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音乐素养培训反思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老师音乐素养培训反思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9

本次培训首先让我们欣赏了艺术小学毕雅思老师的民乐“笙”,在毕老师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民乐的魅力。然后74中的郭老师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通过郭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郭老师的报告中,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是:深入浅出。其实不仅是在音乐教学中,语文教学不也是如此么?只有“深入”,才能理解深刻;只有“深入”,才能把握真谛。也只有“浅出”,才能激发兴趣;只有“浅出”,才能产生高效。二者分处教学的两个阶段,“深入”在于课前备课,主要是对教材的钻研,“浅出”在于课堂落实,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达到“深入浅出”,需要教师努力锤炼自己的功底,增加自己的智慧。同时在教学中,力避照本宣科的“浅入浅出”、高深莫测的“深入深出”和忽悠显摆的“浅入深出”。

这次培训,让我感受到所有学科都是相通的。老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达到高效。

篇2:小学教育反思考场怪现象

这一周我们学校进行了期中考试,老师的监考是推磨式的,于是就发现了一个怪现象:每场考试进到一个考场,都会听见接连不断的咳嗽声,杂乱的清嗓子声音,唯独两个考场没有发现这样的怪声,一个是坐着我目前任教班级的学生,另一个是不知道班级的学生。其实说到这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当老师的在了解不过了,这些发出怪声的学生并非真的嗓子不舒服,而是但凡见到不是自己的任课老师时都有如此反应,这种反应无非是想要证明他们对我这个“不相关”老师满不在乎,更多的时候是想要强调,你不是我的老师,我可以允许自己不规矩些,我可以在你面前自由些,我更没有必要在你心里留下任何好的印象。

看到这些场面循环的出现,我心里不禁一颤,三个想法顿时浮现在脑中,一是这样一个看脸的时代,怎么从娃娃就抓起了呢?孩子们太势利眼了。二是想到了孩子的教养问题,一个家教好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一定不会流露出痞子作风的,看来我们学生的家长课程很有必要开展,要让孩子明白荣耻,恐怕得先让孩子的家长学会尊重学校,尊重老师吧。三是孩子所在的班级风气令人堪忧,但一个学校大多数学生大多数班级都存在这样的怪相的话,似乎学校氛围也应该得到加强吧,仅仅通过硬件来渲染校园文化是不够的,我个人片面的认为一个好的学校好的文化一定得是先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现在许多学校的德育教育似乎只通过不同阶段的活动留下了一个个活动方案,活动总结而已,当一个校园文化氛围缺乏时,谈何在一个小小的班级里进行世外桃源般的班级管理呢?在这样一个信息传播零距离的时代又有几个孩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一个不把长辈放眼里的孩子在学校可以被老师原谅,但社会却不同情,这样的人将来也只能游走在社会的中下层。

教育不知从何时也变成了一个快餐时代,从小学开始便对学生进行如山的作业布置和接档的周末辅导班,孩子们的优秀从此便进入了机械化的被动局面,很少看到有孩子是十分喜欢学习的,他们目前的优秀也无非是因为高压作用下的暂时领先,当两年前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便想方设法在我的班级营造管理型、自主型的班级模式,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明白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做老师的,我们不能永久的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拐杖,我们需要做的是放开双手,只需两眼跟随,两腿跟紧,领着他们迈向理想的前方。

篇3:高中老师教育反思从一个细节看学习习惯养成

期中考试过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反思了。反思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我发现,其实学生的成绩似乎在一进校门就已经决定了的。这个世界上真的很少有“逆袭”、“黑马”这回事,就算有,也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匹有潜力的黑马,只是“洪荒之力”爆发的比较晚而已。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一匹马到底是“骐骥”还是“驽马”?我觉得是这匹马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优秀的习惯能够让人不断克服自身的弊端,甚至可以纠正错误的思想,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通过观察我发现,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三个特点:找出试卷的速度快,书桌整齐,爱惜书本。这三个小特点其实蕴含着非常多的意义。因为这三个细节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一、找出试卷的速度快

高中的考试和各种测试、发的页子非常多,学生学习的科目也非常多。每个学生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整理好自己的试卷。在这个问题上我观察到有三种情况。

很多学生考完试卷子随手一塞一扔,等到教师讲评试卷的时候往往找不到,上课只好干瞪眼,听课效率几乎为零;还有的学生也深知保存试卷的重要性,但是懒得费心思去整理,就把所有科目的试卷、资料摞在一起,或者往桌斗里面一塞,等到讲评试卷的时候把全部试卷拿出来,同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该科目试卷,等找到了时间也过去了一半,这样的听课效率最多有40%;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按照科目分门别类地将每一科老师发的各种资料、试题整理的整整齐齐,然后用夹子或者文件夹将其归类,放在书桌的特定位置。在上课讲评试题的时候,迅速找到试卷,跟上老师的讲评思路,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订正错误,查漏补缺,这样的听课效率可以达到90%。日积月累,第三类学生的知识短板和漏洞越来越少,成绩自然不断进步。

将考试的试卷按照科目和时间顺序装进不同的文件袋内,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另一方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能够这样做的学生必然非常清楚错题的重要性,这样的整理方法也非常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仔细研读错题,使之在错误中不断走向成功。

二、书桌整齐

成绩优异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书桌整齐。这种习惯的背后是有序、高效的意识。他明白要把有效的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高中学生的时间非常紧张,能够高效管理自己时间的人才是最后真正的赢家。东西摆放的乱七八糟,做事情就容易拖拖拉拉,因为他把时间浪费在寻找上。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长久,做事情也容易缺乏毅力。书桌整整齐齐的孩子往往执行力强,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分得清主次。这种强烈的“秩序感”会让人的心情跟着清爽起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小小的“扫”字,甚至可以成为打天下的寄托与期冀。打扫的过程,就是处理、选择、扬弃的过程,是你与环境的互动。整洁的环境明显显示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有一篇文章《你的房间就是你的生命状态》非常有道理。文章列举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由小家及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于是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环境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干嘛要和事业、人生扯到一起!其实做事随意,说话随意,你的人生就随意。比如无论对方多么衣着光鲜、口吐莲花,可是杂乱的办公桌,随手丢弃废纸团,你对他的印象总是会或多或少打折扣。只有思维缜密、做事严谨的人,才更具备领导力,才更有资格成为领导人。

平时在家,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衣服袜子不乱丢,床铺随时整理好,家里要营造一种时刻都要整洁的氛围。还要让孩子帮忙整理房间,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

比如挤牙膏,要认认真真地从底部开始捏;关抽屉,一定要推到尽头;坐过椅子,一定要推回原位;坐过沙发,一定要回身整理成原样;进门脱了鞋,一定要弯下腰摆整齐。而完成这一切,只不过是比原来多做一两个动作、多花几秒钟时间。但长此以往,养成的严谨、整洁的好习惯却可以受益终生。

三、爱惜书本

每次考试学生都要布置考场,将所有的书籍和多余的桌子清理出去。那么,学生的书本怎么处理呢?我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将自己的所有课本、教辅、资料、作业、甚至是课外书和杂志全部堆在教室外面的窗台上,或者堆放在教室外面的课桌上,任其经受日晒风吹雨淋。如果学校承接的是社会型考试,那么学生的各种资料不知道丢了有多少。等到考试结束,学生将课桌恢复原样,不少学生的教材课本、各种资料丢的丢、烂得烂、脏的脏。这样经过一个学期,学生的书本能凑齐就不错了。这是典型的不操心,不用心。

也有学生在接到考试通知以前,就将自己的所有资料按照科目和一定的顺序整理好,分批次小心翼翼将其拿到宿舍或者其他稳妥的地方小心安置,用心保护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和各种资料,并经常拿出来翻看。等到考试结束,一切恢复原样,桌面和桌斗依然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这个习惯的背后是认真、踏实、有序的思维。

学习的比拼,深入来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比拼。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管身处哪种学习环境,都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不少学生家长只关注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而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督促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时差一棵树的距离,长大可能差整个森林。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习惯和价值观基本上处于一个将要稳固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的作用其实非常弱,很难改变学生学习上的顽疾以及思想上的固有观念。

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恩不忍诲,义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镜也。(【南朝

篇4:小学教师工作反思说孩子能听懂话

昨天中午在下班的路上,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骑着已经拿掉辅助轮的小自行车向我“疾驶”而来,他摇头晃脑,然而眼睛却直视前方,仿佛自行车确实已经跟他融为一体了。我突然想好好夸夸这个小家伙。

这个时候,我感觉我头脑里大量的词句信息涌了过来:你真棒!你骑得真好!你的技术真很娴熟啊!感觉这辆自行车已经就是身体的一部分了。然而我最后冲出来的一句话是:“你骑车的技术真的很熟练啊!”

好可惜,我的这个长句子还没有说完,孩子已经骑着他的小自行车离我好远好远了。也就是,他根本就没有听到我在夸他!

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面对一种情况,我们常常在寻找合适的词句,然而我们却也时常发现,我们嘴里冲出来的话,有时候真就是自己并没有想说的话,或者是想表达意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当我看到这个孩子骑自行车的这个样子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技术真的很棒,很自然,速度又快,并且还让人感觉很安全,他的目光也很锐利,他骑自行车的样子一点不笨拙。也就是,我的视野里一下子涌现了大量的形象,我的大脑中也一下子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而每一个信息都让我大脑的语言区域输出了一组对应的语词。于是这些词语在刹那间发生了“排队现象”,当信息发生排队现象时。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缄默的理念来选择信息。

我发现,我是一个过于理性的人,我喜欢将现象肢解下来看,因为当时我事实上感到的是“他的技术真好!”。然而,关于“技术”这个词,对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来说,是不能起到“表扬”的作用的。在孩子眼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用全身心去做,也就是“技术”只是他身体的一部分,而这些“部分”,他还没能关注到。

望着骑车离去的小男孩,我感到一丝失望,但突然想到,倘若这就是在课堂,看到孩子的字写得既快有好看,坐姿又好。我是不是也这样表扬:“你写字的技术真好啊!”“你的字真好看啊!”“你的坐姿真棒!”“你有良好的写字习惯!”这样的表扬估计孩子或许能听懂,也会很高兴,但一定不是他们很想要的最好的表扬。但如果我们这样表扬:“骑得好帅啊!”“小飞侠来啦!”可能会更加有效果。

因此,从这方面讲,我们的对孩子的理念,决定着我们如何选择排队中的“词句”与孩子对话。一个没有“孩子概念”的老师,自然就会用自己在成人社会交往的理念来选择词句与孩子对话。这或许就是我们经常感到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发生真正效果的一个原因吧!

篇5:教学反思课堂提问之我见

针对上一次教研时提出的课堂提问问题,我们交流探讨出几点课堂提问的相关方法,具体说来如下:

第一,备课时一定要明确课堂提问的内容。课堂提问的内容从哪确定,其实就是备课时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再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水平,提出相应的有难有易的问题,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提问的内容要问学生有难度的问题。如果我们课堂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提问就会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刺激学生思维的效果。如果问题太难,又会使课堂陷入死寂的状态,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们的问题设计一定要并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反复思量,必须难易适中,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二、上课时一定要区分提问的对象。课标要求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和层次,提问的对象要有所选择,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回答问题的时间。根据我带的两个班的情况,我更需要精心思考如何把程度很不一致的学生思维都调动起来,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或学生抢答;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如对我们的“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对于“中等生”的提问可以逐步升级,层层推进,对于学困生则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如基础的生字词等。具有引导性问题要多问程度好一点的学生,锻炼性问题要照顾中等生,鼓励性问题要选择程度不太好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课堂才能变成学生主动学习,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最大的效用。

三、上课时要抓住提问的时机。初一的孩子还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孩子年龄都较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这种情况在我带的第一个月的时候,这两个班尤为明显。后来,一当我发现他们走神时我就适时地提问,同时把问题设计到学习内容关键处,或学生学习的疑难处,这样才能把其飘远的思绪带回来,学生也才能再次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提问时要有适当的态度。在教学中我们的态度也很重要,过于严肃学生则会有畏惧的心理,不利于全力思考;过于随意学生则会有松散的心理,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所以,教师的态度、表情在课堂提问中也至关重要。我觉得我们上课提问时表情应当亲切、和蔼一些,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注意运用身体语言,尤其是用眼神、微笑,亲切自然地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回答正确与否,都不予批评。如果学生答对了,我便用“好,非常好”等进行表扬。如果答错了,我便提示再仔细想想,或者让他们坐下在思考一下,尽力改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拘谨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举手是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不会因为回答错会带来什么不好影响等等。

总之,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我们要不断地发现研究,使课堂提问达到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