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7

1?目的建立、实施、保持危险源的识别、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以识别、评价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危险源、隐患,确定危险源、隐患与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危险源的识别、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价。3?定议3.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2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3.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4?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3.5隐患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6?重大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总局16号令: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身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7?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第一类危险源。3.8?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4职责4.1公司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批准重大职业健康风险、重大隐患控制措施。4.2安环部具体负责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工作,组织有关人员评价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4.3各部门参与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隐患排查工作。5?控制程序5.1?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范围本公司各部门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危险源、隐患;所有进入本公司作业场所的外来人员(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隐患;工作场所的设施(包括外单位借用)使用所产生的危险源、隐患。5.2?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应考虑的方面:5.2.1危险源识别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5.2.2隐患排查应考虑人、机、料、法、环等方面。5.3?危险源、隐患特性的确定: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确定危险源、隐患特性。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部门按此标准确定相应特性。5.4?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方法:5.4.1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实行三级管理,分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5.4.2?班组级采用工作危险分析(JHA)。5.4.3部门级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5.4.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5.4.5重大危险源辨识按GB18218-2009标准确定。5.4.5班组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班长组织,班组按岗位由全体员工辨识并讨论评审后提交部门确认;部门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挑选部门各类人员,对班组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运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确定部门的危险源及隐患;公司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安环部组织,人员由安环部、制造部、总务室组成,运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进行公司级的安全隐患排查。5.5?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频率:5.5.1危险源辨识通常每年末或年初系统组织一次;班组级隐患排查根据作业活动的特点排查,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次;部门级隐患排查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公司级隐患排查每月组织不少于1次。5.5.2公司级的隐患排查安环部应排出年度计划,根据年度计划,排出月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重点排查实际工艺与工艺设计的一致性、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控制方法上的缺陷。5.6?危险源、隐患台帐5.6.1班组(岗位)、部门、公司(安环部)分别建立危险源、隐患台帐或清单。危险源清单未详尽到隐患的,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更新危险源台帐或清单。5.6.2班组、部门、公司对隐患排查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5.6.3公司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5.7?危险源的更新班组、部门、公司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5.7.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5.7.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5.7.3技术改造项目;5.7.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7.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5.8?风险评价5.8.1评价准备:危险源、隐患台帐(或清单),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相关材料。5.8.2风险评价方法5.8.2.1对一类危险源采用定性评价法公司一类危险源主要为:列入危化品目录的危化品为公司一般职业健康风险。5.8.2.2对二类危险源采用LEC法D=LEC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D——危险性分值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4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5.8.3风险评价人员构成公司级的风险评价由安环部组织,从各部门抽出较熟悉生产的员工3-5名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分别对危险源进行LEC法进行打分,安环部汇总,得出总分及平均分。5.8.4?一般风险、重大风险的确定:经LEC法或风险度评价确定3级以上的(含3级)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经LEC法或风险度评价确定3级以下的为一般职业健康安全风险。5.8.5安环部应根据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风险评价结果,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清单、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和一般危险源清单。;5.8.6安环部应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报公司生产总经理批准。5.9?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5.9.1风险控制措施的分类5.9.1.1根除危害的措施;5.9.1.2降低或减少后果的措施;5.9.1.3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5.9.2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5.9.2.1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5.9.2.2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9.3?重大风险、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控制措施应报公司生产副经理批准。5.10?班组、部门、安全部应定期组织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5?相关文件和记录5.1?危险源识别表5.2?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5.3?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清单5.4?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5.5?合规性评价记录表5.6?作业活动清单

附二种分析方法1、工作危险分析(JHA)第一步:选定作业活动第二步:分解工作步骤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班组集体讨论。第三步: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和后果识别思路: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伤害的后果是什么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危险)第四步: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管理措施、人员素质、安全设施第五步:进行风险评价第六步:提出安全措施建议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工艺技术及流程操作技术、防护用品监督检查、人员培训第七步:定期评审。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是一份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它由一些有经验的、并且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的人员,事先对检查对象共同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并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分析表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为防止遗漏,在制定安全检查表时,通常要把检查对象分割为若干子系统,按子系统的特征逐个编制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的编制程序确定人员。要编制一个符合客观实际,能全面识别系统危险性的安全检查表,首先要建立一个编制小组,其成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判别危险源。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列出安全检查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列出表格。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部门:?区域/工艺过程:装置/设备/设施:分析人员:?日期: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主要后果现在安全控制措施LSR建议改进措施

本文件修改记录序号生效日期修订内容说明修订人批准人备注

篇2: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用来确定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和要求的渠道。为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活动有关的国家的、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控制。3职责3.1安全环保部负责获取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国家的、地方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的渠道。3.2安全环保部负责获取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国家的、地方的质量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的渠道。3.3安全环保部负责向各部门单位宣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3.4各部门负责将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传达给本部门的员工,并遵照执行。4程序与管理要求4.1获取途径与本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a)国际公约;b)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c)山东省法规、规章、标准d)淄博市法规、规章、标准e)执法(相关)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4.1.1由通过互联网、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专业性报刊杂志、咨询机构、认证机构及其他形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1.2上级部门的通知、公报等由综合安全环保部收集整理。4.1.3各部门从专业会议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应及时报送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4.2登记与识别4.2.1根据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2.2根据本行业特点,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2.3组织有关部门对获取和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组织评审确认,报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并编制《适用法律法规清单》。4.3更新4.3.1当现行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及时识别。4.3.2每年进行一次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4.3.3当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重新识别。4.4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4.4.1及时将适用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单位。4.4.2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学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单位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与安全例会台帐,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4.4.3每年一次组织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4.5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4.5.1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发到部门、单位及班组,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4.5.2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班组,岗位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4.6评审和修订4.6.1每年一次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及时进行修订。4.6.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单位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4.6.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安全副总批准后进行修订。4.6.4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发放到岗位,保证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最新的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统一作废。4.7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4.7.1及时将适用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单位。4.7.2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学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单位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与安全例会台帐,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4.7.3每年一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4.8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4.8.1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发到部门、单位及班组,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4.8.2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班组,岗位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4.9评审和修订4.9.1每年一次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及时进行修订。4.9.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单位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4.9.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安全副总批准后进行修订。4.9.4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发放到岗位,保证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最新的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统一作废。附录A:风险评价准则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厂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10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厂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厂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厂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2.1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将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和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形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2.2检查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有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工艺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列出标准后,还应列出不达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2.3风险判定同工作危害分析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评价的作业条件,影响其危险性(D)的主要因素有3个:L、E、CD=L*E*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计算公式:D=L×E×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时间;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时间(E)判定准则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周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月一次暴露3每天一次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判定准则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较严重,轻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40灾难,一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轻微伤害,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重大,重伤,或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大于320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160-320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70-160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四级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小于20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篇3: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为充分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正确评价风险、合理地确定风险等级,并选择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生产活动,包括规划、设计、新改扩建、供应、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检维修、检验、分析、后勤服务等过程中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管理。

  3.职责

  3.1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审议所识别出的不可容许风险及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3.2工会参与危害识别(包括工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的策划并监督实施。

  3.3总经理批准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3.4安环部负责本制度的归口管理,负责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并监视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3.5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工作流程

  4.2风险评价的策划、组织和准备

  4.2.1制定风险评价计划

  4.2.1.1安环部组织协调、指导并监督各部门开展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制订风险评价计划,具体内容包括评价范围、目标、准则、内容及时间安排等。

  4.2.1.2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公司所属所有部门与其活动的各阶段及所有的装置设备设施等。具体为: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企业周围环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4.2.2成立风险评价组织公司成立由管理者代表为组长的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覆盖所有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员、生产工人代表)、工会组织代表等成员组成。

  4.2.3收集资料按职能分工,收集以下资料:——适用于本次活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往安全评价及安全检查的信息(如安全工器具试验结果、员工体检结果、压力容器安全检定结果、设备噪声测量结果、消防设施的检查结果);——“三同时”批准书及许可文件;——使用物料、化学品、危险品清单及其安全参数;——能耗、物耗数据及成本信息;——工艺过程及技术资料;——设施布置及安全设施设置;——组织的方针、战略和规划文件;——组织的机构和职责划分的文件;——组织现行的管理制度文件;——以往发生的事故、事件、违法行为及其调查处置结果的信息;——健康安全记录等。在以上资料不足时,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和监测活动。

  4.3划分作业活动

  4.3.1各部门、车间可按照以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

  (1)按生产流程阶段;

  (2)按地理区域;

  (3)按装置;

  (4)按作业任务;

  (5)按生产、服务阶段;

  (6)按部门;

  (7)上述方法的结合;

  (8)管理活动、岗位职责;

  (9)生产车间:按照工艺单元(正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检修状态下的停车、交出条件确认、开车);

  (10)检修单位:检修任务或活动。

  4.3.2划分作业活动后,填写并完成“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中相关栏目。

  4.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

  4.4.1分析评价方法选择

  (1)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方法为工作危害分析(JHA);

  (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首选工作危害分析(JHA),其次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3)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为安全检查表法(SCL);

  (4)管理活动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或安全检查表法(SCL);

  (5)新生产工艺线路的设计评价方法选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或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6)经公司领导批准的其它方法。

  4.4.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4.4.2.1工作危害分析法主要用于日常作业活动的风险分析,辨识每个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4.4.2.2分析步骤

  (1)选定作业活动;

  (2)分解工作步骤;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后果;

  (4)识别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提出安全措施建议;

  (7)定期评审。

  4.4.2.3分析结果填入“工作危险分析记录表”。

  4.4.3安全检查表法(SCL)

  4.4.3.1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堆积的分析,为防止遗漏,在制定安全检查表时,通常要把检查对象分割为若干子系统,按子系统的特征逐个编制安全检查表。在系统安全设计或安全检查时,按照安全检查表确定的项目和要求,逐项落实安全措施,保证系统安全。

  4.4.3.2分析步骤

  (1)根据分析对象的功能组件,确定每一分析项目;

  (2)选择分析对象;

  (3)针对分析项目,查阅有关标准、规范、规定、作业指南,确定相关标准要求;(4)研究分析项目的设计和操作可能与标准、规定不符而产生的偏差;

  (5)分析上述偏差可能导致的后果;

  (6)识别现有的针对分析项目的控制措施,找出现行管理存在的缺陷;

  (7)进行风险评价;(8)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4.4.3.3分析结果填入“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4.5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4.6风险评价

  4.6.1根据影响危险程度的两个方面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2)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表示为:R=L×S式中R——风险度;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频率与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的综合;S——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的严重性。

  4.6.2评价分值和风险等级的确定见表1、2、3、4。表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分数偏差发生频率管理措施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设备设施现状监测、控制、报警、联锁、补救措施5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证)带病运行,不符合国家、行业规范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4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偶尔检查或大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只是偶尔执行(或操作规程内容不完善)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超期服役、经常出故障,不符合公司规定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3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每月检查;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不足,多次出差错)过期未检、偶尔出故障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2过去偶尔发生每周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然出差错运行后期,可能出故障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1极不可能发生每日检查;有操作规程,且严格执行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运行良好有效防范控制措施表2?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分数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环境污染法规及规章制度符合状况公司形象5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10万元部分装置(≥2套)停工发生市级以上有影响的污染事件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影响超出盐城市的范围4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慢性病;住院治疗≥5万元1套装置停工污染波及相邻公司,在园区有影响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影响限于盐城市范围内3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1万元部分工序停工污染限于厂区,紧急措施能处理不符合行业或工业区的规章制度影响限于阜宁县内2皮外伤;短时间身体不适<1万元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设备局部、作业过程局部受污染,正常治污手段能处理。不符合公司规章制度影响限于公司及周边范围内1没有受伤无没有停工没有污染完全符合无影响

  表3?风险等级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容忍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表4风险评估表?严重性可能性.

  4.6.3凡R值达9及以上列入“中等、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4.6.4各部门(车间)将形成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和“中度、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报安环部。

  4.6.5安环部组织相关人员对部门(车间)上报的“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进行审核、汇总形成公司的“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至各部门(车间)。

  4.6.6安环部负责组织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的频次为每月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将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c)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e)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

  4.7风险控制

  4.7.1相关部门(车间)根据识别的风险,制订控制措施。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b)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c)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状况;

  d)可靠的技术保障及服务。

  4.7.2控制措施应包括并按如下顺序:

  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b)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管理;

  c)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d)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7.3纳入“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的风险的控制措施应形成管理方案报安环部审核,总经理批准下发执行。

  4.7.4责任部门(车间)根据管理方案落实具体的措施,加强管理,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7.5安环部对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测,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安环部组织相关部门(车间)进行原因分析,重新制定控制计划并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4.7.6安环部向总经理汇报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进行管理评审的依据。

  4.7.7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对存在的隐患建立隐患治理台帐,落实隐患治理,执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对于确定的重大风险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

  a)风险评价报告及技术结论;

  b)评审意见;

  c)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

  d)治理时间表和负责人;

  e)竣工验收报告。

  4.8风险信息更新公司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以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每年评审或检查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将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c)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e)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

  4.9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本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的技能。

  5.相关文件《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6.记录

  6.1作业活动清单

  6.2设备设施清单

  6.3工作危险分析记录表

  6.4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6.5中度、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篇4: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二评价范围(一)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二)常规和异常活动;(三)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四)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五)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六)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七)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八)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九)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三评价方法(一)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四评价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五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六评价组织1.公司成立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2.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七其它要求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篇5:风险评价管理标准

1?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企业对自身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有效控制、确保安全生产的核心工作。为对PVC项目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确保生产活动安全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特制定本标准。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PVC项目下列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2.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2.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2.4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2.5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2.6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2.7企业周围坏境;2.8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3?管理职责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设备和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3.1PVC项目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PVC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班组长骨干组成。3.2PVC项目总经理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3.3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部门、分厂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3.4各部门、分厂负责工作区域内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3.5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主动参加PVC项目和所在单位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4?内容与要求4.1风险分级管理4.1.1风险评价采用国家相关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级。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4.1.3作业风险: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复审签字后,报PVC项目经理批准;较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环保部审核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核批准。4.1.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分厂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分厂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4.2风险评价职责4.2.1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风险由各装置、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关键、重要装置或系统的开停车风险由生产技术部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4.2.2工艺变更应由生产技术部做好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4.2.3设备、设施新增或拆除由设备部负责组织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4.2.4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由所在车间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4.2.5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均由所在车间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4.2.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的风险应由所在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4.2.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单位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4.3风险评价方法选择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4.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4.3.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4.3.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4.4风险评价准则4.4.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4.4.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4.4.3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4.4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4.5风险评价实施步骤4.5.1总经理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有风险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4.5.2危害辩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4.5.3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4.5.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4.5.5得出评价结论。4.5.6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危险、有害因素:4.5.6.1火灾、爆炸;4.5.6.2中毒、窒息;4.5.6.3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4.5.6.4高温等异常环境;4.5.6.5人机工程因素(指人员、设备、工作环境合理匹配、使设备、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里特征,从而使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4.5.6.6电击、触电及电弧烧伤;4.5.6.7物体或人员高处坠落;4.5.6.8机械伤害;4.5.6.9噪声;4.5.6.10设备的腐蚀、缺陷;4.5.6.11潜在危险及其变异;4.5.6.12其它4.6确定重大风险4.6.1依据有法律法规的要求4.6.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4.6.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度等4.7风险控制内容4.7.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4.7.1.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4.7.1.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安全性4.7.1.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状况4.7.1.4可靠的技术保障及服务4.7.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并按如下顺序:4.7.2.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4.7.2.2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管理4.7.2.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7.2.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4.8风险控制管理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对于确定的重大风险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4.8.1风险评价报告及技术结论4.8.2评审意见4.8.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4.8.4时间表和负责人4.8.5竣工验收报告4.9风险信息更新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风险评价的频次为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4.9.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4.9.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4.9.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9.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4.9.5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4.10重大危险源4.10.1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根据第三方具备相关资质技术服务机构的重大危险源评估内容进行确定。4.10.2重大危险源由所在单位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要求进行管理。4.11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安全环保部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价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5?风险控制5.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5.2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须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5.3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4安全环保部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6?本标准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考核,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