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制度改革及应对措施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中考制度改革及应对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7

关于中考制度的改革及应对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海口实验区**年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试行)已经出台了。受江志校长指派,我参加了市局组织的中考中招会议。现就海口市中考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做如下陈述:

一.进行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因

1.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是课改的瓶颈,关系到课改的成败。

课程评价在课改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又因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而成为课改条件下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80年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理论不能说不先进,目标也不能说不高远,但课程体系、教材构架和评价方式不变,素质教育就难以落到实处。考试成绩的硬指标成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终造成“寒窗苦读十二载,高考三天定乾坤”的惨烈局面。

课程改革是人性化的、以人为本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的。新课程下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也因此而沁透了人本思想。其内容包括两个维度------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定制度,是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完美结合。

------降低甄别和选拔功能

------人性化、生活化、关注现实降低考试的偶然性

学业考试的问题设计促进学生发展

------关注个体差异,给学生以选减轻压力,树立自信心

择空间的出题思路

------评价技术上过程评价和结果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潜能、

综合素质评价并重个性、创造性的发挥

评定------评价指标和评价载体的多元化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精神下,中考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

①中考是终结性评价,而这一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又是通过过程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记录来推动和实现的。

②学业考试成绩仅仅是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中五大领域之一(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爱好特长、获奖情况)。

③学业考试本身也是过程性评价。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发挥的角度,从培养学生具有自信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说,学业考试成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在课程改革的精神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地位也较之学籍档案有了显著的变化.这里不再赘述。

2.是新型人才观的需要(参考校本培训材料中现代教育学理论多元智力学说、建构主义理论,上网查找关于“默会理论”)

3.是时代的需要(工业化时代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后工业化时代”的不同教育和需要)

二.从新老中考比较看中考及评价制度改革

老中考

新中考

考试时机

毕业考与中考分开

两考合一称为学业考试

(学业发展目标)

考试内容

语、数、外

物、化、政

教育部,考试成绩,初中毕业,课程改革,学校招生

篇2:应对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

如何应对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英语的测试重点,也是中考英语试题中卷面分值最高的一种题型,在中考试卷中约占30%的比例。一般设三篇短文,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信函、请柬、通知、便条、表格、图表、广告、图示和标志等);所选材料内容广泛,涉及文化、环境、科普、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众多领域。文章的体裁富于变化,可谓题材宽泛,形式多种多样。其特点是:时气息浓,可读性强,理解难度较高。

阅读理解题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既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又要抓住细节;既要理解具体事实,又要理解抽象概念;既要理解文章字面意思,又要挖掘作者意图,揣摩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内涵既要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又要理解某些细节的意思,并且在读懂句子和文章的基础上,将所读文章进行判断、分析和推理。概括的说就是这类题注重考查阅读技能,包括理解短文大意、了解具体细节、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归纳篇章大意,以及推断或理解作者的态度和意图等。考生不仅要具有准确获得信息的能力,还要具有透过文章表层意思理解文章隐含意义的能力。这样才能抓住中心思想,作出正确的判断。试题涉及掌握语篇主旨,事实细节、深层含义、推理判断、猜测词义等多方面的阅读能力考查。设题通常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直观性问题。直接引用原文中的语句或根据短文中原语句稍加改动而编成。

2.常识性问题。考查学生依据短文信息,并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一般常识作出判断的题型.

3.理解性问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某段的段落大意,某一事实的细节及作者意图等的理解程度。

4.推理性问题。这类题需在深刻理解短文后,再经过推理判断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语言学家古德曼(Groodman)认为,阅读就是读者通过其心理和语言活动理解来接受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如果学生能读懂一篇文章,则表明作者写作时的思维过程与该生在阅读时的思维活动趋于吻合,这就是说学生的阅读理解必须实于原文,不可脱离文章凭空想象。

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训练还应该从文体角度来训练,因为一篇文章的设题是受其文体限制的。下面我们分析几个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供大家参考。

a.故事类。初中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大都是故事类。阅读故事类的材料,应该抓住人物线索、地点线索、时间线索和情节发展线索。特别注意的是,以上线索往往是并存的。因为情节的发展总是涉及到人物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等。而阅读材料后的阅读理解题往往会围绕这些内容设计一些事实类的理解题。凡事实类的理解题都可以从阅读材料的表层文字中找到答案。在阅读故事类短文时,应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也就是它的主题。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在测试事实类的理解题的同时,往往有一道推理类理解测试题.

b.科普类。这里所指的科普类是广义的。它包含有介绍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的短文。阅读这类短文时,要以事实为中心进行思考,抓住事物的特征、用途、相互关系等.如果是介绍社会现象的文章,要掌握所谈现象的内涵。

c.图表类。这类短文是通过看图或表格等来了解某方面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材料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了解图表的主题,确定图表的主要内容,二是推敲图画语盲或数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或试图表达的含义。

d.新闻类。报刊阅读应逐步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新闻报道强调遵循5个w和1个H,所以,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抓住这一点去理解。

那么,如何解决阅读理解题呢?

做阅读理解题,根据实际情况,可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直接信息类题目,先读问题后读短文,带着问题去读文章,目的明确,容易抓住文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点。对于主观判断题,则应该从文章整体着手,认真阅读综合分析判断,作出正确选择。一般情况具体步骤如下:

1.略读全文,掌握主旨大意。略读时要特别注意短文的首段、首句或末句。一般文章的主旨大意就在这里。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便可以迅速把握短文的主旨以及主要信息的分布,再答题时就心中有数了。

2.推测词义,注意要点内容。阅读中不要过分推敲语言点,要捕捉每段乃至整篇文章的纲目,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生词或看不懂的句子,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思猜测理解。

3.寻读。掌握短文的主旨大意之后,应认真阅读题目,准确理解题意及其范围,带着问题到短文中寻找相关答案。一般的事实题可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但也要认真斟酌,透过表层结构,领会其深层涵义。而较为深层次的逻辑推理判断题,则需要建立在对全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做这类题切忌掺杂主观因素。

4.复读审核。初次答完题后,要对照短文内容对所做答案通盘审核,反复斟酌,做出修正,以减少错误疏漏。

此外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还应注意四点:

1.注意文章的首段和每段的首句或最后一句。一般说来阅读题没有标题,就会给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造成一定的困难,而文章的首段或每段的首句往往可能是文章或每段的中心,是作者要说明的对象或作者要阐述的观点,尾句是文章的结论或表达作者意图、态度、目的。注意到这一点,才能抓住中心,为理解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阅读文章体裁不同,阅读的侧重点也不同,记叙文中要注意who(人物),where(地点),when(时间),what(事件),why(原因)说明文要注意说明的对象,特征、细节及数字等;议论文要注意作者的观点,论点和论据。

3.要通过文章线索来分析判断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论、中心思想,及深层次的推理判断,这一点是最难把握的考生做题时要特别注意。

4.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了解地道英语语言表达习惯,不能以中国人的习惯来理解文章,阐述问题。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