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重大事故保证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化工生产重大事故保证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事故类别保证措施燃烧爆炸1、生产厂区醒目位置应悬挂“禁止烟火”警示牌2、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及时采取切断、堵漏或加强通风等措施3、易燃易爆介质输送和储存设备、管线等应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并定期检查4、有毒、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完好,应定期标定5、有散发可燃气体厂房内的通排风设施要与可燃气体报警联动6、火灾自动报警及所属消防设备应处于完好状态7、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器8、机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必须加装阻火器,可燃气体放空管应设置阻火器9、压力容器的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联锁、安全阀、爆破板保持完好,应定期检验合格,且有标志10、装卸车等危险作业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装卸车管理规定:装卸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应对鹤管(充装臂)、密封件、快速切断阀门等进行检查,严防泄漏;槽车充装必须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汽车槽车和漕船在装卸时,必须规范接地,装卸工作完毕后,应静置10分钟方可拆除静电接地线;装卸中随时检查罐槽外观有无鼓包、泄露、压力、温度急剧变化及其他异常现场;应注意储罐和槽罐的装载程度,不得超过其容积的85%;装卸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明危险化学品主要品种的特性、危害防治、处置措施、报警电话等11、生产用明火、加热炉的位置必须满足安全规范规定的风向、安全间距等要求12、现场使用气焊、电焊、喷灯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严格落实动火措施13、火炬的布置应满足安全风向、安全间距的要求,火炬系统严禁空气进入14、机械轴承等转动部位应及时加油润滑,并及时清扫附着的可燃污垢15、易燃易爆物料研磨、粉碎前必须分离出金属物,对研磨、粉碎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应采用惰气保护16、检修输送、贮存易燃易爆介质设备时,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器具(如铜制、木制、橡胶等)17、搬运盛装易燃易爆化学品的金属容器时,严禁抛掷、拖拉、摔滚18、对贮存、输送可燃物料的金属设备内壁应做到防锈处理,定期检验19、可燃物料必须与高温设备、管道等可靠隔离20、可燃物料的气力输送必须采用惰性气体21、氧气管道应保持清洁,引氧退氧时应控制速度,防治爆燃22、根据生产需要和可能,用不燃液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代替闪点较低的液体;用不燃液体稀释可燃液体,使混合液体闪点、自燃点提高;对于有聚合放热自燃危险的液体应加入阻聚剂23、建筑材料应用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用防火涂料或阻燃剂浸涂木材、织物、塑料、纤维板、金属构件等提高耐燃性和耐火极限24、易燃物料进行干燥、蒸馏、过滤、输送时应保证负压操作25、有燃爆危险物料的设备和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密封垫片必须符合工艺温度、压力和介质的要求26、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输送管道必须采用无缝钢管27、贮存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系统定期做气密性试验和耐压试验28、应设置防爆墙、防火堤、防爆片、止回阀等阻止火势蔓延和爆炸波扩散的设施中毒1、优先选择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尘毒或将尘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2、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排放,定期检测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超标及时治理3、加强室内通风,加强检测报警装置的维护保养,确保在线投用、有效4、在密闭的设备和管道中进行气流输送,应采用机械化程序,尽量减少人员与尘毒的接触机会。5、加强输送贮存有毒有害介质的设备、管道的维护,杜绝跑冒滴漏

篇2:水处理车间盐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理方案

一、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车间盐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工作,为确保盐酸泄漏事故发生以后,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抢险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员工生命安全风险、减少公司经济损失,维护安全生产秩序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概况

盐酸储罐包括化水酸碱储存间F229029A/B,中水酸碱储存间F29801A/B,本装置储存的介质为外购原料盐酸。化水2个盐酸储罐总储存量为:(30m3+30m3),中水2个盐酸储罐总储存量为:(20m3+20m3).化水盐酸储罐位于中和池和调节池上部,中水每天都要向浓盐水和深度处理装置调用盐酸,因此构成了一个重大危险源。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车间盐酸泄漏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四、事故特征

1、危险性分析

1.1盐酸物理化学基本特性: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可看做是酸类化合物。纯的浓盐酸是无色液体,通常浓盐酸约含37%HCl,密度约为1.19g/cm3,氯化氢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逸出的氯化氢遇到潮湿的空气形成白色酸雾。工业盐酸因含铁盐杂质,因而呈黄色,有腐蚀性。

盐酸是强酸,具有酸类通性:可使石蕊,甲基橙变红,可跟比氢活动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可跟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碱发生中和反应,可跟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1.2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汽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灼伤感,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等,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对环境也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特别警示:与空气能形成蒸汽或酸雾;吸入可引起中毒。

2、事故类型

2.1人员中毒和灼伤

接触其蒸汽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灼伤感,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等,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2.3环境污染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特别是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3、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造成的危害程度

3.1卸车时发生卸酸管与卸酸口接口脱开,盐酸泄漏部分盐挥发形成酸雾。主要影响人员有岗位操作人员、液酸槽罐车司乘人员,以及盐酸储罐站附近设施的作业人员。影响的范围:较大。

3.2盐酸储罐至加药点管线阀门法兰或仪表导管以及储罐附件泄漏,盐酸泄漏形成酸雾时,可能被巡检人员发现,被影响人员较少。

3.3盐酸运输车辆在厂区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槽罐设备、连接的管道、截门故障,发生盐酸泄漏泄,主要影响人员有运行或物资供应部接货监护人员、盐酸槽罐车司乘人员,以及事故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影响的范围:较大.

五、应急组织及职责

车间成立突发事故现场处置领导小组,当发生事故时以指挥小组为基础,迅速成立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车间主任任组长,负责全车间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

1、事故现场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主任

副组长:副主任

成员:值班长、专工、安全员、各班班长及各班组成员

下设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车间办公室)电话:7860160转8098

2、事故现场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2.1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时,由指挥小组发出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信号。

2.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2.3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车间通报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2.4组织或协助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修改救援预案。

2.5由应事故现场处置领导小组牵头定期对车间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事故预案演习。

3、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分工及职责

车间的全体职工都负有事故应急救援的职责,其责任分工为:

3.1工艺处置组:(组长为中水和化水负责副主任,事故初期由班长负责):是初期应急的重要力量,负责设备操作,确定最佳运行方案,根据事故实际情况对设备采取保护、隔离措施;指挥运行人员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需要配合现场救援;负责污染物后期处理,尽快恢复生产秩序。

3.2医疗救护组:由主管安全副主任负责组织现场搜救,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区域,并实施现场救助。

3.3现场扑救组:由车间主任、副主任、值班长、专工、班长及各班组义务消防队员负责协调解决应急资源;协助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救援处置工作;负责组织消防火情控制、扑救、现场泄漏物料的稀释、吸收;负责组织保护好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的搜集。

3.4疏散警戒组:车间安全员负责组织协调消防、治安保卫、警戒、疏散、道路管制等工作;

3.5抢险抢修组:主管事故工段副主任、专工负责组织泄漏点的抢修。

六、应急处置

根据盐酸区设备泄漏程度,泄漏事件可分为少量泄漏、大量泄漏两种情况。盐酸系统发生泄漏的处理原则:立即查找漏点,快速进行隔离,并疏散周边人员。

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1盐酸泄漏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现人员应立即汇报班长,班长应立即向车间主任汇报,车间主任立即向生产部汇报;生产部长立即通知各应急处置组赶赴现场启动预警程序。班组人员在班长的统一指挥下确认泄漏部位组织进行安全隔离。

1.2停止盐酸储藏间一切维修(或运行操作)作业,人员撤离现场;班长安排班组人员疏散周围无关人员,禁止机动车辆在泄漏区域停留;班长通知各应急处置组做好事态进一步扩大处置准备。

1.3查看风向标,班长通知各部门进行人员紧急疏散,按照疏散范围通过公司通信系统告知疏散要求;隔离区内禁止一切作业;禁止一切车辆在隔离区内停留。

1.4盐酸泄漏突发事件发生后,班长要立即启动警戒疏散程序。

立即通知各部门进行人员紧急疏散,盐酸区周围所有人员应迅速按规定路线撤离到指定地点或不易受到事故现场威胁的安全地带,注意危险部位,不能在下风向滞留。

1.5由现场发现人员及时报告班长和现场救援组,各部门负责清点人员,查清是否还有因故而被困在事故发生地的人员。

1.6现场救援组指挥消防保卫组负责人员搜查;将清点和搜查结果及时报应急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人员撤离情况,立即调用消防抢险队,抢救未撤离人员。抢救的原则是: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抢救年轻人和医务工作者,以增加帮手。

1.7消防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用警示带明确标识警戒范围。

1.8当发生人员受伤或中毒时要启动人员救护程序,受伤者或第一目击者首先拨打电话7860160转119通知急救站,汇报伤员姓名、所属部门、受伤情况,受伤地点、受伤原因,同时进行自救互救。并汇报现场救援组组长(车间主任),现场救援组组长根据现场情况向公司汇报。

1.9各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按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异常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应启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造成人身伤害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注意:(现场处理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碱水、肥皂水等),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拉起眼睑,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现场应急措施

2.1小量泄漏

2.1.1启动条件

当盐酸加酸设备因损坏,管道、储罐泄漏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经隔离后可消除泄漏或经隔离后泄漏可有效控制,泄漏量无增大趋势,未对周围设备造成损坏,未造成人身伤害。

2.1.2处置措施

发现泄漏点后,班组操作人员立即穿戴防酸碱服及防毒面具进入泄漏区,确认泄漏点,并对泄漏点进行隔离,同时汇报当班。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当班长在接到报警后,在确认属泄漏预警级别后,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当班长命令当班班组人员做好检修工作安全隔离措施,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处理漏点,并做好记录。

2.2大量泄漏

2.2.1启动条件

当盐酸储罐区设备因损坏,管道、储罐泄漏时,酸雾过浓,人员在不穿戴防化用具的情况下无法接近,但利用系统阀门可以有效控制液氨的泄漏。

2.2.2处置措施

当班班长立即启动紧急状态程序。班组操作人员立即配戴好全封闭防护服、防毒面具进入事故现场。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并利用系统中的阀门将泄漏点隔离。消防保卫组到达泄漏现场后,消防人员配戴好正压呼吸器,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并将其撤离出现场至上风处,进行初步急救。可将吸风装置安装在容器边,再配合风机、酸雾净化器、风道等设备设施,将盐酸雾排出室外处理。也可在盐酸中加入酸雾抑制剂,以抑制盐酸酸雾的挥发产生。消防保卫组用警示带明确标识警戒范围。维护好现场秩序,严禁无关人员入内。并制定专人引领区域附近人员按照疏散图的上风方向指引疏散。然后对漏点进行隔离,在将泄漏点隔离完成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泄漏点封堵,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避免人员受伤或环境污染。医疗救护组在到达现场后,迅速对现场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如中毒人员状况严重,在做好必要的救护措施后,马上报告总指挥,把伤员送到当地医院救治。若处理危险品泄漏中有人感觉身体不适,应马上离开处理危险品泄漏现场,到开阔空气流通地方休息,如果觉得恶心,呼气不畅,救护队应给予不适人员氧气呼吸供氧,并做必要的检查。

七、注意事项

1、严禁未经专门培训、未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参与现场抢险。当发生大量泄漏时,抢险人员(包括消防队员)必须使用。

2、作业人员要熟悉掌握--的特性及危害程度,掌握逃生、自救、报警技能,杜绝盲目作业。

4、当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若不能切断泄漏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5、禁止直接接触或跨越泄漏物,注意-伤。

篇3:氯气安全措施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1氯特别警示剧毒,吸入高浓度气体可致死;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理化特性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709kPa以上压力时为液体,液氯为金黄色。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分子量为70.91,熔点-101℃,沸点-34.5℃,气体密度3.21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相对密度(水=1)1.41(20℃),临界压力7.71MPa,临界温度144℃,饱和蒸气压673kPa(20℃),logpow(辛醇/水分配系数)0.85。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丙烯、氯化石蜡等;用作氯化试剂,也用作水处理过程的消毒剂。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本品不燃,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活性反应】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和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氯化物,可利用此反应对氯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液氯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与汽油等石油产品、烃、氨、醚、松节油、醇、乙炔、二硫化碳、氢气、金属粉末和磷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烃基膦、铝、锑、胂、铋、硼、黄铜、碳、二乙基锌等物质会导致燃烧、爆炸,释放出有毒烟雾。潮湿环境下,严重腐蚀铁、钢、铜和锌。【健康危害】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或哮喘样发作,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泡性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窒息、昏迷或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眼睛接触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可造成角膜损伤。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牙龈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牙齿酸蚀症。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1。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液氯气化器、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氯压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氯气输入、输出管线应设置紧急切断设施。避免与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筐中进行吊运。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氯化设备、管道处、阀门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高强度耐氯垫料,严禁使用橡胶垫。(2)采用压缩空气充装液氯时,空气含水应≤0.01%。采用液氯气化器充装液氯时,只许用温水加热气化器,不准使用蒸汽直接加热。(3)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必须装有排污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三氯化氮含量。如果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及时排污,并且操作不当,易发生三氯化氮爆炸、大量氯气泄漏等危害。(4)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5)充装量为50kg和100kg的气瓶应保留2kg以上的余量,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气瓶应保留5kg以上的余量。充装前要确认气瓶内无异物。(6)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防止阳光直射。(2)应与易(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要建在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内。气瓶储存时,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对于大量使用氯气钢瓶的单位,为及时处理钢瓶漏气,现场应备应急堵漏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具。(4)禁止将储罐设备及氯气处理装置设置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人口稠密区附近,并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通道。(5)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运输安全】(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2)运输液氯钢瓶的车辆不准从隧道过江。(3)汽车运输充装量50kg及以上钢瓶时,应卧放,瓶阀端应朝向车辆行驶的右方,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垛高不得超过2层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车上应有应急堵漏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品,押运人员应会使用。(4)搬运人员必须注意防护,按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搬运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夜晚或光线不足时、雨天不宜搬运。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搬运时,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严禁在搬运时吸烟。(5)采用液氯气化法向储罐压送液氯时,要严格控制气化器的压力和温度,釜式气化器加热夹套不得包底,应用温水加热,严禁用蒸汽加热,出口水温不应超过45℃,气化压力不得超过1MPa。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给予2%至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防爆掩蔽处操作。有氯气泄漏时,使用细水雾驱赶泄漏的气体,使其远离未受波及的区域。灭火剂:根据周围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水(雾状水)或泡沫。【泄漏应急处置】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稀碱液中和、稀释。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不同泄漏情况下的具体措施:瓶阀密封填料处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上述处理均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控制吸收液温度不高于45℃、pH不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

篇4:化学实验室安全及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要使用易燃溶剂,如乙醚、乙醇、丙酮和苯等;易燃易爆的气体和药品,如氢气、乙炔和金属有机试剂等;有毒药品,如氰化钠、硝基苯、甲醇和某些有机磷化合物等;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氯磺酸、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烧碱及溴等。这些药品若使用不当,就有可能产生着火、爆炸、烧伤、中毒等事故。此外,玻璃器皿、煤气、电器设备等使用或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事故。但是,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实验者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预习和了解所做实验中用到的物品和仪器的性能、用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就能有效地维护人身和实验室的安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事项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予切实执行。

1.实验时的一般注意事项

(1)实验前须做好预习,了解实验所用药品的性能及危害和注意事项。

(2)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蒸馏、回流和加热用仪器,一定要和大气接通或与大气相接处套一气球。

(3)实验进行时应该经常注意仪器有无漏气、破裂,反应进行是否正常等情况。

(4)易燃、易挥发物品,不得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

(5)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在操作时应加置防护屏或戴防护眼镜、面罩和手套等防护设备。

(6)实验中所用药品,不得随意散失、遗弃。对反应中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应按规定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影响身体健康。

(7)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洗手,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喝水或吃食品。

(8)玻璃管(棒)或温度计插入塞中时,应先检查塞孔大小是否合,然后将玻璃切口熔光,用布裹住并涂少许甘油等润滑剂后再缓缓旋转而入。握玻璃管(棒)的手应尽量靠近塞子,以防因玻璃管(棒)折断而割伤皮肤。

(9)要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砂桶以及急救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妥加保管。安全用具及急救药品不准移作它用,或挪动存放位置。

2.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

(1)实验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大多是易燃的。因此,着火是有机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防火的基本原则是使火源与溶剂尽可能离得远些,尽量不用明火直接加热。盛有易燃有机溶剂的容器不得靠近火源。数量较多的易燃有机溶剂应放在危险药品橱内,而不存放在实验室内。

回流或蒸馏液体时应放沸石,以防溶液因过热暴沸而冲出。若在加热后发现未放沸石,则应停止加热,待稍冷后再放。否则在过热溶液中放入沸石会导致液体突然沸腾,冲出瓶外而引起火灾。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热烧瓶,而应根据液体沸点高低使用石棉网、油浴、水浴或电热帽(套)。冷凝水要保持畅通,若冷凝管忘记通水,大量蒸气来不及冷凝而逸出,也易造成火灾。在反应中添加或转移易燃有机溶剂时,应暂时熄火或远离火源。切勿用敞口容器存放、加热或蒸除有机溶剂。因事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关闭自来水和热源。

(2)易燃有机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在室温时即具有较大的蒸气压。空气中混杂易燃有机溶剂的蒸气达到某一极限时,遇有明火即发生燃烧爆炸。而且,有机溶剂蒸气都较空气的密度大,会沿着桌面或地面飘移至较远处,或沉积在低洼处。因此,切勿将易燃溶剂倒入废物缸中。量取易燃溶剂应远离火源,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蒸馏易燃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的装置,要防止漏气,接受器支管应与橡皮管相连,使余气通往水槽或室外。

表Ι?常用易燃溶剂蒸气爆炸极限

名称?沸点/0C?闪燃点/0C?爆炸范围(体积/%)?

甲醇乙醇乙醚丙酮苯?64.9678.531.5156.280.1?1112-45-17.5-11?6.72-36.503.28-18.951.85-36.52.55-12.801.41-7.10?

(3)使用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畅通,严禁明火,并应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如由于敲击、鞋钉磨擦、静电磨擦、马达炭刷或电器开关等所产生的火花。

表ΙΙ?易燃气体爆炸极限

气体??空气中的含量(体积/%)?

氢气?H2一氧化碳?CO氨?NH3甲烷?CH4乙炔C2H2??4-7412.50-74.2015-274.5-13.12.5-80?

(4)煤气开关应经常检查,并保持完好。煤气灯及其橡皮管在使用时亦应仔细检查。发现漏气应立即熄灭火源,打开窗户,用肥皂水检查漏气地方。若不能自行解决时,应急告指导老师,马上抢修。

(5)常压操作时,应使全套装置有一定的地方通向大气,切勿造成密闭体系(见1.(2)注)。减压蒸馏时,要用圆底烧瓶或吸滤瓶作接受器,不可用锥形瓶,否则可能会发生炸裂。加压操作时(如高压釜、封管等),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并应经常注意釜内压力有无超过安全负荷,选用封管的玻璃厚度是否适当、管壁是否均匀。

(6)有些有机化合物遇氧化剂时会发生猛烈爆炸或燃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存放药品时,应将氯酸钾、过氧化物、浓硝酸等强氧化剂和有机药品分开存放。

(7)开启贮有挥发性液体的瓶塞和安瓶时,必须先充分冷却,然后开启(开启安瓶时需用布包裹),开启时瓶口必须指向无人处,以免由于液体喷溅而遭致伤害。如遇瓶塞

不易开启时,必须注意瓶内贮物的性质,切不可贸然用火加热或乱敲瓶塞等。

(8)有些实验可能生成有危险性的化合物,操作时需特别小心。有些类型的化合物具有爆炸性,如叠氮化物、干燥的重氮盐、硝酸酯、多硝基化合物等,使用时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蒸干溶剂或震动。有些有机化合物如醚或共轭烯烃,久置后会生成易爆炸的过氧化合物,须特殊处理后才能应用。

(9)当使用有毒药品时,应认真操作,妥为保管,不许乱放,做到用多少,领多少。实验中所用的剧毒物质应有专人负责收发,并向使用者提出必须遵守的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作妥善而有效的处理,不准乱丢。

(10)有些有毒物质会渗入皮肤,因此在接触固体或液体有毒物质时,必须戴橡皮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切勿让毒品沾及五官或伤口,例如氰化物沾及伤口后就随血液循环全身,严重者会造成中毒死亡事故。

(11)在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使用后的器皿应及时清洗。在使用通风橱时,当实验开始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

(12)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部分直接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物接触电插头。为了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都应连接地线。实验完后先切断电源,再将连接电源的插头拔下。

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1)火灾

一旦发生了火灾,应保持沉着镇静,不必惊慌失措,并立即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减少事故损失。首先,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关闭煤气),切断电源,并移开附近的易燃物质。少量溶剂(几毫升,周围无其它易燃物)着火,可任其烧完。锥形瓶内溶剂着火可用石棉网或湿布盖灭。小火可用湿布或黄砂盖灭。火较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灭火器材:

四氯化碳灭火器:用以扑灭电器内或电器附近之火,但不能在狭小和通风不良的实验室中应用,因为四氯化碳在高温时要生成剧毒的光气;此外,四氯化碳和金属钠接触也要发生爆炸。使用时只需连续抽动唧筒,四氯化碳即会由喷嘴喷出。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有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灭火器,它的钢筒内装有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用以扑灭有机物及电器设备的着火。使用时应注意,一手提灭火器,一手应握在喷二氧化碳喇叭筒的把手上。因喷出的二氧化碳压力骤然降低,温度也骤降,手若握在喇叭筒上易被冻伤。

泡沫灭火器:内部分别装有含发泡剂的碳酸氢纳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将筒身颠倒,两种溶液即反应生成硫酸氢钠、氢氧化铝及大量二氧化碳。灭火器筒内压力突然增大,大量二氧化碳泡沫喷出。非大火通常不用泡沫灭火器,因后处理较麻烦。

无论用何种灭火器,皆应从火的四周开始向中心扑灭。

油浴和有机溶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浇,因为这样反而会使火焰蔓延开来。

若衣服着火,切匆奔跑,用厚的外衣包裹使其熄灭。较严重者应躺在地上(以免火焰烧向头部)用防火毯紧紧包住,直至火灭,或打开附近的自来水开关用水冲淋熄灭。

烧伤严重者应急送医院治疗。

(2)割伤

取出伤口中的玻璃或固体物,用蒸馏水洗后涂上红药水,用绷带扎住或敷上创可贴药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止大量出血,急送医院治疗。

(3)烫伤

轻伤涂以玉树油或蹂酸油膏,重伤涂以烫伤油膏后送医院。

(4)试剂灼伤

酸: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3-5%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要消毒,拭干后涂烫伤油膏。

碱: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1-2%硼酸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同上处理。

溴:立即用大量水洗,再用酒精擦至无溴液存在为止,然后涂上甘油或烫伤油膏。

钠:可见的小块用镊子移去,其余与碱灼伤处理相同。

(5)试剂或异物溅人眼内

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

酸:用大量水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

碱:用大量水洗,再用1%硼酸溶液洗。

溴:用大量水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

玻璃:用镊子移去碎玻璃,或在盆中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

篇5:汽包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风险分析

轧钢部现有三座加热炉并配有三套汽化冷却系统。一、二轧汽包容积为8.8m3,设计压力为1.5MPa,最高工作压力为1.3MPa,实际使用压力控制在0.6±0.05MPa范围;三轧汽包容积为16m3,设计压力为1.47MPa,最高工作压力1.27MPa,实际使用压力控制在0.5±0.05MPa范围;每座汽包各安装2套弹簧式安全阀并保持中上水位操作,弹簧式安全阀公称压力为1.6MPa,整定压力为0.72MPa,排放压力为0.74MPa。如汽化冷却系统不能正常稳定运行,可能引发加热炉内坍塌或引发蒸汽物理性爆炸事故。

1.2事故发生区域:一、二、三轧车间加热汽化系统。

1.3事故的危害程度

1.3.1运行中一旦汽包出现断电不能及时上水,可导致加热炉内炉筋管弯裂造成炉内坍塌事故,并造成财产重大损失。

1.3.2运行中一旦汽包压力表不起作用,压力急剧上升安全阀失效不能打开,外送蒸汽管道阀门损坏或未打开可能引发蒸汽物理性爆炸事故易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总指挥:部长

副总指挥:生产副部长、设备副部长

成员:安全主管、调度长、当班调度、工段长、当班班长、部相关管理人员

应急组织体系机构图如下: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构成单位和人员的具体职责分别为:

2.2.1总指挥

组织指挥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向公司领导报告。

2.2.2副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各司其职。

2.2.3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

2.2.3.1安全办

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的监督工作;

负责有毒有害物质进一步扩散的监测、预测工作,协助总指挥组织人员疏散;

每年6月前进行培训与演练,并提交演练报告;

负责向安环部及时报告。

2.2.3.2调度长、当班调度

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工作;

负责实业部应急救援组织成员及公司相关救援部门的信息联络工作;

负责医院、消防队及所需车辆救援的信息联络工作;

负责组织事故周边单位的人力、物力参与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援工作。

负责事故后恢复正常生产的组织协调工作。

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2.2.3.3工段长(含工段其他领导)、当班班长:负责事故现场警戒、救援及人员疏散。

2.2.3.4部相关管理人员

设备、电气主管:协助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材料库主管: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

现场主管:负责受伤人员转移以及受伤人员的监护工作。

2.2.3.5岗位人员职责:

负责事故后现场抢险、人员救护和控制烟气的产生,把危害和环境影响控制到最低状态;

负责事故后现场的恢复工作,废弃物、污染物的清除工作。

2.2.4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的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2.2.4.1通信联络组

由调度室组成,负责人为当班作业长。

担负各单位及人员的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

2.2.4.2治安组

由工段生产副段长和原料班组成,负责人为工段生产副段长。

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职工疏散。

2.2.4.3防护组

由工段段长、实业部现场人员组成,负责人为工段长。

担负伤员现场救离及抢险抢修的安全监护工作。

2.2.4.4消防组

由当班班长、实业部安全管理人员和公司消防队组成,负责人消防队队长。

担负用消防车向汽包上水和抢救伤员任务。

2.2.4.5抢险抢修组

由工段设备副段长、钳工、电工、焊工组成,负责人为各工段设备副段长。

担负抢险抢修指挥协调。

2.2.4.6医疗救护组

由实业部现场主管和医院相关人员组成,负责人:医院院长(医院总值班人员)。

担负抢救受伤人员。

2.2.4.7物资供应组

由材料库主管和材料员组成,负责人:材料主管。

担负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任务。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由高到低可划分为三级,Ⅰ级(严重)即汽包爆炸、Ⅱ级(较重)供汽化系统的所有变力电停电、Ⅲ级(一般)供汽化系统的某相变力电单相停电。

响应分级危害类型危害程度及范围响应单位及人员

Ⅰ级紧急情况汽包压力超高,安全阀不起作用、蒸汽放散阀门打不开、蒸汽并网阀门打不开。易发生汽包爆炸事故,可能导致多人次受伤,建筑物坍塌等事故,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司相关部门,实业部各相关单位及工段全体,救援机构。

Ⅱ级紧急情况供汽化系统的所有变力电停电,导致汽包不能上水。易发生加热炉炉内坍塌事故。可造成停炉、停产和设备设施损坏事故,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实业部各相关单位及工段全体,救援机构。

Ⅲ级紧急情况供汽化系统的某向变力电单向停电,没有及时倒用备用变力电电源,导致汽包不能上水。可能发生加热炉炉内坍塌事故。造成停炉、停产和设备设施损坏事故,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加热班组和电工班组,岗位人员和值班电工。

3.1.2响应程序

3.1.2.1发生Ⅰ级爆炸事故后,班长应立即组织班组人员切断加热炉煤气源,关闭所有煤气烧咀阀门,并同时向实业部调度室报告,调度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查明事故原因、部位和人员伤亡情况,同时发出警报,通知实业部应急指挥组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和公司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启动《新兴铸管股份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3.1.2.2发生Ⅱ级汽化系统所有变力电停电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实业部调度室报告,调度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并迅速通知实业部应急指挥组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1.2.3发生Ⅲ级汽化系统某向变力电单向停电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通知值班电工或电工班长,由值班电工或电工班长查明变力电停电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3.1.3应急启动

3.1.3.1总指挥或副指挥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了解清楚事故的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并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立即开展救援。

3.1.3.1调度长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单位,在查明原因后视能否控制,作出局部或全部停工的决定。

3.1.3.2安全主管到达现场后,应迅速了解清楚事故的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事故的控制情况,并监督、检测各应急小组应急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环境污染情况。

3.1.3.3工段领导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加强警戒,疏通安全通道,为紧急救援队伍提供出有利条件。

3.1.3.4抢险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了解清楚事故原因,查明现场人员伤亡情况,并以最快速度将受伤者脱离现场。

3.1.3.5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救护伤员,对受伤人员应根据受伤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3.1.3.6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和环境污染,以防事故和环境污染扩大。

3.1.3.7消防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了解情况,连接好消防带,及时向汽包内上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汽包水位低或缺水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3.2.1.1岗位人员如发现汽包水位持续下降,应立即检查汽包水位计指示是否正确、给水及排污管路是否泄漏、阀门是否失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钳工进行处理。

3.2.1.2汽包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或看不见水位时,岗位人员应采用叫水法对水位计进行校对,判断是否缺水。当汽包轻微缺水时,岗位人员立即对汽包上水,直至恢复正常。当汽包严重缺水时,岗位人员立即对汽包间断性上水,直至恢复正常,同时班组长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汽化系统检查,检查无异常时可正常生产。若检查有异常,如炉筋爆裂或严重弯曲,炉筋管冷却恶化,立即通知作业长和调度室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停炉处理。

3.2.1.3岗位人员如发现汽包水位持续下降原因判断不明时,立即通知作业长或班组长,由作业长和班组长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停炉。

3.2.2汽包水位过高应急处置措施:

3.2.2.1汽包水位高于安全水位或看不见水位时,岗位人员应采用叫水法对水位计进行校对,判断是否满水。

3.2.2.2轻微满水时,岗位人员可直接恢复正常运行。

3.2.2.3严重满水时,岗位人员立即开启排污阀排水,使水位降至正常水位,同时班组长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汽化系统检查,检查无异常时可正常生产。若检查有异常,如炉筋爆裂或严重弯曲,炉筋管冷却恶化,立即通知作业长和调度室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停炉处理。

3.2.3汽包压力超过额定压力的应急处置措施:

3.2.3.1汽包压力超过额定压力时,岗位人员应立即打开放散阀,将压力降到正常范围。

3.2.3.2汽包压力过高,虽然进行排污和打开放散阀放空,而压力继续上升不能控制时,继续打开放散阀进行强制性降压,同时岗位人员立即向作业长或班组长说明情况,作业长或班组长立即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迅速查明原因进行有效处理。

3.2.4汽包突然停电的应急处置措施:

3.2.4.1当出现车间突然停电时,加热岗位人员通知电工启用应急备用电源后,立即恢复正常操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当电工接到加热炉汽包突然停电通知后,迅速到配电室检查、确认在线进线电源停电,备用电源有电后,可直接投入有电电源。

(2)一轧加热炉汽化系统常用电源由一轧2#、3#电力变压器双向供电,原三轧电力变压器供电线路为汽化应急备用供电电源。停电倒用备用电源操作方法:若一轧2#、3#电力变压器供电电源其中一路停电时,值班电工可直接倒用其中另一路电力变压器供电电源恢复正常;若一轧2#、3#二路电力变压器供电电源同时停电时,值班电工可直接倒用三轧电力变压器应急备用供电电源恢复正常。

(3)二轧加热炉汽化系统常用电源由二轧1#、4#电力变压器双向供电,一轧3#电力变压器供电线路为汽化应急备用供电电源。停电倒用备用电源操作方法:若二轧1#、4#电力变压器供电电源其中一路停电时,值班电工可直接倒用其中另一路电力变压器供电电源恢复正常;若二轧1#、4#二路电力变压器供电电源同时停电时,值班电工可直接倒用一轧3#电力变压器应急备用供电电源恢复正常。

(4)三轧加热炉汽化系统常用电源由加热炉专用电力变压器T0和轧线电力变压器T3双向供电。其中T0为日常使用,T3为应急备用。当专用变压器T0停电时,值班电工可倒用T3电力变压器恢复供电。

3.2.4.2当出现车间突然停电时,值班电工接到通知后,立即对配电室进行检查、确认,确定所有供电电源全部停电后,作业长或加热班长立即向调度室汇报,由调度室联系动控部调度,详细了解停电原因。如不能及时恢复,调度员应立即电话通知消防队进行消防车上水恢复正常。如汽包严重缺水时,作业长或班组长可直接电话通知消防队进行消防车上水。消防车到前水位变化无法控制,严重缺水时,作业长或班组长立即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对加热炉进行停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一轧汽化上水系统设三台水泵,在线由1#、2#二台水泵交替使用,3#为应急备用水泵,其中3#水泵上水管路上安装了应急上水接口消防栓。若二台在线水泵出现故障时,可倒用3#水泵进行正常上水。如因停电和故障三台水泵同时不能使用时,可通过3#泵的消防栓进行消防车上水。消防车上水前,应关闭1#、2#、3#水泵上水管阀门,把消防水带连接到3#水泵上水管道上的消防栓接口上,打开消防栓,通知消防车开始上水。

(2)二轧汽化上水系统设三台水泵,在线由2#、3#二台水泵交替使用,1#为应急备用水泵,其中1#水泵上水管路上安装了应急上水接口消防栓。若二台在线水泵出现故障时,可倒用1#水泵进行正常上水。如因停电和故障三台水泵同时不能使用时,可通过1#泵的消防栓进行消防车上水。消防车上水前,应关闭1#、2#、3#水泵上水管阀门,把消防水带连接到1#水泵上水管道上的消防栓接口上,打开消防栓,通知消防车开始上水。

(3)三轧汽化上水系统设三台给水泵,两台电动给水泵,一台蒸汽应急泵。其中两台电动泵交替使用,蒸汽泵应急用。水泵出口给水主管上装有应急上水消防栓。若二台电动水泵出现故障时,可开蒸汽泵应急上水,同时联系消防车上水。消防车上水前,应关闭1#、2#、3#水泵出口阀门,把消防水带连接到消防栓接口上,打开消防栓,通知消防车进行上水。

(4)消防车上水过程中,岗位人员应随时观察汽包水位变化情况,水位正常后立即通知消防车停止上水,关闭消防栓,断开消防水带。如长时间三台水泵不能恢复供水,可使用消防车根据汽包水位变化情况进行断续上水,直至水泵恢复使用为止。

3.2.5汽包爆炸的应急处置措施:

发生汽包爆炸后,当班作业长、班组长应迅速赶往现场,紧急疏散人群,封闭现场,严禁无关人员围观、进入爆炸造成的危险区域;统计人员伤亡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知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相关人员及单位进行救援。同时把受伤人员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3信息报告程序

3.3.1发生Ⅰ级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实业部调度室报告,调度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实业部应急指挥组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和公司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3.2发生Ⅱ级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实业部调度室报告,调度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实业部应急指挥组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如势态扩大时调度立即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实施救援。

3.3.3发生Ⅲ级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3.4相关部门联系电话:(厂内电话直接拨打下列号码。手机拨打四位号时,拨打方式为“579+四位号”,手机拨打三位号时,拨打方式为“5792(3)+三位号”)

公司总调度室:(579)3248、3949、2304

公司安环部:(579)3338、2346

煤气调度:(579)3361、3488、3569

煤气防护:(579)3350

公司消防队:(5792)119、(579)3214

医疗急救:(5793)120

部调度室:(579)3534、3799

一电工班:(579)2691

二电工班:(579)2692

三电工班:(579)8973

实业部应急指挥组成员电话联系方式见附件。

3.4现场恢复

在事故完全得到控制后,岗位人员应把现场清理干净。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工作小组:

(1)在生产副部长指挥下,组成由安全、生产、环保、设备、调度长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根据“四不放过”原则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在设备副部长指挥下,组成由设备、各工段维修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夜间发生事故,由调度室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

4注意事项

4.1发生停电需停炉进入煤气区域时,应佩戴便携式煤气报警器,并保证报警器处于良好状态,必须2人或2人以上人员一同进入做好联保互保。

4.2拨打急救电话时,必须向相关单位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情况、人员受伤情况,并指派专人到车辆必经路口为车辆引路。

4.3消防车上水需要使用的消防水袋和消防栓均为∮65型。

4.4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4.5需要设立警戒区域时,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救援人员、救援车辆和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4.6进行现场急救时,应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

4.6应急救援结束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调查和分析事故原因。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