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总结: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2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总结: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存在着家庭所没有的极其有利的条件,即同伴交往的良好氛围和有目的教育环境,不仅可以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特点,还可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呢?

一、注重创设良好积极的幼儿交往环境

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各活动区、游戏角上要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学具、工具等,满足幼儿各种不同的需要。避免活动过程中幼儿间的争执,这对小年龄的幼儿尤其重要。

幼儿园还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容接纳的精神环境,教师要鼓励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地与外界交往。首先,教师要消除孩子与自己交往的障碍,努力做一个受欢迎的好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蹲下身来,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利用幼儿来园、离园等机会,多抱抱孩子;闲暇时经常与他们聊天,合作游戏等。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然后加以鼓励,渐渐地增进彼此间的亲近感。

其次,教师要善待幼儿的错误,从幼儿自身学习和发展的角度,从他们自己经验积累等多角度着手,分析看待幼儿的错误。用积极的方式提出建议,终止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为幼儿指明方向。

二、注重建立幼儿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在生活中,教师可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结交新朋友。比如我们开辟了“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进入幼儿园后,幼儿交往的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还可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如要爱护玩具,不强夺等。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等,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幼儿各有自己的个性,我们要细心观察、耐心了解每一个孩子,用正面教育的方法,让幼儿逐渐走到集体中间去。

教师还要尽量为幼儿营造同伴交往的氛围,多组织幼儿参加一些轻松自由的交往活动,如“悄悄话”游戏,促进幼儿间相互说话,相互了解;设置“小小表演台”,鼓励幼儿一起玩打击乐、唱歌、跳舞等;在区域活动中,以“大带小”的形式,请大班幼儿带小班弟弟妹妹一起玩,一方面使幼儿掌握玩的技能,一方面也能使他们形成初步的交往意识,产生交往的兴趣。

三、注重创设各种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同伴互相交往的最好方式。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参与幼儿的游戏,在玩中向幼儿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抢,学会谦让的玩。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时间长了,同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

节日活动也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如在庆祝“六一”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了“大带小”活动,让大班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共餐,开展全园区域活动,使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还要利用社区资源,多组织幼儿与社会交往。如利用主题活动“我的好妈妈”邀请妈妈来园,和妈妈一起玩游戏,一起动手制作、品尝水果色拉等共庆三八妇女节。又如“超市购物”活动,鼓励孩子自由结伴进超市买东西,遇到困难自己去找营业帮忙。另外,还可开展如“消防员叔叔真勇敢”、“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等一系列社会性活动,这些活动都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还给幼儿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机会,有助于促进其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

随着幼儿交往范围的扩大、交往活动的深入,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细微之处,抓住时机,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儿童,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其学会自己解决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提高交往质量。

如有的孩子不爱交往,喜欢独处,其往往有具体的原因:比如,被人欺负过,或是某种缺陷不愿被人知晓,怕被人取笑等等。教师要了解他的具体原因,耐心地帮助他摆脱困境,引导他积极参与集体游戏活动,并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激发其与小伙伴互动的乐趣和兴趣。

如有的孩子比较任性,不愿与人分享。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大家一起玩》等,引导他去为同伴做好事,和小伙伴一起合作玩等,并及时表扬他,使他体验到关心、帮助人后的快乐。教师还可以用自身的良好榜样,正面引导他端正自己的行为,教给他一些与同伴游戏的技巧和方法。

又如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实,有的并非出于恶意,他想与人交往,只是方式方法不当而已。这种孩子,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他如何向别人借玩具,怎样和同伴打招呼等。同时创设机会,多让他与伙伴交流、游戏,帮助他从交往中获得快乐和成功感,从与同伴的交往中学到交往技能。总之,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孩子,耐心地了解孩子,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五、注重家长的参与教育

注重幼儿的交往需要和交往实践,应充分发挥父母家长在幼儿交往中的不

同作用。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等做好家长工作,投放有关育儿的文章和书籍。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尤其是多与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行为问题较多的幼儿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对不善与人交往的幼儿,可以建议家长多引导,通过故事、游戏,参与社会活动等形式,使幼儿懂得你对别人友爱,别人才会对你友善;对于胆小、懦弱不愿与人交往的幼儿,可以建议家长多表扬鼓励,经常带孩子参加社会性活动,给予更多的爱抚,提高其自信心等。从而,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幼儿园还可组建“家长活动小组”,尝试让幼儿在“做客”、“参观”、“购物”等活动中提高交往能力;而家长在活动中,可真实地看到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的某些差距,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教育效果。

总之,儿童良好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是长期培养磨练的结果,需要教师和家长都来做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的指导,与幼儿园配合,密切联系,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2:总结:利用同伴资源促进小班幼儿友好交往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总结:利用同伴资源,促进小班幼儿的友好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因此,让孩子们学会友好交往,是其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其完成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往能力,并经常产生冲突。因此,培养幼儿的友好交往能力在小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同伴资源对小班幼儿的友好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小班阶段的幼儿对外交往的范围已由亲子间的交往逐渐转向同伴间的交往,同伴成了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认知上常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才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与自己并不相同,学会了解别人,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学会与同伴相处。”[1]因此,他们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才能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增强集体适应的能力,并渐渐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协调各种平等关系,从而实现与他人友好交往的目标。

纲要中提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好同伴资源,培养幼儿友好交往与合作的技能,使他们形成各种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利用同伴资源,培养小班幼儿的友好交往能力的几点思考。

鉴于同伴资源对小班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本学期,我班展开了“利用同伴资源,培养小班幼儿的友好交往能力”的专题研究。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各位参考:

(一)创设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

《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环境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这主要包括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两个方面:

1、创设良好交往的心理环境。

关心、尊重幼儿的情感需要,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交往的第一步。因此,培养幼儿的友好交往的前提就是建立民主、平等、支持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理解幼儿,以平等的态度来和幼儿对话、交流,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更要积极地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以消除幼儿的不安情绪,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

蒙台梭利认为,“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应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讲话。”孩子们爱模仿的特性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常把笑容带给孩子,让他们在放松、安全的心理氛围下自由交往。

2、区角环境的创设。

蒙台梭利提倡,要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发展,而区角活动的环境则正是这样的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案例1:在《下雨的日子》的主题下,我们精心布置了每个区角的小环境。如,在美工区,我们用及时贴在墙面上勾画出了雨伞、雨鞋、雨衣等轮廓,即美化了环境。同时,又为幼儿提供了可供操作、互动的平台;再如,在益智区中,我们在墙面上悬挂了雨伞、降落伞等各式伞类造型,并配以数字,模仿雨滴牌的形式,让幼儿大胆探索、自由操作、相互检验。其次,在各个区角材料的准备和投放中,我们也考虑了幼儿间的差异性及互动性。如在益智区中,我们制作了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拼图,在每次投放时,我们只选择性地投放一、两张拼图。我们总是很惊喜地看见,孩子们三三俩俩地围在一张拼图旁边,各显神通。

孩子们在我们精心准备的各种区角活动中自由选择区角,并且按自己的意愿来从事各种操作活动,这大大地满足了他们发展的需求,而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师可通过区角环境的创设,为幼儿的友好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准备的成长环境。

(二)充分利用好同龄、混龄儿童的同伴资源。

1、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的积极交往。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验,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个人主义的蔓延。”在我班的孩子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在家往往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皇帝”、“小公主”,并且缺乏与异龄儿童交往的经验,这不利于他们良好社会性的形成,而教师组织的各种混龄班的活动则弥补了这个缺陷。如:在与哥哥姐姐一起玩玩具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哥哥姐姐们的谦让和关怀,并且哥哥姐姐们的各方面的行为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模仿的范型。

案例2:三八节前夕,我们组织了一次“红花献给好妈妈”的大带小活动。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帮助我们小班的孩子们一起制作红花。在大班孩子们的帮助下,一朵朵红花被制作了出来,孩子们在体验到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班哥哥姐姐们的关爱和帮助。

正是在我们所组织的一次次大带小的活动中,小班的孩子们渐渐地感受到了与哥哥姐姐们一起游戏的乐趣,有了独立、合作和帮助别人的意识,从而增强了集体适应能力。

2、平行班的混班活动。

同龄儿童的交往不同于混龄儿童间的交往。在混龄儿童的交往中,小班幼儿更多地是充当被照顾、帮助的“弟弟妹妹”的身份,而在与同龄幼儿的交往中,则比较容易产生冲突,这就需要他们自己来学会协调矛盾,解决冲突。而小班的幼儿由于初步的集体的概念,对于平行班幼儿往往会采取一些消极的交往策略。如看到有其他班的幼儿趴在门口看自己班的电视时,他们往往会采取将其赶走,或者与其口舌相向等一些不友好的行为方式。因此,平行班幼儿的混班活动对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些,我们打破了班级的界限,鼓励平行班的幼儿共同游戏,帮助他们结交更多的朋友。如在节日里,邀请邻班的小朋友来教室里一起看好看的动画片,和他们一起看图书、玩玩具。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学会了使用“欢迎你们”、“请坐”、“再见”等一些礼貌用语,学习了招待客人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学会了交换、合作、分享等一些良好的交往技能。

(三)开展各种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成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其相互交往的媒介,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成长,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探索交往的技能。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各种角色的语言来了解角色关系,形成一定的角色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言交往能力;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通过共同的建构活动,形成了初步的合作交往的意识;在各类规则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等待、轮流、协商、克制等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小班开学初不久我们组织了游戏“猜猜我是谁”,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仅牢牢地记住了同伴的姓名、体貌特征,还和同伴建立起了亲密、和谐的关系,逐渐消除了对家人的依恋。在哈罗,哈罗的故事表演中,幼儿学习了各种与同伴打招呼的方法,如招手、问好、相互握手、拥抱等,并体验了与同伴交往的快乐情绪体验。

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发展空间,正是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逐渐形成了交往的意识,掌握了一定的社会性的语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

(四)充分发挥玩具在同伴交往中的作用。

玩具是孩子们的最爱,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正处于独自游戏的高峰时期,与玩具的互动较多,而在幼儿与同伴的互动行为中,围绕玩具展开的互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玩具在同伴交往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针对幼儿喜欢玩玩具的特点,我们定期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让他们通过玩玩具来逐渐学习与同伴交流、分享。第一阶段,我们让孩子们在教室里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大家自得其乐,互不干扰;第二阶段,我们在玩玩具后让孩子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演示玩法;第三阶段,我们让孩子和同伴交换玩玩具,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同时,我们还针对玩玩具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积极展开讨论: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办?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碰坏了别人的玩具时怎么办?有人抢走了你的玩具怎么办等等。幼儿在共同玩玩具与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与同伴分享、相互谦让,逐渐培养了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3:总结: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总结: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件。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而活动区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举足轻重的环节,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因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自由交往的场所与氛围,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实践与周围人发生关系,逐渐发现和了解自我与他人,体验自己行为的结果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懂得自己作为集体成员需要相互适应,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学习轮流、协商、合作等技能,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被周围人接受。于以上,围绕“如何在活动区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本学期进行了以下的初步探索:

一、教师分解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内容

具体、明确的目标可以引导教师的指导更加到位。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交往行为的养成,教师首先应结合市《纲要》要求,分析本班幼儿发展需要,确定培养内容,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培养目标。我们将培养内容、目标分解如下:幼儿在游戏中正确使用常用礼貌用语,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等;在交往中正确使用协商语气及语句,如:“……行吗?(好吗?)”“可以(能)……吗?”等;在游戏、交往中能谦让、合作,如,“你先玩,我后玩”“我们一起玩”“玩具借给你玩”等;在交往、游戏中待人热情、主动,会使用“请你跟我们一起玩好吗?”等;在交往、游戏中敢于面对矛盾试着自己解决。

为了培养目标真正转化为幼儿行为,教师除了在活动区游戏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引导外,针对本班幼儿在发展上普遍存在的不足,组织了“三只蝴蝶”、“同伴生病了”等活动进行铺垫。

二、教师为幼儿创设可充分自由交往的氛围、条件

幼儿学习、掌握交往技能需要在宽松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充分的尝试与练习。首先,建立促进各区幼儿间合作、联合的灵活常规。以前活动区游戏中幼儿交往仅限于本区范围内。有一次娃娃家里的殷涵涵说:“老师,我想带孩子到幼儿园看做操。涵涵高兴地走到幼儿园,说:“我带孩子来看你们的做操,可以吗?”正在幼儿园做小老师的宇欣敏愣了愣,转头看着。我向她们点了点头,宇欣马上笑着搬过一把椅子,拉着涵涵说:“好吧,你抱着娃娃坐在这儿看吧。我们给你们做操。”涵涵看了一会儿小朋友们的做操后,说:“现在娃娃困了,我带他回家睡觉,谢谢你们,再见!”以上事例表明,在不影响各区正常游戏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各区游戏之间的联合、合作有利于拓宽幼儿交往舞台,增强幼儿之间相处、交往的练习机会。

其次,教师鼓励、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幼儿喜欢游戏,但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冲突。幼儿面对矛盾冲突,喜欢请老师替他们公正,替他们解决。因中班幼儿应逐渐形成勇于自己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一次,楠楠对我说:“老师,我上趟厕所回来,梭梭就坐在我的位置上,让他让开,他不让。”“楠楠,你再去跟他商量商量。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好吧!”楠楠走过去对梭梭说:“刚开始我在这儿玩的,后来上了厕所。我还没插完飞机,还想在这儿插,你到别的地方玩一会儿,好吗?”“我也想插这些东西玩。”楠楠向我看了过来,我鼓励他说:“再想想办法。”楠楠想了想对梭梭说:“子硕,这边没人你坐在这边,好不好?”楠楠说:“不,那边没椅子。”“我给你搬椅子来,好吗?”“好吧!”梭梭终于挪开,楠楠开始原来的拼插活动。

最后,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互帮互助,增加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活动区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有效场所。对个别幼儿施予个别指导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陈鹤琴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强调“儿童教儿童”。有一次,我与陈悦悦玩颜色识别颜色,琳琳说:“老师我也想玩!”“好吧,你们俩玩。但是你应该像老师那样帮助陈悦悦玩,好吗?”琳琳高兴地答应了。她们玩了好几个轮回,琳琳连连让了悦悦好几次,最后我又听见琳琳说:“今天你认识绿色了吗?”悦悦点点头说:“嗯,认识了。明天我们俩再一块儿玩,好吗?”以上事例表明,鼓励引导幼儿充当个别幼儿指导者有助于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品质,有助于增强幼儿相互交往的乐趣,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发展。

三、教师有效利用评价手段,鼓励、引导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养成

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决定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充分的强化,而实现它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活动区游戏后的评价。活动区游戏后的集体评价有助于全体幼儿的普遍发展与提高。10月份我在活动区评价中注意向大家介绍某些幼儿的友好谦让行为,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之后,在活动区游戏过程中经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我说自己是如何把玩具谦让给别人玩的。另外,有一次我发现殷涵涵等小朋友在娃娃家中玩以幼儿园生活为主题的游戏,其内容较丰富、有条理。我利用评价机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他们是如何开展游戏的,并组织幼儿讨论“在游戏中,如果你是幼儿园老师会怎样组织小朋友们的生活?在游戏中,小朋友们应该如何协商、分配角色?”他们各抒己见,丰富多彩。第二天杨宇欣、唐谦谦等在娃娃家中开始了以幼儿园生活为主题的游戏,他们协商、分配好角色后,开始了游戏,又是进餐、又是画画、又是游戏、又是讲故事、又是参观建筑工地,其内容更生动有趣。

总之,在一系列的初步的探索实践中,幼儿的交往能力方面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表现和发展,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引导,让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好的提升。

篇4:总结:在角色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总结:在角色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

内容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所以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

案例一

俞舒依一到幼儿园就直奔娃娃家去了。只见俞舒依穿着妈妈宽大的衣服,穿着妈妈大大的高跟鞋、拎着妈妈的小钱包去小超市买菜,在家里忙着做饭做菜,一会儿去喂宝宝吃饭,一会儿给宝宝洗澡。还在家里打扫着卫生,俨然是个好妈妈的形象。

案例二:

今天涛涛去小超市当了小超市的售货员,他在自己的岗位上热情地吆喝着招待来买东西的客人,在他的吆喝下,许多客人都跑到他的小超市去买东西。琪琪也跟着许多人去超市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他挑好东西后就直接走掉了,涛涛急忙拉住琪琪生气地说:“给我钱,你怎么不给我钱呀!给我两块钱。”琪琪说:“我没钱。”“没钱就不可以买东西。”就这样他们吵了起来,涛涛跑到老师这里说:“老师,他买东西不给钱。”我询问了琪琪,果然琪琪没有给钱,我让涛涛自己想办法,自己来解决这件事情,见我没有理会,涛涛有点不悦地走开了,他对琪琪说:“琪琪,你买东西要给钱的。那你去银行取点钱吧!”于是琪琪去银行取了钱,把钱付给了涛涛。琪琪高兴地拿着买的礼物去做客了。

案例三

最近小菜场和小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好了,去银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时常会有人为了取钱而插队,为了维护好银行的秩序,我们一致决定要派两个保安。伟伟和杰杰自高奋勇要去当保安,他们俩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虽然他们俩担当了这个职位,但是对他们的能力还是抱着疑惑的态度。结果在一个小时内,他们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还会帮助顾客教他们怎么取钱。

案例四:

伟伟今天去娃娃家做客,他想去买点小礼物。他来到了小超市,看看半天也没找到要买的东西。伟伟跑来说:“盛老师,我想去买点好吃的饼干和饮料带到娃娃家去做客。可是小超市里怎么没有呀!”浩浩说“:我们小区门口的小超市里有很多东西的,有泡泡糖,有薯片、酸奶。”“对呀,超市里要有很多东西的,那去哪里找这些东西呀?”琪琪说:“我家有薯片筒的,明天我拿来。”“我家有酸奶瓶的,我拿来。”第二天,小超市里就放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

分析与反思:小班的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开始与这么多的同伴相处,这段时期是其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内,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可以学会各种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角色、使用玩具、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于是我们就将角色游戏融入区域活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角色游戏特别感兴趣,而且,孩子真正成了游戏的主人。以上四个案例是班上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真实写照。

一、创设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因此在创设环境材料时,我们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生活中的材料。如我在娃娃家中,在家中添置了妈妈的衣服、皮鞋、拎包;爸爸的领带、皮带等,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的不断开展中,我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尽量满足幼儿的要求,创设了水果店、小超市、小银行等。同时为了让幼儿有更强的角色意识,我为每位职员都做了“上岗证”。幼儿在反复扮演角色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新的社会认知,从而促进了社会认知的发展。

二、在角色游戏中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许多的问题,小班的幼儿在碰到问题时经常会依赖老师。久而久之,孩子们便形成了一遇到问题就找老师的心理。在游戏中,像案例二出现的问题时常出现。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踏上社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

琪琪是我们班比较小年龄的幼儿,他的规则意识比较差。而涛涛的规则意识则比较强。当涛涛和琪琪出现问题时,我没有急于进行干预,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涛涛的引导下,琪琪从银行领了钱并顺利买了礼物。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在角色游戏中以幼儿为主导,促进幼儿社会规则意识的发展

在幼儿来园后,我请每个宝宝先想好自己去担任哪个职位,并且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在案例三中,伟伟和杰杰主动要去担任保安,本以为他们会跑来跑去。没想到他们居然能坚守自己的工作。他们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游戏,他们也了解了自己工作的责任。小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不但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并且培养了幼儿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四、在角色游戏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

在角色游戏的不断开展,我经常以玩伴的身份和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交流。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我发现孩子们时常会有很多的想法冒出来。不管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是否合理,我都会对孩子的意见进行及时的表扬。在案例四中,伟伟没有在超市里买到饼干和饮料,结果孩子们一起和老师想办法,在小超市里又新摆了几个货架放上了许多新的商品。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仅仅是游戏的指导者,而且也是游戏的参与者、儿童的玩伴。在游戏中,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往,进一步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积累了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的经验。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日常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角色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游戏中,孩子通过模仿生活中的事物,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初步培养社会规则意识,也培养了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和情感交流。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5:小结: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小结: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人际交往的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他们的语言仍在发展中,当交往中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不会用语言表达来解决,容易出现类似攻击性行为的动作,比如,孩子们在活动时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别人友好,总是通过动作与同伴接触,有时拉拉衣服,有时摸摸头发,有时拍拍手臂等。可是有些小朋友不喜欢别人碰他,总以为这是小朋友在打他、欺负他,有时甚至回家告诉家长,弄得我们每次总要解释,让家长们理解孩子们的行为,爸爸妈妈还好说,碰到爷爷奶奶时真是不好办啊。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做,来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我们是这样做的比如在日常生活环节中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在幼儿刚入园的几天里我们总是以小动物的口吻和幼儿交往,问问幼儿的名字,和他们拉拉手,消除他们对我们的陌生感,增加亲切感。还有就是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和小朋友们聊一聊,早上来的时候亲切的和每个小朋友打招呼,拉拉他们的小手,问问他们今天是谁送来的,开不开心,喜不喜欢上幼儿园等等;游戏时抱抱他们,说说话,可以说说心情,也可以说说开心的事,或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吃饭前聊聊今天的小菜;午睡时边帮助他们脱衣裤边和他们亲亲热热说说话;拉裤子时抱一抱表扬表扬。一两句简单的交流无形中让幼儿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变得想交往、敢交往、会交往。第二个就是让幼儿在各类游戏中积累交往的经验: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时是一个皮球两人玩,一起滚,一起踢,有时是一条尾巴一起抓,有时是两个秋千大家一起玩,在运动的游戏中,幼儿的互动增强了,交往也密切了;区域活动的开展也是非常有效的,同一个操作材料大家一起玩,一起想办法完成,体验到一起玩的快乐,特别是在娃娃家,你当爸爸我当妈妈,不仅可以将平时的生活经验带到游戏中来还能增进朋友间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各个活动游戏中幼儿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相互作用。我们应当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同伴交往。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