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设计开发控制工作程序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公司设计开发控制工作程序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11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公司制定并执行《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本程序适用于从市场调研至产品投产的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指定某一部门为某一次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组织实施部门。

3.2其他部门是协助部门。

4程序要求

4.1设计和开发策划

4.1.1设计开发组织部门主管组织对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以实现对整个设计和开发活动的控制。

4.1.2设计和开发的策划主要确定:

a、整个设计和开发分为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大致所需的时间;

b、那些阶段需组织进行评审活动;

c、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的安排;

d、设计和开发各阶段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4.1.3当设计和开发的各阶段被分配给不同小组(或部门)时,应在策划阶段规定各小组的职责及其接口,以确保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各小组间的有效沟通。

4.1.4设计和开发策划后,设计开发组织部门主管负责下达《设计和开发任务书》到各小组.

4.1.4.1《设计和开发任务书》中应完整描述设计和开发输入,并提出完成的时间要求。

4.1.5设计开发组织部门根据设计和开发策划的结果,指定项目负责人,由其编制《设计和开发计划》。

4.1.5.1《设计和开发计划》应规定各阶段内容、完成时间、责任人及职责等内容。

4.1.6《设计和开发计划》经设计开发组织部门主管审批后实施。

4.1.7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应根据新变化及时对《设计和开发计划》进行更改并重新得到审批。

4.2设计和开发输入

4.2.1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输入主要来源于:

a、营业部广泛收集的与公司产品有关的相关产品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顾客对公司产品要求的变化等信息;

b、公司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收集到的有关公司产品的信息;

c、与顾客沟通过程得到的信息等。

4.2.2作为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a、产品的成份、含量、质量要求及价格;

b、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c、市场发展前景;

d、与公司其它类似产品比较的信息;

e、对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影响。

4.2.3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应尽可能充分、适宜,对产品的要求应完整、清楚,不会出现含糊、产生歧异或自相矛盾。

4.3设计和开发输出

4.3.1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必须尽可能量化或定性描述,确保能够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4.3.2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确保:

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提供适当的信息,以指导采购及生产和服务提供活动;

c、包含或引用产品的接收标准;

d、规定满足产品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

4.3.3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在发布前必须由设计开发组织部门主管审批。

4.4设计和开发评审

4.4.1依照《设计和开发计划》的安排,在适宜的阶段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对设计和开发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评审,并填写《设计和开发评审表》。

4.4.2设计和开发评审的主要目的是:

a、评价设计和开发能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b、识别可能存在的任何设计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4.4.3进行设计评审时,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小组代表。

4.4.4设计完成进行系统评审时,项目负责人除吸收各小组代表参加评审外,还必须通知设计开发组织部门主管参加。

4.5设计和开发验证

4.5.1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设计完成后,安排试生产,以进行设计和开发确认。

4.5.2设计和开发验证的目的是确定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能否满足输入的要求。

4.5.3验证结果应填写《设计和开发验证报告》。

4.6设计和开发确认

4.6.1为证实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应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

4.6.2根据公司产品特点,设计和开发确认可以是小批量投入市场,但此过程必须在各阶段活动尤其是设计和开发验证完成,结果均满足要求,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才能进行。

4.6.3设计和开发确认期间,营业部需密切关注顾客反应,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反馈给设计开发组织部门,以便根据问题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4.6.4对设计和开发确认得结果填写《设计和开发确认报告》。

4.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4.7.1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更改必须严格控制,以防止随意的更改引起质量问题。

4.7.2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必须进行评审,对投放市场前后涉及改变产品成分和质量的更改,还应重新进行验证和确认。

4.7.2.1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也包括评价所更改部分对产品可能带来的明确和潜在地影响。

4.7.3设计和开发更改涉及到技术文件的更改时,其程序和方法参照《文件控制程序》实施。

4.8设计和开发记录的控制

4.8.1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记录、评审、验证、确认阶段所引起任何措施的记录以及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记录,均由设计开发组织部门按《记录控制程序》整理、归档保存。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6.2《记录控制程序》

6.3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

7记录

7.1设计和开发任务书

7.2设计和开发计划

7.3设计和开发评审表

7.4设计和开发验证报告

7.5设计和开发确认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2:公司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影响质量的环节和因素进行控制,确保在受控条件下进

行生产和服务提供,公司制定并执行《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精制一水柠檬酸、精制无水柠檬酸、精制柠檬酸钠和苹果酸钠等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策划和实施。

3职责

3.1与生产提供有关过程的策划及控制由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

3.2与服务提供有关过程的策划及控制由营业部负责组织实施。

4程序要求

4.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策划

4.1.1生产部会同品保部、工程部、营业部对生产提供过程的受控条件进行策划。

4.1.2营业部会同品保部对服务提供过程应有的受控条件进行策划。

4.1.3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受控条件包括:

a、确定并得到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关于产品特性的表述;

b、作业标准的制定。

c、生产过程控制,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操作人员的要求,工艺操作控制,原材料的管理,生产环境控制,安全控制等。

d、使用适宜的设备;

e、确定、获得和使用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f、对生产和服务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g、产品的交付以及交付后的活动。

4.2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4.2.1产品特性的确定

品保部根据公司产品要求,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以及公司实际情况,确定产品特性,并将有关产品特性的信息(如:产品标准,检验和实验规程等)书面传递至职能部门。

4.2.2服务特性的确定

营业部根据公司质量方针,顾客要求,确定服务提供过程的服务特性。

4.2.3作业标准的制定

4.2.3.1工艺管理科是作业标准起草、制定、监督和管理的主要承担部门。

4.2.3.2作业标准规定了溶解过滤、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干燥和计量包装4个岗位操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对生产过程中操作基本步骤、工艺条件、设备使用、生产环境和人身安全作出明确的规定。

4.2.3.3作业标准经生产部主管审核、部门经理批准。

4.2.3.4作业标准由生产科具体执行,工艺管理科监督指导。

4.2.4生产计划的制定

4.2.4.1生产计划包括无水柠檬酸、一水柠檬酸、柠檬酸钠和苹果酸钠等产品的品种、批次、数量、包装形式及时间安排等。

4.2.4.2营业部负责人根据客户需求及市场预测分析将产品数量、种类、定货时间等情况通知生产管理科,由生产管理科结合物流科成品在库情况以及生产部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生产计划,经生产部负责人审阅后,报请营业部经理审核批准。

4.2.4.3当销售计划变动,由营业部负责人通知生产管理科,生产管理科及时作出更改,生产科将根据计划作出调整。受生产条件的限制生产不能按计划进行时,由生产科

通知生产管理科,生产管理科将具体情况通知营业部经理,营业部经理根据合同、市场情况并结合生产实际决定是否更改计划。生产管理科一旦得到营业部经理的更改允许,马上对计划作出调整。审批程序同4.2.3.2条。

4.2.4.4生产计划由生产科具体实施,生产管理科通过《生产日报》、周报、月报等形式进行监督。当发现偏离计划的趋势时,应及时通知生产科,生产科将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4.2.5操作人员的要求

4.2.5.1生产操作人员应了解整个生产的基本工艺,熟悉所在岗位的作业标准、设备操作方法、安全卫生职责、与上下岗位衔接的程序等。

4.2.5.2过程分析人员应熟悉生产基本工艺,熟悉过程控制的所有项目,明确控制项目的作用和目的。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以有效指导生产。

4.2.5.3为达到上述要求,生产部应按照《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组织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4.2.6工艺操作控制

4.2.6.1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一水柠檬酸作业标准》、《无水柠檬酸作业标准》、《二水柠檬酸钠作业标准》和《三水苹果酸钠作业标准》的相应规定进行操作。

4.2.6.2工艺管理科按照《工艺管理科三班工作明细》、《工艺管理科常规工作内容》及《工艺指标控制标准》的要求和标准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涉及的实验方法根据各种产品相应的标准执行。

4.2.6.3在水、电、气使用上,应按照作业标准的相关规定与公用系统科保持密切联系。

4.2.6.4产品的包装要求由营业部销售科根据客户不同时期的要求制定,制定的包装要求报请营业部经理批准后实施,销售科应明确规定并及时通知生产部各种产品不同时期的包装形式及包装要求。产品包装使用的磅秤由工艺管理科检查员负责校正,工艺管理科负责中间控制中使用的分析仪器达到要求的精度。

4.2.6.5包装岗位人员根据计划要求、结合中控分析数据对产品进行包装标识,质量检查员实施监督,生产管理科辅助监督。特殊放行的原料由物流科负责标识,生产科溶解脱色岗位在工艺管理科的指导下使用。

4.2.6.6包装完毕的产品由包装人员运送到成品库,放到规定场所,包装人员应保证产品包装完好整洁,摆放整齐。

4.2.6.7按照作业标准的相应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和处理。

4.2.6.8岗位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将泄露或排放降到最低,能回收的固体、溶液或晶浆应尽快投入相应的溶解罐或母液罐,避免原材料及水、电、气的浪费。

4.2.6.9工厂废水处理和监测由生产部负责,相关部门如有不明确是否会对废水处理系统造成损害或者需采取特殊处理措施的废水或废液排放时需提前书面通知生产部。相关人员发现非正常现象时,要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4.2.6.10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时,按《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7生产提供过程必须使用能够满足产品要求的生产设备。

4.2.7.1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提供过程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选购,保养,维修等活动执行《设备管理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4.2.7.2生产提供过程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满足规定的测量范围的要求,按照《测量和监控装置控制程序》执行。

4.2.7.3生产提供过程中使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

备的选购,保养,检验和维修等由生产部工艺管理科负责。

4.2.7.4生产部每次大修前将生产维护维修计划交给工程部,工程部和生产部对计划进行讨论逐条落实,由工程部对计划进行实施。

4.2.8原材料的管理

4.2.8.1营业部资材科负责原材料的采购,物流科负责原材料的搬运、储存、标识。

4.2.8.2生产部生产管理科负责原材料的接纳和入库后的管理,并根据《生产日报》的内容每天统计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情况。

4.2.8.3根据原材料的在库情况,生产管理科按照《生产原材料采购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向营业部提出采购计划。

4.2.9生产环境控制

4.2.9.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垃圾由岗位人员及时送到垃圾房。

4.2.9.2岗位人员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现场器具设备保持整齐、清洁、便利的状态。

4.2.10安全控制

4.2.10.1生产人员应穿戴指定的防护用品。

4.2.10.2生产人员应安全使用水、电、气和设备,注意维护个人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4.2.10.3班长及班长以上负责人应加强安全监护。

4.3标识和可追溯性

4.3.1产品实现过程中生产设备状态以及工序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按《生产标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4.3.2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的标识

4.3.2.1库存原料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的标识由物流科实施。

4.3.2.2生产领用原料及中间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的标识由生产部负责实施和保持。

4.4产品交付以及交付后的活动

4.4.1产品的搬运、贮存、最终产品的防护,由物流科控制。产品由车间到成品库的搬运,公司内生产用原料、未入成品库的产品的贮存和防护、产品的包装由生产部负责控制。

4.4.2产品的交付由物流科负责,物流人员交付产品时,必须接到品保部的成品检验单后确保产品符合要求才能进行交付。营业部销售科应明确交付的具体要求并及时通知物流科。

4.4.3营业部对于服务质量按照《顾客满意测量控制程序》要求进行。

4.5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产生的记录,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由产生部门保存。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3《设备管理程序》

5.4《生产原材料采购控制程序》

5.5《物资管理控制程序》

5.6《顾客满意测量控制程序》

5.7《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控制程序》

5.8《二水柠檬酸钠作业标准》

5.9《一水柠檬酸作业标准》

5.10《无水柠檬酸作业标准》

5.11《苹果酸钠作业标准》

5.12《工艺指标控制标准》

5.13《工艺管理科常规工作内容》

5.14《生产部考核办法》

5.15《生产部卫生管理制度》

5.16《生产部纪律管理制度》

5.17《生产部交接班制度》

5.18《生产标识办法》

5.19《工艺管理科三班工作明细》

6记录

篇3:公司生产原材料采购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生产原材料采购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理顺采购环节,明确职责关系,使采购过程处于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状态,保证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公司制定并执行《生产原材料采购控制程序》。

2范围

2.1本程序规定了采购的职责划分,供应商的评定方法,合格供应商的控制和管理及采购产品的验证。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原材料、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采购。

3职责

3.1资材科负责组织对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和控制管理,负责编写《原材料月度采购计划》,制定《订货通知单》或《购货合同》,参与采购产品的验证和原材料标准的确认;并负责对所有成品、原材料进行编号及管理,编写《物料编号》。

3.2品保部负责采购产品的验证,参与供应商的评价与控制和原材料标准的确认。

3.3生产管理科负责包装料月度采购的初步预定;参与采购产品的验证和原材料标准的确认。

3.4物流科参与采购产品的验证。

4程序要求

4.1供应商的评定和管理

4.1.1按原材料的规格要求,由资材科向供应商取得样品,同时将样品交由品保部按要求检验。

4.1.2对样品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小批量的订货并由品保部按要求再次检验。

4.1.3对小批量货物检验合格的供应商须进行企业概况、生产状况、品质保证状况等内容的调查,经过资材科主管进行最终评定,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填写《合格供应商档案》。

4.1.4对供应商的管理

a、对供应商的合同履行情况及服务进行季度评比。

b、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价格、合同履行情况、服务的年度评审,对年度评审不合格的供应商,予以淘汰。

4.1.5增加新的供应商,按4.1.1至4.1.4步骤完成评定及管理。

4.1.6对顾客要求的供应商,也要按4.1.1至4.1.4步骤完成评定及管理。

4.1.7对上一年度的合格供应商,每年进行企业概况、生产状况、品质保证状况等内容的复查,修改补充填写《合格供应商档案》。

4.2原材料采购资料

4.2.1原材料采购标准由品保部、资材科、生产部等协商后,由品保部最终确认制定。

4.2.2资材科根据《生产原料库存月报》的库存数量、生产部生产管理科制定的《资材预定》和已经签订合同的订货数量制定《原材料月度采购计划》,交资材科主管确认审核后,交总经理助理或总经理批准,由资材科制定。

4.2.3《购货合同》或《定货通知单》

4.2.3资材科根据《原材料月度采购计划》对曾有过合同的合格供应商,若采购主要原材料必须制定《购货合同》或《订货通知单》,若采购次要原材料或包装材料则签订《定货通知单》或以电话联系的方式订货。

4.2.4对原材料签订的《购货合同》或《订货通知单》须经资材科主管或总经理助理和总经理批准,确认盖章后,方可有效。

4.2.5在签订《购货合同》或《定货通知单》时,应就检验标准、方法、地点等与供应商达成协议,避免质量争端。

4.4采购物资的验证

4.4.1采购的原材料由资材科负责分别办理入库,并与物流科、工程部和生产部核实确认后签字。

4.4.2采购的原材料具体检验规则按照《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要求进行,由品保部检验。

4.4.3对验证不合格的原材料,经资材科部门主管审核确认,由生产部、品保部填写处理意见,由资材科与供应商协商处理,并填写《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

4.4.4对有些顾客要求,需要对供应商进行验证时,公司应按顾客要求提供方便并予以配合。

4.5特殊情况下,生产急需新的物料,供应商未按照4.1.1至4.1.4进行评定及管理,而直接从该供应商购买货物,则以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资料为依据,签订详细的《购货合同》或《定货通知单》。通知品保部按照4.3要求检验,检验合格后,按照4.1.3至4.1.4要求进行供应商的评定及管理。

5相关文件

5.1《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5.2《文件控制程序》

5.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4《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5《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6《记录控制程序》

5.7《物料编号》

5.8《包装物料规格标准》

6记录:

6.1《注文书》

6.2《原材料月度采购计划》

6.3《合格供应商档案》

6.4《定货通知单》

6.5《供应商供货一览表》

6.6《生产采购质量记录表》

6.7《紧急放行单》

6.8《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

6.9《原材料入库单》

6.10《送检单》

篇4:公司实验用品采购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实验用品采购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实验用品的采购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所采购的用品符合实验要求,保证品质检验及新产品开发的顺利进行,公司制定并执行《实验用品采购控制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品保部和生产部所有实验用品的采购,及对供方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活动。

3职责

品保部负责选择实验用品供方,并联系购买本部门用品和验证。生产部工艺管理科负责从品保部确定的合格供方中,对本部门的实验用品的购买和验证。

4程序要求

4.1供方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

4.1.1品保部应对实验用品销售分供商及生产供方进行选择及评价,并建立《实验用品合格供方档案》。

4.1.2每年年底品保部应对合格供方进行评审,不合格的应将其从《实验用品合格供方档案》中删除。

4.2实验一般消耗用品的采购

4.2.1需要购买实验用品时,应填写《购买计划表》,详细注明规格、级别、数量等的要求,以方便购买。

4.2.2品保部本着质优、价廉、服务好的原则,有选择的从供方购买实验用品。

4.2.3购买来的用品,验证合格,登记入库。验证质量不合格的,及时与供方联系退货或换货处理。

4.2.4生产部中控室根据需要自行采购本部门的实验用品及验证和保存管理。

4.3实验用检测设备的采购

4.3.1品保部需要购买检测设备时,应先做市场调查,进行价格及性能比较后,向公司提交《请示书》,《请示书》上应写明仪器名称、规格、用途、生产厂家、价格、申请人等。

4.3.2生产部需要购买检测设备时,应由工艺管理科向公司提交《请示书》.包括仪器名称、规格、用途、生产厂家、价格、申请人等。

4.3.3《请示书》经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联系购买,购买前必须签订《购买合同》,规定好培训、保修期及售后服务等内容。

4.3.4仪器买回后应实施验证,并按照《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仪器档案。如来不及进行验证而需要投入使用时,需要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放行,并记录。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6.记录

6.1《实验用品合格供方档案》

6.2《购买计划表》

6.3《请示书》

6.4《购买合同》

篇5: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尽可能快地开始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3职责

3.1人事科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确保该程序的有效运行。

3.2事故单位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要根据本程序要求,尽可能快地进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并确保工作有效。

4工作程序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4.1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1.1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4.1.2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班组长、经理、人事科;发生重伤事故,除报告公司领导外,应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领导部门;发生死亡事故,人事科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报告。

4.1.3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4.1.4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向消防中队报警;发生生产、设备、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职能部门报告,并尽快通知总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

4.1.5当公司职工确认患有职业病,人事科应负责填写"职业病报告卡",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公司行政主管部门。

4.2事故调查

4.2.1轻伤事故及一般事故由部门负责人负责调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并于三日内将调查报告报人事科。

4.2.2重伤事故由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2.3死亡事故由公司、公司主管部门会同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发布,1991年2月22日)进行调查。

4.2.4非伤亡的重大、特大事故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生产、工程、技术、总务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在10日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4.2.5人事科负责组织职业病原因的调查工作,必要时成立调查组。对职业病的发病原因、病情、防范或应急措施等提出书面报告。报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或上级主管部门。

4.2.6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a、组长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员担任;

b、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专长;

c、范围应尽可能满足事故调查的需要;

4.2.7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a、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b、确定事故责任者;

c、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d、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2.8事故单位应尽可能地为事故调查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4.3事故处理

4.3.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应先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理,并把处理意见上报公司人事科或其他职能部门。

4.3.2对于重伤、死亡或非伤亡的重、特大事故,管理者代表应组织、主持召开事故现场会,与会人员应包括事故单位相关人员及生产、技术、安全、设备等有关负责人。

4.3.3事故处理应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4.3.4公司人事科及生产、设备等职能部门,对已经结束的事故处理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OHSAS所覆盖的各单位,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4.3.5对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

a、患有职业病职工应享受的待遇,按《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执行;

b、人事科对职业病患者及工伤致残者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办理相关手续;

5相关文件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6记录

6.1事故管理记录卡

6.2职工因工伤亡登记表

6.3火灾事故报告

6.4厂内道路交通事故档案卡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