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录井作业风险措施指导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地质录井作业风险措施指导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6

1工作内容1.1搬迁1.2安装1.3正常录井1.4全脱分析1.5起下钻1.6电测1.7下套管1.8固井1.9拆设备1.10回场检修2风险评价2.1搬迁2.1.1钢丝绳断裂2.1.2挤伤、碰伤2.1.3物体脱落2.1.4特殊季节下中暑、冻伤2.2安装2.2.1挤伤、碰伤、绞伤2.2.2触电2.2.3高空落物2.2.4机械伤害2.2.5特殊季节:中暑、冻伤、雷击2.3正常录井2.3.1挤伤、碰伤2.3.2触电2.3.3化学药品灼伤2.3.4爆炸2.3.5摔伤2.3.6特殊季节:中暑、冻伤、洪水冲击、雷击、食物中毒2.4全脱分析2.4.1触电2.4.2烫伤2.4.3玻璃器皿破裂造成伤害2.4.4钻井液腐蚀2.5起下钻2.5.1高空落物2.5.2触电2.5.3挤伤2.6电测2.6.1触电2.6.2摔伤2.6.3放射性物质伤害2.7下套管2.7.1碰伤、挤伤2.7.2摔伤2.8固井2.8.1高压流体伤人2.8.2碰伤2.9拆设备2.9.1高空跌落2.9.2触电2.9.3摔伤、碰伤3措施及要求3.1搬迁时措施及要求3.1.1检查钢丝绳完好且满足负荷。3.1.2吊装时要有人统一指挥,人员与吊物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需推拉时身体要离开重物,防止挤伤、碰伤。放置吊物就位时,工作人员要避开死角,运用拉绳或竹竿、钩子辅助就位。3.1.3重物应与本体用铁丝固定,防止脱落。3.1.4小队搬迁时小队长应统一指挥、检查。3.1.5高温条件下搬迁时,应做好防暑降温。冰雪天搬迁时,应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冻伤。3.2安装时措施及要求3.2.1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具,防止碰伤、绞伤、挤伤。3.2.2通电前应检查室内用电设备及线路是否完好,并要有良好的接地,有防止触电措施。3.2.3仪器电源与井场供电要有足够容量的闸刀或空气开关相连,接电源时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仪器房及房内一切用电设备要有良好接地。仪器通电前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要求,防止触电及线路短路。3.2.4进入施工区按规定穿戴劳保,上钻台要戴安全帽,使用工具要拴保险绳,防止高空落物,安装传感器要与工程配合,防止机械伤害。3.3正常录井时措施及要求3.3.1井场丈量钻具、检查传感器时,要看清周围环境,防止挤伤、碰伤及其它施工造成的伤害。3.3.2用烤箱时要接好地线,砂样放取要先断电。3.3.3使用荧光灯时,需接牢地线,修理时应先断电。3.3.4捞取岩屑时要戴手套,上梯子时注意防滑,捞砂时注意脚下花板网,防止漏入刺伤。3.3.5使用分析化学药品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用具,防止钻井液及药品对人体的腐蚀及灼伤。3.3.6仪器样品气放空,需用管线接到仪器房外,防止爆炸。3.3.7工作场所要采取降温和保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中暑和冻伤。3.3.8在雷雨多发区的雷雨季节,仪器房应配备避雷设施,防止雷击。3.3.9处理引绳缠绕、脱跳槽问题时,应通知当班司钻,采取保护措施,同时有人监护,直至故障排除人员安全返回。3.3.10在洪水期间,录井小队必须配备足够的救生设备,制订防洪措施。录井资料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并备有防水袋,严防资料被洪水侵泡。3.4全脱分析时措施及要求3.4.1定期检查用电线路是否完好,地线接触是否可靠,漏电保护器是否可靠。3.4.2加热钻井液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动作要平稳,严防加热装置震动。3.4.3清洗烧瓶,钻井液样品瓶时,要戴防护手套。3.4.4废弃钻井液样品要统一处理。3.5起下钻时措施及要求3.5.1钻台检查钻具时,要戴安全帽、穿工衣工鞋。3.5.2配合作业应小心,防止挤伤、碰伤。保养检修脱气器、传感器注意触电。3.6电测时措施及要求3.6.1收集测井数据时,要注意电测电源线及插头,防止触电。3.6.2电测时要远离放射性仪器,避免造成伤害。3.6.3钻井井壁取心时,要穿戴劳保用品,避免划伤、碰伤。3.7下套管时措施及要求3.7.1丈量套管时应看清周围环境,配合作业应协调一致,防止挤伤、碰伤。3.7.2下套管时,不得站在危险地带,防止意外伤害。3.8固井时措施及要求3.8.1固井收集资料时,要站在安全位置,防止高压流体伤人。3.8.2配合作业时,防止碰伤。3.9拆设备时措施及要求3.9.1上钻台要戴安全帽,上井架要戴安全带。3.9.2拆卸室内用电设施、用具,应先断电源,防止触电。3.9.3配合作业时,应保持协调,防止碰伤、摔伤。3.9.4正确穿戴劳保,防止冻伤和中暑。3.9.5遇雷雨天气,停止施工,防止雷击。3.9.6回场检修仪器,要检查电源线路是否符合要求,并有良好接地,确认无误方可通电。二、井位测量施工1工作内容1.1出工1.2野外踏勘1.3野外作业1.4内业准备1.5特殊季节作业2风险评价2.1出工交通事故2.2野外踏勘2.2.1野生动物伤害2.2.2岩石风代造成的滑落、堕涯2.2.3沙漠地区因风沙而迷途、丢失2.3野外作业2.3.1交通事故2.3.2碰伤、挤伤2.3.3溺水2.4内业准备2.4.1触电2.4.2火灾2.5特殊季节作业2.5.1中暑2.5.2冻伤3措施及要求3.1交通运输时的措施及要求3.1.1遵守交通规则,制止一切行车违章行为。3.1.2?踏勘时了解作业区行车道路状况。3.2野外踏勘时的措施及要求3.2.1了解作业区地理信息及野生动物出没情况,必要时须请向导引路。3.2.2熟知蛇虫叮咬后的应急措施。3.2.3穿戴好劳保用品。3.2.4山区作业时应首先查看岩石风化情况,严重风化的石面严禁行走。3.2.5沙漠地区作业应穿着信号服,检查无线通讯器材是否完好。3.3野外作业措施及要求3.3.1在公路上设站测量时,应有明确的标志,有专人守护提醒过往车辆绕道慢行。3.3.2井场作业时应注意与抽油机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碰伤,挤伤及触电。3.3.3测量线路跨越河流时,应了解水深情况,以防溺水。3.4内业准备的措施及要求。3.4.1内业充电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检查线路是否完好,以防触电。3.4.2严格掌握充电时间,防止充电时间过长,发生火灾。3.5特殊季节作业的措施及要求3.5.1夏季作业时应安排好野外作业时间,防止中暑。3.5.2熟悉中暑的特点以及应急措施。3.5.3雨天作业应防雷击。3.5.4冬季作业时,应穿戴好冬季劳保用品,预防冻伤。雪天作业防止滑倒摔伤。三、地质录井特殊季节(环境)施工风险及措施1防雷雨1.1夏季雷雨天施工作业风险评价?a)触电?b)雷击?c)摔伤、碰伤?d)火灾1.2措施及要求1.2.1通电前应检查用电设备及线路是否完好,电源是否符合要求。1.2.2各种用电设备、仪器接地线是否良好。1.2.3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带电作业,烤、取砂样应先断电。1.2.4雷雨天气应避免在高压线下、井架周围、大树下逗留,以防雷击。1.2.5需室外工作时,应看清周围环境,防止跌倒摔伤,配合作业应保持协调,防止碰伤。1.2.6坚守岗位,及时检查线路、闸刀等有无短路打火,清理易燃物,防止雷电引起火灾。2防洪涝2.1夏季洪涝期施工作业风险评价?a)人员受困?b)触电?c)疾病传播2.2措施及要求2.2.1当发生洪涝灾害时,有关人员要及时与基地取得联系,听从统一安排,情况紧急时应携带资料及救生物品与井队一起撤离。2.2.2当受洪涝围困时,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2.2.3汛期雨季小队人员要准备常用药品(包括消炎、止泻、止痛等)以备受困时应急,同时应避免使用不清洁食品、饮水,防止疾病传播。3防高温3.1高温天气施工作业风险评价?a)中暑?b)食物中毒?c)触电3.2措施及要求3.2.1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条件允许要配空调、电风扇并备足开水,以防止中暑。3.2.2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不卫生的生食品,防止食物中毒。3.2.3录井小队施工作业人员应在倒班上岗前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如消炎、防暑等)携带上岗。3.2.4高温天气湿度大,作业人员应经常检查用电设备、仪器,防止触电。4防暴风4.1暴风天气施工作业风险评价a)物体打击b)触电c)火灾4.2措施及要求4.2.1暴风天气施工作业人员严禁在室外作业,防止物体打击。4.2.2施工作业人员如室外遭遇暴风,应立即找一斜坡或背风处躲避,避免人员伤亡。4.2.3暴风天气,作业现场应停止用电,避免因线路损坏造成触电及火灾。5防冰冻5.1冰雪天气施工作业风险评价a)冻伤b)跌伤c)火灾d)触电5.2措施及要求5.2.1冰雪天气野外施工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冬季施工安全规程,积极采取保暖措施,防止冻伤。5.2.2作业时,应在工鞋上加系防滑带或在作业区撒灰,避免滑倒跌伤。5.2.3冰雪天室内取暖,严禁在取暖设施周围烘烤易燃物,防止火灾,并做到人走电断火灭。5.2.4冰雪天气应经常检查用电设备、设施的用电情况是否正常,发现隐患要及时消除,并要有良好的接地线,避免触电。6高原地区6.1高原地区施工作业风险评价6.1.1身体不适应6.1.2缺氧6.1.3晒伤6.1.4冻伤6.2高原地区的措施及要求6.2.1施工前检查身体,有高血压等不适应高原作业病者(经医生检查)不参加施工,参加施工人员要备好应急药品。6.2.2准备一定数量的医用氧气,供施工人员缺氧2f17准备足够数量的防寒劳保用品,做好值班房和宿舍房的防寒和取暖工作。7高寒地区7.1高寒地区施工作业风险7.1.1冻伤7.1.2摔伤7.2高寒地区施工的措施及要求7.2.1同6.2.47.2.2摔伤上钻台及振动筛、循环槽等处时扶好把手,并在工鞋上加系防滑带或在作业区撒灰。8沙漠地区8.1沙漠地区施工作业风险8.1.1迷路失踪8.1.2伤眼8.1.3缺食物及水8.2沙漠地区施工的措施及要求8.2.1平时不单独外出,搬家紧随车队,一旦脱离队伍,应原地等待。8.2.2当施工作业风沙较大时,应戴好防护镜。8.2.3应备有充分的食物及水。四、录井仪器检修风险及措施1工作内容1.1录井仪工作现场的故障排除及回厂检修。1.2录井仪配套设备的硬件更换与修复。1.3录井仪色谱标定及重复性检验。1.4传感器的校验与检修。2风险评价2.1录井仪现场排除故障2.1.1触电2.1.2挤伤、砸伤2.2录井仪设备硬件的更换与修复2.2.1触电2.2.2化学溶液烧伤2.3色谱标定及重复性检验可燃气体着火烧伤2.4传感器的校验与检修2.4.1触电2.4.2砸伤、碰伤、挤伤3措施及要求3.1录井仪工作现场排除故障的措施及要求3.1.1检修电源电路,严禁带电作业。必须带电检测时,检测人员应脚穿工鞋,脚下踩有绝缘物体,防止触电。3.1.2进入施工区,按规定穿戴劳保;上钻台时,要带安全帽,检修与更换传感器时,通知工程停钻,防止检修外设时挤伤、砸伤。3.2录井设备硬件更换与修复的措施及要求3.2.1更换录井仪配套设备的硬件时,正确使用工具,防止意外发生,特别是使用电烙铁时,插头必须接触良好,导线无破损,电烙铁外皮必须接地,防止在更换电子元件时,电烙铁漏电电击伤人。3.2.2进行录井设备检修时,遵守技术规程,准确排除故障。特别是检修氢气发生器时,必须放掉氢气压力,在无压力状态下检修,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在带压时喷出,烧伤脸部及眼睛。3.3色谱仪标定与重复性检验的措施与要求在进行色谱仪标定与检验时,所用标定气样必须存入钢瓶,并密封良好。使用气样时,放气量要少,剩余气排放室外,仪器房内严禁用明火,防止可燃气体着火。3.4传感器校验与检修的措施与要求3.4.1用仪表测量时,表笔应插接牢固,表笔线无破损,测量时手指不能接触表笔金属部位,防止触电。3.4.2校验压力型传感器时,装卸砝码一次不能加到20Mpa,必须一个一个地加载砝码,特别是卸载时,要抓紧砝码一个一个地卸载,不能一次卸砝码过多,防止砝码滑落砸伤。3.4.3检修传感器中,拆卸传感器主体时,台钳必须固紧,搬手必须卡牢,正确拆卸,文明操作,防止用力过猛而造成人体碰伤、挤伤。五、电、气焊作业风险及措施1工作内容1.1电焊1.2气焊、气割1.3气瓶储存、搬运2风险评价2.1电焊2.1.1火灾2.1.2烫伤2.1.3触电2.2气焊、气割2.2.1爆炸2.2.2烫伤2.2.3烧伤2.2.4爆溅伤2.3气瓶储存、搬运2.3.1爆炸2.3.2砸伤3措施及要求3.1电焊工作时的措施及要求3.1.1工作前要检查电焊机地线、电源线、电焊线绝缘是否完好。3.1.2工作前必须穿工作服、绝缘鞋、绝缘手套、护目镜。3.1.3推拉电源闸刀时,要带绝缘手套,动作要快,站侧面以防电弧火花灼烧脸部。3.1.4电焊应使用符合要求的面罩。3.1.5更换电焊条头时,严禁乱扔焊条头。3.1.6在施工现场,10米以内禁止有易燃易爆物。3.1.7作业结束时,要清理现场,灭绝火种,切断电源。3.1.8高空焊接时,必须挂好安全带,焊件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所有的小工具都必须装在牢固无孔工具袋内。3.1.9防止空中落物伤人,妥善放置焊条头。3.1.10高空作业应有监护人,监护人在焊接电源开关旁,监护人应密切注视焊工动态。3.1.11在潮湿地方焊接时,操作者脚下应垫绝缘物。3.2气焊、气割工作时的措施及要求3.2.1气焊和气割工作时必须穿工衣、工鞋,戴手套和护目镜。3.2.2气瓶在使用前先检查外部、瓶阀、接管螺丝、减压阀是否有缺陷,如果发现漏气、滑扣、表针不正常,应及时报请维修,切忌随便处理。3.2.3气瓶和电焊在同一地点使用时,瓶底应垫有绝缘物,以防带电。3.2.4冬季使用气瓶时,瓶阀和减压器可能有冻的现象,可用热水和蒸汽解冻,严禁用火焰烘烤和铁器猛击瓶阀,不能猛拧减压阀调节螺丝。3.2.5气割时回火应立即关闭切割氧和预热阀门,然后关闭乙炔。3.2.6割嘴通道应保持清洁、光滑,通道内如果有污物,应用通针清除干净。3.2.7工作表面厚锈、污油要清除干净,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防爆贱伤人。3.2.8按工件选择焊炬,配备氧气、乙炔气压和流量。3.2.9使用前必须将皮管内的空气排除,检查射吸情况。3.2.10检查乙炔和氧气接头是否牢固正常。3.2.11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漏气,应立即停止工作,消除后方可工作。3.2.12焊炬、管线、减压阀不许沾油脂。3.2.13皮管要专用,乙炔用绿色,氧气用红色,不准对换使用。3.2.14气焊和气割工作时,严禁乙炔瓶卧倒使用。氧气、乙炔气瓶相距应大于5米。3.2.15使用的气瓶、压力表必须安检合格。3.3气瓶搬运时的措施及要求3.3.1气瓶在保管、运输、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动和碰撞,气瓶应戴安全帽,搬气瓶时应用小车轻装轻卸,不得直接用肩膀和手直接搬运,更不得从高处滑下和滚动。3.3.2气瓶储存时,都应远离高温、明火熔融金属飞溅物和可燃易爆物质,一般相距10米以上。六、印刷作业风险及措施1工作内容1.1文字录入、油印、复印。1.2晒图。2风险评价2.1触电。2.2氨水中毒。2.3火灾。3措施及要求3.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3.2开机前要检查电源线路是否符合要求,并有良好接地,确认无误方可通电。3.3推拉闸刀时要把手擦干或戴绝缘手套。3.4禁止打字机电源插头与电功率较大的电器共同使用一个插座,放置时要避免静电干扰。3.5晒图机内变压器、电容、灯管处均有高压,严禁开机时将手伸向机内,以防触电。3.6使用有氨晒图机,应保持室内通风,防止氨水中毒。七、汽车驾驶风险评价及风险削减措施内容1工作内容汽车驾驶2风险评价2.1道路复杂情况,易发生交通事故。2.1.1通过村庄集镇通过冰雪道路2.2特殊天气视线不良,易发生交通事故。2.2.1风尘天气2.2.2雨天2.2.3雾天2.3特殊季节对人身的危害2.3.1冬季冻伤2.3.2夏季中暑3措施及要求3.1通过村庄集镇3.1.1提前减速慢行,注意观察道路两旁情况。3.1.2鸣喇叭提示行人。3.1.3遇有人突然横穿公路时,应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并把方向打向安全的一方,一般应从行人背向绕过。3.1.4集市人多特别拥挤时,应有人员在前面开道指挥或暂停车等候。3.2通过桥梁涵洞3.2.1通过桥梁涵洞前,应减速慢行。3.2.2注意观察交通标志,看桥的最大通过吨位及涵洞的通过高度,考虑自己车辆的装载量及高度能否崐安全通过。3.2.3遇到窄桥,应观察对面有无来车,做到礼让三先;遇到拱形桥,由于看不到对面情况,应减速鸣号靠右行驶。3.2.4涵洞内一般阴暗潮湿,应注意观察道路情况和做好防滑措施。3.3通过弯道陡坡3.3.1通过视距受限制的坡道及弯道时,应减速、鸣号,靠右行驶,并与前后车的距离保持30米以上。3.3.2通过狭窄的弯道时,尽量不用紧急制动,以防侧滑;通过山区的弯道时,要尽量靠山体的一侧行驶。3.3.3上坡前要正确选用档位,避免途中换挡。上坡时发现车速不断下降,发动机声音沉闷,应立即换入低一级档位,以防拖档熄火。3.3.4下坡时应避免使用紧急制动,遇陡而长的坡道,应在坡顶检查好制动器,使用制动器时间过长制动鼓和轮毂发烫时,应选择安全地带停车冷却。3.4通过泥泞道路3.4.1有前驱动装置的车辆,进入泥泞路前挂好前驱动。3.4.2选择比较平坦或泥泞较浅的路面行驶,有车辙时应循车辙前进。3.4.3在积水的泥泞路,由于不能看清水下情况,应尽量避开水坑,以防陷车。3.4.4在泥泞的道路上应尽可能地保持直线匀速行驶避免急打方向、急刹车,以防侧滑。3.4.5需转弯时应提前减速,缓和地调整所需的转向角度,减速时应以发动机牵阻为主,辅以间歇性手制动。3.5通过冰雪道路3.5.1在冰雪路面起步时,可用半联动和轻踏油门的方法,或用正常起步档的高一级档位,缓抬离合器,适量加油,以减低驱动轮扭力,适应较小的附着力。有条件时可在车轮下垫些沙土、煤渣、柴草等。3.5.2行驶中应尽量保持匀速,掌稳方向盘,加速时油门应缓踏缓放,转弯时在不防碍对面车辆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大转弯半径。3.5.3在冰雪道路上减速或停车,应尽可能运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灵活运用手制动,尽量避免脚制动。必须使用脚制动时,要间歇地制动,不可一脚踏死。3.5.4在积雪覆盖的道路上行驶,应根据路旁的树木、标志、线杆进行判断,沿路中心或雪较浅的地方行驶,有车辙时应循车辙前进,会车、让车时,对路边的情况有把握时才可将车靠边。3.6风尘天气行车3.6.1关严驾驶室门窗,防止灰尘刮入而迷眼。3.6.2降低车速,严密观察道路情况及行人动态,必要时暂停行驶。3.6.3开启小灯,四角警示灯,必要时开大灯,检查灯光,雨刮是否良好。3.6.4在道路上停车时,应停在上风处,车头背向风沙,关闭百叶窗。3.7雨天行车3.7.1保持车辆的灯光信号,雨刮喇叭齐全良好。3.7.2严格控制车速,严禁急打方向、急刹车,尽量避免使用脚制动。3.7.3公路上行驶前后车应保持30米以上安全距离,超会车时选择宽阔安全路段。3.7.4久雨天气注意路基疏松和坍塌,应尽量选择中间坚实的路面,不易靠边行驶或停车。3.8雾天行车3.8.1减低车速,打开雾灯、四角警示灯及示宽灯。3.8.2行驶时靠路右侧但不易太靠边,以免与来车或路边行人相撞。3.8.3行驶中多鸣喇叭提醒行人、车辆注意。听到来车喇叭时,应鸣号回应。3.8.4雾重时,使用刮水器或打开玻璃,必要时开示宽灯在路边暂停。3.8.5雾中使用制动器和方向盘的掌握,应按滑路上要领操作。3.9冬季行车3.9.1严寒条件下出车,应吃饱穿暖,以使身上有足够热量。3.9.2随车携带大衣、棉帽等防寒衣物,以便野外抛锚时使用。3.9.3戴手套作业,以防冻伤手指。3.9.4野外等待救援时,要经常活动一下身体,以免冻伤。3.10夏季出车3.10.1夏季出车前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精力充沛。3.10.2随车携带水桶、水壶、毛巾和仁丹、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物品。3.10.3途中一旦出现头晕、口苦、无力等症状,应停车休息。第二篇应急程序一、井喷应急程序1井喷险情允许情况下,现场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1.1值班人员应及时收集好各项井喷数据。1.2井场收集数据时应戴安全帽,防止高空落物伤人。1.3录井现场资料收集人员应配戴防毒面罩或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以防气体中毒。1.4井喷现场严禁明火,同时关闭电源,杜绝火源,防止火灾。1.5小队长要及时与处应急指挥部取得联系,汇报井喷情况,听从安排。2险情紧急情况下,现场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2.1小队长应清点组织小队人员并携带原始资料及贵重物品,服从现场统一安排,撤离到安全地带。2.2小队撤离到安全区后,小队长应尽快与处应急指挥部联系,汇报有关情况,以便采取其它措施。二、触电应急程序1、切断电源开关,用钳子和木斧子将电源线截断。2、假若距开关较远或断电源有困难,可用干燥木棍、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和带电设备。3、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套裹住,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4、如果触电者发生在高压设备上,为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5、如果触电者较轻,神志还清,只是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一度昏迷,都要使之就地安静休息1-2小时,并作严密观察。6、如果触电者较重无知觉、无呼吸,但有心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7、对触电者严禁打强心针。三、中毒应急程序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迅速切断毒源,并设法消除已停留在机体而尚未吸收的毒物。1.1气体中毒的立即将中毒者抬离中毒现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1.2食物中毒时,迅速使用崔吐、洗胃、导泻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2清除眼内毒物,用清水彻底清洗。3消除外伤毒物4使用解毒剂并送医院。

篇2:隧洞施工一般地质条件安全措施

一、开挖(一)危险源:塌方(坍塌、掉块)、爆炸(炸药、雷管、残眼)、触电、钻孔台架倒塌、钻孔台架的高空坠落、机械伤害。(二)控制要点1、钻眼(1)钻孔台车的安全:钻孔台架主体结构必须有专门设计,加工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台架的安全稳定,作业平台上钢筋围栏的高度应大于1.0m。(2)检查清理危石,确认掌子面的安全:施钻的人员和安全员在钻眼前,同时应检查掌子面、拱顶、边帮安全状况,清理掉松动的危石,平整好碴面,确认安全后方能开始施钻作业。(3)检查有无瞎炮:进入掌子面后首先检查有无瞎炮,如发现有瞎炮,应立即通知爆破工,对瞎炮进行处理,不得在原炮眼里继续打眼。(4)高压风、水:高压风、水管线必须经常有专人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其爆裂伤人。(5)供电线路:台车上的供电线路要经常检查、维护,台架上人之前必须先检查,后上人。(6)防止机械伤人:开始钻眼前,要把地上的弃渣清理干净,正平地面,把风枪的支架防止稳妥,防止风枪倾倒伤人。使用风动凿岩机前,应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管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是否弯直,是否堵塞,不符合要求应修理或更换。凿岩机支架应放置稳定,钻速由慢到快。同时在钻眼过程中要仔细监听钻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检查修理。钻孔时钻头应适当压紧在岩石上,保持均衡压力,严禁用人的身体推压助力,以免断钎伤人,钻机下严禁站人。2、装药(1)爆破器材加工必须在专用的加工房里进行,加工房要远离洞口不少于50m以外适合的地方,当洞口距开挖面大于一定距离后,可在洞内附属洞室等适当地点设临时加工房,严禁在加工房以外任何地方加工爆破器材。加工爆破器材必须试用合格的专用雷管钳连接。加工好的爆破器材运到装药点后,应分别放在安全地点,防止其它物件倾倒被砸,必须有专人全程管理。(2)清除炮眼内杂物:在清除炮眼内杂物时,要通知在场人员注意躲避防止引爆,防止被吹起的石屑伤人。(3)分工划片装药:在装药前,应针对炮眼的布局和装药规定,规范装药的顺序和安全有效的装药程序,划片分工负责,保持安全距离,防治相互碰撞。(4)应用木棒装药:装药时必须用木棒轻轻送进,轻轻捣实,严禁用力强行装药。起爆药不得装得太实。严禁使用金属棍棒装药。(5)封堵好装药炮孔:严禁擅自增加装药量。炮眼封堵使用炮泥或者专用的封孔材料,不允许使用石屑或其它物品封堵炮眼。(6)一旦开始装药,在炮眼20m范围内不准继续钻孔作业,严禁边钻孔边进行装药作业。不允许在装药区域进行与装药作业无关的其它工作,尤其是电、气焊、金属切割。装药区的所有机械或机具必须停止运转,撤到装药区30m以外的地方。(7)为防止中途停电,装药人员要带有安全灯具。(8)要专人专车负责爆破器材的领取和运输,炸药与雷管分车装运,每次剩余的爆破器材应立即送回指定的保管库房。3、起爆(1)隧道爆破作业必须统一组织指挥,实施爆破前,所有人员必须撤离起爆现场,其安全距离为:A、独头巷道撤离不少于200m;B、相邻的上下坑道撤离不少于100m;C、相邻的平行巷道、横通道及洞与洞之间撤离不少于50m;D、单线上半段面撤离不少于300m;单线全断面与双线上半段面撤离不少于400m;E、双线全断面开挖进行深孔(孔深3-5m)时,撤离不少于500m。(2)点火起爆必须使用专用点火器具或器材。火花起爆必须使用导火索或专用点火器材,严禁用火柴、烟头和打火机等明火点炮。4、瞎跑的安全处理(1)起爆结束,排烟一定时间后,然后全面搜索、清理现场,对未起爆的炸药进行全部线路搜寻,如有瞎炮立即做好标识,通知爆破安全监督人员。(2)发现瞎炮存在,应指派原装药爆破工专人处理,必要的人员协助。其它工作一律停止,人员、设备撤离现场。(3)严禁从未起爆的炮眼中拉扯导火索或炸药雷管,严禁用铁钩、铁丝、钢筋或其它刚性物件掏取炸药雷管,应向孔里放一支新的起爆药包重新引爆。如果感到危险,可以用水冲出炸药雷管。(4)在所有瞎炮未重新起爆前,未经受权人批准,任何人不准进入瞎炮处理现场,瞎炮处理区不允许进行任何工作。(5)只有在爆破监督员已经调查并确认掌子面没有瞎炮,方能发出全部解除信号。5、贯通安全当在同一隧道两个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担任掘进的单位必须加强联系,服从统一协调指挥。两个工作面距离接近预留8倍循环进尺时,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有负责人决定另一端停止掘进,将人员和设备撤走。并在安全距离处设置警示,禁止人员入内,直至全面贯通。二、出渣危险源:塌方(坍塌、掉块)、危石、机械伤人、运输交通安全。(一)控制要点1、装渣前和装渣过程中应观察围岩状况,发现松动危石或塌方征兆应通知领班人员,处理过后再行装渣。支护结构是否处于安全状态。2、装渣机械在操作中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辅助人员应随心留意机械运转,防止挤伤碰伤。3、严禁超量装载,车厢边的危石应立即除掉,避免途中落石伤人。4、装渣时发现渣堆中残留炸药雷管,应立即处理。5、非值班司机不得驾驶机车,司机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杀紧车闸,开亮警灯且支垫好铁靴。6、非机动车辆下坡时严禁溜放,在坡道上停车时应加止轮器;在机动车辆行驶频繁的地段(时段)不得行驶非机动车辆。7、接近或通过风门、道岔、较大坡度地段、洞口、横通道口、施工作业地段以及前面有障碍物时,必须减速鸣笛。8、设置安全标志。在洞口、横通道口、狭窄的施工地段、道路危险地段、弃渣场边缘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突出“减速”、“小心”警示,必要时有专人指挥。9、洞内交通严禁超车。会车时,两车间的安全间距应大于50cm;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两车间的安全距离大于20m,洞内能见度较低时应予加大。10、保证车况良好。凡是执行运输的车辆必须车况良好,包括尾气排烟达标,严禁带故障出车。在进洞前应对电路系统、刹车系统、照明系统进行检查,发现故障立即修理排除。同时每一辆车应携带适当的灭火器。11、严禁混装,洞内所有运输车辆严禁人员和料具混装、人渣混装。12、人车要各行其道,所有进出隧洞的人员必须走人行道,不准与机械车辆抢道,严禁爬车、追车、搭车和与司机攀谈嬉闹。13、行车速度应符合下表规定项目?最大行车速度(km/h)作业地段非作业地段成洞地段正常行驶102020会车5101014、卸渣应有专人指挥,在指定的地点卸渣,不得随意倾倒。弃渣场边缘应加高或设置挡车墩。卸渣时,渣场边坡不得有人员工作,防止弃渣溜塌伤人。车辆卸渣以后,司机和指挥人员应检查车斗是否放下,确认放下后再行驶,防止车斗撞坏电线等建筑物。三、支护(一)危险源:塌方(塌坍、掉块、突泥、涌水)、危石、设备触电、高压风管爆管、机械伤人、高处坠落、台架的稳定性、乙炔氧气的爆炸、电气焊引起的火灾、运输车辆的安全。(二)控制要点1、支护前应检查确认掌子面、拱顶、边帮的安全状况,清理掉松动的危石,拱顶清理危石时,要有专职安全员在旁边观察拱顶的状况,遇有紧急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及机械撤离。2、作业时检查作业台架安放稳定,喷锚操作平台四周必须按四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挂安全网,配置登高扶梯,梯子要稳定地固定在平台上,不得晃动,梯子上部必须伸出登着点要大于1.0m,不允许攀登杆件上下。3、高压风、水、输料管必须经常由专人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其爆裂伤人。4、检查是否漏电,如电焊机、喷浆机等用电设备闸刀、线路、漏电保护器、接地要连接完好,电线无破损、无漏电。台架上的供电线路要保证不漏电,必须先检查,后上人。5、乙炔、氧气的使用、摆放距离和防护要满足国家的有关规定,防止爆炸。6、台架上的小型工具要放入工具箱,防止坠落伤人。7、运送材料的车辆严禁人料混装,严禁超宽、超载、超高、超速,装运残料要捆绑牢固。车辆行驶过程中必须遵循除渣车运输的有关规定。8、必须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量测和观测,如发现支护结构有起皮、开裂、掉块等现象,应立即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补强。四、衬砌(一)危险源:台架坠落、坠物、防水板着火、砼输送管爆管、爆模、漏电、运输车辆的安全。(二)控制要点1、衬砌台车、作业台架必须有专门设计,加工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台架的安全稳定,作业平台上的防护栏杆的高度应大于1.2m。跳板、底板、梯子应安装牢固并进行防滑处理。工作台的任何部位不得有钉子露头或突出的尖角。脚手板要搭接满销,不准有探头。2、太假严禁超载堆放物品,工作台上、跳板上和脚手架上严禁乱堆乱放,应在台架上挂牌标明重量,防止超载堆放物品,防止物品坠落伤人。3、所有明火源必须与防水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免引燃防水板。钢筋焊接设备必须的隔离防护板供电线路必须与防水板保持一定距离。4、所有通过衬砌台车的供电线路必须有绝缘措施,电焊机、振捣器、输送泵等用电设备闸刀、线路、漏电保护器、接地要联接完好,电线无破损、无漏电。台车、台架上的供电线路要保证不漏电,必须先检查,后上人。5、乙炔、氧气的使用、摆放距离和防护要满足国家的有关规定,防止爆炸。6、砼输送泵用前应连接好管路,对管道进行检查并试压,作业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管路是否松动脱落,并设法躲避,防止爆管伤人。7、运送材料的车辆严禁人料混装,严禁超宽、超载、超高、超速,装运残料要捆绑牢固。车辆行驶过程中必须遵循出渣车运输的有关规定。8、在衬砌混凝土灌注时,所有支撑必须按设计要求支撑好,两侧灌注速度和混凝土面上升高度要对称,灌注时随时检查支撑的稳定,防止由支撑体系或衬砌台车偏压造成的爆模。

篇3:钻孔和地质构造导水安全措施

1、防止钻孔导水的安全措施

(1)本次地质报告中未提供现今各钻孔的封装情况,因此同时结合考虑井田范围大面积采空,回采时钻孔可能发生老空水和地表水通过钻孔涌入井下的安全事故,所以在建设生产前须查清钻孔及时封装严实,提前采取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收集水文地质资料,坚持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

(2)为防止钻孔突水,应于年初对本年度采掘范围内所有穿越煤层顶、底板富含水层的钻孔,核查其封孔报告书或封孔资料,分析判定封孔质量。

(3)对查出的封闭不良的钻孔,要建立台帐,并根据不同情况,在与采掘工作面相遇前,分别采取扫封孔、向下探水、留设隔水煤柱等措施。

(4)穿过可采煤层的水文地质勘探钻孔,如煤层顶板或底板有富含水层时,对顶板导水裂隙带及其以上5~10m孔段,底板以下整个孔深,以及有可能污染水源的整个钻孔,都要使用高标号水泥浆封孔,并取样检查封孔质量是否合格。

(5)停用或报废的钻孔,要及时封堵,并提出封孔报告。但据调查,本井田范围内无封闭不良的钻孔。

2、地质构造导水的主要防范措施

(1)准确预测构造位置,查明构造的导水性。

(2)留设足够的构造防水煤柱。

(3)开采构造附近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确保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前进,以防构造导水事故的发生。

(4)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根据地质报告提供资料,在井田南部的山西柳林凌志兴家沟煤业有限公司4号煤层中有一采空区积水区域,积水面积S=15690m2,积水量V=8000m3。由于本矿井4号煤层南部没有采掘工作面,所以该积水区域不会对4号煤层生产造成影响,但是会对8号煤层的开采造成影响,因此开采8号煤层时,必须对该区域进行探排水处理,严禁顶水作业。

(6)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不的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

(7)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的煤层中进行回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与保护带高度之和。

(8)矿井工作面采煤前,应采用物探、钻探、巷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工作面内断层、陷落柱和含水层(体)富水性等情况。地测机构应当提出专门水文地质情况报告,经矿井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监和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回采。发现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构造充水的,应当采取注浆加固或者留设防隔水煤(岩)柱等安全措施,否则不得回采。

(9)、井田为一单斜构造,未有断层和陷落柱,不存在构造破碎带,没有断层等构造导水因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有无隐伏断裂导水构造还未查清,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收集水文地质资料,坚持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

(10)、立井井筒穿过含水岩层或破碎带,井筒漏水量每小时超过6m3应按规定采用地面或工作面预注浆法进行堵水或加固,制定可行的防治水方案。

(11)、矿井带压开采区域,开拓开采前通过多种手段探测研究并查明区域内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变化、承压水原始导升高度、采动后底板破坏带范围(下三带),为安全带压开采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制定可行的措施。

(12)、在井田开拓开采前采取多种手段对井田内构造及其导水性进行探查,根据实际探查结果制定合理的防治奥灰水突出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于有突水危险的区域需进行专门的带压开采设计;进一步调查井田内及矿井周边开采情况、积水积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篇4:工程地质钻探工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上班前不准喝酒,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穿戴整齐,戴好安全帽,不得赤脚、穿拖鞋、打赤膊工作。

2、高空作业必须挂好安全带,禁止上下同时作业。

3、各类机械设备安装、牢固、周正、水平,不准带电移动设备。雷雨、暴雨禁止作业。

4、在钻具下入钻孔途中遇阻时,用管钳转动钻具但吊卡必须吊住钻杆。

5、回次终了时,必须用升降机将主动钻杆提上孔口,不得边用卡盘,边用管钳别,以防管钳打滑伤人。

6、提下钻不能猛提猛放,孔内卡钻更不得强行起拔,应用震动或转动等方法提升。

7、不得将手置于钻具、取土器底部或用手托。起拔垫叉时不得将手拿在垫叉下面。

8、不使用扭伤错股的钢丝绳,钢丝绳上的断头刺应削掉,断头达1/7时不得继续使用。

9、弯曲及裂痕未经修复的钻塔不得使用,各部、零件均应保持完整无缺,起钻时应随时注意塔架的负荷能力。

10、钻塔场地应进行整平,以防设备及钻塔倾斜,木机台板厚度不得小于40毫米。

11、锤击套管不能用手扶套管打箍,在打吊时不准用手扶吊锤杆,同时必须安装冲击把手。

12、用钻杆撬起钻具时不得用胸口或腹部向下压钻杆,不使用有伤痕的撬杆。

13、定期对机具进行检查,对摩损部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4、水上钻探作业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水上施工前,应接受水上安全教育。

15、船舶或平台两侧,设置牢固的护栏,上下平台或船舶的人行梯须安全稳固,并经常检查是否有松脱损坏情况谨防人员落水。

16、船舶或平台的拼装、航行、施运、招锚、定位和其它有关标志均须符合航运要求和水上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必须按规定设置信号灯或航标。

17、水上作业应配齐救生圈。

18、在水上施工过程中,必须与气象、水上监测部门保持联系,掌握水位水流变化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对付突然情况发生措施。

19、应指定专人负责检查船舶有无断缆、跑锚、漏水现象和平台有无倾斜、失稳、支架损坏等现象,如发现有危险因素,必须立即报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险因素。

20、运输设备、材料、人员的船只,必须由持有执照的驾驶人员或船工驾驶操作,严禁无照驾驶操作。

21、在稻田和泥泞的场地上施工,操作人员应穿长筒胶鞋,严禁打赤脚,以防伤脚或触电。

22、所有设备迁移,必须先切断电源总开关,严禁带电移位。

23、所有从事工程地质钻探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岩心钻探规程》中的有关条款。

篇5:地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要危险源

1.在工作面迎头收集资料时,顶、帮破碎没有进行“敲帮问顶”。

2.在井下登高作业收集资料时,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3.对周边老窑进行调查时,误入盲巷或瓦斯、一氧化碳超限的巷道。

二、适用范围

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矿井地质工的操作。

三、上岗条件

第2条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第3条必须熟悉《矿井地质规程》及其实施细则和《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第4条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四、安全规定

第5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地质规程》及其实施细则和《矿井地质工作手册》中各项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第6条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必须经地质主管技术人员或地质科长把关确认。原始地质资料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

第7条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原始记录簿上。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观测人、记录人及观测内容,并有目录以便查找。记录簿应统一编号,不得缺页、破损,并妥善保存。现场记录应用铅笔填写,不得用钢笔、圆珠笔,以防水浸后造成记录模糊不清。

第8条在井下现场发现重大地质异常或有可能危及安全生产的地质问题时,必须及时汇报并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应直接向矿调度室或有关领导汇报。

第9条严禁在地质观测、资料编录、汇总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五、操作准备

第10条应根据采掘地点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情况,确定并下现场工作的内容、目的及方法。

第11条备齐必要的观测记录用具。如工具包、记录本。铅笔、放大镜、地质锤、皮尺、罗盘、坡度规、条痕板。钉子、线绳等。

六、正常操作

第12条岩巷的地质观测

1.正确描述沉积岩的颜色。鉴定岩石的颜色时,要取其新鲜断面所显示的颜色。单色岩石先鉴定岩石基本颜色,再观察其色度的深浅。描述时要把主要颜色放在后面,次要颜色放在前面,如深紫红色、灰黑色、浅灰白色等。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岩石,首先鉴定出岩石主要颜色,再确定次要颜色。

2.要逐一观察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根据碎屑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确定岩石类型。当某一矿物成分含量达25%以上时,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并参与岩石的命名。

3.要观察、描述沉积岩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岩石粒度分级标准和岩石粒度命名原则进行岩石命名。碎屑粒度含量达50%以上者构成基本名称;粒度含量为50%一25%者,以质表示;粒度含量为25%一5%者,以含表示;粒度含量少于5%,则不参与命名。如含粉砂细砂岩,砂质泥岩等。

4.对于中砂粒级以上的碎屑岩,要观察、描述碎屑颗粒的滚圆度和分选性,以及碎屑岩中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征。

5.要观察、鉴定胶结物的成分,描述其胶结状态、类型。

6.要描述沉积岩的层理类型。区分水平、斜交、交错、波状、透镜状层理类型。岩层的厚度(层系的厚度)要按单层厚分类观察记录,如厚层(2.0-0.5m)、中厚层(0.5-0.1m)、薄层(0.1-0.01m)。对于岩石中的结核,要观察、描述其形态大小和成分。

7.用锤击法或用小刀、指甲刻画来确定岩石的摩氏硬度(与岩石强度分级表进行比较,小刀硬度为5.0-5.5,指甲硬度为2.0-2.5),并描述其断口形状和条痕色调。

8.观察、描述岩石的吸水性(遇水变软或膨胀》等物理性质。

9.黏土岩应注意观测、描述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固结、程度、滑腻与干燥程度、可塑性、吸水性、发育程度以及有无结核、包体结构及层理发育程度。

10.要尽可能地鉴定化石的种属,重点观察、描述其特点、数量、大小及产状。

第13条煤层的地质观测

1.井筒、石门等穿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均应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描述。

2.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分别为:稳定煤层大于50m小于10om;较稳定煤层大于25m小于50m;不稳定煤层大于10m小于25m;极不稳定煤层不大于10m。

3.对于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煤厚或倾角变化较大时,在两侧点间必须增加观测点。

4.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址其产状,并绘制两帮素描图,连续观测构造变化情况。

5.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质、煤层含水性等。存在构造煤的地点,应重点观测煤层中软分层的厚度及其特征。

6.当煤层变薄、分岔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围岩岩性特征等,为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积累资料。

7.当煤层受古河床冲刷时,应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冲刷标志、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并采取定向标本。

8.当煤层受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及陷落柱破坏,并引起煤厚变化时,应着重观察煤质、煤岩层接触关系、煤层结构及煤厚。

9.煤层特征的观测、描述应包括煤的光泽、颜色、断口、硬度、脆韧性、内生裂隙数量及发育特征,以及宏观煤岩组分、煤的碎裂特征、煤的名称等。

10.煤层结构的观测应包括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研层的层数、厚度、稳定性,夹矸的形态、岩性特征及其接触情况。对复杂结构的煤层,对各分层和厚度大于0.05m的较稳定的夹岩,均应进行分层丈量。

11.煤层厚度观测应遵守的规定:直接丈量煤层的真厚度;在不能直接丈量真厚度时,可丈量煤层的伪厚,再换算成真厚度。观测精度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对于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必须坚持探煤厚。

12.观测煤的变质程度、灰分的变化以及后生变化对煤质的影响等。

13.观测煤层干燥、潮湿、滴水、淋水、涌水等含水情况。

第14条顺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用罗盘或坡度规的直边在顶板层面上移动找平。

2.沿直边方向划一条线段。

3.用矿灯照此线段,在罗盘保持水平的条件下转动罗盘,使罗盘玻璃镜中的长线与走向线在镜中重合。

4.磁针所指的方位刻度值即为煤层走向方位角。

5.将罗盘或坡度规直边贴在层面上,垂直走向即可测出煤层倾角。

6.顺倾斜方向可用罗盘测出煤层倾向。

7.用产状符号在草图上标定煤层的倾斜方向。

第15条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在巷道两帮选同一层面,用绳拉平。

2.用罗盘测出煤岩层走向。

3.在与走向垂直的层面上,用罗盘或坡度规测出煤岩层倾角。

4.按走向与倾向夹角900的关系,求出煤岩层倾向。

5.在与岩层走向夹角较小的巷道中观测产状时,可在巷道中间测得两组视倾向、视倾角,也可以在掘进工作面及一帮分别测得视倾角,用作图法间接求出产状。

6.在井下利用测量的测点,测出测点与巷道两帮煤岩层同一层面的水平距离和高程,推算出两帮的层面点的坐标,根据煤岩层倾角,利用作图法,求出煤岩层同一层面同标高的两个点,连线即为煤岩层同一层面走向。

第16条节理的观测与描述

1.观测节理位置、岩性层位、产状要素、节理名称、节理面的形状、充填物的性质及含水性,测定单位面积平均节理条数,作素描图等。

2.在井巷及采煤工作面测定节理时,首先应测定测区的长、宽,然后按前款逐一观测,并填入规定的记录格式表内。

第17条煤层顶底板的观测与描述

1.描述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极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岩石的坚硬程度等,并需绘制素描图。对特殊类型的顶板(如坚硬、易冒落顶板等),要详细描述。

2.伪顶、直接顶板的岩性如有变化或不稳定时,尽可能观测其厚度变化范围和尖灭点的位置

第18条断层的观测与描述

1.断层的观测、描述内容:

(l)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倾伏角。

(2)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物和胶结情况。

(3)断层两盘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煤岩层的牵引现象及断层的含水性。

(4)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曲组合特征,断层与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等。

(5)判别断层性质。

2.断层的观测与描述方法

(l)确定断层位置。测量巷道已知标志点到断层的距离和方位,每当断层面成组出现时,则需分别测出各断裂面的位置,并确定出主要断裂面。

(2)测量断层面产状与断煤交面线。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测量方法相同,当断层面产状变化较大时,要掌握其变化特点和原因。实测断煤交面线时,先从巷道两帮上断层迹线向同一盘煤层的顶板或底板的交点拉线绳,然后用罗盘测量出线绳的倾伏方向与倾伏角,此方向即为断煤交面线方向。

(3)断距确定。落差小于巷高的断层,可在巷道井壁实测各种断距;断层落差大于巷道高度,且地层出现重复或缺失时,可测得水平断距;落差大且现场不能实测时,可根据钻探、巷探所获得的断层两盘岩层层位进行地层对比,求出两盘同层位之间的距离,即地层断距,并据此换算其他断距。

(4)断层描述一般以素描为主,再配合一些必要的数据和简要的文字描述,主要有巷道剖面图加注数字、巷道平面图加注数字、巷道平而图加小断面图、巷道平面图加巷道剖面图等。

(5)断层两盘煤层和岩层必须进行详细对比,确定其所属层位。

(6)回采工作面的断层一般应每隔10-30m跟踪观测一次,生产需要时加密观测,观测方法及要求与一般的断层相同。

第19条褶曲的观测与描述

1.褶曲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褶曲两翼煤岩层和褶曲面的产状要素,褶曲与煤层变化、顶板破碎关系。

2.顺层的水平巷道,当其走向变化大时,应加密产状观测来控制褶曲的形态。

3.上下山及石门、大巷遇褶曲时,可用巷道剖面图结合岩层产状观测来控制。

4.根据产状和同一层面标高的变化,可确定褶曲的几何尺寸。

七、收尾工作

第20条及时整理井下原始观测资料,上井后必须当天完成上表、填图,两天内整理完成各种台账、卡片的归档。

第21条根据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内容要求及时做好地质构造素描、实测剖面素描等素描图绘制。

第22条认真进行地质预测预报和月度地质预报验证分析,不断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以便及时正确指导采掘生产,确保矿井安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