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教学策略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教学策略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4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教学的策略

李丽

吉林省白城大安市四棵树乡第一中学校

一、恰当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每次小组讨论,有的老师只给学生1分钟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或是刚刚进入讨论的状态,教师就突然要求停止讨论,这种讨论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成了摆设;另一种现象是讨论的时间过多,学生已经无话可说,教师却让学生无话找话,以拖延到教师事前预设的时间,这种讨论造成时间浪费,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休闲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实,按照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时间,甚至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尊重事实,及时作出调整,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预先设计好讨论的时间,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讨论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有时即使讨论进行到了教师事前已经设定好的讨论时间,但是如果学生讨论正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所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充分地深入、展开,应该让学生继续讨论,以达到最佳效果。当然如果学生已经没有什么话说了,即使没有到该结束的时候,教师也应该适时地缩短讨论的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无效活动。

二、合理安排小组讨论的内容

如果老师布置的讨论内容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为了老师的要求,不得不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这样出现了小组讨论形式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内容或许只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而且独立完成的效果也是最佳的,就没有必要制造学生互相打搅的机会。另外,如果讨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答案,或者是单一的确定性的结论,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认识是相同的,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和基础。所以,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即具有多角度的理解或答案。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小组讨论才会互相碰撞、相互启发,才会更好地发挥小组讨论的重要价值。

三、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特别是在听课的时候更容易见到小组成员中“看客”现象。每次小组讨论,大多总是几名优秀学生一言堂,其他落后学生基本是“看客”,偶尔很少发言的“看客”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难插话。这样就造成了小组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指导,首先让小组成员学生相互尊重,让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学会尊重别人,要给没有发言的同学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有意识地征询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小组成员的角色意识,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职责或义务。例如小组讨论时要有人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有人要监督发言时间,有人担任小组组长,有人查找相关资料,有人负责筛选资料,有人负责概括整理小组观点,这些职责需要学生明确,才能提高讨论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分工还要采取轮流转换的机制,以保证成员都有机会承担不同的角色,并得到相应的锻炼。

四、研究并选用有效的讨论形式

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置若罔闻。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书写式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五、真正理解小组讨论的价值

小组讨论的价值之一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了自己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小组讨论的价值还不止于此,在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的同时,小组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也非常重要。而要真正体现这方面的价值,就需要每个小组提炼和概括好各自的观点,才可能产生第二层次的“碰撞火花”。所以,指导学生总结或概括小组的主要观点至关重要,同时也要组织好小组之间的“对话”。很多课堂进行小组讨论都忽略了小组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完就急匆匆地结束。分析原因,是教师往往只注重了形式,甚至将其视为点缀或走过场,而没有真正理解小组讨论的价值。

篇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创新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创新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其文字书写量大而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和有效利用。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创新效果效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其文字书写量大而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和有效利用。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由于小学的孩子生活范围小,知道的知识少,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先熟悉钻研教材,然后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文本的、视频的,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非常多。教师可以选取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源,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在课堂上教师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做既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篇3: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屯昌小学李琼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愉快的学到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现小学阶段所编课文大多数都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景物描写等内容,有利于教师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视觉、听觉形象,使之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发现和掌握自然规律的有效途经。而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教师传递教学信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激发语文课堂教学活力。

一、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直观、形象、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产生新异感。而愉快的氛围,形、情、境、理熔于一炉的情境,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如在教《恐龙》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青蛙的三维全图,引导学生观察:“恐龙的种类怎样?形态怎样?”学生很快抓住了恐龙的特征: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介绍了几种恐龙,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的,通过形象的对比,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

二、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这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课件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首先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其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悬念、启发想像。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设置悬念,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从这些话中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取新知。

四、突破重点、把握难点。

电教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将事物的发展有复杂变为简单,由抽象变为具体,能有效的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重点的突破、难点的把握。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

篇4:运用班班通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班班通”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班班通;语文;教学

班班通走进课堂,丰富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班班通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的活灵活,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班班通”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

一、运用“班班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驱力。无论做什么事情,有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班班通教学设备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如在《泊船瓜洲》这首诗的教学中,如果只是运用简单的讲读法和诵读法,就不能将学生完全引入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我制作了课件,通过图片、音乐,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配乐朗诵,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声、色、画中,如此美景能不让作者怀念吗?让学生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二、运用“班班通”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班班通”,会打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味中探索,在快乐中学习。

三、运用“班班通”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由于地震学生没有经历过,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汶川地震时的画面,让他们从画面与声音中去感受地震时的情景,整节课,学生是“安静”的,是在感动中学习的,甚至我还看到几个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泪水。这样,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又如,《草原》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教学时,我们先用音响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通过投影展现出草原美丽的景色,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从而不知不觉在心灵深处产生对草原的无限憧憬,对祖国美丽山川河流的热爱之情。

四、运用“班班通”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学中一些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学习所需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还有庞大有趣的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

“班班通”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要合理运用班班通,有效使用教学资源,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到寓教于乐,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5: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何霓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信息技术的图像、色彩、动画的手段,会使得聋校的课堂教学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聋校语文;课题教学;有效性;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示范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聋生由于生理的缺陷,他们都是通过眼睛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简单的手语交流已经不能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色彩、动画的手段,会使得课堂教学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调动聋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任务:“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境界中,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太阳》一课,笔者搜索了太阳的一些介绍,针对题目引发聋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学生毫无鼓励的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没有太阳,人类会怎样?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冬季,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观察画面,激发聋生探究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这对于用眼睛获取知识的聋生更是如此。

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笔者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了茄子和冬瓜的图片让聋生观察两种植物的不同。聋生很快就能说出茄子和冬瓜大小、颜色上的不同,再深入引导,聋生继而发现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这时适时指出,可以用我们的两只眼睛,观察到物体之间不同之处,观察于我们,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因此,在聋校的教学中,观察对于聋生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

三、利用信息技术图文结合特点,帮助聋生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和主要段落的内容对于聋生来说比较抽象,课堂中如果只局限于干巴巴的手语讲解,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学生记住了也不会很好的运用,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率了。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有点,在课前可先把一些课文内容制成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的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变成直观的画面,增加语文课堂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帮助聋生理解课文。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