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理解孩子内心感受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育随笔:理解孩子内心感受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21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教育随笔: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当孩子告诉家长“老师今天批评我了”,家长先把不必问他详细的经过,不要追究原因,也不要责备。家长应先表示理解他的难过、不好意思,甚至是想报复的心理。家长可以说:“你一定很难过,是吧?你是不是有点讨厌那个老师?”是孩子感到父母理解自己。先使孩子心情平静下来,再听他诉说。

当一个孩子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很强烈的内心感受时,家长的任何劝解都是无用的,孩子的内心感受不会因此消失。但如果家长能表示同情和理解,孩子的无名火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2:教育随笔:爱让回忆更加甜蜜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教育随笔:爱让回忆更加甜蜜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的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了,回顾与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累并快乐着。还记得刚开始工作那阵,听着孩子们的啼哭声我都想哭,实在有点招架不住。我们班级有个胖姑娘萌萌,当时要把哭闹的她抱进教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好那时的我年轻气盛。那时候一遍上课,一遍还要让他们别在课堂上哭泣,实在是很辛苦。不过当时却并不在意这些所谓的辛苦,因为看到那么多稚嫩可爱的孩子,爱心实在不得不泛滥,觉得他们太讨人喜欢了。

在三年的工作中,我和孩子们一起从稚嫩向成熟迈进,期间也和他们一样犯错过,欣喜过,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永远会记开心果潼潼,一个很热情很讨人喜欢的孩子;机灵可爱的跳子,很会耍宝;文静大方的文文、宁宁;当然也有让老师“又爱又恨”的睿睿、涛涛,淘气时能把人气个半死,不过却拥有聪明的小脑瓜;还有老关心我的聪聪,总问我有老公了吗?热情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的佳怡等。

在这三年里还要感谢朱老师、陈老师,向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关键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朱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让我佩服,但她却喜欢低调;陈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是爱园如家的典范。和我们一起配过班的盛阿姨、周阿姨、张阿姨,也很感谢他们。盛阿姨工作经验很丰富,对孩子很有办法,可惜身体原因不做了。周阿姨很热心,人很好,特别爱孩子,对同事也很关心,希望她早日康复。张阿姨虽然和我一样话不是很多,但做事很认真、负责,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一起配班。

爱让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不管时间如何的流逝我相信我们的这颗对孩子的爱心是不能变的。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才熠熠生辉,充满了人性的温暖,我们在付出爱的同时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爱,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爱还会相互传递。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3:教育随笔:教育孩子从生活自理开始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随笔:教育孩子从生活自理开始

午睡起床时间到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孩子们陆陆续续的穿衣起床了。“老师,杨玉不会自己穿衣服,她还在哭。”杨玉是前几天刚转到我们班里的,平时都是奶奶手牵手送到幼儿园,由于她刚转来,觉得她还不适应,也就没有过多的去要求她。没想到她连衣服都不会穿。

我走到杨玉面前,只见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在抹眼泪,看着她那伤心的样子,我也觉着好可怜。

“杨玉,都起床了,你为什么不穿衣服呀?”

“老师,我真的不会自己穿,在家都是妈妈给我穿。”

我把衣服拿在手里,“来,孩子,今天老师教你穿衣服,好吗?”杨玉顺从的把胳膊伸出来,在我的帮助下很快就穿好了衣服。

回到活动室,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一听说给他们讲故事,都高兴地拍起了手,“愿意,愿意。”“好,你们听完故事以后,还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我把不久前在报纸上看到的这样一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有一天,有一位小朋友在树林里玩,捡到了一只小鸟,他把小鸟拿回家,精心喂养。后来,这位小朋友就想把小鸟放飞,让小鸟再回到树林里去。没想到,这只小鸟回到树林里,因为没有捕食的能力,没过几天就被饿死了。

我的故事讲完了,可是孩子们好像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当中,也许在为小鸟的死而感到悲伤吧。

“孩子们,我的故事讲完了,你们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故事中的小鸟为什么一回到树林就被饿死了?”

平时能力较强的杨春艳小朋友首先举起了手:“老师我知道,小鸟在家的时候,是有人喂它,它自己不去找食吃,到了树林里什么也不会,所以就饿死了。”听到杨春艳小朋友这么一说,其他的孩子也都一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我把孩子们的意见进行了总结,“孩子们,小鸟饿死了,老师也感到很难过,多么可怜的小鸟啊,是什么原因把小鸟饿死的呢?就是因为它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你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是由大人帮忙,自己啥呀不做,等将来长大了怎么能立足社会呢?你们愿意像故事中的小鸟一样,等着被饿死吗?”

“不能。”孩子们高声回答,“我回家帮妈妈做饭。”“我回家自己洗衣服。”、、、、、、

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很高兴,有意看了杨玉一眼,只见她在低着头,小手在摆弄着衣角,我轻轻得走过去,问:“杨玉,小朋友们都说以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你以后要怎么做呢?”“老师,我以后也要自己穿衣服,不用妈妈了。”我和孩子们向她鼓起了热烈地掌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孩子们,为了你们以后能在这么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足,让我们动动手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从我们的生活自理开始吧。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4:教育随笔:还孩子一个表扬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教育随笔:还孩子一个“表扬”

昨天上午放学回家,小学的秦老师和我一路回家,我们俩边走边聊,秦老师对我说:“咱们院里的孩子数豆豆懂事,她妈晚上去上班,豆豆自己在家里玩,看会儿电视,读会儿书,累了就洗刷好上床睡觉,一点也不让她妈操心。”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成天缠着大人呢,难得孩子这么懂事,我对秦老师说:“没想到我班豆豆这么懂事,等我在班里表扬她一下。”说完我就回家了。

没想到,我的话被跟在我们后边回家的豆豆听见了,她非常高兴。下午,我却把表扬她的事忘记了。放学时,她碰见秦老师,就问:“阿姨,老师怎么没表扬我呢?”秦老师对她说:“你们老师今下午很忙,她大概忘了。”今天早上秦老师碰到我,就把豆豆的事告诉了我,我一听就笑了,说:“都怪我,怎么就忘了这事呢?今天我先表扬豆豆。”等孩子们到齐了,我就对孩子们说:“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非常懂事,妈妈不在家,她自己能照顾自己,不让妈妈操心,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我们班的豆豆小朋友。”孩子们把羡慕的眼光投向豆豆,豆豆开心得笑了。一整天,我发现豆豆都很兴奋,因为老师表扬她了。

好言一句三冬暖。真的,给孩子一个表扬,她浑身就充满了活力,作为老师怎能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辞,更何况是自己承诺的表扬。

还孩子一个“表扬”,孩子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5:教育随笔:为什么一定要听话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教育随笔:为什么一定要听话

前段时间在一家学校听课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一年级孩子的课堂无比热闹,老师一个问题,台下便七嘴八舌抢着要发言。这却也是老师们大为头疼的一件事情,用老师们的话说,这样的课堂太乱,孩子没有规矩。二年级的孩子便安静了很多,知道举手发言,表现得规规矩矩。年级越高,课堂上表现得越是安静,他们再也不会在课堂上七嘴八舌地发言。老师偶尔提问,下面鸦雀无声。老师们说这群孩子很听话。

可我却想,为什么一定要听话?

似乎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要求我们做个听话的孩子。小时候听父母的话,上学了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了要听领导的话。似乎大家都很喜欢“乖巧”的人,但是所谓的“乖巧”常是一种懒惰的逻辑。养育一个孩子太辛苦了,所以很多父母就希望孩子乖一些,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省心很多。然而,心中充盈着爱与被爱的体验的孩子,是不会太乖巧的。相反,他们会醒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怕给父母惹麻烦。同时,他们也会努力地去表达自己的爱,而不会轻易退缩。这种“调皮”的背后似乎还隐藏这一些能量,而最终你也会发现有能量的孩子,比乖巧的孩子更健康,也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不信,回过头想想你的学生时代,成绩好乖巧的好学生大多都庸庸碌碌,反而那些有独立思想、有主见,看似调皮的“坏学生”更容易出成就。

有人可能会反驳,如果一个人谁的话都不听,会不会无法无天,甚至有人都会想到,那不会导致杀人放火等罪恶事件发生吗?

这种想法背后的逻辑是:孩子自己独立走路的话,一定会走歪,所以得由大人给他们划定一个活动范围和一个成长路线。这样,一切才能按照他们内心预设的路线有序进行。比如,控制欲望强的父母,总是会担心一些小的失序。比如,担心孩子吃不饱,于是孩子不想吃了还强喂他;担心孩子冻着,于是孩子不冷还给他强加衣服;担心孩子写不完作业,于是每天晚上都盯着;担心孩子学坏,于是孩子抽一下烟、喝一点酒他们就会暴跳如雷。总之,在这样的父母看来,孩子的自发行为中有太多可能的失序发生,于是他们努力控制。实际上在这种担心的背后,从头到尾都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这种想法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强的控制欲,换句话说,在“控制者”的眼中别人什么都做不好,自己的感觉最重要,别人的感觉不重要。可悲的是这个逻辑竟然无处不在,家庭、学校、单位,就像接力比赛一样,很多人都愿意扮演“好心”的掌控者的角色。但无论控制者的出发点有多么好,最终都会收获一个恶果:培养出无数缺乏独立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好孩子”,或者叛逆成性的“坏孩子”。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提出了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有假自我的人,自动地寻求别人的感受,并围着别人的感受转,他为别人而活。而后者最终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个,活得毫无生气。

这一点,存在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我选择,我活过,我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这就叫存在。哪怕你遭遇过很多挫折,但如果都是你选择的,你就会有存在感,你就会精神,会坚韧不拔。相反,有些人好像从来没有做过错误的选择,他们顺利地生活了好多年,但这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父母、老师帮他做的选择。那么,他们并不会觉得幸福,相反会觉得自己好像没有怎么活过。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却有很多人曲解了其中的含义。真正的规则是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孩子该跑、该跳、该闹的年纪,你要允许他像小草黄钻出地面一样,恣意地向上舒展,尽情释放。蒙特梭利说,孩子每一个自发行为都是精神胚胎发育的需要。一个精神胚胎得到良好发育的孩子,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他将成为一个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人。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站在背后,轻轻扶着他向前走。等他长大了,能够享受跌跌撞撞前行的快乐时,“控制者”们,请收起你们的好心吧。让他享受奔跑时的快乐和跌倒后真实的痛楚。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的样子。无论孩子或成人。

试想,谁愿意像个提线木偶一样总是活在别人的操控之下?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