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数学课堂上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8

数学课堂上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也许是为了方便作业的批改,每每在独立作业之前,我总会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进行提示性的指导。有时是解释题意,有时是例举示范……。可叫人可气的是:老师提醒得最多的地方,偏偏是学生最出问题的地方。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可不难找到原因:老师提醒最多的,往往是大多数孩子独立解决起来有困难的地方,而提醒了还不尽人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提醒对学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有的孩子打开作业本就开始抓紧时间动起笔来,有的孩子虽没动笔,可也已心不在焉。在他们面前,你的指导是苍白无力的。

虽然,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可这也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的重要性。尤其在现行的多人数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一一的辅导,于是,面对全体的一般性提示成了最有效率最可行的方法。

如果说学生对老师话的倾听已不容乐观,那么学生对其他同学话的倾听更成问题。我所教的一年级孩子,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可他的想法好象只为了说与老师一个人听的,他好的做法好象只为了表现给老师一个人看的,其他同学也很“配合”,在他人说或他人演示的时候,还是在举着手说:“我来我来”。而对于他不感兴趣的,索性开起小差来。每个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们课堂的可贵之处在于尊重个人观点的同时,博取众人之长,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提升一步。

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以便适时进行引导,使问题不断的深入,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作出评价,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其次,孩子们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或其他小组)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组)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记得那次猜数游戏:老师手心里写了一个数,首先我可以告诉你,这个数我们认识(100以内的数),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几。学生每猜一次,我都提示性的告诉他大得多(或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学生每次都能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很快的猜中我手心里的那个数。而且兴趣极高,猜了一回还想再猜一回,有的同学甚至还要求我这有节课一直进行这个游戏。当时我记得随便叫一位同学都能回答得很出色。是啊!如果根据知识的要求,能变着样来吸引学生,那自是上策。其次,教师要改变提问的方式或增加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督促他们不得不听。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有能力设计得这么生动有趣的,比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会算的孩子对口算方法的探索兴趣不大,不会算的同学却无从着手。为了真正达到交流的效果,我改变了提问的方式:会计算的同学将自己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然后反馈时提问“你的同桌是怎么计算的?”记得第一次这么提问时,好多孩子站起来傻了眼,但这样的问题多提了,孩子们交流的目的也就出来了;不用交流的问题,当一个学生说好后,接着让其他学生说一说他刚才是怎么说的,哪怕是简单的重复。平时以听算来完成口算训练(或口算接龙),即使是一道口算题,也可以叫好多同学来说答案。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与能力,在我们现行的多人数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篇2:教研材料课堂上调动中差生学习数学积极性

一、了解中差生现状、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

1、一部分中等生由于对自己认识不足,感觉自己天生不是那当优生的

料,因此对自己没有多大信心,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在:得过且过,

学起来吊尔郎当。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致使成绩老是上不

了一个新台阶。对于那部分在小学都属于差生的同学,他们更是习以为常

了,课堂上的表现是:混日子,作业的表现是:抄,课后的表现是:从不

看书,也看不懂。更是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等生。

2、一部分学生在小学的基础应该还可以,可到了初中以后,在这里遇到了数学高手,他们一时很不适应居然还有人比他强,因此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过度的恐惧、过分的担心使得其成绩日渐下降,后来只能居于中等生行列。他们平时的表现:由小学时期的自信一下子转变为了自卑,对数学也没以前那么热衷了,成绩由此下降。如果老师和同学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沦为差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3、挫折感、自卑感和孤独感是羁绊所有差生的普遍的消极的心理状态;怀疑心理、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是差生的心理障碍;畏难心理,护短心理和回避心理是差生不能迅速转变的重要心理因素。而中等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一切无所谓、观望、徘徊、时好时坏是他们显著的特点

4、被动学习。许多同学,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5、学不得法。学生不能从“理解意义”入手,内容模糊,似是而非。一部分学生课堂上没有专心致志地听课,对要点没有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解题没有章法,无效劳动,无效思维。

6、不重视基础,结而不实。一些学生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以为自己知道怎么做,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有时对难题还很感兴趣,主要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

7、缺乏自主性、自觉性,不能认真地好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点与情绪波动、厌学有关。

在数学教学中,以上问题若能解决,则可以提高中差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故而,对提高中差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班上中差生学生名单及具体情况,对他们建立相关档案,并将相关资料时时带入课堂。比如:以前的成绩,上课的表现,作业情况,平时检测等,如果有必要,还可以与班主任配合,弄清楚平时在家中的表现,以便对症下药。只有在对差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后,才能有效地对他们施行相关的帮助,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平等待人;课内外都要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平时对学生态度的结果,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由衷地对教师充满了敬意,喜欢这位教师,乐意接受教师,这样,他们会对教师充满信任,表现在课堂上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活动一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中差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前提。

三、课堂上对他们进行过多关注。我们的老师平时对优生与差生有着比较鲜明的喜恶,而对中等生往往不太在意,有的教师教学几年甚至对班上某些学生姓名都叫不出来,形成了“中等生是被遗忘的一族”。在这种情况下,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在班上是非常不起眼的,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更得不到教师的关爱,有时甚至认为自己在班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他们常常自我安慰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有时候,他们其实是在钻教师忽略他们的空子,对自己放松要求,把自己的起点定得非常低。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作老师的事先知道这些情况,及时地对那部分学生加以关注,课堂是哪怕是用一个眼神,记他们觉得老师眼里时时有他们,他们定会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为了自己今后能够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与重视,他们会想办法学好这一科的。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动手动脑习惯

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要求变口若悬河的说教者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枯燥的讲解会让学生厌恶而不接受,何况有时教师过多的讲解让学生更加茫然,倒不如多留时间让他们自我消化一些,独立思考一些,并鼓励他们能够提出问题,哪怕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只有通过他们提问才足以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走入教材、走进课堂中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自己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体验失败与成功,承担失败的责任,享受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意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艰辛过程和最后的美妙心境。对自己感知到的多种体验会使中差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自觉不自觉地会加入到学习数学中来的。

五、提倡合作,引入竞争,最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教育学生互帮互学,在集体中获得力量,走向成功;在竞争中,你追我赶,最终共同进步。中差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教师就提醒他们向班里其他同学,特别是优生请教,寻求帮助,从而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作如下安排:中等生向优生请教,差生向中等生请教,全班共结师徒对,使中等生在帮助差生过程中体验比他们强的心理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使优生在帮助中等生的过程中感受压力,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才能不断提高,继续保持优生的地位。这个过程中,差生们得到来自各方面人士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激,有了良好的心境,自然会重新审视自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与他人平起平坐,会奋起直追的。

六、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设计一系列能够让差生提高兴趣、中等生不但会作,而且能够使他们通过作这些题目,认为自己也具备成为一名优生的条件的习题。比如,在讲一些例题时,对差生提出一些非常低的要求,使他们人人都能达到,并明确指出,他们如果完成了老师提出的要求,就视他们完成了任务并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而对中等成绩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通过相互讨论能够完成例题,对完成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要求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变式题目,若完成得好,则告之并不是天才才能学好数学的,只要用心,优生人人可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七、课堂上施行一些小技巧,人为地设置一些让中等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体验一把作优生的感觉。比如,故意出一些非常基础的题目作检测题,明知他们会,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完全作对,得上一次100分,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通过当一回优生获得的心理满足,促使他们热爱数学,并体验数学学习中的诸多乐趣。

八、课堂教学中,让差生们时时当当老师的小助手,可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迫使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数学课堂上很多地方都可以设置一些环节让差生参与,比如,让他们帮着老师完成例题中的一部分,或者帮着老师复述一下基本概念,帮着老师板书一些重要的定理等。让差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在班上的地位,改变他们在同学当中的形象,随着自己在班上地位的提升,他们会由感激数学老师而改变对数学的看法,从而热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成绩自然就会慢慢提高的。

对于后进生,不要一开始就盯住他的学习成绩,最好先仔细观察他有哪些优点,并做适当的表扬,使其对自己放松戒心,产生亲近感,然后在与他谈学习成绩,这样他才能听自己的话。后进生一般在学习上都一直是失败者,因此,培养其成功感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一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可以促使他们建立“学习

篇3:有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九所镇中灶小学陈红英**-4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结合多种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要为学生的尝试探索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足够的空间,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本人就结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一年级新生刚迈进小学大门。小学生活与幼儿园比较,学生环境变,学习内容多了,学习负担重了,使他们原来那种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消失了,他们感到失望,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为做好幼小衔接,除了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创设一些气氛如“比一比谁的☆多”、“赛一赛谁的小红旗多”等以外,主要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情境,比如可以把有关的学习内容编成儿歌,尽可能地增加图片内容,课中间的游戏安排,动手操作、小红花、小贴贴的奖励等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促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从而很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比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让学生扮演测量员,测量出教室的长、宽;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来当售货员,模仿超市工作情境,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灵活运用。儿童在这些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这样,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和谐,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

当然,兴趣的引发也是多渠道的,除了环境的感染,有教师语言创设的情境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猜谜等特感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一开始就可以用谜语引入新课,教学时,老师可以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儿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谜面是……”,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老师可以告诉他们“猜对了”,并夸奖说“真聪明”,然后让学生猜猜这节数学课会学什么新知识,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要局限于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涵,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例如:在一年级上期教学“第几”时,我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几个学生上来排队,全班同学来数第7个小朋友是谁,然后让第7个小朋友举起手来,看看和同学们数的是否一致。这样一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而我也省了不少力。更主要的是,我找到了一种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那就是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数学转化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使原来枯燥的知识充满乐趣。

三、重视探究,引导学生求异创新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动手实践、自主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允许学生“插嘴”。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独特见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旦学生提问,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哪怕某些发问是可笑的、甚至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方面加以引导、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比如,在学习了连加后,我出示了下面一组练习:(1)3+7+5(2)5+6+4,让学生很快算出得数,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在(2)中不少学生先算6+4的10再加5,用“凑十”的方法,但却说明学生善于提出意见,体现了创新意识,我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你真会动脑筋!”、“你真聪明!”,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四、赏识教育,让孩子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身上所有好的东西。”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巧妙地运用赏识性评价,要看到每位学生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特别是那些内向的孩子或学有困难的学生。如:我在教学“找规律填数”时,2、4、8、()、()很多孩子都能很快找出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因此括号里分别填16、32。当我正为孩子们的敏捷思维感到高兴时,我们班平时不怎么发言的蒙蒙却说,老师我觉得该填14、22,同学们都笑了,说他错了,可我还是微笑着鼓励他,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怯声地回答到“2加个2等于4,4加2个2等于8,因此8应该加3个2等于14,14再加4个2得22”。听到这儿,我不禁带头为他鼓掌,表扬他的勇敢与认真。从此蒙蒙上数学课更加认真了,发言也比以前积极了。因此我觉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点学生回答问题,还是同桌讨论、小组交流,或者学生的作品展示、动手操作等,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构建一个互动赏识的平台,使整个课堂成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乐园。多一点耐心,多一分倾听,让每个都能动脑思考、动口表现,相互启发、互相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

五、注重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能力化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新鲜感,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的特点。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更易于学生接受。让学生置身于学校大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之中,在活动中动脑、动手、交流,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为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乐园”实践活动课中,用游戏将学生带进愉悦的童话世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课前教师在操场上画好简笔画。一只狼狗蹲在小白兔下山的出口处,准备吃了它,小白兔必须按1到9的顺序下山,才能脱离危险,同学们都来当一回小白兔,亲自走一走。这些设计都使学生印象深,记得牢,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告诉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生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4: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之我见

叶晓华

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起着调控、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该如何在数学课堂这块阵地上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评价?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体现“学习主动、交流互动、实践互动”?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浅显看法。

一、课堂评价的语言要丰富生动

以前一提起评价语言,脑中很快会闪现以下语言:“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这些缺乏个性的评价语言。就课堂评价而言,“真好”好在哪里,学生不明白,教师应具体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良好表现,以便于本人继续努力,也便于其他学生效仿。像“真好”、“棒极了”这样没有分寸的、千篇一律的评价,其激励功能也大打折扣。

如在一年级《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课中。

师:你们会算哪些十几减几的算式呢?

生1:13-8=4

生2:错,13-8=5

(一片哗然,都说错)

师:大家先别急,先听听这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学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发现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所以13

篇5:《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修日记

《怎样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研修日记

波莲中心学校符竹林

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我感触非常的深。对于怎样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研修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以下是我几点的认识:

一、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心理学表明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而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还可以让学生在悦愉的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问题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不改变教学观念,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学生虽然能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更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研热情。

在教学教程中,要利用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以及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来组织探索性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且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和学生心理,善于与学生沟通,做好课外交流,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对课堂的管理采取开放式。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创新胆识,使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动手操作是学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教学教程中的‘摆’、‘拼’、‘制作’、‘演示’、‘实验’、‘练习’等活动都是学生具体动手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构建的重要过程。”而且新课程理念中也强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在教学教程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

三、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想象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鼓励学生想象,随时为学生创设思想和想象空间和时间。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者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的任务除了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外还要为学生创设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四、灵活选择教学资源,丰富课堂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强,枯燥、抽象的课程。如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应当用探究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教学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还丰富了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

五、用爱感化一切孩子

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实,想一想,影响我们教学成绩的就是所谓的“差生“,很多老师都认为,差生什么都差!甚至对他们失去了希望。静下心来想一想,差生为什么会差?为什么会破坏纪律?有句话说得好“闲而生非”,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到三个: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那就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需要我们多去关注他们,在课堂上也逼使我们实行“分层教学”,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比如:优生作5道题,差生做3道题,优生在拔高,可以让差生做巩固双基练习,时间长了,也就成习惯了,这样优生能吃饱,差生能提高。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成功感。总之,“防差”要强于“补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需要一种真实的态度,教学需要一种爱的情怀,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创设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将是我们教育人永恒的追求。

合理化建议,教学教程,心理学,教学方法,创造性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