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楼面裂缝原因分析处理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高层住宅楼面裂缝原因分析处理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2

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遍应用,伴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建筑楼面出现裂缝的机率在增加,日益受到社会人士关注;专家认为控制裂缝是个系统工程。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问题;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寻找其成因,利于有目的进行裂缝控制。

1.住宅楼面裂缝发生状况

某工程为高层住宅楼,地下一层,地上22层,面积3.2万m2,其中裙楼三层,上部为四个单元住宅,均为每单元2户,标准层层高2.9m,工程采用剪力墙全现浇结构,房屋总长85m,设计及施工中留设后浇带、加强带。工程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八层以下)、C35(八―十八层)、C30(十八层以上)砼采用商品混凝土,级配见下表:

C40水泥:水:砂:碎石:ZWL-A:UEA-Y:粉煤灰=456:200:618:1052:8.8:48:50

C35水泥:水:砂:碎石:ZWL-A:UEA-Y:粉煤灰=375:205:665:1040:7.0:44:60

C30水泥:水:砂:碎石:ZWL-A:UEA-Y:粉煤灰=394:205:658:1051:6.3:--:50

住宅标准层楼板厚以110mm为主,厨房、阳台板厚为100mm,局部为120mm,部分层次(4、8、14、18)为150mm(φr12@150双层双向配筋)。典型楼板配筋:4.2m*5.1m房间板厚120mm,板底采用φr8@150*200,板面负筋为φr8@130长1150,分布筋为φr8@200;3.7m*4.5m房间板厚110mm,板底采用φr8@150*200,板面负筋为φr8@150长1050,分布筋为φr8@200。

该工程±0.00以上主体结构施工期为20**年9月25日至2003年6月28日,共276天;楼地面C20细石混凝土(厚30mm),面层施工期为2003年8月至11月初。工程于2003年12月26日通过了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受到好评,拟申报市级优质工程。在主体施工时检查发现,楼板结构施工后约2个月出现0.1-0.2mm的裂缝,经建设、监理、施工方综合分析后认为楼板的裂缝为非结构裂缝,对结构安全不会造成影响,按各方认同的方案修补施工:在楼面面层施工前凿“V”形槽用环氧树脂修补裂缝,并做养水试验,保证了裂缝被全部封闭。楼面面层施工后4个月,市级优质工程验收前的几次例行检查发现少量原裂缝的重新出现,至2004年5月份,楼板的裂缝数量激增并趋于稳定,经逐户统计,总数达287条,缝宽多在0.1-0.2mm,0.2-0.3mm宽裂缝共57条,大部分裂缝出现在楼面,约35%的裂缝上下贯穿,68.3%裂缝为原有裂缝处重新出现。

结构平面布置图

裂缝发生形式:裂缝多垂直于房屋长边呈直线形状,沿预埋管线表面发生;个别裂缝出现在外墙转角处,呈45°分布。

裂缝发生规律:板面积越大,裂缝出现几率越大;南面房间楼面裂缝比北面房间楼面裂缝多;9层以上裂缝较7层以下多,4、8、14、18层未发现裂缝。在住宅的客厅和餐厅出现裂缝的部位几乎相同(板长边中部的管线表面)。

2.成因分析

裂缝的形成有外荷载、结构计算模型差异、材料的收缩(主要为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等原因造成。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有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问题,主要反映如下:

2.1从设计方面看

⑴楼板刚度不足:厅4.2*5.1m,板厚为120mm,餐厅3.7*4.5m,板厚为110mm,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楼板高跨比仅为L/33.6-L/35,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

⑵楼板构造配筋设计不周: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

⑶楼板内布线欠合理:由于水电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15%-40%)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⑷从房屋的空间结构来看,剪力墙刚度大,约束了剪力墙间梁板的水平向自由变形,而梁刚度又较板刚度大,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水平向收缩变形均集中到剪力墙间刚度最小的板上,造成这块板开裂。

⑸膨胀剂的选用与掺量:设计未明确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只提出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范围,施工时按设计提供掺量进行配比施工,使混凝土的实际限制膨胀率不能达到最佳限制膨胀率。

2.2从施工方面看

⑴水电预埋管施工时在板内位置欠合理:管位置过高或过低;位置过高时,极易在板面出现因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裂缝,也易在维修裂缝或室内装修时损坏管线;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更易因管线集中而产生裂缝。

⑵空载养护期不足:从楼面混凝土浇完、收光至施工材料堆放,平均空载养护期仅为一天半,人为因素过早地震动、荷载造成楼板幼龄混凝土内部受损开裂。且施工中用塔吊吊运的钢管、钢筋等周转材料因受剪力墙钢筋影响多堆放在预埋管线部位。

2.3从材料方面看

⑴楼板商品混凝土强度为C40(8层以下)C35(8―18层)C30(18层以上),其收缩变形值为同标号普通混凝土的1.2――1.3倍,且商品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200Kg),其中部分水在振捣时被游离出来,部

分水与水泥结合成凝胶,相当大一部分为自由水仍留在混凝土孔隙中,成为混凝土干缩的隐患。楼板拆模后,板面和板底长期裸露在大气中,后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养护期过后也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正是这种环境效应(受温度、湿度、风力影响使水泥石毛细孔、凝胶孔内的自由水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和尺寸效应(楼板裸露面积大,厚度薄)的共同影响,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

⑵本工程商品混凝土所使用的膨胀剂为UEA,需其钙钒石水化反应充分完全,才能有效发挥其膨胀性能;项目部较重视混凝土浇筑后1-2天的养护工作,当上部主体施工开始,无法覆盖养护,只能让板面上部暴露在空气中,间断浇水养护,无法达到良好的养护,造成商品混凝土有效补偿混凝土的收缩的性能降低。

综上所述,本例工程楼板沿预埋管线表面出现的裂缝只是表象,混凝土的干缩、温度收缩、收缩是要因,而由于施工管线预埋欠合理、楼板刚度不足、材料等多重原因综合,使本工程楼板沿预埋管线处出现大量裂缝。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设计控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楼板应双层双向配筋,屋面、转换层楼面配筋宜加强;楼板内管线应避免出现交叉(将交叉部位设置在梁或墙上);控制管线直径,使其不超过板厚的20%且≤D25;重视房屋外围护构件(外墙、屋面、门窗等)的保温设计,若使房屋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不仅可大幅度降低房屋长期能耗,更是减少因温差变形而引起裂缝的有效手段。

3.2加强施工控制:采取有效固定措施(经计算高度的钢筋撑脚,预埋管线时管扎在撑脚上或采用砂浆垫块固定)使预埋管布置在板中部;延长空载养护时间,减少早期荷载裂缝;并行走向管线间距应大于0.25m,在管线集中或交叉处设加强筋,并在上下部铺放钢丝网,宽度应大于管区100mm;控制施工期间及竣工后的门窗洞口风速,减少环境温差和风速对结构的影响。

3.3通过商品混凝土生产级配中材料的替换和外加剂的合理使用,降低商品砼的水泥和水用量;配比中添加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减少早期收缩裂缝(本工程在14层、18层楼板及屋面使用,掺量为1.2Kg/m3);合理选用混凝土膨胀剂(宜选用一等品),其掺量应经试配确定,来满足设计的限制膨胀率;加强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也可在板面和板底拆模后涂刷养护剂,避免混凝土的早期干缩,确保膨胀剂产物的充分水化,使混凝土达到有效的补偿收缩作用。

3.4在施工前与设计沟通,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通过材料调换,使楼面面层与楼板混凝土一起浇捣(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同时提升上层钢筋位置,这样在不增加荷载前提下增大了楼板的刚度,将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

4.裂缝处理方案及效果

4.1沿裂缝走向割除楼面面层,槽宽150―200mm

4.2若楼板结构有裂缝,沿裂缝凿成15*15mm“V”型槽,冲洗干净并使其干燥。

4.3用“大力宝”牌云石胶注满“V”型槽,其上加注30*3mm云石胶封闭。

4.4在槽中蓄水检查楼板有无渗漏。

4.5板面湿润阴干至混凝土面刚开始发白用801胶加水泥套浆,用C25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分二次修补(面层中部钉同宽的钢丝网),并良好养护2周。

本工程的楼板裂缝经上述方案处理后,效果较好,相关各方较为满意,事后1年内多次检查,原有裂缝未重复出现。

篇2:砌块墙体裂缝分析防治措施

填充墙体裂缝虽然裂缝很小,但由于影响了墙面装饰的美观,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此,如何做好填充墙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是施工单位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填充墙体开裂的维修中,我们发现,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房屋顶层墙体开裂现象;二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开裂现象;三是填充墙斜顶砖砌筑问题。

一、房屋顶层墙体开裂现象及防治措施

这种情况一般在楼宇顶部2-3层出现,具体表现为:梁底出现水平裂缝;柱边或填充墙中部出现竖直裂缝或八字形裂缝;裂缝早上不明显,晴天的午后变得明显;外墙多于内墙。

维修时,我们曾先后采用过两种方法:一是在抹灰基层上,用白乳胶将100毫米宽无纺布粘贴于裂缝上,再刮腻子恢复面层;二是沿裂缝将抹灰层剥掉200毫米宽,安装钢板网片后,再抹灰恢复面层。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在钢板网或无纺布边缘,往往又出现新的裂缝。对上述现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屋面框架结构,当午后曝晒后,屋面板上下温差加大,框架梁、柱出现温差变形,而填充墙为刚性结构,不能与框架结构协同变形,产生水平裂缝;另一方面,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膨胀温度线系数的差异,当温度变化后出现变形差,产生竖向裂缝。对于已完工程,杜绝或减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差变形是不现实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填充墙与框架结构形成整体,并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a)在填充墙面分别沿竖向及水平方向用手提切割机切槽,深度20毫米(至砌体表面),宽度20毫米,槽间距400-600毫米(具体视墙面裂缝大小而定)成网状,竖向槽从楼板底至地面,横向槽拉通墙面并覆盖两侧柱子表面。

b)将槽内灰尘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c)将市售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按说明调配后,把树脂用毛刷将槽内涂匀,同时将除锈后Φ6钢筋通长涂匀,然后将通长Φ6钢筋压入槽内,同时用预先拌好的1∶1干硬性水泥砂浆压入槽内,以固定Φ6钢筋不致移动,并用小于15124毫米PVC管将砂浆压实,并略低于大墙面,便于恢复面层。施工时,应先粘竖向筋再粘横向筋。

d)待砂浆干燥用小锤敲击检查是否空鼓后,再恢复墙面装饰层。对外墙面,尚应用水泥基防水涂膜做好防水措施。

这种方法,利用环氧树脂的粘结作用,一方面使填充墙成配筋体,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提高抗裂性。另一方面,通过钢筋网使框架与填充墙形成整体,将变形差均匀地分散于整个墙面,共同变形的能力增加,从而避免或减少裂缝的发生。另外,这种办法对墙体破坏小,工期快,易于恢复装饰层。

针对这种裂缝的普遍性,必须从设计及施工阶段,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a)重视并做好屋面保温隔热层,减小屋面板上下温差。

b)由于屋面板四周(即外侧框架梁)以及女儿墙均为外露面,难以完成保温隔热措施,应采取结构措施,在边跨增加结构柱,减小柱距梁跨(使其不大于3米),从而减小边梁因上下温差而产生的变形,减少墙体水平裂缝的出现。

c)设计应尽量减少屋面结构外露部分。

d)将填充墙两侧拉结筋拉通,成为配筋砌体,以改善两种材料因变形差异而出现裂缝。

e)墙面应满挂钢板网,再进行抹灰,钢板网与框架梁柱要可靠拉结(如利用环氧树脂粘结),使墙体与框架结构形成整体,共同变形能力增强,从而减少裂缝。

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开裂现象及防治

墙体开裂中以加气混凝土砌块所占比例最高,具体表现为柱侧以及墙体中部竖向或八字形裂缝。成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砌体材料收缩量大;二是墙体与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存在温度变形差。在维修中,我们曾采用粘结无纺布或加钢板网抹灰的办法,但是效果不理想。经分析存在以下原因:一是水泥制品收缩期较长,一般到3年龄期,干缩才会基本完成;二是加气混凝土砌块气孔发达,毛细作用强,受空气湿度影响大。对此,我们同样采取了利用环氧树脂粘钢筋的方法进行处理,按前述方法在裂缝部位沿水平方向切槽粘结钢筋,钢筋间距200毫米,长度从裂缝处起每边宜超过500毫米。实践证明,这种修补方法具有成功率高、墙面破损小、工期短的优点。

加气混凝土砌块更易于开裂,还存在下述原因:

a)由于水泥砌块在28天龄期内收缩量很大,因此规范明文规定,施工时的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天。而许多厂家忽视此项规定。生产紧张时,砌块往往提前出厂,而施工现场缺乏检测手段,在施工场地狭窄的情况下,基本是进多少用多少,直接造成墙体砌筑后收缩量大的问题。

b)施工时,忽视砌块含水率的问题,造成砌筑完成后失水,加大收缩量。

c)由于使用水泥砂浆的要求,无法避免湿作业环境。

d)当墙面抹灰时,砌体本身的裂缝往往已存在或正在发展,当抹灰砂浆干燥收缩时,

又加大了砌体的裂缝。

正是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本身的特点,以及对施工环境的特殊要求,使得加气砌块更容易开裂。因此,必须在设计、施工阶段,采取一定措施,才能减少、避免这种裂缝现象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a)施工单位应选择当地具有准用证的合格生产商。签订合同时,要明确砌块进入施工现场时间,生产商必须保证龄期的问题,并承担相应责任。

b)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砌块加强检测。

c)砌块进场后,尽快运入已放好线的施工楼层,分散堆放至砌筑位置,并应事先做好防水措施,保证主体结构养护用水,以及雨水不流入楼层。为尽量增加砌块龄期,宜在间隔一周后再进行砌筑,并且应采用电热法测定砌块含水率。当含水率低于15%时,方允许施工。

d)针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在砌筑前,不应再提前浇水湿润,以避免因浇水不均匀造成砌块含水量增大。而应采取在砌筑时,铺砂浆前,在砌筑面上适量浇水的作法。

e)加强圈梁、构造柱的设置,墙长超过4米应设构造柱,墙高超过3米,应设圈梁。墙长及层高较大且有门洞时,构造柱的设置应首先保证洞口两侧,以避免洞口角部收缩裂缝。当主体结构未留钢筋,或位置偏差时,必须采用植筋。

f)由于易受空气湿度影响,以及与框架结构存在变形差,宜将墙体两侧拉结筋拉通,提高抗裂能力。

g)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保证砂浆强度,以及灰缝饱满(尤其是竖缝)。

h)砌筑完成后,要坚持洒水养护,以减少砂浆的干燥收缩。

i)墙体抹灰前,要做好如下几个步骤:

1)保证墙体完成28天以上。

2)认真检查墙体有无裂缝,有裂缝部位要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如刻槽修补或加钉钢板网。对于切槽后预埋管线部位,需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将槽填塞密实,并钉大于槽宽200毫米的钢板网。

3)洒水适当湿润墙面,调制1∶1水泥砂浆,其中108胶掺量应占用水量30%以上(砂浆稠度应适于使用滚筒)。用滚筒将砂浆在墙面反复滚涂两次,以封闭砌体气孔,并做为抹灰层基层。

4)墙体与框架交接处,应钉200毫米宽钢板网(钢板网丝梗直径应大于115毫米,网眼宜大于15毫米),钢板网钉牢后,在钉网处宜用1∶1水泥砂浆抹5毫米厚,覆盖网体,增大网体与墙面粘结能力。

5)对c、d两项养护7天后,再进行大面积抹灰施工。

6)为减少抹灰层的收缩,一定要加强养护。

三、关于填充墙顶砖的改进

维修中,我们发现,填充墙尤其是200毫米厚墙体顶砖易于出问题。其原因在于,市场缺少专用顶砖,而现场自行制作难度较大,往往采用红砖用180毫米墙的方法斜砌顶砖。对此,我们认为,可改为使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塞缝法来解决墙顶收口问题。

a)墙体砌至梁(板)底50毫米,做为预留缝。

b)待墙体砌筑完成28天后,用C20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塞缝,干硬性混凝土的标准为用手可捏成团。

c)填缝分三次进行,每天塞填一次,用手将混凝土塞紧。最后一次应压实抹平。

四、结语

针对目前填充墙开裂现象多的情况,除了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抓好施工管理,同时要从设计、施工阶段,针对结构、材料特点,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舍得投入。而造价管理部门,亦应适当提高相应的施工费用,才能真正解决墙体开裂的问题。

篇3:防止轻质墙体裂缝施工措施

1、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排板,板块大小要均匀,力求减少拼裂。

2、夹心板到场后要立排堆放,直立搬运,防止板面变形,如变形过大的要裁开使用,不准变板整体上墙。

3、轻质墙体安装必须严格按规范和行业标准执行,周边用角钢和U形码固定,其数量、质量和牢固程度等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垂直墙体连接处,用90度转角网片加固;

(2)墙体转角处采用内转角和外转角网片加固;

(3)窗框四边用之字形桁条加固;

(4)墙体与层顶用蝶形桁条连接;

(5)门框用之字形杵条加固,根部用地脚螺丝和承剪器加固。

以上附加网片应和板网捆牢,宜用卡箍捆紧,外墙板缝应垫10mm厚聚苯条。

4、抹灰用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3;淡水、中砂,含泥量不超过3%,使用前应过筛。

5、装饰抹灰应与水、电、暖卫和通讯等密切配合,各部位的预埋要全部完成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禁止事后凿洞、打眼和剔槽。

6、抹灰程序为:

表面清扫干净-->喷一道EC处理剂-->通抹底灰一遍-->喷防裂剂一道-->抹面层灰

7、抹灰应分层进行,底层抹灰第一层厚约10mm(以埋住钢丝为准)。第二层厚8~10mm,施工时只能单面进行,施工一面时,另一面用支撑支牢,允许轻质墙体出现不平整现象.另一面抹灰应待48h后进行.抹灰后及时养护.

8、面层抹灰按常规方法施工,同一墙面两边不可同时施工.

9、施工后应及时养护,3d内禁止一切碰撞.

篇4:工程项目防止施工产生裂缝措施

工程项目防止施工产生裂缝的措施

1.原因: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

纠正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支撑是否牢固,如发现不牢固处进行加固处理,模板验收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2.原因:拆模不当引起开裂;

纠正预防措施:1)、混凝土达到规范允许强度时方能拆除粱板模板,粱板模板不得提早拆除。

2)、墙柱模板拆除不得用撬杠硬撬,不得损伤混凝土。

3)、拆除的模板等周转材料要及时清理,严禁超负荷堆载。

3.原因: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

纠正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筑时不得过干或过稀,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满足一定的塌落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跟踪检查,不满足塌落度的混凝土不得浇筑。

2)、混凝土拌制后必须在初凝之前进行浇筑,选择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时应优先考虑附近运输距离较短的混凝土供应商供应。

3)在夏天高温季节施工时需掺入一定量的缓凝剂,防止混凝土过早硬化。

4.原因:冬季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的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纠正预防措施:冬季施工时要对浇筑好的混凝土做好保温措施,并对作业队伍进行详细交底,落实到人,严禁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5.原因:当烈日爆晒后突然出现暴雨,产生裂缝;

纠正预防错撒:混凝土浇筑前留意近期的天气预报,必要时和气象预报部门取得联系,掌握第一手的气象预报资料。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开雨天,当无法避免时要做好防雨措施。如准备好覆盖用的塑料薄膜等材料。

6.原因: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纠正预防措施:

1)、控制混凝土温升,选用中、低热水泥配置混凝土。大体积其浇筑量过大,整体要求性高,在浇捣和养护过程水泥水化发出大量的水化热,但因其体积厚大,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高于外层混凝土温度,产生较大的温度差,由于表里体积膨胀不一至,便会产生温度裂缝,故降低水化热,将凝土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规范的25?C内,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控制在15?C内,是施工的要点,对于裂缝的防止,除在结构设计上采取措施外,施工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2)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砂含泥量不得超过2%。

3)严格合理选用砂、石级配,尽量降低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添加性能优良的外加剂,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等措施。

4)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如夏季采用低水温或冰水拌制混凝土,对于泵送混凝土要对泵管或泵车进行必要的覆盖或降温)。

5)混凝土内可掺用适量的微膨胀剂(UEA等)替代水泥,以起到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的作用,同时在混凝土在硬化时产生一定微膨胀,以补偿混凝土部份收缩。

6)混凝土内可掺用适量的活性材料(粉煤灰等)以代替水泥用量,同时可加适量缓凝型外加剂。以延缓水化热释放时间,减少内外温差。

7)设置测温点,在混凝土养护期内,随时观察温差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8)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多层草包或麻袋、一层塑料布保温,防止表面失水及表面温度骤降。

9)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大,混凝土浇筑量大要求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故施工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浇筑方案。

7.原因:主筋位置严重偏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

纠正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前需对钢筋进行隐蔽验收,确保钢筋的绑扎符合规范要求,对主筋做好定位和加固措施,确保主筋位置准确。

8.原因: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振动,产生裂缝;

纠正预防措施:合理组织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混凝土初凝后不得再振动,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纹。

9.原因:构件受力超载引起裂缝。

纠正预防措施:构件受力控制在设计承载范围内,如有特殊原因,构件要超负荷承载,必须采取加固措施,严禁超载。

篇5: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裂缝的措施。

一、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1.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砂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