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机遇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风险机遇管理办法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7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对风险的识别、确定、评价,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进行风险分析和采取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本章无条文。

3定义

风险识别:是通过识别风险源、影响范围、时间绩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等,生成一个全面的风险列表。

风险分析:是根据风险类别,获得的信息和风险评估的使用目的,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提供支持。

风险评价:是将风险的结果与组织的风险准则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以便做出风险应对的决策。

风险应对:是选择并执行一种或多种改变风险的措施,包括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的措施。

4职责

4.1?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确定,组织制定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对风险实施监控,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4.2?各部门按照所承担的业务和职责对本部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确定,必要时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协助综合管理部识别、分析风险并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4.3?最高管理层评审风险及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持续保持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宗旨。

5?风险管理

5.1?公司风险

识别风险的时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战略方向和宗旨的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顾客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等;识别风险应考虑:

?1)公司环境风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2)市场风险。市场竞争、市场份额态势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3)经营风险。经营策略、经营方向的变化带来的风险等。

5.2?体系运行及主要过程的风险

a)研制风险:如:技术、进度、费用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b)生产风险:如:人员、生产能力、交付进度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c)采购风险:如:外部供方选择、采购(外协)品质量、交货进度等带来的风险;

d)财务风险:如:资金保证,资金使用、回流,投资与回报等带来的风险;

e)产品和服务风险:如: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投诉等带来的风险等。

5.3风险应对方法:

a)规避风险。决定停止或退出可能导致风险的活动;

b)承担风险。增加风险或承担新的风险以寻求机会;

c)消除风险源。消除具有负面应影响的风险源;

d)转移风险。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及其分布的性质和后果;

e)分担风险;

g)保留风险等。

5.4?选择应对风险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时需考虑:

a)法律、法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b)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成本与收益(有些风险可能需要组织考虑采用经济上看起来不合理的风险应对决策,例如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但发生可能性低的风险事件);

c)利益相关者的输球和价值观、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度以及对某一些风险应对措施的偏好等。

当风险应对措施影响到公司内其他领域的风险或影响到其他利益相关方时,要评估这些风险,并与有关利益相关方沟通,必要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

6?风险评估

6.1各部门应对初步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可能性指数和严重性指数两者的乘积定义为风险综合指数,最后确定风险的等级。

6.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见表1

表1

可能性指数

1

极少发生

2

较少发生

3

可能发生

4

很可能发生

5

经常发生

6.3风险发生的严重性,见表2

表2

严重性指数

1

可忽略影响

2

微小影响

3

中等影响

4

严重影响

6.4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综合指数大小来确定风险的等级,一般风险:风险综合指数为1~10;重大风险:风险综合指数为11~20。(风险综合指数=可能性指数×严重性指数)

可能性指数

严重性指数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风险等级一般分为:极大、较大、较小、极小四类,依据风险等级的大小,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7.5?风险应对措施表

?应对措施

风险排序

规避风险

承担风险

消除风险

转移风险

分担风险

保留风险

1

极大

2

较大

3

较小

4

极小

7?一般要求

7.1?综合管理部每半年组织相关部门从公司环境(内外部)、科研、生产、采购、资金、知识等方面识别、分析、确定并风险排序。形成风险清单,上报总经理。

7.2?管理层针对风险进行评审,制定适宜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实施。

7.3?各部门针对本部门承担的业务工作及职责识别、分析、确定风险,采取必要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实施。当部门识别的风险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战略方向和宗旨、组织环境等方面形成潜在影响时,应及时向归口管理部门传递信息。归口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分析、评价风险,并上报总经理。

7.4?综合管理部对公司层面上采取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采取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保留记录。

篇2:风险机遇控制程序制度

一、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1)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3)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4)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5)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6)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7)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8)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9)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三、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企管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风险和机遇应对处理表》。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四、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五、作业内容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1)对质量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2)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4)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以及生产过程的失效风险。

5.2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发生频度以及可探测性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2.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1)非常严重

2)严重

3)较严重

4)一般

5)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严重程度

描述

等级评分

非常严重

造成公司泄密;产品召回;自然灾害;人员伤亡

5

严重

公司经济/财产扣失或产品不符合要求

4

较严重

影响产品质量或生产进度

3

一般

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

2

轻微

影响其它辅助性的工作

1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5.2.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1)极少发生;

2)很少发生;

3)偶尔发生;

4)有时发生;

5)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发生频度

等级评分

极少发生

1

很少发生

2

有时发生

3

经常发生

4

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5.2.3风险可探测性评价准则

风险的可探测性是指风险发生前,根据现有控制措施,能控制或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可探测性定义为4级,如下所示:

可探测性描述

等级评分

a.没有控制措施,不能探测

4

b.控制措施不能控制风险

3

c.控制措施能控制到风险可能性小且不能防止危害影响到后续流程

2

d.控制措施能相应减少风险的可能性

1

5.2.4分析现有的控制措施

1)针对识别出的风险严重度、发生频率和可探测性,检查是否有对应的控制措施(如:制度、规范、操作指引等;

2)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可以降低风险的严重度、发生频率的可能性和风险带来的影响;

3)《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会自动算出风险的值;

4)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评分*风险频度评分*风险可探测性评分

5)风险等级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风险值≤12,风险等级为低;1224,风险等级为高。

6)中、高级别风险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规避风险处理,低级别风险可以不处理。

5.3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1)风险接受;

2)风险降低;

3)风险规避。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5.3.1风险接受

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

1)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2)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3)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4)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12的低风险。

5.3.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1)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2)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3)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12至24之间的一般性风险。

5.3.3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5.3.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1)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2)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

3)管理者代表对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并对残余风队进行确认。

5.5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管理者代表应组织各部门按制定的周期对风险和机遇进行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1)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

2)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

3)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5.5.1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1)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

2)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3)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4)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它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5)其它情况需要时。

5.5.2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

5.5.2.1实施前的准备

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的资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5.5.2.2风险和机遇的实施

管理者代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个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并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评估报告;

b.持续改进的机会;

c.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

6.引用文件

6.1无?

7.引用表单

7.1《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7.2《风险和机遇应对处理表》?

8.风险控制流程图

风险和机遇策划

残余风险确认

风险处理

风险确认

风险评估

风险和机遇识别

篇3: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防范信贷风险是小额贷款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质量合理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信贷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高度重视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第一要务。针对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一、明确分工,实行流程控制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相互独立的阶段,十六个环节进行全程控制,防范风险。实行审贷分离责任制,建立审贷、发放、检查职能分离,岗位分离,相互制约机制,落实环节责任。严禁单人或单个部门独立完成贷款全过程。制定贷款业务的调查、审查、评估、审批、发放、检查、收回、不良贷款催收等过程的操作规程,建立法律审查制度。部门之间严格分工,岗位之间相互协作,实现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和相互制衡。

二、把好准入关,实行贷前调查审查控制

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对提供的资料审核分析,确定准入底线和进行风险评估。

?资料名称

调查审查内容准入底线

风险评估

1.身份证复印件(借款人、抵质押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等各2份,核查原件)

借款人25-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资料真实有效。核实其他有关情况。

高风险、虚假、无民事能力、非法人员不贷?

2.工作证明

工作时间连续6个月以上、稳定行业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行业、优质行业.

低风险

3.收入证明

银行卡、6个月内稳定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银行对账单、近6个月内收入稳定.

高风险.、无偿还能力不贷

4.信用报告

借款人在银行、税务、法院、工商等无不良信用记录、未列入黑名单.

高风险、被列入黑名单、多次长期欠税、欠费、欠贷或收入负债比过高者、提供虚假资料不贷。

5.居住证明

有固定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合法经营。可查询近三个月水费、电费、煤气费凭证

高风险

无居住地、营业场所、欠缴各种费用不贷。

6.个人财产清单

核实后有一定资产、有变现能力,没有纠纷,可执行、可变更权利、评估后价值>抵贷额。

高风险

无资产者不贷。

7.还款承诺书

本人签名盖章(手印),同意个人承担个人无限偿还责任,用个人其他财产、债权等,偿还本次借款本息。

高风险

不签署者不贷

8.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委托书

同意并签署

同上

9.贷款用途购销合同

用途合法合规,合同真实有效、交易商品变现能力强。

高风险

用途不合法、合同不明晰、有欺诈行为、商品质次价高变现差不贷。

10.抵质押物清单

银行承兑汇票、有价证券为低风险。抵质押物形态、位置、权属真实有效。变现能力强、无纠纷可执行,评估后可办理他项权利证书、评估值的50%>借款额。

高风险

不足值、不完整、不易变现,有法律纠纷不贷。

11.借款人经营者品德

面访、暗访。思想正派,没有不良嗜好。25-60周岁。身体健康;道德品质好、优良职业、从业经验丰富。

有毒、赌、嫖等违法犯行为为的不贷。

高风险

12.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法人代码证

按时年检

高风险

不年检、吊销执照、列入黑名单不贷。

13.经销、经营状态

主营业务有良好的成长性;未被工商、质检等部门处罚

低风险

少贷或不贷

14..财务报表

提供近期和上年末报表,现金流量为正数

高风险

①根据借款人的收入水平,个人负债额度,商品流通周转期,个人资产情况、抵质押品综合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

②不发放未指明用途的贷款。贷款用途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③借款合同必须与借款人当面签字,加盖公章或手印。

④借款人应该参加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或责任保险。

⑤法律审查。对所有贷款项目及合同文本,经法律部门或法律顾问进行法律审查审定。

三、贷款额度、风险系数控制

风险系数是控制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贷款的主要手段之一,也称信用转换系数

1.贷款系数为100%的资产:①银行承兑汇票;②信用贷款透支额;③其他金融性机构担保;④等额保证金担保。

2.贷款系数为50%的资产:土地、房屋、有价证券。

3.贷款系数为20%的资产:债权。

四、贷款检查预警控制

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实行贷后检查,运用定期或不定期监控,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手段,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变化趋势,揭示重大贷款风险,遏制潜在风险,早期做出针对性的处理意见,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预警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

贷后检查项目及内容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结果

预警提示处理

借款人提供的资料

真实性、有效性

贷款使用情况

按原定用途,合法性、贷款?本息能否按期收回、是否发挥效益、作用。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

信用记录、是否列入黑名单、负债变化情况。

保险状态

是否正常,受益人是否小贷公司,受益额度变化。连续性、合法性、执行性

抵质押品

权属变动,控制状态,价值变动。合法性。

经营情况

合同执行情况。经营商品进、销、存。重大人事、经营纠纷事件。财务人员及财务状况变化。效益变化。现金流量变化。税费缴纳情况。可持续经营能力。国家政策影响。预测未来。

贷款档案

齐全

借款人违法违纪行为

法办、判刑、制裁、罚款等

检查期限

优质客户1年1次。优良客户半年1次。其他客户3个月1次。逾期30天1次。

对以上八项检查;经分析有违约违法、弄虚作假、经营不善等不利还贷因素的,根据风险点,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

措施:

①预警通告提醒纠正。

②跟踪关注。

③加罚利息,提前收贷,终止贷款合同。

④变更合同,转化。

⑤制止违约行为。

⑥法律诉讼,立即申请查封冻结银行账户、银行卡及个人资产等。

五、到期追踪,法律控制

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获批准,从贷款到期后的第一天起,将贷款转入逾期贷款账户进行管理,为逾期贷款,并按规定加收罚息,同时,对不良贷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催收。

1.向借款人发送贷款本息催收通知书并取得和保留回执,以保持有效的诉讼时效,法律效力。

①核实抵质押物的有效性、价值性、合法性、稳定性、。

②核实贷款材料、还款承诺书(承担无限偿还责任)、保险单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③按生效法律文书,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保全、冻结、裁决、裁定、执行。对显失公平的判决,及时进行上诉申诉。

2.贷款展期或借新还旧,分散贷款。

3.变更业务种类贷款方式,变更债务主体或保证、抵质押物条款。

4.以资抵债(动产、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及其他权利)。

5.频繁通知其家人、所有关系人,促其主动还款。

6.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和呆账准备金制度。

7.法律诉讼。适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保全,同时冻结账户,申请强制执行。

①转化,延期。

②抵质押品变现,以资抵债。

③风险转移,转移给保险公司。

④拍卖、处置债权。

⑤强制执行借款人其它资产、权利等(评估后70%为准)。

六、岗位责任控制

为强化贷款管理,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实行岗位责任控制。

信贷调查岗责任:未按贷款三查规定操作,导致所放贷款出现风险损失的,信贷调查岗负全责。

①责任人员限期收回全部贷款本息;

不能按期收回或部分收回的,承担部分贷款本息赔偿责任;

对违反风险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

④对有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信贷调查岗,认为条件较差,不符合贷款条件,不同意贷款,但信贷有权审批人同意并坚持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损失的,信贷调查人员不承担责任。

2.风控部经理、总经理责任:风控部经理、总经理是信贷业务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之一,对公司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负领导责任。

①贷前调查报告的内容不真实,借款人不具备借款资格,借款用途不合理,无偿还能力等应该审核发现而未审核发现,使贷款出现风险的;

②对借款合同等法律文本审查不严,导致贷款出现风险的;

③贷后未能及时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借款人进行贷后检查,对危及公司贷款安全因素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而使贷款出现风险的。

出现上述情况的,风控部经理、总经理与信贷人员共同承担清收或部分赔偿责任。

④对调查人员不同意贷款,而经理、总经理坚持放贷造成贷款风险损失的,负主要责任,责令限期收回全部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或部分收回的,信贷部经理和总经理承担部分贷款本息赔偿责任;

⑤对违反风险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

⑥对有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对调查人员不同意贷款,而有权审批人坚持放贷造成贷款风险损失的,谁批准谁负责。

免责:信贷调查人员和风控部经理、总经理不同意贷款,有权审批人坚持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损失的,信贷部经理、总经理不承担责任。

篇4: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的经营发展,增强风险预测、计量和调控能力,提高本行的资金流动性风险防控水平,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和波动,科学、合理、有效平衡资产负债结构和水平,提高本行经营效益,切实增强本行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本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行能够在任何时间里以合理的价格筹措到资金来满足契约或关系债务的过程。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有效满足客户支付结算、偿还债务本息和发放贷款的现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流动水平,科学配置资产负债结构和比例,保障本行经营的持续、稳健,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现金资产的科学管理,包括: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款项以及存放、省本行(同业)的活期存款等。

第五条?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负债质量结构不合理;利率变动;货币政策变化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

第六条?流动性风险主要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性动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贷款比例过高,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负债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备付金不足,出现支付缺口。

第二章管理原则和方法

第七条?为实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总量均衡原则。即在保证支付准备的前提下,通过负债和营运资金总量对资产总量的制约,保持负债、营运资金和资产的总量均衡,控制超负荷经营;

二、结构对称原则。即负债与资产要在期限、利率结构上保持对称关系。通过及时调整流动性缺口,保持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对称关系,建立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对称结构;保持资产与负债在利率结构上的对应,严格控制非生息资产占比,保持和提高利差水平;

三、适时调节原则。即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通过资金调剂、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扩大经营规模;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于头寸时,又可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

第三章监测管理

第八条流动性风险管理采取“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适时监控”的办法进行。

统一管理:即由本行经营管理层统一制定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在本行范围内统一进行流动性资产配置。

分类指导:根据实现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的需要,针对各网点的实际情况,分别对每个网点的各项指标确定不同的年度目标值。

适时监控:通过定期编制、填报流动性风险监测表,适时分析、监控流动性资产运行状态,掌握整体运行方向,预测运行趋势,调整运行偏差。

第九条通过编制月度、季度、年度流动性风险监测表对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情况进行监测。

第十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日常工作主要是对头寸的匡算和流动性需要的测定。

第十一条?头寸包括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和可贷头寸。

基础头寸=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一般性存款

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应清入清出汇差资金+(-)到期同业往来+(-)缴存存款调增调减额+(-)应调增调减二级准备金

可贷头寸是指在某一时期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

营业日初始可用资金头寸=(备付金初始余额-备付金限额)+(库存现金初始余额-库存现金限额)+(-)初始日到期同业往来应收应付差额+(-)应清入清出的汇差资金。

第十二条?流动性需要决定于存款和贷款需求的变化。存款减少,表明客户取出存款,为流动性需要(-);存款增加,表明客户存入款项,为流动性剩余(+);存款准备金减少,表明存款减少,中央银行退回一定数额的法定准备金,为流动性剩余(+);反之,则为流动性需要(-);贷款减少,表明客户归还贷款,为流动性剩余(+);贷款增加,表明客户获得贷款,为流动性需要(-)。

第四章组织与实施

第十三条?流动性风险管理要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指导下进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有关资产负债的重大事宜提出决策建议,监督、指导本行流动性运行状况。

第十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各项指标目标值的确定(包括年中调整)以及比例执行情况的监测及评价,要经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并上报本行经营管理层审议决定。

第十五条流动性风险管理要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各业务部室配合进行。有关业务部室要积极协作,并负责相关数据的测算并及时传递给风险管理委员会。

第五章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制定流动性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

为了防范和处置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流动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有效预防因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非预期性调整、季节效应、市场出现不利于本行的信息等内外部原因所引发的流动性需求的存款挤提、头寸不足和流动性缺口扩大等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资金运营安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操作指引》等文件要求,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第十七条?工作原则:

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稳定和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实行部门网点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紧密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做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三、科学决策,依法处置。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应科学果断决策,加强应急管理,依法规范处置,力求尽快控制事态、平息事件、减少危害、降低影响,保守本行商业机密,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第十八条?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实行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财务会计科、风险合规部、信贷管理科、各网点共同参与的监管、协调、执法、宣传的联动协调机制,是本行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决策机构、应急指挥机构、运行管理机构。其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在省联社、人民银行和银监分局领导下,研究拟订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措施和对策,组织领导对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处置工作;

(二)负责向省联社和金融监管机构报告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处置情况;

(三)决定启动、终止应急预案,统一领导辖内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向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的专业机构和组织请求援助;

(五)分析、研究流动性突发事件有关信息,做好流动性风险事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六)组织流动性风险事件处置的经验教训总结工作;

(七)落实省联社和金融监管机构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九条?流动性突发事件类别:

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流动性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事件和突发性挤兑风险事件。

一、资产流动性风险事件:

(一)表现为存贷比例过高,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失调,资产负债表中贷款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导致资产流动性下降,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出现较大变化或行业出现周期性调整,银行不良贷款会大幅增加,银行信贷资产遭受严重损失,而出现较大流动性风险,影响正常经营的事件;

(二)由于同业拆借利率高于市场利率,不时出现资金头寸短缺现象;从而有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事件。

二、突发性挤兑风险:一般情况表现为在局部网点出现众多客户同时取款,正常的头寸调拨不能满足客户取款需求或出现较大的支付缺口,如果客户异常取款得不到及时控制,就会大面积出现存款挤兑风险事件,造成备付金严重不足,甚至出现区域金融风险的严重局面。

三、其它可能引发风险或严重影响金融安全事件或银监分局认为重大需要及时报送的事件。

第二十条?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一、及时报告

辖内分支机构发生流动性突发事件时,必须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获悉后,应立即申请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派人赶往事发地,了解情况,采取自救性措施。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处置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二、确定方案

风险管理委员会召开成员会议,在听取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基本情况、成因、性质、严重程度、紧急状态、可能发生的事件和应采取措施的报告后,研究并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三、启动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处置方案确定后,风险管理委员会迅速派人赶往现场,督促有关部室组织实施处置工作,并随时报告情况。

第二十一条?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

一、资产流动性风险的处置

(一)资产流动性风险的监测与预警。风险合规部根据日常资产负债表和相关报表数据等进行资产流动性监测,发现资产负债比例过高、资本充足率过低、不良贷款比例过高等现象时,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预测报告,及时上报本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督促相关部门或支行采取措施,如增加存款、实施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限制新贷款的发放、大力清收不良贷款、严格控制费用的支出和加强内部管理,逐步恢复资产的流动性,并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通报监测到的金融风险状况,以便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判断;

(二)对发生严重资产流动性风险的处置。资产流动性风险最终会导致金融机构严重资不抵债、备付金严重不足和挤兑风险。当发生严重资产流动性风险时,应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进行清产核资,按照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及时提出自救、救助等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突发性挤兑风险事件的处置

发生挤兑风险事件时应在一小时内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支持、配合市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做好风险的处置工作,采取自救、救助、原因查究和清理整顿等方式来缓解支付困难,避免风险的扩散和蔓延。

(一)自救。发生挤兑事件后,应采取系统调剂资金,提高支付能力,保证柜面现金供应;及时查明原因,现场做好宣传劝说和解释工作,缓解挤兑局面;做好善后工作,消除*;

(二)救助。向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报送申请救助报告,说明自救情况和支付缺口匡算情况、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救助措施,向人民银行及时申请紧急再贷款;

(三)原因查究。调查支付风险产生的根源,查找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整改。

第二十二条?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可通过以下渠道筹措资金:

一、减缓或者停止办理信贷业务。包括贷款业务、贴现业务等;

二、加强流动性较强的资金回笼工作。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收回到期投资资金;通过转贴现回笼资金;收回到期拆出资金;收回到期贷款和贴现等;

三、从其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通过货币市场借入资金;向人行申请再贷款;向人行申请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等;

四、申请政府财政支援。通过本行领导协调地方政府关系,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五、股东注资。召开股东大会,说明流动性风险情况,要求老股东归还不到期贷款或追加投资;也可吸收新股东注资。

第二十三条?流动性风险的善后工作:

一、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积极配合政府协调新闻单位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尽快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流动性风险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风险管理委员会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员总结教训,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评估事件带来的滞后影响,并进一步完善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三、加强对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的支行的管理,严防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对因工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未能及时预警、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事件的相关责任人,本行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及经济处罚,触犯法律的诉诸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五、对在流动性风险事件处置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予以表彰。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银行制定、解释和修改。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发文后正式实施。

篇5: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奖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司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部及省、市有关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公司对安全监督部、二级机构、项目经理部和安全监督部部长、二级机构总经理、项目经理的奖罚,具体奖罚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奖金由公司支付,罚款收缴公司,奖金支付和罚款收缴工作由公司财务部负责执行,并建立相关帐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项目经理部是指以公司名义承接的施工项目和以局、总公司名义承接由公司组织施工的项目。

第四条?二级机构根据本办法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奖罚实施细则,报公司安全监督部备案。

第五条?项目经理部开工前,根据本办法和二级机构奖罚实施细则制订相应的奖罚实施细则。

第六条?公司每年年初给公司安全监督部和二级机构下达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作为考核安全监督部、二级机构和安全监督部部长、二级机构总经理的依据。

第七条?项目在项目开工前二级机构向项目经理部下达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作为考核项目经理部和项目经理的依据。

第八条?各单位在年终和项目竣工后都必须进行安全工作总结评比,结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及时兑现奖罚。

第二章安全监督部

第九条?公司年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到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的,奖励公司安全监督部10000元,其中安全监督部部长6000元,安全监督部其他人员4000元(由安全监督部部长分配)。

第十条?公司年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未达到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的,按死亡1人罚款1000元、重伤每超目标1人罚款500元、安全赔付损失每超目标10万元罚款500元的标准对安全监督部进行处罚,并视情节对安全监督部部长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第十一条?按有关事故报告管理规定,安全监督部隐瞒事故不报公司分管领导的,每次对安全监督部部长罚款1000元。

第三章二级机构

第十二条?二级机构年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到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的,奖励二级机构20000元。

第十三条?二级机构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未达到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的,按死亡1人罚款20000元、重伤每超目标1人罚款10000元、安全赔付损失每超目标5万元罚款2000元的标准对二级机构进行处罚,并视情节对二级机构总经理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对二级机构的奖罚均按按二级机构总经理20%、分管副总经理25%,其余55%按照第四条规定的奖罚实施细则分摊到个人,事故罚款须结合事故原因分析确定罚款人员和罚款数额,并报公司安全监督部备案。

目标范围内的重伤,每重伤1人罚二级机构总经理500元。

第十四条?二级机构(包括所属项目经理部)在局和市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评比中被通报批评或处罚的,按局和市级:1000元、总公司和省级:2000元、国家和建设部:5000元的标准处罚二级机构总经理。

第十五条?对公司发出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二级机构不按要求整改的,每项次罚二级机构总经理500元。

第十六条?二级机构年度内因安全生产事故累计死亡达2人或因安全生产事故给公司资质年检、经营投标等造成严重影响的,对二级机构总经理除进行罚款外,另视情况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第十七条?按有关事故报告管理规定,二级机构隐瞒事故不报的,每次罚二级机构总经理1000元。

第四章项目经理部

第十八条?项目在施工期间(从开工至竣工),同时满足下列二个条件的,在项目完工后按每平方米(无法以平方米计算的工程按结算造价每1000元折合成1平方米计算,下同)奖励0.5元的标准奖励项目经理部。

1、没有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

2、在公司、二级机构每次项目综合考评(按公司《项目综合考评管理办法》执行,下同),安全管理、现场安全和文明施工得分都在前2名。

第十九条?项目获得国家级(指长安杯,下同)、省(包括直辖市,下同)、市安全、文明施工综合考评样板工地称号的(分期、分段评定的必须每次获奖),在项目完工后按每平方米国家级3.0元、省级1.0元、市级0.5元奖励项目经理部。项目同时获得多级称号的,按最高级称号标准奖励。项目发生死亡或重伤累计达二人次的取消本条规定的奖励。

第二十条?在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中明确了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获奖目标而未达到的,按国家级10000元、省级5000元、市级3000元标准处罚项目经理,项目同时有多个获奖目标的,按未达到的最高目标进行罚款,同时对已达到的目标也不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在局和市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评比中被通报批评或处罚的,按局和市级:3000元、总公司和省级:5000元、国家和建设部:10000元的标准处罚项目经理。

第二十二条?对公司发出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项目经理部不按要求整改的,每项次对项目经理罚款500元。

第二十三条?项目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对项目经理按每重伤一人罚款3000元、死亡一人罚款10000元标准进行处罚。

第二十四条?项目因安全生产事故给公司资质年检、经营投标等造成严重影响或施工期间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累计伤亡达2人次的,对项目经理除进行罚款外,另给予就地免职处分,并在2年内不得担任项目经理。

第二十五条?按有关事故报告管理规定,项目经理部隐瞒事故不报的,每次罚项目经理1000元。

第二十六条?对项目经理部的奖、罚均按项目经理30%、其他相关人员70%的比例分摊到个人,并报公司安全监督部备案。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所有罚款均由当事人承担,不得列入成本和以其他方式承担,必须以财务部开具的收据为准。

第二十八条?分部分项工程(包工包料)分包单位(包括设备材料租赁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等)在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应按分包合同约定的安全责任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划分事故责任,并由二级机构或项目经理部按合同约定对分包单位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项目经理部撤消后维修过程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事故责任由二级机构承担。

第三十条?交通安全事故和机械设备事故按公司相关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未涉及的事项,按公司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或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公司以前关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奖罚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公司安全监督部负责解释。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