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生活老师来园接待能力培养研究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总结:生活老师来园接待能力培养研究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1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总结:生活老师来园接待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来园接待的意义

来园接待是幼儿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幼儿一日愉快情绪开启的重要时机,也是让家长有针对性地了解孩子在园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能力、个性发展等情况。更让家长体会到教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增强信任感。

二、来园接待能力培养的目标

1、通过与家长的适宜交流,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共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三、来园接待的问题

1、来园接待的内容不清晰,不知与家长交流些什么

2、来园接待的目的性、针对性不强,与家长交流随意性较强,想到什么讲什么。

3、在与家长交流时比较胆怯,缺乏大胆、自信的沟通能力

4、我园的保育员大都来自外地农村,年龄又偏高,是一个文化层次较低的群体,甚至有些保育员连最基本的普通话也说不连贯,有时候甚至连老师都听不懂。

四、来园接待能力培养

(一)来园接待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对象:生活老师

评价内容:来园接待目标达成度(来园接待的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交流记录)

阶段性评价(考核)

(二)多元途径对生活老师来园接待能力的培养

1、语言补缺

与家长能够自如地交流,会说普通话是基本功。学期初,我组织保育员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大声念出本班幼儿名字,这样既练了普通话又为熟悉幼儿打下了基础;第二,我组织生活老师学念、表演各自主题中的生活儿歌,普通话练习和参与配教两不误;第三,生活老师见人必须用普通话打招呼,来锻炼自己。第四,哪怕是在休息时间,组员之间交流不用方言,尽量说普通话,发现错误及时改进,相互取长补短。

2、理念补缺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养方式不太了解,一味

地进行包办代替,家园不同步,孩子的卫生习惯很难养成、自理能力很难提高。生活老师没有让孩子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的理念支撑,在指导家长时的观念肯定也是传统的。于是,我组织生活老师学习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学习幼儿来园焦虑的解决方式、学习二期课改理念。

如生活活动时,不能因为时间紧,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穿衣、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的机会,不能因为孩子不会就包办代替,应该教会孩子正确的方法,让孩子去尝试;运动活动时,不是拿着毛巾追着孩子帮他擦汗,而是时常提醒孩子出汗了自己去擦汗,最后孩子能做到不用提醒就会自主擦汗;二期课改下的老师要会表扬、鼓励孩子;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通过理念的学习,生活老师内化后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也在潜移默化中会教育孩子。

(三)、技能补缺

1、方法学习

要做好生活老师,做好来园接待,首先自己要学会很多,才能去教家长。于是,我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洗手儿歌、穿套衫儿歌,叠衣裤儿歌、走楼梯儿歌,学习正确擦嘴巴、漱口的方法。肥胖儿在餐饮与运动中的矫治方法,生长迟缓、营养不良又该如何护理等等,

2、案例学习

既然已定位生活老师,必须对自己的要求要提高,但由于年龄的问题,性格的问题等,在来园接待中,生活老师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于是我组织生活老师交流各自在平时记录的案例,自己评价自己的案例好在哪里?又有什么不足?你喜欢谁的案例?为什么?在相互的交流中,生活老师明白好案例首先是别人看完后眼前会有情景再现;其次,好的案例是通过你的指导,家长学会了某些东西;再有,好的案例会有显性或隐性的指导方法。案例的交流,大家相互取长补短,把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3、经验学习

在研究的过程中,生活老师缺乏来园接待的方法,于是我请来小班的刘曼老师、冬梅老师、王珏老师,交流她们自己在工作中接待家长的经验。三位老师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

(1)了解家长个性,用不一样的方式与家长交流

A、挑剔型家长:先赞扬孩子,然后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

B、开朗型家长:开玩笑似地直接说

C、暴躁型家长:先稳定家长情绪,让家长详细了解情况

(2)对每位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流

对班级孩子的情况进行分类(生活自理能力、习惯、身体状况)

(3)同时接待2个或2个以上家长,交流应该有详有略

如果有重要的情况要同时跟2位或2位以上家长交流,跟家长预约时间再谈

(4)对于问题大的孩子,与家长交流必须把过程讲清楚明白

(5)与家长交流每周每天有目标有重点

采纳老师的建议后,生活老师对班级孩子的情况进行分类(生活自理能力、习惯、身体状况),这样,在接待过程中,生活老师有的放矢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变得自如和自信了。

在半个多学期的来园接待实践研究中,生活老师深深感受到自己接待能力的提高,能真正做好一个倾听者,每天倾听家长的交代,细心护理好孩子;做好一个传达者,把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告诉家长,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更能做好一个指导者,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老师来园接待,已成为家园联系的又一条有效途径。作为管理者的我,会带领生活老师不断实践研究下去……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经验交流:计算教学中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经验交流: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计算思维训练的培养呢?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形象思维中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特点,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由浅入深,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逻辑,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健康发展。

我在教小朋友认识“1”这个概念时,开始用实物和图片让小朋友具体感知,我出示了:1根粉笔,1把粉笔,1盒粉笔;一粒葡萄,一串葡萄,一筐葡萄;1支花,一束花,一盆花等实物,又让幼儿在图片上找出:1双筷子,1排大树,1个苹果,1盘苹果,1群兔子等。接着我又让幼儿在自身的器官中找出“1”,幼儿的情绪很高,他们找出:1张嘴,1双眼睛,1只鼻子,1对耳朵,1根头发,1双手,1对胳肢窝……找得非常仔细,当我问:“1”还能代表哪些东西时,幼儿说出了很多很多,当我问:“1”能代表大的东西有哪些时,幼儿更活跃了,有的说“1”能代表1棵大树,1群大老虎,有的说1能代表1座大山,1群大狮子,1个地球,有的小朋友立刻接着说:1还能代表1个太阳,老师说过太阳比地球还大;还有的幼儿说:1能代表1个银河系,1个宇宙……他们把“1”说的好大好大。“那么‘1’能不能带代表小的东西呢?”我又问。“能”幼儿回答得很肯定,他们说,1能代表1只小蚂蚁,1张小纸片,1粒小石子,1颗小草,有的小朋友说得更妙:1能代表1个微生物,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看,需要小的时候他们又把1说得很小。这个活动加深了幼儿对“1”的认识,又通过“1”认识了数的抽象性和变通性,做到了在形象思维中渗透了抽象思维。

二、在单项思维中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幼儿全面观察问题,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

我在教幼儿学习多元分类时,设计了这样一堂教学活动,请10幼儿,其中5男5女,他们中有1名戴眼镜的,2名背书包的,3名戴帽子的,4名穿裙子的,我请幼儿把这十名小朋友分成两组,让幼儿仔细观察,看动脑筋,想出多种不同的分法。幼儿有的按男孩女孩分,有的按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来分,有的按背书包和不背书包的分,有的按穿裙子的和不穿裙子的来分,我把这几组数写到黑板上,正好是10的分解组合。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分析概括能力,同时也复习了10的分解组合。

三、在定向思维中培养幼儿的变向思维能力

我们设计一堂计算活动,一般都是安排一个学习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练习,幼儿的思维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经常这样容易使幼儿不深入思考,会按着同一模式张口就答,不利于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的训练。为了克服这个现象,我在设计练习时,从内容到形式注意它的多变性。

例如,在学完相邻数时,我为幼儿除了这样一组练习:11、、13;18、、16;14、15、、;、16、15三个相邻的数字,有的要填前面一个,有的要填后面的,有的要填中间的,有顺数的,又倒数的,幼儿每做一个练习都要认真思考。

四、在顺向思维中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幼儿的顺向思维,同时还要重视幼儿的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顺数倒数就是一个典型而简单的互逆性思维。在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教学中,幼儿掌握求总数容易,求剩余难,这是因为剩余的减法应用题有赖于逆向思维的发展。比如:有5只小白兔,4只小黑兔,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幼儿通过操作,能很快通过顺向思维来解决,如果把这道题改成:有9只小兔,其中有5只是白色的,剩下的都是黑色的,问黑色的小兔有几只?这就增加了难度,我在教学中不只满足于幼儿说出的得数,而是让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说出简单的道理,这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的好办法,有时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好形式。

五、在一般性思维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完幼儿查数立方体的知识后,设计了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

请幼儿用5个小方块摆出一个无遮掩的立方体。

请幼儿用5个小方块摆出一个有遮掩的立方体。

请幼儿用8个小方块摆成几组无遮掩的立方体。

教师出示几个图式,让幼儿推断小方块的数量,并自己手中的小方块摆出来。

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幼儿的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对幼儿的思维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幼儿计算的学习。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3:总结: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绘画能力培养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总结:浅谈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

绘画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方面,它在幼儿世界里的重要性不可估量。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促进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通常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幼儿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他们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可是在绘画活动我们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呢?

一、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主性

(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对绘画活动有着潜在的兴趣,需要教师去诱发、引导、培养和保护,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绘画的主动性。例如:在绘画活动《一盆花》的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花在活动室摆放,让幼儿动手插花,使幼儿对各种花有了感性的认识,再在绘画课上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一盆花,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更加激发了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欲望。

(二)让幼儿自主地绘画。

情绪与情感是幼儿绘画的动力因子,只有在情感、智慧的带动下,才能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欲望。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我班的孩子爱玩手影游戏,孩子们用两只手变出了小鸟,孔雀,小鸡等,他们想象力丰富,热情高涨,为此我组织了幼儿画“印画”的活动,首先让幼儿欣赏各种手形画的作品,并让幼儿玩手指游戏:“变一变”,引导幼儿探索,在游戏中,孩子们很高兴,想象力特别丰富,加上以往手影游戏的经验,自编出了小花,大树等多种多样的手形变化。这些做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方法,采用启发,讨论,探索等方法,允许幼儿运用儿童特有画法,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绘画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一)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兴趣是观察的动力。

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还能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最好形式。

(二)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有的孩子缺少耐心、观察较粗,绘画单调没有生机,教师就要多指导,切忌批评打击;有的孩子观察完整细微,绘画形象生动,教师要给他们不同的指导,使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启发幼儿的想象。

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学习潜能,而且具有绘画氛围的活动氛围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第一步。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感官。如艺术活动《各种各样的鱼》活动中,我在教幼儿学画鱼时,事先在墙上贴了鱼类的各种图片,在自然角养了各种鱼,把玩具角布置成鱼的世界,让幼儿随时欣赏,激起他们无限的想象。幼儿情绪高涨,都想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观察美、欣赏美,还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从而诱发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新。

(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

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地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漂亮的妈妈”前,首先我准备了各种穿着、发型不同类型的妈妈图片,让幼儿进行交流,然后让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妈妈。幼儿通过感知和自由的交流,为做画做了很好的铺垫。画完后还饶有兴致地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来。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进行合理的作品评价,保护幼儿的想象。

讲评是沟通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能起概括、分析、提高的作用,它既是绘画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幼儿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多地是让幼儿相互审视、交流、发表见解,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你觉得自己的画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及自己的不足,并能从中悟出道理,在以后的绘画中加以改进。当孩子们有了点滴进步,我们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倍增,更激起了想象和创新的积极性。

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幼儿绘画时总是用手遮住自己的画纸,他们不想让同伴看见,更不想让老师看见他们的画。他们有的什么都不画,只是在纸上乱点;而有的画得很认真,甚至画得很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用手把画遮起来呢?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批评干预幼儿,应该细心地体会到这是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对于对展示自己作品没有信心的幼儿,教师要在集体面前多表扬他们的作品,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这里要强调的是表扬不是浮夸,对于幼儿而言,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表扬。

五、尊重幼儿的创造性

艺术本身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创造性的艺术,只能是赝品。不可否认,在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喜欢用标准化的要求去衡量幼儿的作品。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才有意义。如当孩子将云朵都涂成黑乎乎时,你不要以为他在捣乱,他也许会认真地告诉你,这是下雨天时的乌云;当孩子把一切都画成绿色时,你不要批评他不会用色,他也许会告诉你,春天到了,到处都是绿色的世界……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如果教师能细心地感受幼儿的创造,你会有一份意外的收获。幼儿时期是绘画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在绘画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各种绘画能力。让我们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在绘画这块空地上,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愿绘画活动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4:总结: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总结: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随着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经验的日积月累,幼儿逐渐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并表现出新颖别致的创造行为。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一、要引导幼儿敢于想象。

俗语道:“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维比行动更为重要。因为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思维的想开始的。世界上的伟大的发明家和思想家无不这样。

让孩子敢于想象,首先要让孩子敢说‘不’。如:“有轮子的都是汽车,”孩子肯定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压路机、挖土机,也有轮子,但不是汽车。

其次,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求异发散思维,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阳,等等等等。

最后,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小狗不高兴,怎样让它高兴呢?孩子会想出很多种办法。既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和善待小动物的天性。

二、要引导幼儿敢于提出问题。

经常有孩子这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这可怎么办?”“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些问题正是孩子们创造思维火花的表现。

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给孩子发问,向事物提问,向现象提问,提问的内容不只是“怎么办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问一些深层次的有探讨意义的本质性的问题。从小养成爱动脑筋善于想问题的习惯才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

三、要引导幼儿敢于付诸行动。

任何灵感思想、构思设计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论和思想的正确性。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提供手脑并用的学习材料,要少一些限制性的要求,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对幼儿的动手操作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个孩子,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要引导幼儿敢于表达。

有人曾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路。”可见,善于表达也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启发诱导,引起幼儿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烈讨论,并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发言。在日常活动中多让孩子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多参加一些公共场所,从而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该积极总结,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社会的创造型人才。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5: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幼儿期的思维是有具体形象性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性思维,其认知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平面上升到空间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动手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手工活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可让幼儿掌握多种技能和技巧,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向导,为使幼儿对手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教师不断拿自己的示范作品让幼儿观看,使幼儿想象它像什么,启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帮助幼儿逐步掌握手工活动的方法。

做纸工时,教师让幼儿观察老师的折叠方法,再将折好的作品展开让幼儿观察折痕,并让幼儿自由交谈讨论,教师用语言帮助幼儿记住折叠的步骤,并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寻找折法,根据折痕大胆折叠,折好后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幼儿体验到手工创作的快乐。

(3)引导幼儿深入生活,培养思维能力。

上泥工课时,教师根据幼儿的生活实践,从制作食品入手,来选择有趣的泥工教学内容,让幼儿在玩中掌握团、压、捏、搓、串等多种泥工技能,如中秋节做“月饼”,国庆节做“蛋糕”等等,还启发幼儿制作日常生活中自己吃过的蔬菜,用过的碗、筷子等,还引导幼儿想一下学过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这样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创作练习,使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的幼儿的动手能力

区域活动是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幼儿喜爱,而且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开孩子的想象力,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开展了许多的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瓶子设计、泥工类、给好朋友喂吃的、滚一滚、编一编、搭建类、拼插类、科学探索区、石头创作画等。例如:在瓶子设计中,我们提供瓶子让幼儿观察,幼儿可以根据瓶子的形状,经过粘贴、绘画、缠毛线等把瓶子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式。又如:我们的特色石头画,这是我园的一个特色艺术,是老师和幼儿利用一些看似普通的石头,经过清洗、筛选、共同商讨,在石头上作画,有的根据石头的形状添画成小动物的摸样,如:小狗、老虎等,这样的添画让幼儿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石头组合成一幅完美的故事画卷,让幼儿可以根据图片自己编故事,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有的是幼儿在石头上根据季节的变化自由绘画,这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操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当形形色色的操作材料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他们能主动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在发现、探索中有所收获。像在美工区树叶粘贴中,幼儿利用不同的树叶粘贴出了各种各样的粘贴画,有小鱼、蝴蝶、还有小房子等,一个小小的树叶让幼儿有了那么多的想法,而且在活动中幼儿在拼贴的过程中,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这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起到了教育的意义。于此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个别幼儿的才能,尤其是一些平时不爱说话易被教师忽视的幼儿。有的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表现出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并富于创造性。例如,我们班的坤坤小朋友,性格内向,不善说话,但动手能力比别的孩子都强。每次全班幼儿玩拼图、插塑之类游戏,她总是首先完成,而且还别具一格,在观察中发现,坤坤小朋友的智力发展的很好。可见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多收集一些废旧玩具及剪贴、拼图卡片,收集一些废旧可利用的材料等,为幼儿动手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在保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我们的保育工作应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解放幼儿的双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经常会发现小班的小朋友,自己吃饭时,总是会把饭菜撒的满桌、满身,有时吃的很慢。这时如果喂他吃,可能这孩子会吃的好,吃得饱一些,不会饭菜满桌,弄脏衣服,但这样却会剥夺幼儿动手能力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要使幼儿更聪明,就应使他们多动手。为此,我们总是创造机会让幼儿多动手,在他们动手时再给予耐心的指导、适当的帮助,尽量不保办、不代替小朋友自己动手的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动作的精确性,训练动作的协调性。我班的徐嘉逸小朋友动手能力就特别差,记得她刚到大班时,每次吃饭吃的满地都是,午睡起床从来都不叠被子,我们对她进行鼓励和指导,现在的嘉逸虽然吃饭没有别的小朋友快,但是她的身边不再是到处是米粒,午睡起来之后还能够整理自己的床铺了。这是孩子的进步,也让我们倍感欣慰。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适当的让幼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你像生活中让幼儿自己擦桌子、擦椅子、收拾自己的书包、玩具、自己叠被子、帮老师扫地等等,既让幼儿锻炼了双手,又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动手能力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废旧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促进了幼儿环保意识的形成,也培养了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同时,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物品,使幼儿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逐渐养成感受劳动的良好习惯。总之,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