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借鉴意义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借鉴意义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7

《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山西省大同县城镇第三小学校刘雪梅

【摘要】央视主办的《中国成语大会》对部分成语的定义、出处、结构进行了“普法式”的普及,其风格轻松幽默,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联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我们来探讨其对小学语文中成语教学的方式、方法、禁忌等可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成语大会小学语文成语学习自主掌握

《中国成语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出一脉。其风格轻松幽默,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激烈的竞赛中让观众体味到中国的文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我们在小学语言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我们可以借鉴这档栏目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课程编制和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的孩子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尽可能多地吸收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对作为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积淀和发展的成语教学创造一个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新契机,为将来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新课程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成语简述

(一)什么叫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传习用,意义上整体化、结构上定型化,且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通俗地说,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二)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有以下几种: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三)成语的结构

成语共有4000来条,其中95%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如“莫须有”、“欲速则不达”、“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字格式,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

总之,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中的成语教学要求

我们山西省大同县小学教育使用的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教学,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

三、小学语文中成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来源渠道的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不再单一的来自于课堂之上,从而形成了“小大人式”的用语用词,结果是“语惊四座”。

成语是中华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如:神话语言(“愚公移山”等)、历史故事(“围魏救赵”等)、诗文语句(“一鼓作气”等)、口头俗语(“三长两短”等)等。令人感喟的是,当网络词汇大量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例如:你OUT了、I服了YOU等,外语恶补更成为家长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能承受之重,还有多少人会以说成语感到骄傲呢?现实中,滥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成语被改头换面用于各类广告。如:杀蚊的蚊香,是“默默无蚊”,止咳的糖浆,是“咳不容缓”……这种对成语的改装移植宣传,严重的影响了孩子们在学习中对成语的理解、使用。这些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母语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将受到极坏的影响。

篇2:新课标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整合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

论文摘要: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整合,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作用及策略和途径。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分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作用,第三部分是梳理当前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第四部分是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从四个侧面做了尝试:(一)识字教学方面,(二)阅读教学方面,(三)作文教学方面,(四)综合性学习方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资源整合

正文:

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科学地运用,必会带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从目前一些教改实践来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存在大量的低效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但这些技术往往只是辅助教师强化教学内容的呈现。这种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改变教学的方式。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技术喧宾夺主的现象,教师只是单纯地把课程整合的焦点放在了具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上,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设计问题。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将来提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要将二者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作用

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普及,各语文教师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收效显著。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加课堂信息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或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或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进行网络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师乐教,学生爱学,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笔者作为其中一员,勤奋学习,大胆尝试,受益匪浅,收获甚多。其明显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只要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执教教八年级上册课本《蓝蓝的威尼斯》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威尼斯只有耳闻但无目睹的实际情况,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随作者一起到威尼斯,欣赏美丽的水上城市风光。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及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陶醉于瑰丽的奇景中,时而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令人神往的水城

篇3:班班通为我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契机

“班班通”为我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摘要】: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班班通”也为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键词】:教学手段师生关系丰富激发兴趣

“班班通”的配备,为我的教学和我自身的成长所带来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我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收获:

一、“班班通”为我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当今社会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班班通”的配备,使多媒体和网络一下子覆盖了所有教室,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在教学中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激发起所有教师探索的欲望。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在还没有普及“班班通”的时候,老师只能借助书上的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经验匮乏,所以不管教师如何引导和描述,学生还是不能够体会那些美丽的自然景象。可是,现在我们的“班班通”实现之后,我就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利用flas动画给学生演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来感知: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雷雨前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接着便是雷雨交加;雷雨过后高挂在天空的是那美丽的彩虹,人们耳边传来阵阵蛙鸣,人们眼前是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的美丽画面,从而体会雷雨为人们的生活所增添的乐趣。

再如:“班班通”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小学1-6年级的所有课文都在上面,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道,在讲六年级的朱自清所写的《匆匆》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将三年级的林清玄所写的一篇课文《和时间赛跑》给搜索出来,让学生进行写法的对比,同是写珍惜时间的文章,不同的作家所采用的写法是不尽相同的,但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知道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要每天和时间赛跑。

另外,我们如今的教材,在教学理念上更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在教学方式上弱化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我们的教材已向我们呈现一种立体化的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中有许多多媒体教材需要演示。“班班通”也为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条件。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发挥了极大的创造力,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广大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

二、“班班通”丰富了班级德育教育途径

低年级学生活泼、爱动是他们的天性,文字不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再加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管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于是,我就充分利用“班班通”这一资源,在中午学生到校之后,我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励志方面的“名人读书故事”视频,来激发、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班级纪律也得到了保障。中队会上让学生通过“专题教育”这个栏目,了解一些有关少先队的知识、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观看一些安全方面的教育视频)、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知识……

自从“班班通”的实现,我们班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比原来更宽了,读课外书的欲望更强烈了,对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更爱惜了,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更知道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了……

下午预备铃声响过之后,我会借助“班班通”将学生所学过的歌曲的伴奏点出来,给学生的歌曲配上优美的旋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的节奏感,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的旋律之美得到更高的认识,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篇4:创设贴切情境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

创设贴切的情境,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摘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随着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途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其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它们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其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积累了如下经验:

一、营造多角度的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1.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内化知识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为情境。好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内化知识,能改变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用音乐,影视片或幻灯片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从多角度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2.选择贴切的的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虚拟感受生活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而且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了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篇5: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摘要】“兴趣是能力的源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它向学生提供了声像、图文等大量信息,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以新的活力,让学生心随课动。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为语文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与活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诗意盎然;语文素养

我校通过近三年的领雁工程的开展,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前所未有的进步。目前,我县不少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都很先进,但大多数理科教师都还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个扩音器来工作,每天都要从事大量极其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他们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只是图好看,图好玩;制作课件,教师工作量猛增,人也累死了,戏也不好看,学生实际收效较差。我虽认同这些老师的话有些道理,但我更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视听结合,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语文课开始变得有了诗情画意,学生真正动起来,他们会心随课动,学生的学习效果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我也从中看到了一些老师因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常说:科学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起大作用,用得不当会伤到自己。因此,语文老师要慎重、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那到底该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呢?通过与不少老师探讨交流,也听取了很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简单的谈一点点自己的拙见。

一、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曾明确提出过:语文学科乃是“为学童开发心灵”的学科,要使他们视语文学习“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这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理论,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得以实践,将语文这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中蕴含的知识,情感传递给学生是当务之急,同时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人格。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是这样表述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2】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音乐渲染,营造优美、诗意的学习环境

“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黑格尔如是说。音乐与情感是相融的,情感与语文是相通的,在音乐声中能激发人的灵感。音乐以其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广远的意境,能使广大学生获得丰富的心灵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确实能将学生引入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情境。我在上《水调歌头》时,课前播放《明月几时有》的音乐。优美的乐曲渲染了课堂里的气氛,舒缓了紧张的学习压力;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音乐所创设的情境,让积淀在孩子心灵深处的真切感受喷涌而出,学生的智慧与灵性在课堂上飞扬。这样的课堂,何愁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