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应对教育信息化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师要应对教育信息化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9

教师要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

摘要:

信息化的核心,首先是人的信息化,是人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人的信息化是教育、特别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信息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整个国民信息化素质的高低。

从20**年全球刮起的MOOC风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一巨变,对学校教育,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MOOC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我们网上报名,注册,提交作业,到网上高考填报志愿,我们就开始了一个信息化的过程,无论你是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

党的**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四化”的核心的显然在“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高低,最终影响并决定着国民信息化素养的整体水平。

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如何设计,各阶段信息技术知识如何衔接,如何考试评估,以及如何应对信息技快速发展带来的此类教师的短缺等问题。信息化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外到内,渐进形成的过程。

一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师资培训成当务之急

支撑建设信息化国家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也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除了专门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外,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作用有二:一是教师把信息化技术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生或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教会学生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学习,并启发他们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深入学习。因此,首先要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把互联网技术密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才能全面体现教育信息化。.

二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的主要障碍

尽管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甚至是突破性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面临一些重大挑战和困难。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的主要障碍,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师,学生都应在观念上进行一次革命。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因此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1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2只要应试教育没有根本的改变,家长就是功利的,也是我们的我们目前教育现实。学校之间竞争的客观存在,在优质资源等共享平台建设上,我们仍将遇到现实困难。在面对现实,结合二者需求的基础上,建设符合学校,家长,学生现实需求的优质资源共享平台,让优质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一个现实而艰难的挑战。

篇2:试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发展机遇和挑战

试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小林

一、教育信息化给教师发展带来的机遇

1.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要培养现代化的人,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现代人的素质。教师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保证。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信息化与教学深入融合的过程,更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将思想的更新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

2.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有效途径

信息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人人都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更应如此,这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师“育人”的工具,也是教师“育己”的平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网上大学、开放大学、虚拟社区、慕课等多渠道学习途径,方便教师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

3.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化带来的资源全球化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收集到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准备了充足的“原材料”;信息化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替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和嘴巴”的单一模式,既提高了教师的课程设计动力和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信息化带来的多种多样的交流平台:电子邮件、社交聊天工具、网络论坛、网络备课室等,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方便了教学效果的反馈,而且为教师提供了与不同地点的同行交流、专家指导的机会;信息化带来了各种科学高效的工具:教学设计开发工具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更方便快捷,教学评价工具使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科学客观,学生管理工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了对学生评价角度的多元化等。这些都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效果的提升。

4.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千篇一律的教师面孔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教师的知识领域越宽、阅历越丰富、人格魅力越强,他对学生的综合影响力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好。教育信息化不仅为教师自身的兴趣培养、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资源、更多机会,而且尊重教师差异,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让教师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课程开发,使教学成果渗透着更多的个性风格。

5.为教师的成果推广提供了广阔平台

网络可以将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任何经验成果迅速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教师可以每天通过微博、微信与千里之外的同行分享教学体验和心得,教师的教学受众不再仅限于课堂上的几十上百名学生,可以遍布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人群。教育信息化带来的这种推广的速度和效果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虚拟社区,教师发展,现代人,原材料,学习者

篇3:提升教师教研信息化能力引领教师自由幸福地发展

提升教师教研信息化能力引领教师自由幸福地发展

摘要:引领教师自由幸福地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关键。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自由成长提供了捷径。我校专注于提升教师校验信息化能力,让教师走上了自由幸福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词:教师教研信息化自由发展

序言

对于校长来说,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因此,如何激扬教师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引领教师自由幸福地发展,是对校长专业水准的一大考量。

多年的校长经历,走过了挫折与顿悟、破冰与创新、发展与超越的心路历程:应试教育培养出的教师很难再捧起书本,更何况还有一种平淡无为的生活惯性、再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逼得教师把各种专业培训异化为一种任务来完成,成为他们生命的累赘,又谈何专业发展。

我欣喜的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随着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从互联网上获取新知识,获得新信息的老师越来越多。

在我校,家中有电脑的老师占100%,有QQ的教师占100%,开通了QQ空间或者博客的老师占100%,在网络空间经常转发或自撰文章的占90%以上,空间文章与教育相关的占60%以上,经常进行数字化阅读的教师占95%以上……

加之学校创建“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班班通、室室通、人人通业已成为现实。老师们已经置身于信息的海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信息的大海中遨游。没有压力、没有强迫,如同享受阳光、空气和水。而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之态。

一、培育充满人文情怀的网络“草根”研修团体

真正对教师的发展起持久作用的,是教师内心深处对自由发展的期盼、对幸福成长的追求,对人文关怀的渴望。行政手段、经济杠杆仅是外因。我校也曾建立“高大全”的官方校本研修体系,无奈龙多乃旱,就连精心设立的名师工作室也无言而威,鲜人登门。相反,一些没被官方指定职位的教师的QQ群却异常热闹,有在群里晒学生作业的、有在群里求人改稿子的、有在里面讨论数学题的……更有甚者,几个志趣相投的音乐教师组建了“哆来咪读书会”……这里没有行政压力,没有专业权威,没有负累之苦;有的只是那份兴趣、那份轻松、那份热情、那份执着……

学校借其势而为已用,将原有“高大上”的体系全部打散,还研修于民。原有体系节点的教师,有的参加别的老师的兴趣群,有的组建自己的网络书社……就连有着国家级导师头衔的杨中会老师,也走出名师工作室,广接地气,组建了“虫儿飞读书会”,宣讲她的“诗意语文”;省级骨干教师李开忠,也联合几位教师组建了“阅读新干线”,推行“海量阅读”……这些群有的着眼于兴趣交流、有的着眼于学科教学、有的着眼于班级管理、有的着眼于家校共育……无一例外,这些群主都是“草根”,但是每一个群里面都少不了原有体系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参与者、引导者,直接向教导科研处负责。本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宗旨,他们用自己在交流中的卓越表现来确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赢得群员对他们自由成长的价值认同。

我校外语教研组近年来新进的都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她们教学生涯中,犹如一张白纸,正好作最新最美的画。如何引导她们成长,不至于混成“嫩油条”,教研组长敖小兰老师着实花了一番功夫:她们相互加了好友,组建了QQ群“青蓝居”,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具的制作、到教学的设计、到课后的反思、到课后的测查……事无巨细,她都要一一过问指点。有时徒弟们正吃着饭,她还会从QQ群里面冒出一句:“下午的单词卡片和贴图准备好了吗,我这里有,你需要吗?”暖暖的师徒情义,跨越时空,把我校英语组凝聚成了爱岗敬业的典范,不但多次获得“先进教研组”的称号,还在历年的毕业统考中,英语成绩遥遥领先,稳居榜首。

二、建立集思广益的网络协作备课机制

传统的集体备课,往往是同科教师轮流主备,打印分发了事。其实质上是一人帮大家做完所有事情,大家共享清闲。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徒有其名。

我校早在六年前就开始了“基于网络的模块式协作备课研究”,研究成果荣获市一等奖。我们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四大模块:情景引入、实践探究、训练提升、拓展应用,然后根据个人特长及教学主张,分头设计模块,系统自动合成集体共案。这里所有人都是主备,真正印证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篇4:在日积月累学习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摘要:

在培训前应该对当前学校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级评定,在此基础上,确立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分级培训计划。对于那些信息化教学知识薄弱、信息技术能力偏低、年龄偏大的教师可以设初级班,目的在于提高他们对信息化教学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掌握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对那些曾接受过一定的计算机教育、已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年轻教师则可以通过中级班对其进行发展性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他们设计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能力,以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能力;而对于专职的计算机教师则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已具备中级水平并能较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教师,应设高级研修班,以培养教师相关的研发能力,使他们能不断开发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应用信息技术投放于教学的新产品。这样,分级对待,每位教师信息化素养都很好的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正文:

当今时代,已跨入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化时代。作为一位教师,单凭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已经不适宜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的发展中展示了其魅力无限的前景,既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又使教育的时空得到了近乎无限的扩展。

一、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

早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概念,他指出: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曾伴随我国教育历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网络教学模式已被引进到我国现行教育教学中。

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相关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网络教学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并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它强调学生的个体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素养措施

1、建立制度

学校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例如规定每个新进教师都必须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每个教师都必须持有经过考核颁发的合格证;每年的暑假或者其它时间是教师培训的固定时间;每年要有几次邀请外校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家来学校做信息化教学前沿理论实践的讲座,每学期都要上一节信息化示范课等等,具体实施内容可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

篇5: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教育信息化

浅谈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教育信息化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成功与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需要改变教师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知识,因而,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培养具有合格的信息素养能力人才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与教育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又对教育信息化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迫切要求进行分析,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馆检索技术发展和演变过来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时下流行的一个概念。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到小学到中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顶重要指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信息素养主要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检索与获取、分析与生成、接受与储存、消费与使用、生产与创造信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当代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和保障。

教育信息化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成功与否,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它关系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需要改变教师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因而,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一)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欠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大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网络知识普遍比较低,教师队伍中有绝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计算机,更谈不上应用它去处理日常工作。由于传承了多年的班级授课制依然存在,教师“黑板+粉笔”的授课方式仍很流行,虽然教育改革的口号一直在提,可是效果不太明显。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老套,即使配有多媒体教室、电化教室等现代化信息设施,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知识严重缺乏,加之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信息素养低下等原因,使他们不能很好的利用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也常常因为不会使用或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作出改变而放弃使用。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比较差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作为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大动脉,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农村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比较落后,很多学校还没有实现校园网络,没有实现班班通。由于经费紧张而使信息设备硬件投入不足,很多办公室只配备1台计算机,根本谈不上每个教师都能充分应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更谈不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备课、教学课件制作等。

(三)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村中小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必要性、目的和方式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但由于教师的工作较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不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应有的热情。甚至有的老师是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更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在他们的观念中学习信息技术手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困难,甚至是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在学校要求授课要有课件时,常常只是用简单文字和图片的堆砌敷衍了事。“收集教育教学资料”虽然已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应用方式,教师还不能充分认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性;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不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也是许多教师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因。

(四)不能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