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人工挖孔桩井下作业条件差、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安全技术管理非常重要。由于管理不到位,以往在人工挖孔桩的施工中,安全事故屡有发生。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直径为3.8m,扩底直径5.0m,桩长9.4~10.0m,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微风化岩,为抗拔桩,设计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工程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空旷,北面距离约80m为珠江河道,基坑支护已施工完成,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混凝土内支撑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形成良好的止水帷幕,减少人工挖孔桩施工受珠江河水的影响程度。

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在基坑开挖完毕之后进行,基坑底离原地面为11m。该标高以下的地层:松散中粗砂层厚0.60~5.10m;稍密中粗砂层厚0.75~5.50m;中密中粗砂层厚0.73~5.60m;粉质黏土(含粉细砂)层厚0.50~1.90m;全风化钙质和粉砂质泥岩层厚0.50~1.40m;强风化钙质和粉砂质泥岩层厚0.50~7.80m;中等风化钙质和粉砂质泥岩层厚0.50~l0.10m;微风化钙质和粉砂质泥岩层厚0.50~11.10m。场地地下水属空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中粗砂层是场区主要的富水层区。

该工程人工挖孔桩有以下特点。

1)桩直径较大(3.8m),采用人工挖孔桩,桩深入微风化岩层和中风化岩层,成孔深度深,成孔过程需要密切配合护壁施工。

2)挖孔取土石方量较大,且主要为碎石,挖掘主要由人工采用铁锹,铁镐等工具施工。

3)挖孔桩底部微风化岩层面起伏较大。

4)挖孔桩需穿过强风化以及中、微风化岩层。中、微风化岩及孤石施工需要采用微差控制爆破技术爆破开挖,现场安全控制要求高。

5)桩深度范围内所涉及的土层较复杂,场地以下最深有约7m的强透水砂层存在,场地内的地下水与北边的珠江和河道存在水力联系,这种情况对于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

2安全技术措施

1)由于该工程的人工挖孔桩在基坑下挖桩作业,所以基坑周边应设置安全护栏和安全网围蔽,并搭设符合要求的人行梯。桩口周边应设有1m高的护栏,周边挂符合使用要求的安全网。停止挖桩的孔口必须全封蔽,且能安全承受2000kN的重力,或有1.2m高全围蔽的护栏。

2)当桩孔净距不足4.5m,应进行分批跳挖。待第一批桩芯混凝土浇灌完毕后,才能开挖第二批桩。每节护壁之间必须有50mm的搭接。挖桩操作的桩孔,必须有钢爬梯挂至工作面,人员上下桩孔,不得用吊桶或直接利用护壁支撑上下;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级上下;支承绞车的桥枋应细心检查,应有足够支承强度和刚度。

3)挖孔桩孔口,应设水平活动安全盖板,如图1所示。

图1?人工挖孔桩安全防护示意图

当吊桶提升到离地面高1.8m左右(超过人高)时推活动盖板关闭孔口,手推车推至盖板上,卸土后再开盖板下吊桶吊土,以防土块和工具掉入孔内伤人。最上一节护壁比井口地面再高出25cm,以防止地面水流入井孔内或脚踢杂物入孔内。孔井口边1m范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堆土应在孔井口边1.5m以外。

4)当桩孔挖深超过5m以上时,离桩底2m处必须设置半圆钢网挡板,提土上、下时,井下人员应站在挡板下方。每天上岗时,孔口操作人员应检查绞车、缆绳、吊桶,发现有安全隐患的,须随时更换。孔内上下传递材料、工具,严禁抛掷。当吊送大物件、石块时,桩孔内人员应先行返上地面。

5)当孔深超10m,或桩径在0.8m内孔深超6m,或桩径在lm内孔深超8m时,应对桩孔内送气换气,风量不少于25L/s。桩下作业时,桩口人员不得离开,还应密切注视桩下动态,做好安全监控。

6)当孔底扩头可能会引起孔壁失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经审批后方可施工;已扩底的桩孔,要及时浇灌桩身混凝土或封底,不能尽快浇灌混凝土的桩应暂时不扩底,以防扩大头塌方。

7)当相距10m以内的邻桩正在浇灌混凝土或桩孔积水很深时,一般应暂停施工,人不准下孔。随时加强对土壁涌水情况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采用潜水泵抽水时,孔中积水基本上抽干后,作业人员才能下至孔中进行挖土。地下水丰富时,可将中间部位桩孔提前开挖,汇集附近的地下水,用潜水泵将水抽出,进行深井降水。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孔洞使用的电动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防坠落装置。

3对不利土层的安全技术措施

该工程遇到的不利土层是:存在强透水的粗砂和砾砂层,场地东部和南部的砂层较厚。砂层底部层底深度最深为-17.00m,即基坑底以下最深有约7m的强透水砂层存在,并且场地内的地下水与北边的珠江和河道存在水力联系,这种情况对于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对于场地内的降水,先施工外围(或迎水部位)的桩孔,每根间距大约为50m,这部分桩孔混凝土护壁完成后,桩孔先不浇筑桩身混凝土,而将其作为排水井,以方便其他

孔位的施工。成桩过程中在穿过砂层时,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所挖孔的地质情况,勤检查,注意土层变化。当遇到流沙、大量地下水等情况时,要立即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然后才能继续施工。

3.1处理方法

1)当砂层厚度小于2m时:

(1)流砂情况较轻,缩短这一循环的开挖深度,将正常的1m左右一段,缩短为0.3~0.5m,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灌注。当孔壁塌落,有泥砂流人而不能形成桩孔时,可用纺织袋土逐渐堆堵,形成桩孔的外壁,并保证内壁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应加速凝剂,加快凝同速度。

(2)如流砂情况较严重,采取下钢套筒。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4~6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0.3~0.5m,即可分片将套简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m,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0.5m,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涌,可采取突击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结后,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凿以形成桩孔。

2)当砂层厚度超过2m时,沿桩四周做直径0.6m单重管旋喷桩,深度至强风化岩岩面,起到止水帷幕和支护固结砂层的作用。

3.2加高护壁就地堆土的具体措施

1)原土面加高之护壁,其构造按软弱土层护壁施工的要求,在护壁混凝土内增加构造筋和上下节护壁的拉结筋;其护壁外圈模板要求为正圆形,以免改变护壁的受力状态。

2)挖出之土方要就地堆放,四周堆土须均匀放置,要保证周边堆土不要高于桩口标高,保持桩口护壁高于堆土面150mm以上。

3)把原始点中心线和标高随着护壁加高而向上引测,并记在最高的护壁节上,以保证桩身的垂直度。

4)基坑内的设备要随着土面加工而变动,土方不得掩埋设施、设备,基坑内临时用电的电缆或电线要保证架空高度满足2.5m以上的规定。

5)保证基坑内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不能让土方堵塞地下水沟。

篇2:基坑施工应急处理措施

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应根据水量大小,采用坑底设沟排水、引流修补、密实混凝土封堵、压密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方法及时处理。

2.水泥土墙等重力式支护结构如果位移超过设计估计值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好位移监测,掌握发展趋势。如位移持续发展,超过设计值较多,则应采用水泥土墙背后卸载,加快垫层施工及垫层厚度和加设支撑等方法及时处理。

3.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位移时,应采取加设支撑或锚杆、支护墙背卸土等方法及时处理。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深层滑动应及时浇筑垫层,必要时也可加厚垫层,以形成下部水平支撑。

4.支撑式支护结构如发生墙背土体沉陷,应采取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进行坑底加固、垫层随挖随浇、加厚垫层或采用配筋垫层、设置坑底支撑等方法及时处理。

5.对轻微的流沙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注”流沙。对较严重的流沙,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

6.如发生管涌,可在支护墙前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墙间进行注浆。

7.对临近建筑物沉降的控制一般可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对沉降很大,而压密注浆又不能控制的建筑,如果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的,则可考虑静力锚杆压桩的方法。

8.对基坑周围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一般包括打设封闭桩或开挖隔离沟、管线架空两种方法。

篇3:立井内壁金属组装模板施工防炸模安全措施

在立井井筒施工中,内层井壁质量,是矿井安全百年大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综合考虑质量、速度、造价及可操作性,目前国内立井井筒套内壁施工基本采用金属组合模板辅助盘配合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因为辅助盘的存在,造成了立体平行作业的事实,因而增加了施工和安全管理的难度。近几年在两淮地区中,这种施工方法出现过多起重大事故,而其中以炸模事故的危害最大。因此,预防炸模事故已经成为立井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下面本文在长期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炸模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立井内壁组装模板施工方法简介

立井内壁施工中利用组装模板砌筑内壁的施工方法是,金属组装模板每节弧长1?0~1?2m,高度1?0~1?2m,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另外增加一层辅助吊盘作为拆模板盘,其位置根据立模总高度确定;辅助盘利用四到六根钢丝绳悬吊于吊盘下盘;利用上盘绑扎钢筋,下盘立模及浇筑砼,自下而上连续砌筑施工;下料采用底卸式吊桶或溜灰管。

2立井施工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立井施工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比如:(1)由于存在立体平行作业,因而可能因为施工组织协调不好上下相互影响和干扰,增大了事故的可能性。(2

劳动强度大。绑扎钢筋、立模、拆模、摘挂钩均为人工连续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容易发生事故。(3)作业环境恶劣。浇筑及震捣不但产生噪声,还会造成水泥浆大量飞溅,水化热、通风困难、作业场地狭小等造成施工场地空气污浊,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听觉、视觉。

以上的种种不利因素增大了事故风险,除了可能发生高空坠物事故、高处坠落事故以及提升事故以外,还可能发生炸模事故。炸模是危害最大的一类事故。炸模不但影响施工进度,带来经济损失,来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在立井内壁组装模板施工过程中,预防炸模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3炸模事故的原因分析

模板强度是根据混凝土浇筑速度、井径及壁厚进行设计的,其强度必须满足正常施工的安全及防变形需求。其强度最薄弱部位为接头板位置,该处最容易变形,其次是水平及竖向连接部位。炸模主要是模板变形破坏造成的。模板变形破坏最容易发生在第三、四节模板接头处,其次可能发生在第四、五节模板接头处。当某一连接部位继续受力、变形,造成模板失稳破坏后,混凝土会靠自重冲出模板,并进一步破坏模板,从而造成炸模事故。造成模板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凝土初凝强度不够,是造成炸模的主要原因。浇筑速度过快,或混凝土初凝时间超过设计初凝时间,或有水进入模板造成混凝土缓凝,都会造成混凝土初凝强度不够。可能进入模板的水有井壁淋水、除霜冰时融化水、清洗管路的水等,如果水源反复进入模板竖向同一位置,则危害最大。②接头模板竖向连续多模对缝或基本对缝,形成接头模板缝变形上下影响,加重了接头模板的变形。③扣件缺少,或扣件不紧,特别是水平缝扣件出现问题时,容易造成模板变形失稳。④变形模板没有经过修复继续使用,形成受力薄弱面,会进一步加大变形,造成模板失稳。⑤防变形检查与观测不到位,没有及时处理事故隐患,最终酿成炸模事故。

4防炸模安全措施

通过总结分析炸模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多年的立井内壁金属组装模板安全施工的经验,本文提出以下防炸模的安全措施。

①模板强度必须经过精确计算,模板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以保证满足规范要求。②混凝土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配比,选用合格的材料,特别是加强外加剂和水的准确计量的管理。③模板设计时应考虑互换性,两块接头板拼装后应和其它模板尺寸及螺孔一致,立模时模板缝上下错开,接头板每次以90°错开。④采用溜灰管下料时,冲洗溜灰管水严禁进入模内。这种清洗水危害很大,因为竖向同一位置,造成竖向同一位置混凝土缓凝。⑤冻结井套内壁除霜时,要对已浇混凝土进行覆盖。⑥非冻结井套内壁,如有淋水,应隔段在工作面上方30m以内设置截水槽。⑦混凝土浇筑及震捣的过程中,应设专人观察下部模板是否变形,特别是第三、四、五节模板。⑧辅助盘工作人员必须配戴保险带,保险带生根点必须独立于辅助盘,而生根于永久吊盘。⑨模板立模时所有扣件必须上齐,并设专人进行检查管理。⑩计划任务要安排合理,以每天不超过12模为宜。○11制定完善的技术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及其他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人按规程施工。

5结论

立井井筒套内壁采用金属组合模板辅助盘配合的施工方法时,由于存在立体平行作业、现场管理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作业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容易发生炸模、坠落、提升等多种事故,而其中以炸模事故危害最大。炸模事故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初凝强度不够、扣件不符合要求、隐患排查不及时,模板变形、最终失稳破坏造成的。根据炸模事故发生的机理和原因分析,预防炸模事故安全措施主要有模板设计、混凝土配比、模板接头拼装、防止水的危害、安全检查与管理等几个方面。

笔者曾组织完成了4个立井井筒套内壁的施工,其中最深的淮南望峰岗矿副井井筒套内壁深度达878m。通过认真采取以上安全措施,并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施工,四个立井井筒套内壁的施工均顺利完成,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4:建筑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一般规定

⑴建筑拆除施工应经有关部门审批,必须由有拆除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

⑵建设单位应提供被拆除建筑的详细图纸和相关资料,包括原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及使用过程中的改建等全部资料。

⑶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区进行勘测调查,评估拆除过程中对相邻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选择最安全的拆除方法。

⑷建筑拆除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应包括下列各项:

①对作业区环境包括周围建筑、道路、管线、架空线路等,准备采取的措施说明;

②被拆除建筑的高度、结构类型以及结构受力简图;

③拆除方法设计及其安全措施;

④垃圾、废弃物的处理;

⑤采取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措施,包括噪声、粉尘、水污染等;

⑥人员、设备、材料计划;

⑦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⑸建筑拆除施工前,必须将通入该建筑的各种管道及电气线路切断。

⑹建筑拆除作业区应设置围栏、警告标志,并设专人监护。

⑺建筑拆除作业必须有统一指挥人员,施工前应向全体作业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进行岗位分工和岗位交底,使全体人员都清楚作业要求。

⑻建筑拆除过程中,需用照明和电动机械时,必须另设专用配电线路,严禁使用被拆除建筑中的电气线路。

⑼由于建筑改造、装修工程,当涉及建筑结构的变动及拆除时,应由建设单位提供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的设计方案,否则不得施工。

2高处拆除

⑴高处拆除施工的原则应是按建筑物建设时相反的顺序进行。应先拆高处,后拆低处;先拆非承重构件,后拆承重构件;屋架上的屋面板拆除,应由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

⑵高处拆除顺序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由上至下逐层进行,不得数层同时进行交叉拆除。当拆除某一部分时,应保持未拆除部分的稳定,必要时应先加固后拆除,其加固措施应在方案中预先设计。

⑶高处拆除作业人员必须站在稳固的结构部位上,当不能满足时,应搭设工作平台。

⑷高处拆除石棉瓦等轻型屋面工程时,严禁踩在石棉瓦上操作,应使用移动式挂梯,挂牢后操作。

⑸高处拆除时楼板上不得有多人聚集,也不得在楼板上堆放材料和被拆除的构件。

⑹高处拆除时拆除的散料应从设置的溜槽中滑落,较大或较重的构件应使用吊绳或起重机吊下。严禁向下抛掷。

⑺高处拆除中每班作业休息前,应拆除至结构的稳定部位。

3推倒法拆除

⑴建筑物不宜采用推倒方法拆除,在建筑物推倒范围内若有其他建筑物时,严禁采用推倒方法拆除。

⑵当建筑物必须采用推倒法拆除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砍切墙根的深度不得超过墙厚的1/3。墙厚小于两块半砖时,不得进行掏掘;

②在掏掘前应用支撑撑牢,应防止墙壁向掏掘方向倾倒;

③建筑物推倒前,应发出信号,待所有人员退至建筑物高度二倍以外时,方可推倒;

④钢筋混凝土柱的拆除,必须先用吊车将柱吊牢,再将柱根部一侧剔凿混凝土,用气焊切断柱一侧钢筋。然后方可用拖拉机将柱拉倒,拖拉机与柱子之间应有足够避开柱子拉倒时的危险的距离。

4爆破法拆除

⑴爆破法拆除施工企业应按批准的允许经营范围施工,参加爆破作业人员应由专门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

⑵爆破法拆除作业前,应清理现场完成预拆除工作,并准备现场药包临时存放与制作场所。

⑶应严格遵守《拆除爆破安全规程》GB13533-92的规定。施工方案中应预估计拆除物塌落的震动及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必要时采取防震措施。可采取在建筑物内部洒水、起爆前用消防车喷水等减少粉尘污染措施。

⑷爆破法拆除时,可采用对爆破区周围道路的防护、避开道路方向或规定断绝交通时间等方法。

⑸拆除爆破作业应有设计人员在场,并对炮孔逐个验收以及设专人检查装药作业,并按爆破设计进行防护和覆盖。

⑹爆破法拆除时,除对爆破体表面进行覆盖外,还应对保护物做重点覆盖或设防护屏障。

⑺爆破法拆除时,拆除爆破应采用电力起爆网路或导爆管起爆网路。手持式或其他移动式电信通讯设备进入爆区前应先关闭。

⑻爆破法拆除时,必须待建筑物爆破倒塌稳定后,方可进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研究处理,经检查确认爆破作业安全后,方可下达警戒解除信号。

篇5:压路机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作业前,检查各系统管路及接头部分应无裂纹、松动和泄漏现象,滚轮的刮泥板应平整良好,各紧固螺栓无松动,确认正常后,方可起动。

2、开动前,机械周围应无障碍和人员。

3、在运行中,不得进行修理或加油,需要在机械底部进行修理进,应将内燃机熄火,用制动器制住机械,并楔住滚轮。

4、变换压路机前进后退方向,应待滚轮停止后进行,严禁利用换向离合器作制动用。

5、在新筑路上辗压时,应从中间各外侧辗压,路基边绝不少于0.5m,上坡时变速应在制动后进行,下坡时严禁脱档滑行。

6、碾压傍山道路时,必须由里侧向外侧辗压,路基边绝不少于0.5m,辗压第二行时,必须重迭半个滚轮压痕。

7、两台以上同时作业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3m。在坡道上不得纵队行驶。

8、需要增加机重进,可在滚轮内加黄砂或水。气温降至0℃时不得用水增重。

9、轮胎压路机作业时,检查轮胎气压应符合要求,避免在大块石基础层上作业。

10、压路机转移工地距离较远时,应用汽车或平板拖车装运,不得用其它车辆手拖拉牵运。

11、作业后,应将压路机停放在平坦坚实的地方,并制动住。不得停放在土路边缘及斜坡上,也不得停放在防碍交通的地方。

12、严寒季节停机时,应将滚轮用木板垫离地面。振动式压路机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起振必须在压路机行走后进行,停振必须在压路机停车前进行。在坚硬路面上行走时,严禁振动。

2)辗压松软路基时,应先在不振动情况下辗压1~2遍,然后再用振动辗压。严禁在尚未起振的情况下,调节振动频率。

3)换向离合器、起振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调整,必须在主离合器脱开后进行。不得在急转弯时用快速挡。

13、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