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控制工作程序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控制工作程序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11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尽可能快地开始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3职责

3.1人事科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确保该程序的有效运行。

3.2事故单位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要根据本程序要求,尽可能快地进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并确保工作有效。

4工作程序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4.1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1.1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4.1.2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班组长、经理、人事科;发生重伤事故,除报告公司领导外,应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领导部门;发生死亡事故,人事科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报告。

4.1.3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4.1.4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向消防中队报警;发生生产、设备、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职能部门报告,并尽快通知总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

4.1.5当公司职工确认患有职业病,人事科应负责填写"职业病报告卡",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公司行政主管部门。

4.2事故调查

4.2.1轻伤事故及一般事故由部门负责人负责调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并于三日内将调查报告报人事科。

4.2.2重伤事故由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2.3死亡事故由公司、公司主管部门会同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发布,1991年2月22日)进行调查。

4.2.4非伤亡的重大、特大事故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生产、工程、技术、总务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在10日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4.2.5人事科负责组织职业病原因的调查工作,必要时成立调查组。对职业病的发病原因、病情、防范或应急措施等提出书面报告。报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或上级主管部门。

4.2.6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a、组长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员担任;

b、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专长;

c、范围应尽可能满足事故调查的需要;

4.2.7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a、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b、确定事故责任者;

c、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d、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2.8事故单位应尽可能地为事故调查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4.3事故处理

4.3.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应先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理,并把处理意见上报公司人事科或其他职能部门。

4.3.2对于重伤、死亡或非伤亡的重、特大事故,管理者代表应组织、主持召开事故现场会,与会人员应包括事故单位相关人员及生产、技术、安全、设备等有关负责人。

4.3.3事故处理应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4.3.4公司人事科及生产、设备等职能部门,对已经结束的事故处理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OHSAS所覆盖的各单位,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4.3.5对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

a、患有职业病职工应享受的待遇,按《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执行;

b、人事科对职业病患者及工伤致残者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办理相关手续;

5相关文件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6记录

6.1事故管理记录卡

6.2职工因工伤亡登记表

6.3火灾事故报告

6.4厂内道路交通事故档案卡

篇2:公司数据分析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定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并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公司制定并执行《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管理体系有关的数据的收集、分析活动。

3职责

3.1品保部负责收集并分析确定的数据。

3.2营业部、生产部及相关部门按需提供相关数据。

3.3各部门内部产生的数据,由本部门自己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

4程序要求:

4.1数据类型

a、产品检验或验证结果

b、工序/过程控制结果

c、内部审核结果

d、管理评审结果等

e、环境及安全绩效的监测与测量结果

f、环境及安全相关运行记录

4.2数据来源

4.2.1外部数据主要包括:

a、顾客满意调查

b、顾客投诉抱怨记录

c、供方变化情况

d、相关方对公司的评价

e、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

4.2.2内部数据包括:

a、监测、测量记录报告

b、内部审核记录

c、管理评审记录

d、工序控制记录

4.3数据的收集方法

察看记录、与有关机构和部门沟通、与客户走访等

4.4数据分析

4.4.1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选择适宜的统计技术进行分析,以确定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

4.4.2数据分析的重点是为证实公司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通过分析发现并确定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即可行之处。

4.4.3品保部负责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所需的统计技术及应用场所。

4.4.4各有关部门负责统计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4.4.5人事科组织统计技术的培训,及对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便持续改进。

4.5数据分析的输出

4.5.1数据分析后,应以相应的报告的形式,及时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和管理者代表。

4.5.2有关部门及管理层在得到相应的数据,应及时做出反应或做进一步数据收集,分析以正确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改进并进一步决策。

4.6记录保存和管理

数据分析过程收集和产生的记录,由品保部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保存和管理。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篇3:公司水资源管理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水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用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公司节约用水、降低消耗。

2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公司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管理和控制做出了明文规定。

3职责

3.1公用科负责公司水资源使用的监管、统计等事宜。

4定义(略)

5运作流程

5.1水资源使用场所包括:

a、生活用水(餐厅、厕所、饮用水、澡堂、清洁用水等);

b、生产用水(工艺用水、循环水、清洗设备、管道用水等);

c、浇灌水(草坪等);

d、消防用水;

5.2水资源管道应分区铺设,并在各区域设立水表,以便于独立核算,公用科负责编制和维护《公司水网图》,《公司水网图》应包括:

a、公司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废水管道图;

b、各废水一级、二级排放口;

c、消防栓位置;

d、各水表位置;

e、各废水处置装置位置、名称;

5.3公用科1次/月统计各区域用水数量,并填报《公用系统月报表》,并与历史数据相对比。

5.4水资源管理和控制原则:

5.4.1在开发、设计产品及工艺流程时,应考虑节约水资源。

5.4.2生产部应节约用水,应尽可能减少清洗设备、管道用水量。

5.4.3餐厅应节约用水。

5.4.4公司全员应具备节约用水的理念,人事科负责培训。

5.4.5公用科负责不定期巡查厂区用水情况,若有跑、冒、滴、漏、浪费水资源状况,应责成区域负责部门予以改善。

5.5记录的管理。

记录的管理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6相关支持文件

6.1《公司水网图》

6.2《记录控制程序》

7相关环境记录表格

7.1《公用系统月报表》

篇4:公司危险化学品管理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危险化学品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置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不出现泄漏、爆炸、伤亡、污染等事故的发生。

2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公司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置等活动做出了明文规定。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防护细则》,并配备适宜的消防装置。

3.2生产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3.3使用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使用后废弃物的处置。

4定义(略)

5运作流程

5.1生产部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防护细则》,内容包括:

a、危险化学品品名、规格、型号;

b、危险化学品运输特性;

c、危险化学品储存特性;

d、危险化学品使用特性;

e、危险化学品安全特性;

f、危险化学品堆放特性;

g、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特性;

h、其他特性。

5.2使用部门在每一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运输、搬运场所,负责配备适宜的消防装置,确保安全。

5.3危险化学品储存原则。

5.3.1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

5.3.2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仓库应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泄压、防火、防雷、报警、灭火、防晒、调温、消除静电、防护围堤等安全设施。

5.3.3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

5.3.4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

5.3.5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

5.3.6危险化学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入库后应当定期检查。

5.3.7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5.3.8进入储存危险化学品仓库区内的机动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5.3.9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应当根据消防条例,配备消防力量和灭火设施以及通讯、报警装置。

5.3.10在储存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相关部门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5.4危险化学品出入库运作。

5.4.1危险化学品入库后由资材科通知品保部进行检验,合格后使用。

5.4.7危险品仓库应建立和维护《危险化学品储存明细表》。

5.5危险化学品运输、搬运。

5.5.1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5.5.2碰撞、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他危险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和混合装运。

5.5.3遇热、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在装运时应当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5.5.6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相关部门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5.7危险化学品使用。

5.7.1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必须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5.7.2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如防护手套、防毒口罩等。

5.7.3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检查,消除隐患,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

5.7.4使用危险化学品时,严禁泼撒、倾倒、滴漏。

5.8记录的管理。

记录的管理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6相关支持文件

6.1《危险化学品防护细则》

6.2《记录控制程序》

7相关环境记录表格

7.1《危险化学品储存明细表》

篇5: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ISO小组具体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

3.3各部门负责参与本公司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

4.1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

4.1.1辨识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应以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的影响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为依据。

4.1.2辨识及评价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如下:

LEC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暴露的频繁程度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完全可能预料10连续暴露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6相当可能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40灾难,数人死亡

3可能,但不经常3每周暴露一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暴露一次7严重,重伤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1每年几次3重大,致残

0.2极不可能0.5非常罕见的暴露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0.1实际不可能

D:危险等级划分(D=L?E?C)

分数值危险程度

>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高危险度;要立即整改

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第二种方法是"临界值"法,依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4.1.3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由总务部负责,各部门参与。

4.2重大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4.2.1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对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进行辨识与危险评价,填写在《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并确定出重大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填写在《重大危险清单》。

4.2.2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是公司制定OHSAS目标和指标的基础和依据。

4.3公司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4.4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重大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接受

专业培训。

4.5职业健康安全危险记录

公司建立并维持辨识和评价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记录,并保持记录的更新。

5引用文件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6记录

6.1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6.2重大危险清单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序号活动/产品/服务(发生点)危险因素危险程度危险影响类别时态状态危险

程度法规及符合性控制措施控制

现状

LEC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行为其他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