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结:与幼儿相处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育小结:与幼儿相处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9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教育小结:如何与幼儿相处

突然发现,自己是个不会与孩子相处的人,这个发现是我在带现在这个班的时候领悟到的,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这学期,当我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我的言语是很枯燥的,孩子的回答是很苍白的,种种原因显示我现在不会与孩子交流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为自己找到的根源。

回忆起刚刚踏入这个职业的时候,是那么的向往,想着每天会与孩子讲讲故事、玩玩游戏,充满着欢声笑语。可现在的自己,看见孩子就想皱眉头,是那么的嫌弃孩子,整天觉得好吵,为什么世界就不能安静些,这些迹象就是我发现的原因了,怎么办呢?我该如何才能与幼儿相处的开心,我举几个事例吧。

有一天散步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去摘树叶,于是我提醒了一次,说:“*x,不要去靠树叶那边走,干嘛去摘树叶。”在讲这句话的时候,我是皱着眉头,很不耐烦的说的。又走了一会,他又去摘树叶了,我的火苗被点燃了,拉到一边说:“*x,我刚刚是怎么说的,你怎么这么没记性啊”当时我就觉得,孩子怎么这么烦,一点记性也没有,说了很多次了,一个都记不住。又有一天去散步,这天,我想今天不怎么高兴讲话,就轻点和他们说吧,又是走到一排树边,还是有孩子会去弄树叶,但是我今天说话的方式变了,我说:“*x,手疼吗,树叶上有刺,会把手刺破,还会把衣服给刺破的。”他很听话的离开树叶走远一点,又有孩子去弄,他还会去提醒其他孩子。我想,说话的方式也是一种交流的条件,你很不耐烦的和孩子说话,得到的结果会是更不耐烦,自己会觉得更加烦躁,恶意的批评是没有用的;相反,如果你进入到孩子的世界,孩子会理解,轻轻的和孩子交流,孩子会觉得老师说的话特别有道理。

还有一次经历是这样的,有次我和我们班的许哲铭在讲话,我是站着讲话,微微的弯腰,许哲铭也是站着讲话,是讲的关于上课坐不住的问题,他是一个很能讲的孩子,我说:“你上课的时候怎么坐不住啊,为什么一直动来动去啊?”他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讲话总是很罗嗦,讲不到重点,我听的很不耐烦了,就冷处理,让他坐旁边去。又有一次,还是上课坐不住,我又和他讲话,但这次我是蹲下来和他讲的,我说:“今天怎么上课没坐好啊,还在动来动去。”这次他很认真的看着我的眼睛说:“我上课的时候其实一直在看我的鞋子,我穿的是新鞋。”其实我发现,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和你讲的会更多,孩子也会愿意亲近你。

想想前段时间的自己,是自己在折磨自己,与孩子相处,需要进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的想法,以大人的高姿态去和孩子交流,是永远也进不了孩子的世界,孩子是很愿意与老师交流的,关键看你怎么进去他们的世界。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2:教育小结: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方式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小结:浅谈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每天在接送幼儿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以前,我在这方面不太注意,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很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边摸索、边试验、边总结。现在,我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和家长沟通,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支持、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

1、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2、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按数量用自己喜欢的图案纪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关注的重点就转移到幼儿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也是一群体,他们的情况各异。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家长情况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沟通方法。但在具体工作中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家长和幼儿的情况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还需要我们老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总结起来,把那些情况分为三种。并针对这三种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

1、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水平。

2、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

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

4、找出问题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当然,和家长沟通是一个深奥的问题,我所了解的只是一些皮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家长园地、半日开放、家访、作品展示、家园联系本和接送环节的作用,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良好评价。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3:教育小结:区角活动中纸盒材料投放案例分析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小结:区角活动中纸盒材料投放的案例分析

有一天,幼儿园为各班新添空调,放在走廊上的三只空调盒子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有的孩子放倒盒子后在上面排排坐,在上面说悄悄话;有的孩子爬进盒子说在里面洗澡;有的孩子从盒子这头爬进又从那头爬出……见此情景,我想:孩子们这么喜欢这几个盒子,我为什么不把盒子拿回班上去玩呢?

活动描述:

我决定设计一个纸盒构建活动区域。先利用这几个盒子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如:钻山洞、开汽车等。在一次纸盒跨跳游戏中,孩子们在纸盒后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等待着。有个小朋友说:“要是纸盒多一些就好了,明天我要拿个大牛奶箱来。”“我家有一个蛋糕盒,明天我也拿来。”孩子们都嚷着炸开了锅,于是我就请孩子们收集纸盒。几天后,教室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形状的纸盒。幼儿操作活动时,我把孩子们所需要的材料,如:剪刀、胶水、装饰纸、订书机等一股脑儿地全部投放,并要求孩子们通过剪贴、组合、装饰等方法做一件成品放在展示区。

孩子们看到这么多纸盒都非常兴奋,跃跃欲试,拿起剪刀就剪,剪坏了就扔;有的孩子把所有的材料都拿一点在手里,把材料全部贴在一个纸盒上,像一个垃圾筒;有的孩子拿着纸盒不知该做什么,嘴里喊着:“老师,我不会做。”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不能充分表现出来呢?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有一次有一个小朋友拿了一个鞋盒套在头上,摸着走到这儿走到那儿,嘴里喊着:“我是大头娃,我是大头娃。”一不小心,撞上了桌子,他想了一会儿说:“老师,我要在纸盒上剪两个洞当眼睛,”于是,他从自己的筐里拿了一把剪刀,剪出了一双眼睛。这一情景提示我,孩子们在玩中认识了纸盒,积累了一定的纸盒物化经验,有了新的需要。于是,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操作工具及辅助材料,并要求他们先玩玩纸盒,看看它们象什么,再用纸盒做一件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经过几周的活动开展,他们成功地制作出了许多成品,有机器人、汽车、邮箱、垃圾箱等。既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与求知欲。

活动分析:

一开始幼儿在区角里做不出什么成品来有以下原因:一、材料投放太多,使幼儿无从下手。材料过于丰富,使许多幼儿心猿意马,拿了纸盒又想拿瓶盖、装饰纸,注意力不集中于一件物品,因而浪费了许多材料。二、工具的投放过早,使幼儿忽视了材料的可塑性。幼儿急于求成,未经思考动手就做,以致于对操作材料的认识不足,无法根据已有材料进行操作。由于材料和工具投放过多过早,无层次,从而加大了操作的难度,使幼儿不敢动手做,以致于想偷偷放弃。

后来的活动从材料的一次性投放、目标要求全面,到材料投放、目标要求都“细化”,进行阶段式的开进拓展,从低到高、层层递进,直到活动能圆满开展,自己在不断的思考、探索,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有了一些认识:

1、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材料的投放要与我们所要达成的教育目的紧紧相连,力求能满足幼儿现阶段实际发展的需要。纸盒构建活动中,第一次活动时,提供的材料种类齐全,虽然有全面完整的优点,但幼儿对纸盒的认识都浮在表面,无法深入探究,操作时只是对纸盒进行了装饰。如:张艺把纸盒做成床时就在纸盒边上画了花边;程怡在做娃娃时就在圆形的盒子上贴上了眼睛、嘴巴。

2、辅助材料的投放要适量

辅助材料是指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设想,使其的结构更加完善丰富、精致的材料。在纸盒构建活动中的装饰纸、颜料、瓶盖、线等都是辅助材料。由于这些辅助材料投放过多,使幼儿对纸盒不仔细观察就急于使用装饰用品,毫无目的地乱剪乱贴,造成了材料不必要的浪费。

3、活动区内活动目的的提出要有层进性。

层进性是指活动区域的活动目标具有层次性又有递进性。活动目标的提出要根据幼儿现有的水平,提供一个最近发展区,有浅入深、从易到难。在幼儿对纸盒积累一定的感知经验后,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工具和辅助材料,目标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

现代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学习者、实践者、探索者,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并敏感的接信念住幼儿抛回来的球,抓住这生成与发展的好机会。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4:教育小结:用爱来化解心灵寄托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教育小结:用爱来化解心灵的寄托

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学年,我带小班幼儿。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偏小,对幼儿园环境陌生,最重要的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溶入集体的生活中。所以不避免有情绪激动、哭闹的现象。

你看这是我们班幼儿入园的第二天(场景一):源源小宝宝是外婆抱着来到幼儿园,她年龄比一般的孩子稍小些,可力气却不比别的孩子小。她大声地哭喊着,用力地扭动着自己的身体,外婆都快要抱不住她了。于是我就主动地上前抱她,安抚她,可她哭的更厉害。幸好外婆是比较了解她的,马上把她抱到小床上,让她闻着自己的“小妈妈”安静了一会儿,外婆这才能脱身离去,源源也渐渐止住了哭声。你一定会想这是一个什么神奇的“小妈妈”呢?告诉你可能不相信,所谓的“小妈妈”就是一块妈妈衣服上的布料。只要源源小朋友想妈妈了,她就会拿出布料不停的闻!而且我从源源的妈妈那了解到,小源源只要有了“小妈妈”就不会说话了,更加不要说是和别人交流了。你想让她和你说句话真是比登天还要难些。于是我带着这种好奇接近了神奇的“小妈妈”。我试图想知道里面的奥秘!

(场景二)今天早晨小源源按时的来到了幼儿园,眼角边隐约可以看见未干的泪水。手里拿着“小妈妈”,我走到她的面前想让她和我打个招呼,可我失败了。我没有能让她开口喊我一声,这时我无意的想到源源妈妈和我说的话:“有了小妈妈你想让她说句话比登天还难。”我情不自禁的把“小妈妈”一拿,我说:“你喊我了,我就还给你。”“老师好!”一句普通而简单的话终于让我听见了。从这时起我暗暗对自己说:“就让我来做宝宝手中的小妈妈吧!”

带着这种想法,我平时对源源小宝宝多了一份关注和爱护。并和家长建议,希望家长把源源手中的“小妈妈”渐渐的变小,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每天在幼儿园里的7个小时里,上课我让源源坐在我的面前,洗手小便我主动帮忙,对于她的一些小要求我尽力的满足。尽可能不让她孤单、不让她想家。让她感觉到老师对她的关心和爱护,幼儿园给她的不是痛苦而是温暖。让她享受到家庭里的一切。终于功夫不付有心人上学快三个星期了,小源源基本能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在无止境的哭闹了。最难人可贵的是小源源手里的“小妈妈”在她不经意的过程中也由“大块头”变成了“小宝宝”了。我真的感到高兴,我做到了,我代替了她的“小妈妈”。我付出的爱等到了回报!

老师在孩子眼中是一个具有超能力、无所不知的“巨人”。然而我不想做巨人,因为我没有巨人的高大。我只想带着我一颗年轻的心、一颗付有爱心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快乐中体会到严格,在严格中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就让我用爱来化解每一位孩子心灵的寄托吧!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5:教育小结:播撒幼儿爱自我情感培养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教育小结:播撒幼儿爱自我的情感培养

幼儿是天真的,幼儿最需要的是母爱,是慈爱,是呵护。一个在充满爱心世界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成为有爱心、身心才能健康成长的孩子。当前,在人们日益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幼儿心理的健全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当代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一些共性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幼儿缺乏自信心自尊心,感情冷漠,缺乏爱心、责任心,不善交往等等。本课题研究旨在突出人性化教育。尝试根据幼儿的心理、情绪等特点,结合我班幼儿的情况,设计并组织一系列教育活动,优化幼儿的情感,形成一套有效的活动方案及教育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在长期与幼儿的接触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情感世界真实而又丰富,需要成人密切关注。反思过去,我们的生活教育总是关注认知因素,关注生活技能的掌握,而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与体验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动力效能,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融入集体,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我在新教材中“适应”集体这导读里感受到:“教师要引导幼儿尝试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表达情感与交往合作的技能,逐渐形成集体生活的概念,使其感受共同生活的愉快。”这意味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尊重并鼓励孩子健康情感的发展。去发现和重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

一、挖掘幼儿爱自己的情感

刚刚入小班的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实际上这也就是以自我欲望为中心,以自我情绪为中心。在小班是很正常的,为此要引导幼儿从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实施从身边小事、真实的事开始,如讨论怎样去关心幼儿园里的老师阿姨、怎样关心幼儿园的玩具、辛苦的厨房阿姨等,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具有同情心,以助人为乐事。从开学以来,有一部分的幼儿个性强、为了不在园吃饭表现出哭、叫的不安情绪,甚至经常发生同伴间抢夺玩具、茶杯的事例,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孩子不懂得“爱”、不理解“爱”。特此需要通过情感系列活动向幼儿进行爱的传递。

二、实施爱的情感教育的做法:

1、让情感教育在班级展光彩:实施“活动式”情感教育。以小班幼儿从爱自己开始为成长切入口,安排不同要求的活动素材,影照“情感环境的墙饰”,让孩子感受到爱,通过“每周二节”课题活动,使他们的快乐情感得到宣泄,使参与活动的幼儿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调动了各类幼儿的情绪、兴趣。包括:A:设计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情境感知与交流体验。主题内容有:A“我的小眼睛”;B“我会保护自己的五官”;C“一起玩真开心”D、“我自己的身体”等等。除此还通过给班里的孩子开生日party的形式,创造一个浓厚的家庭氛围。既培养了孩子的团队精神,又让孩子感受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母爱的温馨。

2、重平常对幼儿进行友好行为的全面巩固训练:①美术游戏活动:画“我的小手真能干”,引导幼儿观察小手的外型,注意用自己情感的体验用画笔表现出小手,学会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感,(尽量用语言与积极的态度表达情感,)知道笑着的脸最美丽,要使自己高兴,别人也高兴,大家高兴才是真正的快乐。②音乐游戏活动教歌曲:“我快乐”,让幼儿知道每个人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告诉别人,唱歌做动作都可以,用自己的身躯表达一种美的情感。让幼儿(亲身体验,使幼儿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逐步发展移情能力,促进幼儿的友好交往。这样才能使幼儿学会了解自己、调控自己的喜怒情绪、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在活动中找到快乐。

3、把情感教育与家庭融合:让情感教育走进家庭,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课题活动的参与者。家园联系活动,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在家庭中注重对孩子进行“爱”的熏陶和爱心的培养。现在的家长虽然通过各种媒体,了解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但大多数家长还是比较注重孩子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比较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一次于幼儿的谈话中偶然涉及“哭”的话题,“为什么会哭”的问题充分反映了孩子内心的需要、不满及困惑。据统计有16个孩子哭由家庭中成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行为引起,如,“爸爸打我”“我钢笔字写得不好,爸爸骂我”“爸爸妈妈吵架,我很生气”“我没错,妈妈还打我”等。另6位孩子哭是因交往受挫,如,“没有人和我做好朋友”“因为我做错一点事,小朋友就不原谅我”等。因内心需要得到满足而感动得哭的只有1人,“我过生日时,小朋友都和我握握手,还抱抱我,我太感动,就哭了。”我将孩子们说的话整理出来贴在“家园联系栏”里,写上“亲爱的家长,你能读懂孩子的心声的呼声吗?”这一内容,引起了家长的极大关注,许多家长看了好几遍,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影响,他们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商量策略,修正自己的言行,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健康快乐的我”

在“健康快乐的我”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老师期盼透过不同的教育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保护自己,感受老师、同伴给予的关爱和幸福,初步以“尊重”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我自己”、“我的四肢五官”“我的小脚”、“我有趣的嘴巴”等活动来具体开展,让孩子们在一次一次爱自我的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而达到自爱教育的效果。

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教师能意识到并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世界,那么在日常一日活动中就不应只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而是应关心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应只关心孩子行为的好坏,而应关心他们对善举有没有积极向往的意愿;不应只关心孩子有没有学会某方面的技能,而应关心他们欣赏什么,推崇什么。每个孩子都渴望爱于被爱,这是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要,是他们最初人格形成的基点,其核心就是感受和体验。教师日常不经意的言行会成为孩子们判别自己是否被爱的依据,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注意和每个孩子交谈、交往,向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如,积极回应孩子的问好,摸摸孩子的头,抱抱他们,始终面带微笑询问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诉说,并作出反应,时时让孩子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做教师的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这会令孩子们感到安全、满足和愉悦,有助于他们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总之,教师给孩子的印象应该是可亲可爱的,只有可亲才能可爱,长此以往,孩子在老师有意识的影响下,才会有丰富的人情味,对幼儿园的生活才会产生激情,才会感到幼儿园生活是愉快的。由此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那爱的种子就会无形的在孩子的心田悄悄植下根,等待爱的种子发芽,开花。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