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1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1、桩身断裂:

主要原因:一是桩制作时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管壁厚薄不均匀,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二是沉桩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或是接桩焊缝不饱满,焊后自然冷却时间不够,接桩时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三是地质土层软硬变化或有坚硬障碍物时,把桩尖挤向一侧;四是施工场地不平、烂泥、积水多,造成压桩时机身不平稳。

防治措施:一是对桩身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桩的堆放、吊运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二是在压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三是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四是应保证施工场地平整坚实。

2、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中未能特别强调浅层障碍物及局部的土层分布深度和性质,导致沉桩时遇到老基础、大孤石,硬塑老粘土和非常密实砂层、沙砾石层等无法施工;二是桩机及配重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防治措施:一是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二是选用的桩机大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及地质情况相匹配。

3、桩顶位移:

主要原因:一是测量定位放线不准,桩位偏差较大;二是桩数较多、桩间距较小,或是压桩线路选定不合理,产生挤土效应土体向上隆起,引起相邻的桩身上浮;三是土方开挖方法及顺序不正确,引起桩身倾斜。

预防措施:一是认真按设计图纸放好桩位,设置明显标志,并做好复查工作;二是选择合理的压桩路线,出现桩身上浮情况应对桩进行复压;三是制订合理的制定合理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压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待压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基坑开挖注意有一定排水措施,留置边坡;基坑边缘顶部地带不得堆土及其他重物,基坑较深应分层开挖。

4、小结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二个方面:一是管桩本身制作质量,二是压桩施工质量。只要我们严格把握住管桩进场质量关,遵守压桩施工操作规程,精心施工,就一定能够减少和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篇2:预应力管桩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防护措施

预应力管桩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防护措施

预应力管桩施工时会产生挤土效应,随着桩的沉入,地层中的土体产生位移变形,土体中不同形态的水和气体被排出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产生垂直向上隆起位移和水平方向挤土位移,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围墙、道路、住宅等建筑物产生影响。采用静压施工时由于桩机重很大,施工区不会隆土,挤土应力主要向四周扩散。本工程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近,压桩施工挤土应力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根据设计工程桩抗土置换量和地质土层特性,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控制压桩速率

在靠近建筑物的一排桩,适当控制日压桩速率,安排最高日压桩量15根以内,以降低超静孔隙压力的增量。必要时在外围设置应力释放孔。

2、加强监测

及时监测驳坎及周围建筑物是否有异常现象,如发现有挤土、位移现象发生将及时在相应位置设置单排应力释放孔。

在管桩施工过程中,以15m间距测施工现场地表的标高,并记录。及时监测场地内土体标高的变化,以指导桩基施工的压桩速度。防止压桩过快导致周边建筑物受挤土影响造成危害。

篇3:预应力管桩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预应力管桩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组织措施

协调监理单位督促并落实现场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设置专职有资质的安全员负责施工期间的全面安全工作,各工种、各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负责具体检查监督工作。

落实并要求坚持执行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开展安全活动,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要求,严禁违章作业,杜绝各类事故发生。每天记录安全日记。

2、用电措施

2.1所用配电箱采用建设部规定的建筑施工统一的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电保护装置。主要电缆沿四周围墙架空安设。主要配电箱均作接地,以防止感应电伤人。

2.2照明线路不能与动力线路混用,桩机使用的电缆,必须严格检查,不能使用绝缘性能差的或有破损的电缆。

2.3电器检修时必须断电操作,严禁带电操作,并挂下警示牌。桩机移位时,须有专人指挥,专人照看电缆,防止电缆压坏损伤。

2.5移动电器、修理电器由专业电工进行,非专业人员严禁操作。

3、防火措施

3.1钻机、食堂、宿舍及材料仓库均设置灭火器。

3.2施工现场禁止明火,禁止用电炉、电热棒烧开水。

4、桩工机械运输安全

4.1合理选用运输车辆,装车堆放要捆牢,避免超高、超宽。管桩的运输、吊运和现场堆放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防止管桩滚动、滑落伤人。

4.2装卸要明确分工,统一指挥,吊卸所用索具要经常检查,如有问题应立即更换或妥善处理。

4.3起吊物件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要环视四周不得碰撞。

5、装拆桩工机械安全

5.1工作前,班机长应进行安全交底。

5.2装拆前应详细检查各部机件是否安全可靠。

5.3安拆机架时,底盘应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重大机件应运到距机身2m范围内,避免斜拉。

5.4高空作业要挂安全带,地面作业要戴安全帽。

6、打桩作业安全

6.1作业前,工长要向班组进行全面交底,并有交底手续。

6.2各个工序均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6.3班机长作业前,要明确分工,统一信号,统一指挥。

6.4起吊桩构件,不得碰撞,吊物下不得有人穿行。作业人员禁止酗酒,操作时精神要集中,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遇有恶劣气候,按规定停止作业。

6.5压桩时非作业人员应离机10m以外。起重机作业时,起重臂下严禁站人。作业完毕应将桩机机身行至长船步履中间位置,停放在平整地面上,其余液压油缸应全部卸压。

6.6打桩作业时不得进行维修保养,所有电器非电工人员不得乱动,以防触电。

6.7打桩作业停止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桩机停放在合适的位置。

6.8新工人进场要进行安全教育。安全人员应经常到现场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

7、施工现场安全控制

7.1参加施工的工人,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违者罚款50元。

7.2电工、焊工、起重工司机、桩机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必须持有上岗操作证。

7.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违者每次罚款10元,在结算时扣除。

7.4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负责人同意。

7.5施工现场的洞、坑及钻孔桩未灌砼部分要及时回填,危险处应有防护设施或明显标志。

7.6机械和动力机的机座必须稳固。转动的危险部位要设置防护装置。工作前必须检查机械、工具等,确认完好方准使用。

7.7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移动电器必须装置合格的触电保护器,严禁任意私拉电线,违者罚款50元。

7.8暴雨台风前后,要检查工地临时设施、设备,及时排除隐患。

7.9桩机操作人员必须思想集中,注意提引器的运动,以防脱落摇晃砸人,接班时应检查钢丝绳绕缠和断股毛刺,发现不对,及时调换。

8、夜间施工

现场配设足够探照灯和各类照明灯具,使任何一个操作和人行角落都有足够的亮度。

9、其他注意事项

雨季施工预应力管桩,其场地内宜设置排水盲沟,并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集水井,随时排出地表水。使场地内不集水、不软化、无泥浆。操作人员应有相应的防雨用具。各种用电设施,要检查其用电安全装置的可靠性、有效性,防止漏电或感应电荷可能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篇4: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钢筋工程的质量通病

1、钢筋制作下料长度不准,抗震箍筋1350弯钩弯折角度不准,弯钩长度不均匀。

2、洞口钢筋切断后未做弯折处理。

3、主筋绑扎不到位,四角主筋不贴箍筋角,中间主筋不贴箍筋。

4、钢筋搭接长度不足,钢筋绑扎接头位置不当,未避开受拉力较大处或接头,接头末端距弯点未大于10d。

5、箍筋绑扎不垂直于主筋,接头未错开,间距不匀,绑扎不牢固,不贴主筋。

6、剪力墙钢筋、平台钢筋弯钩朝向不对。

7、钢筋绑扎后未做定位处理,混凝土浇注后,钢筋发生位移。钢筋纠偏时,1:6矫正坡度不准。

8、钢筋对焊,焊头不匀;直螺纹套筒连接套进钢筋长度不够。

1、混凝土浇注施工时,悬挑梁板,阳台钢筋被踩下,有效厚度不足。

二、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钢筋下料单要有审核,钢筋制作过程要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成型钢筋的几何尺寸,各种弯钩平直长度,弯钩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不合格产品不得交付绑扎使用,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2、预留洞口钢筋切断时应留出弯钩长度,在切断后将钢筋按抗震钢筋要求弯1350,或另外制作一端有弯钩钢筋错开搭接绑扎。

3、钢筋绑扎时,新绑扎主筋的摆放位置应根据原钢筋实际位置而定,要求箍筋四角主筋必须绑扎到位,中间主筋也应贴紧箍筋绑扎。

4、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钢筋绑扎至少三道绑丝(中间和两端),而且搭接的两根钢筋必须紧贴,分离部分不算有效搭接长度。钢筋绑扎长度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5、箍筋的绑扎应垂直与受力主筋,间距均匀,绑扎牢固,箍筋弯钩部位应错开。施工时应注意梁端柱头部位的箍筋加密区。

6、墙一级钢筋弯钩向内相对摆放,平台一级钢筋弯钩朝向上下相对,绑扎时要摆放正确,绑扎完成后要注意成品保护工作。

7、钢筋绑扎完成后,首先要严禁攀登踩踏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并用专用钢筋卡具固定钢筋以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不发生位移。混凝土浇注时应有专人看护钢筋及时纠正位移偏差。

8、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弹线检查钢筋的位移情况。对于偏差较小未出边线的钢筋从钢筋根部以1:6坡度调整钢筋位置,对于偏差较大的钢筋采用环氧树脂重植调整钢筋位置。

9、钢筋对焊应由专业焊工持证上岗操作并做好对焊钢筋的抽样试验工作。钢筋焊接接头要求焊头均匀,无毛刺、裂缝;直螺纹套筒钢筋做好连接件的抽样试验工作,连接成型后不允许由完整的一个丝扣露在套筒外。

10、平台混凝土浇注时应用铁马镫搭设行走通道,严禁在钢筋上踩踏尤其是悬挑构件,要确保构件有效厚度不得减小。

篇5: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

1、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不细致。

2、对商品混凝土的要求含糊,对到现场的混凝土检查不认真。到现场后不做开盘鉴定,或不做检验记录。

3、现场对收料人员交底不细,责任不清。

4、现场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及保养工作不细致。

5、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不合要求。

6、再次浇筑混凝土时未用同配比砂浆接搓。

7、未分层浇筑,混凝土一次浇筑过厚。

8、门窗洞口及其它大型预留洞口浇筑混凝土时不对称下料,造成模板位移变形。

9、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漏筋、烂根、洞口变形、错台。

10、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坚持"会诊制度"以不断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二、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应对浇筑开始时间、本次混凝土浇筑位置、标号种类、数量;浇筑顺序、每层浇筑厚度、分工负责情况;振捣人员分工职责等进行详细严谨的交底要求切实指导施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做到施工过程可追溯,以便出现问题能分析整改、总结提高。

2、商品混凝土的要求要细致,除申请配合比外,对水泥品种、外加剂的要求;初凝时间的要求;坍落度及误差要求;混凝土罐车的供应速度等要求都要明确清晰。混凝土到现场后应做开盘鉴定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做好记录。

3、每次浇筑混凝土对现场收料人员要有书面技术交底,明确此此混凝土的品种标号、外加剂品种、初凝时间要求,温度要求等;要求收料人员认真检查混凝土厂的小票,如发现问题的处理办法和汇报程序。

4、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前计算所需留置混凝土试块组数(考虑留置备用试块及拆模试块)。在混凝土入模前取样,不能在泵车处取样;对于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及摆放位置应特别注意;标准养护试块养护期间对标准养护室要定时检查自控仪表的数值做好记录。

5、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必须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及时混凝土顶面浮浆,剔除松散混凝土露处石子,用空气压缩机吹净。

6、每次浇筑混凝土前应先铺浇50mm~100mm厚同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混凝土接搓良好。

7、混凝土浇筑过厚容易造成振捣手漏振、重振、过振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于大坍落度的商品混凝土应有同一指挥均匀放料,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为振捣棒长度的1.25倍,现场使用φ50振捣棒时分层厚度应为450mm,使用φ30振捣棒时分层厚度为300mm。

8、对于门窗洞口或其它大型预留洞口,浇筑混凝土时应从模板两侧对称下料,避免混凝土将模板挤偏变形。

9、防治蜂窝:保证模板的严密性,分层浇筑振捣手控制振捣深度,每次振捣伸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

10、防治麻面:模板的拆除必须符合1.2Mpa强度要求,木模浇水润湿,刚制模板涂刷脱模剂,振捣时间必须充分。

11、防治漏筋:不缺放漏放保护层垫块,钢筋有专用定位措施。

12、防治烂根:模板根部找平,缝隙堵严,浇筑前先铺筑同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50mm~100mm振捣密实。

13、防治洞口变形:模板支撑间距不宜过大,设置刚度性能好的斜撑,混凝土浇筑时对称下料。

14、防治错台:精确放线,调整模板遗留位移,对模板顶部及根部加强夹固措施。

15、每次混凝土拆模后,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工长、组长、质量检查员,工程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评定,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吸取教训保留经验,力争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