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7

防范信贷风险是小额贷款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质量合理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信贷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高度重视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第一要务。针对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一、明确分工,实行流程控制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相互独立的阶段,十六个环节进行全程控制,防范风险。实行审贷分离责任制,建立审贷、发放、检查职能分离,岗位分离,相互制约机制,落实环节责任。严禁单人或单个部门独立完成贷款全过程。制定贷款业务的调查、审查、评估、审批、发放、检查、收回、不良贷款催收等过程的操作规程,建立法律审查制度。部门之间严格分工,岗位之间相互协作,实现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和相互制衡。

二、把好准入关,实行贷前调查审查控制

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对提供的资料审核分析,确定准入底线和进行风险评估。

?资料名称

调查审查内容准入底线

风险评估

1.身份证复印件(借款人、抵质押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等各2份,核查原件)

借款人25-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资料真实有效。核实其他有关情况。

高风险、虚假、无民事能力、非法人员不贷?

2.工作证明

工作时间连续6个月以上、稳定行业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行业、优质行业.

低风险

3.收入证明

银行卡、6个月内稳定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银行对账单、近6个月内收入稳定.

高风险.、无偿还能力不贷

4.信用报告

借款人在银行、税务、法院、工商等无不良信用记录、未列入黑名单.

高风险、被列入黑名单、多次长期欠税、欠费、欠贷或收入负债比过高者、提供虚假资料不贷。

5.居住证明

有固定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合法经营。可查询近三个月水费、电费、煤气费凭证

高风险

无居住地、营业场所、欠缴各种费用不贷。

6.个人财产清单

核实后有一定资产、有变现能力,没有纠纷,可执行、可变更权利、评估后价值>抵贷额。

高风险

无资产者不贷。

7.还款承诺书

本人签名盖章(手印),同意个人承担个人无限偿还责任,用个人其他财产、债权等,偿还本次借款本息。

高风险

不签署者不贷

8.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委托书

同意并签署

同上

9.贷款用途购销合同

用途合法合规,合同真实有效、交易商品变现能力强。

高风险

用途不合法、合同不明晰、有欺诈行为、商品质次价高变现差不贷。

10.抵质押物清单

银行承兑汇票、有价证券为低风险。抵质押物形态、位置、权属真实有效。变现能力强、无纠纷可执行,评估后可办理他项权利证书、评估值的50%>借款额。

高风险

不足值、不完整、不易变现,有法律纠纷不贷。

11.借款人经营者品德

面访、暗访。思想正派,没有不良嗜好。25-60周岁。身体健康;道德品质好、优良职业、从业经验丰富。

有毒、赌、嫖等违法犯行为为的不贷。

高风险

12.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法人代码证

按时年检

高风险

不年检、吊销执照、列入黑名单不贷。

13.经销、经营状态

主营业务有良好的成长性;未被工商、质检等部门处罚

低风险

少贷或不贷

14..财务报表

提供近期和上年末报表,现金流量为正数

高风险

①根据借款人的收入水平,个人负债额度,商品流通周转期,个人资产情况、抵质押品综合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

②不发放未指明用途的贷款。贷款用途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③借款合同必须与借款人当面签字,加盖公章或手印。

④借款人应该参加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或责任保险。

⑤法律审查。对所有贷款项目及合同文本,经法律部门或法律顾问进行法律审查审定。

三、贷款额度、风险系数控制

风险系数是控制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贷款的主要手段之一,也称信用转换系数

1.贷款系数为100%的资产:①银行承兑汇票;②信用贷款透支额;③其他金融性机构担保;④等额保证金担保。

2.贷款系数为50%的资产:土地、房屋、有价证券。

3.贷款系数为20%的资产:债权。

四、贷款检查预警控制

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实行贷后检查,运用定期或不定期监控,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手段,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变化趋势,揭示重大贷款风险,遏制潜在风险,早期做出针对性的处理意见,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预警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

贷后检查项目及内容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结果

预警提示处理

借款人提供的资料

真实性、有效性

贷款使用情况

按原定用途,合法性、贷款?本息能否按期收回、是否发挥效益、作用。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

信用记录、是否列入黑名单、负债变化情况。

保险状态

是否正常,受益人是否小贷公司,受益额度变化。连续性、合法性、执行性

抵质押品

权属变动,控制状态,价值变动。合法性。

经营情况

合同执行情况。经营商品进、销、存。重大人事、经营纠纷事件。财务人员及财务状况变化。效益变化。现金流量变化。税费缴纳情况。可持续经营能力。国家政策影响。预测未来。

贷款档案

齐全

借款人违法违纪行为

法办、判刑、制裁、罚款等

检查期限

优质客户1年1次。优良客户半年1次。其他客户3个月1次。逾期30天1次。

对以上八项检查;经分析有违约违法、弄虚作假、经营不善等不利还贷因素的,根据风险点,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

措施:

①预警通告提醒纠正。

②跟踪关注。

③加罚利息,提前收贷,终止贷款合同。

④变更合同,转化。

⑤制止违约行为。

⑥法律诉讼,立即申请查封冻结银行账户、银行卡及个人资产等。

五、到期追踪,法律控制

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获批准,从贷款到期后的第一天起,将贷款转入逾期贷款账户进行管理,为逾期贷款,并按规定加收罚息,同时,对不良贷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催收。

1.向借款人发送贷款本息催收通知书并取得和保留回执,以保持有效的诉讼时效,法律效力。

①核实抵质押物的有效性、价值性、合法性、稳定性、。

②核实贷款材料、还款承诺书(承担无限偿还责任)、保险单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③按生效法律文书,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保全、冻结、裁决、裁定、执行。对显失公平的判决,及时进行上诉申诉。

2.贷款展期或借新还旧,分散贷款。

3.变更业务种类贷款方式,变更债务主体或保证、抵质押物条款。

4.以资抵债(动产、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及其他权利)。

5.频繁通知其家人、所有关系人,促其主动还款。

6.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和呆账准备金制度。

7.法律诉讼。适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保全,同时冻结账户,申请强制执行。

①转化,延期。

②抵质押品变现,以资抵债。

③风险转移,转移给保险公司。

④拍卖、处置债权。

⑤强制执行借款人其它资产、权利等(评估后70%为准)。

六、岗位责任控制

为强化贷款管理,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实行岗位责任控制。

信贷调查岗责任:未按贷款三查规定操作,导致所放贷款出现风险损失的,信贷调查岗负全责。

①责任人员限期收回全部贷款本息;

不能按期收回或部分收回的,承担部分贷款本息赔偿责任;

对违反风险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

④对有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信贷调查岗,认为条件较差,不符合贷款条件,不同意贷款,但信贷有权审批人同意并坚持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损失的,信贷调查人员不承担责任。

2.风控部经理、总经理责任:风控部经理、总经理是信贷业务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之一,对公司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负领导责任。

①贷前调查报告的内容不真实,借款人不具备借款资格,借款用途不合理,无偿还能力等应该审核发现而未审核发现,使贷款出现风险的;

②对借款合同等法律文本审查不严,导致贷款出现风险的;

③贷后未能及时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借款人进行贷后检查,对危及公司贷款安全因素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而使贷款出现风险的。

出现上述情况的,风控部经理、总经理与信贷人员共同承担清收或部分赔偿责任。

④对调查人员不同意贷款,而经理、总经理坚持放贷造成贷款风险损失的,负主要责任,责令限期收回全部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或部分收回的,信贷部经理和总经理承担部分贷款本息赔偿责任;

⑤对违反风险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

⑥对有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对调查人员不同意贷款,而有权审批人坚持放贷造成贷款风险损失的,谁批准谁负责。

免责:信贷调查人员和风控部经理、总经理不同意贷款,有权审批人坚持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损失的,信贷部经理、总经理不承担责任。

篇2:某生物公司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制度

1、目的

为了充分识别与评价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控制,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部。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组织并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实施。

相关部门: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内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各部门、车间。负责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4、内容与要求

4.1、术语

4.1.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1.2、风险: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2、公司组织以总经理为组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表为组员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范围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

4.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范围包括公司进行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建立运行控制和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4、辨识危害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危害。

4.4.1、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连续生产过程,属正常状态。生产的开始和临近结束时,危害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火灾、大风、暴雨、风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最小化。

4.4.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辨识危险时应在对现有的危害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的风险以及策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在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使风险得到控制。

4.4.3、七种危害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4.5、危害辨识应依据本单位区域范围、生产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保证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危害辨识应从基层做起,各部门也应对自己的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危害进行辨识。危害辨识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4.5.1、询问、交谈

由对某项工作具有一定经验的人组成小组(一般3-5人),分析某项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可初步分析出该项工作存在的所有危害。

4.5.2、现场勘察和工作经验判断

由具有一定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要求的人组成小组(一般2-3人),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对现场环境或工作经验判断,发现存在的危害。

4.5.3、查阅有关记录

通过查阅事故、事件、职业病记录,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

4.5.4、获取外部信息

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文献资料、聘请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害信息,包括货主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加以分析研究从中辨识存在的危害。

4.5.5、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员工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辨识有关的危害。

4.5.6、安全检查表

运行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从而辨识出存在的危害。

4.5.7、其他适应的辨识方法。

4.5.8、下列四种危害,应定为本单位风险评价级别较高的危害

A--曾发生过事故,至今无合理控制措施的;

B--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风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C--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的;

D--相关方依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或局及公司所做承诺提出的合理抱怨。

4.5.9、风险评价的方式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半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一般适用于可以比较直观得出结论的风险评价;其它不宜直观得出结论的风险可通过公式(D=LEC)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价。其中:D-风险评价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4.6、风险评价实施

4.6.1、各部门、单位统一组织部门负责人、班组长、生产骨干进行本部门、单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4.6.2、安全部汇总各部门、单位的危害辨识,统一组织风险评价小组进行公司的风险评价,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篇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本程序描述了嘉兴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为充分识别危险源并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选择控制手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危险因素,实现对危险源的预防和有效控制。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能够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1)?提供足够的人员、物项、资金等资源,保证危险源辨识工作和危险源风险控制方案的有效实施。4.2?分管副总经理2)?组织对集团公司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1)?识别、建立并更新集团公司的《风险清单》和《重大风险清单》;2)?策划公司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指标;3)?对各部门/所的危险源的控制绩效进行监督;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管理方案或管理措施,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根据公司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列出;2)?将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报安全质监部;3)?根据安全质监部制定的管理方案、控制措施或应急预案,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5.1.1?辨识范围1)?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服务的各个方面;2)?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保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识:?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供)。5.1.2?辨识依据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明确的;4)?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5)?行业标准的要求;6)?行业单位发生的事故经历。5.1.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采用的方法/标准为:《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标准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5.1.4?危险源辨识步骤1)?划分作业活动;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进行分析辨识,列出危险源清单。5.1.5?危险源的更新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补充识别与评价:1)?管理评审要求时;2)?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3)?相关方合理的要求或抱怨时;4)?法律、法规变化时;5)?公司制定的方针有变化时;6)?对危险因素的重新识别、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已辩识的危险源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允许性,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1—5),确定需要制定的目标、管理方案并加以控制,有针对的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安全目标得以实现。5.2.1?风险评价方法根据公司运行情况,本公司采用工作过程分析法(JHA)和标准相结合的防范进行评价。作工作过程分析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两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危险的大小。个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S: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评价公式:R=L*S(注:R:风险值)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序号分值标准1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2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4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5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序号S值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气其?它15造成人员死亡>100造成区域性管道燃气用户停气、脱压或超压在1000户以上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24造成人员重伤>50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33造成轻伤>20管道故障或泄漏造成50户(约一幢楼)管道用户停气造成环境污染42造成人员轻微伤>1造成轻微环境污染51无人员伤亡<1燃气泄漏或故障造成一根立管户用户停气无污染、无影响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等级风险(R=L×S)控制措施Ⅴ(巨大风险)20~25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Ⅳ(重大风险)15~16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Ⅲ(中等风险)9~12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Ⅱ(可接受风险)4~8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Ⅰ(可忽略风险)<4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5.2.2?判定重大风险辩识、评价出重大风险,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1)?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列入重大危险源的项;2)?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3)?曾发生过事故,并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5)?通过JHA评价方法,风险等级Ⅳ级(含)以上的,也评价为重大危险因素。5.3.1?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措施、管理方案、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价得到的等级按下列原则确定设计、维持和改正的行动清单:1)?消除风险;2)?降低风险;3)?使用个体防护装置。5.3.2?危险源的管理4)?非重大风险可通过日常运行控制:现行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予以控制;5)?重大风险的管理:?根据风险评价对重大风险制定目标、指标;?根据目标、指标的要求在考虑本单位现行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在公司安全方针、目标、指标的框架下制定或完善相应的管理方案/办法/措施等,对重大风险予以控制;?提供设施和培训的需求并对控制技术和管理提供有关信息输入;?根据外部条件变化和内部条件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信息;?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对危险源控制的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位(包括场所和设施)。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我公司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如下:?液化天然气(LNG站存储量为220—330吨,临界量为50吨);?中压的公用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的;?南湖LNG站六储罐(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5.4.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式为CH4,常温下呈气态,-162℃以下可以液化,一般以压缩气态或液态形式储存;CH4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2kg/m3;闪点(℃):-188;引燃温度(℃):538;爆炸极限:4.9~15%;燃烧值:35.11MJ/m3。5.4.2?重大危险源分级5.4.2.1?分级方法1)?分级指标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2)?R的计算方法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3)?校正系数β的取值3)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2-2和附表2-3:表6-1校正系数β取值表危险化学品类别毒性气体爆炸品易燃气体其他类危险化学品β略(本公司不涉及)21.51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4)校正系数α的取值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m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2-3:表6-1校正系数α取值表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α100人以上2.050人~99人1.530人~49人1.21~29人1.00人0.55)?分级标准5)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2-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表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R值一级R≥100二级100>R≥50三级50>R≥10四级R<106)分级结果根据嘉兴市燃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储存情况,R值计算如下:R=(6+4)×1.5×2=30≥10故LNG站-储配站属于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因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统一规范设置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牌的通知》(浙安监管危化〔2007〕110号)的要求设置二牌一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5.4.3?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1)?控制与消除火源?禁吸烟、携带火种、穿带钉皮鞋进入燃爆区;?动火必须严格按动火手续办理动力火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防爆电器;?使用“防爆”工具,严禁钢质工具敲打、撞击、抛掷;?按规定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加强门卫,严禁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运送物料的车辆必须穿戴完好的阻火器等管制措施,正确行驶,防止发生任何故障和车祸。2)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及其安装质量?罐、槽、管线等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及其配套设施要选用质量好的合格产品,并把好质量、安装关。?管道、压力容器及其仪器等有关设施应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检测和试压。?对设备、管线、泵、阀、仪表、报警器、监测装置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的状态;?按规定安装电气线路,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持完好状态;?有易燃易爆物质挥发或散落的场地,高温部件要采取隔热、密闭措施;3)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禁火区内根据“170号公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张贴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严守工艺纪律,防止工艺参数发生变动;?坚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淤报警器、压力表、安全阀、管线防冻保温、防腐、消防及救护设施是否完好,液体报警器是否正常;贮槽、管线、截止阀、调节阀等是否泄漏,消防通道、地沟是畅通等;?检修时,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有毒的设施,必须做好与其他部分的隔离(如安装盲板等),并且做到彻底清洗干净,在分析合格后,并有现场监护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方能进行动火等作业。?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防止车辆撞坏管线及管架桥等设施。5)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遥控装置齐全并保持完好;?贮罐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气体检测报警装置。6)泄漏后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如泄漏量大,应驱散相关人员至安全处。7)定期检测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检修时,要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要有人监护及拯救后备措施,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8)在特殊场合下(如在有毒物场所抢救、急救等),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正确佩戴好相应的防毒过滤器或隔离式呼吸器,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9)组织管理措施?加强对有毒物、有害物的检测,检查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跑冒滴漏;?教育、培训员工掌握有关有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的标志;?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6.?记录安全质监部保存危险因素识别、评价记录及公司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各部门/所负责保存本单位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对于危险源辨识清单(见附录1)和危险源风险评价表(见附录2)只作为识别、评价记录由本部门保存,不再报送安全质监部。

篇4: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实施、保持危险源的识别、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以识别、评价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危险源、隐患,确定危险源、隐患与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危险源的识别、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价。3?定议3.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2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3.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4?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3.5隐患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6?重大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总局16号令: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身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7?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第一类危险源。3.8?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4职责4.1公司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批准重大职业健康风险、重大隐患控制措施。4.2安环部具体负责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工作,组织有关人员评价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4.3各部门参与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隐患排查工作。5?控制程序5.1?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范围本公司各部门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危险源、隐患;所有进入本公司作业场所的外来人员(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隐患;工作场所的设施(包括外单位借用)使用所产生的危险源、隐患。5.2?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应考虑的方面:5.2.1危险源识别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5.2.2隐患排查应考虑人、机、料、法、环等方面。5.3?危险源、隐患特性的确定: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确定危险源、隐患特性。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部门按此标准确定相应特性。5.4?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方法:5.4.1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实行三级管理,分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5.4.2?班组级采用工作危险分析(JHA)。5.4.3部门级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5.4.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5.4.5重大危险源辨识按GB18218-2009标准确定。5.4.5班组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班长组织,班组按岗位由全体员工辨识并讨论评审后提交部门确认;部门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挑选部门各类人员,对班组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运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确定部门的危险源及隐患;公司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安环部组织,人员由安环部、制造部、总务室组成,运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进行公司级的安全隐患排查。5.5?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频率:5.5.1危险源辨识通常每年末或年初系统组织一次;班组级隐患排查根据作业活动的特点排查,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次;部门级隐患排查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公司级隐患排查每月组织不少于1次。5.5.2公司级的隐患排查安环部应排出年度计划,根据年度计划,排出月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重点排查实际工艺与工艺设计的一致性、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控制方法上的缺陷。5.6?危险源、隐患台帐5.6.1班组(岗位)、部门、公司(安环部)分别建立危险源、隐患台帐或清单。危险源清单未详尽到隐患的,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更新危险源台帐或清单。5.6.2班组、部门、公司对隐患排查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5.6.3公司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5.7?危险源的更新班组、部门、公司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5.7.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5.7.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5.7.3技术改造项目;5.7.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7.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5.8?风险评价5.8.1评价准备:危险源、隐患台帐(或清单),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相关材料。5.8.2风险评价方法5.8.2.1对一类危险源采用定性评价法公司一类危险源主要为:列入危化品目录的危化品为公司一般职业健康风险。5.8.2.2对二类危险源采用LEC法D=LEC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D——危险性分值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4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5.8.3风险评价人员构成公司级的风险评价由安环部组织,从各部门抽出较熟悉生产的员工3-5名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分别对危险源进行LEC法进行打分,安环部汇总,得出总分及平均分。5.8.4?一般风险、重大风险的确定:经LEC法或风险度评价确定3级以上的(含3级)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经LEC法或风险度评价确定3级以下的为一般职业健康安全风险。5.8.5安环部应根据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风险评价结果,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清单、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和一般危险源清单。;5.8.6安环部应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报公司生产总经理批准。5.9?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5.9.1风险控制措施的分类5.9.1.1根除危害的措施;5.9.1.2降低或减少后果的措施;5.9.1.3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5.9.2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5.9.2.1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5.9.2.2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9.3?重大风险、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控制措施应报公司生产副经理批准。5.10?班组、部门、安全部应定期组织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5?相关文件和记录5.1?危险源识别表5.2?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5.3?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清单5.4?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5.5?合规性评价记录表5.6?作业活动清单

附二种分析方法1、工作危险分析(JHA)第一步:选定作业活动第二步:分解工作步骤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班组集体讨论。第三步: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和后果识别思路: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伤害的后果是什么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危险)第四步: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管理措施、人员素质、安全设施第五步:进行风险评价第六步:提出安全措施建议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工艺技术及流程操作技术、防护用品监督检查、人员培训第七步:定期评审。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是一份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它由一些有经验的、并且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的人员,事先对检查对象共同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并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分析表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为防止遗漏,在制定安全检查表时,通常要把检查对象分割为若干子系统,按子系统的特征逐个编制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的编制程序确定人员。要编制一个符合客观实际,能全面识别系统危险性的安全检查表,首先要建立一个编制小组,其成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判别危险源。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列出安全检查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列出表格。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部门:?区域/工艺过程:装置/设备/设施:分析人员:?日期: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主要后果现在安全控制措施LSR建议改进措施

本文件修改记录序号生效日期修订内容说明修订人批准人备注

篇5: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为充分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正确评价风险、合理地确定风险等级,并选择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生产活动,包括规划、设计、新改扩建、供应、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检维修、检验、分析、后勤服务等过程中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管理。

  3.职责

  3.1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审议所识别出的不可容许风险及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3.2工会参与危害识别(包括工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的策划并监督实施。

  3.3总经理批准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3.4安环部负责本制度的归口管理,负责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并监视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3.5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工作流程

  4.2风险评价的策划、组织和准备

  4.2.1制定风险评价计划

  4.2.1.1安环部组织协调、指导并监督各部门开展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制订风险评价计划,具体内容包括评价范围、目标、准则、内容及时间安排等。

  4.2.1.2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公司所属所有部门与其活动的各阶段及所有的装置设备设施等。具体为: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企业周围环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4.2.2成立风险评价组织公司成立由管理者代表为组长的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覆盖所有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员、生产工人代表)、工会组织代表等成员组成。

  4.2.3收集资料按职能分工,收集以下资料:——适用于本次活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往安全评价及安全检查的信息(如安全工器具试验结果、员工体检结果、压力容器安全检定结果、设备噪声测量结果、消防设施的检查结果);——“三同时”批准书及许可文件;——使用物料、化学品、危险品清单及其安全参数;——能耗、物耗数据及成本信息;——工艺过程及技术资料;——设施布置及安全设施设置;——组织的方针、战略和规划文件;——组织的机构和职责划分的文件;——组织现行的管理制度文件;——以往发生的事故、事件、违法行为及其调查处置结果的信息;——健康安全记录等。在以上资料不足时,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和监测活动。

  4.3划分作业活动

  4.3.1各部门、车间可按照以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

  (1)按生产流程阶段;

  (2)按地理区域;

  (3)按装置;

  (4)按作业任务;

  (5)按生产、服务阶段;

  (6)按部门;

  (7)上述方法的结合;

  (8)管理活动、岗位职责;

  (9)生产车间:按照工艺单元(正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检修状态下的停车、交出条件确认、开车);

  (10)检修单位:检修任务或活动。

  4.3.2划分作业活动后,填写并完成“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中相关栏目。

  4.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

  4.4.1分析评价方法选择

  (1)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方法为工作危害分析(JHA);

  (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首选工作危害分析(JHA),其次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3)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为安全检查表法(SCL);

  (4)管理活动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或安全检查表法(SCL);

  (5)新生产工艺线路的设计评价方法选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或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6)经公司领导批准的其它方法。

  4.4.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4.4.2.1工作危害分析法主要用于日常作业活动的风险分析,辨识每个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4.4.2.2分析步骤

  (1)选定作业活动;

  (2)分解工作步骤;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后果;

  (4)识别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提出安全措施建议;

  (7)定期评审。

  4.4.2.3分析结果填入“工作危险分析记录表”。

  4.4.3安全检查表法(SCL)

  4.4.3.1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堆积的分析,为防止遗漏,在制定安全检查表时,通常要把检查对象分割为若干子系统,按子系统的特征逐个编制安全检查表。在系统安全设计或安全检查时,按照安全检查表确定的项目和要求,逐项落实安全措施,保证系统安全。

  4.4.3.2分析步骤

  (1)根据分析对象的功能组件,确定每一分析项目;

  (2)选择分析对象;

  (3)针对分析项目,查阅有关标准、规范、规定、作业指南,确定相关标准要求;(4)研究分析项目的设计和操作可能与标准、规定不符而产生的偏差;

  (5)分析上述偏差可能导致的后果;

  (6)识别现有的针对分析项目的控制措施,找出现行管理存在的缺陷;

  (7)进行风险评价;(8)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4.4.3.3分析结果填入“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4.5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4.6风险评价

  4.6.1根据影响危险程度的两个方面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2)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表示为:R=L×S式中R——风险度;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频率与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的综合;S——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的严重性。

  4.6.2评价分值和风险等级的确定见表1、2、3、4。表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分数偏差发生频率管理措施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设备设施现状监测、控制、报警、联锁、补救措施5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证)带病运行,不符合国家、行业规范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4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偶尔检查或大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只是偶尔执行(或操作规程内容不完善)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超期服役、经常出故障,不符合公司规定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3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每月检查;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不足,多次出差错)过期未检、偶尔出故障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2过去偶尔发生每周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然出差错运行后期,可能出故障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1极不可能发生每日检查;有操作规程,且严格执行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运行良好有效防范控制措施表2?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分数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环境污染法规及规章制度符合状况公司形象5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10万元部分装置(≥2套)停工发生市级以上有影响的污染事件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影响超出盐城市的范围4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慢性病;住院治疗≥5万元1套装置停工污染波及相邻公司,在园区有影响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影响限于盐城市范围内3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1万元部分工序停工污染限于厂区,紧急措施能处理不符合行业或工业区的规章制度影响限于阜宁县内2皮外伤;短时间身体不适<1万元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设备局部、作业过程局部受污染,正常治污手段能处理。不符合公司规章制度影响限于公司及周边范围内1没有受伤无没有停工没有污染完全符合无影响

  表3?风险等级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容忍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表4风险评估表?严重性可能性.

  4.6.3凡R值达9及以上列入“中等、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4.6.4各部门(车间)将形成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和“中度、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报安环部。

  4.6.5安环部组织相关人员对部门(车间)上报的“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进行审核、汇总形成公司的“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至各部门(车间)。

  4.6.6安环部负责组织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的频次为每月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将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c)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e)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

  4.7风险控制

  4.7.1相关部门(车间)根据识别的风险,制订控制措施。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b)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c)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状况;

  d)可靠的技术保障及服务。

  4.7.2控制措施应包括并按如下顺序:

  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b)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管理;

  c)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d)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7.3纳入“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的风险的控制措施应形成管理方案报安环部审核,总经理批准下发执行。

  4.7.4责任部门(车间)根据管理方案落实具体的措施,加强管理,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7.5安环部对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测,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安环部组织相关部门(车间)进行原因分析,重新制定控制计划并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4.7.6安环部向总经理汇报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进行管理评审的依据。

  4.7.7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对存在的隐患建立隐患治理台帐,落实隐患治理,执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对于确定的重大风险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

  a)风险评价报告及技术结论;

  b)评审意见;

  c)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

  d)治理时间表和负责人;

  e)竣工验收报告。

  4.8风险信息更新公司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以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每年评审或检查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将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c)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e)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

  4.9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本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的技能。

  5.相关文件《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6.记录

  6.1作业活动清单

  6.2设备设施清单

  6.3工作危险分析记录表

  6.4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6.5中度、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