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2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查找和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儿自护能力培养方面的资料,包括幼儿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幼儿在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成人需要特别注意的。另外,还收集了一些安全方面的标志,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具体工作如下:

1、根据幼儿在平时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组织幼儿共同进行分析、讨论,比如:幼儿跷椅子、在楼梯上跳下来、站到椅子上等等。通过具体事例的讨论,不仅让出现问题的幼儿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更让所有幼儿知道怎样做是不对的,不安全的,怎么做才是好的,通过个别幼儿的情况让安全意识辐射到所有幼儿,把握机会,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利用安全标志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在这一阶段中,我从网上查找了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安全标志,如:不玩火、不攀爬、不玩尖锐物体等。通过安全标志,一方面让幼儿对各种安全标志的意识有所了解,更主要的一方面是,让幼儿通过认识安全标志,了解更多的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不可以玩的。并且把这些安全标志张贴在教室里,让幼儿可以随时地去看一看、说一说。

3、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不能随便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看见红灯不能走等等。

4、在研究过程中,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在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之后,把资料记录下来。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将继续引导幼儿观看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资料,通过直观形象的资料,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安全对我们的重要性,知道要保护好自己,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另外,幼儿的日常活动是进行安全教育的最好时机,在下阶段中,要善于把握对幼儿的随机教育,让随机教育对幼儿的安全自护培养起到更好的作用。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2:《综合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研究》阶段小结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综合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小结

农村幼儿交往合作行为研究是我园承担的县级规划立项课题,从**年10月起,完成整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开始分阶段进行实验研究近两年。本阶段,我们把课题研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从幼儿生活、游戏、学习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本课题由园长全面负责,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负责生活游戏学习三方面的研究,着力各个构建“交往合作”的策略,努力做好各班的课题计划,实验研究小结等工作;同时负责园内业务的主任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协调和资料的汇集工作。

二、加强学习,规范操作

为确保课题方案的理论性、价值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负责人参加邻近乡镇课题交流、学习多次,每学期邀请县教科室、乡教研员等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操作进行指导,使课题方案更趋完善更具有操作性,同时聘请专家作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及时为课题组人员在研究中出现的困惑排忧解难,从而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三、具体操作

1.生活中幼儿交往合作行为的研究方案,我们分为盥洗、自我服务、劳动等方面,基本操作要求如下:

①能排好队做到不争抢,有序地洗手、大小便。

午睡前后或活动时,同伴之间能相互帮助,穿脱衣服,友好合作把床被铺平。

在劳动方面值日生协商分工完成分发整理用具,一起完成照料自然角中的动植物,并作好观察记录等。同时我们开展了大带小,自我服务竞赛等活动,让幼儿在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有共处中感受交往的快乐,合作的成功,除此,我们还把幼儿带入了“社区”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通过参观成人之间的合作劳动,如服装厂、丝织厂的流水线工作,带幼儿到小商品市场、超市等购物,拓宽了幼儿交往的范围,了解了各种产品的完成都是很多人合作的成果。

2.游戏中幼儿交往合作行为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从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户外游戏,三方面着手,鼓励幼儿与同伴友好协商,共享玩具,开展合作游戏。

开展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协商分配角色,会使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遇到困难时共同解决,如自制玩具,整理游戏材料等。

在建构游戏中,鼓励幼儿合作开展主题建构,如公园、幼儿园、我们的家等,让幼儿根据建构材料的不同点,选择建构物体,再进行有机地组合,在这种游戏活动中,我们主张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自找空间,使幼儿之间的小组合作打破人数和空间的限制,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的交往氛围。

户外游戏主要有集体游戏、自由游戏和玩大型综合玩具三方面。在集体游戏中,主要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让幼儿合作的重要性,自由游戏和玩大型玩具时要求幼儿不争抢玩具,能主动与同伴探讨玩具的不同玩法,鼓励幼儿结伴合作游戏,如“老鹰抓小鸡”“开火车”等,让幼儿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3.学习活动中幼儿交往合作行为的研究。

围绕课题的研究策略,我们在各个领域切实有效地开展了工作。

第一,有计划地选择一些能开展合作学习的教材,在目标制定中的合作学习方面有要求,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效落实。

第二,由负责课题的年级组长每月按排一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预先指定一位教师执教,同一年级组的其它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最后确定教案开课,课后再评,评后再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案,为园本课题的选编提供材料。

第三,进行随堂听课,让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研究的主人,合作教育有机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并入教学评价之中。

四、及时总结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回头,步步展开,步步总结,让课题研究入轨并能正常运作。首先每次开课研讨活动,都有课题实施计划与反思,参与的教师认真写好观察记录,并展开研讨,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探讨改进措施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其次积极撰写论文总结,教师通过实践有了自己的反思与真实情感,积累了写作的第一素材,写专题论文水到渠成。

五、阶段性效应

(一)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每位教师都有认识到了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具有合作能力的创新人才这一任务的艰巨。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全园教师树立了“教中研,研为教,以研促教”的正确理念,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的行动研究法,坚持以幼儿为本,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沙龙、教学反思等活动的有序开展,特别是借两所幼儿园互访的契机,我们的话题研讨――对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探讨,使我们教师对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更有了自己研究的方向和价值,课题研讨提升了全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二、幼儿的合作意识正逐步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友好交往行为明显增多,在午睡室经常能看到你帮我,我帮你的情景,在与同伴的共同努力下,床单、被子都铺得更整齐了;在游戏中,幼儿能互相谦让玩具,或合作游戏,学会了自己协商分配角色,活动结束大家齐心协力以更快的速度共同整理好玩具或材料,在学习中,通过生生合作,师幼合作等形成多样的合作交往交流学习活动,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了师幼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

六、后期研究重点

本学期课题继续分为生活、游戏、学习三方面进行研究。

生活中幼儿交往合作行为的研究,除了幼儿园、社区,还需家庭列入研究范围,从转变家长的观念入手,让幼儿改变大多“自我中心,不愿与人分享等现状。进一步修改、设计合理科学的研究记录方式,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

游戏中幼儿交往合作行为的研究,重点要抓好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中交往合作行为的研究,注重真实的游戏观察记录,对发现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成功合作加以肯定,对幼儿的不合作行为加以分析,并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观察,逐步完成个案研究。

学习活动中交往合作行为的策略研究,重点抓好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活动,活动中将大力推动行动研究的方法,把课题的研究融合在平时的教学法中,扎实做好教后反思和小结,以求教师和幼儿同时得到提高,年级组定期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积累优质教案,逐步形成园本课程。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3:工作总结: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工作总结: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的主要活动形式。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然而,由于受自身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幼儿自发的游戏往往是简单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师及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在儿童智力、心理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前苏联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过:“学前儿童就是通过各种感觉来熟悉和认识周围环境。”达尔文也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良好的观察力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有计划的系统训练而获得的。如,《神探亨特》的观察力游戏,20种小东西钮扣、橡皮、蜡笔等),10个小朋友个人分别比赛。教师把20种小东西放在桌子上,然后把站在门外等待的小朋友叫进屋里,并对大家说:“请仔细看看桌上有什么东西,把它们记在脑子里。”小朋友看了一分钟以后,老师让大家蒙住眼睛,这时,老师把桌上的东西偷拿掉一个,藏在口袋里,然后说:“睁开眼睛吧。”于是,小朋友放下双手,睁开眼睛仔细看桌子上什么东西没有了。猜对的人,即可得到这样东西作为奖品。然后,大家再把眼睛蒙起来,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桌上的东西剩下三个时,游戏就可以结束了,得到奖品最多的人,就是观察力最好的人。观察力强的幼儿就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又如我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在带幼儿去学校的小花园做游戏时,让幼儿比一比小花园里那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等。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富有创造的人。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多种方式,如玩“娃娃家”的游戏时,可让孩子想像我们菠萝班就是娃娃的家。让孩子自己模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来照顾家里的娃娃,如给娃娃吃饭、穿衣服等。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想像力。给幼儿讲故事可以把他们领入一个新奇世界。鼓励孩子对这些故事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想想故事中的主人公能用什么办法来摆脱困境。等到你的孩子已经熟悉了许多故事之后,你就应该试着和他一起来编你们自己的故事了。和孩子一起听收音机或录音带的儿童故事,告诉他应该一边听,一边在脑子里想象故事中的情景。让幼儿自己来创编故事的活动很中,我给了幼儿一些有结构的、开放性的材料,要求他们每人编一个故事。在请幼儿讲述故事时,我发现每个幼儿编造故事的复杂程度与所给材料的类型没有多少关系,而与儿童自身的想像力有关。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想像力低的幼儿创造性也低,思维缺少灵活性。丛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将会使他受益终生,因为丰富的想象力能帮助孩子从书本、音乐以及其他所有的艺术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自由游戏中,孩子双手的灵巧性受到锻炼,因四肢运动与大脑思维之间的生理联系,而促使孩子大脑最富创造性的区域得到开发。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评论事物,喜欢尝试,思考变化多,反应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等。如我在上音乐游戏生活动作模仿这一课时,引导幼儿自己创作模仿生活中的动作,有的小朋友创作了模仿吃苹果的动作,有的模仿了洗澡的动作、有的模仿了妈妈洗衣服的动作。我给了幼儿自己创作的平台,为孩子创设了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索模仿,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很好的发展。创造意识是一种独特的心理过程,是个人产生一些新颖、奇特的看法,或者制作出一些全新产品的思维过程。孩子在自己的自由天地中常常有创造性的表现,创造也会给他们带来快乐,使精神、心理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助于儿童对环境、社会适应能力的建立。而这种适应能力又有助于他们的创造力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四、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你会发现班上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孤僻,见到陌生面孔的人就显得很腼腆,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我爱我家》,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表演中去。中大班的幼儿通过玩“水天堂茶馆”、“百润发”、“长发西饼店”等游戏,让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对个别幼儿、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大家都想当司机,只有一个人能先当。如果不肯轮流也可以通过摔了壳游戏让赢的先当,输的后当。许多人都想当可以排队解决。或者小朋友有更好的办法,就不要固执已见非让别人服从自己。要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学会抑制。有时自己觉得有理认为别人是错的,要听从老师或家长意见,学习别人的优点,使自己多长一些见识。

五、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

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与其他游戏相比,更加突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它通过调动幼儿所有的感官,运用肌体动作直接作用,也可以创造性地改变游戏材料,从而使幼儿获得新的发现,满足自己的愿望。在这种动态中,幼儿能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形成完整的活动经验。但是,老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分配游戏材料,对于小班的孩子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感兴趣的,容易操作的。如:在分饼干这一活动中,为幼儿提供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饼干。让幼儿自己给饼干进行分类,有的幼儿按照饼干的颜色把饼干分成了红、黄、咖啡色三类;有的幼儿按照饼干的形状把饼干分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类;有的幼儿把饼干按照饼干的大小把饼干分成了两类。接着让幼儿动手来夹心饼干,最后尝一尝饼干的味道。孩子们个个身心投入,在做夹心饼干时,幼儿不仅要思考饼干的形状还要考虑饼干的大小和颜色的搭配。在品尝饼干的过程中幼儿异常的兴奋,有的说我的是奶油味道的、有的说我的是巧克力味道的、有的说我的是橘子味道的。在这过程中幼儿深深的被丰富的活动材料所吸引,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对大班的孩子,应侧重于游戏的操作难度及复杂性。如在欣赏了各种邮票,了解邮局之后:在班中开设了邮局,让幼儿自己去来设计邮票、信封,让顾客来买自己喜爱的邮票和信封,按照幼儿的编码进行送信。在这样活动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操作材料留有很大的想象余地,让幼儿通过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反复尝试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训练幼儿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品质,培养进取精神。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大,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定了基础。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4: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如何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往往会学的许多东西,从而会养成各种习惯。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责任。

我们了解,现在的子女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幼儿大事小事都要依赖别人的帮助,生活上严重缺乏独立性,而且自理能力差,这将会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针对孩子的种种缺点,我分了一下几点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们都知道,孩子很喜欢自己找事情做,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

每个幼儿在家中,都是父母眼中的宝,刚来到幼儿园,都会想到表现自己,以此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往往会表现的格外勤快,打扫时会抢着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抓住这种心理,循序渐进,只有孩子有兴趣做,就该让他们独立完成。尽管有的时候桌子会擦的不是很干净,地也有可能越扫越脏,玩具可能不是很整齐,但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给与鼓励,慢慢的加以纠正,使孩子们从小心理就会养成独立意识的好习惯。这样以后才会养成更好的习惯。

父母在家中也不该太宠爱孩子,当孩子主动提出要自己穿衣服,吃饭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夸他们做的很好。虽然有的时候还会有小瑕疵。但毕竟,这是孩子提供自助能力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只有我们一直持续这个习惯,一点能使孩子养成好的自理能力。

二、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

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幼儿独立去做。教师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做,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在幼儿园中,有些老师会帮助孩子吃饭,大小便等,这样虽有利于孩子的整洁,却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所以,面对吃饭,穿衣,叠被,大小便等些小事情,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另外,我们应该教育幼儿做事情要有的好的结尾,不能做事做的一半,半途而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幼儿的一时放松而不加管教。如中午午睡后,有些孩子衣服穿得不整齐,杯子叠的不认真时,我们发现了应该马上纠正,使孩子能早早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其不足,往好处发展。

三、及时表扬,增强孩子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需要鼓励很肯定的,所以针对孩子的这一特征,我们应该经常鼓励幼儿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做的好时,应该及时给与表扬。说一声真棒。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们也不该吝啬我们的表扬,所以,要适时伸出大拇指,肯定孩子的付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特别高兴,以后就更会信心十足的去做其他事情。

所以,表扬时很重要的,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最大限度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幼儿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用错误的言行对幼儿施加影响,那就会抵消教师在幼儿园内行的教育,造成孩子思想的混乱。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进行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可利用孩子的作业本向老师提出意见,在家长会时向老师说说孩子的近况。以便于家长和教师能统一步调,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使孩子自理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综合以上几点,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不是个难题。只要教师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家长又能配合教师的工作,一定能使孩子有很大的进步。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5:培养孩子能说会画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培养孩子能说会画的能力

――中班美术活动《我会画信》之反思

信是交流者无法见面时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幼儿还不会写字,图画信正适合幼儿对写信的好奇心。图画信与一般图画的区别是:不必解释,就能让人明白,因此要引导幼儿画得明了,让人容易理解。其次,图画不可能达到语言表达的那种确定性,因此,互相阅读交流图画信时,要引导写信者明白:别人只要能读对一些意思,就应该感到高兴,并赞许读信者的理解能力。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能让他畅所欲言的环境中,所以能说会道的孩子很多,孩子能表述的东西很多,但在想象中绘画出某些事情,孩子们表现的不尽人意,在美术活动《我会画信》的活动中,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说的话,用绘画的方式写信,孩子们就表现出了这方面的欠缺。

活动刚开始,我以前一活动《给熊奶奶读信》引伸下来的,熊奶奶收到的是一封用图画写的信,你想给谁画信吗?怎样画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呢?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愿望。在《我会画信》过程中,我先在黑板上即兴画出信的内容:图1:一个太阳,图2: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图3:公园。让幼儿根据画面的意思表达,结果幼儿对画面上内容的表达得真不错,说得都比较清楚,根据图画说出一些意思。但在让孩子们对脑中的东西进行用绘画的方式写信时,这对平时画画不够好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孩子绘画得比较简单,而且内容比较单一,从孩子们表现中我看到并不是孩子的想象能力有问题,而是问题出在把想到的不能画下来。如果孩子把绘画一样东西的技巧掌握了,我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是非常有兴趣的。

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进行了反思,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怎样培养孩子能说会画的能力?在平时还要引导孩子多说多画,因为我们的孩子虽然会说,但不一定把自己想说的话画下来,但能说就说明孩子有绘画的基础,作为我们老师应该利用孩子表达的机会,切实地引导孩子喜欢把自己想说的话用绘画的方式能把它画下来,让孩子在能说会画的点滴中有所进步和发展!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