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材料课堂上调动中差生学习数学积极性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研材料课堂上调动中差生学习数学积极性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8

一、了解中差生现状、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

1、一部分中等生由于对自己认识不足,感觉自己天生不是那当优生的

料,因此对自己没有多大信心,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在:得过且过,

学起来吊尔郎当。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致使成绩老是上不

了一个新台阶。对于那部分在小学都属于差生的同学,他们更是习以为常

了,课堂上的表现是:混日子,作业的表现是:抄,课后的表现是:从不

看书,也看不懂。更是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等生。

2、一部分学生在小学的基础应该还可以,可到了初中以后,在这里遇到了数学高手,他们一时很不适应居然还有人比他强,因此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过度的恐惧、过分的担心使得其成绩日渐下降,后来只能居于中等生行列。他们平时的表现:由小学时期的自信一下子转变为了自卑,对数学也没以前那么热衷了,成绩由此下降。如果老师和同学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沦为差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3、挫折感、自卑感和孤独感是羁绊所有差生的普遍的消极的心理状态;怀疑心理、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是差生的心理障碍;畏难心理,护短心理和回避心理是差生不能迅速转变的重要心理因素。而中等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一切无所谓、观望、徘徊、时好时坏是他们显著的特点

4、被动学习。许多同学,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5、学不得法。学生不能从“理解意义”入手,内容模糊,似是而非。一部分学生课堂上没有专心致志地听课,对要点没有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解题没有章法,无效劳动,无效思维。

6、不重视基础,结而不实。一些学生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以为自己知道怎么做,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有时对难题还很感兴趣,主要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

7、缺乏自主性、自觉性,不能认真地好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点与情绪波动、厌学有关。

在数学教学中,以上问题若能解决,则可以提高中差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故而,对提高中差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班上中差生学生名单及具体情况,对他们建立相关档案,并将相关资料时时带入课堂。比如:以前的成绩,上课的表现,作业情况,平时检测等,如果有必要,还可以与班主任配合,弄清楚平时在家中的表现,以便对症下药。只有在对差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后,才能有效地对他们施行相关的帮助,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平等待人;课内外都要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平时对学生态度的结果,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由衷地对教师充满了敬意,喜欢这位教师,乐意接受教师,这样,他们会对教师充满信任,表现在课堂上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活动一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中差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前提。

三、课堂上对他们进行过多关注。我们的老师平时对优生与差生有着比较鲜明的喜恶,而对中等生往往不太在意,有的教师教学几年甚至对班上某些学生姓名都叫不出来,形成了“中等生是被遗忘的一族”。在这种情况下,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在班上是非常不起眼的,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更得不到教师的关爱,有时甚至认为自己在班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他们常常自我安慰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有时候,他们其实是在钻教师忽略他们的空子,对自己放松要求,把自己的起点定得非常低。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作老师的事先知道这些情况,及时地对那部分学生加以关注,课堂是哪怕是用一个眼神,记他们觉得老师眼里时时有他们,他们定会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为了自己今后能够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与重视,他们会想办法学好这一科的。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动手动脑习惯

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要求变口若悬河的说教者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枯燥的讲解会让学生厌恶而不接受,何况有时教师过多的讲解让学生更加茫然,倒不如多留时间让他们自我消化一些,独立思考一些,并鼓励他们能够提出问题,哪怕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只有通过他们提问才足以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走入教材、走进课堂中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自己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体验失败与成功,承担失败的责任,享受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意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艰辛过程和最后的美妙心境。对自己感知到的多种体验会使中差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自觉不自觉地会加入到学习数学中来的。

五、提倡合作,引入竞争,最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教育学生互帮互学,在集体中获得力量,走向成功;在竞争中,你追我赶,最终共同进步。中差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教师就提醒他们向班里其他同学,特别是优生请教,寻求帮助,从而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作如下安排:中等生向优生请教,差生向中等生请教,全班共结师徒对,使中等生在帮助差生过程中体验比他们强的心理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使优生在帮助中等生的过程中感受压力,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才能不断提高,继续保持优生的地位。这个过程中,差生们得到来自各方面人士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激,有了良好的心境,自然会重新审视自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与他人平起平坐,会奋起直追的。

六、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设计一系列能够让差生提高兴趣、中等生不但会作,而且能够使他们通过作这些题目,认为自己也具备成为一名优生的条件的习题。比如,在讲一些例题时,对差生提出一些非常低的要求,使他们人人都能达到,并明确指出,他们如果完成了老师提出的要求,就视他们完成了任务并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而对中等成绩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通过相互讨论能够完成例题,对完成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要求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变式题目,若完成得好,则告之并不是天才才能学好数学的,只要用心,优生人人可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七、课堂上施行一些小技巧,人为地设置一些让中等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体验一把作优生的感觉。比如,故意出一些非常基础的题目作检测题,明知他们会,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完全作对,得上一次100分,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通过当一回优生获得的心理满足,促使他们热爱数学,并体验数学学习中的诸多乐趣。

八、课堂教学中,让差生们时时当当老师的小助手,可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迫使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数学课堂上很多地方都可以设置一些环节让差生参与,比如,让他们帮着老师完成例题中的一部分,或者帮着老师复述一下基本概念,帮着老师板书一些重要的定理等。让差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在班上的地位,改变他们在同学当中的形象,随着自己在班上地位的提升,他们会由感激数学老师而改变对数学的看法,从而热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成绩自然就会慢慢提高的。

对于后进生,不要一开始就盯住他的学习成绩,最好先仔细观察他有哪些优点,并做适当的表扬,使其对自己放松戒心,产生亲近感,然后在与他谈学习成绩,这样他才能听自己的话。后进生一般在学习上都一直是失败者,因此,培养其成功感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一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可以促使他们建立“学习

篇2:数学教学中差生转化问题

浅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问题

差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校的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数学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和进步。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数学差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差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差生接受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差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差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差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对差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差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篇3:差生怎么才能变成好学生一些方法

差生怎么才能变成好的学生一些方法

现实生活中,你不得不承认,存在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学习成绩上不去,每次考试都挨批的这种现象。生活中没有笨孩子,但是否愿意努力,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最终导致了所谓的差生。其实,要想差生变优等生其实也不难,以下这8种催化剂可以帮你快速踏入优秀生行列:

催化剂1:端正心态

心态最重要。心态不正确,且学习差的同学,在差生中占相当比例。学生本来就以学习为天职,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必须或者必要,任何一种逃避学习的心态,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并最终会导致各种对自己不利的结果。因此要想搞好学习就一定要端正心态,别想偷懒走捷径。有人曾经说过,勤奋是最好的捷径,如果能理解这句话的话,就能树立良好的心态。

催化剂2:注意勤思考

思考问题很重要,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是人们掌握以往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掌握规律的必然途径。在学习上,不但思考问题,还要学会举一反三,逐类旁统,要学会思考性学习。

催化剂3:注意消化,归纳学过的知识

不放过一个含糊不清的问题,将学到的新知识,容纳进自己旧的知识体系中,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

学习效果的好坏,还在于积极的归纳学过的知识,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使得归纳出来的方法,能够解决新的问题。

催化剂4:注意提前预习,带着疑问上课,或者求教

虽然很多人都做不到提前预习,但是事情正是因为难能才可贵。提前预习是为了上课时更轻松,更有目的,使学习效率更高。预习的时候,自己掌握的知识可以不看,关键是对那些不懂的问题要通过课堂来解决。

另外,在求教别人问题的时候,自己最好也有个思路,当问题解决时,可以对比下自己为什么想错了,这对学习非常有裨益。

催化剂5:不让错误重复犯两次

说其这个观点,就使我想起了高中时候的哲学老师,她有一次在讲评考试结果时候,用粉笔在黑板上用力了写下了这几个大字,既是一种哲学观点,又是对我们的一种要求。后来我就自己制作了一个集错本,专门将自己的错题集中起来,并分析出原因以警示自己,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

催化剂6: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学习也一样。自己定的计划一定要按时完成,另外也要充分的估计到自己的实际,不要订立超过自己能力的目标,这样不但完成不了任务,而且容易使人灰心,以至产生消极的情绪。

催化剂7:做得课堂笔记,一定要看,有重点的记笔记

记笔记的目的就是给思考和掌握知识留下线索,如果只看重记,而忽略掌握的话,还不如不记。在记笔记的时候,也要检重点记。会记笔记的人,很可能是学习非常好的学生,因为他知道什么是重点。

催化剂8:注意精做练习题

做练习题是对知识点的回顾和深入。凡做题时,要注意思考,注意和知识点联系起来。做题不是目的,因此也不要搞题海战术,做题在少而精。所谓的精就是做一道题,掌握这一类提到解决方法。

篇4:上课时怎么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

上课时怎么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自已要善于提问,精于提问,一般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要全面了解学生,因人施问。一般说来,学生非常喜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或新旧知识衔接缺乏逻辑性,往往使学生失去答题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设问题的难度,结合学生原有学习状况及课堂反应,分层次、因人而宜地进行提问。

(2)在表述问题时,要力求语言简明,通俗易懂。向学生提问时,不宜搞突然袭击,应先提出问题并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再让学生回答。

(3)要抓住设疑时机,只有恰逢其时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4)要预见答案的多样性和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做好应变准备。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最好不直述答案,可重新设置若干个小问题,以降低原问题的难度,并加以启发和引导,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因经常答不上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5)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设计事宜的问题,避免没有价值的提问。另外教师要有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

其次要讲究提问的方式。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改变提问的方式,使问题提得新颖,能发人深思。一般可采用下列方式:

(1)引趣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具有敏感性和好奇心,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通过一些新奇的,学生乐于思考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

(2)置疑式。我们常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而始”。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悬念,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高明的教师善于选取新颖奇特的角度提出问题,去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虑,以促其思考,探索新知。

(3)直观式。如果能把抽象的内容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出来后,教师借助直观演示进行提问,让学生把从直观上得到的感性认识与认知相连系,教师及时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知识的实质,使之对新知识印象深刻。

篇5:教师积极性是制约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关键因素

教师积极性是制约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提要:]国家十几年来通过制定颁布各种教育信息化政策方针,推动了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开展起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过一些失误。国家顶层设计可以说是相当全面完善,但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基层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从十几年来在基层负责电化教学工作的经验看,我认为教师积极性是制约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导者,他们不起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发展就无从谈起。制约教师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现行考试评价体制,以及管理用人体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积极性

国家对信息技术的普及,特别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说是十分重视的。早在1984年*x参观上海科技成果展时,就对当时的中小学生们提出了“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从那时起在全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陆续开始了计算机普及教学活动。到2000年教育部就做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决定,并制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十年发展规划目标。“**~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又详细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十年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投资力度之大。

但是从十几年的发展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普及程度和效果成绩究竟如何呢?从一分为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角度看,作为一名基层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管理教师,我看成绩效果并不像我们各级新闻宣传报道的那样!并不像我们国家那些信息技术理论专家文献论述的那样!并不像我们各级相关领导在台上堂而皇之讲的那样!“普及很广,应用很好,成绩效果很大……”等等浮夸溢美之词所说的。

这里笔者决不排出十几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取得的成绩(当然十几年下来不可能一点成绩都没有,那样的话就不客观公正了),但我认为真实的效果根本不是以上罗列出的那样,可以说成绩不是很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体现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一点我想只有身在基层一线从事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最有发言权,也只有他们能够感同身受,其它相关人员的观点与认识我看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基层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信息技术无用论的思潮,其应用目前仍然停留在信息技术课的单一教学状态,并没有达到与课程整合及至融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只是应付学校升级达标评比的基础条件而已,是上级领导检查考核装饰门面的东西,是学校招生广告宣传名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学校中处于教学边缘位置。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储方面都没有产生应有本质性的、持续性的良好作用与影响。那么造成这一切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十几年来,可以说从工作的角度参加过无数次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各种培训,专家讲座,会议研讨。平时也十分留意学习关于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方面的论述文章,以及此方面的论著等。总结起来,他们无外乎认为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因素是“观念跟不上、发展不平衡、资金不到位、师资缺乏、资源困乏,硬件不匹配、管理不到位……等等”,罗列了一大堆可以说是“闭门造车”式的坐而论道的原因。是的,这些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普及的原因,但我认为对事物要找到和发现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很好地来解决问题。

我认为制约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关键主要原因是人,即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才是应用普及信息技术的关键因素,具体说就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决定了信息教学的发展。

从学习者角度看学生是主体者,那么从教学角度看,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导者。没有主导者,何谈教学,没有教学何谈主体者的效果与成绩呢?专家们提出总结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再先进,论述的再明确,对教师的信息培训再多,硬件投资购置的再好。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起作用,不发挥作用,教师不去使用(应用),那么也不会给教学带来有益的效果。那么再好的信息技术顶层设计都是沙漠中的楼阁,终将是东去的流水,一切都是无用之功。

所以说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是应用普及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的教师,他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水平是可以胜任教学需要的,关于信息技术对教学支持的理念他们也能认识上去。只是他们对信息技术教学兴趣不高,那么教师为何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呢?从几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