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4

浅谈小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

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小学郝文君

目次一级标题主要目的拟运用的关键资料

引言从客观实际需要、研究不足等方面论证研究论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客观事件,某学者的表述

培养哪些课堂学习习惯对课堂学习习惯的概念、实施的目的、理论依据、原则进行阐述拟用各种教育理论、各种教育活动

怎样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阐述激发学生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参与,提高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自主性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严格训练,密切配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落到实处,适时评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四结语简要总结结论及其意义

文章摘要: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是幸福的源泉,坏习惯是痛苦的开始。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如果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习惯上取得巨大的成绩。而且小学时期形成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对一个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起到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习惯、课堂学习习惯、教育、培养。

一、培养哪些课堂学习习惯?

从学生刚入校门时,就应加强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着重培养以下习惯:

(一)课前准备的习惯

每天放学时老师要告诉学生回家后要整理好书包内的物品,带齐明天要用的学习用品。每节课前要学会收拾好自己的座位里以及座位上的书和本,并会正确地摆好书、本以及其他文具和学具的位置,使学生充分地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为上好每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自学习惯。

这是学生课堂学习中最重要的习惯。

(1)每天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进行自学,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随着学段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选择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上网寻找答案,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3)自学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的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上学习时多留心。

(4)自学时要集中精力,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篇2: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横桥中心小学梁红娟

摘要:无论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今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我校全面开通了“班班通”,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实施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如何把网络的运用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建一个适宜语文学习的情境。

关键词:教学手段、专师生关系、课堂兴趣、语文教学

我校全面开通了“班班通”,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本人对“班班通”教学得出如下感受:

1、“班班通”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虽然有教师应尊重、爱护、理解学生的观念和要求,但它更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的答案是权威性的,教师在教育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某些教师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往往放不下架子,不愿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而在学生看来,教师总是比自己懂得多,学生几乎都依赖于老师,这就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

学校建成了“班班通”以后,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随时可以上网了解这种信息、掌握各种知识。这时,教师是知识拥有的权威者的信条正在受到冲击,“生不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生”的现实,促使教师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迫使自己奋起直追,不断充电;另一方面,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网络工具寻求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多地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班班通”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或者一段材料,然后提出若干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构思创作。虽然也有不少佳作问世,但是与随笔等写作形式相比较,佳作的质量与数量明显不占优势。随笔之所以能引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就因为教师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拥有宽泛的写作空间,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写自己所喜与所想,特别是紧密联系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很好地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努力为学生设置一个写作情境,让学生能有所体验有所创造,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作文的教学。

首先分析了学生的写作现状:学生的作文,往往缺少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国文化的底蕴。一则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另一则与生活环境有关系。但是,从学生的阅读量来说,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老师的推荐下,学生还是读了些古文与古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如何在其了解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更深入的思考,从而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写作时,能适当引用所知的诗句,是本次的作文学习试图达到的目的之一。

篇3:做中学做中教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做中学、做中教”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做”这一主线,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培养学生真实、有效的操作技能。本文阐述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环节,展示了“做中学、做中教”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今后的设想。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做中学;做中教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重点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职教育的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更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训练和自学,实行“做中学、做中教”新课堂教学模式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一、“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总理在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调研时提出,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而在中职教育中运用“做中学、做中教”这一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从而通过任务获得知识并学会学习。

在我市的各中等职业学校中,各专业均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甚至会开设十余门专业课程。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些操作技能与他们的当前生活差距很大,有些专业知识更是让他们感到枯燥和单调。如果按照“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容易忽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做中学、做中教”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案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同时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中,提出任务是基本,任务实施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习惯来决定各个实施环节。通过教学研究以及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可按以下5个环节进行。

篇4: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现代课堂中好处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现代课堂中的好处

王宗孝陈永玮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频繁地走入课堂,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的容量之大,内容之广,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思维,拓展视野,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可以增强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好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由传统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期。信息技术以它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中的角色已越来越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来辅助教学,已成为了一种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这里我就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分析比较,谈谈二者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谈谈自己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传统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传统教学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传统教学法注重语言表达交流,互动性强,更能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教与学的两个重要环节。

2、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传统教学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这就促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等方面要多下工夫,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法技巧,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后,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不仅锻炼了教师的学习、钻研能力,而且锻炼了教师的书写、绘图、组织和应变能力。

二、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1、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传统教学方法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乃至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刺激接受信息,视觉刺激少,对枯燥的知识缺乏学习热情,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当代学生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教学要求高,希望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施展特长,学有所需,学有所用。

2、教师工作量大:教师备课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查阅大量资料,而现在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教科书版本更换快,教师经常依照新书写教案。此外,上课的时候,还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师既辛苦、劳累、费时,又有损于健康。

3、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授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师板书不规范,字迹不工整也会影响学生接受信息。教科书上的内容往往是滞后于科学发展的,有很多学科前沿的知识不能及时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缺乏对新进展、新知识的了解,阻碍知识的更新与拓宽。此外,很多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不能有效的展现给学生,这对加强学生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也是很不利的。

篇5:对学问型个性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对“学问型”个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个性: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胡克英先生说:“教育的伟大力量正在于发展个性,教育的最高价值也在于发展个性。”著名学者刘明霞认为,个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张扬学生的优良个性,摒弃不良的个性,使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实现最佳的融合,其本质是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个性课堂:

课程意图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课堂。高效的,和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够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课堂才能适应现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我们将个性教育理念内化到课堂教学中,依据不同的课程设置需求,以“渗透学科个性、关注学生个性、彰显教师个性”作为个性课堂的基本策略。

模式:

中国进行经济gg开放经过三十多年进入了深水区,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教育进入了模式研究中。朱永新教授说:“离开模式什么都是‘浮云’,这个时期或者未来时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你这个学校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经营模式”。有的校长说:“课改难在何处?无论当下变革还是未来课堂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符合自主学习理念、科学化、本土化的新课堂操作模式,充分发挥模式的价值。”

学问型:

“学”与“问”是教学两大最基本的行为。现代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指出“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要求学生一定要学会提问,并指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固然可以促进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只有学生思考产生的疑问才是最积极的。”清朝著名散文家刘开《问说》中写道:“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依据科学的学习理论,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总结出了“学问型”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学问相长、全程评学。学问型个性课堂实现两大转型,第一,由被动学习型课堂向主动学习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第二,由教师传授型课堂向学问结合型课堂转变,体现“学则须疑”的理念。这因为此我校提出了建构“学问型”个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学问型”个性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上面的各个要素,充分让学生独立自学,在自学中生成学习结果和学习的问题,充分体现个性;在组内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达到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团结协作;全班同学自学提出的共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辩学,唇枪舌剑,深入浅出,以理服人,做到学生能讲的教师不教,充分体现数学灵活的思维,清晰的表达能力,真正做到学问相长;在清楚知识的形成环节后,进行巩固练习,由易而难,并适度进行生活中延申与拓展,充分体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程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其中,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对教学的有的放矢,充分体现教与学的自然和谐。

“学问型”个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我校“学问型”个性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为五个环节:一、自学生问,二、合学释问,三、辩学解疑,四、展学追问,五、评学反馈。五个环节节节相扣相互渗透,具体实施策略为:

第一环节“自学生问”

这个环节我们总结为五要素:时间、内容、方法、要求和评价。

(1)时间即是自学时间。我们的自学时间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完全在课堂上自学,一般要用20分钟左右,这样的自学才算是较有深度的,如果只给几分钟,学生的思考不充分,也不会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目的,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如何迁移,与生活的联系就更少了。二是让学生在家里进行自学。在家里自学有几大好处:一时间充足,学生自学时间可长可短。二在家里自学的工具充分,可以是学习资料,也可以用以前的书进行知识查找,参考学习进行知识迁移,也可以进行网上学习了解。更关键的是家长也是学生的好老师,好的学习伙伴。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讨论,指导孩子自学,同时更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当然家里自学也有一个缺陷,如果学生不自学或是敷衍自学的行为,父母工作忙没时间或是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是爹爹奶奶监管,无法一起学习的问题,但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地参与自学的。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