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漏处理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井漏处理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6

井漏一、井漏产生的基本条件:1、地层中存在能使钻井液流动的漏失通道,如孔隙、裂缝或溶洞。漏失通道要有足够大的开口尺寸,其开口尺寸至少大于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直径,才能使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发生流动2、井筒与地层之间存在能使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发生流动的正压差3、地层中存在能容纳一定钻井液体积的空间,才能可能构成一定数量的漏失二、漏速与漏失严重度V=Q/TV-------漏速,m3/hQ-------漏失量,m3T--------漏失时间由于影响井漏的因素很多,漏速并不能完全反映漏失严重度。用单位压差下的漏速来衡量某漏层的漏失能力,称为漏层吸收系数,更能反映漏失严重度。对压力越敏感的漏层,漏失通道的连通性越好,漏层吸收系数越大,堵漏越困难。漏层吸收系数:Kc=V/△P?△P-----漏失压差,MPa三、井漏的影响因素1、漏失通道的性质2、漏失压差?△P=P动-P漏=KQn?K----漏失系数n----漏失指数(﹤1)a、漏失压力。漏失压力是使井筒中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产生流动所需的最小压力。P漏=P孔+P损?P损---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流动的压力损失b、井壁动压力P动作用在井壁的动压力主要由钻井液的液柱压力、循环压耗、激动压力组成。?P动=P柱+P耗+P激动b、破裂压力-----取决于地层岩石学性质和所受地应力的大小3、钻井液性能?主要体现在钻井液密度、粘度、切力及钻井液流变性对作用在井壁上的静液柱压力、循环压耗、激动压力、漏失压力的影响四、井漏的分类1、按漏速分类?漏速;m3/h小于55~1515~3030~60大于60类型微漏小漏中漏大漏严重漏失2、按漏失通道形状分类漏失通道形状孔隙裂缝孔隙-裂缝溶洞类型孔隙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孔隙-裂缝性漏失溶洞性漏失3、按引起井漏的原因分类井漏类型压差性井漏诱导性井漏压裂性井漏井漏原因及特点钻遇天然孔隙活裂缝时引起的井漏,在有限压力作用下,漏失通道的开口尺寸及连通性不发生变化在井筒钻井液动压力作用下目的层中不足以引起井漏的通道相互连通,并向地层深部延伸,形成更大的通道而引起井漏,漏失通道的开口尺寸及连通性随外部压力变化地层中本身不存在漏失通道,只当井筒中作用于井壁地层的动压力大于地层的破裂压力时,造成地层被压裂,形成新的漏失通道而引起井漏五、预防与处理井漏的基本思路1、封堵漏失通道,即堵漏-----把近井壁周围的漏失通道封堵、充填2、减少或消除井筒与地层之间的正压差----减少井筒中的动压力:降低钻井液密度、排量、粘切(中、深部地层小井眼井漏)3、增大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的流动阻力-----增大漏层压力,减少漏失压差:提高粘切(浅部地层大井眼井漏)六、处理井漏的基本程序1、确定漏层位置------观察、分析钻进情况2、确定漏层压力------漏失停止后,漏层所能承受的静液柱压力。??P=9.8*103*泥浆密度*(H漏-H静)3、确定漏失通道的性质4、判断漏层及压力的敏感程度5、判断井漏严重度及复杂性6、确定处理井漏的具体方法与施工方案七、井漏的处理措施1、降低钻井液密度。降低钻井液密度是减少井筒静液柱压力的唯一手段。根据裸眼井段各地层的孔隙压力、坍塌压力、漏失压力、破裂压力,确定合理的防喷、防塌、防漏的最低安全钻井液密度;降低密度可通过固控设备清除钻井液中的固相成分来降低密度,也可向钻井液中补加胶液、低密度钻井液、粘土浆等以降低密度;在降低密度时应分阶段缓慢降低的方法,同时又要使钻井液的其他性能不要有太大的波动;降低密度时应同时降低排量,循环观察,不漏后再逐渐提高排量至正常值。2、改变钻井液粘度和切力(1)提高钻井液粘度、切力:在上部大尺寸井眼钻井中,当钻遇胶结性差、渗透性好的砂岩地层或砾石层井漏,往往提高钻井液的粘切,以增大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的流动阻力来制止井漏(2)降低钻井液粘切:在深井小井眼钻井中发生井漏。可通过降低钻井液的粘切来减小环空压耗和激动力来制止井漏?3、调整钻井工程措施(1)降低排量---------减少环空循环压耗(2)控制钻进速度--------减少钻井液中岩屑浓度、降低环空液柱压力,同时让钻井液有充分的时间在钻出的新井眼井壁形成滤饼(3)简化钻具结构-----在满足井眼轨迹的条件下,可通过简化钻具结构,即尽量少加钻铤和扶正器来增大环空横截面积,降低环空循环压耗,同时还可防止起下钻过程中剥落漏层滤饼(4)起钻静置(5)强行钻进(清水强钻)-----准备一定量的高粘清扫液(6)随钻堵漏(漏速小于30方/h)(7)桥浆堵漏-----适用于砂泥岩地层引起的孔隙性漏失、裂缝行地层引起的压差性漏失。(8)水泥浆堵漏------适用各种漏失通道的需要。对于大裂缝或溶洞等引起的严重井漏、破碎性地层引起的诱导性井漏,首先考虑水泥浆堵漏

篇2:施工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施工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积极应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击打、高处坠落、火灾和坍塌事故,及时有序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迅速调度所需救援人员、设备和物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3编制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救援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救援工作。

3)项目自救和相关单位救援相结合。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项目部首先采取自己救援,同时报告给公司,建设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必要时请求相关单位和政府救援。

4)科学救援,预防为主。采取先进的救援技术,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增强应急救援能力,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做好事故的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项目正常状态下的风险评估、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不断完善装备,定期进行预案演练。

5)针对本工程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出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预案》,实现救援行动的快速、有效、高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造成一次重伤一人及以上的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火灾、管线损坏、坍塌、台风(暴雨)和洪涝或一次经济损失5万元及以上等生产安全事故。

3、可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概率、程度和易发部位(见下表)

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一览表

事故类型概率程度和后果易发部位

触电一般严重总(分)配电箱、开关箱、电缆线、用电设备与用电器、潮湿区域

机械伤害一般严重各类桩机作业区

物体打击一般严重各类桩机作业区

高处坠落一般严重桩机作业区

火灾(爆炸)较低比较严重仓库、宿舍、食堂、电、气、焊接作业区

管线损坏较低比较严重桩机作业区

坍塌较低非常严重出现漏水漏沙

台风(暴雨)洪涝较低严重项目施工现场

4、应急组织与工作职责

4.1应急组织

工程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成员:技术负责、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施工队长等

4.2工作职责

1、组长负责

1)全面掌握事故现场情况,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并技术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有关事故发生情况及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

3)同意调配施救人员、资金、物资、器材;

4)发布事故及救援进展情况信息

5)承办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

2、副组长职责

1)保护现场,实施抢救;

2)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3)落实现场整改措施,恢复生产;

4)承办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3、成员职责

1)具体抢救、护送伤员到最近的医院救治;

2)运送救援人员、物资、器材;

3)负责现场警戒、值班、事故救援情况记录、通讯联络;

4)承办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5、应急救援设备器材

5.1通用类

小汽车或商务车、急救箱(内备:止血绷带、急救药品、常用药品等)

5.2专业类

绝缘手套、绝缘钳、铁锹、水桶、干粉灭火器、防毒面罩、担架、软爬梯、挖掘机、吊车、高压注浆设备、污水泵、水泥、水玻璃、草包、导流管等。

6、应急培训与演练

6.1应急培训

工程项目在开工前项目部应组织项目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相关方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应急救援人员的岗位分工与职责,事故报告方式,应急救援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用品)正确使用,抢救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坠落、管线抢险、烧伤、掩埋等人员知识能力教育以及扑灭火灾的知识能力教育。

6.2应急演练

项目部在开工前期适当时候应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对最容易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演练,演练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通过实战演练达到提高应急救援指挥能力、救援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7、事故报告

7.1事故报告方式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在第一时间用电话向现场值班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按事先编制的预案组织救援。现场值班负责人或项目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用电话分别向公司总经理和安全生产部、总包单位报告,同时向当地市(县)建工局、安监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请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支援和帮助。

情况非常紧急时,现场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可直接向110、120、119或者管线产权主管部门报警,报警时要详细准确(出事地点、单位、电话、事态情况及报警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还要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和急救车)。

7.2事故报告流程

7.3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报告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财产损失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6)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已经采取措施;

7)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帮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相关事宜;

8)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及时补报

8、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安全警戒人员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现场救援组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和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安全警戒人员要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9、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抢险救援人员及有关人员撤离,对现场进行全面清理,解除警示,恢复交通,进行事故的善后处理,工程项目保险理赔与事故调查处理,

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详细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整改事故隐患,教育全体参建人员,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恢复生产。

篇3:人工挖孔桩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备措施

(一)人工挖孔桩常见安全事故

(1)地面或高空坠物

(2)用电

(3)起重工具失灵

(4)起重工具及渣土掉落

(5)爆破

(6)桩孔内出现有毒气体致使人员窒息。

(二)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备措施

针对本工程常见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井内,措施如下

1、救护工具:在施工井口配备安全绳,人工摇架,吊篮,安全带,安全帽,防毒用具,通风管、工具车。

2、成立安全救护小组:选择2-4名年青力壮青年,工地医护人员和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组成救护小组,所有施工作业人员为备用人员。以安全员为救护小组组长,对安全事故救护全权负责。

3、救护:

4、井内发生坠伤或井内护壁坍塌事故时,用上下对讲机联络探明伤势重度,组织人员立即进行施救,停止其它井口作业,移走井口设备,安置人工摇架,吊篮,放入安全绳,通知医护人员和车辆到井口,必要通知救护车到选择年青力壮人员下井,在下井途中,时刻保持联络,观察周围护壁是否有继续坍塌危险,如有,应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逐一将伤重人员救护井口,伤员上岸后,进行简单止血救护,用车辆紧急送往就近医院。

5、井内发生中毒事故时,立即停止就近井口作业,将邻近井口的鼓风机,通风管调至事故井内通风,立即组织人员戴好防毒面具,下井施救,人员救离上岸后,由医护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并用备急车辆紧急送往就近医院。

6、井内发生触电事故时,紧急断掉电源,组织人员将井内人员救离上岸,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用备用车辆迅急送往就近医院。

(三)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备方案

为做好本桩基人工挖孔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险情及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特制定如下方案

1、事故应急处理:

(1)救人高于一切;

(2)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首先接报,就近施救;

(3)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

(4)分级负责,密切配合;

(5)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

2、项目部各部门可以根据险情事故处理工作的需要,紧急征用项目部和各施工作业组车辆、设备和人员,项目部和各施工作业组各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调度和征用。参与应急处理工作的施工作业组和个人可依照有关规定,向项目部请求给予适当补偿。

3、险情事故发生后,作业班组负责人和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人应立即赶至事故地点,及时向项目部主要领导汇报,项目部接到险情后应立即成立险情事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立即奔赴现场。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成:

(一)组长:项目部主要领导;

(二)副组长:安检工程师;

(三)组员:项目部安委会成员及临时指定有关人员。

4、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协调小组主要职责:

(一)落实项目部工作处理,提出应急处理具体措施,负责相关情况上报工作。

(二)指导监督应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应急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掌握应急处理动态状况,及时调整部署应急工作措施。

5、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可视安全事故程度大小成立现场施救组、善后处理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运行稳定组、原因调查组等险情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办事机构,明确责任人,联络人。

6、在应急处理工作中,当事方有关部门未到达现场前由有关部门负责,主动开展工作。

7、险情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有关部门紧急呼救,并开展自救。其它作业组在救助呼救时应当积极协助,大力支持。

8、通讯联络。通讯联络组工作人员应坚持昼夜值班制度,作好值班记录,调度安排应急处理工作。

9、现场施救。现场施救组工作人员应本着"救人高于一切"的原则,积极救治死伤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伤和损失,千方百计地做好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工作。

10、善后处理。事故负责人应当尽快处理善后事宜。采取统一管理,分散接待的办法,积极做好各方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按规定制定事故处理赔付标准,积极做好事故处理赔付工作。

11、原因调查。应当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勘察事故现场,调查分析原因,对其目击证人做好登记检查工作。

12、后勤保障。应当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集有关物资,保证应急处理急需,为应急处理人员提供一切生活保障。

13、运行稳定。应当做好思想稳定工作,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保证日常工作有秩序进行。

14、工作报告。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逐级书面报告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或隐瞒具体详情。

15、项目部根据参与应急处理工作实际情况与救助效果,从安全专项资金中列支险情事故应急处理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应急处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16、经查实在应急处理工作中推诿扯皮、拖延时限或虚报救助实效的,给予通报批评,性质严重的,追究及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4:爆炸处理软基安全分析环境保证措施

?本工程每次爆炸药包数为10~34个,药包用导爆索或非电雷管起爆。布药时,每个药包的导爆索或非电雷管拉到堤上用主导爆索或非电雷管联接。考虑到爆破震动可能对周围产生影响,当单炮总药量较大时,拟采用分段起爆技术,以控制单响起爆药量。具体的最大单响起爆药量,由下文分析得出。1、安全分析?对周围的危害在完成爆破作业,达到工程目的的同时,必须控制爆破可能引起的各种危害,包括震动、个别飞散物、冲击波、噪音等。(1)爆破振动:任何爆破,必须严格控制爆破震动。本工程周围距离爆破点一定距离处有多幢民房等建筑物,最近约250米,要保证其安全。按照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爆破安全振动允许标准如下表序号保护对象类别安全允许振速(cm/s)<10Hz10~50Hz50~100Hz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0.5~1.00.7~1.21.1~1.52一般砖房、非抗震大型砌块建筑2.0~2.52.3~2.82.7~3.03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3.0~4.03.5~4.54.2~5.04一般古建筑与古迹0.1~0.30.2~0.40.3~0.55水工隧道7~156交通隧道10~207矿山巷道15~308水电站及发电厂中心控制设备0.59新浇大体积混凝土龄期:初浇~3天龄期:3天~7天龄期:7天~28天2.0~3.03.0~7.07.0~12注1.表列频率为主震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的频率。注2.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型选取。选取频率也可参考下列数据:硐室爆破<20Hz;深孔爆破10~40Hz;浅孔爆破40~100Hz。根据以往的工程实测指标,爆破挤淤引起的爆破振动的频率在60~150Hz,属于频率较高的振动。爆破地震速度计算公式:(cm/s)式中R?距爆破点距离米Q一次起爆药量公斤K、α为与传震介质等有关的系数、指数,根据经验对爆炸处理软基筑堤施工,取K=450、α=1.65。在不同的部位爆破,根据以上公式及数据,和周围建筑物距离,可计算出每次爆破的最大允许单响起爆药量(见下表)。距离100米150米200米250米300米350米震速V=2.0cm/s52Kg178Kg423Kg826Kg1427Kg2267Kg震速V=1.0cm/s15Kg50Kg120Kg234Kg405Kg643Kg如最近的民房为350米远,安全震速取V=2.0cm/s,可算得最大一次起爆药量为826公斤。实际上,当民房震速达到1.0cm/s以上时,人的震感已经很强烈,因此本工程爆破将考虑取安全震速V=1.0cm/s,以尽量减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爆填一次总药量为630Kg。对比上表得知,爆填时必须采取分段起爆措施,才能够保证民房的安全。本设计暂按两段延时起爆,段间延时取250毫秒(ms-8段)。若是我们施工时,施工前应会同有关方面对民房进行认真勘察,并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调整最大安全震动速度和重新核算最大单响起爆药量。必要时还分多段起爆,必须保证民房等建筑物安全。对于爆炸挤淤工程的分段起爆,是不得已的办法,处理不好会大量出现只爆一段的情况,实践中已充分证明了这一问题。这既影响到工程质量(虽然可以补救),还留下了安全隐患。对此,我们经多次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已有多种手段,可以基本保证不产生盲炮,如采用双网路、改变药包布置方式、调整起爆顺序等,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分段起爆,有时不能明显减弱地震波,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地形、地质、建筑物方位、起爆延时间隔、起爆顺序等。我们将在开工时对此作认真的分析,并进行爆破监测,拿出最能保证安全的施工方案。(2)个别飞散物:?爆炸处理软基筑堤施工时,个别飞散物的距离,跟淤泥厚度、覆盖水深及装药量等有关。根据类似工程经验,个别飞散物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00米。本工程堤头、堤侧爆炸时最小安全距离取为150米,故能保证安全。(3)冲击波:本工程由于是在海上爆炸,每次药量仅为300~850公斤,且药包深埋泥下,故空气冲击波的危害,可以不作考虑。水中冲击波安全距离,根据《爆破安全规程》,经分析确定如下:?陆上人员、机械:?150米?木船:500米?铁船:?350米?游泳:?2000米?潜水:?2600米?养殖:?500米对养殖鱼类的安全距离,暂定500米,在施工中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4)噪音,一般工程是在海上爆炸,每次药量为300~850公斤,且药包深埋泥下,故声响不大;而装药过程的机械噪音更低,影响可以不作考虑。2、安全保证措施?(1)为保证安全,由各有关单位派人组成爆破指挥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各有关(施工和周围)单位的警戒和撤离事宜。?(2)警戒:本工程在海上进行爆炸施工,应向航道管理及港监部门申报,并由有关部门发布航行通告和设立禁航标志。爆破前派出交通船,进行海上警戒。所有警戒点必须事先设定,并有专人负责。警戒点之间要互相通视,保持密切联系。爆破警戒开始后,要同时发出视觉和声响信号。告知周围单位、船只和施工人员等,取得配合,及时撤离。(3)爆破采用电起爆,起爆器由专人(指定的爆破员)保管和使用。(4)爆后进行安全检查,确定无爆炸危险后,解除警戒。(5)火工品管理,火工品存放在玉环县民爆公司的仓库内(由当地治安部门指定)。火工品的购买、运输、使用等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和《爆破安全规程》及当地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6)夜间、大雾天、雷雨天,不得进行爆破;海上浪高大于0.8米,或风力超过6级,不得进行爆破。3、环境保护爆破施工在我国沿海及海上均很普遍,目前尚未有爆破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报道。连云港、大连、浙江洞头等地爆破施工过程,曾请有关部门进行环境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爆炸处理软基施工作业对施工区水质污染极小,对施工区以外海域没有有害影响。(1)连云港爆炸法处理软基环境监测结果。连云港建港指挥部曾于1985年4~5月委托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对连云港水域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布设了13个测站点,分四次采样分析。并于1987年7月委托连云港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爆炸处理软基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估。市环境监测站分别于防波堤爆破施工后1.5小时及24小时,在爆源周围半径为4米的范围内进行了二次采样分析。以下是两单位提供的分析报告,和爆炸前后的水质、底质及透明度对比表。表1.水质检测结果对比表检测项目国家一类海水标准单位检出?范?围天津水科所连云港市环境监测站第一次第二次PH7.5~8.48.0~8.48.02~8.098.00~8.04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氧/升3.92~9.104.05~6.306.25~6.40氨氮﹤0.5毫克/升0.05~0.730.03~0.120.01~0.02硝酸盐氮﹤1.0毫克/升0.020~0.1350.01~0.360.01~0.02亚硝酸盐氮﹤0.1毫克/升0.001~0.0350.002~0.0110.002~0.003悬浮物毫克/升108.8~231.042.1~115.0表2.底质检测结果对比表检测项目标准值(mg/kg)天津水科所(检出范围)连云港市环境监测站检测结果(平均值)第一次第二次原底质硫化物300/82.2061.060.27铜20/2.922.082.77铅206.03~36.7302826.26锌80/35.6732.3327.81镉0.5未检出1.131.070.708有机质3.4%/0.980.88/表3.海水透明度检测结果表天津水科所连云港市环境检测站第一次第二次0.1~0.80.301.00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爆炸前后本港水质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标准,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三氮)都在最高允许浓度以下,并距最高允许浓度尚远。②.爆炸前后底质变化说明爆破对海洋底质没有构成明显的影响。③.爆后短时间内(1.5小时),由于大量泥沙进入水体,并在潮流作用下扩散,对海洋环境有一定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24小时)的消解、扩散和沉积,水质和底质及透明度等没有发生持久异常现象,并与海域的原底质基本吻合,均符合本报告采用的水质标准,对海洋生态环境没有产生有害的影响。(2)大连港大窑港区抛石基床爆炸夯实环境监测结果为了查明爆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于1990年6月22日~7月22日对爆夯区域及附近海域进行了水质及海洋生物的监测。结论如下:①.爆炸前后水质未发生显著变化。②.爆炸对浮游植物基本无影响。③.对26种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爆炸前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均属正常的生态变化。④.浮筏养殖定点观测,在爆区选定的三个贻贝养殖观测点,爆后15天内进行了三次调查,贻贝的脱落和死亡率分别为0%、0.5%和1%,属正常范围。

篇5:地基处理安全措施

一、施工生产安全措施

1、现场每一醒目的地方悬挂安全标语。教育现场人员做到按规定戴好安全帽,遵守“十不准规定”。拒绝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2、严格做好“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工作。大楼外墙随施工进度作竖直全封闭防护架,并满挂安全网,杜绝向下抛投物件。

3、坚持用好“安全三宝”,任何人进施工现场都配戴符合规定的安全帽。

4、架子搭设和拆除按规范;防护架、支模架分开搭设,保证不相互拉扯。

5、上人利用室内楼梯,楼梯搭防护架及防护栏杆,横杆高度1800,通道宽度保证600-800。

6、拆除架子和防护设施,由现场专职施工管理人员签证许可。

7、在拆边梁边柱模板时,保证两人操作,予防物体坠落伤人。

8、防护架上杜绝堆放材料及物体,楼层周边1m内不堆放任何材料,拆出的材料及时清运至1m以外任何地方。

9、承重平台安装前完善设计方案并经技术责任人检查签证认定后搭设,安装完后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使用。

10、配备良好的夜间照明,危险处设置警示红灯。

二、机械操作安全措施

1、所有机械操作人员保证持证上岗,坚持上、下班。班前班后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先处理完善再进行使用。

2、塔机操作,设专职人员指挥、维修、保养。并随时检查运转中的塔机各部位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塔机、门架增设防雷措施。

3、定期检查机械性能、设备、设施配件。

三、用电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所有电线线路按“三相五线制”标准架设。所有供电终端严格执行一个插座配一个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

2、劳务工人、办公区内使用的照明均采用低度、适宜的灯泡,杜绝使用电炉。

3、一切机电设备均安装避雷装置和漏电开关。

4、定期检查线路、漏电开关,以保证不因线路、开关漏电而发生安全事故。

四、消防安全措施

1、工地上严禁使用电炉及明火烧饭、烧水。

2、电焊操作点下面和左右三方及下方设置防护隔离板(5cm木板),防止电弧烧人。

3、做好消防工作,在民工住宿区、办公区及工程进入装修阶段的材料区各配备2组灭火器。(每组中2只酸碱性,2只干粉性),以备不测。

五、施工过程安全措施

1、施工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操作。

2、各种加工设备必须有地线连接,设备电源必须有漏电保护装置,设备维修必须由专职人员进行,不得私自进行维修。

3、所有操作及相关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规范、规程、标准。

4、现场设置消防设备:消火栓、铁锨、水桶、钩子、斧子等按规定配备。

5、施工现场实行动火审批制度,现场动火必须经消防负责人批准,指定动火监护人,方可进行施工。

6、现场成立消防领导小组,每日两次对现场进行巡检,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