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儿童教育方法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4岁儿童教育方法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31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浅谈4岁儿童的教育方法

如果有人问:“幼儿最吸引人的阶段是什么时候?”专家一定毫不犹豫地说:“4岁”。但是对一4岁儿童教育4岁幼儿教育般的大人而言,这个年龄却是最令他们头痛了。与3岁或5岁的时候相比这下,4岁儿童最不温顺;由于他们正处于所谓“精力旺盛年龄”,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

家中有4岁儿的父母,有时被孩子烦得几乎手足无措,甚至泄气得不想理他们,这时候他们才深深体会到育儿工作实在不简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亲也必须经历这一阶段才能自我成长。

4岁儿的确是精力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那样是反抗意识强烈,反而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社交生活;只不过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

此外,4岁儿非常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们在这时期成长的脚步非常快。如果他们稍加停留,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件事时,一定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呢?妈妈。”对4岁儿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幼儿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岁儿同时也有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一些特点。如果谈到他们有趣的话题,往往令大人4岁儿童教育4岁儿童教育4岁幼儿教育自叹弗如。总之,4岁的幼儿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

迅速成长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普遍地出现在4岁儿身上,希望大人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这些问题

这阶段的幼儿,家庭教育必须留意下列几点:

1、不要嫌烦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儿这阶段的多话现象。

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罗唆!”“闭嘴!”等禁止小孩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让他养成等待的习惯。以上的说法并非要父母随时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4岁儿童教育4岁幼儿教育分钟耐心地陪他就够了,其余的时间妈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应和说:“原来这样呀!”并注意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是有反应的。

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应,但已令孩子相当满足了。

此外,在母亲为晚餐忙碌时,由父亲代为陪伴孩子也是个好方法,这时候父亲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见闻告诉幼儿,更能满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进父子女)间的情感。

2、内外的差异

话再多的4岁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里那么健谈了。尤其是面对陌生环境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这时候大人也许马上急躁地说:“在家不是讲得很好吗?现在怎么搞的?”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性的问题。只要让他们习惯不同的人和环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这种障碍了。

3、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话

4岁儿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顺利进行,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4岁儿童教育4岁幼儿教育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会化禁止他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

当4岁儿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总之,幼儿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第二点:不管是已上了幼儿园、还是未上幼儿园的4岁儿,都要重点式地让他处理自己的事。

1、饮食

能够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是5岁以后,4岁儿虽然还不太会拿筷子,但也要让他经常使用,以渐渐学会正确的方法。

4岁儿的食欲相当旺盛,不过,在兴奋、疲惫、运动过度、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时,则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时候不要勉强孩子一定要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作罢也无妨。

4岁儿通常和家人共同进食,但有时因为过于热衷说话或和兄姐吵架而中断吃饭;当这种情形发生时,父母最好让他独处,不要让他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

“你可以吃快点吗”“不晓得待会儿的甜点是什么?”“你帮妈妈把醋瓶子拿来好吗?”像这样给幼儿一点刺激也是预防不专心饮食的方法之一。如果一餐饭吃了三四十分钟仍然没吃完就把它收拾好;事后幼儿再叫肚子饿,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给予正餐。这样才能使他养成吃饭定时的习惯,不过点心还是要照常供应。

2、排泄

到了4岁左右,排泄的习惯会逐渐养成,而4岁半时他已能自行用卫生纸擦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于热衷游戏而将大便拉在裤子里;幼儿若在半夜上厕所,家长要从旁给予协助。

另外,幼儿到4岁的阶段会慢慢对上厕所感到害羞,这时父母可以把握机会教导他,不该在别人面前说出“我想尿尿”“我想大便”等不文雅的话。

3、脱衣服

这阶段的幼儿对于脱衣服会显出很高的兴致,但若脱不好还会发脾气。这时候父母可以教导他们穿衣服的顺序、衬衫和毛衣前后的区别、扣钮扣的顺序以及收拾换下来衣服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养成这种习惯,4岁儿就已经可以自己处理换衣服的问题了。另外,钮扣如果不是太小的话,也要让他养成自己扣钮扣的习惯。

4岁儿对于穿袜子4岁儿童教育4岁幼儿教育、戴手套、戴帽子、穿鞋子等小事都非常乐意学习;一般来说,幼儿在5岁以前已经可以分辨鞋子的左右了。

时常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断穿衣服是4岁儿的特征,这时候别责怪他,应以幽默的口吻提醒他、让他自己发现。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要教导孩子不能光着身体在人前到处乱跑。

4、清洁

尽管容易把衣服弄脏,但爱干净也是4岁儿特征之一。在这个阶段,像漱口、刷牙、洗脸、擦鼻涕、梳头但不太会拿梳子)等大致都能做好。就连一直到3岁都不太爱干净的幼儿,这时也会对脏的东西敏感起来。

父母在小孩不小心弄脏衣服时,请不要不声骂:“脏死了!”只要指导他彻底

做到饭前或吃东西前洗手即可。

一般家庭可以4岁儿童教育4岁幼儿教育安排在晚餐前让幼儿洗澡,这样饭后还可以让小孩从事其他活动。洗澡时要教导孩子清洗每一个部位,若让他自己一个洗,很可能只会洗固定的一个地方。

5、睡眠

一般而言,睡眠大约是11个小时,但个人差别很大,并没硬性规定。有的小孩有午睡习惯,有的却不爱午睡,即使强迫他上了床,他也会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时溜出去玩。

勉强孩子午睡,容易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除非孩子特别疲倦,否则就不用勉强他非睡不可。

另外,对黑暗怀有恐惧感的小孩大人最好在他入睡前留一盏小灯,或是大人在旁边为他念一段故事看着他入睡。有些小孩很容易因恶梦而惊醒,因此父母的卧室最好不要距离孩子的房间太远。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2:动画情景参与为儿童教学增姿添彩

动画情景参与为儿童教学增姿添彩

时代在迅速发展着,当手机、照像机、甚至即拍即出的照相机、录象机、笔记本电脑等许多新

鲜事物涌入了我们的生活。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发现、尝试和便利。电脑的普及和使用多

媒体,给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同样带来了无穷的冲击和活力,尤其是动画情景参与儿童教学,

本文所指动画情景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

动画情景的在教学中的参与和利用更是给教学的过程穿上了神奇的外衣,如一艘装满着欢笑和

智慧的船儿,使孩子们荡漾在欣喜的波涛中,赐予了我们每个人一双神奇的、会发现、爱发现

的眼睛。那么如何使这些闪耀着高水平、高科技的产品为我所用呢?使儿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

中能更加的兴味盎然,更好的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使孩子爱学习,敢表现呢?

我们在摸索着、尝试着、进行着:

一、引人入胜的动画情景,使孩子对教学活动充满兴趣。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具有生命的,一草一木、一叶一花都是会说话,万物都是如

人类般具有着灵动的智慧,而动画情景的加入更是给孩子们打开了了绚丽的童话故事城堡,使

孩子们久久的围绕着其夺目色彩不愿离开。

在《怪车轱辘辘》的教学活动中,因为配有引人入胜的动画故事,在FLASH动画“森林

新发现”的开场中,故事就以它特有的生动展现了――西瓜在轱辘的滚动着。一下子就吸引了

所有孩子的注意,既展现了故事中有趣的一个情节,也帮助孩子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动词“滚

”。在后面的活动中也随着孩子天真的想象:出现了生活中不大可能有却是孩子大胆想象的水

果车:草莓车、苹果车……在这样有趣的动画情景伴随下,孩子的兴趣如点燃的火焰,呈燎原

的星火般蔓延开去。

再如在父与子的《最后一个苹果》漫画动画情景中,老师利用动画情景设计了漫画情景

中的主要动态表现:如甩、钩、跳等。画面中主角儿子那有音有型的一甩,给活动中孩子留下

了一个大大的悬念:那一条弧线般潇洒扔出去的拐棍,能把树上那最后一个苹果给真砸下来吗

?接下来孩子自然的就会围绕老师抛出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来讨论了。在后面发现:漫

画另一主角的父亲脱下笨重的鞋子,甩出砸苹果时鞋子却被挂在树上了,孩子们都乐不可支的

笑开了。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大睁着好奇求知的眼睛,时而开心时而着急,伴着故事中主

人体验着不同的情感,更是积极的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把自己都当成了动画故事

中的人物,在动画情景伴随中学习,受到了孩子的欢迎,也使孩子对教学活动更加的感兴趣。

二、借助动画情景,使孩子理解教学活动重难点。

动画情景对于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我们常会发现孩子们在看动画片时是一致的“

众口一词”,要笑大家一起乐,要叫一起喊,整个都沉浸在生动有趣的动画情景中,甚至当我

们呼喊某个孩子时,他们能“充耳不闻”,孩子对动画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而许多引人入胜

的动画情景是完全可以为我们教学工作服务的,如一道精妙的菜肴中不可或缺的调料,洒下了

它是可以为我们教育工作加入精妙的、画龙点睛的一笔,同时为我们教学活动的成功增姿添彩

,立下“汗马功劳”。

动画片《鸭妈妈的爱》主要讲了发生在河塘边一个有趣好玩的故事,在班级里受到

了孩子的超级喜欢,每次孩子们反反复复的百看不厌。动画情景中有着明确的地点、时间、人

物和发生的有趣事情。这让老师灵机一动,为什么我们不利用它来引导孩子进行有条理的语言

讲述呢?曾听上过这样活动的老师讲:把这个非常受孩子喜欢的短片作为了我的教具,帮助孩

子理解故事讲述中的一些如地点、人物等要素,把以往孩子很不好掌握的、不易让孩子理解的

重点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攻下了。

这一件事,也打开了我对动画情景教学的尝试之门,在感到有些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内

容难以让孩子接受,如关于环保的危害;或不易说明的,如遇到陌生人、如坐公共车如何注意

安全;我就会借助于动画情景这艘满载着智慧和聪明的小舟,邀请孩子一起走进充满着童真和

幻想的旅程,一起全力把路上的荆棘清扫、带上欢笑走进素质教育的大门。

三、利用动画“活”资源,使孩子爱学习。

动画情景在我百试不爽后,我发现了它有一个特别的亮点就是,能把大自然中神奇

的科学景象再现,而且是浓缩型的再现。例如种子生长的动画:一粒饱满的种子由地下缓缓钻

拱,逐渐变成一颗稚气嫩嫩的小芽,在徐徐的微风中,慢慢抽出嫩绿的叶芽儿,越来越多、直

至缀满不断成长的枝条,叶儿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葱翠,在满眼深深浅浅绿的对照下,花儿象

位羞涩的小姑娘般探出头来,在黑黝黝的泥土怀抱中,一株富含生命气息的植物,轻轻的伴着

音乐随风摇曳……这样充满着科学魅力的动画情景是很能把孩子的视线紧紧吸引住的。如果采

用原来的看图片讲解,那样即使老师花费很多的精力和准备,一不小心就会把活动变成枯燥乏

味的说讲“一言堂”。但如果你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了动画情景这个优点,配以日常生活中的

种植观察,那么,不仅会带给孩子美的享受、科学认识,同时也能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使孩子爱上“科学”这个常被我们认为有点高高在上的学科,发现科学其实是很好玩的一门

学问。再如在美术《大狮子》中,利用动画情景辅助教学,不仅便于让孩子观察到大狮子的各

种动态,而且在让孩子理解画面遮挡关系时也清晰明了。再有创作《猫抓老鼠》时,教师先演

示生动有趣的猫形象,接着老师边演示边讲述猫抓老鼠的故事,使儿童产生情感体验,在此基

础上让儿童创作老鼠害怕、奔跑、哭叫的场面。当教师设计的形图对儿童的视觉有强烈的刺激

,也让孩子明白了形图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装饰的艺术手段进行创造等。动画情景这个“活

”的资源,促进了孩子的创作思维的发展,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最主要的是:使孩子爱上了

学习。

四、开启自己的动画情景摄录,使沟通无极限。

在实践中,动画情景不仅扯起了孩子积极学习的风帆,让孩子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帮助

老师解决重难点问题,使孩子爱上学习活动;还能促进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

架起沟通的彩色桥梁,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

例如现在许多动画小游戏都设置有“回答问题”这一环节,答对了,简单的会有一阵热

烈掌声,或“恭喜你、答对了;你真聪明;太棒了”的一份鼓励表扬;生动的有芝麻开门般环

环相扣式递进游戏、闯关的奋勇等挑战着好胜的孩子。这些都给予了老师很好的教育资源支持

,使教学活动如有欢快伴奏的劲舞般更有动感、更加活泼。

但更妙的一招还有: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摄录身边孩子的活动。记得班级里有几位孩子

都不太胆大,对于参与各类活动都是旁观者的态度,这让我很焦虑,总是鼓励加创设机会,可

收效甚微。偶尔一次,发现其中有位孩子很专注于搭积木。于是我悄悄打开照相机的摄录功能

,对孩子的建构活动过程进行有目的的“留迹”,并很快和电脑连接,在当天的开心一刻钟里

,向孩子推荐班级里今天的“建构高手”。当孩子们看见电脑里活动的影像就是自己时,先是

瞬间停顿着不知所措般的惊奇,但马上整张小脸会显出闪亮的喜悦。随着老师的要求,孩子肯

定会大胆的走上前来告诉同伴,他今天的成果是什么,逐渐变的敢于表现了。动画情景摄录给

老师和孩子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成为了孩子成功个人秀的舞台。

当幼儿园《纲要》明确的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

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以后,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为自己的教育

工作添砖加瓦,在日常配教和区域活动时更致力于留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如给托班每个孩子拍

下一些生活的片段,储存于电脑中,在开展家长会活动时和家长观看,让部分不了解幼儿园孩

子一日生活的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园具体情况;对一些早上来园时哭的特别厉害的孩子,家长

很不放心的幼儿进行了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录像。在放学时,邀请家长们在班内坐下,一起来看

看电脑中孩子在园时的欢声笑语:看孩子玩游戏时开心的大笑、上厕所时的能干、做操时的神

气……,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家长看到了他们意想不到的孩子在园情况,使他们也松了一口气

,而变的放松了许多,也会更加积极的配合教师做好各项教育工作了。当出现问题时我们也会

一起针对孩子的状况而真诚的讨论提供好的教育策略。动画情景的摄录给老师和家长铺设了一

条沟通无极限的阳光大道。

总之利用动画情景教学能寓理于情,寓教与乐,不仅能使孩子对学习有兴趣、爱上学习

、敢于表现,也丰富了我们教师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并提供了一个家园沟通的真实舞台。可以

说,动画情景的参与为儿童教学增了姿添了彩!

篇3:1:3岁儿童语言培养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1-3岁儿童语言培养

一、1岁~1岁6个月:孩子被动语言时期(1)1.语言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钥匙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基础。对婴幼儿来说,语言还是认识世界、接受教育的工具,是发展智力的前提。与婴幼儿讲话时,家长一定要把他当做很懂事的孩子来对待,跟他进行认真仔细地交流。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其实孩子的接受能力超出成人的想象,听多了他自然会理解(除了特别抽象的专用名词),正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讲:“婴幼儿学习语言,并不是像成人那样仅靠记忆。他们是把听到的语言存入潜在意识中,并以如同高级计算机一样的能力进行分析、统一,然后将其出色地掌握并表现出来。”

语言学习,学好词汇是关键。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孩子掌握词汇的数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和认识能力的发展。由于每个词代表一个概念,每个句子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关系,孩子掌握词汇数量的增多,反映其头脑中概念的积累;掌握概括性词汇的增多,反映其概括水平的提高;对语法的掌握反映着头脑对客观事物关系的明确程度,而这些都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能够帮助孩子更准确地表达思想。

对宝宝发出的任何声音都要有回应

父母要对孩子发出的任何声音尽量做出回应,这样他很早就会以弄出声音为游戏,而使自己情绪愉悦。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一种非常原始的自信。当父母和婴儿说话时,如果发现婴儿发出类似应答的声音时,父母应停顿片刻,以鼓励婴儿加入到父母与婴儿的“交谈”中,同时父母给婴儿的面部表情一定要是专注的聆听状。这种语言交流对刺激婴儿神经系统的语言加工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多和婴儿说话是婴儿语言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有些父母为避免婴儿养成缠人的习惯,即使在婴儿放声啼哭时,仍然置之不理。如果父母对婴儿的这种讯号不加理会,婴儿对发音练习就会不积极。而且当婴儿放声大哭时,父母应该及时赶来照顾他,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对于他人的基本信赖感,增加孩子对周围人、事、物的兴趣。

2.1岁6个月以前,孩子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多、表达少

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表达特点是:以词代句、一词多义、重叠发音、以音代词,并伴以动作和表情。如孩子说“妈妈”这个词,其实是代表一句话,可能是“我要妈妈抱”,也可能是“妈妈不要走”,或“妈妈给我玩具”。孩子说出的“妈妈”这个词代表一句话,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家长对孩子讲话应尽量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语言的规范化。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对孩子说话,尽量给孩子使用规范语言,这对他以后概括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家长在与孩子讲话的过程中尽量不用“儿语”,如指着小狗,就教他说“狗”,而不应教他说“汪汪”之类的“儿语”。当孩子说“儿语”时,不要重复,而应当用柔和的语调把正规的名称教给他,更不能迎合孩子,以免限制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家长要尽量用词准确,如准确用量词“一辆车”、“一棵树”、“一片树叶”、“一朵花”等。

家长在教孩子学习语言时,要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孩子提供认知环境。比如:每天的洗澡时间,就是让孩子学习的最佳时刻。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适当的玩具,如电话、汽车模型等,给孩子边讲故事边洗澡,让孩子在放松的情绪中学习词汇,可增进他对各种词的认识。家长可以适时加入一些形容词、副词,如大汽车、红色气球等,借此增进孩子对形容词、副词的应用。

3.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非常快

在这一阶段的后半段时间里,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发展很快,这是家长积极地对孩子说话的成果。在这一阶段里,要让孩子学习说出自己的需求,如要人抱、要喝奶、要尿尿等简单的词句。家长要多读多讲故事,经常与孩子一起听、读、背一些儿歌、古诗等。

同时,家长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生活连环画”。孩子可以从连环画中学到见人打招呼、饭前便后洗手等各种生活常识。1岁左右的孩子特别爱听大人说话,并能听懂很多话,但他这时不爱说话。很多孩子在1岁半以后的某一天,会突然爱开口说话,而且表达能力进步很快,不久他就能说简单的句子了。

语言是幼儿思考的工具。当孩子开始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句子,会说一些常用的单字时,孩子的世界在无形中就扩大了,以前他都是借着观看、倾听和触摸等来学习,现在他学着使用语言、运用想象,了解自己眼睛所看不见的东西。所以语言打开了幼儿的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1岁半左右的孩子会说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孩子能理解的话却多出了好几倍,孩子的学习速度也极快。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千万不能认为“反正他不懂,说了也没用”,应该耐心地找一些孩子容易理解的话积极与孩子交流,并注意回答他提出的所有问题。

影响孩子语言开发的5个要点

1.要与孩子面对面、简短而清晰地讲话

从孩子3个月开始,家长应多逗他快乐地发音,不论他发什么音,只要孩子喜欢发音就好。婴儿发音多的时候,常是吃饱了、睡够了、情绪好的时候。为此,必须注意给孩子适时喂哺、换尿片、安排好他的睡眠和玩耍,以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绪。家长应多用愉快的口气和表情对孩子说话,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正在做什么事就讲什么,如“吃奶了”“妈妈抱”“洗澡了”等,虽然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这样做似乎是“对牛弹琴”,但却会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潜在作用。

与孩子说话时,家长应尽量与他保持一样的高度,如孩子坐在童车里,家长就应蹲下去与孩子面对面地讲话,使他能完全看见你的口型,注意你的发音与口型的变化,这会极大地刺激孩子尽早发音或说话。当孩子稍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时,家长须专心地倾听孩子说话,并鼓励他继续发出声音或表达意愿。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应放慢速度,话尾可留一段空白时间,让孩子有机会练习说话,提高他说话的能力。

2.婴儿的语言发展依赖于丰富的语言刺激

家长可根据某些具体情境,因地制宜地选择话题与孩子交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说话,如穿衣、吃饭、散步、洗澡时等,还可以把屋子中所有家具的名称教给孩子。最初教孩子说话时,家长可以抱着孩子在屋里走动,将屋子里的物品用手指给他看,同时缓慢而清晰地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如“时钟”“灯”“电视机”等,要耐心地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家长用心发掘,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训练孩子口语和书面语的“活材料”。

3.结合生活情境教孩子学习语言

家长在遇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时,可以就教表示这个事物的字或词,不要拘泥于任何形式,从孩子的印象记忆、情境领悟、本能模仿等认识特点出发,从生活中、环境中和游戏活动识字教学,做到:从生活中教、从游戏中学;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耳濡目染,榜样诱导;激发兴趣,积极鼓励,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

4.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

1岁半左右的孩子能说3~4个字的语句,此时家长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句子完整。比如“宝宝吃饭”不要说成“饭饭”,更不要跟孩子学。孩子说“饭饭”,这不要紧,但家长要坚持说“吃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教会孩子说多音字和短句。从教“吃饭”“皮球”等单词,逐渐过渡到简单的短语,如“我来了”、“吃西瓜”等。家长要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重复这些短句,不久孩子就学会清楚地发音并讲这些短句了。发现孩子有语病,要及时纠正,帮助他慢慢地把话说完整,而不要急着代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有更多语言交流的机会。

5.和孩子说话的艺术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篇4:1:3岁儿童性格培养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1-3岁儿童性格培养

一、1岁~1岁6个月:孩子的积极探索求知期

1.对自我与周围环境的进一步认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即认识自己,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这是人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孩子1岁以后,由于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学会了像成人叫他那样叫自己。与此同时他还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及身体的一些部位,如“脚”、“眼睛”等,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如“宝宝饿”、“宝宝痛”等。当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双脚在家里到处走动参观之后,他的探索活动就更加积极活跃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东西,他都要去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

在这个阶段,孩子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探索,广泛、多方面地接触和认识了事物,同时也训练了自己运用物体的技能为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做好了准备。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探索行为加以阻止和训斥,便会令孩子感到自己的探索是在做错事,孩子往往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样不但会压制孩子的好奇心,还会在他心里留下自我怀疑的阴影,妨碍他自信心的树立,失去探索的热情。

当然,学步期的孩子还不能区别周围环境中哪些东西是安全的,哪些东西是不安全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内,家长必须实行一些特别的安全措施,如将药品、有毒物品放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家长要经常检查房间,看一看地上是不是有钉子、纽扣、刀片等尖锐物品。这个时期孩子的玩具体积必须大一点,以免孩子把它们放进自己嘴里。家用电器也在危险物品之列,不能让孩子接触,电器插座应安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以免孩子乱动,有触电的危险。

2.孩子与大人:从怕生到交往

很多1岁以后的孩子还很认生,初见生人时总是疑心重重,自我防范意识很强。很多成年人不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一见有个小家伙在那里看自己,就一把抱住,结果吓得孩子直往父母的怀里钻,甚至大哭起来。这样一来,孩子就大方不起来了。家长应在客人一来时就提醒客人:“孩子认生,先别理他,我们聊一会儿,他就会主动来找你玩的。”

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既有与人交往的愿望,又怕生人的心理状态期。因此在孩子会行走后,应该经常让他与生人接触熟悉,如经常带他出去逛一逛,每天领他到别的小朋友玩的地方玩,尽管他可能一时同别的孩子还玩不到一起,但孩子还是有兴趣的,慢慢地他就会同别的孩子一起玩了。

3.孩子之间的交往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初到一起时,会主动地相互注视、逗笑,你摸摸我、我碰碰你。这是孩子间的一种交往形式,也是孩子社会性的需要。然而,他们在一起玩耍时还不会互相配合,往往是各玩各的,时而还免不了发生一些“小争端”,小伙伴常常不打招呼就抢走对方的东西。家长可能对此很不满意,认为是孩子自私,有时还会给孩子一点惩罚。其实这属于正常现象,这是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够完善造成的。

1岁多的孩子,自我意识处于萌芽阶段,仅仅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立的力量,仅仅懂得“我”的含义,有时甚至还不会说“我”这个字,并且还不能意识到在我之外还有“你”、“他”的存在和力量。因此这段时期的孩子,想法是: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孩子的这种认识不能称为自私。随着孩子知识和经验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交往愿望的日益增强和语言的发展,在正确的教育下,他的这一问题是不难克服的。

4.积极地探索求知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理解大人的态度了,即使他还不能说话,但大人对他所做的事是否赞成,他可以通过大人的语言、脸色等完全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孩子已有了探索求知的要求,不要认为他去摸电线、拿手机仅仅是为了好玩,这也是他探索的内容之一。他想了解一个物品,就要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嘴尝一尝,仔细考查,这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认识周围环境的方式。对孩子来说,世界充满了他刚刚发现的各种新事物。这些发现既可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也可能是造成孩子意外伤害的原因。所以这段时间既要保护孩子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家用物品的安全。

想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要把重点放在预防上。将危险、易损的物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给孩子专门腾出房间的一部分,或院子里的一个角落,让他在那里安全、自由地探索一切他感兴趣的东西。如果孩子拿了不该玩的物品,家长要引导孩子,要想办法用另一个可玩的东西去换,而不是硬抢过来。当然,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并不是一定不能对孩子说“不同意”或“不行”,只是越少越好,这样孩子才会更重视这个“不”字,并从“不”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孩子要去摸带电插座时,家长必须严厉地告诉孩子“不行”,并且伴以严厉的语调、脸色来表明态度。仅仅这样还不够,对1岁半左右的孩子,还必须用行为来告诉他。即刻带他离开电插座,这样他就会知道你认真了。然而有的孩子还会再去摸电插座,这时你应该和上次一样,坚决制止他。这样孩子就会明白,那个东西真的是不能摸、不能碰的。

5.孩子为什么爱打人

爱用手打人也是1岁多孩子的特征之一。孩子的这个行为在这个年龄段很常见,然而却带给大人很大的困惑。1岁多的孩子走路、爬、跳、拿、摔、丢等动作都能做了,但这些动作还不够熟练,常常是东跌西撞,让人觉得孩子十分顽皮。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就只好用特有的工具――动作了。孩子用手拍打也许有以下的原因:

篇5:儿童画分类具体特点以及教学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儿童画的分类、具体特点以及教学浅析

儿童画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美术家和民间艺人创作或绘制的作品。其特点为:内容为儿童所熟悉,色彩单纯、明快、鲜艳,图象简单明了,构思构图

儿童画;特点;创作教学;分类

儿童画创作教学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儿童根据所获得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经过构思、构图,围绕一定的主题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主观感受的艺术。它是能力的综合培养,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现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了解掌握儿童画的分类及其特点,加强儿童画创作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

一、儿童画的分类及其特点

儿童画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美术家和民间艺人以儿童所熟悉,所喜爱的内容为题材创作或绘制的美术作品。它包括插图,故事画册和单幅图画等。这些作品,不仅有优美、生动的造型,绚丽的色彩,而且有诗一般的意境,丰富、美妙的形象。它既可作为培养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气质和品格的手段,又可作为儿童接触人生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材。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图画的内容是儿童所熟悉的生活。画中的形象同孩子比较接近,因此更能为孩子所感知和理解,如可爱的小动物,童话故事以及儿童自己的生活等。(2)图画的色彩单纯、明快、鲜艳。因为孩子对色彩明快,鲜艳的图画比较喜爱,而对色彩淡雅的图画表现冷漠。对色彩复杂、明暗对比强烈的绘画不喜欢,甚至对人物面上画出明暗冷暖关系,孩子会误认为脸没有洗干净。(3)图画中的形象简单明了。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单纯写实,或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夸张变形,而这种夸张变形的形象,却没有脱离孩子的知识范围和理解水平。特别是一些形象鲜明,特征突出、生动有趣的人物,动物(包括拟人化的动物)更使孩子们感到亲切,为他们理解和接受。(4)在构思构图方面,富于孩子的生活情趣,没有含蓄、隐喻的构思和复杂的构图,使孩子看了一目了然。(5)图画中物象完整。因为儿童欣赏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求全性,特别喜欢看到所描绘的物象的全貌,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无论是人,是树,是房舍,还是交通工具等都描绘得很完整。(6)线条简洁、明快、轮廓清晰,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确认形象的外部特征。(7)图画背景的运用。要考虑到孩子年龄特点,孩子越小越容易感知无背景的绘画,因为无背景的干扰孩子看了一目了然,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无背景的绘画会产生疑问,常会提出“这是什么地方呀?”因此,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添加一些简单明了、形象突出的背景。

第二类是由儿童自己描绘和制作的图画及手工作品。因此,我们称它为“儿童的美术作品”。如“儿童的画”,便是专指儿童自己的绘画。这些作品,尽管在表现技能方面还十分粗糙,幼稚或不甚完整,但它充满着天真烂漫、稚拙、单纯的情趣。因为它是孩子认识生活的反映,单纯质朴的情感的抒发。由于儿童是用好奇的眼光注意这陌生的世界,所以从自身现象到人类社会,从过去到未来,他们都想知道,这就决定了儿童美术的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其具有明显的稚拙性,游戏性,求全性,摹仿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过程所决定的。

(1)游戏性。从生理发育来看,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大脑电图质抑制能力差,小肌肉运动的暂时联系虽日趋协调,但还不够发达,手的动作还不够灵活,手的运动不能服从他自己的意愿,所以儿童的美术作品表现出明显的稚拙性的特点,而又带有游戏的性质。

(2)稚拙性。从心理发展来看,儿童画所表现的对象首先是他自身感知过的事物以及自已感兴趣的事物。如吃过的水果,玩过的玩具,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看过的动、植物及人物等,对动的、有声音的、亮的、色彩鲜艳的事物优先反映,而它们又都是具体的(如我的小汽车、电灯、太阳、我的爸爸妈妈等)。这是因为儿童的注意常被新奇的事物所转移,带有明显的“无意注意”的特点,即稚拙性。

(3)求全性。从构图来看,只有平面的空间。由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粗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日益走向较深入的认识),这是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较差,次序较紊乱而他们又常常用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来代替视觉,他们缺乏一定的空间知觉,对构图和空间的处理,往往把画面当成地面和立面,把近的事物画在纸的下边;而后再把其他东西一行一行地向上画,而且每个形象都互不遮掩。因此,幼儿的绘画又带有明显的求全性。

(4)模仿性。因为孩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反映出他们盼望长大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他们常常模仿大人,爱穿大人的衣服,抱着布娃娃学着妈妈的声调哄它睡觉。反映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总想像老师一样能把事物表现出来,但又缺乏表现技能,所以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常常带有模仿的性质,在手工(尤其是折纸)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二、儿童画创作教学

绘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的表现,幼儿开始画画并不像认字、识数、说话、唱歌那样必须依靠教习,正常的儿童均本能地喜欢画画,在随心所欲的自娱中用绘画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现代世界各发达国家研究均发现儿童画在其本能的发展过程中,对促进儿童的注意、观察、识记等认知的心理基础能力和创造性的表现才能有着重要的启蒙与开发的作用。遵循儿童画的发展规律,把儿童画创作引进美术课堂,利用儿童自发的本能的启蒙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通过儿童画创作的教学引导,把儿童的绘画活动由不明确性和随意性逐渐转入到有目的的学习上来,引导他们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紧扣儿童的知、能、美感与运用的需要,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向大自然索取知识的本领和发展创造加工形象语言知识与创作性的艺术表现才能。因此,儿童画创作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以人为本”这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分析其心理、生理特征和智力水平,了解其现阶段绘画的发展水平、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在其原有的发展水平上引导其学习一些绘画创作知识和方法,如:观察、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构思、构图、表现等方法,使其注意、观察、识记等认知心理基础能力和创造性的表现才能的潜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都被调动起来,积极运转,这样艺术灵感才能得到迅速萌发,艺术探究与创作才能成为一种乐趣,一种愉快。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懂得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能把它应用到美化环境和日常生活中。儿童只有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时候,兴趣才能上升为志趣,对教师目的性的要求就会变为自我要求,成为一种意志行为,由此很快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1.引导观察,学会分析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感受的重要途径,不会观察,便无从表现。小学生的心理、生理条件决定了他们的观察目的的不明确性和随意性,容易被事物的局部细节所吸引,缺乏分析和比较,整体观察能力差。同时,也正是由于学生观察的随意习惯,才造就出儿童绘画特有的雅拙之美,这是儿童绘画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运用继承和批判的观点指导学生作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启发感情入手,引导儿童观察。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他们的视觉观察的随意性尤为突出,缺乏整体意识,因此记忆是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力的良好途径。如带学生观察描绘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事物所特有的现象,分辨各事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以日记的方式用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样既可以训练他们的整体观察和记忆能力,又可以为创作画收集素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容易抛开对事物的观察,只看几眼便凭主观印象,习惯于平时一贯的视觉经验和认识来作画,如会把人物画成没有脖子,两腿分开生长的现象,或只注意细节而忽视整体,因此,进行写生练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明确观察任务之后,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包括物象的基本形状和主要结构,在写生时要不断地提醒学生用眼观察,从整体开始到局部再回到整体,仔细比较分析,这样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2.把握主题,学会构思

主题是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学生能否抓住主题,是创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指导创作时,要以儿童般的心灵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把对生活的感受,通过选择题材及表现形式把主题思想表现出来。如指导“快乐的校园”创作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校园的学习生活等活动的情景,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快乐校园的场面,谈自己的感受并从中找出表达快乐校园主题的绘画题材。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理解抽象的主题,学习构思的方法。教师辅导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开阔他们的思路,使他们能够从平时生活中选取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题材,并考虑怎样表现在画面上。

3.大胆表现,掌握技法

儿童绘画心理的研究证明,不同年龄儿童的绘画表现也不同,即体现在绘画上的“稚拙”和“粗狂”。儿童的“糊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要记住所指导的“儿童画”是充满童趣的画。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大胆地去画,把内心的真情实感大胆地表现出来,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尝试多种工具和材料,把他们大胆幼稚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只须在适当的时候在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等方面的运用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逐渐引导他们运用技法,慢慢地向较成熟的画法迈进。

4.指导创作,增强自信

儿童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的阶段,对新事物怀有好奇和新鲜感,满腔热情,但遇到困难时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消除影响学生想象创作的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耐心引导,以表扬肯定为主,增强学生无拘无束地想象创作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自己的作品,为他们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如举办班级、年级或全校性画展,通过观摩、自评和互评,使他们从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价值,增强创作信心。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因素而形成了儿童画创作的特点,因此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儿童加以引导,把儿童的智力和美术创作由低级向高级推进。

儿童画创作的教学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表现、发展个性,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空间,面对这个创造的时代,我们执教者应更多地从儿童的角度去体验儿童美术教育,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执教方法,引导儿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