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老师我出汗了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育随笔:老师我出汗了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24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教育随笔:老师我出汗了

叮铃铃,起床铃响了,孩子们穿好衣服和鞋子走出了寝室。我看到涵涵小朋友的裤子后面湿湿的,马上意识到她很可能是尿床了。以前她尿过一次床,我发现床铺很湿,问她她却不承认,说什么也不让我给她换裤子。这次,我没有当着小朋友的面问她,而是把她叫到一边问:“你的裤子为什么湿了?”她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我出汗了。”我说:“没关系,老师帮你把裤子换下来晾一晾就行。”她高兴地换下了裤子,我给洗干净晾干了。

这件事使我体会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有完整人格的人,他们同成人一样有隐私、有自尊,不愿意被别人嘲笑,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如果老师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在集体面前说某某你尿裤子了,很有可能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遇到这类事情时,我们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一想,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避免无意地伤害幼儿自尊心.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2:幼儿教育随笔:惊心动魄"旅行"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幼儿教育随笔:惊心动魄的"旅行"

文章来源:网络文章作者:佚名收藏本页

周的运动能力发展要比同龄儿童慢好多,中班的孩子不仅不会双脚跳,连走路有时两只脚也会“打架”。平时,我们三位老师就对他这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今天,我们带小朋友到操场上玩攀爬。只见周颤颤巍巍地往上爬了十几步,就转头对着我说:“曾老师,你看,我爬上来了!”“哇,周你真棒!”我用赞美地语气说:“你这么能干肯定可以再爬地高一点,对不对?”他点点头,又往上爬了三、四步,转过头来对我说:“曾老师,你看我!”“恩,你真厉害!小朋友你们说对不对?”我跟旁边的小朋友说:“我相信周一定能爬到最顶端。我们一起帮他加加油,好不好?”

“好!周加油!周加油……”周在同伴的加油声中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往上爬着。每看着他颤抖地往上爬一步,我的心就跟着“紧”一下,并且随时准备着接住万一掉下来的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随着一声:“曾老师,你看,我碰到上面的球了。”看着他脸上灿烂的笑容,我的心放下了。

“曾老师,我下不来了!”周焦急地叫。顿时,我刚放下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上。我尽量使自己保持冷静,用平稳的口气对周说:“没关系,不用怕,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下的来!不要紧张,手拉牢,眼睛看牢脚。先一只脚往下踩一格,等踩稳了,再把一只手往下移,要抓紧哦。哎,对了,真聪明!”我鼓励他:“接着换另一只脚……”

终于,在我一步步地引导下,周安全“着陆”。惊心动魄的“旅行”结束了,我的心也回到了肚子里。看着他那神气的表情,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3:教育随笔:谈幼儿园安全问题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随笔:谈幼儿园安全问题

在幼儿园工作的我们,每天最关注的话题,便是安全,但身边或多或少存在有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在《指南》一书中就写道:关于3-6岁孩子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在教育建议部分就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我们每天的工作中不安全的事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如:鞋带系得不牢固跌倒摔伤,鱼刺卡在喉咙里,小珠子塞在耳朵里等等。在学习了《指南》后,我觉得平时要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一些自我保护的作用。平时还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一点记性也没有,不让他爬高,会摔的,就是记不住,这不,摔了吧!”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仅仅进行说教不行,孩子听后很快就忘,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难免孩子去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这些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模仿。我认为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整天围着孩子转。孩子因此变得任性,没有忧患意识,也没有生存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让孩子口袋揣有异物,离园时,教师要向家长告知相关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逐渐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意识。这样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要时时刻刻的提醒小朋友安全注意事项,时刻观察幼儿的行为。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让我们的小朋友健康快乐的成长。

还有加强体育锻炼,强化自护能力。现在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虽在身高、体重方面较过去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缺乏锻炼,体能、平衡能力、敏捷灵活性等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尤其是那些被宠爱、受保护过度的孩子,稍一疏忽,轻则磕碰破皮、重则摔伤骨折,所以增强体能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平时的户外活动中,我们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多种游戏活动交替进行,以此抓住孩子活动的兴趣,增加活动量,有一定的运动量,能活跃幼儿的身心,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当然也要结合本班实际,组织开展户外自由活动,有集体的,有分散的,让小班幼儿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玩的形式、玩的内容,酌情进行,充分获得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充分享受户外活动带来的乐趣。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4:幼儿教育随笔:教会孩子争与让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幼儿教育随笔:教会孩子争与让

争抢喜欢的玩具在孩子之间时有发生,孩子经常抢玩具,会让家长觉得孩子很“霸道”,不懂得与人分享,以至于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宝宝相反,过分谦让的宝宝也会让家长担心孩子将来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专家提醒,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尊重自己意愿的同时理解别人的需求。

别强迫孩子分享

孩子被抢玩具,常听见家长一开口就说:“你怎么那么小气不和人分享啊”,或者“乖宝宝没吓着吧,别人抢你的东西你就抢回来别怕他!”之类的话,这样其实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益处。

普乐谷国际早教中心资深游戏指导师ViVi称,孩子“霸道”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建立的一种表现。从16个月左右开始,宝宝就会对自我渐渐认识,将自己与其他人独立开来。对物品专属权利的占有是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孩子的自我意识强烈,但语言智能、人际智能以及自我认知智能的发展还不完全,这就导致孩子只知道“我的”,却不知道“他的”“你的”,而又不知道怎么用语言,用什么方式去解决,因此抢和打人就成为孩子最先想到的方法。当孩子相处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需要及时引导培养宝宝的语言智能,用“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强迫孩子分享,孩子被逼着“分享”容易造成人际智能的发展不健全,使其以后愈发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在意并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东西。

对于“霸道孩子”家长可以这样说:

第一步,让孩子感受到关注而非教训:“宝宝你为什么要玩那个玩具啊?”“那个玩具怎样好玩啊?告诉妈妈听吧!”

第二步,教孩子学会与小朋友这样交流:“这个给我玩一下可以吗?”“我玩5分钟就还给你好吗?”“我能跟你一起玩吗?”“我把我的玩具给你,我们交换好吗?”

第三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哎呀宝宝!妈妈好喜欢玩这个呀,陪妈妈一起玩这个吧!”“我们到了吃点心的时间了,你要不要邀请朋友一起来吃呀,不然就和他再见然后吃点心吧。”

“让”不可违背意愿

有的宝宝总是谦让,从来不和小朋友争,哪怕是非常喜欢的东西他都会让给别人。家长很着急,面对她喜欢的东西,她怎么都不跟别人争呢?

幼教老师周丽告诉记者,在她接触的小朋友中,确实是存在不敢争抢的孩子。如果孩子是不带着委屈或者不情愿等情绪把自己的东西给予到其他人,家长无需表现出担心并且要给其肯定,让孩子内心有被认同感。但如果是孩子怕事胆小,东西给出去了会委屈或者哭着找大人帮忙要回来。这种情况则需要家长多承认孩子的专属物品,让孩子学会用轮流、分享等方法,既保护自己的东西又和大家一起开心地共享。

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放弃,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谦让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第一步,让孩子意识到小朋友是平等的:“小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你可以跟小朋友商量,建议大家一起玩或者轮流玩。”

第二步,让孩子知道合理的需要不要退让:“在公共有游戏区玩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排队轮流玩。”

第三步,鼓励孩子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知道爸爸妈妈会充分尊重合理需求。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5:大班教育随笔:理解孩子行为

大班教育随笔:理解孩子的行为

一天幼儿洗手的时间,班级有一个小朋友洗完手,回到座位上,就在他快要坐下时,坐在他后面的另一个小朋友把他的小椅子往后一拖,他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正好这一过程被我看见,我想教训他,因为以成人的眼光看,这明显是在捉弄。但我却发现两位当事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坐在地上的小朋友又立刻爬起来,重新坐到椅子上,而拉椅子的这个小朋友的注意力也并未继续停留在这件事上,转而看别的东西,两位小家伙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我也就此“忽略”了这件事。

事后我想,幸亏当时没有教训拉小椅子的他,这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已,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犯错误”。我选择沉默也就是“淡化”了这件事情。而如果我当时教训了他们,虽然当时可能起到了“教育效果”,但是事实上也就把这件事“强化”了。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就会形成这样的概念:原来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捉弄别人。

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要明白当儿童的行为不适当的时候,并不能将此作为错误行为,也许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正在学习新的价值、规范、标准、文化等社会规则。因此,当儿童在无意的情况下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教师及家长要理解儿童的行为,选择适宜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行为。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