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质量要求安全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模板工程质量要求安全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1

模板工程质量要求、安全措施

一、质量要求:

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2.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3.在涂刷脱模剂时,不得粘污钢筋和砼结槎处。

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砼前,模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5.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尺量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尺量

柱、墙、梁

+4,-5

尺量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3

经纬仪、尺量

大于5m

5

经纬仪、尺量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经纬仪、尺量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吊线、尺量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经纬仪、尺量

外露长度

+10,0

尺量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经纬仪、尺量

外露长度

+10,0

尺量

二、安全措施

1.模板的吊装必须采用"甘"型卡环,以防脱落。

2.吊装作业要建立统一指挥信号,吊工要经过培训。当吊物就位或落地时,要防止摇晃碰人或碰撞墙体。

3.大模板存放应满足自稳角的要求,地面要硬化,防止滑移倾倒。

4.大模板必须有防护栏杆、操作平台等附属设施,如有损坏及时修补。

5.现场用电器机具要专人负责管理,用电后及时切断电源。所有电闸箱等应设置防护罩,防止漏电触电。

篇2:框架柱梁板模板工程质量措施

框架柱、梁板模板工程的质量措施

1、模板优先选用竹胶模板,再确保砼工程外观质量要求时宜可使用好的钢模板;模板加固采用脚手杆(竹胶模板增加木方)。

2、安装柱模板(按钢模板施工叙述,若采用竹胶模板增加木方即可)

①、按标高抹好柱底水泥砂浆找平层,按位置线做好定位墩台,以便保证柱轴线与标高的正确。或者按照放线位置,在柱四边离地50∽80mm处的主筋上焊接支杆,从四面顶住模板以防止位移;

②、安装预先拼好的柱模板:模板支设采用预拼装法,即将模板按柱子截面尺寸拼成一大片(对应于一个柱面,一面的一边带一个角模),就位时先用铅丝与主筋绑扎监时固定,并用U型卡将两侧模板连接卡紧,安装完两面后再安装另外两面(此法施工时,若柱子较高,可将柱同一面模板预拼成一段或几段后分别安装);

③、安装柱箍:柱箍采用脚手杆,间距不得大于400mm;

④、安装柱模板的拉杆或斜撑:柱模板每边设2根拉杆,固定在较牢固的位置;

⑤、根据柱高按每2m高设一个振捣口(下灰口),柱相对两个面在同一标高处同时设置,在柱子底部设清扫口;

⑥、将模板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检查振捣口、下灰口,办理柱模检查验收。

3、安装梁模板(按钢模板施工叙述,若采用竹胶模板增加木方即可)

①、在已浇好的柱子混凝土顶面、侧面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

②、安装梁钢支撑之前(底层部分支撑地面必须夯实),其下须垫通长木板,支撑杆间应设剪刀撑和水平拉杆,支撑下面应设扫地杆;

③、按标高调整梁底横杆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直,梁底模板当跨度

篇3:模板工程防止质量通病措施

模板工程防止质量通病措施

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1.梁模板

(1)通病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2)防治措施:

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通线检测后将梁侧固定。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梁柱节点处支模按模板拼装节点大样施工。

2.柱模板:

(1)通病现象:

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偏斜、柱身扭曲。

(2)防治措施:

1)根据施工方案规定设置柱箍。

2)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3)四周斜撑要牢固。

4)柱脚增设水泥砂浆柱箍防止漏浆。

3.板模板

(1)通病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2)防治措施:

1)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2)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3)板模按规定起拱。

篇4:住宅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住宅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模板加工现象:后台模板加工质量粗糙,拼缝不严,板面变形,尺寸偏差大。门窗及预留洞模板制作马虎。

防治措施:模板制作中严格按翻样尺寸配制,选用质量合格的材料,接缝要严密,所有龙骨加工精度,对加工的模板严格检查验收。

2、墙模板现象:胀模、漏浆、混凝土出现蜂窝,烂根。墙混凝土表面粘模、掉角。防治措施:支模前按图纸弹好轴线和断面尺寸,矫正钢筋位置,防止漏浆烂根。

3、顶板模板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与墙、梁四周不平,板模伸入墙、梁内"吃模",板缝跑浆,出现麻面、蜂窝。

防治措施:板模下部支撑按详图间距布置,支撑垫木方。拉好水平杆和剪力撑,支撑采用满堂红架子,用U托调节丝杆调整标高。纵横格栅经过压刨,保证尺寸一样大,并拉通线找平,保证在同一标高上。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板模多次周转使用时,将表面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涂刷膜剂,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

篇5:分部分项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分部(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模板工程

(一)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1)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引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2)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

(3)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

(4)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

(二)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

(1)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

(2)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单根柱高度不超过4m时,宜采用木材、钢管或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高度超过4m,应采用¢10-12工具式拉筋,用花篮螺栓收紧,邻近柱模板之间可用水平连杆、剪刀撑或交叉拉筋相连。边柱要求三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

(3)优先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4)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

(三)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

(1)楼梯模板踏步标高应根据楼梯粉刷层及上、下平台楼地面的不同厚度进行调整,防止起步、收步与其他踏步高度不同。

(2)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

(四)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1)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40cm),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拨杵塞紧,以防凸出或漏浆。柱边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

(2)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支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撑木。

(3)对拉螺栓应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则受力后将发生错动而失去作用。对拉螺栓的拧紧程度应适当,拧得太松,模板在受力后即外凸,起不了固定模板位置的作用;拧得太紧,易造成滑牙,最终也失去对拉螺栓的作用。

(4)扣件的拧紧程度,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拨能力。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

(5)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振动器强振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的拉杆。竖向构件应分批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

(五)楼梯底板厚度不足、底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1)为确保楼梯板厚度的正确,应提高锯齿形外帮板的制作安装质量,减少误差。同时,在安装踏步侧板时,应在踏步侧板下口垫上与混凝土板厚相同的小木块。当混凝土浇捣到该处时应随手将它取出。

(2)楼梯模板下面,应根据受力大小,合理设置搁栅和支撑系统。支撑不仅应与牵杠垂直,也应该与搁栅垂直;支撑下部用对拨杵固定,相邻支撑必须用水平拉杆连接,支撑下面地基土必须预先整平夯实,并加设垫板,地基土不得有积水,以防因支撑下沉、失稳而造成模板变形或胀模。

(六)拆模时出现缺陷的防治措施

(1)砼拆模时强度应以不损坏砼表面,不出现掉棱缺角为准。一般非承重的侧模拆模时,砼强度不小于1Mpa;门窗洞口拆模时,砼强度不小于4Mpa,承重模板应按规范要求决定拆模时间。

(2)大模板脱模后,应趁板面潮湿,粘在板面的砼残渣强度低,即用长柄铲刀清理板面,然后涂刷新的脱模剂以备使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