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计环境安全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工艺设计环境安全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7

1目的

为确保在产品设计开发、工艺编制及改进过程中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污

染,提高环境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新产品开发、工艺更改或其它原因所涉及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发生变化的整个产品设计过程。

3规范性引用文件

4职责

4.1技术中心、工艺技术部在产品设计开发、工艺编制及改进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危险;

4.2制造部负责贯彻工艺文件、执行工艺要求以及对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异常现象进行反馈。

5工作程序

5.1技术中心、工艺技术部在设计时应考虑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标准中涉及的环保与职业安全卫生指标进行环境因素、危害危险评估和污染预防和危害危险控制,并对重大因素确定整改目标与指标;填写《工艺设计环境安全影响可行性评估表》。

5.2产品设计阶段的环境因素应考虑:能源消耗、噪声、废水/油、新材料使用等;

工艺设计阶段的环境因素应考虑:能/物耗、噪声、废水/液、废油、有害气体、化学品控制等;设计阶段还应考虑为消除和降低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对于作业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作业组织的设计;

5.3工艺文件中要反映相关环境与危险因素的处理方式和管理方案,采取技术控制措施;

5.4因生产需要或其它原因更改工艺,并在生产过程中引起环境异常变化时,制造单位应及时将产生的环境影响反馈到技术单位;

5.5对工艺设计中,因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化产生的不符合项目,要及时重新评审、进行改进;

5.6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工艺指导。

6记录保管

6.1相关记录由企管部统一负责保管

7相关文件

7.1培训管理程序

7.2信息交流/协商与交流管理程序

8相关记录

CCC/QR/82028-01《工艺设计环境安全影响可行性评估表》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黄智宁.3dsMa*制作3D交互原型的应用.艺术与设计·理论刊,2009.6

“迎奥运.贝发杯”全国文具设计大赛入围.2008.10

“方太杯’’绿色家电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2007.10

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机项盒界面设计二等奖.2008.3

8l

篇2:安全生产自我评价制度

1、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高全体作业工人的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意识,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2、组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项目经理部各岗位安全职责,绘制了安全生产网络图,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规范了作业工人的行为,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并在生产管理中得以落实,保障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运行。并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让每一个作业工人都掌握了救援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安全工作的实施得到彻底的保证。

3、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安全生产情况及所采取措施,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4、公司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第一位,各职能部门和各项目经理部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公司应经常组织人员对各职能部门及各项目经理部对安全工作责任人考核检查安全生产记录,及深入现场检查,把检查结果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记录在案。

5、为了促进作业工人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在项目部设置专职安全员。规定对项目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对新上岗作业工人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协助处理搞好本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

6、公司质量安全保障部每半年组织一次安全工作大检查。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检查由项目经理负责,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项目专职安全员参加。对查出的事故隐患,事故苗头,有关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做到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条条有落实,款款有交代,在隐患未消除间,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若危及职工人身安全的应立即停止作业。

7、加大对特殊工种操作的检查频率,降低危险系数。配备足够的安全检查人员,做到按制度、按规定监督检查,及时记录,每月汇总。

8、公司安全教育工作全面落实执行,定期对各级施工人员和新作业工人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在上岗前都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参加施工的所有作业工人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划识、各种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等,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殊工种作业工人,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必须进行本工种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9、项目部每月或每季度都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或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安全生产班组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物资奖励。奖励积极参加上级和公司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对本项目、本班组的事故隐患治理提出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坚持原则,敢于制止“三违现象”,排除事故隐患,使作业工人人身和国家财产免受损失。

10、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责任不清不放过,事故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档案管理制度

篇3:安全运行评价制度

一、安全评价目的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确保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杜绝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5‰以下、年负伤率控制在0.5‰以下,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具有危险性作业工程的全过程。

三、被评价单位

1、汽车队

四、评价部门

总经办、安全生产科、综合科、车队

五、评价内容及标准

安全运输标准化标准共十六大项。

由公司安全生产科每月一次对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评价,要求公正、公平、公开,奖罚分明,并对安全评价的结果以文字形式下发各车辆。

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检查挂钩。隐患以“×”表示,默认权值为“1”

总评价计算公式:

初步评判√项目×权值*100%÷安全评价权评价总×权值=安全总全总评价值(用A表示)。

六、评价结论

1、评价结论采用五级制,即优(A≥90%);良(85%≤A<90%);中(80%≤A<85%);及格(70%≤A<80%);不及格(A<70%)。

2、如果在评价的月(季)期间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的车辆,则无论事故大小,都评定为不及格。

七、评价奖罚细则

“优”奖励100元;“良”奖励80元;“中”奖励60元;“及格”奖励50元;“不及格”罚款100元。

八、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4: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实施、保持危险源的识别、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以识别、评价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危险源、隐患,确定危险源、隐患与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危险源的识别、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价。3?定议3.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2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3.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4?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3.5隐患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6?重大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总局16号令: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身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7?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第一类危险源。3.8?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4职责4.1公司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批准重大职业健康风险、重大隐患控制措施。4.2安环部具体负责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工作,组织有关人员评价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4.3各部门参与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隐患排查工作。5?控制程序5.1?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范围本公司各部门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危险源、隐患;所有进入本公司作业场所的外来人员(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隐患;工作场所的设施(包括外单位借用)使用所产生的危险源、隐患。5.2?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应考虑的方面:5.2.1危险源识别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5.2.2隐患排查应考虑人、机、料、法、环等方面。5.3?危险源、隐患特性的确定: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确定危险源、隐患特性。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部门按此标准确定相应特性。5.4?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方法:5.4.1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实行三级管理,分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5.4.2?班组级采用工作危险分析(JHA)。5.4.3部门级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5.4.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5.4.5重大危险源辨识按GB18218-2009标准确定。5.4.5班组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班长组织,班组按岗位由全体员工辨识并讨论评审后提交部门确认;部门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挑选部门各类人员,对班组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运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确定部门的危险源及隐患;公司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安环部组织,人员由安环部、制造部、总务室组成,运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进行公司级的安全隐患排查。5.5?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频率:5.5.1危险源辨识通常每年末或年初系统组织一次;班组级隐患排查根据作业活动的特点排查,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次;部门级隐患排查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公司级隐患排查每月组织不少于1次。5.5.2公司级的隐患排查安环部应排出年度计划,根据年度计划,排出月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重点排查实际工艺与工艺设计的一致性、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控制方法上的缺陷。5.6?危险源、隐患台帐5.6.1班组(岗位)、部门、公司(安环部)分别建立危险源、隐患台帐或清单。危险源清单未详尽到隐患的,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更新危险源台帐或清单。5.6.2班组、部门、公司对隐患排查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5.6.3公司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5.7?危险源的更新班组、部门、公司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5.7.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5.7.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5.7.3技术改造项目;5.7.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7.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5.8?风险评价5.8.1评价准备:危险源、隐患台帐(或清单),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相关材料。5.8.2风险评价方法5.8.2.1对一类危险源采用定性评价法公司一类危险源主要为:列入危化品目录的危化品为公司一般职业健康风险。5.8.2.2对二类危险源采用LEC法D=LEC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D——危险性分值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4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5.8.3风险评价人员构成公司级的风险评价由安环部组织,从各部门抽出较熟悉生产的员工3-5名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分别对危险源进行LEC法进行打分,安环部汇总,得出总分及平均分。5.8.4?一般风险、重大风险的确定:经LEC法或风险度评价确定3级以上的(含3级)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经LEC法或风险度评价确定3级以下的为一般职业健康安全风险。5.8.5安环部应根据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风险评价结果,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清单、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和一般危险源清单。;5.8.6安环部应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报公司生产总经理批准。5.9?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5.9.1风险控制措施的分类5.9.1.1根除危害的措施;5.9.1.2降低或减少后果的措施;5.9.1.3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5.9.2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5.9.2.1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5.9.2.2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9.3?重大风险、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控制措施应报公司生产副经理批准。5.10?班组、部门、安全部应定期组织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5?相关文件和记录5.1?危险源识别表5.2?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5.3?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清单5.4?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5.5?合规性评价记录表5.6?作业活动清单

附二种分析方法1、工作危险分析(JHA)第一步:选定作业活动第二步:分解工作步骤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班组集体讨论。第三步: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和后果识别思路: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伤害的后果是什么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危险)第四步: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管理措施、人员素质、安全设施第五步:进行风险评价第六步:提出安全措施建议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工艺技术及流程操作技术、防护用品监督检查、人员培训第七步:定期评审。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是一份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它由一些有经验的、并且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的人员,事先对检查对象共同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并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分析表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为防止遗漏,在制定安全检查表时,通常要把检查对象分割为若干子系统,按子系统的特征逐个编制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的编制程序确定人员。要编制一个符合客观实际,能全面识别系统危险性的安全检查表,首先要建立一个编制小组,其成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判别危险源。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列出安全检查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列出表格。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部门:?区域/工艺过程:装置/设备/设施:分析人员:?日期: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主要后果现在安全控制措施LSR建议改进措施

本文件修改记录序号生效日期修订内容说明修订人批准人备注

篇5: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特制定隐患排查、整改、登记消除报告、隐患排查责任、事故隐患奖惩五项制度。

一、隐患排查制度

1、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实行每日排查制度,逐环节、逐部位排查,掌握隐患的存在,分布情况,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

3、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人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从业人员是否经过三级培训教育,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带;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

4、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制度》执行。

5、设立公开举报电话,畅通隐患举报渠道,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和监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对及时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举报,按照《事故隐患奖惩制度》标准兑现奖励。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和责任。

二、安全隐患整改制度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的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只有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定本制度:

1、隐患整改的基本原则是:“六定、五不准”。六定:定安全隐患项目、定隐患整改措施、定隐患整改责任人、定隐患整改时间、定隐患整改质量要求、定整改验收部门。五不准:凡个人能整改的不准推到班组;凡本班能整改的不准推到下班;凡班组能整改的不准推到车间;凡车间能整改的不准推到公司;凡立即能整改的不准延迟时间。

2、各级各部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重大隐患可直接上报公司主要领导,以保证尽快解决。

3、职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4、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基层有条件整改的项目,要立即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立即整改到位;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如实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存在的危险因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安全的,要立即停产整改。

5、建立隐患整改督办验收制度。安全员要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由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字,并督促责任单位按时整改到位后,由安全员负责组织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

6、对车间能整改的安全隐患,车间应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报安全员审查同意后整改。

7、凡本部门无力制定整改措施计划的,应报安全科,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整改措施。

8、整改责任单位,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不得互相推诿、扯皮,拖期、延期。

9、各专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验收人对安全隐患的整除结果承担验收责任。

10、由于资金或技术问题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有关部门要写出书面报告,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可列入下步整改计划。

11、物资供应部门应对安全隐患整改所需的物资、器材的及时供应和产品质量负责,严禁购进假冒伪劣产品或“三无产品”。

12、隐患整改通知书、验收意见书等书面资料,要认真填写,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后存档。

13、对未按期、按要求整改隐患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给于经济处罚,由此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4、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上级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按指令要求和时限整改到位,由公司安全科组织协调整改到位后,书面申请下达整改指令的部门组织验收。

三、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制度

1、设立“两本台帐”即排查记录台帐和隐患治理台帐,明确专人负责填写、上报和存档备案工作。

2、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人员,制定措施,落实整改资金,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3、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主管负责人接报告后应根据隐患等级作出立即整改决定或报告请示主要负责人。

4、一般隐患整改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在隐患治理台帐上记录并销号,重大隐患整改完毕后,申请主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验收销号。

5、对上级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隐患,予以公示告知,限期治理,治理工作结束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向负责督办的单位提出书面复查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方可销号。

6、局面复查申请的主要内容包括,隐患类别,隐患部位,整改措施,投入整改资金,整改到位情况以及整改责任人。

7、对排查出的隐患以及隐患整改消除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总报告,接受上级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四、隐患排查责任制度

1、隐患排查责任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状重要内容,单位内部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落实任务目标。

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逐级管理。

3、从业人员负责本岗位的隐患排查工作,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4、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安全措施,一般隐患当场整改到位,重大隐患立即上报主管负责人。

5、主管负责人日常安全巡查,对专(兼)职安全员上报或巡查时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及验收负责人,对重大隐患整改情况要及时上报主要负责人。

6、主要负责人负责定期组织专(兼)职安全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隐患,落实整改资金,复查隐患整改情况,兑现奖惩,对定期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签字把关,并负责组织人员对上级有关部门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对挂牌督办的隐患,负责分解落实整改责任,按要求和期限整改到位。

7、对因排查隐患不深入、不细致或对排查出的隐患整改措施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致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的,依据本单位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五、事故隐患奖惩制度

在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其绩效大小,分别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三项制度”和各项安全措施,在安全隐患排查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

2、发现事故征兆,立即采取措施或及时报告而避免事故发生、停产、主要设备损坏以及有其它显著成绩者。

3、事故隐患排查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4、及时制止违章和误解操作并转危为安者。

在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依据相关规定,分别给予经济罚款、调离或辞退处理。

(1)排查开展不力或不开展隐患排查者。

(2)各类事故隐患不按期完成或拒不整改的。

(3)发现各类隐患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者。

(4)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经劝阻不整改的。

(5)不按规程运行安全设备、设施的。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