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设计标准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生产设备设计标准

编辑:制度大全2020-03-29

一、总则

生产设备是指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机械、设备及其附件。生产设备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并使其具体化。

二、一般要求

1.材料

设备材料在规定使用寿命内,必须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

(1)不得使用对人有危害的材料来制造生产设备。在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可靠的现代安全技术措施,以保障人员安全。

(2)禁止使用能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而造成危险(爆炸、生成有害物质等)的材料。

(3)设备的零部件,如因材料老化或疲劳可能引起危险时,必须选用耐老化或抗疲劳材料制造,并应规定更换期限。其安全使用期限应小于材料老化或疲劳期限。

(4)设备易被腐蚀或空蚀的零部件,应选用耐腐蚀或耐空蚀材料制造,或采取某种方法加以防护。

(5)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绝缘,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并防止由于电流直接作用所造成的危险。

2.适应能力

设计生产设备,应规定其使用寿命。按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风载、雨雪、辐射、粉尘、负载、冲击、振动等)要求,设备必须具有适应该环境的足够能力,特别是防腐蚀、耐磨损和抗疲劳的能力。当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必须报废。如果必须继续使用时,应经技术部门仔细检查,作出技术鉴定,并更换必要的零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1)绝缘要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以承受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过高电压。

(2)绝缘材料要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

(3)各类绝缘件必须有足够的耐热性。

(4)支承带电部分的绝缘件,要有足够的耐受潮湿、污秽、油垢或类似影响而不致使其安全性降低的能力。

(5)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把泄漏电流限制在不影响安全的极限值之内。

3.稳定性

(1)如果通过形体设计和自身的质量分布,不能或不完全能满足稳定性要求时,则必须采取特殊现代安全技术措施,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如所要求的稳定性必须在安装或使用地点采取特别措施确定的使用方法才能达到时,则应在生产设备上标出,并在使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

(3)生产设备不得在振动、风载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倾覆,或产生不应有的位移。

(4)有司机驾驶或操纵,并有可能发生倾覆的可行驶的生产设备,必须设计保护司机和其他人员的防护装置。

4.预防断裂

对生产设备的各种受力零、部件及其联接方式,必须合理地选择结构、材料、加工工艺和安全系数,在规定使用寿命内按规定使用时,不得产生断裂和破碎。

5.表面、角和棱

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应设计成不带易伤人的尖角、利棱、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分。

6.防火与防爆

生产、使用、贮存或运输中存在有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或其他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应根据其不同的性质(燃点、闪点和爆炸极限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实行密闭、严禁跑、冒、滴、漏;根据具体情况配置监测报警、防爆泄压装置及消防安全设施;避免摩擦撞击;消除电火花和静电积聚等。

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设计按GB4064-83和GB2836?1-83《爆炸性环境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等有关标准及规程执行。

7.噪声和振动

各类生产设备都必须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噪声(必要时加振动)的允许指标,并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噪声和振动指标低于产品标准的规定。

8.可动零、部件

设备的转旋、摆动和传动部件都属于运动部件。设计时应考虑使人不能接近或触及这些运动部件,以防发生危险。如果不能避免,则必须采取现代安全技术措施。具体措施有:

(1)设备运行时,操作者需要接近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2)为防止运行中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3)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以避免在运转时与其接触。

(4)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皮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5)如可动零、部件(含其载荷)所具有的动能或势能可引起危险时,则必须配置限速、防坠落或防逆转装置。

①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可动零、部件应配置可动式防护罩。必要时,可动式防护罩应有联锁装置,以保证在未关闭防护罩时,不能启动可动零、部件,一旦开启防护罩,则应立即自动停机。

②不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可动零、部件,应采用坚固耐用的固定式防护罩。

9.预防飞出物

(1)设备运行过程中或突然停电时,如存在工具、工件、联接件、坚固件或切屑等飞甩危险,则应在设计中采取防松脱措施、

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装置。

(2)高速旋转零、部件,必须配置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合适形状、尺寸的防护罩,必要时,应规定此类零部件检查或更换的期限。

(3)预防过冷和过热危害

人员可能触及的过冷或过热部件,必须配置防接触屏蔽。在不影响操作和设备功能情况下,加工灼热件的生产设备,也必须配置固定式的防接触屏蔽。

10.电能直接作用的防护

(1)直接接触防护

①设备的设计,必须使其使用人员不通过辅助手段或工具就不能触及到带电部分,或者不能接近到使他们遭受危险的程度。

②如果无法使带电部分断电而同时又允许拆卸或打开设备起直接接触防护作用的部件时,只能允许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拆卸或打开。

篇2:生产设备维护工作执行标准

一、生产设备维护的类型

设备的维护也叫保养。目前较多的企业是实行“三级保养制”,即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其具体区别见下表。

800){makesmallpic(this,500,700);}"border=0>

二、生产设备维护的重点

设备维护的主要目的是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以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修理间隔期,而不是恢复设备的精度,其重点是润滑、防腐与防泄漏。

1.润滑管理

设备的润滑管理,认真执行润滑工作(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能有效地减少磨擦阻力和磨损,保护金属表面,使之不锈蚀、不损伤。这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效率和工作精度的必要措施。

2.防泄漏

防泄漏也是维修保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治理和防止设备的跑风、冒气、滴水、漏油,是一切设备的共同要求。

3.防腐蚀

设备的腐蚀会引起效率和使用寿命的降低,影响安全运行,甚至会造成设备事故,特别是石化行业的生产装置,防腐、防泄漏更加重要。

篇3:生产设备修理计划工作执行标准

一、确定修理计划的主要内容

设备修理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计划期内的修理对象、类别、内容、日期、工时、停机时间及所需用的物资器材、费用等,其需要的各种修理定额标准大致有修理周期、修理间隔期、修理周期结构、修理复杂系数、修理劳动量定额和修理费用定额等。

1.修理周期

修理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大修之间的工作时间,或新设备从开始使用到第一次大修的工作时间(用实际开动台时或产量表示)。修理周期是根据设备结构、工艺特性、生产类型、零件允许磨损极限和维修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主要零件的使用期限和工作班次,设备类型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其修理周期也就不同。

2.修理间隔期

修理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次修理(不论大、中、小修)之间的间隔时间。间隔期主要根据设备的实际开动台时和易损件的使用期限、日常维护、检查的情况确定。

3.修理周期结构

修理周期结构是指一个修理周期内应该采取的各种计划检修的类别、次数和顺序。不同的设备或不同的修理制度,可以有不同的修理周期结构。例如:重量在10吨以下的轻型和中型金属切削机床的修理周期和修理周期结构如下图所示。

800){makesmallpic(this,500,700);}"border=0>

4.修理复杂系数

修理复杂系数(用符号F表示)是?量设备修理复杂程度的假设单位,它由设备结构的复杂程度、规格、尺寸、工艺特点和维修性等因素决定。设备愈复杂、精度愈高、尺寸愈大,其修理复杂系数就愈大,所耗用的修理工作量也愈大。

5.修理劳动量定额

修理劳动量定额即修理工时定额,是指企业为完成设备的各种修理所需要的劳动量,通常用一个修理复杂系数所需的工时数来表示。通常情况下完成一个修理复杂系数所需的工时数为大修钳工40小时,机加工20小时,其他工作4小时,总时为64小时。修理复杂系数的工时定额是根据统计资料、测定资料、生产水平、技术条件和修理特点等具体确定的。条件不同,定额也就不同。有了修理劳动定额之后,就能计算各种设备的总劳动量,以及计算出所需要的修理人员和修理费用。

6.修理停歇时间定额

修理停歇时间定额,是指从设备停机修理到完毕,经验收后重新投产所经历的时间标准,它是根据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确定

的。

7.修理费用定额

修理费用定额是指设备修理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料、工、费等)定额,是根据修理复杂系数和修理劳动量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例如,规定一个修理复杂系数的大修费用定额为300元。

二、编制修理计划

以上述定额参数为标准,就可以编制修理计划。设备的修理计划一般可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年度计划又可分为分车间的年度修理计划,主要设备的大、中、小修计划和高、精、尖、特种设备的大修理计划等。

1.年度计划大体上对计划需要修理的设备数量、修理类型和修理时间做出安排,具体的修理项目、修理工作劳动量和修理停歇时间等,则在季度和月度修理计划中详细安排。确定年度修理计划的主要依据是设备的实际运转台时和技术状况。根据有关维修记录、故障分析、检查资料和年度生产大纲以及预先制定的各种修理工作定额,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年度修理计划,交计划部门进行综合及平?。

2.季度修理计划是年度修理计划的执行计划。根据设备当时的技术状态和工作条件,结合本季度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可能,具体确定修理内容、修理劳动量和修理停歇时间。

3.月度修理计划是具体的作业???划。根据上月修理任务的完成和修理前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设备的实际开动台时、零件磨损程度等结合本月份的生产任务、具体确定本月份的修理对象及其修理项目、修理日期、修理进度和修理人员数等内容。

4.编制修理计划,要注意修理计划与生产计划之间,修理任务与修理能力之间,季与季、月与月之间的统筹平衡。要优先安排对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卫生和劳动情绪影响大的重点设备与关键设备,并要充分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工作量、进度和能源供应等因素的制约。

三、修理计划的下达与准备

修理计划经过审核和批准后,由计划部门下达给各车间贯彻实施。组织执行计划时,要做好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工作。

1.做好修理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如拟订修理技术方案和工艺规程,设计修理用的工艺装备;编制修理图册;绘制自制的更换件图纸及准备好相关技术资料等。

2.做好物质准备工作,如制造必要的工艺装备和配件;准备好修理用的设备、材料和工具;组织好外购配件、工具的供应等。

3.在执行过程中,要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统计、分析,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以保证修理计划切实执行。

篇4: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设备的管理,安全、合理、有效地发挥设备效能,做到正确使用设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保证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转,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相关职责。

1.生产部设备管理科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台账登记、维修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

2.各车间负责各自部门的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总经理负责新设备的购买。

4.技术部参与对新设备的改造和验收。

第二章生产设备的使用规定

第三条生产设备验收合格后,由使用部门办理生产设备领用手续。

第四条生产部根据需要编写《生产设备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精密、大型设备或关键、特殊工序所用的设备以及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均要编制相应的操作规程,同时要求相关操作人员应接受适当培训,操作人员通过现场考核,确认合格后方可让其操作。

第五条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第六条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严重故障,并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时,应立即停止操作逐级报告,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第七条使用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工作,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使用办法。对不遵守规定,造成设备丢失、损坏者,应进行处罚。

第八条对贵重设备(价值在××元以上),应建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档案。

第九条机械设备在停车机械扫除、加油、检查、修理时,为防止他人启动,发生意外,应有适当的安全装置和明显标志。

第十条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

第十一条设备管理科对设备使用状态负有监督职责,对无正当理由长期闲置不用、使用不合理或利用率低下的设备有权重新调配使用。

第三章设备维护保养规定

第十二条现场使用的生产设备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

第十三条生产部根据设备的性能、使用频率等要求制订《生产设备年度维修保养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

第十四条生产部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日常生产中出现机器故障,应及时修理,自行无法修理的,应及时报告部门主管协助解决。修理结束后应填写《生产设备检修记录单》,检修好的设备使用者应在《检修单》上签字确认。生产部应将重大检修情况记录在相应《设备管理卡》上。

第十五条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设备,擦拭各个部位和加注润滑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及时消除各种泄漏现象,班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并认真做好交班记录。

第十六条按计划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零件,疏通油、气管路,更换磨损的零件,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件。

第十七条操作工人配合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磨零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技术状况达到完好的要求。

第十八条设备发生损坏、丢失或其他事故,要迅速报告设备管理部门,查清原因,填写损坏、丢失报表,办理清账手续。

第十九条一般来说,所有设备一律不准私自拆改,如确需拆改,需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报设备管理科批准。

第二十条对无法检修或无修理价值的设备,使用部门应提出报废申请,经过技术鉴定填写《设施报废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报废,并在《设备管理卡》上及《生产设备台账》上.

后记:设备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品质的问题,某一部件出了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设备出了问题,必须要停机维修维护,也是关系到一个效率的问题;设备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维护和保养,会提前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前更换配件,也是关系到一个成本的问题。所以,设备的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往往一个企业在设备的问题上能解决好了,其它的问题也会影响减小。

制度是要为生产服务的,有的制度只是为了吸取其中的某一部分,我们在参考制度的同时要琢磨一下看到底哪一部分对我们有用,能为我们所用的就是好的。

篇5: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本公司生产、运输设备的管理,正确、安全地使用和维护设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可用来指导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以及设备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开展设备操作、使用、检查、维修、保养、转让、报废等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规定

第三条设备使用前,其操作人员应在人力资源部的安排下接受培训,培训由设备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现场操作讲解。

第四条操作人员应熟练操作设备,清楚设备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设备部签发设备操作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第五条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报告班组长及有关负责人员解决处理。

第六条所有动力设备,未经车间、设备部、电工或机修工人允许,不准乱修、乱拆,不得在电气设备上搭湿物和放置金属类、棉纱类物品。

第七条设备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第八条未经领导批准,不准拆卸或配用其他人员的机器零件和工具。

第九条对不遵守操作规程或玩忽职守,使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受到损失者,应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第十条设备管理科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工作考核内容。

第三章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

第十一条设备管理科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年度的《设备检修计划》,在使用部门的协助下按计划进行检修。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部门无法排除的故障,可以填写《设备检修单》申请设备管理科检修。

第十二条检修后的设备使用前,需要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的签名认可,由设备管理科将设备检修的情况,记录于《设备检修单》及相应的《设备管理卡》上。

第十三条设备的技术改造可纳入检修计划一并执行。

第四章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第十四条设备的维护保养由设备管理科在《设备维护保养项目表》中规定保养项目、内容及频率,并发放至设备使用部门执行,设备管理科负责配合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制度。

第十六条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部位检测、性能检测,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七条对库存、备用或因任务不足需要封存一段时间的设备要定期清洁、查点,进行防尘、防锈、防潮等方面的维护。

第五章新增设备管理

第十八条生产部根据工作的要求及公司发展需要,需购置生产设备时应填写《生产设备购置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注明设备的名称、规格、用途及要求设备达到的性能、数量等,并提交设备管理科审查,报生产部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

第十九条需要自制或自行改造的生产设备的申请由生产车间提出,由生产部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和技术部共同制造或改造。

第二十条新生产设备的验收。

1.采购或自制的生产设备,由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符合要求后,由技术部、生产部和使用部门在《生产设备验收单》上签字确认。

2.验收不合格的生产设备,相关部门把情况反映到设备采购人员,由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最后由验收人员把处理结果记录在《生产设备验收单》上。

3.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生产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卡》,并在《生产设备台账》上登记。

第二十一条为保证设备的安全、合理使用,各部门应设一名兼职设备管理员,协助设备管理科对设备进行管理,指导本部门设备使用者正确使用操作规程。

第二十二条设备项目确定或设备购进后,设备管理科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并负责施工安装的质量。

第二十三条安装的设备,由设备管理科及使用部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登记单》方可使用。

第二十四条对新置设备的随机配件要按图纸进行验收,未经验收不得入库。

第六章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第二十五条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为了使各级设备管理人员能准确掌握其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管理措施进行管理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制定健全的设备巡检措施。

各作业部门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巡检点、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

第二十七条巡检任务的承担。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进行巡检,设备的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

第二十八条信息传递与反馈。

1.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等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2.专职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以便统一汇总。

3.专职巡检人员除完成承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4.有关部门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账之外,还应及时输入电脑,便于公司有关部门的综合管理。

第二十九条动态资料的应用。

1.巡检人员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

2.对于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如情况紧急,为了不影响生产,能由修理班组处理的立即处理,如不能及时处理,应由多作业部门立即确定解决方案,并着手解决。

3.对于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由各作业部门主要领导组织研究,确定控制和处理方案。

第三十条薄弱环节的立项。

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

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

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

4.存在安全隐患,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第三十一条薄弱环节的处理。

1.有关部门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

2.各作业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

3.设备薄弱环节改进方案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给出评价意见,经有关领导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

第七章转让和报废设备管理

第三十二条设备陈旧老化,不适应工作需要或再无使用价值,使用部门申请报损,在报废之前要进行技术鉴定与评估。

第三十三条有关部门指派专人对设备使用年限、损坏情况、影响工作情况及残值情况等进行鉴定与评估,填写意见书交使用部门。

第三十四条使用部门将《报废、报损申请单》附意见书一并上报,按相关程序审批。

第三十五条申请批准后,将旧设备报损、报废。

第三十六条报废、报损旧设备由工程部按有关规定处置。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