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1

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

1底板施工后浇带

1.1按抗裂要求,在底板增设两道施工后浇带,第一道设置在7~8轴间,第二道设置在9~10轴间。施工后浇带做法与沉降后浇带做法相同。

1.2施工后浇带在相邻板块浇筑90d后用C40(P10)R28混凝土浇筑。

1.3施工后浇带的钢筋处理与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做法相同。

1.4施工后浇带止水做法为:两侧面贴双道缓膨型BW止水条,见图14。

图14底板后浇带双道膨胀条止水

1.5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有大量的水和水泥通过快易收口网流入后浇带内,而底板钢筋的贯穿给后浇带的后期清理带来困难,处理方法:

1)后浇带内混凝土垫层按3‰找坡。

2)后浇带内设集水井,集水井内防水必须随着底板垫层防水一起施工。

3)赶浆: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用高压水枪在后浇带内往集水井方向冲进行。

2后浇带的模板

本工程后浇带厚度为1500mm,底板配筋比较密,不利于普通模板支模。因此,在后浇带内部两侧面采用永久性模板"快易收口网"。

快易收口网有以下几个特点:力学性能好,受侧压力小;直接观察浇筑过程;自重轻,运输和安装方便;优化工艺,增加抗剪界面;便于穿筋和连续绑扎钢筋;适应分段浇筑混凝土,放工文明;套搪及裁剪操作简便。

在浇筑混凝土后快易收口网一直嵌在混凝土内,模板表面呈波纹状。

使混凝土浆通过模板的每个孔隙渗出,形成一个波纹状的表面。便于两次浇筑混凝土产生最佳粘结效果。

详细做法请参见《模板施工方案》。

3外墙水平施工缝

3.1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规定,本工程外墙

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基础底板上皮以上300mm即h=-13m处。

3.2外墙水平缝和垂直施工缝止水做法:两侧面均采用缓膨型BW止水条。

3.3外墙后浇带防水做法详见图15:

图15外墙后浇带防水做法

4底板后浇带立面卷材防水层保护

为防止降水停止后,底板后浇带立面卷材防水层受水压破坏,底板浇筑混凝土前,在后浇带处立面防水层内侧按防5mm厚钢板保护,钢板和底板钢筋之间塞混凝土垫块,使钢板紧贴在卷材防水内侧的砂浆保护层上,具体做法见图16:

图16底板后浇带防水保护钢板

篇2: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1、桩身断裂:

主要原因:一是桩制作时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管壁厚薄不均匀,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二是沉桩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或是接桩焊缝不饱满,焊后自然冷却时间不够,接桩时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三是地质土层软硬变化或有坚硬障碍物时,把桩尖挤向一侧;四是施工场地不平、烂泥、积水多,造成压桩时机身不平稳。

防治措施:一是对桩身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桩的堆放、吊运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二是在压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三是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四是应保证施工场地平整坚实。

2、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中未能特别强调浅层障碍物及局部的土层分布深度和性质,导致沉桩时遇到老基础、大孤石,硬塑老粘土和非常密实砂层、沙砾石层等无法施工;二是桩机及配重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防治措施:一是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二是选用的桩机大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及地质情况相匹配。

3、桩顶位移:

主要原因:一是测量定位放线不准,桩位偏差较大;二是桩数较多、桩间距较小,或是压桩线路选定不合理,产生挤土效应土体向上隆起,引起相邻的桩身上浮;三是土方开挖方法及顺序不正确,引起桩身倾斜。

预防措施:一是认真按设计图纸放好桩位,设置明显标志,并做好复查工作;二是选择合理的压桩路线,出现桩身上浮情况应对桩进行复压;三是制订合理的制定合理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压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待压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基坑开挖注意有一定排水措施,留置边坡;基坑边缘顶部地带不得堆土及其他重物,基坑较深应分层开挖。

4、小结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二个方面:一是管桩本身制作质量,二是压桩施工质量。只要我们严格把握住管桩进场质量关,遵守压桩施工操作规程,精心施工,就一定能够减少和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篇3:搬迁项目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措施

搬迁项目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1.混凝土的试配与选料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级配良好、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的砂石材料,进场水泥必须有材质证明书,且必须对其强度和安定性等性能指标按批量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试配,按照可能遇到的气候,外部条件变化的不利影响,优化配合比设计,配合比一经确定,即按要求备料,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2.混凝土的搅拌

搅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计量配料,并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以便检查。混凝土搅拌要充分,使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

3.人工配料和混凝土运输

后台计量设专人用地磅对石子、砂、外加剂进行计量,做好检斤记录,后台计量偏差,水泥、水、外加剂、外掺料不大于±1%,砂、石子不大于±3%。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先空转数次,最后加水和外加剂。混凝土运输:混凝土从搅拌机口直接卸入混凝土吊罐内或混凝土手推车内,然后用手推车将混凝土运到塔机或上料台旁,用塔吊吊运或手推车运混凝土到浇筑仓口卸料入浇筑仓内浇筑震捣。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匀质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遇雨雪和暴热天气时应遮盖,冬期施工时应保温,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应具有规定的坍落度。如运到浇筑地点时发现离析现象时,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均匀后方可入模。对已凝结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应作为废料处理。

4.浇筑方法

浇筑前应将工作面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浇筑。

(1)基础混凝土:基础分层一次浇筑完毕,不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卸足,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使砂浆充满模板,如条件许可,可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按顺序浇筑,但必须保证每个柱基础混凝土在初凝之前连续施工,不得产生施工缝。施工时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要用人工将斜面坡表面拍实抹平,符合设计要求坡度。

(2)框架结构混凝土:多层框架混凝土按分层分段进行浇筑,水平方向以结构平面的伸缩缝分段,垂直方向按结构层次分层。在层中先浇筑柱,再浇筑梁和板。浇筑一排顺序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以免发生模板变形。混凝土柱子和混凝土墙与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按施工规范规定执行。肋形楼板的梁和板应同时浇筑,但应先将梁分段分层浇筑,当浇筑到板底高程时,梁和板混凝土同时浇筑。凡柱断面在400×400m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小于30mm高的孔洞,供混凝土进料和振捣器进入仓内震捣之用,且每段浇筑高度不得超过2m。在每段柱混凝土浇筑时,应先填以与柱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砂浆厚5~10cm,以免底部产生蜂窝现象。

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停歇1~2h,待柱混凝土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及主次梁交叉处钢筋密集时,经设计、监理等同意后,可改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如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用人工震捣相配合。

5.施工缝留设

柱和梁的施工缝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板和墙的施工缝,则应与其表面垂直。梁和板施工缝可采企口式或垂直立缝两种做法,不得留坡槎。施工缝留设位置,一般应留在混凝土受力最小的部位,普通柱应设于基础顶面及梁的下面,平板楼板应设于平行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肋形楼板,当沿着与次梁平行的方向浇筑时,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如沿垂直于次梁方向浇筑时,应留设在主梁同时亦为板跨度中央2/4范围内。

6.混凝土震捣

混凝土震捣方法,梁、柱、墙等窄断面结构,采用振捣器震捣,插入间距为400mm左右,并相互重叠,插入深度要深入下层混凝土内5cm深左右,要做到快插慢拔,以震出混凝土浆和混凝土中的汽泡排出为度,确保混凝土震捣密实。楼地面等大面积混凝土应采用平板震捣器振捣,震捣位置要相互重叠二分之一,以震捣平整、密实、出浆为止。浇筑过程中,要设模板工和钢筋工值班,对模板及支撑和钢筋位置等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如发生跑浆、钢筋下沉、模板变形、保护层过大过小、露筋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现象时,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7.混凝土养护

为保证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和受冻,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混凝土终凝后,要及时用草帘将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湿度条件。覆盖浇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后进行,一般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或按设计要求执行,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但要覆盖好,防风、防寒、防冻。

8.混凝土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A)使用的机械如拌合机、塔吊、上料台、汽车和手推车等,必须经检查合格、刹车装置可靠,且外露传动部分加安防护罩(网)方可使用。

(B)使用塔吊、上料台吊运混凝土时应设专人统一指挥。

(C)车子向料车倒料,应有档车设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D)用井架(上料台)运输时,小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辆前后要挡牢,稳起稳落。

(E)运输道路和行走架板要平整牢固,离地面的运输架板要有安全挡板和护栏。

(F)浇筑框架、梁、柱混凝土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G)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管道接头、安全网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时必须卸压。

(H)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同进进行,浇筑圈梁、雨篷、阳台等混凝土时,应设防护措施,浇筑料仓下口应先进行封闭,并铺设临时脚手架,以防人员下坠。

(I)使用混凝土振捣器的工人,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混凝土振捣器应接地。

篇4:办公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措施

办公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一、对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现场拌制混凝土,其技术要求如下:

(1)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均要过称。

(2)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3)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粉煤灰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宜比基准混凝土延长10~30s。。

(4)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其技术标准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有关要求。

(5)掺入早强减水剂,其技术标准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6)应用外掺剂可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和延长初凝时间,其技术标准均应按有关现行的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执行。

二、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的一般要求

(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2)混凝土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加串筒措施。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

(4)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不超过500mm,平板振捣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5)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2.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初凝前修整完毕。

三、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捣。柱、墙带模养护2d以上,拆模后,双柱中缝涂刷养护剂,以确保立面结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3)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篇5: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措施

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二次清孔结束后,立即浇筑混凝土。

1)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为5~20mm,砂为级配良好的中砂。混凝土水灰比在0.6以下,优先采用矿渣水泥,混凝土含砂率为40%~45%。坍落度为20±2cm,扩散度为34~38cm。混凝土初凝时间为3~4h。

2)水下混凝土浇筑:浇筑时计算好初灌量,加工好漏半,要求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导管下沉渣挤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少于1m。

首次浇筑采用混凝土隔水栓(隔水栓先用φ8钢丝悬吊在混凝土漏斗下口),当混凝土装满漏斗后,剪断钢丝,混凝土即下入到孔底,排开泥浆。

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随浇随拔管,中途停息时间不超过15min,以免中途停顿造成断桩事故。在整个浇筑过程中,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1.5~4m,利用导管内外混凝土的压力差使混凝土的浇筑面逐渐上升,上升速度不低于2m/h,直至高于设计标高1m。

在浇筑接近结束时,在孔内注入适量清水,使槽内泥浆稀释并排出槽外,并使管内混凝土柱有一定的高度(2m以上),要保证泥浆全部排出。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