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7

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范畴,在此首先讨论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索;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旧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指构成研究性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4.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

篇2: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本文论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同时也论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优、缺点以及有针对性地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方式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弥补的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研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播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学生的动作、表情以及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据此调整自己的今后的教学策略,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个别化学习。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标还要求“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教师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教学的控制者,而与学生站在了平等的教学起跑线上。教学成了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努力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教师的工作则是创造更自由开放、富有情境性、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思考空间,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之一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研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为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同时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应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景,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信息技术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即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

资源性支持。资源性支持指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网络是计算

机与通信这两大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着当前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开发教育网络以发展新型教育的物质基础。教育网络可以伸展到任何地区,用户能极其方便地共享网络中的一切教育资源。因此,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性研究性学习是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的这一优势。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师生确定研究主题、论证主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查阅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动态。

交互性支持。交互性支持指信息技术可以创建协作学习环境,实现学习者之间、

学习者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吸纳空间巨大的信息流,传递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各种知识和信息,构筑庞大的“知识产生系统”,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同时淘汰旧知识,进而加快了知识系统新陈代谢的速度,呈现一种良心循环,使教育真正实现终身化、多样化和国际化。传统的学校教育滞后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要求,而网络技术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实时地向用最好的学校、教师和课程从而受益。在网络上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在线交流,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获取各种信息,学生和教师的活动范围得以拓展。尤其是学习者之间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讨论、疑难问题讨论和协作学习,这无疑和传统的课堂学习、小组讨论方式一样丰富了教学方式。网络技术这种交互性的支持在研究性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意义和目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阐明了数学的重要作用:“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又指出:“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研究手段自己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能力,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

篇4:自主协作信息素养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素质培养

自主、协作、信息素养的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内容摘要]自主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大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将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大综合素质。

[关健词]自主、协作、信息素养、研究性学习、大综合、大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实验班、多功能网络教室、超文本、超文本资源库、学科式综合性课件、问题式综合性课件、主线式综合性课件

一.案例--《渭城曲》信息技术实验班教学过程

1、教师导读

设置教学重点、难点、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学习问题,指导分组,提供部分网站、网址、文本。以一组为例: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