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9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不仅课堂教学更有“数学味”,而且对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和处理问题,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把一个新问题转化为一个旧问题。例如:“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要120天完成,现在由甲队先单独做30天,乙队接着再做20天,共完成这项工程的20%。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几天?在解决这道应用题时,通过化归,把条件转化成“甲队先单独做10天,,甲、乙两队再合作20天,共完成这项工程的20%”,很容易就得出解题方法:10÷(20%-1/120×20),通过这样的转化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

二、对应思想。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分数应用题中具体数量与分率的对应。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就是集中进行“量与率”对应思想方法渗透的良好契机,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数量与分率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对应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三、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集合图、示意图等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例如:“星期天,张老师和李老师一起逛商场,张老师要买一台打印机,李老师要买一件毛衣。打印机每台800元,毛衣每件200元,商场搞促销活动,如果购买500元以上的商品就把超出500元的部分打八折。问:两位老师合着买比分开买可以省多少钱?当时我看到课堂上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800-500)×80%+500+200=940(元)

(800+200-500)×80%+500=900(元)

940-900=40(元)

方法二:200×(1-80%)=40(元)

很多同学不理解第二种解法,这种方法也出乎我的意料,我就让运用方法二解题的同学把他解题时画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如下:

我再引导学生通过对分开买和合着买两条线段图的对比,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发现节省的钱其实就是那200元的20%,所以用200×20%。这样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就把这种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明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了。

四、符号化思想。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曾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化思想。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例如:“足球上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列方程解答这道题时,首先就应该进行代数假设,用字母X代替黑色皮;其次,是进行代数翻译,把题中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条件和问题,译成用符号化语言表达的方程2X-4=20。其实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逐步渗透符号化思想,“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可以说是对符号化思想的进一步升华。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明白数学就是符号化的语言,简约性是数学的本质特征。

五、类比思想。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发现要解决的问题与一个已经解决过的问题相类似,我们就可以按照已经解决过的问题的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这就是类比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出示:“学校准备用一笔钱买课桌椅,如果只买桌子可以买60张,只买椅子可以买90张,问:学校用这些钱可以买多少副课桌椅?”我引导学生把这类问题类比成他们熟悉的“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60天,乙单独做要90天。甲乙两人合作要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学生很容易就得出解题方法:1÷(1/60+1/90)=36(套)。

六、函数思想。

恩格斯说过:“数学中的转折点就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例如:在问题“面积为18平方米的长方形,宽为1米,那么长是多少米?”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据此数学材料进一步提出:如果宽为2米,长为几米?如果宽为3米,长为几米?等等。从而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宽变化,长也随着变化。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除了掌握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之外,还逐渐建立起函数思想方法。此外,在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正、反比例的应用”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要集中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从静止走向动态,从离散走向连续,从运算走向关系。

篇2: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上海教育专家黄培英老师说:“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说:“比知识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思想,比思想更重要的是思维品质。”足可见,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关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主要与数学知识的结构特点、传授知识所运用的手段、演示操作过程等有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相对固定的联系。如《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以五年级学生所学过的图形的知识是解决不了的,那只能将圆的面积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将圆的面积沿着直径平均分成n等份,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即是圆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就蕴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利用课件展示这一转化过程时,将圆沿着直径平均分成n等份,当n无限大时,所拼成的图形无限接近长方形,但永远不能等同与长方形。这一知识点就蕴藏极限的数学思维方法。

二、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位置》教学:课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1)第几排第几桌。(2)在XX同学前(后、左、右)面的第几个......学生的表述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所表述的位置是唯一的。在学生的多种表述后,教师引出位置的一般表述方法(先纵后横,先列后行)。画出教室学生课桌分布的平面图,继而从平面图中抽象出坐标图。学生用坐标知识说出自己的坐标位置。如:王明(1,2)即第一排第二个。再让学生找到自己位置在坐标图的对应点。

篇3: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灵活妙用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灵活妙用

“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关键词]数形数形结合[正文]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数与形本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少直觉,形少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流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数形结合符合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全部数学大体上就是围绕这两个概念逐步展开的。“数”与“形”的结合就是把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相对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谈谈小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一、以形助数----用图形的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用数形结合策略表示题中量与量之关系,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数形结合”通过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一般来说需要借助于直观。例如:例1:把一根绳子对折三次,现在的绳子占原来绳子总长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这道题条件虽少,对于大部分学生单从字面上很难弄清现在绳子与原来绳子之间的关系。如果画出线段图,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对折第二次的线段长是第三次的2倍,对折一次是第二次的2倍,所以用2×2×2=81÷8=1/8利用数形结合,学生表象清晰,思维清楚,对算理能理解透彻。如果没有图形的帮助,这样的教学理解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二)借助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儿童的认识规律,一般来说是从直接感知到表象,再到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表象介于感知和形成科学概念之间,抓住这中间环节,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小棒代表长方体的棱长,12根小棒分长、宽、高三组,思考如何围成一个长方体。根据长方体长、宽、高三条棱的长度,用手势比划一个长方体,并且想象出它与哪一个实物很相似。如已知长21cm,宽8cm,高3cm,学生手势比划后说这长方体与铅笔盒很相似;又如长8cm,宽5cm,高5cm,手势比划后,想象出与粉笔盒相似等。

二、以数解形有关图形中往往蕴含着数量关系,特别是复杂的几何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来表示。而我们也可以借助代数的运算,常常可以将几何图形化难为易,表示为简单的数量关系(如算式等),以获得更多的知识面,简单地说就是“以数解形”。它往往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表示形的特征、形的求积计算等等,而有的老师在出示图形时太过简单,学生直接来观察却看不出个所以然,这时我们就需要给图形赋予一定价值的问题。如《长方体的认识》学生在后来计算有关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或是棱长之和等问题中总是弄不清要计算哪几个面,学生只简单背出了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具体如何运用却不知所以然,所以我后来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在接下来的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过程中,先出示6、12、8三个数字,让学生从这三个数字中找找长方体的面、棱长、顶点的特征……,学生通过小组看看摸摸等合作活动,找出长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是点,线,面的关系,学生在加深三个数字与长方体特征之间联系后,对后来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棱长之和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计算抽屉、冰箱布套、长方体鱼缸的表面积时,先弄清这样的长方体有几个面,就计算几个面的面积,如抽屉、鱼缸有5个面,少了上面,冰箱布套则是少了下面,求的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或用6个面面积减去上面面积,或是计算前后左右4个面面积,再加下面面积等;避免了犯不必要的错误。通过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几个数字和长方体特征之间的关系,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数”,体会“数”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体会数字所包含的图形特征,再借助“数”的运算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如求几何体的表面积、总棱长、体积等)。这样,让学生们在“见形”过程中有目的去“思数”,在“思数”的过程中利用“数”来解释“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一看到6、12、8等数字时,马上能联系到长方体各个特征,在脑子中建立起长方体的模型,象这样有的放矢的在一定时间里重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感,同时在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好处。三、数形结合,思维开花。把数与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形象易懂,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利用数形结合,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定势,学生可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不拘泥于教师教过的解题模式,选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追求解题方法的简捷独特,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逐步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用字母表示数那一课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让学生接着往后编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5只青蛙5张嘴,10只眼睛20条腿。6只青蛙6张嘴,12只眼睛24条腿。…

能编的完吗?不能。想办法用一句话把它编完。学生会想到用字母即形来表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通过数形结合,让抽象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形象地外显了,学生易于理解。一题多解,思路开阔,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素质产生了飞跃。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能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高效率地学好数学知识,更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