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工程安全技术措旖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拆除工程安全技术措旖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1基本规定

1)项目经理必须对拆除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任。项目经理部应按有关规定设专职安全员,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2)施工单位应全面了解拆除工程的图纸和资料,进行现场勘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3)拆除工程施工区域应设置硬质封闭围挡及醒目警示标志,围挡高度不应低于1.8m,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当临街的被拆除建筑与交通道路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隔离措施

4)拆除工程必须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施工单位应为从事拆除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6)拆除施工严禁立体交叉作业。

7)作业人员使用手持机具时,严禁超负荷或带故障运转。

8)楼层内的施工垃圾,应采用封闭的垃圾道或垃圾袋运下,不得向下抛掷。

9)根据拆除工程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应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消防车通道,保证充足的消防水源,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2施工准备阶段安全措施

1)拆除工程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应对拆除工程的安全技术管理负直接责任。

2)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①拆除工程的有关图纸和资料o

②拆除工程涉及区域的地上、地下建筑及设施分布情况资料。

3)当拆除工程对周围相邻建筑安全可能产生危险时,必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对建筑内的人员进行撤离安置。

4)在拆除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检查建筑内各类管线情况,确认全部切断后方可施工。

5)在拆除工程作业中,发现不明物体,应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篇2:拆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一、工程概况

(一)被拆除旧建(构)筑物工程概况。如:建(构)筑物的平面尺寸、层数、层高、总高度、建筑面积、结构形式、竣工时间、使用年限和工程的完好程度等。

(二)被拆除旧建(构)筑物周围环境。如:所处地段情况、与周边建(构)筑物的联系或距离、是否有必须保护的古建筑文物和重要的市政设施等。

(三)被拆除旧建(构)筑物地下基础类型,地下有无重要的市政管、沟、电缆等。

(四)拆除工程的合同工期或其他要求。

二、拆除工程的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工作

(二)现场准备

(三)机械设备材料的准备

(四)劳动力准备

三、安全技术规定

(一)拆除工程在开工前,要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和针对该拆除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二)拆除工程的施工,必须在工程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监督下进行。

(三)拆除工程在施工前,应该将电线、瓦斯煤气管道、上下水管道、供热设备等干线、通向建筑物的支线切断或迁移。

(四)工人从事拆除工作的时候,应该站在专门搭设的脚手架上或者其他稳固的结构部分上操作。

(五)拆除区周围应设立围栏,挂警告牌,并派专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逗留。

(六)拆除建筑物,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严禁几层同时拆除。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该防止其他部分的倒塌。

(七)拆除过程中,现场照明不得使用被拆除建筑物中的配电线,应另外设置配电线路。

(八)拆除建筑物的栏杆、楼梯和楼板等,应该和整体进度相配合,不能先行拆除。建筑物的承重支柱和

横梁,要等待它承担的全部结构和荷重拆掉后才可以拆除。

(九)拆除建筑物一般不采用推倒方法

(十)被拆建筑物的楼板平台上不允许有多人聚集和堆放材料,以免楼盖结构超载发生倒塌。

(十一)在高处进行拆除工程,要设置流放槽。拆除较大的或者沉重的构件,要用吊绳或者起重机械配合并及时吊下或运走,禁止向下抛。拆卸下来的各种构件材料要及时清理,分别堆放在指定位置。

(十二)拆除石棉瓦及轻型结构屋面工程时,严禁施工人员直接踩踏在石棉瓦及其他轻型板上进行工作,必须使用移动板梯,板梯上端必须挂牢,防止高处坠落。

四、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一)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证体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的基本安全措施等内容;

(二)结合工程特点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包括紧急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五、附作业人员岗位证书及其他相关资料

篇3:爆破拆除工程中安全技术分析

1.爆破拆除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拆除爆破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爆破飞石和拆除物碰撞引起的碎石,容易打坏附近建筑的玻璃、屋顶,打断通讯线路,砸坏机械设备,甚至击伤旁观者与过往行人和车辆;

(2)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能造成建筑物玻璃破碎、门窗损坏、砖墙开裂等;

(3)爆破震动和拆除物的触地震动,损坏周围的建筑物,造成某些机械设备停止运转、供电中断等;

(4)炸药爆炸产生的噪音会干扰附近居民休息、工作和学习;

(5)拆除物倒塌产生的灰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近年来,因为上述危害导致的爆破悲剧也时有报道,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危害来展开爆破拆除安全技术的研究。

2.爆破拆除工程中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2.1爆破飞石的控制

2.1.1飞石产生的原因

爆破飞石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炮孔堵塞质量不好,使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将堵塞物中石块及周围碎石冲出;爆破介质不均匀,碎石从作用力较弱或有夹层的方向冲出;炸药单耗过大,使碎石从抵抗线小的一侧飞出。

2.1.2爆破飞石的防护

在目前的爆破技术条件下,并不能杜绝个别飞石的产生。爆破飞石的防护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覆盖防护:是覆盖在爆破体上的防护,这是拆除爆破中的主要防护方法。覆盖材料应便于固定、不易抛散和折断,并能防止细小碎块的穿透。因此,选用的覆盖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常用的覆盖防护材料有:草袋(或草帘)、废旧胶带(或胶管)编制的胶帘、荆笆(竹笆)和铁丝网等。

(2)近体防护:指在爆破体附近设置的防护,亦称二次防护。近体防护一般采用挂防护物的围挡排架,防护物可用荆笆、铁丝网或尼龙帆布,排架可用杉木杆、毛竹或钢管作骨架。近体围挡防护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长度,可根据爆破时抵抗线的方向可能出现的飞石高度,再由围挡防护排架距爆破体的距离来估算。

(3)保护性防护:当在爆破危险区域爆破点附近,有重要机器设备或设施需要保护时,在被保护的物体上再进行遮挡或覆盖防护。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防护材料可选用草袋、荆笆(竹笆)、钢丝网、木板、方木或圆木等。

2.2爆炸冲击波的防护

爆破过程中,空气冲击波的防护主要有两种途径:

(1)通过优化爆破设计参数,调整爆破延时时间,减少一次最大齐爆药量,从而限制或降低空气冲击波的危害。

(2)通过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限制或降低空气冲击波的危害,常用的技术措施如下:①采用延时起爆技术,充分利用爆炸冲击波的相互干扰来削弱其危害;②加强炮孔的堵塞质量,防止冲炮产生的强烈冲击波;③尽量减少炮孔外爆炸物品(如雷管、导爆索)的使用,必要时在外面覆盖钢丝网、砂、土袋或汽车废旧轮胎。

2.3爆破震动和控制措施

与爆破地震效应与爆破介质性质、爆破工艺参数、起爆方法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等因素有关,不同的建筑物,因其建筑形式、质量等不同,其抗震性能会有很大差异。通常可采用以下措施来控制或减弱爆破震动效应:

(1)采用多段延时起爆,减小一次最大齐爆药量,分段越多,爆破震动越小。

(2)合理选取延时起爆的间隔时间和起爆顺序,使地震波主震相的相位错开,降低震动强度。

(3)合理选取爆破参数和单位炸药消耗量,控制最大齐爆药量。

(4)采用低爆速炸药和不耦合装药结构,来控制爆破震动效应。

(5)采用预裂爆破、减震沟减震技术,人为地控制地震波的传播。

(6)在拆除物倒塌方向铺设足够厚度的缓冲层,减弱倒塌物的触地振动。

(7)优化爆破设计与施工,降低被爆物倒塌速度及触地冲量。

2.4爆破噪音的控制和爆破污染的预防

爆破噪音主要是由冲击波造成气体压力脉动而产生的,噪音声压级达到150dB时,能使人的听力发生障碍,因此爆破产生的噪音都不能超过140dB。我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城市拆除爆破噪音不能大于120dB。爆破噪音的控制可采用以下方法:降低最大齐爆药量;加强炮孔堵塞质量;填加一定厚度的覆盖物,如泥土、水袋等;减少地面爆破物品的使用;设置隔音屏障等。

爆破污染主要指爆破产生的有毒气体和被爆体破碎或倒塌产生的灰尘。根据爆后有毒气体的生成机理,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控制或降低其浓度:选用高质量炸药,严防受潮变质;增大起爆能量,使炸药达到理想爆轰;加强通风或喷洒水雾。

通过以下方法控制或减少爆后灰尘的污染:起爆前喷水,在被爆体上方铺设足够水袋,起爆时形成爆破水幕降尘;爆后马上喷水降尘;根据风流情况,选择合适的起爆时间等。

3.爆破拆除工程各阶段安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3.1仔细踏勘现场

环境勘查中既要重视表面目标,又要重视隐藏目标,如弄清是否有地下电缆、地下通信设施;既要注意可见目标,又要注意不可见目标,如确定是否有危及爆破安全的杂散电流、射频电流和易燃、易爆气体;既要重视外部情况,又要重视内部设施,如需保护建筑内是否有需要保护的精密仪器,建筑内有无行走不便的卧床病人等。

结构勘查时应结合图纸进行现场核实,并应注意结构钢筋是否受到腐蚀;不仅要观察结构的形式,还要了解结构的坚固程度和承载力;深入了解结构的稳定性,这样做既是为了保证爆破效果,也可防止预处理过多,出现安全问题。

3.2慎重选择爆破方案和技术参数

爆破方案的选择要兼顾理论与实际经验数据,根据周围场地情况,建筑的结构,周围需保护目标的情况来确定。爆破方案应尽量具体,过于粗糙的方案无法细化量化,容易造成现场施工的灵活性过大,给安全管理埋下隐患。爆破方案形成前,设计者应该对以下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包括:方案选择的依据和主要考虑、爆破切口的高度与大小、爆破危害的类型与危害范围、建筑的稳定情况与失稳条件、预处理的部位、爆破器材的选择、防护量与防护部位、特殊部位的处理措施等。

合理的爆破参数是避免爆破安全事故的前提,如炸药单耗合理,发生飞石伤人、伤物和冲炮的可能就会降低。

3.3高度重视预处理时的安全问题

导致爆破前预拆除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对建筑未作结构受力分析或者结构分析失误,误将承重受力构件破坏,造成结构失稳;对承重墙处理过多,或者处理位置不当,造成结构整体失稳。砖结构楼房是近几年预处理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同时,预处理不到位是爆破拆除炸而不倒,或者倒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确保安全,现场管理人员应对预处理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影响倒塌的建筑承重墙、剪力墙、核心筒的预拆除等给予高度重视。

3.4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许多爆破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施工人员不按设计施工造成的。工程中此类现象包括:增加或减少炮孔药量、钻孔深度不合要求、孔距与设计差别过大、预处理不到位、雷管段数搞错、堵塞不合格、防护不到位等。现场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是现场施工的主要依据,若需变更设计参数等必须事先征得现场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同意方能执行。

3.5认真检查爆破后现场情况

一般情况下,建筑爆破倒塌后,就标志着爆破拆除工作的结束。有时,也可能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如建筑倒塌后产生具有安全隐患的堆积物,周围建筑受损或有盲炮留在废墟等。因而,爆破后应对爆破区域认真检查。经检查确认没有安全隐患后,方可解除警戒;若存在安全隐患,应派专人警戒危险区,并组织机械、人员进行处理,待隐患处理完毕,确认安全后才准许人员进入警戒区域。爆破后未使用完的火工品等要按照规定进行销毁。

篇4:金属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拆除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1、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人员通行或在脚手架下方继续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高层建筑脚手架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2、仔细检查吊运机械包括索具是否安全可靠。吊运机械不允许搭设在脚手架上,应另立设置。

3、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4、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严格按高处作业规定执行和遵守安全纪律,拆除工艺要求。

5、建筑立体内所有窗户必须关闭锁好,不允许向外开启或向外伸挑物件。

6、拆除人员进入岗位以后,先进行检查,加固松动部位,清除步层内留的材料、物件及垃圾块。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至地面,严禁高处抛掷。

7、按搭设的反程序进行拆除,即安全网-竖挡笆-垫铺笆-防护栏杆-搁栅-斜拉杆-连墙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

8、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二步同时拆除(踏步式)。认真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9、所有连墙杆、斜拉杆、隔排措施、登高措施必须随脚手架步层拆除同步进行下降。不准先行拆除。

10、所有扦件与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地面,或两杆同时拆下输送地面。

11、所有垫铺笆拆除,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笆面垃圾物件直接从高处坠落伤人。

12、脚手架内必须使用电焊气割工艺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特殊工种的要求和消防规定执行。增派专职人员,配备料斗(桶),防止火星和切割物溅落。严禁无证动用焊割工具。

13、当日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修复或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

14、输送至地面的所有杆件、扣件等物件,应按类堆放整理。

篇5:旧房拆除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旧城改造的任务越来越重,旧有建筑物的拆除工程量越来越大,拆除难度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对拆除施工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我国拆除工程的发展趋势,北京建工集团研究编写了拆除技术规程,提高了拆除速度和安全性,使文明施工程度与经济效益得到了同步提高。

一、拆除工程中的安全防范重点

对位于主次干道两侧及城区繁华区域和居民区的房屋拆除工程,必须坚持“先防护、后拆除”的原则,确保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影响。在拆房施工时,必须有安全望人员进行监护,夜间应设置红色警示灯。

为保证拆除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控制,拆除施工单位必须编制拆除施工方案,拆除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被拆房屋概况;

2.被拆房屋平、立面图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3.拆除程序、方法、要求和时间;

4.安全保障体系、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防止墙体突然倒塌的稳定措施、事故抢险和救援措施等);

5.文明施工措施(包括:围栏、周围环境保护、废旧材料清运等措施);

6.施工现场人员汇总表(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本岗位工龄、岗位证书号);

7.设备机具汇总表(设备机具名称、规格型号、使用年限、生产单位);

8.各类设备操作规程(使用吊放工具或起重设备须符合“十不吊”规定);

9.方案审批表。

施工单位要加强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不得随意招收“三无”人员。新工人、换岗工人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等必须持证才能上岗。在拆房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层层进行安全技术和文明施工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须分别签字。施工现场负责人须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班前教育,并由施工现场安全员记录教育内容、人员和拆房施工日记。

拆房施工时,施工单位必须明确负责人在现场指挥,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方案规定施工。施工现场的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禁止穿汗背心、短裤、拖鞋,严禁酒后上岗作业。高处作业不得任意向下抛掷拆除的物料,禁止用人力推倒方法进行拆除施工。使用吊放工具或起重设备,要有专人指挥,机操、指挥和司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允许超载、斜吊,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拆除下来的废旧材料应及时清运出场,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物。运输过程中严禁发生抛、洒、滴、漏等污染环境的行为。

二、房屋拆除的施工顺序

根据不同的拆除对象,拆除施工应当采取不同的拆除方法和拆除顺序,但应遵守“先上后下、先非承重结构后承重结构”的基本原则。

(一)人工拆除

拆除对象:砖木结构平房。

拆除顺序:屋面瓦→板→椽子→檩条→屋架或木架→砖墙(或木柱)→基础。

拆除方法:人工用简单的工具,如倒链、撬棍、大锤、铁锹、瓦刀等。上面几个人拆,下面几个人接运拆下来的建筑材料。至于砖墙的拆除方法一般不许用推倒或拉倒的方法,而是由上而下拆除,如果必须采用推倒或拉倒的方法,必须有人统一指挥,待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地方才可进行。拆屋架时可用简单的起重设备,三木塔挂导链或滑轮拆下。

(二)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

拆除对象:混合结构多层楼房

拆除顺序:屋顶防水和保温层→屋顶混凝土和预制楼板→屋顶梁→顶层砖墙→楼层楼板→楼板下的梁→下层砖墙,如此逐层往下拆,最后拆基础。

拆除方法:人工与机械配合,人工剔凿,用机械将楼板、梁板构件吊下去,人工拆砖墙、用机械吊运砖。

(三)机械拆除

有些被拆除建筑物有用的材料少,或者为了加速拆除则采用破坏性拆除方法,如用液压锤、液压剪、挖土机或重锤锤击等机械拆除方式。

为了保证安全拆除,必须先了解拆除对象的结构,弄清组成房屋的各部分结构构件的传力关系,才能合理地确定拆除顺序和办法。

一般说来房屋的结构组成,由屋顶板或楼板、屋架或梁、砖墙或柱、基础四大部分组成。其传力关系也很明确。

屋顶板或楼板传力给屋架或梁,屋架或梁传力给砖墙或柱,砖墙或柱传力给基础。

因此,拆除的顺序,原则上就是承受力的主次关系,或者说按传力关系的次序来确定。即先拆最次要的受力构件,然后拆除次之受力构件,最后拆主要受力构件。拆除顺序是:屋顶板→屋架或梁→承重砖墙或柱→基础。如此由上而下,一层一层往下拆。至于不承重的维护结构,如不承重的砖墙、隔墙可以最先拆,但有的砖墙虽不承重,可是起到木柱的支撑作用,这样的情况就不急于拆除,可以待到拆木柱时一起拆。

几年前,某拆除公司在拆除北京郎家园5号旧厂房时,就是因为没有采用正确的拆除方法,严重违反了上述拆除基本原则,造成施施工中厂房整体倒塌,致使4人死亡的恶性安全责任事故。

当时,这座厂房需进行整体拆除,承接此项工程的北京某拆除公司采用重锤锤击楼房下面的支撑柱子,然后使用推土机将厂房整体拉倒的拆除施工方法。该厂房为框架结构,该公司使用机械设备先将倒塌方向一侧的柱子砸碎,然后将另一侧的柱子剔出钢筋,使用气割将柱子钢筋割断,再使用推土机准备将厂房拉倒。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开始使用推土机拉,但没有拉倒。该公司经理带领4个人进入厂房内,对另一侧柱子的剩余钢筋进行二次气割。正在割的过程中,厂房突然倒塌,楼内4人被埋在倒塌废墟当中,1人侥幸跑出。此次事故造成包括经理在内的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分析这起事故,其具体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拆除厂房时采用不正确的拆除方法,严重违反拆除的基本原则。

(2)拆除施工中没有仔细研究未拆倒的原因,就冒然进入正在拆除的危房中进行气割施工,严重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施工方案不切合实际情况,存在严重的缺陷。

另外,除了摸清上部结构的情况之外,还必须弄清基础地基的情况,否则也要出问题。例如,某工地在拆除一幢临时平房时,就是因为不了解该房是建在很浅的土地基上,而且由于地面水长期浸泡地基,地基土松软,当屋盖拆除之后,砖墙失去压力后发生倾斜倒塌,造成了伤人事故。

拆除过程中大大小小的事故经常出现,但是,有了正确的拆除理论作为施工的指导,根据具体拆除情况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加上正确的指挥,拆除事故还是能够避免的。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