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5

浅谈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定安县龙河镇中心学校黄琴

本人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将近三十年,谈到语文教学,特别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教法与看法。略读课文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略读课文的教学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紧抓提示语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用一课时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第二:紧抓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我们教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对于我们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读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进行长期训练。如六年级上册的《山雨》一课,我在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我在课前按如下步骤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品味赏析──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第三:有机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可组织学生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又可分几个步骤:1.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4.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第四:略中抓精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而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它只是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略读课文中并不排斥精读,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第五:内外延伸,善于积累

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如我在教完了五年级上册“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我又提倡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味。

另外,我们学习的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能积累起来,用于模仿写作是极好的。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这课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种“开门见山”、“直接抒情”、“干脆利落”这个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

因此,我们面对一篇略读课文,就要选择其中具有语文核心价值的内容来组织教学,所谓“用课文教语文”就是这个意思,课文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另外,一篇文章所蕴含的语文价值又有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确定某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又要遵从于本册教材、本组课文、本篇文章的训练要求和重点,着力将教材、单元、篇目的训练要求和重点落实为一节课的训练重点,使学生一课一得,切忌面面俱到、贪多求全,使本节课的语文训练流于肤浅和空泛。如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处于教材第五组,这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本课据此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学生能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通过默读与小组合作,学生能理解文章结尾的作用,学会从具体事例中总结道理的写法。(3)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接受“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的观点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总的来说,我们只有在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才能获得语文素养的逐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篇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在wps中插入图片文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

篇3: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与改革

如何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改革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是初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在信息技术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实际,找到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

关健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结合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有效地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以下教学策略才能够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备好课

注重备好课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备好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这点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尤为重要。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制作幻灯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课前精心准备好的一份声像并茂的演示文稿,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作品中运用了哪些知识,其中哪些是我们可以解决的,哪些又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接着与学生分析任务,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再让学生带着“如何插入声音”“如何配上电影片段”“如何让幻灯片动起来”等任务仔细阅读准备好的网络教材,此时,同学们很快就能自主完成一份图形并茂,而且还会动的作品,作品的完成依赖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二、深入了解学情

要提高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了解学情是关键。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操作习惯等学情。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平时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的层次。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必要的调整,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

三、精选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具体教学内容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适当的加工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教学的知识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最根本的就是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和学生必须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导师”、“服务者”的身份有效地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并随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从根本上讲,教师不是“导演”,不能完全按照设计好的一切进行教学,而抹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也不是“演员”,而让学生成为被动的观众。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认识自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具有求知的自信心和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并具有善于获取信息并加工创造的能力。作为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学习中应积极与教师配合,多开动脑筋想问题,把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篇4: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教学策略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教学的策略

李丽

吉林省白城大安市四棵树乡第一中学校

一、恰当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每次小组讨论,有的老师只给学生1分钟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或是刚刚进入讨论的状态,教师就突然要求停止讨论,这种讨论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成了摆设;另一种现象是讨论的时间过多,学生已经无话可说,教师却让学生无话找话,以拖延到教师事前预设的时间,这种讨论造成时间浪费,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休闲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实,按照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时间,甚至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尊重事实,及时作出调整,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预先设计好讨论的时间,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讨论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有时即使讨论进行到了教师事前已经设定好的讨论时间,但是如果学生讨论正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所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充分地深入、展开,应该让学生继续讨论,以达到最佳效果。当然如果学生已经没有什么话说了,即使没有到该结束的时候,教师也应该适时地缩短讨论的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无效活动。

二、合理安排小组讨论的内容

如果老师布置的讨论内容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为了老师的要求,不得不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这样出现了小组讨论形式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内容或许只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而且独立完成的效果也是最佳的,就没有必要制造学生互相打搅的机会。另外,如果讨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答案,或者是单一的确定性的结论,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认识是相同的,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和基础。所以,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即具有多角度的理解或答案。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小组讨论才会互相碰撞、相互启发,才会更好地发挥小组讨论的重要价值。

三、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特别是在听课的时候更容易见到小组成员中“看客”现象。每次小组讨论,大多总是几名优秀学生一言堂,其他落后学生基本是“看客”,偶尔很少发言的“看客”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难插话。这样就造成了小组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指导,首先让小组成员学生相互尊重,让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学会尊重别人,要给没有发言的同学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有意识地征询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小组成员的角色意识,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职责或义务。例如小组讨论时要有人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有人要监督发言时间,有人担任小组组长,有人查找相关资料,有人负责筛选资料,有人负责概括整理小组观点,这些职责需要学生明确,才能提高讨论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分工还要采取轮流转换的机制,以保证成员都有机会承担不同的角色,并得到相应的锻炼。

四、研究并选用有效的讨论形式

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置若罔闻。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书写式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五、真正理解小组讨论的价值

小组讨论的价值之一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了自己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小组讨论的价值还不止于此,在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的同时,小组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也非常重要。而要真正体现这方面的价值,就需要每个小组提炼和概括好各自的观点,才可能产生第二层次的“碰撞火花”。所以,指导学生总结或概括小组的主要观点至关重要,同时也要组织好小组之间的“对话”。很多课堂进行小组讨论都忽略了小组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完就急匆匆地结束。分析原因,是教师往往只注重了形式,甚至将其视为点缀或走过场,而没有真正理解小组讨论的价值。

篇5: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也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努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主体自主、快乐地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字: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赏识激励分层教学

小组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大也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为努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不断在教学、教研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主体自主、快乐地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变教案为学案,以探究促发展

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设计上,我摒弃了以往教师示范、学生简单模仿的教学过程,将教案改为学案,将整个教学活动以某一活动主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探究为主,探究得到的结果也由学生来演示和交流,其它同学观察的同时可以指出不同的观点、操作步骤和解决方案,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前将活动内容制作成WORD文档下发到学生的电脑上,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利用时间主动参与活动,在自我管理和调控上做到自信、自立、自律、自理,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二、变教学为导学,以引导促发展

将教案变为学案,并不是要完全将教师的作用淡化至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起重要作用,只是将教改为导,即引导、指导、辅导。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信息素养;辅导学生形成专业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和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将个性和创造力充分应用到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当中。例如在使用WORD软件制作古诗配画的作品时,学生对软件库和素材库中的图片都不满意,无法完美表达所输入古诗的意境,我就引导他们使用其它方法获得图片。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想象,并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找到了其它的几种办法,如上网下载、用其它软件画一幅。最有创意和令我惊叹的是,有的学生直接利用上周刚学过的自选图形中的曲线工具,画了一棵生机盎然的小树,并使用本节学的知识将小树填充上了颜色。那小树,仿佛就是学生自己,这一棵焕发着勃勃生机、不断向上成长的幼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学生们的创造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验到了创新的快乐,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内驱力。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