了绘画技能,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孩子对植物生长的知识,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看来只要作个有心人,身边唾手可得的那些不起眼的自然资源都是能有效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有利资源。秋天里,丰收的农村更是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田里金灿灿的稻谷,枝头香气满溢的果子,小树林随风飘舞的落叶,这不仅仅是一幅醉人的画面,更是能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有效资源。自然角里孩子们带来的水果,可以动用小朋友们的双手,让孩子们发挥创意,依据水果特征打扮成表情丰富的水果娃娃或姿态各异的形象小动物;田里的枯草、稻杆儿整理后可以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小编织,作成一些小巧的工艺品装扮一下各自的班级;最好玩的是可以带孩子去户外采集颜色多样形状各异的树叶,作成美丽的树叶贴画,只要小朋友一动手,秋季里的幼儿园真是如同室外美丽的大自然般绚丽多彩呀。先前不尝试没感觉,最近几年尝试后还真发现,开发利用了身边的这些自然资源后,孩子们不仅动手能力变强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三)家长资源有效利用

《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孩子们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幼儿园如果能合理且有效的使用好这一资源,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用。近两年教育部研究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所以,在有效提高孩子动手能力这个方面,我们首先必须与家长取得一定的共识,得到他们的全面配合,才能家园协作,目标一致,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遇到那样的父母长辈,他们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和保护,一方面包揽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琐事,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仅无意中抑制了孩子手部动作的发展,更是极大限度的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应有的发展进度;另一方面,父母长辈过于宝贝自己的孩子,生怕他们出任何意外,过多的限制了孩子的活动场所和器具,使得孩子的动手能力得不到该有的发展。所以幼儿园要与家长进行有效交谈,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让他们了解到发展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开展这方面的活动。1、家长可以逐步放手,在家中培养孩子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譬如让孩子能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和吃饭,这些琐碎的小事情,都能较为有效的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日积月累定能看到孩子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2、在年龄适宜的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简单的为他人服务的劳动。譬如说,整理自己的小房间,这样一个小环节不仅能发展孩子的组织安排能力,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孩子亲力亲为动手完成,手指的小肌肉群,手臂的大肌肉群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有效的提高。平时孩子的小袜子小手帕可以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让孩子尝试自己清洗,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情感。家人共进餐时可以差遣孩子准备碗筷,吃完后共同收拾餐具,这不仅能促进家人的情感,让孩子体验为他人服务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为他带来手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3、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孩子从事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冒险王和破坏王,他们对周边的一切都感兴趣,都想亲手去触摸去摆弄,当然未知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肯定是危机四伏,但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身理和心理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所以我们建议在有一定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让孩子动手去接触他们身边的世界。否则孩子不仅迟迟不能适应周边的环境,慢慢的他们也许就逐渐沦为这个世界的观望者,空有一双细嫩的双手却完全失去了双手真正的用途。我想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是能够用双手去勇于开拓和进行创造的社会人!事实上家长的观念和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幼儿园更要合理的使用这一资源,家园一致,为孩子的发展带来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2:提高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浅谈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语言是人们之间交换思想、沟通关系最直接的交流工具。幼儿语言的获得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建立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小班幼儿是语言交往发展的关键期,要让幼儿学会在倾听中主动交往、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交往、在提供的平台中乐于交往。从而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语言交往技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学习语言交往能力的基础。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1.利用点名游戏,帮助幼儿熟悉同伴

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点名游戏。如:叫到幼儿时可以回答:“到”。慢慢地幼儿学说“大家好,我叫*X。”有趣的点名活动可以让幼儿们很快认识了周围的同伴,这样可以使幼儿加深对同伴的印象,从而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往。

2.利用游戏,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通过创设交换玩具的情境游戏,让幼儿之间更加熟悉起来。在活动中,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的幼儿。这样可以促进幼儿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关系,培养了幼儿人际关系的积极情感。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了交往的乐趣。

3.利用图书角,幼儿自主讲故事教育幼儿友好交往

小班幼儿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和同伴交往中经常会发生冲突。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便于幼儿友好的交往。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3: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如何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往往会学的许多东西,从而会养成各种习惯。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责任。

我们了解,现在的子女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幼儿大事小事都要依赖别人的帮助,生活上严重缺乏独立性,而且自理能力差,这将会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针对孩子的种种缺点,我分了一下几点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们都知道,孩子很喜欢自己找事情做,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

每个幼儿在家中,都是父母眼中的宝,刚来到幼儿园,都会想到表现自己,以此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往往会表现的格外勤快,打扫时会抢着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抓住这种心理,循序渐进,只有孩子有兴趣做,就该让他们独立完成。尽管有的时候桌子会擦的不是很干净,地也有可能越扫越脏,玩具可能不是很整齐,但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给与鼓励,慢慢的加以纠正,使孩子们从小心理就会养成独立意识的好习惯。这样以后才会养成更好的习惯。

父母在家中也不该太宠爱孩子,当孩子主动提出要自己穿衣服,吃饭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夸他们做的很好。虽然有的时候还会有小瑕疵。但毕竟,这是孩子提供自助能力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只有我们一直持续这个习惯,一点能使孩子养成好的自理能力。

二、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

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幼儿独立去做。教师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做,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在幼儿园中,有些老师会帮助孩子吃饭,大小便等,这样虽有利于孩子的整洁,却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所以,面对吃饭,穿衣,叠被,大小便等些小事情,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另外,我们应该教育幼儿做事情要有的好的结尾,不能做事做的一半,半途而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幼儿的一时放松而不加管教。如中午午睡后,有些孩子衣服穿得不整齐,杯子叠的不认真时,我们发现了应该马上纠正,使孩子能早早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其不足,往好处发展。

三、及时表扬,增强孩子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需要鼓励很肯定的,所以针对孩子的这一特征,我们应该经常鼓励幼儿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做的好时,应该及时给与表扬。说一声真棒。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们也不该吝啬我们的表扬,所以,要适时伸出大拇指,肯定孩子的付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特别高兴,以后就更会信心十足的去做其他事情。

所以,表扬时很重要的,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最大限度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幼儿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用错误的言行对幼儿施加影响,那就会抵消教师在幼儿园内行的教育,造成孩子思想的混乱。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进行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可利用孩子的作业本向老师提出意见,在家长会时向老师说说孩子的近况。以便于家长和教师能统一步调,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使孩子自理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综合以上几点,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不是个难题。只要教师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家长又能配合教师的工作,一定能使孩子有很大的进步。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4:总结:巧妙设计提问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总结:巧妙设计提问,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园的图书阅读活动是一种以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活动。这种活动以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书内容为中心,帮助幼儿初步掌握阅读图书的技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如今,图书阅读活动已越来越为当今孩子所喜爱,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图书。那么怎样让幼儿在图书阅读活动中乐于并善于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增长技能,以此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是教师阅读指导的关键。因为提问设计的巧妙与否,对幼儿图书阅读指导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图书内容的阅读理解。同时,提问设计也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师的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等等。因此,我在幼儿图书阅读活动指导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提问”的技巧,以使图书阅读活动更大潜能地发挥其作用。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来设计提问。

幼儿园的图书阅读活动不能等同于看图讲述活动。一般来说,阅读中的图画故事都有生动的情节,有趣的内容,篇幅也比看图讲述要来得长,少则几页,多则几十页。观察中发现,幼儿在阅读图书时,往往会把一张张画面割裂开来看,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因此,我在阅读指导中,“提问”尤其注意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看,从而形成对整个故事的理解。比如在阅读故事《小狮子烫发》时,我设计了以下提问:“小狮子进了城,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它怎么会想到烫发的?”“小狮子烫发后发生了哪些事情?”“小狮子后来又怎么样了?最后山羊医生对小狮子说了什么话?”通过这些一环紧扣一环的提问,帮助幼儿理清了故事的情节线索,因此,孩子对整个故事的理解也就轻而易举了。

图书阅读活动中,如何把握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中心内容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为此,在帮助幼儿理解《小狮子烫发》的情节内容的同时,我还抓住了“小狮子烫了卷发后心理怎么样?”“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以后小狮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为什么小狮子不再要卷发了?”这些提问紧紧扣住了小狮子初烫卷发后爱美的洋洋自得的心理以及它的种种行为表现,使幼儿通过小狮子的切身体会,悟出乱学时髦不好,漂亮重要,讲卫生也很重要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第二,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来设计提问。

在指导幼儿进行图书阅读活动时,我经常思考这些问题:目前,我班幼儿阅读图书缺乏哪些经验?我班孩子阅读中的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我该如何把握阅读阶段目标,并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因此,我在设计提问时,尤其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由于班中孩子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刚接触阅读、还缺乏阅读经验的幼儿,我一般先为他们提供页码较少、易于理解的图书,设计的提问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在阅读同一本图书时,我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问题,如阅读故事《会动的房子》时,我先提问设置悬念“房子怎么会动呢?”让幼儿带着问题看图书,然后提出“小松鼠的房子怎么会动?(小松鼠在什么地方盖了房子)”“《会动的房子》到过哪些地方?”“如果你是小乌龟,还会带着小松鼠去哪些地方旅行?”等问题,从而达到了让幼儿有顺序地翻看图书、人人开口的目的。当幼儿对阅读有了兴趣以后,我的提问则偏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启发幼儿自己去体会探索,从而习得阅读的方法技能。比如,在阅读活动中,有时我只讲故事中的一小段内容,让幼儿去找相应的画面,并讲讲为什么是这幅图画的理由。这样,既可以促使幼儿仔细观察故事中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看懂画面内容,又可把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对应起来,从而逐步掌握阅读图书必须的能力,提高美术符号和语言符号转译的能力。孩子们把这种提问当成了游戏,百“玩”不厌,从中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同时也习得了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活动中,孩子的差异客观存在,怎样促使全班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并不断缩小差距呢?我是这样做的:

1、根据幼儿阅读能力的差异,我将幼儿分成好、中、差几个不同层次,并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尽量使每个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2、在设计提问时范围尽可能大一些,给幼儿思维的空间与时间,如《会动的房子》中的提问设计,使幼儿能从多方面回答,这样,能力强的孩子可从各方面讲,多讲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则可针对自己所能看懂的、理解的某一画面、某一方面来讲,少讲一些。

3、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可以用辅助问题来调控引导,使幼儿拓展思路。这时,我重视的是幼儿如何学,而不是老师如何教。

4、经常让幼儿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使全班孩子互相帮助,人人参与答题。

我在阅读指导时,由于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此,全班幼儿在阅读中的观察、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都很强,幼儿整体水平发展较好。

第三,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来设计提问。

在阅读指导时,我十分重视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问设计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在进行阅读活动《狮子和老鼠》时,我先让幼儿看一遍,带着“故事里讲了些什么?”的问题,让幼儿初步感知整个故事内容。然后让幼儿根据对故事整体的大致印象来分析、理解图片,最后再理解作品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由故事表层向深层理解发展。

在图书阅读指导中,我一般不采用直接提问法,而喜欢采用迂回提问的方法。因为直接提问“太白”,不利于幼儿积极思维。而没有现成答案,不动脑筋答不出的问题,则更能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阅读故事《蚂蚁和蝈蝈儿》时,我提出了“什么季节来到了?”“蝈蝈儿和蚂蚁分别在干什么?”“这幅画讲了些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由易到难,不断思考,孩子也可以从故事中角色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以及背景各方面的角度进行观察讲述。又如《国王生病了》的故事中,孩子必须理解前一段故事,才能得出结论。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格式,没有现成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还要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幼儿却能在其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设计提问时,我还改变了以前仅由教师单向提问的方法,改为教师和幼儿共同提问。如看图书后,我常爱问:“你有什么想法?”“有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地方?”等等,此时,孩子们会七嘴八舌提出一大堆问题,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而我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孩子们的阅读现状,知道孩子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搞懂,需要帮助。

总之,如何巧妙设计提问,对幼儿图书阅读活动的指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仍将不断探索“提问”的技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5:在做小侦探中提高倾听能力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在做“小侦探”中提高倾听能力

最适合中国孩子阅读的《侦探故事全集》进入我们班已经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日子里,这本书始终是所有孩子的最爱,每次饭后,只要老师拿着这本书坐下,大家就都不约而同地安静,围坐在老师身边,我们两位老师也坚持每天给孩子们讲两个侦探故事,孩子们在做侦探的过程中,不仅得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更使倾听习惯、倾听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因为有趣的侦探故事书正符合大班孩子喜欢探究奥秘的兴趣特点,所以在这类故事面前,即便平时好动、坐不住的孩子也能认真倾听,并歪着脑袋想象着、思考着。

下面就以侦探“破绽”这一小故事为例,来说说孩子们在其中的表现。

“破绽”这个小故事讲述的是警察发现了小偷作案时留下的破绽而成功破案,故事结尾部分要求幼儿来做这名警察,想想、说说这个“破绽”在哪。第一遍完整倾听后,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提出破绽所在地,但都不正确,有些孩子甚至根本没经过思考,只是随口一说。于是我再完整讲述了一遍,要求幼儿仔细倾听,破绽到底留在了哪。这次倾听后,孩子们的猜测更广了,连小偷穿的怎样的衣服都说了出来,但是孩子们在解释他们所认为的破绽时都说得头头是道,可惜的是,回答仍然没有特别确切的。于是,我讲述了第三遍,通过三次仔细倾听,孩子们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找到了“破绽”――小偷临走前在桌角抹了一下,因为这时他已经偷走了珍珠,抹出的手印就不同了,这一“抹”就是小偷留下的“破绽”。

孩子们在一遍遍倾听――思考――再倾听――再思考的过程中,倾听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思考的点也逐渐精细,尤其是对孩子用证据说明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很大。因此,在对侦探书浓厚的兴趣驱使下,通过自主地一遍遍认真倾听、细致分析,孩子们的倾听习惯更好了,倾听能力更强了。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平时的兴趣点,组织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