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罐区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液氨罐区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为提高对液氨泄漏事故的处置能力,做到事故应急处理快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降低液氨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特编制此预案。本预案适用于磷铵装置液氨罐区物料泄漏的应急处置。

一、组织机构及分工处置责任

1.车间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车间主任、副主任、安全员、工艺员、设备员、值班长相关人员组成。下设警戒疏散组、抢险抢修组、义务消防组、后勤与救护组。

2.车间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构成及职责:

组长:车间主任(对所发生的液氨泄漏事故现场指导、处理全面负责)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生产副主任负责抢险抢修救援工作;设备副主任负责义务消防救援工作)

组员:安全员、工艺员、设备员、值班长(安全员协助设备副主任做好义务消防救援工作,及时调配各类应急救援装备及消防器材;工艺员负责事故区域警戒隔离与人员疏散工作;设备员协助生产副主任做好抢险抢修救援工作;值班长协助工艺员做好事故区域警戒与人员疏散工作,第一时间通知并组织当班各岗位人员,进入应急状态)

3.车间级应急专业小组构成及职责

3.1警戒疏散组

组长:工艺员?副组长:当班值班长?组员:当班氟盐装置及空压站操作人员

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维护事故现场及周围地区治安秩序,落实特种物资的保卫;负责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和厂区道路畅通,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负责现场周围人员的疏散和撤离。

3.2抢险抢修组

组长:生产副主任?副组长:设备员?组员:当班MAP员工、机修班

负责现场的控制和稳定,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事故抢险及抢修工作,包括现场抢险;泄漏控制,转移处理;设备抢修作业;恢复生产的抢修作业。

3.3义务消防组

组长:设备副主任?副组长:安全员?组员:当班DAP员工、车修班

担负现场的灭火、冲洗、消毒;事故险情控制;与公司应急救援队或公安消防人员协同作战处置险情。义务消防组及公安消防人员或外来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后,应服从现场领导指挥,并主动搞好协调与联系。

3.4后勤与救护组

组长:中控分析班长?组员:当班中控分析员工

负责将伤员撤离危险地带,在安全区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如伤势严重,迅速联系120,将伤员送往医院;负责落实各类应急所需物资;负责本车间应急状态下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通讯联络。

二、危险特性的了解和掌握

1.液氨罐区基本情况:液氨罐区位于园区南侧、四号路中间段,氨罐分别为公称容积2000m3的球形贮罐3个,远大于标准规定的临界量(标准规定:储存区100吨),单独构成重大危险源。

2.氨的特性及危害

2.1理化特性:氨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燃,燃点651℃,爆炸极限15.7%~27.4%,由于氨易液化,经压缩后成为液体,储存在钢制储罐或钢瓶内。氨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l3690-92)属2.3类有毒气体。

2.2对人体的危害:氨吸入人体,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咳嗽、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中度中毒会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有肺炎迹象;重度中毒可发生肺水肿,或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能致皮肤灼伤。

3.液氨储罐区易泄漏部位及成因

3.1液氨储罐罐体本身使用时间久,材质腐蚀变簿,产生局部裂缝,液氨从此处泄漏。

3.2氨球罐压力控制不严,经常超压,使液氨储存罐长期超压,产生局部泄漏。

3.3液氨储罐长期超量储存,加之夏季气温较高,未能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使储罐内压上升,产生局部泄漏。

3.4液氨储罐安全阀长期未按时校验,造成失灵。当罐内压力升高时,安全阀不能自动起跳卸压和报警,产生局部泄漏。

3.5氨压缩机出口压力太高,致使液氨储罐压力升高。

3.6液氨储罐的各类进出口阀门、管道因腐蚀和超压,发生破裂。

3.7部分液氨储罐使用液位计,因耐压等级不高,长期使用发生破裂。

3.8液氨储罐操作工在倒用储罐时,操作失误,致使液氨储罐压力超高。

4.大量氨泄漏危害特点

4.1中毒:由于储罐内压力较高,泄漏到空气中,液氨迅速蒸发,而且蒸发速度非常快,会迅速占据空间,大量气氨在空气中蔓延,会使人中毒。

4.2着火:大量泄漏的氨气,如遇上明火,会发生燃烧。

4.3爆炸:大量泄漏的氨气,没有接触到明火,或者没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暂时不会爆炸。但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4.4灼伤: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4.5冻伤:液氨从容器内泄漏出来后,由于压力变化,液氨开始气化,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如接触人员,易造成人体皮肤冻伤。

5.人体伤害的急救措施

5.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5.2眼睛接触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5.3人体吸人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遇呼吸停止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如果食入或吸入则不要口对口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医疗呼吸器;遇呼吸困难,给氧;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

三、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范与要求

1.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化工生产四十一条禁令》等法律法规规定,液氨储罐的日常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范及要求执行。

2.基本规范及要求

2.1人员上岗必须严格劳保着装,持证上岗,禁止区内严禁拨打手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罐区。

2.2装卸车辆必须安装阻火器,否则一律禁止驶入;装卸前必须连接好静电接地线;装卸期间禁止司押人员及岗位人员脱离现场。

2.3装卸前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确认,确保无其他有影响性的各类作业;应对装卸车辆车况进行检查确认。

2.4罐区所配备的消防器材与应急装备,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上岗人员应熟练掌握装备或器材的使用方法;各类应急装备或器材所设置的位置及标识明显,能第一时间获取。

2.5罐区电仪控制开关、照明灯具、电动用具等必须是防爆类型,每天进行检查,消除隐患。

2.6罐区所有设备、管道、阀门等不得带病运行,发现隐患,立即上报并作好记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制定应急方案上报公司领导。

2.7液氨储罐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定期全面检测。罐上安全阀、压力表要求每年定期校验。罐体上的管道必须是耐压和耐腐蚀的高压管道,并每年定期检查、检测。

2.8液氨储罐使用的液位计,必须经常校验。

2.9液氨储罐除使用外部显示液位计外,必须使用带有液位自动报警的内液位控制仪器。?

2.10液氨储罐本体应有良好的保温设施,没有保温设施的,必须有防阳光曝晒的顶棚,以及夏季自动喷水降温装置。

2.11连接生产系统与液氨储存罐上的各类管道,包括放氨、加氨和罐体之间联系等管道在安装时就应按照压力管道安装规范,准确使用各种规格不同的材质,不得随便更改。所有管道必须定期检查,防止因磨损、腐蚀等原因发生破裂,泄漏。?

2.12液氨储罐系统所使用的各种阀门、阀兰、垫圈、紧固件等,必须是符合安全规定的标准件且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是有资质的作业单位。

2.13液氨储罐操作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安全培训,考核合格上岗操作。

2.14氨站岗位操作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2.15倒罐作业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发生事故。?

2.16外来充装液氨的汽车槽车,要严格执行液氨充装安全规程,严禁过量充装。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要求

1.预案列入车间安全教育培训基础教材,实行岗前培训、年度培训、全员参与,并进行考核。车间级每半年组织1次培训,班组级每季度组织1次培训;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方案各个环节,熟知本岗位在应急救援中的组别与具体职责,牢记各类应急装备、消防设施的存放位置,熟练掌握其维护、保养方法,做到能正确穿戴和使用;培训应建立记录和档案。

2.车间每年组织一次以上桌面演练和现场模拟演练。预先制定演练计划与方案,审核通过后予以实施。

五、应急预案的现场演练

1.报告程序:发生事故后,当班现场发现人员-值班长-车间领导-公司生产调度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公司领导。报告中简要说明事故发生准确部位、泄漏源、泄漏量、采取的措施及人员状况、系统生产调度影响范围、事态扩散程度等。

2.第一时间事故现场紧急处理程序

2.1人员紧急疏散:通知附近及下风向岗位撤离危险区域,并视风向或泄漏扩散范围大小通知附近居民进行撤离。

2.2实施现场警戒:封闭周边通道,禁止机动车辆通过,当班调度立即通知电工切断事故现场附近及扩散危险区域电源,并停止此范围内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

2.3查找事故点并进行紧急处理

2.3.1查找事故点并进行紧急处置:穿戴好防护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应急救援装备,进入泄漏中心区查找泄漏源;完全切断泄漏源两端或附近所有氨连接控制阀;开启水幕与消防水源,对泄漏点周围用水稀释,降低空气中氨气扩散浓度和扩散范围;对泄漏点进行带压堵漏(对于相对小的孔洞、裂缝、可用棉纱堵或打木楔、或用棉被、麻袋、橡皮条等材料包裹后进行捆扎)或倒罐泄压(罐体开裂尺寸很大而无法止漏以及泄漏堵住后罐体维修时可把气体倒入空罐或压力较小的相邻罐)或迅速调集液氨槽车到场进行余氨转卸至其他储罐或槽车。

2.3.2查看有无人员中毒,若有人员中毒,应立即扯到安全地带进行抢救,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3.3对现场环保进行紧急处置,确保不造成环保事故。

2.4对事故态势进行判断:根据事故发展趋势与可控程度,调整预案响应级别,车间级-公司级-申请外援。

3.是否申请外援支持:事故波及范围扩大、影响升级或超出公司级救援能力范围时,由公司向本地政府部门发布信息、请求社会应急支援。

4.对事故现场进行原因分析、现场清理和恢复: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对引发泄漏的具体原因作出分析,预防二次泄漏;对现场进行洗消和清理,防止次生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结束,清点人数,现场再次检查确认无误后,报公司领导解除警报。

5.对演练进行总结: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与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实施改进,不断提高全员及时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提升应急处突的快速反应与救援能力。

篇2:乙酰丙酮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1.1事故类型:爆炸、火灾、环保、中毒事故1.2事故发生地点:醋酸裂解平台1.3危害程度:造成装置设备损坏,现场作业人员伤害,危及社会道路上人员和车辆安全1.4可能出现的征兆: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CO有毒气体报警仪报警2应急组织与职责2.1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装置主管成员:工艺员、设备员、安全员、工段长、操作人员2.2应急处置小组职责:⑴发生事故时,负责报警和应急救援信息传递,事故信息向公司应急联动中心和公司领导汇报;⑵负责应急现场内部人员、应急器材配置、应急救援人员的调动和指挥;⑶指导员工疏散并实施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措施,救护受伤人员,清点区域内人员数量;⑷控制和制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如事故无法控制有扩大趋势应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启动应急预案;⑸协调事故后恢复生产工作和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⑹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配合事故的调查;⑺协助本方案演练的实施和方案的完善工作。3应急处置3.1按照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拨打119、120、110、总调的电话。3.2通知裂解控制室,立即停止乙酰丙酮生产,切断乙酰丙酮输送管道进出口阀门。必要时生产装置作紧急停车处理。3.3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组织人员对泄漏点周围环境予以控制。3.4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3.5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3.6及时按事故报告的原则向公司应急联动分中心和厂领导如实进行事故信息的报告。3.7如事故无法控制有扩大趋势应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4注意事项4.1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4.2现场处置人员配备防护用品。4.3封闭现场及禁止车辆通行。4.4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人员站立在上风向。4.5员工在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注意收集事故物证,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调查的物证、记录等,配合事故调查组的访谈等工作。5附件:5.1报警电话:公司应急联动中心:公司消防:119或2229外部救援救护:120火警:1195.2救援人员联络方式姓名现任职务厂分机手机组长组员*******年月日

篇3: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一)进入泄漏现场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1、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2、如泄漏物易燃易爆,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并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3、如泄漏物有毒,救援人员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并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4、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二)泄漏源控制。1、关闭阀门、停止作业、启动事故应急放置池(罐)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2、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三)泄漏物处理。1、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2、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3、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4、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或收集后委托有条件的单位处理。二、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一)先控制,后扑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二)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三)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四)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五)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六)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七)火灾扑灭后,进入现场人员仍要注意防护,现场要派人监护,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一)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如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未采取堵漏措施(或一次堵漏未成功)的情况下,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二)应迅速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三)如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将其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四)如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关闭气体阀门使火势自动熄灭。(五)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六)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七)如确认泄漏口很大,无法堵漏,应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至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八)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至安全地带。(九)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如判断阀门仍有效,可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四、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易燃液体通常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如易燃液体着火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应首先切断火势蔓延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二)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三)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可使用水冷却罐壁。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或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可使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可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可使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四)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尽量使用隔绝式防毒面具,并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平时应对扑救人员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五)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沸溢、喷溅可能发生的时间,观察沸溢、喷溅的征兆。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统一撤退信号一经发出,扑救人员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六)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火势并把火势限制在上定范围内的同时,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输送管道的进、出阀门,如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如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漏,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7.4.1常见化学品的性质、急救及灭火名称危险标记接触急救措施灭火措施甲醇易燃品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乙腈易燃品有毒品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N,N-二甲基甲酰胺易燃品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续上表:名称危险标记接触急救措施灭火措施四氢呋喃低闪点易燃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硝酸酸性腐蚀品立即脱离事故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眼或皮肤污染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口服后立即用清水漱口,有消化道损伤时洗胃需谨慎。用水灭火。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二氯甲烷有毒品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雾状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三氯甲烷有毒品易制毒品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数派5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灭火剂:雾状、二氧化碳、砂土。乙醇易燃品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丙酮低闪点易燃易制毒品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续上表:名称危险标记接触急救措施灭火乙醚低闪点易燃液体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吡啶易燃品有毒品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4.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雾状水硫酸酸性腐蚀品易制毒品1.吸入硫酸雾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及保暖。吸入后有症状者对症处理。吸入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吸氧、给舒喘灵气雾剂或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2.眼或皮肤接触液体时立即先用柔软清洁的布吸去再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3.口服者已出现消化道腐蚀症状时忌催吐及洗胃。用水、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避免直接将水喷入硫酸,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灼伤皮肤。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及其用品,防止灼伤。

?盐酸酸性腐蚀品易制毒品1.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雾状水、砂土

续上表名称危险标记接触急救措施灭火氰化钾无机剧毒品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三氧化二砷无机剧毒品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催吐。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灭火剂:干粉、水、砂土。1-萘胺盐酸盐易燃品易爆品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高锰酸钾氧化剂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灭火剂:水、雾状水、砂土

续上表名称危险标记接触急救措施灭火醋酸酐酸性腐蚀品易制毒品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硝酸汞剧毒品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灭火剂:砂土、雾状水。氧化汞剧毒品弱氧化剂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不燃。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硫氰酸铵无机剧毒品1.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2.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3.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就医。本品可燃,但不易点燃;遇火可产生有毒气体。

篇4:酒精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①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②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③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篇5:压缩或液化气体泄露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通过被贮存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送。其中贮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容易发生爆裂。气体泄漏后遇火源已形成稳定燃烧时,其发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险性与可燃气体泄漏未燃时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极易造成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等伤害。

事故的特点

1.1爆炸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极易造成可燃性气体爆炸,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中毒和窒息

中毒和窒息是因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而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引起的,多发生在空间相对封闭的车间、仓库、储液罐等。

1.3灼烫

灼烫是指因火灾造成的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物质灼伤。

?1.4其他伤害

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中还存在物体打击、高出坠落、坍塌等伤害。

2、事故的危险性、危害性

2.1易燃烧爆炸

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品名表》中列举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超过半数是易燃气体,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固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4.1%~74.2%、12.5%~74%、5.3%~15%。同时,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或在火场上受热辐射时还易发生物理性爆炸。

2.2扩散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气体的扩散性受比重影响: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掌握气体的比重及其扩散性,对指导消防监督检查,评定火灾危险性大小,确定防火间距,选择通风口的位置都有实际意义。

2.3可缩性和膨胀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热胀冷缩比液体、固体大得多,其体积随温度升降而胀缩。因此容器(钢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晒、隔热,在向容器(钢瓶)内充装气体时,要注意极限温度压力,严格控制充装,防止超装、超温、超压造成事故。

2.4静电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摩擦作用,会产生静电。带电性也是评定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之一,掌握其带电性有助于在实际消防监督检查中,指导检查设备接地、流速控制等防范措施是否落实。

2.5腐蚀毒害性

主要是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了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2.6窒息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有一定的窒息性(氧气和压缩空气除外)。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易引起注意,而窒息性往往被忽视,尤其是那些不燃无毒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氦、氩等惰性气体,一旦发生泄漏,均能使人窒息死亡。

2.7氧化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氧化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确列为助燃气体的,如:氧气、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一种是列为有毒气体,本身不燃,但氧化性很强,与可燃气体混合后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如氯气与乙炔混合即可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可爆炸,氟气遇氢气即爆炸,油脂接触氧气能自燃,铁在氧气、氯气中也能燃烧。因此,在消防监督中不能忽视气体的氧化性,尤其是列为有毒气体的氯气、氟气,除了注意其毒害性外,还应注意其氧化性,在储存、运输和使用中要与其它可燃气体分开。

事故处置的有效方法或一般措施

①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③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④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⑤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闭阀门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囊塞、黏合剂、弯管工具等)。

⑥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冷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⑦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问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潜伏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⑨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⑩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无效,一时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4、事故处置的物资与装备(设备、设施、材料、防护器材等)

①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囊塞、黏合剂、弯管工具等)

②长点火棒

③高压水枪、水管

④罐体周围要有坚实的掩蔽体

5、避免事故扩大化的措施

在进行现场救护前,应对现场进行评估,如若有再次发生爆炸时,应先进行排爆,有建筑物再次坍塌危险时,应先进行支护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以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自救或互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同时要采取防止现场条件恶化和保障抢险人员的安全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衍生事故的发生,避免自救和互救的不协调。要注意观察风向、地形,从上风或侧上风接近泄漏点。在若无法有效控制火灾事故,抢险人员需立刻撤离现场等待外部专业救援机构救援。

6、其他针对性的措施

1)气瓶泄漏(不着火)事故

气瓶的泄漏一般发生在瓶阀与气瓶的连接螺纹处或瓶阀关闭不严时在接口处的喷射泄漏。处理方法是严格隔绝火源火种,在可能扩散的区域范围内疏散人员,不能随意开非防爆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可将泄漏气瓶转移到通风、空旷场所。若是瓶阀未关闭严禁,关闭严密即可。

2)气瓶泄漏着火事故

因瓶阀关不严,火焰沿瓶阀向外喷射,可戴手套迅速关闭瓶阀即可灭火。若是瓶阀关不上或沿瓶阀接口螺纹向外呈横向或纵向喷射火焰时,应立即用水冷却事故瓶或周围受其烘烤气瓶,使其降温,避免爆炸,有可能的条件下,抢险队员穿戴好保护用品的情况下,把事故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通风、空旷、周围无易燃物),继续冷却瓶体同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周围未做好防火措施时,切不可灭火,以免大量气体外溢引起爆炸。可在确保其不爆炸的前提下,让其自行燃烧,直至烧近熄灭。

若周围气瓶较多要先冷却周围受火焰烘烤的气瓶及事故气瓶,以免发生连环爆炸。

3)气瓶爆炸事故

气瓶着火后,由于受高温烘烤,内压增加,当压力超过其最大工作压力(设计压力)后,即可能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爆炸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且破坏威力巨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指挥部其他成员及事故抢险各专业人员应闻讯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119),造成人员伤亡的,医疗救护组立即进行紧急救护。并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公安部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