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改探究之我见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初中数学教改探究之我见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8

初中数学教改探究之我见

海南省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数学组许义科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时分迅速。尤其是初中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实施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改革政策,提出了初中教育要重视素质教育,并要求初中教育应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思维独特、敢于创新的人才。已有的实施了多年的应试教育体系和教材结构与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遵义市已经全面推广实验。一、初中数学“新教材”充分体现数学就在身边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也需要数学。带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已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需要就足以引起学习的愿望,何况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新教材和旧体制的不协调问题。如:这一届初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小学时没有实施新教材,是按着原有教材上的课,且正好赶上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负,其综合素质达不到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不仅不善于积极思考,也缺少主动思考的习惯,甚至连这个能力也不具有。再如:好多日常生活中的名词和概念,学生都不知道就更不懂,象“时差”、“成本价”、“利率”、“利息”、“销售量”,表现出理解能力差。教学中为了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些名词和概念,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直接导致练习时间的减少,进而导致教学进度的推迟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学会学习。数学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意志力得到培养、自信心不断发展、科学精神逐渐形成。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一个障碍是,在做这些活动时,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动发言,锻炼的机会多;而性格文静、不善讲话的学生(多为女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少(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克服这个障碍,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所有的活动在小组中进行,并要求组内同学互相帮助,这么做确实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帮助。

三、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新教材的专题形式的章节安排,既有利于创设学习环境,又有利于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引入问题、开展数学探究。尤其是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有百分之九十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会积极参与活动,想办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积极与同学们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教学中如不做大量的铺垫,学生很难理解。可是,章节复习题中的某些问题,却很简单。使得教师很难把握教材、教学的难度,拿不定中等程度的学生,是以习题难度为准,还是以复习题的难度为准,教学中容易顾此失彼。另外,习题中很少配备与例题类似的问题,使综合素质较差学生,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巩固练习,致使举一反三的没做到,学会的也忘了。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教材很适合综合素质较高、生活技能较强的学生群体,新教材能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对教材再次开发,教学中必须做很多的铺垫,尽量减小梯度。尽管这么做教学时间会紧张,但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及一些不见得正确的看法,在教学观念上可能还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与方法,逐渐靠拢“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完成新教材的实验任务。

篇2:信息技术资源在农村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

信息技术资源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项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惠民工程。其本质是资源的合理运用,因此只有做好信息技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运用探究工作,才能真正服务于广大农村一线教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运用探究

农村信息技术是一项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惠民工程,其发展先后经历了中英项目、中欧教师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和现在正在推广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无论哪种项目,其根本目的都是资源的合理运用,而运用的核心则又是教师对资源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只有做好信息技术资源与之相关的运用推广工作,才能使资源的运用意识深入人心,让资源真正进入课堂,走近师生,服务于广大农村一线师生。

做为一名长期从事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我认为信息技术要在农村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1.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管理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任何一项新的变革都需要有力的制度作保障才能顺利实施。要实现从制度要求到自觉参与的转变,学校首先要加强管理,出台相应制度,量化考核,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及职务评骋结合起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顺利推进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的普及工作。只有教师全员参与进来,才能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性震憾,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进而主动去学习和探究。

2.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管理

设备的正常运转,资源的定时更新是信息技术得以运用的关键。既要管好设备、又要用好设备,换句话说就是宁可设备用烂,绝不闲置设备。学校校长要有大局意识,必须详细制定管理规范,精心选调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信息技术过硬的教师担任电教管理人员。给予他们充分的政策优惠和课时保证。管理人员务必做到资源下载准时、设备运转正常、教室全天开放。为所有教师方便快捷地查找和使用资源提供指导和便利,热情地服务于一线教师,让他们满怀期望的走进课堂,无限欣慰的离开学生。

二、资源整合,创新发展

1.通过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要素。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要有效推进信息技术资源运用,就必须进行全员有效的校本培训。

首先学校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以保证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起来。通过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者,转变成引导者,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其次是分层次培训:从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到掌握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能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件制作,再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同时还应考虑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次培训,将教师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使教师在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培训中得到提高。

第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实践方法,让教师带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参与其中,并融合专家讲座、协作学习、集体讨论、自主学习、个别辅导、教学体验等多种形式,将信息单向传递讲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学习的合作方式,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

第四是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培训过程中要关注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能力的变化,侧重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体验。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对教师的组织、纪律、观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使教师通过评价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变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五是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在培训中发展骨干,并组织他们参加诸如“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等活动,这样既能使人才脱颖而出,又能激励先进,以骨干带动全体。

2.整合资源,方便快捷地使用资源

信息时代要求的是高效率、大容量,通过下载的信息技术资源内容十分庞杂,让教师高效、方便、快捷地运用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一是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实现每班一套多媒体教学设施。二是建设学校局域网,方便教师使用资源。三是将教师二度开发有保存价值的资源刻录成光盘,整理存档,供教师借阅或直接交由班主任应用于班班通为各班播放。四是将教育节目通过分频设备直接传输到教室,让学生能及时收看。五是积极筹备和建设富有本校特色的教育资源库。

3.整合学校现有基础教育硬件设备

篇3:对什么是有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论文

关于对什么是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的论文

内容摘要:

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亦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课堂有序是信息技术有效学与教的前提、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组织教学是信息技术有效学与教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有效学与教的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参与思考、参与实践、参与讨论和创新、参与展示,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发挥他们的积极地主动性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学与教、主动参与式

有效学与教,一直是我们所追求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我们所从事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自然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根据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课堂信息技术有效学与教的前提

课堂有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或遵循的一种习惯性、制度化、合法化的规则。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对课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与要求。

课堂不仅直接关系着课堂管理效果,同时对课堂教学,尤其是教学目标达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维持课堂有序,向来就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许多教育工作者担心:在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所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教师欲维持良好课堂有序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旦课堂有序出现了问题,必将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胜任感都将受到影响。

对什么课堂才能称之为有序良好的问题,人们的头脑就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课室里只有教师的授课声与学生整齐的读书声交相辉映。我们习惯了将“安静”作为衡量课堂有序的指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与管理的宗旨:学生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它既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良好课堂有序的判断标准。具体来说,良好的课堂有序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静结合。静,体现了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控性、自觉性,能全神贯注地倾听,主动积极地思考,有效配合教师的教学;动,则表现为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展现自身才能。

2、积极互动。有序与人际互动相关,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行为。这种制约意味着规范和约束,以及对师生互动的引导,使之朝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3、收放自如。自始至终教师都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其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及时地就知识点和学生的问题进行适当发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拓展其思维空间。

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组织教学是信息技术有效学与教的方式

与普通的常规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相比,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较之更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它使学生眼、脑、手、耳并用,增加信息输入渠道,唤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学虽然存在了诸多优点,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不易掌握的方面。在教学中尽量弥补其不利因素,从而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真正为我们的教学、学习服务。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一直对学生机进行控制,如黑屏肃静、广播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自主探索。而学生在电脑前听讲时的注意力也只能持续十多分钟,因此,长时间的讲解教学效果也不大。另一方面,任务设置要强调学习的目的性,要对学生提出一明确目标,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的任务,从而使学生知道任务的现实意义及与自身水平的差距,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发挥“老师”的作用是信息技术有效学与教的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教师可以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根据全班情况进行分组,可以让操作熟练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去帮助老师检查其他学生的操作情况,随时随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汇报给老师。

篇4:信息技术资源在农村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

信息技术资源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项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惠民工程。其本质是资源的合理运用,因此只有做好信息技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运用探究工作,才能真正服务于广大农村一线教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运用探究

农村信息技术是一项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惠民工程,其发展先后经历了中英项目、中欧教师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和现在正在推广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无论哪种项目,其根本目的都是资源的合理运用,而运用的核心则又是教师对资源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只有做好信息技术资源与之相关的运用推广工作,才能使资源的运用意识深入人心,让资源真正进入课堂,走近师生,服务于广大农村一线师生。

做为一名长期从事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我认为信息技术要在农村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1.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管理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任何一项新的变革都需要有力的制度作保障才能顺利实施。要实现从制度要求到自觉参与的转变,学校首先要加强管理,出台相应制度,量化考核,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及职务评骋结合起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顺利推进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的普及工作。只有教师全员参与进来,才能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性震憾,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进而主动去学习和探究。

2.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管理

设备的正常运转,资源的定时更新是信息技术得以运用的关键。既要管好设备、又要用好设备,换句话说就是宁可设备用烂,绝不闲置设备。学校校长要有大局意识,必须详细制定管理规范,精心选调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信息技术过硬的教师担任电教管理人员。给予他们充分的政策优惠和课时保证。管理人员务必做到资源下载准时、设备运转正常、教室全天开放。为所有教师方便快捷地查找和使用资源提供指导和便利,热情地服务于一线教师,让他们满怀期望的走进课堂,无限欣慰的离开学生。

二、资源整合,创新发展

1.通过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要素。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要有效推进信息技术资源运用,就必须进行全员有效的校本培训。

首先学校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以保证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起来。通过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者,转变成引导者,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其次是分层次培训:从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到掌握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能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件制作,再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同时还应考虑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次培训,将教师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使教师在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培训中得到提高。

第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实践方法,让教师带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参与其中,并融合专家讲座、协作学习、集体讨论、自主学习、个别辅导、教学体验等多种形式,将信息单向传递讲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学习的合作方式,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

篇5:教改随笔我们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而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我个人觉得首先我们该教给学生的应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信念”。从而启迪我们的学生自主思考、感恩生命、奋发努力,懂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他人负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其次,我们则是要尽到作为“师者”的责任,“传其做人之道、授其创造之业、解其学习之惑”,从点点滴滴去“打磨”“雕琢”莘莘学子,苦其心志、百炼成钢……

近些年来,我个人始终坚持的带班理念是:“幸福学习,健康成长。”实则就是我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谆谆告诫。通过诸类活动载体,让学生们深刻感悟“幸福”、体验“幸福”,培养其积极、阳光心态,悦纳“学习”正业,并充分感知“学习”内涵,其囊括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等教育使命;至于“健康成长”则更是不言而喻,我们的人生需要目标与方向,前进需要动力与方法,身体需要健康、心灵更要健康,播一颗阳光的种子在心灵,收获的定是璀璨的光芒万丈……

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实则也是我们自己需要努力追寻的!

“理念”决定“高度”,不是吗?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