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读后感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美学散步》读后感

编辑:制度大全2022-11-06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最精要的美学文章,其中以一种浪漫抒情的文字,充满诗意的心情写下了这些文章,他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在这部书里,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这是一本小书,讲述有关诗(文学)和画的分界,精髓在于题目“散步”两字。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小言”,第二部分为“诗(文学)和画的分界”。在“小言”中,宗白华指出了散步的意义,他说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例如“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散步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活动,是一种对于心情和感悟的自由抒发,因此,散步没有刻意的追求,也许在路旁我们可以采摘一朵美丽的小花,或者拾起一块晶莹亮泽的小石,就像我们在海滩上观赏一片转瞬即逝的小小浪花一样。但我们也不用刻意保存这些小花、小石。我们可以放在桌上,“当作散步后的回念”。这就是散步的意义。它是一种悠闲散步、兴之所至、偶有所得的境界。美学的散步也应当如此,漫不经心,拈花微笑。

接着,在“诗(文学)和画的分界”中,宗白华领着我们漫步在诗与画的小道上,让我们在悠闲中用一种会心的微笑来表达心中的感悟。首先,宗白华引用苏东坡论述王维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石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宗白华认为,王维的这首诗的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他说“‘蓝溪白石出,玉石红叶稀’,可以画出来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不过,他又说,这首诗的后两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却不容易在画中表现出来:如果画家画一个人穿着湿衣服走在山道上,则诗的意境全无。所以,宗白华说,诗中可以存画,画中可以存诗,但诗和画毕竟还是不同的。他列举18世纪德国思想家莱辛的《拉奥孔》来说明诗画的不同。《拉奥孔》叙述的是雕像和史诗的区别。诗和画的分界也是如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在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

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大致归纳的一些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正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书中所选文章是宗白华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虽然章与章之间有所联系,但每篇都可以独立成章。但那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毫无章法可言,相反的是,这本书犹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宗白华先生紧紧抓住诗、书、画、舞、乐、建筑等相关艺术门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广泛联系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在一个广阔的舞台中探讨美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着自己的透彻之悟与艺术之思。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在这本书中,始终有几个词如“实虚”、“空灵”、“意境”等贯穿其中。由此可说明,宗白华先生尤其重视对空间意识的论述。我认为以上这些词极其类似,虽然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但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里却貌似都指向相同的事物,而那相同的事物在我看来应该是他反复提到的美学思想。

二、灵与诗的融合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的“小言”中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所以他的文字总是显得那么随性洒脱,字里行间尽是信手拈来的诗性与灵气。

在他的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直觉的思维,以及其中诗性的表达,很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他以一种优美抒情的笔调展开理论论述和评价,虽然写的是深奥的美学的理论,却用诗性的语言阐发,语言文字却如同一首首韵律丰富的诗歌,一幅幅色泽生动的画面,灵性和诗情的融和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此书最吸引我的特点,在阅读时总会被先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灵性所吸引,不知不觉深陷其中。

三、直觉与逻辑的统一

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先生除了对直觉的重视之外,还对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样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书的小言中,先生是这样写的:“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在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与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宗白华先生对直觉领悟和逻辑分析是同样看重的,并且将他们看成是可以互帮互助地结合起来的那种关系的。

这一点在书中表现得也是相当明显的,翻开《美学散步》,宗白华先生一方面在具体的行文中,通常区分具体的章节,然后列出简明的小标题以强化内在逻辑关系,另一方面,他把艺术类别也进行了系统划分:一种是对不同类型的艺术种类进行分别的专门研究,一种是对不同类别艺术之间的综合性研究。

四、理论与实例的统一

宗白华先生并没有刻意追求在文章中将理论论述表达得那么严谨周密、艰难晦涩,很少使用纯粹的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的方法来研究阐释美学。相反他时常采用具体的艺术实例来对某个美学问题进行阐释。

比如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论述中国的诗和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同于希腊轮廓的空间感觉,也不同于欧洲精神中追求的深度空间,而是音乐性的,有“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空间意识。就例举了唐代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助气的例子。这样的阐释和论证,直观而生动,非常容易被大家理解与接受,使得我们这些初学者也能领略美学的风采。

5、凸显中国传统文化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实现其美学理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其凸显中国文化个性学术理想的方式,他传承中国古典美学精髓,注重哲学在美学思想中的根本价值,美学研究是建立在哲学等文化思想的基础之上,因此,他美学研究中的“散步”表现出明显的文化风格。

自中华民族开始近代进程以来,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个从未终止过的话题,《美学散步》在这方面提供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也是相当有效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有过类似的经验。比如在新诗的接受上,戴望舒和舒婷的诗歌能被更多的人喜欢,与他们对古典诗歌意象的化用是分不开的;比如张爱玲的小说能拥有如此多的读者,与她小说中的古典意蕴、尤其是受《红楼梦》风味的浸润是分不开的。他们的作品更适合中国人传承下来的审美心理,但又不仅仅是回归古典,同时也呈现了一个现代中国人的眼光与体验。宗白华先生亦是如此。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展现了他诗人的气质和古典艺术的魅力。一时间,我们似乎和“美”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无论是康德的哲学,罗丹的雕塑,还是南北朝的文风,江南建筑的飞檐,宗白华先生一边“散步”一边为我们讲述他对美的理解,支撑他的是渊博的学识还有博大的胸怀。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美,解释美,批判美,赞扬美,这不仅是学术上的成就,更是先生诗意人生的阐述。愿每个寻找“美”的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篇2:读后感《穷爸爸富爸爸》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

《穷爸爸,富爸爸》是一本关于理财的书籍,当时我很好奇一本理财书籍如何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达呢,不应该是一些关于股票、储蓄、投资的方式与方法的书籍吗,看过之后我便知道,它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简单而富于震撼力的……

读完这个本书,对我来说颇有感触,《富爸爸,穷爸爸》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罗伯特?清崎的亲生父亲和朋友的父亲对金钱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使他对认识金钱产生了兴趣,最终他接受了朋友的父亲的建议,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富爸爸”的观念,即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并由此成为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资家。书中所提及的穷爸爸与富爸爸只是两个人物的描述,而反映的是社会当中的两类人:一种人是学识渊博,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很高的智商,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一份职业,工作很好挣钱也不少,但是他们的生活还是为钱烦恼,她们为了摆脱这样的情况会更加努力的工作,花很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上,可是他们始终摆脱不了这种情况,工作赚来的钱花在享乐上或者是存进银行;另一种人是不用花很多时间就能赚取大量的财富,他们甚至有时不工作,他们懂得把钱用来投资,让钱生钱,也就是让钱为他工作。其实这两类人的最大区别,是他们的思想不同。

其实书中故事所折射出来的是每个人对待金钱、对待教育都有着不同的态度。而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不停地为公司老板工作,通过缴税为政府工作,通过付住房贷款和信用卡为银行工作。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不同的,富爸爸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你是那种没有毅力的人,你将放弃生活对你的每一次推动。这样的话,你的一生会过得稳稳当当,不做错事、随时准备着当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时解救自己,然后在无聊中老死。你会有许多像你一样的朋友,希望生活稳定、处世无误。但事实是,你对生活屈服了,不敢承担风险。你的确想赢,但是是去的恐惧超过了成功的兴奋,事实是从内心深处,你就始终认为你不可能,所以你选择了稳定。

之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为了财富奋斗终生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各种学校中学习多年,却从未真正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其结果就是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的方式,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不愿为钱而工作,就应该学会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要的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篇3:读后感《现场力》

《现场力》读后感

1、执行战略的现场员工有极高的当事者意识,对方案认可的部分及积极给予配合,意见不一致的部分认真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真正理解了意图并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能够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

2、现场的每个人都有主人公的意识,现场的每个人都会思考,现场的每个人都能共享信息,现场的每个人都能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场的每个人都做实事,现场的每个人都坚持努力。

3、与其每天尽想好事,还不如打量打量自己所踏的这块土地,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腰腿,尝试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埋头苦干、交换意见、动脑筋,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前进。

4、有些指标只不过是光线照在企业实体上投射到地上的影子。光是盯着影子讨论“这个企业有实力”或“那个企业没实力”,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不耽于地上的虚影,而将目光集中到企业实体上,这才是创建有实力的企业的第一步。

5、经营质量三要素:竞争战略质量、运营质量与领导力质量:

6、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分:

①、总成本领先:通过追求绝对的高效与规模,尽全力降低成本,以保证公司以具有业竞争优势的低成本进行运作。

②、差别化战略:要求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加以特殊化,是将竞争的重点放在产品或服务独特性上的战略。

③、专一化战略:是将有限的经营资源全部投入到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的领域,集中地进行资源分配的方法。集中战略的极致是创造“在这个领域里不输给任何人”的“区域冠军”。

7、大和运输的前会长小仓昌男这样说:“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在努力,二在人才,三在战略。”

8、远景目标和竞争战略本身只是一个空想,能将其变成现实的只能是现场,现场才是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角。

9、企业运营力不仅指执行战略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根据情况对战略适时调整的组织能力。能动地发现并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才是“现场力”。

10、不让问题湮没在日常工作中,想办法培养现场对细微的问题做出敏锐反应的感觉能力和行动能力,这一点变化尤为重要。

11、越是执行日常业务的现场,就越需要锤炼。在重复性的日常工作中“不松劲儿”的现场将提供企业无穷的竞争力。

12、“以正确的做法坚持到底”,换言之就是全员都将“理所应当”的事情做到底。取得成果的企业有这样五个共同的“理所应当”的要点:

a)现场拥有“做出结果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这样强烈的自豪感。

b)现场正确理解并认同公司的战略方针,真正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

c)为了达成目标,消除组织的隔阂,齐心协力想办法。

d)知道拿出成果为止,决不松劲儿。

e)达成目标后能戒骄戒躁,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13、大和运输的小仓昌社长有这样的名言:“不要光盯着前面,要多长一只眼睛观察旁边和后面。”这些话包含了“工作正因为有连续性而创造价值”的思想。

14、丰田汽车公司有“三现主义”,即“现地、现物、现实”。立刻赶到现地、确认现场、惹事现实,要比只是在脑子里空想“大概是这样的,大概是那样的”重要的多。

15、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贯彻“三观注意”。现地、现物比道理更具说服力。

16、特里莎修女说:“不关心是最大的罪恶。”

17、曾担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的绪方贞子这样说:“人应该在工作中成长。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好奇心。需要有经常找寻问题和答案的‘’心”和‘脑’。打开窗看新的实物。人本人有回答问题的本领,可却缺乏提问题的能力。

篇4:读后感《江村经济》

新旧力量激荡下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

――读《江村经济》有感

《江村经济》一书是是费孝通先生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本书将开弦弓村作为中国农村的一个典型代表,以中国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紧紧地抓住社会生活中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并深入探讨了在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开放思潮冲击下,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及家庭生活的变化。在这本书中,费先生正是将江村置于整个中国甚至世界的大环境下,从生活、职业分化、农业、蚕丝业、贸易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客观而令人深省的结论。正如本书在序言中所写的那样,“这是一本描写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等体系的书”。通过对开弦弓村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生产的描述,费先生向我们展示了在传统力量和新的动力共同推动下,中国乡村经济及农民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首先,对于“家族”的研究,费先生在本书中颇重笔墨。无论是第三章、第四章对个体家庭中婚姻、生育、子女以及继承的描述,还是在第五章对亲属关系扩展的研究,“家族”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长期的中国历史中扮演着保证亲族延续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的纽带的角色。“家族”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家”的亲属关系的扩展。而“家”的规模大小是有两股对立的力量的平衡而取决的。一股要结合在一起的力量,另一股要分散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导致的亲属关系的扩展恰恰是通过姻亲关系来实现的。在开弦弓村中,婚姻是一个非常正式而又严格的问题。这里的人们的婚姻之事严格按照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而这里不存在求婚的说法。子女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父母定下了婚事,婚姻自由是不存在的。而且这里的人们习惯上讲究“亲上加亲”,因而表亲间联姻现象很是普遍。因为婚姻在这里的主要作用就是绵续家世及促进家族的发展。在这样的婚姻关系中,婚姻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人们对于妇女的要求有很多,而且过分重视“香火”问题。这更是造成了“小媳妇”现象的存在。

在家族、婚姻问题中,财产继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一个村庄中,财产不仅仅局限于家产,还有村产、扩大的亲属群体的财产和“无专属的财产”。这些财产的继承主要以集体占有和私人占有的形式存在。在拥有财产的群体中,家是一个基本群体,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一个农村家庭中,传递的主要财产是土地,主要对象是该家庭中的直系男子。若没有直系男子,则由家庭或家族中的长辈来立继。当然继承者还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为本人的专业是法律,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对书中与法律有些许牵连的内容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书的第四章(财产与继承),费先生描述了这个典型的中国村落中人们对财产的分类(当然,这种分类决非是法律学者们按照逻辑严密的物权法体系进行的分类),以及财产的传递和这种传递过程中对继承和赡养义务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当时已经生效的(中华民国)新民法中有关继承的规定(新法规定了女子的继承权,改变了单系继承的原则,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点),虽然新法律已颁布7年,但就江村而言尚未发现“有向这一方向发生任何实际变化的迹象”,即民间所遵循的继承原则仍然是传统的“父系传嗣单系继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西方开放思潮的冲击下,中国城市居民的思想,甚至当时上层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在乡村,民众们对于家庭的婚姻、财产的分配与继承,依然按照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来进行。西方的开放思潮对于农民的家庭观、婚姻观和继承观所产生的影响依旧较小。

其次,江村人的经济生活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在第一章地理环境的介绍中,费先生就提到,由于人们所占土地不同,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也有许多种。主要可以归为四类:农业、专门职业、渔业和无业。大部分的人使用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但他们不仅仅只从事农业生产,还有其他的如蚕丝业的乡村工业生产。还有部分因成年男子死亡,只有寡妇和儿童等的家庭,不靠自身劳动过日子,而是依靠出租土地生活。在开弦弓村中,几乎三分之二的人都从事农业生产,但由于农地规模的有限性以及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农作物的产量并不高,每年的粮食产量中一半要用于自身消费,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各种税费以及其他的一些开销,例如村祭、婚丧嫁娶、礼仪花费等。

在从事农业生产中,天气条件很是重要。人们根据传统的节气表和一些进步的生产技术来安排农业生产。但由于天气的不可控,于是在农村,科学与巫术并存便成为一种正常现象。

作为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蚕丝业是这个村里的居民的第二主要收入来源。在本书的第十二章,费先生对开弦弓村的蚕丝业进行了十分细致的描述,包括促进蚕丝业工业变迁的条件、变革的力量及其意图以及当地对变革的支持等等。在改革中,促使变革的主要力量是世界经济的衰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当地一些技术人才的积极参与。另外政府的重视和帮助也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在改革中也有许多问题,比如技术革新进退维谷。费孝通先生也提出了他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建议:通过引进科学的生产技术和组织以合作为原则的新工业,来复兴乡村经济。

最后,本书的重点也就是中国土地问题的介绍。在本书的第十六章,费先生介绍了中国的土地问题。其实在本人看来,本章虽然标题是“中国的土地问题”,但里面的内容却是费先生对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利益保护的思考。正如他在文中所说“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要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而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最根本的落脚点也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而恢复农村企业也是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根本措施。对此,本人也非常赞同费先生的观点。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则是农民的利益问题。对于中国农民来讲,土地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改革土地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总而言之,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一书,作为社会学、人类学的一本佳作,其详实的数据、朴实的语言、深刻的研究视角以及书中所包含的对中国农村发展未来的热切期望,都是研究者们应当学习的榜样。

篇5:读后感《水浒传》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描写绿林好汉的章回小说。它描述了北宋宋徽宗年间,在山东水泊梁山聚集了一支先由晁盖后由宋江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从聚众造反到接受朝廷招安的过程,终于由盛转衰,曲终人亡,读完不禁令人对作者写作技艺无比钦佩,同时也为众多的梁山好汉的命运扼腕叹息。

我认为在《水浒传》中,“官逼民反”使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身怀绝技的梁山好汉统一到“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聚集在水泊梁山的主要原因。在三败高俅之后,水泊梁山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水泊梁山可谓蒸蒸日上、轰轰烈烈,大家大碗的喝酒,大块的吃肉,那是何等的畅快,何等的豪迈!可是首领宋江却坚持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带领梁山的英雄好汉远征辽国,随后去征王庆、田虎,最后征方腊。到头来众位梁山英雄好汉死的死,伤的伤,离得离,散的散,最后108将也只剩下凄凄惨惨二十多人。宋江的本钱到此时可谓输的一干二尽,回朝后,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到此,一场本该轰轰烈烈事业烟消云散、灰飞烟灭!不禁令人叹息痛恨。

一次次艰苦的行程,一场场艰难的战斗,为的只是“忠义”二字。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的忠,除暴安良即是忠,报效祖国也是忠,宁死不屈更是忠。忠,其实很好做到。真正难做到的,即是“义”: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兄弟连心,其力断金”,他们为朋友赴汤蹈火,为朋友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义”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这,却还远远不能算“义”。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只有真正的义士,才会懂得。只有拥有者两样精神,才是真正的“义”!

他们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好汉,可这往往却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百姓的安宁和希望,可谁又会了解他们的一番苦心呢?有时,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命运,也会令人意想不到。

从这一出浸透着鲜血写成悲剧中,使我们警醒地认识到:如果路走对了,可能前面满是坎坷艰险,但目标总会实现;如果路选择错了,只有死路一条,而且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而且错误的代价是致命的。

宋江选择抱住了宋徽宗的大腿,以为找到了一位可以安身立命“干爹”。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君是明君,臣是奸臣。可结果只落得不仅搭上了自己的小命,更是连累上了一大帮的英雄豪杰稀里糊涂丢掉了性命,更为可叹的是断送了梁山的大业。

路选错了,无论你怎样努力、挣扎,终归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又能怨谁呢?!

但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在现实生活中,认错“干爹”的悲剧一次又一次的上演着。在最近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利令智昏日本满以为抱紧了美国这个“干爹”的大腿,有它撑腰就可以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侵吞我们的钓鱼岛,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我觉得选择求人不如求己!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别人,这是多么的可悲!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要拿出自己的智慧,做真正的自己!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