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整合型管理体系范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建筑施工整合型管理体系范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1

4.1总要求

4.1.1整合型管理体系的建立

4.1.1.1为了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预防污染,美化环境,持续改进公司的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水平,公司依据GB/T19000-2000idt、IS09001:2000、GB/T24001-1996idtIS014001:1996和GB/T2800-20**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进行管理体系的策划,围绕本公司建筑施工的特点通过开展初始评审,在识别过程、确定评价和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及重大危险源的基础上建立了整合型管理体系。

4.1.1.2公司为了稳定地提供顾客要求的建筑工程首先利用各种方法对建立的整合型管理体系所需的全过程加以识别,包括管理过程和施工过程,以识别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输出及所需开展的活动和应投入的资源,不同的过程产生相应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有些过程产生重要的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4.1.1.3公司通过识别这些过程,确定过程之间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同时对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并合理地安排过程的顺序。以便达到过程策划的结果,使过程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要求。

4.1.1.4公司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输入、输出及开展的活动和投入的资源做出明确的规定,给出控制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的准则和方法,包括手册、程序规定、施工工艺方法、质量验收标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等。

4.1.2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

4.12.1在公司整合型管理体系方针框架下,确立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规定保证目标实现的方法,建立和保持所需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记录。

4.1.2.2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按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和保持所有过程,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

4.1.2.3公司通过获得必要的资源、信息,以支持各过程的运行和实现对各过程的监控。

4.1.2.4公司通过对过程信息的测量(包括对输入活动和输出结果的测量)、结果的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对过程实施必要的改进措施,最终实现过程的策划结果和对过程的持续改进。

4.1.2.5通过对过程、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按要求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和控制,获得足够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与评价,以实现全过程的监视和有效控制。

4.1.2.6公司定期客观地评价管理体系现状,通过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顾客信息反馈及其他信息来源,对管理体系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存在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过程结果并实现过程的持续改进。

4.1.3公司确定影响工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外包过程和要求,如:材料采购、劳务分包、工程分包、试验分包等,按手册7.4的要求进行控制,保证其符合规定要求。同时对以上外包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提出控制要求。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办公室配合,对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和要求进行策划。

4.2.1.1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如下图所示(略)

支持性文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各种管理办法、技术交底、工艺标准、施工验收规范、法律法规、报告等。

记录:是对所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包括整合型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要和产生的证据资料。

4.2.1.2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基本要求:

(1)要符合公司所依据的GB/T1900l一2000idtIS09001:2000、GB/T2400l一1996idtIS014001:1996和GB/T2800l一200l标准的要求。

(2)要符合公司实际情况,考虑文件的适应性即可操作性,应易于理解,如需引用时,应注明文件的来源及查询途径。

(3)公司规定文件的性质和范围以满足合同、法律、法规要求,以及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并与公司的运作相适应。

4.2.1.3文件可以是文本或其他任何形式及类型的媒体(软盘、光盘、磁盘等),但磁盘、光盘等其他媒体的文件的有效性均需以书面受控文件为依据。

4.2.2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4.2.2.1《手册》对每个管理体系要求都做了规定,覆盖了公司施工、安装、生产和服务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4.2.2.2《手册》的内容包括:

&

nbsp;(1)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描述。

(2)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对GB/T19001-2000idtIS09001:2000标准删减的具体内容和理由说明。

(3)对管理体系程序的引用。

(4)应描述整合型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包括对过程的管理及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并提供查询文件的相关途径。

(5)有关《手册》的编制、审批、发放、修改的控制方法等。

4.2.3文件控制

4.2.3.1文件的批准和评审

a.本手册由办公室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

b.程序文件由办公室组织各部门分别编制,各部门负责人会审后,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实施。

c.当公司的组织机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时,应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后再次批准。

d.其他与整合型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由办公室组织有关职能部室和项目部编写,经部室负责人审核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

4.2.3.2文件的发放

办公室负责制定《文件控制程序》并监督实施,文件的发放、回收由办公室指定专人办理登记手续,保证做到一下几点:

a.对整合型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要获得和使用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b.及时在所发放和使用的场所撤销作废的文件。

c.每份受控文件都应有编号,以便于追溯。

4.2.3.3文件的更改

a.文件经过评审后,如进行修改必须按照《文件控制程序》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授权不允许做任何更改。并识别现行的修订状态,确保文件的有效性、适宜性。

b.所有文件更改的审批由该文件原审批部门进行,若指定其他部门审批时,该部门应获得原审批所依据的有关资料。

c.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由公司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审批,并在修改记录上记录文件的修改日期、内容等事项。

d.其他同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有关的文件修改时,也应在该文件、相应的附件和修改记录上标明修改日期、内容等事宜。

e.当文件经多次更改后(版面更改超过30%),要重新换版印发。

f.编制的文件应条理通顺、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g.为防止使用作废文件,所有与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有关的文件修改和发放(回收)应予以登记,保证有关的场所持有相应的有效版本。

4.2.3.4外来文件的控制

各部门收到外来文件后,应交办公室,办公室按规定办理。

4.2.3.6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4.2.4记录控制

公司制定并执行《记录控制程序》,对记录进行控制,以保证能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4.2.4.1办公室负责制定〈记录控制程序》,并组织实施,各部门按程序规定要求对本部门产生的相关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

a.记录应清晰、详细、明确、影响质量、安全性能的记录均应具备可追溯性。

b.记录整理及时,应与生产进度同步,不得补造。

c.程序文件中应规定对记录的标识、归档、检索、编号、贮存、保护、保存期限和处置制定控制方法。

4.2.4.2记录的保存期限在〈记录控制清单〉中做出规定。

4.2.4.3当记录超出保存期限时,按《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4.2.4.4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篇2: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

公司对产品实现的有关过程进行策划和做出规定,并对施工过程实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基本要求

公司根据GB/T19001-2000idtIS09001:2000、GB/T24001-1996idtIS014001:1996和GB/T28001-20**标准建立并保持整合型管理体系,编制整合型管理体系手册和有关的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为使手册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所确定的要求能在具体的生产运作中得到具体实现并能有效运行,公司针对每一建筑施工项目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策划,并形成文件,文件形式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等。

7.1.2产品实现策划的总体要求是:与公司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相一致,其策划的结果应适于公司的运作方式。

7.1.3在策划产品实现过程中,公司应确定以下方面的内容:

(1)工程应达到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要求。

(2)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程,确定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及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

(3)过程实施的各阶段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及所需的资源和设施。

(4)产品实现所依据的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文件。

(5)确定需开展的验证、确认、监视和测量活动及相应的验收准则。

(6)明确有关的记录要求,对建筑工程的符合性提供证据。

(7)需采取的其他措施和方法。

7.l.4项目部针对本工程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并将方案分别上报生产安全处备案。

7.1.5在每项工程开工前,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策划工程实现的有关过程,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包含如下内容:

(1)编制依据;(2)引用标准;(3)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要求;(4)工程概况;(5)施工部署;(6)施工平面布置图;(7)施工进度计划、劳力计划、机械设备配备计划;(8)施工准备;(9)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0)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及各种节约措施:(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2)工程项目验收方法及准则;(13)安全尘产、文明施工:(14)环境要求:(15)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7.1.8《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与公司的管理体系和其他要求相一致,并适合于公司施工管理运作。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公司经营预算处负责对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加以识别和评审,并及时安排与顾客沟通,以确保顾客满意。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识别

7.2.1.1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前,由经营预算处识别收集汇总顾客要求的信息。顾客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规定对工程项目的特定要求,包括交付方式和有关使用性能、可靠性、质量等级、交付(工期要求)和交付后的服务方面的要求。

(2)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3)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义务和法律法规要求

(4)公司确定承担的任何附加要求。

(5)环保与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公司对己识别的顾客和相关方要求连同企业所确定的附加要求实施评审。

7.2.2.1公司在招、投标或接受施工合同和补充协议之前对已识别的与工程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的方式应适于公司运作,按照公司规定实施评审,以达到评审目的为原则。

7.2.2.2接到招标文件(信息)后,经营预算处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造价、交货期、质量要求、技术特点等进行可行性评审。评审确定之后,由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编制技术文件和初步策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参加投标。

7.2.2.3公司管理者代表组织经营预算处、生产安全处、物资设备处、质量

技术处组成投标小组,对招、投标文件进行评审,评审必须有总经理参加。

7.2.2.4合同正式签订前,经营预算处负责组织对施工合同进行全面、认真地评审。

7.2.2.5公司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应确保达到以下目的:

(1)产品的要求已明确,各项要求规定合理,包括顾客和相关方口头表达的要求,文件齐全,合同文件组成内容主要有:招标文件、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协议条款、合同文本、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纪要、协议、电报及电传、图纸、标准、规范和其他有关技术资料、技术要求。

(2)确保准确了解顾客要求,包括顾客明示及隐含要求,各法律法规要求,特别是供需双方对公司或订单理解不一致的要求已做出处理并得到解决。

(3)公司内部确信通过初步策划,包括采取必要的、可实现的技术和资源上的措施,有能力满足产品的使用、交付和服务各方面要求。

(4)在顾客和相关方没有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在接受顾客和相关方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7.2.2.6通常评审的顾客要求有下列形式:

一般要求:承包范围、承包形式、价款、工期、主要技术条件等。

特殊要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环保和劳保的要求。

质量要求:合格率、优良率等。

承包结算方式:付款结算方法。

服务要求:顾客的特殊要求。

评审的结果引进的措施及跟踪措施应予以记录。

7.2.2.7根据评审结果,经营预算处业务人员负责将评审结果向顾客反馈,当取得一致意见后签订施工合同。经营预算处负责将相应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7.2.2.8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经营预算处负责跟踪和记录合同执行情况,根据需要及时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准确掌握顾客对工程质量及服务满意程度的有关信息。

7.2.2.9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顾客原因或公司原因,对产品要求发生变化引起合同条款改变时,由经营预算处与顾客协商一致,拟订补充协议。但在补充协议签订前,山经营预算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补充协议签订后,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当合同条款更改涉及工程要求更改时,相关部门应确保相关文件(如: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文件等)得到相应修改,并将更改结果通知有关人员。

7.2.2.10若变更执行有困难时,项目部应立即与顾客和设计部门研究处理。当顾客提出其他要求时,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识别和评审,只要要求合理。就应尽可能使顾客满意。

7.2.2.11其他不引起合同条款变化的更改(如口头交谈、电话告知等),填写设计变更与协商记录,并由项目部对更改要求通过评审予以确认,确认结果必须得到顾客的签字认可。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等造成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和协商的评审按《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有关的要求进行控制。

7.2.2.12某些情况,如网上销售,评审的方式可用对产品目录内容,产品广告的内容进行评审。

7.2.2.13所有评审工作都应该有书面记录,与工程有关要求的评审记录,包括因评审所引发的措施的实施记录,由经营预算处和项目部分别保存,并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控制。7.2.2.14相关记录

《招(投)标文件、合同、合同更改评审记录》

7.2.3顾客及相关方沟通

公司应制定《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并实施与顾客和相关方的沟通。经营预算处应通过调查表、电话等方式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主要内容应包括:

(1)有关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变更。在合同签订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顾客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信息,向顾客介绍公司的工作业绩,回答顾客咨询。顾客要求变更时,及时联系沟通和传递。

(2)合同执行中接受顾客对合同执行情况的问询。发生问题或顾客提出意见、建议时,与顾客协商处理。由问询、合同和订单的变化引起发生修改时,及时回复顾客。

(3)交付后,收集顾客对产品有关要求的信息反馈,组织工程回访,接受顾客反馈意见,妥善处理投诉事件。

(4)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负责收集顾客和相关方反馈,包括顾客投诉,报怨。将收集到的顾客和相关方反馈报办公室和经营预算处,经营预算处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完成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并尽快给予解决,并及时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改进。

(5)保存与顾客沟通的安排和进行沟通的记录,以作为持续改进的输入。由经营预算处对顾客来电来函、传真、电子邮件等问询和咨询,设专人解答并记录,确保公司与顾客之间双向信息沟通是通畅的。

7.2.4相关文件:

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7.4采购

公司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产品满足质量、环保和劳保要求,交付和服务等各方面符合规定要求。为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使采购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公司物资设备处负责制定《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并监督实施。

7.4.1采购过程控制

公司应确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对供方实施定期评价,评价其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持续保证能力。

7.4.1.1采购产品包括原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设备)采购、劳务及工程分包方采购。

7.4.1.2所有供方的采购由项目部进行。采购时应在采购文件上(合同、协议、材料采购计划),注明环保和健康安全要求。

7.4.1.3项目部根据所采购的工程、设备、劳务和试验室类型及对工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程度,对供方进行评价和选择,填写"供方评价表",经项目经理审核后报主管部门批准,确定为合格供方的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包括物资供方、设备(租赁)供方、劳务供方、工程供方、试验供方等,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发至各部门及项目部,采购人员应按"合格供方名录"进行采购。

7.4.1.4对供方实施定期评价,评价其提供产品的持续保证的能力,制定跟踪措施。以保证采购产品持续符合要求。

对物资供方的评价可采用以下方法:

a.样品评价;

b.供方能力、管理体系现场评价;

c.历史情况评价;

d.对比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经验;

确因施工需要,超出"合格供方名录"范围采购时,由采购人员填写"采购计划",经项目经理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

主管部门建立并保存相应的合格供方档案,负责组织项目部定期对合格供方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更新。经考核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供方,应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对主要材料合格供方,项目部应与其签订供货合同或技术协议,需要时,拜访合格供方,了解其运营情况。

7.4.1.5各相关部门每年将定期评价的内容、方式、跟踪措施及选择供方的评价结果和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予以记录。

7.4.2采购信息

为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必须明确规定物资的采购要求,应确保在采购文件发放前,符合规定要求。

7.4.2.1采购文件包括物资申请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文件应包括具体的恰当信息:

采购产品的类别、规格、型号;采购的数量;进场日期;供方资质:有关供方的资源组织过程、程序、产品、设备、人员资格是否符合整合型管理体系的要求、服务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环保要求。

7.4.2.2采购文件在编制时,必需经相关人员的核实,主管领导审批,确保文件的准确性。

7.4.2.3材料及供方的采购需要签订合同时,山授权人负责办理。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4.3.1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包括在供方现场检验、进货检验和验证供方提供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工作业绩、对供方活动进行监控等。

7.4.3.2采购物资的验证/采用测量、观察、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形式,具体执行《物资采购控制程序》。

7.4.3.3项目部对工程、设备、劳务、运输和试验室供方,根据具体工程检验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验证活动。

7.4.3.4当顾客要求对劳务、工程供方进行验证时,项目部负责与顾客商定验证的方式、方法,并在采购文件中加以明确。采购人员应与供方联系并协助顾客代表实施验证。即使顾客代表验证合格,也不能作为公司已验证合格的依据。

7.4.3.5当顾客要求对物资供方产品进行验证时,采购人员应与供方联系并协助顾客代表实施验证。即使顾客代表验证合格,也不能作为公司已验证合格的依据。

7.4.3.6所有外包项目供方的验证和监视均由项目部负责,验证内容包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质量水平、人员素质,工期、服务效果等。

7.4.3.7公司各主管部门对项目部实施的供方验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4.3.8相关文件:

《物资采购控制程序》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公司建筑工程实现的过程为: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采购--工程施工运作过程--检验和试验--交付验收--保修服务。

围绕上述过程,公司进行施工生产和提供的过程进行控制。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公司由质量技术处负责对施工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和服务达到规定要求,并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及项目部具体实施。

公司根据不同施工项目和服务的特点,规定适当的交付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顾客交付后建筑工程的保修活动及施工过程的服务活动。

质量技术处按照项目部对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质量技术处负责人审批并在获得相应充足的资源后组织实施。

a.项目部按规定及时到技术部门领取图纸及工艺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到经营预算处门获取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工程特性的信息,及时参加图纸会审,了解工程要求。项目部通过对以上信息的研究,编制或完善工程工艺和各种专业技术措施。重要技术交底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及时对设计变更进行交底。

b.物资设备处负责为项目部配备适宜的测量和监控设备。

c.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对工程特性形成的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d.项目部按要求配备、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7.5.1.1施工过程和服务运行控制

(1)为保证施工生产和竣工交付时的质量,应保证各级人员获得相应的施工图纸、图样、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规范规程等各种信息,确保各级人员的作业质量。这些作业文件应为有效版本,如若变更按《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更改、发布、实施。

(2)项目经理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实际情况编制月度施工生产计划,技术负责人应按施工及验收规范、工艺标准对专业工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明确规定工作程序、操作方法以及采用的技术规范和工艺要求,专业工长要严格按规定组织施工人员执行。

(3)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体现。

当进行特殊工序和关键工序施工时或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专业工长向操作人员下达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使用满足其要求的设备进行作业。必要时,应进行专门培训。

(4)应按《采购控制程序》要求,项目部负责对投入工程使用的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检验,并实施所要求的各种试验。生产安全处负责监督。

(5)为保证工程质量,要配置并使用经检定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质量技术处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和管理,应有计划地进行校验,维护和保养。

(6)物资设备处和项目部按有关程序规定组织施工,保证工作环境和健康安全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符合性要求。

(7)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人员应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对施工过程进行专检、自检、互检。公司各部门及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规定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验和试验的控制工作。并在相应的检验和试验记录中,对所负责的检验和试验项目签字确认。发现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质量技术处负责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实施工作。对于竣工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项目部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保持相关记录。未经检验合格或验收满足要求的工程不得放行和交付。工程项目移交时,应按规定向顾客提供有关材料,项目部负责与顾客签订保修合同。

(9)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回访工作,根据合同规定制定回访计划,并组织实施,走访顾客,听取意见,做好工程回访记录。

7.5.1.2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

公司对与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有关的活动、工程、服务进行有效控制,并逐步加大对相关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影响力度。

a.对与重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有关的活动、工程、服务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使其不致偏离整合型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指标。

b.项目部按公司有关程序规定组织施工,保证工作环境和健康安全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符合性要求。

c.针对重要环境和重大危险源,项目部必要时制定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案,作为程序文件的补充。

7.5.1.4相关文件: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环境管理程序》

《能源、资源管理程序》

《现场用电管理程序》

&nb

sp;《化学品管理程序》

《消防管理程序》

《劳务/工程分包供方控制程序》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

7.5.2施工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1当施工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时,要对这些需确认过程实施确认(包括交付后使用中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并对这些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7.5.2.2经确认公司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特殊过程包括:

①灌注桩施工;②地下室防水施工;③预应力张拉;④大体积砼或高强砼施工。

7.5.2.3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具体执行《施工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对这些过程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

(1)对设备能力的认可和人员资格进行鉴定,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符合要求。

(2)专业技术负责人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或施工方案,经质量技术处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3)对过程实施必要的监控并进行记录。

(4)特殊过程的监控记录、设备和人员的鉴定结果应按〈记录控制程序〉予以保存,以备授权人员随时验证。

(5)经过确认的过程质量有明显差异或不稳定时、设备在使用中发生变化时、人员变动时、作业方法变更时,应对特殊过程再确认。

(6)所有确认的内容、结果应予以记录。

7.5.2.4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为防止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及其它工程产品的混淆和误用,以及实现必要的可追溯性,必须使用适宜的标识方法识别产品,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状态,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予以控制。

7.5.3.1公司采用标签、标牌、印章和过程位置等方式对工程和产品进行标识。

7.5.3.2物资设备处对物资的验收、施工安装、交付阶段进行的工作或已完成的工作,指定专人进行必要的标识,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7.5.3.3项目部针对测量和监视要求,对工程的检验状态进行标识。项目部材料保管员负责物资的标识工作。各施工项目要注意标识的唯一性和标识的规范化。

7.5.3.4项目部负责对各作业场所安全标识的使用管理、控制。对油库、配电室等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场所要作明显警示标识。

7.5.3.5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应明确规定可追溯性的范围,并由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工长在施工日志中予以记录。当工程出现重大问题时,由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相应标识和记录进行追溯。

7.5.3.6相关部门和项目部应认真落实所属区域内工程的标识,并负责标识的维护,在施工、安装、交付过程中,如有标识移动的情况,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移置。

7.5.3.7工程检测状态标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四种状态。公司使用标牌、区域、印章和记录等方式进行状态标识,质量检查人员负责实施。生产安全处负责施工过程状态标识的检查监督工作,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保持记录。

7.5.3.8各种检验和试验记录、报告中应保证各方签字齐全有效,并妥善保存。

7.5.3.9相关部门和项目部使用的各种标牌、标签和印章应指定专人使用和管理。印章的使用应予以控制,非指定人员使用时,指定人员应保存记录。

7.5.4顾客财产

应妥善保管在项目部控制下或项目部使用的顾客财产。项目部应对其使用或纳入工程的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进行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并报公司物资设备处登记,对具有环保和劳保要求的财产要按有关规定处理。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予以记录并向顾客报告。

7.5.4.1顾客提供的物资,由项目部负责进行验证并在进货检验记录、物资台帐、标识牌进行标识、顾客提供物资的验证内容包括:

(1)物资是否满足有关规定或设计要求。

(2)物资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是否与有关文件

(3)物资的合格证明文件是否完整。

(4)所在顾客提供物资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有规定要求时进行试验。

7.5.4.2对顾客提供的物资的储存和维护,由项目部按顾客的要求或按工程的特点进行控制。对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丢失、损坏的物资或使用过程发现不适用时,项目部相关人员应予以记录,并及时向顾客报

告,协商解决。

7.5.4.3施工技术图纸或知识产权都属顾客财产,应进行保密控制,质量技术处和各使用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进行控制。

7.5.4.4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7.5.5工程防护

对工程的防护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和保护等进行控制,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及工程的符合性要求。

7.5.5.1防护标识:

项目部负责对成品、半成品进行防护标识、以确保成品、半成品保持完好。

7.5.5.2搬运

(1)项目部负责物资的搬运工作,确保物资在搬运过程中保持完好。

(2)对重要和特殊物资的搬运应在实施前提出合理的搬运方法,配置适宜的运输装备和工具,进行交底明确人员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搬运时应根据搬运对象的特点和搬运要求进行搬运。对于采购的工程不要过早地破坏其包装,以保护工程的完好。

(3)项目部对物资搬运和堆放要统筹考虑,并与施工平面布置图相符。

7.5.5.3贮存

(1)物资仓库和堆放场地应保持适宜的贮存环境,材料保管员要根据物资性能,妥善地储存物资并定期检查,以防物资变质损坏或丢失。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确认、处理。

(2)按照《物资采购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物资的入库、验收、保管和发放,定期检查物资的库存情况,保证账物相符。

(3)对于采购的材料要根据其特点和要求分类贮存,对进出库的材料应按照规定做好相应的手续,并做好检验和试验。对有时间要求的材料,要做到先进先出,确保材料的有效期内使用。

7.5.5.4包装

(1)对已包装好的物资,应确保包装的完好。

(2)如物资的原有包装已损坏,应对其再次包装或妥善处理。

7.5.5.5保护

(1)项目部在施工和竣工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相关要求》。

(2)防止和避免后续过程对已完工程污染或损坏。

(3)项目部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特点明确成品、半成品保护的内容、措施和责任。

(4)到顾客接管为止,公司对工程的保护责任终止。

(5)半成品完成后要有妥善的防护措施,特别是在冬、雨季的成品保护要细致到位。

7.5.5.6油漆、油料和化学品的搬运、储存和包装,易燃、易爆品的搬运、储存、包装、使用,执行《化学品管理程序〉。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公司生产安全处负责本过程,并监督实施,通过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有效控制,确保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7.6.1监视和测量装置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定期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调整,并有表明校准状态的标识,自检仪器由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定。

7.6.2监视和测量装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

(1)生产安全处应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按监测量装置的型号、编号、地点、校准周期进行记录。

(2)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或检定,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项目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保存校准或检定记录。对公司自行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生产安全处制定校准规程,装置使用部门根据相应校准规程由专业人员进行校准。

(3)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标明或得到识别、标识其检定或校准状态。

(4)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环境应符合有关规定。

(5)监视和测量装置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性应保持完好,防止损坏和失效。

(6)防止可能使监视和测量装置(包括试验硬件和软件)失效的调整。

(7)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使用时要保证其测量误差已知,且符合规定要求。

(8)若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未处于校准状态或不符合要求时,监视和测量装置使用部门应立即评定已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对已确定测量有疑问时,应对其可能的结果进行评审并根据结果进行评审并根据结果,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如工程已交付,由经营预算部负责与顾客联络,做出进一步处理。

(9)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

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应为初次使用时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10)生产安全处负责保存项目部、试验室使用的所有监视测量装置的目录、资料及校准等情况记录。

7.7应急准备和响应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和风险,生产安全处负责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并组织实施。

(1)生产安全处、项目部应根据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确定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2)生产安全处应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的演练。

(3)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或定期演练后,生产安全处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评审或修订应急措施。

(4)公司识别出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如下:

火灾、爆炸、中毒、中暑、触电

(5)相应的部门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6)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防火灭火知识教育。

(7)公司应有相应的应急组织,义务消防队每年应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其他紧急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也应及时进行相应的确认。

(8)责任单位应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迅速地做出有效反应,、如遇事故性质严重难以处理的应立即联络紧急求援和报告。

(9)对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处理应形成记录。

7.7.1相关文件: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篇3:建筑施工管理体系测量分析改进

8.1总则

公司应规定、策划和实施为确保整合型管理体系体系符合性和实现持续改进所需的监视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活动,对顾客满意情况、内部审核、施工过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及工程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和不符合的控制、持续改进等过程进行策划,做出规定并组织实施,同时进行数据分析,选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证实建筑产品的符合性,确保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过相关数据的记录、收集和分析及适当统计技术的应用,提出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负责过程和监视活动的监督管理。

8.2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公司由经营预算处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有关信息进行监视、记录、分析和改进。各部门应及时识别并了解顾客及相关方对施工过程及交付后的服务、工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满意程度,并予以记录,分析和利用,以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明确可以改进的领域,当发出或评审后确认顾客的满意程度存在需要改进的要求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8.2.1.1经营预算处汇总顾客来访、来电、信函等形式反馈的需求信息,并随时注意收集、整理顾客的意见、抱怨、并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达到顾客满意。

8.2.1.2经营预算处组织,质量技术处配合做好工程竣工后的服务工作,每年通过工程质量回访、电话、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一次调查。

项目部负责在施工过程中收集顾客反馈信息,及时报告质量技术处。对收集到的顾客满意调查的有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结果,找出差距,作为改进的依据,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通过管理评审做出改进的措施和决定,并组织实施,以增进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8.2.1.3顾客满意信息的分析、利用:

顾客满意度分五等:很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对顾客满意度评定可用单项评定或综合评定,以满意度评定项目前乘以权重系数,以确定项目的重要度,权重系数见下表:

项目很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

权重系数1.00.80.60.30

经营预算处对顾客满意的信息通过调查表和顾客来信来函登记,统计顾客满意度并加以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满意度%二∑(感受项目×统计频次×权重系数)/调查频次总数×100%

经营预算处对顾客满意度每半年进行一次测量、统计分析,评定前向顾客发出《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经营预算处要将顾客满意信息分析输入公司管理评审,用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顾客和市场要求的差距,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和识别可改进的机会,最终作出决策。

对顾客不满意的事项,经营预算处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经营预算处负责建立并保存与顾客沟通档案。

8.2.2内部审核

公司由办公室负责制定《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验证公司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是否符合GB/T1900l一2000、GB/T2400l-1996和GB/T2800l一200l标准的要求,是否有效实施与保持否有效地满足方针和目标,并为管理体系的改进寻求机会,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8.2.2.1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内部审核工作,组织办公室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8.2.2.2每年安排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如需要,可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情况,安排专项审核。管理者代表审批具体审核实施计划并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成员必须由经过内审核员培训的人员担任,审核过程按审核计划进行,由与被审核方无关的内审员执行,审核相关记录由内审员负责整理,并交办公室保存。审核结束后,由被审核方对审核组发现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整改的结果由办公室负责组织验证。

8.2.2.3每次审核前,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审核组应在实施审核前5天向受审核部门发出书面审核通知。

8.2.2.4审核工作顺序为:

年度内审计划-->审核实施计划-->现场审核-->提出纠正措施-->验证结果-->审核报告。

8.2.2.5审核员应通过面谈、查阅文件、现场观察、检测等活动对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进行现场审核。

8.2.2.6审核员收集客观证据,整理审核结果,填写不合格

报告,提交审核组长确认。

8.2.2.7审核组长在完成全部审核后,编写审核报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8.2.2.8审核组在未次会上发布审核报告并下发不合格报告,限期整改。

8.2.2.9受审核部门接到不合格报告后。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制订纠正措施,在规定的日期内整改完毕,并进行自检,形成自检结论,上报办公室。

8.2.2.10办公室负责按〈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收集并妥善保存内部审核全部资料,以作为管理评审时的资料。

8.2.2.1l相关文件: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办公室负责整合型管理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组织实施。

8.2.3.1公司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及日常公叫各部门、项目部对所控制过程运行情况按相关文件的规定进行监视和测量。来实现对管理体系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2根据监视和测量结果,如发现过程运行情况末达到预期结果时,由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纠正和纠正措施实施并验证。具体按《事故、事件管理程序》进行控制。

8.2.3.3在过程和测量及其后采取的措施中,采用适当统计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a.施工过程的测量监视应用于确认和保持每一个过程持续满足其预期的目的和能力。

b.项目部通过对过程的检查和验收,监视和测量各职能班组::制定的专业目标的完成情况,公司各职能部门通过对项目部的日常检查,对项目部制定的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

c.通过对测量结果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价每一个过程满足要求的能力。

d.当过程未达到策划的结果时,公司各项目部应在适当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适宜性。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在工程形成的各个阶段通过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对工程项目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工程要求得到满足。

8.2.4.1进货检验和试验

(1)物资设备处负责对进货检验或验证的监督,项目部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零部件的外观检查和检测报告验证。

(2)项目部对公司采购和顾客提供的物资,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在进场时按规定对其进行外观、证件检查,并保存证件、作好记录,重要材料应进行复验。

(3)在确定进货检验和试验的批量、数量和内容时,应确保满足规范、规定要求,同时所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应齐全有效。

8.2.4.2过程检验和试验

(1)质量技术处负责施工过程检验和试验的控制。

(2)项目部在组织施工时,对施工过程(工序施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进行监控,不合格的坚决返工,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3)项目部负责按照规定要求,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4)只有经检验试验合格的过程或工序才能转入下道工序。

8.2.4.3最终检验和试验

(1)质量技术处负责最终检验和试验。

(2)必须在各项检验和试验工作已完成并全部合格,技术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

(3)在工程竣工交付之前,应完成所有的验证活动,并确认合格,否则不得竣工验收。当法律法规规定需进行法定检验的,还须经相应机构认可。

(4)项目部负责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具体实施工作。

对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先由项目经理部按照国家规定的验评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此前,对基础、结构和内外装饰的施工质量,按照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由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分阶段验收。公司质量技术处审核项目部的自检记录和竣工申请报告,报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在管理者代表主持下,公司组成施工质量检查小组,对竣工交付工程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在此基础上组织正式验收活动,争取一次验收合格。

(5)竣工验收时,应有负责质量的有关领导和部室参加,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8.2.4.4检验和试验记录

检验和试验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要求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以证明工程已按规定的标准检验和试验合格,并将此作为工程资料存档和移交。

&nbs

p;a.检验和试验的内容包括: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b.采购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试样抽取由项目部实施,水泥、钢材、防水材料等重要材料不得紧急放行。过程检验、试验不得例外转序。

c.文字性资料应齐全,有关人员应签字认可。

d.当测量和监视(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工程满足了现阶段的各项要求,方可交付顾客,如交付时发生不满足需让步接收的情况,必须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由公司总工和顾客批准。

8.2.4.5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8.2.5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监测和测量

公司应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重大风险的运行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同时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和适用法律法规遵守情况,事故、事件、疾病等进行常规的、主动的和被动的监视和测量。

(1)生产安全处负责制定《绩效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并组织实施。

(2)生产安全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环境行为参数;

(3)各部门应对环境行为参数进行监测和测量,根据环境因素确定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并做好记录。

(4)生产安全处年底对各种监测和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5)生产安全处负责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及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及环保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

(6)监测和测量结果超标时,应重新测量一次,若仍超标,则按《事故、事件管理程序》进行控制,并将处理结果上报生产安全处。

(7)监测设备、设施的使用及维护见《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8)公司生产安全处负责实施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监测和监督活动。

8.2.5.1相关文件: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事故、事件管理程序》

8.3不合格品和不合格控制

8.3.1不合格品控制

公司质量技术处负责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确保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并监督指导部门、项目部对该程序的实施。

8.3.1.l不合格品控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准确地判定不合格品存在的事实,做好记录。

(2)采用适当的标记予以标识,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3)评价不合格品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及有关部门职责和权限。

(4)根据处置决定,对不合格品的转移、储存及后序工作实施控制。

(5)通知与不合格品相关的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品。

8.3.1.2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检验人员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其标识、记录和隔离(可行时),并通知与不合格品相关的部门,防止由于疏忽而使用或放行不合格品。

8.3.1.3不合格品的评审

(1)一般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自行评定,确定整改方案,予以记录。

(2)重要物资发生不合格时,由物资设备处组织评审。

(3)严重不合格品由生产安全处组织评审。

8.3.1.4不合格品的处置

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置由项目部决定,重要物资及顾客提供物资不合格品的处置由物资设备处决定,严重不合格品及过程的处置山生产安全处决定。

不合格的处置形式:

(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2)返修或不经返修而作为让步接收;

(3)降级使用;

(4)拒收或报废。

8.3.1.5有合同规定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或接收不合格品。

8.3.1.6返修、返工后,应重新进行验证。

>8.3.1.7当工程交付后,在保修期内,工程质量出现不合格时,经营预算处及时与顾客协商解决,结合质量技术处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确保满足顾客正当要求。

8.3.1.8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3.2事故、事件及不符合的控制

纠正和预防违章的发生,减少因违章而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伤亡事故,对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处理,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产生新的不符合。公司生产安全处负责制定《事故、事件管理程序》并组织实施。

8.3.2.l重大事故、事件不符合由公司生产安全处组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由产生部门具体实施,生产安全处验证实施效果。

8.3.2.2一般事故、事件不符合由产生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

8.3.2.3各部门对体系运行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发出通知,由受检查部门采取措施,检查部门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8.3.2.4对体系内、外审中发生的不符合项,责任单位分析产生不符合的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审核组负责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8.3.2.5各项目部在日常运行中负责分析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控制预防措施,对于发观的事故、事件及不符合,分析具体产生的原因并控制纠正措施,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8.2.3.6所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和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并在实施前通过风险评价过程对其进行评审,以免带来更大的风险。

8.4数据分析

公司质量技术处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管理。通过应用统计技术,收集、整理、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作为改进的依据。

8.4.1为了证实整合型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改进机会,公司各有关部门应收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

a.质量技术处负责收集:施工过程检查产生的数据、环境绩效数据、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数据。

b.物资设备处负责收集:材料、物资及施工机械设备供方的数据。

c.经营预算处负责收集:顾客满意程度的各种信息。

d.项目部负责提供施工过程控制方面的相关信息。

8.4.2数据来源包括:

a.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数据;

b.与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

c.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

d.环境绩效数据;

e.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数据。

8.4.3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评价提供以下信息:

a.顾客满意程度;

b.工程和服务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过程和工程产品的特性和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工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及合作的状况。

8.4.4各部门应将分析的结果及时报质量技术处,由质量技术处进行传递。

8.4.5所有数据分析结果均应评审,以识别是否需要进行改进。

8.4.6各相关部门在收集分析数据时常用的方法有:抽样检测、排列图、调查表、因果图等。

8.4.7质量技术处负责统计技术的应用指导。分析结果提交管理评审,作为评价公司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确定改进方向的依据。

8.5改进

8.5.1持续改进

公司通过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内部审核、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活动的开展,选择改进机会,并将上述工作纳入公司各层次的日常管理工作,促进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的持续改进。

a.通过制定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明确改进的方向。

b.通过整合型管理体系方针的建立与实施,营造一个激励改进的氛围与环境。

c.通过内外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来进行持续改进。

d.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改进。

e.在管理评审中,评审体系现状,确定改进目标。

8.5.1.1日常的改进活动由各部门负责组织。应利用对有关数据的分析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信息。同时主管部门应明确改进的区域,确定改进项目,按《不符合、纠

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实现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持续改进。公司每季度召开施工协调会。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质量状况、环境管理状况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针对存在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活动安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8.5.l.2对于重大的、长远的改进项目,通过开展管理评审,评价管理体系变更及持续改进的需要,经总经理批准后,并适当配置资源山责任部门予以实施。质量技术处负责按计划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并进行跟踪和验证。

8.5.2纠正措施

为了消除管理体系运行和施工全过程中已发现的不合格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公司由质量技术处负责制定《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并监督实施,办公室、生产安全处、经营预算处分别组织实施。

8.5.2.1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1)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不合格时:

(2)管理评审中发现体系缺陷时;

(3)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合格时;

(4)接到顾客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时;

(5)环境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不符合时;

(6)同一供方连续两批次发生不合格时。

8.5.2.2当内、外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不合格时,由办公室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8.5.2.3当管理评审中针对体系缺陷而提出整改建议时,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实施相应的整改/改进措施。

8.5.2.4当施工中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合格时,由质量技术处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实施。生产安全处负责进行跟踪和验证。

8.5.2.5当接到顾客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时,由经营预算处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实施。经营预算处负责跟踪和验证。

8.5.2.6当同一供方连续两批次出现批量不合格时,由物资设备处或项目部组织评审,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物资设备处跟踪和验证。

8.5.2.7当环境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环境行为不符合时,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针对不符合进行调查和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纠正措施,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实施。

8.5.2.8当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中发现行为不符合时,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针对不符合、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纠正措施,以管理者代表确认后实施。生产安全处跟踪和验证。

8.5.2.9在制定纠正措施时应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问题。纠正措施应与不符合的原因、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和危险源、风险相适应。在纠正措施实施前应通过风险评价过程对其进行评审,以防止带来更大的风险。

8.5.2.10在分析不合格原因时,可选用适宜的统计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8.5.2.1l当纠正措施确认无效时,由相应部门重新采取措施,直到确认有效。当纠正措施确认有效,涉及相关文件更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8.5.2.12相关部门负责按《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保存纠正措施控制的相关记录。

8.5.2.13质量技术处负责对各部门的纠正措施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验,对所定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8.5.3预防措施

为了消除产生问题的潜在原因,防止发生不合格。公司由质量技术处负责制定《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并监督实施,办公室、生产安全处、经营预算处分别组织实施。

8.5.3.1公司通过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测量和监视、顾客及相关方意见、活动监视等识别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其原因。

8.5.3.2各部门将收集到的可能产生潜在不合格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质量技术处。,质量技术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当发现不合格迹象时,可随时建议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分析会,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由责任部门实施。质量技术处负责执行情况的跟踪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8.5.3.3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当发现不符合迹象时,组织相关部门分析潜在原因,制定预防措施,经管理代表确认后组织实施,生产安全处负责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和验证。

8.5.3.4在对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可选用适宜的统计技术,

8.5.3.5预防措施应与不符合原因、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

8.5.3.6当预防措施确认无效时,由相关部门重新采取措施

,直到确认有效。

8.5.3.7相关部门按《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保存预防措施控制的相关记录。

8.5.3.8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客观要求。

8.5.3.9按照潜在不合格与不符合的特性,通过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案、专项技术措施、技术交底等形式制定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

8.5.3.10跟踪并记录预防措施的效果。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8.5.3.11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考虑风险、利益和成本问题,并在措施实施前通过风险评价过程对其进评审,以防止带来更大的风险。

8.5.3.12相关文件: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事故、事件管理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篇4:建筑施工现场专业技术监督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的专业技术监督控制措施

本标段将设置施工现场专业技术监督人员,这些专业是金属监督、起重监督、混凝土监督、测量监督、计量监督。各专业技术监督人员均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较高的专业业务能力,熟悉国家和行业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

现场技术监督工作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施工管理部组织实施日常专业技术监督活动,制定本专业的技术监督计划,提出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本专业实施,组织和参与内部质量监督活动,配合业主和上级质监部门的质量监督活动。

各专业现场技术监督活动将在规定周期内定期实施,所有监督活动都将形成记录,发现的不合格将督促整改封闭。技术监督工作将确保清除不合格,防止缺陷发生,努力实现“精品工程”目标和达标投产的目标。

1混凝土监督:

a)审查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b)审查混凝土浇灌措施,参加施工技术交底。

c)参加混凝土浇灌前的施工准备工作,会签浇灌令和砼浇灌申请单。

d)审定承重结构拆模强度。

e)审定大体积砼测温后拆模时间。

f)审定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后期强度利用。

g)参加混凝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鉴定和推广应用工作。

h)参加混凝土质量问题分析和处理以及技术鉴定工作。

i)负责组建混凝土监督网,定期开展活动。

j)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材料、运输、计量、养护和试块管理等重大技术环节有权进行检查,有问题可制止其施工。

k)参加现场小型搅拌站投用前检查、认证和投用后的现场小型搅拌站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2金属技术监督:

a)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金属技术监督的规程、规定和制度。

b)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焊接技术管理工作,确保焊接质量。

c)定期组织召开金属技术监督网络会议。

d)负责编制本单位施工范围内的金属测试计划。填写金属测试申请单,负责检测结果的处理工作。

e)参与焊工考试考核工作,对受监和其它重要部件焊接进行质量监督。

f)负责对焊工资质审查,对焊工资质不合格的施工队伍具有否决权。

g)负责对焊接材料的烘焙、保管、发放、退料的监督。

3测量监督:

a)对本标段的测量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协调。

b)负责审核测量方案。

c)对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完好性进行监督,对控制网进行复测。

d)对建(构)筑物按规范和图纸要求进行沉降观测进行监督、检查。

e)对本标段的测量成果进行监督、检查。

4起重监督

a)负责施工起重机械和起重设备安装后的安全监察取证和起重机械施工资质管理。

b)参与审核起重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核并监督实施。

c)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起重施工技术监督。

d)负责调查和处理有关起重质量问题及事故的技术鉴定。

5计量监督:

a)有组织、有计划安排对计量法和法定计量单位的宣传贯彻工作。

b)督促、贯彻并定期检查各类计量器具的送检、领用、封存、报废、申购等管理工作。

c)负责对工程的计量管理工作,如建立相应的计量器具台帐,阐明类别、编号、量程、精度、数量、检测时间使用情况(添置、报废、库存、封库)的监督检查。

d)定期、有组织的开展计量网络活动并有书面记录。

e)监督计量器具的申购、入库、领用。

f)监督计量器具的流转、报废。

g)监督计量器具周期鉴定。

篇5: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处罚条例(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处罚条例(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以质量取胜"。为了搞好工程质量,使工程顺利施工,特制定以下管理处罚条例。

一、工地技术员,质量员应向各班组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未经交底盲目施工,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按有关条例处理,班组长应及时按交底内容向每位职工进行上岗教育,并做好记录。

二、每位职工操作必须严格认真,细致负责,严格按西安市质量验收规范操作,生天由工地质量员进行检测验收,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按以下条例进行罚款。

1、砼浇捣需指定专人浇捣,出现蜂窝麻面和漏震现象,处以210-500元罚款,严重造成返工者,浪费材料由班组或个人承担,每层无出现蜂窝麻面和漏震现象奖励。

2、有炸模现象由木工班负责凿平,每出现一处罚款50-100元,炸模严重而造成砼浪费,浪费的材料由班组支持材料费,放样支模几何尺寸不符合罚款3元/处。

3、钢筋取样料加工出现尺寸不符合而造成材料浪费罚款20元,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要求罚款5元,绑扎接头不符合要求每处5元,绑扎不符合15元,焊接接头不符合5元/处,弯起点偏移6元,网眼尺寸箍筋大小,间距不合要求罚款6元。

4、砌砖工程出现同缝瞎疑现象每处罚款2元,漏放拉结筋罚每处2元,留槎方法及部位不正确罚款5元/处,灰缝隙不饱满每米0.5元,灰缝厚度不符合要求每米1元,墙面砂灰光洁,落地灰清扫干净,辅灰不超过50cm,砌砖湿度不低于70%。

5、抹灰工程垂直度,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罚款3元/处,楼地面找平层平整不符合要求3元/处,空鼓2元/处,阴阳角要垂直,踢脚线要水平,砂浆当天要用完,返工材费及人工自负。

6、每天检查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达不到90%者,对班组长进行处罚。

7、各班组粉刷,砌筑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严禁隔夜拌和到施工点,如发现一次按每翻斗车罚100元。

8、其它分部分项工程的处罚条例另行公布。

三、质量员要求返工重做的项目,必须返工。造成材料,人工浪费和工期延误,一切费用由班组个人承担。

四、罚款处理由质量员列出清单(以一个月为单位),项目经理批准后交财力科实施,罚款处理一经作出必须执行,从职工(班组当月工资中扣除。

****项目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