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击桩施工工艺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锤击桩施工工艺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1

锤击桩施工工艺

一、施工要求

1、一般要求

1)试桩: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锤击工程桩施工前根据地质情况选取2根桩作试打桩,以取得正式施打所需的有关控制数据,尤其是需要送桩的贯入度控制值。

2)接桩:下节桩施打后露出地面约600时即可接桩,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超过4个,每根桩对照有效桩长,选用合理的桩节组合,以使接桩次数尽量少。

4)截桩头:最后一节桩之桩顶高出设计桩顶标高1000mm长度以供截桩之用,截桩用专用截桩机。

2、施工允许偏差:

1)桩位施工放样误差≤20mm,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00mm。

2)上下桩节中心线偏差≤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且不大于20mm。

3)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

二、施工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

1)要求管桩生产厂家的产品必须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管桩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80。

2)接桩用的焊条,其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明。

2、技术准备:

1)熟悉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桩基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

2)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应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理了复核签证手续。

3)施工时,预先进行钎探,将探明打桩位置的石块、废铁等障碍物清除或采取其它处理措施。

4)场地要辗压平整,其表土承载力应满足要求,保证桩机在移动时稳定垂直。雨季施工,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例如:加设排水明沟、集水井等措施。

5)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短木桩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白灰做出标志,便于施打。

6)正式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先打试桩,以确定桩长和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三、操作工艺

1、桩架要平稳地架设在打桩部位,用钢缆拉牢。打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

2、打桩机就位时,要对准桩位,垂直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起吊管桩时,先拴好吊桩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用索具捆绑住桩的上端,起动机器起吊管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插桩必须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00mm,再在桩顶扣好桩帽,即可卸去索具。桩帽与桩周边应留5~10mm的间隙,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相应的弹性衬垫,一般采用麻袋、纸皮或木砧等衬垫材料,锤击压缩后的厚度以120~150mm为宜,在锤击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更换。

4、桩端插入桩位后,先用锤低击一、二下,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校核桩的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纵横双向校正。

5、桩在入土前,在桩身上设置尺寸标记,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打桩宜重锤低击。

6、接桩:

1)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法:下节桩桩头须保证上下桩节找平接直,上下节桩之间的间隙填实焊牢。焊缝饱满,不得出现夹渣或气孔等缺陷,施焊完自然冷却8分钟后继续施打。

2)下节桩施打后露出地面约0.6m时即可接桩。接桩时,上下桩节中心线偏差≤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且不大于20mm。

3)每根桩须对照地质钻探资料预计总长,选用合理的桩节组合,以使接桩次数尽量少。

7、当桩的打入深度和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端入土深处的地质情况,即可进行控制。一般以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并且三次十锤的贯入度不能递增。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收锤,移动桩机。

8、施工时必须对每根桩做好一切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桩的节数、每节长度、总锤击数、最后一米锤击数、最后三阵每阵(10锤)时贯入度等,并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提交监理单位检查及验收。

9、在桩施打完毕后,按下图浇灌填芯混凝土。

篇2:锤击桩施工问题处理措施

锤击桩施工常见问题处理

一、打桩时出现下沉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

1、打桩过程中发生下沉量突然增大,原因是桩尖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弱土层或桩已被打断。此时应该对照地质资料进行检查。若桩尖进入软土层,应继续施打;若桩身被打断,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桩方案。

2、桩到一定深度后打不下去;或桩锤和桩突然回弹,原因可能是桩尖碰到孤石或已打到硬土层,这时应减小桩锤落距,慢慢往下打,待桩尖穿过障碍之后再加大落距,如仍打不下去,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士深度的地质情况,会同有关单位解决。

3、施打过程中,若桩头已严重破损,不得再打,待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打。

二、打桩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打桩施工中会发生打坏、打歪、打不下去等问题。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工艺操作上的原因,有桩的制作质量上的原因,也有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因此,在发生这些问题时,必须具体分析及处理,必要时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1、桩顶、桩身被打坏:这种现象一般是桩顶四周打坏,或者顶面被打碎,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桩身断折。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1)桩顶不平、桩帽不正或不平使桩处于偏心受冲击状态,局部应力增大,极易损坏。因此在制作时,桩顶面与桩轴线要严格保持垂直,施打前,桩帽要安放平整,衬垫材料要选择适当;打桩时要避免打歪后仍继续打,一经发现歪斜应及时纠正。

2)在打桩过程中如出现下沉速度慢而施打时间长,锤击次数多或冲击能量过大时,称为过打。过打发生的原因是:桩尖通过硬层,最后贯入度定得过小,锤的落距过大。由于混凝土的抗冲击强度只有其抗压强度的50%,如果桩身混凝土反复受到过度的冲击,就容易破坏。遇到过打,要及时分析地质资料,判断土层情况,改善操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有的是由于砂、石含泥量较大,有的是由于养护龄期不够,未达到要求的强度等级就进行施打,致使桩顶、桩身打坏。桩身一旦打坏,可加钢夹箍用螺栓拉紧焊牢补强。

2、打歪:桩顶不平、桩身混凝土凸肚、桩尖偏心、接桩不正或土中有障碍物,或者打桩时操作不当(如初入土时桩身就歪斜而未纠正即施打等)均可导致桩打歪。为防止把桩打歪,可采取以下措施:

1)桩机导架必须校正两个方向的垂直度。

2)桩身垂直,桩尖必须对准桩位,同时,桩顶要正确地套入桩锤下的桩帽内,并保证在同一垂直线上,使桩能够承受轴心锤击而沉入土中。

3)打桩开始时采用小落距,待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按要求的落距将桩连续锤击入土中。

4)注意桩的制作质量和桩的验收检查工作。

5)设法排除地下障碍物。

3、打不下:如初入土1~2m就打不下,贯入度突然变小,桩锤严重回弹可能遇到旧的灰土或混凝土基础等障碍物,必要时应彻底清除或钻透后再打,或者将桩拔出,适当移位再打,如桩已入土很深,突然打不下去,可能有以下情况:

1)桩顶、桩身已被打坏;

2)土层中夹有较厚的砂层或其它的硬土层,或遇钢碴、孤石等障碍。此时,应会同设计勘探部门共同研究解决。

3)打桩过程中,因特殊原因不得已而中断,停歇时间过长,由于土的固结作用,致使桩身周围的土与桩牢固结合而难以继续将桩打入土中,因此,在打桩施工前,必须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以保证施打的连续进行。

4)一桩打下,邻桩上升(亦称浮桩):这种现象多发生在软土中。当桩沉入土中时,由于桩身周围的土体受到急剧的挤压和扰动,靠近地面的部分将在地表面隆起和水平位移。当桩布置较密,打桩顺序又欠合理时,土体隆起产生的磨擦力将使已打入的桩浮起,或将邻桩拉断,或引起周围土坡开裂、建筑物裂缝。浮桩将影响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量,因此,当桩距小于4倍桩径时,应合理确定打桩顺序。

篇3:桩基础锤击桩施工操作要点

桩基础锤击桩施工及操作要点

(1)打桩场地首先要求平整,其次,场地要有一定的承载力,能够承受打桩机的压力。通常达到0.2~0.3MPa以上即可满足要求。当原地基的承载能力低于0.2~0.3MPa时,应先进行地基加固。一般可采用填土、铺砂石、钢道板、枕木等施工措施,也可同时采用其中多种方法。

(2)预制桩应在强度与龄期均达到要求后,方可锤击。

(3)沉桩前,要先进行桩位探摸,确定桩位下无障碍物时方可插桩。

(4)在市区施工或周围建筑物及管线较复杂时,应先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影响。如控制打桩时间及打桩速率、钻打结合、开挖防震沟、打应力消散孔等。

(5)合理安排沉桩流水,避免向单一方向推进。当桩距小于3.5倍桩径(桩宽时),打桩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向四周对称施打;②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建筑物一侧向另一侧施打;③应严格遵守"先密后稀、先深后浅、先长后短"三原则施打。

(6)如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当其经过起吊运输,至达到打桩位置时,对桩的外观要进行一次检查(一般在混凝土表面浇水后,裂缝暴露较明显)。如裂缝不大,可用角铁局部加固,如有贯通横向裂缝或较长的纵向裂缝,则应将该桩剔除不用。

(7)在开始锤击时,落距宜小些,或采用"冷锤"。当入土一定深度,并待桩稳定且经经纬仪双向校正其垂直度合格后,再按正常的落距沉桩。沉桩过程中,注意桩身是否发生位移或倾斜,若有不正常,应及时纠正,并同时做好沉桩记录。

(8)如打钢管桩,焊接宜采用多层焊,且每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焊渣应清除。

(9)钢管桩焊接时,气温低于0OC或雨雪天,无可靠措施确保焊接质量时,不得焊接。

(10)如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则焊接用的角钢宜用低碳钢,焊条宜用结E43。

(11)接桩时,上下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0.5%,且不大于20mm。

(12)预制桩焊接时,预埋件应保持清洁,上下节桩之间若有间隙应用楔形铁片填实焊牢。

(13)预制桩焊接时,宜采用对角同时焊接。焊缝要求连续饱满,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14)焊接完毕后,应会同有关工程各方检查焊缝质量。经检验合格后继续沉桩。

(15)送桩帽内的缓冲弹性衬垫应平整,且应经常更换,以免打坏桩头。

(16)送桩时,记录员应根据设计桩顶高程及水准仪的高度,计算出送桩深度,并经复核无误后,在送桩器上作出深度标记,将桩送至设计标高。

(17)打桩过程中如发现打桩的贯入度突然过小,有严重回弹、发生倾斜或位移时,应立即停锤,并及时向有关方汇报,经有关单位研究后方可继续沉桩。

(18)桩基施工中的停打标准:

①桩尖位于软土层时,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仅作参考;

②当桩尖位于坚硬、硬塑的粘性土、碎石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等土层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作参考;

③贯入度已满足要求,而桩尖未到达标高时,应继续锤击3阵,每阵为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量加以确认,必要时施工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与有关单位会商确定。

④当地基土质变化较复杂时,有时尚可以"桩的总锤击数控制"法和"最后5m锤击数控制"法来判定桩是否停打的辅助标准,以避免桩身锤击数过多和锤击应力过大而产生疲劳破损现象。

篇4:保障房项目桩基施工工艺规范

保障房项目桩基施工工艺

1、施工方法

根据前期试桩情况,基桩进入持力层后,贯入度明显变小,故对于本工程,我公司为了能达到设计桩顶标高,对于Φ600桩拟采用DD10.3锤击桩机进行施工,对于Φ500桩拟采用DD8.3锤击桩机进行施工。

2、施工工艺流程

3、操作方法

①.放线、放桩位、订立控制轴线桩,并经验收合格。轴线误差1cm,桩位误差2cm。在测定桩位前,应对基准点进行校核,符合误差要求后,先引测桩位放样控制点,然后根据桩位放样控制点测放桩位。桩位放样控制点应设置在施工装置区附近且与施工现场通视良好,不易产生变形的位置,并安装防护标志。

②.在打桩现场或附近设置水准点,数量不少于两个,用以抄平场地和控制桩顶标高。所有引进的水准点都要请质检科先校核,后再请监理校核,无误后才能使用。

③.移动桩机找正桩位,桩身垂直度用经纬仪控制。当桩吊起就位后,要缓慢放下,插入土中,进行桩位和垂直度校正后,并在桩身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做好记录,才能开始施工。

④.锤击第一节桩至离地表1.0m左右。

⑤.起吊第二节桩段,找正,并控制误差在允许范围。

⑥.点焊四点,检查无误后,再用直径为4mm(或5mm)的E4300-E4313焊条满焊至规范要求,经现场监督人员验收后,锤击第二节桩至离地表1.0m左右。

⑦.起吊第三节桩段,找正,并控制垂直度误差在允许范围。

⑧.起吊送桩器,找正。

⑨.用送桩器将桩顶送至设计标高,用水平仪控制标高,桩顶标高控制在设计标高-50mm--+50mm以内。

⑩.打桩时若发现桩身突然倾斜、桩身或桩顶严重裂缝或破碎、地面显著隆起或沉陷、难以沉桩至设计标高等时,应立即停止沉桩,报告监理,待设计、勘察等部门研究处理后再继续施工。

.沉桩全过程现场应有完整记录,应包括入土深度、桩顶标高,最终贯入度。

.最终贯入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如达不到设计承载力或桩顶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停打听候处理方案。

篇5:机械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规程

机械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本工程基桩设计为冲孔灌注桩,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结合我公司施工同类工程基桩经验,该工程我公司似采用冲击成孔二次清孔,导管灌注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及进度。

1、结合本工程地层特点,土部以3m填方,中部为流塑状淤泥及粘土,下部为中硬岩土层及嵌石量深度较大,我公司选用冲孔机施工。

2、上部杂填土部分用人工挖孔方法,清除较大的块石等障碍物,并埋设护筒。

a.护筒埋设要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

b.护筒用5-8mm钢板制作,其内径大于钻头直径200mm,上部开1-2个溢桨孔;

c.护筒埋设深度不小于1.5m,必要时埋设多节护筒,直至打入不透水层。

3、冲击成孔开孔时,应低锤密击,直至穿过填土层,至淤泥层、细砂层时,应加粘土块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

4、进入基岩后,应低锤冲击或间断,发生偏孔应回填片石至偏孔上方300mm-500mm处,然后重新冲击。

5.遇到弧石时,可预爆、填石或用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人弧石击碎或挤入孔壁。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防扰动孔壁造成塌孔、扩孔。

6.冲孔遇到斜孔、弯孔、梅花孔、塌孔、护筒周围胃桨等情况时,应停止施工,采用措施后在进行施工。

7.泥浆制备性能指标

项次项目性能指标检验方法

1比重1.1-1.15泥浆比重计

2粘度10-25s50000/70000漏斗法

3含沙率<6%

4胶体率>95%量杯法

5失水量<30ml/30min失水量仪

6泥皮厚度1-3mm/30min失水量仪

7静切力1min20-30mg/cm2

10min50-100mg/cm2静切力计

8稳定性<0.03mg/cm2

9PH值7-9PH纸

8.由于杂填土孔隙较大,穿越杂填土层及淤泥层时,采用回填高塑性粘土往复冲击冲进,使塑性粘土形成泥皮,吸附在孔壁上,保持孔内泥浆压力与流

塑状淤泥层负压平衡,确保稳定。

9.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该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水位1.5m以上。

10.浇注栓前,孔底500mm以上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8%,粘度〈28s.

11.废弃的泥浆按环境保护及施工的要求外运15KM外。

12.在杂填土层及流塑状淤泥层成孔易造成坍塌现象,加大了砼的灌入量及成孔难度,根据以往同类地层的施工经验,拟采用泵送正循环冲击成孔,排喳采用泥浆循环或抽喳筒等方法.泥浆循环清孔时应保持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1m以上,且不断置换优质泥浆,直至浇注水下砼。

13.水下砼浇注工艺

13.1施工顺序

下放孔规→安放钢筋笼→安设导管→二次清孔,安放隔水塞→灌注首批砼→连续灌注直至桩顶→拨出护筒

13.2施工注意事项

13.2.1导管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导管管径选用250mm、300mm.

13.2.2灌注首批砼,最好先配制0.1-0.3立方米水泥砂浆,放入隔水塞以上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入砼,确认初灌量备足后,方可剪断铁丝,灌注首批砼。当初灌量较大时,初灌量可适当加入减水剂或凝剂,提高砼和易性或延缓砼初凝时间。

13.2.3保持关注的连续性,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内砼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砼宜通过滑槽灌入漏斗和导管,避免空气负压损坏密封件或阻止砼灌注的流畅性。

13.2.4上拨导管时,避免将钢筋笼上带,就放慢灌注速度和拨管速度,且管埋入砼深度不宜小于1.5m.

13.2.5桩顶灌注时,由于导管内砼柱高度减小,压力降低,而导管外泥浆及所含渣土调度和比重增大,如桩砼面上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入稀泥浆,上下活动导管,确保砼灌注量超出设计标高不小于0.25m.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