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教育引导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幼儿行为教育引导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1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幼儿行为教育引导

一、总论

1.家长通过学习达到的目标是:

a)家长能够掌握正确思考、判断幼儿行为的教育方式;

b)家长初步掌握实效性的幼儿行为教育方法;

c)家长初步具备实施行为教育方法的能力。

2.理智之爱:

将教育的最终目的视为放手,让孩子高飞远走,具备独立思考、独立生存、独立适应的能力,让孩子的未来掌握在孩子自己手里

二、0-8岁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1.一岁之前犹如小动物:

a)小孩子打人是正常行为,不是文明行为

b)我们就是要帮助孩子完成从自然人――社会人的过渡。

c)对于孩子的问题,要适应它,接受它,改变它。

2.二岁多开始讲一点道理:

a)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孩子是能够塑造的,孩子像一个面粉团,只要有合适的模具,他就能适应那个模具,成为那个样子的。8岁后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家长想让他接受父母创造的环境很难。

b)TerribleTwo的实质,是孩子进行“我”的探索,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不探索,长大之后就会没有“自我”。家长不要束缚孩子的这种探索,而是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3.三岁后:

a)海马体成熟,懂一点道理,有意识出现。这时,大人要制定规则了。

b有些早教方法,例如:提前教幼儿识字,最不符合自然规律了。

4.八岁后:

a)习惯已经养成,很难改变

b)关注“小三现象”

三、父母的责任

1.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存内能力、独立适应能力的独立个体。

2.要“解剖”孩子成长的心路:没我,我,自我(6岁),他我,群我,没我。

3.孩子成长的智路:直观,形象,抽象(5岁)

4.孩子成长的身路:身体是一台精密的、适应环境的机器;吃多少该谁来定?由孩子来定。

三、父母常犯的错误

1、错误类型

a)过度保护型:导致孩子没有自我,没有主见,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b)支配型:导致孩子叛逆,长大以后,独断专行,不听他人劝告

c)骄纵型:导致孩子不会控制自己的要求;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

d)放任型:导致孩子缺乏爱,冷漠型

2.正确类型

a)理想型:给孩子的爱要适量、不过也不缺,强调整体平衡性(不是单纯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3.家长要学习间接指导:

a)间接指导的意思是指家长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教育方法

1.强化行为习惯的方法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孩建立一些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a)描述性的表扬:

分为三步,描述――感受――总结

那种空泛的“你真好”“你真棒”之类的,其实孩子不能正确理解,会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

b)情感交流:是双向的,既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感受,也要感受孩子的感受

c)假设性的提问:举例:假如我们……后果是;巩固――强化

2.改正习惯行为的方法

a)统一家庭观念(各人分工合作,爸爸唱红脸,妈妈唱白脸)

b)行为改正法(竖一面墙,做对了给奖励小红花,这个方法可以用到10岁)

c)冷处理(例如:替代法)

d)同侪教育法(例如:练琴,做运动)

e)正确示范法(例如:doitwithme)

f)同理心原理(例如:知道孩子感受)

g)异位思考引导法(这就是培养情商了)

h)每人一句定规矩法(小孩有参与感)

i)重复性回应(这点是不是心理学的应用,大人之间也适用)

3.发展孩子能力的方法

a)带着孩子一起做(日本妈妈的例子,香港爸爸的例子)

b)让孩子去发现

例如:数量守恒;发现知识比传递知识,效果要好

c)全感官活动

小学教学是要用眼睛和耳朵,幼儿园教学要全感官,摸到、闻到。

幼儿园不建议死学书本上的知识,因为对孩子没有意义,也容易忘记。

必须要建立意义,孩子才能掌握

d)作品欣赏法

大人要注意信息分解,概念整合

五、问题解答

1.行为习惯类问题:

a)解决的办法是为小孩设定时间规律。

b)还可以用玩具促进孩子的行为习惯的慢慢发展

c)孩子要从“服从规则”过渡到“制定规则”

d)教育不是一招,不是单向的,而是多种方法的组合。

e)教育的核心就是态度

2.气质类问题:

a)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家里原则性不够强。例如:一个家长说要说打死孩子,其实并没有打死孩子,因此家长应该说一些能够做到的事情。大人不要树立威严,要树立诚信。

b)我们需要学会表达情绪,以模拟情景取代发脾气

c)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倾述对象

3.学习类问题:

a)是学习还是游戏,不在于形式,而在心态,或者说出发点。

b)在低幼时铺垫大量直观信息,将来学习比较快。

c)真实生活教育,比书本教育更好。

d)提倡在生活中认字,如:在学“水”这个字的时候,讲清楚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怎么演化的。孩子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比单纯增加识字的数量更有意义。

“小三现象”在佟老师博客里又称为“小三效应”,以下是摘录:

“让五岁多的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生意好得很哦’!因为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担心宝宝上了小学后会跟不上……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确保孩子上小学不会落下!”

“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的知识内容(如拼音、写字、算数等),孩子到了小学后,的确会表现出很好的状态!――有自信、什么都会、没有给落下,甚至是班上的前几名!考试几乎都是满分!家长看了孩子的这一状况也一定很开心,认为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得孩子‘如此优秀’!”

“由于小学的内容在幼儿园(学前班)时学过了,因此孩子学起来是不费力的。也会因为内容都学过,再学一次也没什么意思,而使得学习时积极性不高,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于是“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孩子开始表现出另一种学习状态。”

“两年的时间没有认真听,好好思考,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建立,甚至会有“我不怎么学也都会呀”这样的心理……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幼儿园里所教援的知识内容用得差不多了,并且,幼儿园(学前班)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与小学的一样!有一些需要一、二年级知识基础的新内容出现的时候,孩子多会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不够扎实)。这时再想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其实是很难的事儿了。”

“有些孩子,可能学习成绩在小学一二年级不怎么突出,但学习能力强,理解力好,三年级后更显优势……有些孩子虽然提前学习后会有一定的‘效果’,如认字较多,算数很快,但三年级后,这些靠提前学出来的孩子,还是不如‘学习能力强’的孩子!”

“简单地说一说,小三效应就是指:提前将小学内容拿到幼儿园阶段来学习,使得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重复性地学习同一内容。看似孩子学习不费力,但易引起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养成。另外,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得到发展的如社会性交往能力、自主性(自发性)、自我服务能力及意识等因被‘学习小学知识内容’占去了,也没有很好的发展,而最终是好心办坏事,误了孩子呀……”

推荐书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唠叨以外的教育法》蔡伟忠著,吉林美术出版社

下面开始记录讲座中蔡老师对家长的问题回答,从中也可以看出蔡老师的观点

引号中的是蔡老师原话

----后面是按我自己的理解加上去的解释

如有不全或有误的地方请别人补充哈

开始:

“有一个妈妈问,‘我怎么样才能够惩罚孩子?’这个问一问,我就觉得是观念出问题了”

----父母应该与孩子站在同一立场,而不是对立面

“还有一位妈妈问我说,“我孩子两岁,怎么样能够让他不要老是捣蛋,老是说不呢?”这个也是观念的问题,根本不用思考,这个孩子的行为是正确的”

----这位妈妈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有一次我从广州坐火车来深圳,坐在我后面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估计也就是20岁左右,带着一个BB,可能一岁不到,两夫妻很好玩,刚开始的时候抱着BB在玩,等一下BB开始哭了,然后两个年轻的夫妻就开始不耐烦了,“哭,别哭了。”然后就开始猜了,是不是要喝奶?给他奶不喝。是不是要尿了?发烧了?哭到后面,就“怎么搞的老哭,怎么不听话呢?你叫他别哭。”然后那个老公好听老婆话,“你别哭好不好,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很烦的,你哭。”然后老婆就说,“这样子,打他小屁股,看他还哭不哭。”老公真听话,“再哭打你屁股。”然后就打了。我坐在前面坐,也不敢多事,一路在听,觉得这对父母也真的没有好好读书,你跟一个一岁的孩子讲“你别哭,爸爸妈妈很烦。”能不能听懂?在座的都会笑,还说“打你屁股,再哭再打你。”有没有用?小孩听得懂吗?你们都在笑。”

----故事中“这对父母没有好好读书”也是指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我有次去龙岗一家幼儿园,园长告诉我,开车下去,第三个路口左拐一样,我开车一下去,第一个小路口没有交通灯的,我纳闷,这个算不算路口?去到第二个路口更要命,交叉路口,算两个起来算一个?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的语言都同多少都会有问题。就像今天搞会场一样,今天现场的工作人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问题出在语言沟通,没做好,讲的一句话,大家的理解不一样。你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多少次出现问题,都是语言沟通没做好。我们在社会做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跟孩子用语言讲,他哪里能听懂。初生的孩子你就把它当成小动物,就像小狗看到你陌生想过去侵犯它的地盘,小狗就会咬你了。”

----三岁以内的孩子,基本上都有“动物属性”

““赶快过来吃饭。”“还不赶快起来,磨磨蹭蹭。”“你干嘛这样做?你收拾玩具。”其实你在支配孩子……在座的有谁小时候被父母揍过的?基本上都被揍过。所以基本上就会很习惯地重复我们受教的阶段,觉得这就是一个教孩子的方法”。

“100个中国的父母有99个都犯这个错,……(错在)没有跟孩子坐到同一条船上,你是把孩子分离了,你不是跟他同一个立场。你是告诉孩子你该怎么样,而不是告诉他我们该怎么样,我们可以怎么样。这就是很多父母教育两岁、三岁到五、六岁的孩子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你心态没有摆正。你不知道应该跟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你不应该吩咐他,你要怎么做。这就是父母到了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要明白的,你跟孩子的立场是要一致的,就是你不是叫他怎么做,而是说爸爸妈妈跟你一块克服问题,不是让他一个人去克服。”

----蔡老师指出的这个错误太典型了

“教育孩子,比如早上起床这个问题,你就要在之前,找一个周末大家坐下来说“宝宝,现在早上起来天气冷了,我们都不想起来。”不要说你不想起来,要说我们不想起来,明白了没有。我们都不想起来,天气冷,想多睡一下,正常,蛇都要冬眠了,对不对宝宝?宝宝听了有没有心情好一点?有啊,爸妈理解他,体谅他,跟他一样,都不想起来的。所以你看到,跟宝宝这样说了以后,宝宝就说,对,我们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块来解决好不好?我们怎么样处理?好多方法,首先要相信孩子的努力,我们这样吧,轮流,一、三、五你叫醒我,二、四我叫你。如果是四岁多的孩子不一样,他发现我给你支配,我们合作处理问题,整个环境不一样了,孩子就觉得我有责任了,你给孩子责任,他觉得我要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你看到教育孩子一个心态的改变,角度的改变,小孩就不一样,所以你要理解孩子。”

关于专注力

“有一位妈妈跟我讲“我宝宝很本事的,两岁就能专注了,看住那个玩具。”我说那个叫发呆不叫专注。一个两岁的宝宝看那个玩具,有什么意义,你看我宝宝能看住它一分钟不动,那个叫发呆,那个叫入定,不叫专注。专注意义、有意思,不断在思考、在分析,不断在大脑里面活跃地对比,这叫专注。所以你看到小孩出生的时候肯定是非专注学习的,谁告诉你说一岁就培养专注,那他就害了这个孩子。”

关于分享

“你说“宝宝,妈妈告诉你要分享给旁边的宝宝,这种叫分享,懂不懂?分享就是这样子。”你就害了这个孩子,孩子心理没过这一关,到三岁多才可以这样教,那个时候心理成熟到这个阶段了。”

怎么挑最好的幼儿园?

“无所谓了,哪里方便就选哪里了。你就把那个幼儿园给他的,总之经历过的都变好事,就可以了,明白没有?你经历什么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人生经历,难道全世界人都爱他、呵护他,对孩子好吗?不一定的。真实世界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做这些,做了以后对小孩好还是不好,还不知道,更多的是修炼自己,让自己变成能量很大的人,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什么回来你都懂得引导他去正确地面对,就可以了。”

关于早教

“很多家长都会说“我有让小孩子游戏中在学习,我有安排好,回到家,第一段时间就玩串珠,锻炼小手肌肉,第二段就玩积木空间思维,第三段什么什么,你这个叫玩吗?你这个叫游戏吗?这个叫训练,不叫游戏。所有能够对孩子产生有价值的活动,条件一,孩子必须是在一个放松的心态,心里是没压力的,是自主的,这种环境放松的心态下,大脑的另外一部分才能产生和建构。要是小孩是在紧张的心态,他做的时候是用了另外一部分的神经。”

关于学数学

“你看到很多错误的观念是什么?小班教1、2、3;中班教4、5、6;大班教7、8、9、10。这简直是发神经的。给孩子教数学肯定是先教数量,数量是真实、直观的,比如说数珠,生活中数钱,能教多少?两、三岁能教好多了。生活环境允许的,在三岁、四岁之前多少数字都能用。”

关于宝宝的穿衣问题

“身体是一台精密的、适应环境的机器。这是最重要记住的,你的孩子生出来就是为了适应环境去形成的,你给他什么环境,他就会有这样的免疫能力,身体也是,智力也是。最可笑的是看到,一到了冬天,很多老人都把孩子包得像个粽子一样,只有小眼睛,怕孩子着凉,你怕什么?孩子的身体是有免疫的。”

“为什么小孩的身体有免疫能力啊?免疫能力就是告诉它我身体要对抗这种冷风,遇到冷身体就要调整,要是你天天把他包得像粽子一样,这个孩子的身体告诉自己“我的身体永远都不会碰到冷的,所以我就可以关掉、淘汰适应冷天的系统。”孩子身体的遇冷性就淘汰了,就没有了。所以孩子的身体就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你要他怎么样适应,他就变成什么样的人,是这样塑造出来的,孩子是否健康,关键在你是否放手。“

关于吃饭问题

“吃饭问题,是(父母)的问题,肯定不是孩子的问题,刚刚有BB的记住,从小建立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第一个就是时间规律,对小孩来讲一出生就是吃饭的规律,你给他喂七次奶,就固定时间喂七次。刚开始小孩没适应,在两段期间肚子饿,要不要喂他?不要,BB一出生很快适应了这个时间,不过你要固定,固定了,他适应了,慢慢慢慢,他一路成长,一路把这个时间减少,最后吃饭的时间固定下来,他身体就会告诉他,就在这个时间段吃东西,其他时间段没东西吃的。这样身体的内分泌、胃酸等等的就会按照这个规定来设计,人就是这样过来的。

吃多少该谁来定?该孩子来定。”

关于过度保护的问题

“(我)去一所幼儿园,两个孩子在玩游戏,一个孩子推了另一个孩子一把,这个孩子就摔在地上,其实坐在小椅子上,跌在地面有什么大不了?被人家推的这个孩子的爸爸刚好来接孩子,一看到冲过去一巴掌就拍到打他的孩子的身上去,这个孩子也趴在地上,刚好这个孩子的妈妈带了两个舅舅来接,两个舅舅冲过去就把那个爸爸按在地上打,然后家长、老师、保安过来都拉不开,两个孩子手牵手在看两个大人在打架,手牵手跟过瘾。

这个就叫过度保护型。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解决,你什么都保护他最后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什么都由你出头,这个孩子还要不要自己解决?不用了,最后他适应了,习惯了,有什么都要找别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书读得再多能力也很低,以后出了一点点小事都会跳楼自杀的那种人。”

关于父母随意支配孩子的问题

[NextPage]

“支配型的(父母),就是什么都是你支配(孩子),你该怎么样做,你不该怎么样做,连小孩穿什么衣服都说,哎呀,你别挑个裙子了,这个裙子好看一点,就是把你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小孩身上。很多时候可能是潜意识在支配孩子,最后就导致孩子厌恶家庭、讨厌家庭、要反抗家庭,最后孩子就会想办法千方百计逃离家庭,就会对父母充满了怨恨,最终最容易出现就是离家出走,问题孩子,(例如)那种去网吧消费等等”

关于骄纵型的家长

“骄纵型是什么?就是小孩想要什么你都给他什么,觉得这个世界什么都来得太容易,只要开口向爸爸妈妈要,就会有。骄纵型的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来得太容易了,爸爸妈妈都给我,但是面对外面的世界又没有能力了,这种孩子容易出现“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就是因为你骄纵他,外面的世界不会骄纵他。”

----原来爱和自由给多了,也会泛滥

关于放任型的家长

“放任型的很多父母是我就让他怎么样、怎么样,我不用管他,其实放任型等于不爱孩子,你没有给爱孩子,放任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放任型的孩子没有感觉到家的关心和关爱,这类孩子就缺少爱,这样的孩子就会出现很冷酷的心理,对世界很冷漠的心理。”

关于家长可能是某几种错误类型的混合体

“同样一个家长可能在某一些范围是放任、在某一些范围是骄纵、在某一些范围是支配,这个你自己要分析,你在什么范围里,基于你的心结,比如你小时候没机会学琴,现在希望小孩圆你的梦,要是在这部分就变成是支配型的。你自己分析自己是哪一部分,要做一些调整。”

----家长需要有的心态就是凡是有错,必定错在家长,不在孩子

关于先情后理

“我们中国人是先做人,后做事,不管小孩犯了什么错了,先过来抱一抱,“妈妈知道,你努力过。”然后再讲道理,这一招我建议作为必须用的,先抱一抱他,说“爸爸知道,其实你刚才很努力的。”然后再讲道理。这个能解决很多问题。”

关于客观冷静

“冲动的时候请到厨房先喝一杯水,让你冷静下来,让宝宝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要冲动,冷静的时候才教育孩子。”

关于尊重孩子

“怎么叫尊重孩子,让小孩有选择权、发言权,让小孩先说。现在连囚犯都有发言权,申诉权,你的孩子有没有?有没有机会先讲一讲?要尊重孩子。”

关于同一立场

“不是你吩咐他去解决,你是跟他一块解决。”

----这点非常重要哦

关于描述性的表扬

“你表扬孩子的时候(要)采用描述性的,不要用“很棒、很好”这些。

举个例子:首先描述你看到的事情,宝宝,爸爸看到你画了一辆车吧?或者你不知道是车,爸爸看到你画了有红色,画了有大圈,又用绿色画了一些小圈,对,这是绿色的窗户,你看还有红色的轮子,这样你再笨也猜到是一辆车了,爸爸看到你用三种颜色画的,而且你看这个车画的门画得挺有意思的,有门锁,好像家里的门一样。

再描述你的感受,如:我挺开心的,我觉得你很努力了

最后就要总结两句话,如:爸爸觉得你画这幅画很认真。”

关于情感交流

“举例:这个事我不开心,你也不开心吧?”

----先表明自己的情感,然后再询问孩子的情感

“宝宝,要是你吃饭快一点,妈妈会很开心。”

----这是个人情感的倾述,孩子听多了,也自然会这样表述自己的情感

孩子为什么故意做一些你不想他做的事?

“因为你跟小孩沟通不够,你以为自己放了很多小孩在小孩的身上,其实你没有给小孩优质的时间,小孩没有跟你建立起感情的联系,你没有让小孩感受到你的爱,甚至小孩为了获得你的关注,故意捣蛋引起你的注意。”

关于收拾玩具

“小孩听到“收拾玩具”,开始思考什么叫收拾玩具呢?是先把桶拿过来放进去,还是把玩具搬过去?是先收拾这些还是收拾那些?是收拾一部分还是收拾全部?对孩子来讲“收拾玩具”几个字很复杂的,他会想很多东西。”

“正确的做法是说“跟妈妈来收拾玩具,妈妈跟你一块来收拾。”做一次、做两次,他就懂了什么叫“收拾玩具”。”

孩子情绪不好的处理

“家里面要有一个小孩的隐私空间,一个小纸皮箱,让他躲在里面,外面挂一个“请勿打扰”的牌,告诉宝宝这是你自己的空间,尊重你,你可以邀请我进去,也可以不邀请我进去,你心情不好,就躲在里面,把牌子挂在上面,我们就不打扰你。然后在里面放两个枕头,小孩有一个发泄情绪的地方,出来就没事了。”

关于不同养育人的角色

“家里面一定要统一家庭观念,统一行为,不过可以分角色,什么意思?就是说妈妈给宝宝爱,爸爸讲原理,不过两个没有唱反调,就是爸爸训完孩子,妈妈千万不要落井下石。这个幼儿园经常见到,一个老师在训孩子,另一个老师就过来说“对啊,就是你。”第三个老师讲“就是你。”这个孩子惨了,这个幼儿园肯定不行。

千万不要这边爸爸训完他“你干嘛吃饭吃得这么慢?”妈妈过来“就是嘛,你干嘛,吃饭这么慢?”奶奶又过来“就是你吃饭这么慢,让我们收拾得慢。”这样孩子倍受打击,一个人训他或者跟他讲道理严厉一点,另一个别出声,走到一边,不要管他。好了到后面这个孩子给爸爸训得开心,妈妈就会过去“宝宝干嘛?”“爸爸刚才训我。”妈妈就一定不能说“你活该了。”也不能说“对啊,爸爸不对,打倒爸爸。”应该说,“刚才爸爸训你,严厉了一点,为什么?你想想道理。”这样他就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帮他整合经验。教育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怎么去形成一个团队去教孩子,不是唱反调,是分工合作。”

冷处理和替代法

“冷处理,就是让孩子做了一些不喜欢的事,就冷处理,冷处理就是不管他,没反应,完全不管他,就好像我看到一个老外,带了四个孩子在香港等船,第二小的孩子可能有五岁,为了一点事在大庭广众之下滚地哭闹,两夫妻,一个看书一个看报纸,冷静得不得了,这就叫冷处理,孩子哭闹,哭闹没有反应以后就发现这一招不没用了。不过这边冷处理了,那边要取代法,要教需要、想要得到什么,用一个取代方法去处理。”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关于重复性回应

“假如小孩跟你讲了一些话,你都不会处理的,你不懂怎么反应的,而且没必要反应的,就重复性。“爸爸,我今天在幼儿园揍了人。”“为什么揍人,不能打人。”还是说“揍得好,揍伤了没有?”都不行,没用的。要怎么样?“你在幼儿园揍了人啊?”回过来再去了解、调查、处理。”

带着孩子一块做

“我香港有一个朋友,家里面经济不怎么样,他每一个周末星期天早上起来,风雨不改带着孩子去坐公共汽车,坐到最上面那的第一排,每一条线路从总站坐到总站,跟小孩一起坐,看到什么说什么。小孩参与到里面,带着孩子去认识世界,这个孩子不会比那些参加兴趣班的孩子差,而且可能还更强。”

留空间让孩子去发现

“我跟一批大班毕业的孩子上数学课,我拿了18个木珠子跟小孩数,数了木珠子,数了18,我问孩子18分了两堆,是多少?我们的孩子又数一遍,又是18,分三堆多少?我们的孩子还要数一遍,还是18。小孩数学没学好,没有数量守恒的概念,就是怎么分18还在。幼儿园的数学没教好,这个别奇怪,大把都没教好的。这里你怎么教他?就是重复一次,重复到第八次,有一些孩子不再数了,就跟我说是18,我说你数一数,小孩一数果然是18,小孩就很开心,是真的发现到了的开心,真的找到知识的开心,让他发现到就是他一生的,是他自己知道的,要是你告诉他,是二手知识,不是一手经验,所以留空间让小孩去发现知识,比你传递知识要好。”

全感官活动

“就是让小孩全感官,动用全身的感官,记住,到了小学以后小孩学习就是用眼睛、耳朵,这是主要的学习工具,只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才用机会用鼻子、皮肤等所有的感官去感受,这个感受就是为他建立对一些东西除了文字以外的意义唯一的机会,所以大量地在这个阶段让孩子用全身的所有感官去感受,不是给他看,是给他摸、闭上眼睛去摸,这样小孩以后一看到这个东西就会想起很多,而且这种神经的发展不是那种文字所能取代的,是大脑的一部分,这部分过了这段就没有了。”

行为习惯类的问题:

1、独生子女的性格培养,小孩刚两岁现在任性、脾气大,不懂谦让,自立性不强,如果纠正?

首先要分析问题出在谁的身上,父母孩子还是其他?父母。父母的问题出现在哪儿?不了解孩子,理论基础不达标。因为小孩在这个阶段就是应该这个样子的,你的预期目标应该是让小孩顺利过渡这个阶段,你怎么帮助他,你帮助他,为他提供一个环境让他可以自主地去丢、去玩,那些不危险的东西让他能够掌控,让他能够掌控那些东西,预期四个月搞定。

2、女儿从小就敏感,而且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自从3岁的时候弟弟出生,就更敏感了,很爱哭,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家人关注弟弟,和别的小孩子玩,我们一定要关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分析问题出在哪儿?父母、孩子还是其他?还是父母。为什么还是父母?因为有一个孩子出生以后,这个孩子得到的关爱就少了,她做这些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我们预期的效果是让孩子学会爱弟弟,这就是预期的目的,方法是父母去爱这个女孩,让这个女孩去爱这个弟弟,怎么样让她去爱?一家人去生活,不是妈妈跟弟弟,是妈妈、女儿、弟弟,要假手于女儿去解决弟弟的一些问题,或者是参与解决,这样就间接指导。

3、孩子看见别人有,自己没有的时候发脾气,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要分低幼和高幼。如果是低幼,这个问题出在谁的身上?还是父母的问题,因为低幼的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感觉是自己的,因为我看到就是我的,然后我就想要,没有了就发脾气,发脾气是不是一个正常行为?小孩发脾气、大人是不是正常行为?是。然后他是自然人,自然人要去到社会人就要学会怎么样表达情绪,这个应该父母来教,父母没教会,他发脾气是父母的错。所以第一要改是父母的错,分析了以后我们该怎么处理?处理方法很简单,采用正确的一天安静下来模拟情景,或者是教孩子情绪不好了该怎么样表达取代发脾气。妈妈假装是她,爸爸假装是另外一个,模拟了小孩再来排练,以后小孩碰到这个问题,就取代了发脾气。

大龄的已经到五、六岁了,小孩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发脾气,第一个是谁的问题?父母还是孩子?为什么孩子会发脾气,因为父母的教育行为出问题,这个就是骄纵型出问题,这样孩子就变成一定要有,他不会自己控制自己的要求,这个也是父母的问题,改正你对孩子的方法,比如重新再提要求。今天你五岁了,我们现在买礼物,先给他甜头,妈妈觉得你五岁了长大了,可以自主了,每天给你零用钱,以后妈妈就不会随便买礼物给你了,只会在生日、六一买,其他你自己有钱自己买,好不好?说了以后用这两个去调整他,让他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个调整可能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4、女儿胆小,性格急躁,有遗传的因素,也有前两年不得法的引导,现在父母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遗传对小孩影响很大的,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孩子没有跟爸爸在一起,因为爸爸一早就不在了,但是这个孩子完全遗传了爸爸的样子,遗传是很重要的,记住,遗传有一些性的的东西不要去改变,我们只是让这个变成优点再去辅助他。我觉得胆小是好事,在中国胆小是好一点,性格急躁就用玩具来慢慢促进他的发展。

气质类的问题:

1、对孩子的要求,经常被当成耳边风,孩子因此抓住了大人的弱点,(反正不听你们的话,你们也不能拿我怎样)在外很好,回来就闹,对我们的话选择性的听,越是要求他不可以的事情,他越是要尝试。

如果是低幼的,你家里的原则不够强,就变成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为什么?因为你说打死我,没有打死过我。这样就要讲一些你能做到的,比如今晚就不看电视,要讲一些你能做到的,我不觉得我们要给孩子威严,孩子要尊重你是一个有诚信的人,就是你说了什么是要发生的,你就要建立你的诚信度,让小孩知道,爸爸妈妈讲过会发生的,这样你就重新要建立诚信度,建立了以后,他知道你是认真的,这件事讲了会算的,这是诚信度不够,所以这个也是爸爸妈妈的问题。

2、孩子在家脾气特别暴躁,动不动就高声大叫。

低幼的也是取代方法,要想一想,很多时候孩子处理事情是这样子的。

举例:我儿子对我的态度很好,对我老婆的态度不怎么好。为什么呢?小时候跟我儿子聊天,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对我态度不好,她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她。然后我说为什么你对我态度没什么?他说爸爸明白我,爸爸从来没有我不会就把书一甩,好好读,爸爸反而会好好跟我讲。这是专家的好处。我老婆从来不相信我是专家的。所以这就是你看孩子会怎么样,你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对你,这个完全是一面镜子,小孩在家里面脾气暴躁,你就看是家里的环境安排不合他的心意,有没有他的私人空间。

3、1岁宝宝喜欢打人、咬人。

这个肯定正常了,不打才奇怪。饭量、奶量让他自己来定。

学习类的问题:

1、小孩上大班了,可是厌恶写字、学习、整天只想玩,只想看电视,大人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就要看前面教的怎么样了,有的小孩三年级就不喜欢学习,那就是超前教育的后果。我在这一行做了26年,我敢跟你讲幼儿教育真的是在种因后面收果,前面按照这个规律去做,后面的果就收得很好,前面贪心,想拔苗助长,想赶快看成果,后面一定出问题,这是我这么多年下来的经验,因为我跟你们不一样,我在幼儿园做指导,我们做实验是拿几百个孩子做对比,一路跟踪六年到小学看对比的,这是事实。

所以孩子厌恶写字、学习,为什么?对孩子而言写字原来是好玩的事,孩子应该很喜欢写字,因为好玩,你说写字有什么好玩,这个你就不明白了,写字究竟是游戏还是工作,不在写字,在怎么引导,就像我讲的汤姆历险记的故事一样,汤姆被姨妈罚刷围墙,在夏天刷,觉得很辛苦。他的三个小朋友过来,他就装着很开心吹着口哨刷围墙。小朋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玩游戏,叫做刷围墙。好玩得不得了。三个小朋友想玩,汤姆说不行,只有一套工具,(这招你们要学,欲擒故纵)拿你的玩具来交换,然后汤姆就在大树底下玩玩具,三个小朋友开心、快乐地把这个围墙刷了三遍,姨妈一看,刷得可好了。这个故事告诉你,是学习还是游戏不在形势,在出发点,是心态,你们要懂得掌控,厌恶写字,因为你给了他压力,就好象汤姆,如果姨妈不逼他刷围墙,肯定不会刷了,写字一样,你逼到他不开心、不满意他就不会写,如果他觉得写字好玩就会主动去写。这就是前因后果,怎么样处理?大班还只是人生的一个初步阶段,赶快改正过来,让写字变成好玩,变成游戏,怎么去做?把我刚才教的方法再好好想想,思考一下。

2、如何学习数学、认字、写字、英语。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记住,永远在低幼的时候铺垫大量的直观经验,以后都学得快,就是在五岁之前,在家里面没事做,我们数一下有多少窗户,哪一个窗户大?我们用身体来量一量,我们数一下有多少地转,看谁比谁高。在家里面这种摸到看到的经验,多用规范的语言,认字很简单,我们来找找你的名字,找你名字里面的单字,慢慢在生活中认,有人会说,这样还不是认字,在生活中认字跟在书本中认有什么不一样,肯定不一样了。因为这个字生活中意义,书本中是书本的那个意义,对小孩那种直观学习来讲,他就只会把这个字当成数的一部分,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环境中出现,这个字对小孩产生很多真实的意义,这是最简单的。不管是数学、认字、写字写字就更简单了,从小练好小孩子的小手肌肉,要够力量、够灵活、手眼协调要好,给他随便涂鸦,画东西好玩,画字也可样,拿笔很重要,工具很重要,粗的、三角形的大的笔,山西有一加工厂做的,三个手指头点住它的面就能写,随便大纸上面写,不要给他小格,给什么字得无所谓,画出来,画完以后,把字当做画公仔,最主要跟小孩讲这个字怎么变出来的,水怎么出来的,先画一条河,最后变成水。山怎么出来的,然后小孩就会觉得好玩,这就要画图认字,这是学中文。

学英文就不一样了,学英文千万不要先认A、B、C、D,要先多听,先学发音,英文会讲就会写,所以会讲比会写重要,英文是大量的听跟动作结合,千万不要用翻译的英文。现在搞研究的根本都不是专业的,最好的那套教材是70年代的,你想想多久之前了。中国全国教育部专家统编的人民出版社教材,那个是专业的,其他教材都是商业机构搞的,“苹果苹果,Apple”真要命。应该是把真实的苹果跟“Apple”连起来,不是把真的苹果变成中文“苹果”再变“Apple”。小孩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东西就是英文,最好用动作来做,动作肢体记忆跟英语结合。

记住,我们不打算在孩子幼儿的阶段教他一生的知识,我们是在幼儿阶段让他以后学英语学得快、学中文学得快,认字认得快,学数学学得快,这就是学习的道理。

关于先情后理

“我们中国人是先做人,后做事,不管小孩犯了什么错了,先过来抱一抱,“妈妈知道,你努力过。”然后再讲道理,这一招我建议作为必须用的,先抱一抱他,说“爸爸知道,其实你刚才很努力的。”然后再讲道理。这个能解决很多问题。”

关于客观冷静

“冲动的时候请到厨房先喝一杯水,让你冷静下来,让宝宝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要冲动,冷静的时候才教育孩子。”

关于尊重孩子

“怎么叫尊重孩子,让小孩有选择权、发言权,让小孩先说。现在连囚犯都有发言权,申诉权,你的孩子有没有?有没有机会先讲一讲?要尊重孩子。”

关于同一立场

“不是你吩咐他去解决,你是跟他一块解决。”

----这点非常重要哦

关于描述性的表扬

“你表扬孩子的时候(要)采用描述性的,不要用“很棒、很好”这些。

举个例子:首先描述你看到的事情,宝宝,爸爸看到你画了一辆车吧?或者你不知道是车,爸爸看到你画了有红色,画了有大圈,又用绿色画了一些小圈,对,这是绿色的窗户,你看还有红色的轮子,这样你再笨也猜到是一辆车了,爸爸看到你用三种颜色画的,而且你看这个车画的门画得挺有意思的,有门锁,好像家里的门一样。

再描述你的感受,如:我挺开心的,我觉得你很努力了

最后就要总结两句话,如:爸爸觉得你画这幅画很认真。”

关于情感交流

[NextPage]

“举例:这个事我不开心,你也不开心吧?”

----先表明自己的情感,然后再询问孩子的情感

“宝宝,要是你吃饭快一点,妈妈会很开心。”

----这是个人情感的倾述,孩子听多了,也自然会这样表述自己的情感

孩子为什么故意做一些你不想他做的事?

“因为你跟小孩沟通不够,你以为自己放了很多小孩在小孩的身上,其实你没有给小孩优质的时间,小孩没有跟你建立起感情的联系,你没有让小孩感受到你的爱,甚至小孩为了获得你的关注,故意捣蛋引起你的注意。”

关于收拾玩具

“小孩听到“收拾玩具”,开始思考什么叫收拾玩具呢?是先把桶拿过来放进去,还是把玩具搬过去?是先收拾这些还是收拾那些?是收拾一部分还是收拾全部?对孩子来讲“收拾玩具”几个字很复杂的,他会想很多东西。”

“正确的做法是说“跟妈妈来收拾玩具,妈妈跟你一块来收拾。”做一次、做两次,他就懂了什么叫“收拾玩具”。”

孩子情绪不好的处理

“家里面要有一个小孩的隐私空间,一个小纸皮箱,让他躲在里面,外面挂一个“请勿打扰”的牌,告诉宝宝这是你自己的空间,尊重你,你可以邀请我进去,也可以不邀请我进去,你心情不好,就躲在里面,把牌子挂在上面,我们就不打扰你。然后在里面放两个枕头,小孩有一个发泄情绪的地方,出来就没事了。”

关于不同养育人的角色

“家里面一定要统一家庭观念,统一行为,不过可以分角色,什么意思?就是说妈妈给宝宝爱,爸爸讲原理,不过两个没有唱反调,就是爸爸训完孩子,妈妈千万不要落井下石。这个幼儿园经常见到,一个老师在训孩子,另一个老师就过来说“对啊,就是你。”第三个老师讲“就是你。”这个孩子惨了,这个幼儿园肯定不行。

千万不要这边爸爸训完他“你干嘛吃饭吃得这么慢?”妈妈过来“就是嘛,你干嘛,吃饭这么慢?”奶奶又过来“就是你吃饭这么慢,让我们收拾得慢。”这样孩子倍受打击,一个人训他或者跟他讲道理严厉一点,另一个别出声,走到一边,不要管他。好了到后面这个孩子给爸爸训得开心,妈妈就会过去“宝宝干嘛?”“爸爸刚才训我。”妈妈就一定不能说“你活该了。”也不能说“对啊,爸爸不对,打倒爸爸。”应该说,“刚才爸爸训你,严厉了一点,为什么?你想想道理。”这样他就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帮他整合经验。教育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怎么去形成一个团队去教孩子,不是唱反调,是分工合作。”

冷处理和替代法

“冷处理,就是让孩子做了一些不喜欢的事,就冷处理,冷处理就是不管他,没反应,完全不管他,就好像我看到一个老外,带了四个孩子在香港等船,第二小的孩子可能有五岁,为了一点事在大庭广众之下滚地哭闹,两夫妻,一个看书一个看报纸,冷静得不得了,这就叫冷处理,孩子哭闹,哭闹没有反应以后就发现这一招不没用了。不过这边冷处理了,那边要取代法,要教需要、想要得到什么,用一个取代方法去处理。”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关于重复性回应

“假如小孩跟你讲了一些话,你都不会处理的,你不懂怎么反应的,而且没必要反应的,就重复性。“爸爸,我今天在幼儿园揍了人。”“为什么揍人,不能打人。”还是说“揍得好,揍伤了没有?”都不行,没用的。要怎么样?“你在幼儿园揍了人啊?”回过来再去了解、调查、处理。”

带着孩子一块做

“我香港有一个朋友,家里面经济不怎么样,他每一个周末星期天早上起来,风雨不改带着孩子去坐公共汽车,坐到最上面那的第一排,每一条线路从总站坐到总站,跟小孩一起坐,看到什么说什么。小孩参与到里面,带着孩子去认识世界,这个孩子不会比那些参加兴趣班的孩子差,而且可能还更强。”

留空间让孩子去发现

“我跟一批大班毕业的孩子上数学课,我拿了18个木珠子跟小孩数,数了木珠子,数了18,我问孩子18分了两堆,是多少?我们的孩子又数一遍,又是18,分三堆多少?我们的孩子还要数一遍,还是18。小孩数学没学好,没有数量守恒的概念,就是怎么分18还在。幼儿园的数学没教好,这个别奇怪,大把都没教好的。这里你怎么教他?就是重复一次,重复到第八次,有一些孩子不再数了,就跟我说是18,我说你数一数,小孩一数果然是18,小孩就很开心,是真的发现到了的开心,真的找到知识的开心,让他发现到就是他一生的,是他自己知道的,要是你告诉他,是二手知识,不是一手经验,所以留空间让小孩去发现知识,比你传递知识要好。”

全感官活动

“就是让小孩全感官,动用全身的感官,记住,到了小学以后小孩学习就是用眼睛、耳朵,这是主要的学习工具,只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才用机会用鼻子、皮肤等所有的感官去感受,这个感受就是为他建立对一些东西除了文字以外的意义唯一的机会,所以大量地在这个阶段让孩子用全身的所有感官去感受,不是给他看,是给他摸、闭上眼睛去摸,这样小孩以后一看到这个东西就会想起很多,而且这种神经的发展不是那种文字所能取代的,是大脑的一部分,这部分过了这段就没有了。”

作品欣赏法

“尽量让小孩大量地欣赏作品,分享作品,比如刚才那幅画里有颜色,有大小,有概念的东西,家长带着小孩每一次画完一幅作用,引导他去欣赏,小孩整合了好多概念的东西,为以后成长铺垫,甚至发展小孩的能力。”

行为习惯类的问题:

1、独生子女的性格培养,小孩刚两岁现在任性、脾气大,不懂谦让,自立性不强,如果纠正?

首先要分析问题出在谁的身上,父母孩子还是其他?父母。父母的问题出现在哪儿?不了解孩子,理论基础不达标。因为小孩在这个阶段就是应该这个样子的,你的预期目标应该是让小孩顺利过渡这个阶段,你怎么帮助他,你帮助他,为他提供一个环境让他可以自主地去丢、去玩,那些不危险的东西让他能够掌控,让他能够掌控那些东西,预期四个月搞定。

2、女儿从小就敏感,而且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自从3岁的时候弟弟出生,就更敏感了,很爱哭,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家人关注弟弟,和别的小孩子玩,我们一定要关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分析问题出在哪儿?父母、孩子还是其他?还是父母。为什么还是父母?因为有一个孩子出生以后,这个孩子得到的关爱就少了,她做这些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我们预期的效果是让孩子学会爱弟弟,这就是预期的目的,方法是父母去爱这个女孩,让这个女孩去爱这个弟弟,怎么样让她去爱?一家人去生活,不是妈妈跟弟弟,是妈妈、女儿、弟弟,要假手于女儿去解决弟弟的一些问题,或者是参与解决,这样就间接指导。

3、孩子看见别人有,自己没有的时候发脾气,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要分低幼和高幼。如果是低幼,这个问题出在谁的身上?还是父母的问题,因为低幼的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感觉是自己的,因为我看到就是我的,然后我就想要,没有了就发脾气,发脾气是不是一个正常行为?小孩发脾气、大人是不是正常行为?是。然后他是自然人,自然人要去到社会人就要学会怎么样表达情绪,这个应该父母来教,父母没教会,他发脾气是父母的错。所以第一要改是父母的错,分析了以后我们该怎么处理?处理方法很简单,采用正确的一天安静下来模拟情景,或者是教孩子情绪不好了该怎么样表达取代发脾气。妈妈假装是她,爸爸假装是另外一个,模拟了小孩再来排练,以后小孩碰到这个问题,就取代了发脾气。

大龄的已经到五、六岁了,小孩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发脾气,第一个是谁的问题?父母还是孩子?为什么孩子会发脾气,因为父母的教育行为出问题,这个就是骄纵型出问题,这样孩子就变成一定要有,他不会自己控制自己的要求,这个也是父母的问题,改正你对孩子的方法,比如重新再提要求。今天你五岁了,我们现在买礼物,先给他甜头,妈妈觉得你五岁了长大了,可以自主了,每天给你零用钱,以后妈妈就不会随便买礼物给你了,只会在生日、六一买,其他你自己有钱自己买,好不好?说了以后用这两个去调整他,让他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个调整可能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4、女儿胆小,性格急躁,有遗传的因素,也有前两年不得法的引导,现在父母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遗传对小孩影响很大的,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孩子没有跟爸爸在一起,因为爸爸一早就不在了,但是这个孩子完全遗传了爸爸的样子,遗传是很重要的,记住,遗传有一些性的的东西不要去改变,我们只是让这个变成优点再去辅助他。我觉得胆小是好事,在中国胆小是好一点,性格急躁就用玩具来慢慢促进他的发展。

气质类的问题:

1、对孩子的要求,经常被当成耳边风,孩子因此抓住了大人的弱点,(反正不听你们的话,你们也不能拿我怎样)在外很好,回来就闹,对我们的话选择性的听,越是要求他不可以的事情,他越是要尝试。

如果是低幼的,你家里的原则不够强,就变成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为什么?因为你说打死我,没有打死过我。这样就要讲一些你能做到的,比如今晚就不看电视,要讲一些你能做到的,我不觉得我们要给孩子威严,孩子要尊重你是一个有诚信的人,就是你说了什么是要发生的,你就要建立你的诚信度,让小孩知道,爸爸妈妈讲过会发生的,这样你就重新要建立诚信度,建立了以后,他知道你是认真的,这件事讲了会算的,这是诚信度不够,所以这个也是爸爸妈妈的问题。

2、孩子在家脾气特别暴躁,动不动就高声大叫。

低幼的也是取代方法,要想一想,很多时候孩子处理事情是这样子的。

举例:我儿子对我的态度很好,对我老婆的态度不怎么好。为什么呢?小时候跟我儿子聊天,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对我态度不好,她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她。然后我说为什么你对我态度没什么?他说爸爸明白我,爸爸从来没有我不会就把书一甩,好好读,爸爸反而会好好跟我讲。这是专家的好处。我老婆从来不相信我是专家的。所以这就是你看孩子会怎么样,你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对你,这个完全是一面镜子,小孩在家里面脾气暴躁,你就看是家里的环境安排不合他的心意,有没有他的私人空间。

3、1岁宝宝喜欢打人、咬人。

这个肯定正常了,不打才奇怪。饭量、奶量让他自己来定。

学习类的问题:

1、小孩上大班了,可是厌恶写字、学习、整天只想玩,只想看电视,大人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就要看前面教的怎么样了,有的小孩三年级就不喜欢学习,那就是超前教育的后果。我在这一行做了26年,我敢跟你讲幼儿教育真的是在种因后面收果,前面按照这个规律去做,后面的果就收得很好,前面贪心,想拔苗助长,想赶快看成果,后面一定出问题,这是我这么多年下来的经验,因为我跟你们不一样,我在幼儿园做指导,我们做实验是拿几百个孩子做对比,一路跟踪六年到小学看对比的,这是事实。

所以孩子厌恶写字、学习,为什么?对孩子而言写字原来是好玩的事,孩子应该很喜欢写字,因为好玩,你说写字有什么好玩,这个你就不明白了,写字究竟是游戏还是工作,不在写字,在怎么引导,就像我讲的汤姆历险记的故事一样,汤姆被姨妈罚刷围墙,在夏天刷,觉得很辛苦。他的三个小朋友过来,他就装着很开心吹着口哨刷围墙。小朋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玩游戏,叫做刷围墙。好玩得不得了。三个小朋友想玩,汤姆说不行,只有一套工具,(这招你们要学,欲擒故纵)拿你的玩具来交换,然后汤姆就在大树底下玩玩具,三个小朋友开心、快乐地把这个围墙刷了三遍,姨妈一看,刷得可好了。这个故事告诉你,是学习还是游戏不在形势,在出发点,是心态,你们要懂得掌控,厌恶写字,因为你给了他压力,就好象汤姆,如果姨妈不逼他刷围墙,肯定不会刷了,写字一样,你逼到他不开心、不满意他就不会写,如果他觉得写字好玩就会主动去写。这就是前因后果,怎么样处理?大班还只是人生的一个初步阶段,赶快改正过来,让写字变成好玩,变成游戏,怎么去做?把我刚才教的方法再好好想想,思考一下。

2、如何学习数学、认字、写字、英语。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记住,永远在低幼的时候铺垫大量的直观经验,以后都学得快,就是在五岁之前,在家里面没事做,我们数一下有多少窗户,哪一个窗户大?我们用身体来量一量,我们数一下有多少地转,看谁比谁高。在家里面这种摸到看到的经验,多用规范的语言,认字很简单,我们来找找你的名字,找你名字里面的单字,慢慢在生活中认,有人会说,这样还不是认字,在生活中认字跟在书本中认有什么不一样,肯定不一样了。因为这个字生活中意义,书本中是书本的那个意义,对小孩那种直观学习来讲,他就只会把这个字当成数的一部分,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环境中出现,这个字对小孩产生很多真实的意义,这是最简单的。不管是数学、认字、写字写字就更简单了,从小练好小孩子的小手肌肉,要够力量、够灵活、手眼协调要好,给他随便涂鸦,画东西好玩,画字也可样,拿笔很重要,工具很重要,粗的、三角形的大的笔,山西有一加工厂做的,三个手指头点住它的面就能写,随便大纸上面写,不要给他小格,给什么字得无所谓,画出来,画完以后,把字当做画公仔,最主要跟小孩讲这个字怎么变出来的,水怎么出来的,先画一条河,最后变成水。山怎么出来的,然后小孩就会觉得好玩,这就要画图认字,这是学中文。

学英文就不一样了,学英文千万不要先认A、B、C、D,要先多听,先学发音,英文会讲就会写,所以会讲比会写重要,英文是大量的听跟动作结合,千万不要用翻译的英文。现在搞研究的根本都不是专业的,最好的那套教材是70年代的,你想想多久之前了。中国全国教育部专家统编的人民出版社教材,那个是专业的,其他教材都是商业机构搞的,“苹果苹果,Apple”真要命。应该是把真实的苹果跟“Apple”连起来,不是把真的苹果变成中文“苹果”再变“Apple”。小孩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东西就是英文,最好用动作来做,动作肢体记忆跟英语结合。

记住,我们不打算在孩子幼儿的阶段教他一生的知识,我们是在幼儿阶段让他以后学英语学得快、学中文学得快,认字认得快,学数学学得快,这就是学习的道理。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教育随笔: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随笔: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班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家里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我发现有些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习惯培养的现象,有些幼儿养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利用家长会、平时的家长园地栏和平时短暂的聊天,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我通过儿歌如“小手洗得真干净”、“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3: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正确对待孩子撒谎行为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件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正确对待孩子的撒谎行为

早上入园时,王心悦小朋友的妈妈说昨天心悦穿的那件新衣服上有许多漂亮的金星星,昨天晚上回家后妈妈才发现衣服上的金星星都掉了,问心悦是怎么弄掉的,她吱唔着一会儿说是张俊丽小朋友给我摘掉的、一会儿又说是张炫彩小朋友给我弄掉的。心悦妈妈这一说我忽然想起昨天早上孩子们入园后,我晨检时看见心悦的新衣服,我还夸奖她,说她的衣服真漂亮。没想到一件衣服就穿了一天就弄坏了、不漂亮了。可是心悦说是俊丽和炫彩给她把衣服弄坏的,我怎么也无法相信,因为无论是在活动时还是在寝室心悦离她们两个人都很远,怎么会是这两个孩子给她弄坏的呢?我决定先了解一下再说。

我用严肃的口吻问孩子们:“是谁给王心悦小朋友弄坏衣服上的金星星的?”活动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又说:“谁给她弄坏的主动承认错误。老师原谅他。”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出声。我有点生气了,决定把这件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于是我想先单独和心悦谈谈。

我把心悦叫到了身边,她显得很紧张,我尽量用最温和的语气问她:“是谁给你弄坏衣服的?”她看着我,吱唔着没说话。我接着问:“你自己弄坏的是吗?”她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她一下子慌张起来。

这时我已经有了答案。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问她:“是你自己摘下金星星给了好朋友是吗?”这次她点点头。我说:“知道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都是不小心犯错误,而当成年人严厉的批评时,他们会因为害怕被批评而撒谎。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4: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通过上学期在大班进行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了在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小班本学期将从幼儿的卫生和常规习惯入手。

  具体实施办法:

一、幼儿行为习惯的分析:

  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其原因有:

  第一,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第二,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时期,如不养成良好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第三,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

二、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容

  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学习系鞋带、穿脱衣服、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第一、通过儿歌、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了解习惯养成的内容。

  儿歌以其琅琅上口一直为小班幼儿所接受,因此,本学期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加入与好习惯养成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小朋友学会儿歌,同时将所学的儿歌布置在《家长园地》,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守规则常坚持。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干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应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每天回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喝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等,这些规则的制定幼儿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严格地要求和幼儿的反复练习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第三、标准统一,家园合作,共同监督

  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规则,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这样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如果在幼儿园老师说“左”、家长又偏偏说“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家长也必须做到,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

第四、培养集体促个别

  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剪指甲,老师可通过情境故事讲述形式教育幼儿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很容易藏着细菌。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个别的幼儿就改变了原先的不良习惯。

第五、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六、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环节的一致性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总之,幼儿期既是容易接受教育的时期,也是人生诸方面的奠基时期。为了让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做好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5: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可塑性大,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错过该阶段再矫正或补救,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我也通过很多小学生家长以及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讨论、还有在小学当老师多年的同学一起总结得出:孩子身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剖析根源其实质都源于幼儿园阶段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导致上小学后不良习惯突出显现,从而影响孩子学习乃至道德品质。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呢?

第一要制定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出严格的家规以约束孩子的行为。

第二要宽容而不纵容。家长管孩子,管要有管的原则,不把孩子管死;不管时也要有不管的范围,不能放任自流。把握好这个度,对孩子不良性格的改正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三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要以榜样的作用影响孩子。切忌不能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家长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事等无不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大脑里记录下了家长的一言一行。

这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我上早班,我的班上有一位孩子很有礼貌,每天早上见到我都会高兴说“老师好”,然后,跟他爸爸说“再见”。这天,孩子来幼儿园很不高兴,见我也不问好了,我问“谁惹你了,这么生气”。孩子说:“是我爸爸”,我又问“你爸爸怎么惹你了?”孩子撅着小嘴生气地说:“在公交车上,我爸爸不给我票,我把坐位让给奶奶坐也不让,他还跟叔叔吵架,就是我爸爸的错!”

各位读者,一个4岁的孩子都知道上车要买票,要给老人让座。这为爸爸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了什么?

第四在错误中接受教育。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来幼儿园迟到的原因,不是因为睡懒觉,而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起来以后不穿衣不洗脸,而是看电视或放VCD动画片,尽管多次督促,他仍就不紧不慢。还有一位家长,她每次送孩子上幼儿园,都在孩子们做完早操,吃过早餐才送来。我问她:“你怎么经常这么晚送孩子来幼儿园”,她回答说:“我的单位上班比较晚10:30上班,所以我也就10:00以后才送孩子来幼儿园,然后去上班”。

这两个例子家长无形中已经让孩子形成了不良习惯。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

第五多赏识少指责。赞扬或是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事,要让孩子明确知道父母希望保持或改变的是什么。只要我们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要看到他为不良习惯所作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增强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第六要循序渐进。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有目的地一步一步进行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去形成。

第七要激发兴趣,转移注意力。只要留意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最活跃最兴奋的反应就是他对这件事特别感兴趣。用积极的兴趣去取代不良习惯是最自然又最不费力的。

第八要家园多沟通。幼儿园、老师以及家庭的互动教育对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要善于发现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苗头,以免错过教育时机。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如果各位家长能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相信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绝非难事了。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