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监控技术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监控技术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采取的温控措施、测温监控技术及保温养护。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1.工程概况

?厦门某大厦工程,地下2层,地上30层。总高97.8m。主楼中心基础为桩基筏形基础,地下室面积1825m2,建筑面积31226m2;核心筒部分底板高度2.7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S10,一次性浇筑砼量约4000m3。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原材料选择

?(1)水泥:选用水化热低的建福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骨料:选用5-31.5mm碎石,针、片含量<10%,级配良好。砂为河砂,细度模数大于2.8。砂石含泥量均在1%以内。

?(3)粉煤灰:掺加磨细的Ⅰ级粉煤灰取代水泥,降低水化热,减少干缩。

?(4)外加剂:采用AEA膨胀剂与TW高效缓凝减水剂,可以产生膨胀效应,降低收缩应力。

?2.2施工配合比

?底板混凝土等级C45S10,不仅满足强度要求、抗渗要求,还需要考虑温升控制,降低水化热,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实验室在原材料实验合格后进行多组试配,选择最优配合比(见表1)。

?施工配合比表1

?

?3.混凝土温度计算

?3.1混凝土绝热温升

?Th=(Mc+K×F)Q/C×p

?式中Mc、F为水泥和掺合料用量,本工程分别为410kg/m3、61kg/m3;K为掺合料折减系数取15%;水泥28d,水化热Q为375kg/m3;混凝土水化热C取0.96;混凝土密度ρ取2400kg/m3。

?则Th=68.2℃

?3.2混凝土收缩变形值

?@G33-1.gif"align=center>

?式中:εy0取3.24×10-4;e为2.718;b取0.01;t为21d;M1、M2、M3、……Mn只考虑水灰比,养护时间和环境湿度影响,取M4=1.147,M6=0.93,M7=0.7

?则εy(21)=0.46×10-4

?3.3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Ty=εy(21)/α

?式中:εy(21)=0.46×10-4;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α取1.0×10-5

?则Ty=4.6℃

?3.4混凝土弹性模量

?E(t)=Ec(1-e-0.09t)

?式中E(t)取21d,混凝土弹性模量Ec取3.35×104则E(21)=2.84×104N/mm

?3.5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

?ΔT=T0+2/3Th+Ty-Tq

?式中:本工程T0取20℃;各龄期大气平均温度Tq取15℃

?计算得ΔT=20+2/3×68.2+4.6-15=55.1℃

?3.6混凝土降温收缩应力

?σ(21)=-E(21)αΔT/(1-uc)×S(t)R

?式中:混凝土泊松比为0.2,徐变松弛系数S(t)取0.3:混凝土外约束系数R取0.32。

?则降温收缩应力:σ(21)=1.878>0.75ft=0.75×1.8=1.35N/mm

?结论:混凝土入模21d温度收缩应力为1.878N/mm>0.75ft=1.35N/mm

?说明养护期间混凝土可能出现裂缝,故应采取降低综合温差,防止出现裂缝。规范规定,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

?4.温控措施

?(1)采用斜面分层法施工

?本工程基础承台采用2台泵车从西向东浇筑(见图1),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形成坡度的特点采用“斜面分层,薄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到顶”。斜面每层浇筑厚度约为50cm。利用层面散热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

?图1基础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混凝土振捣时间15~30s为宜,以砂浆上浮、石子下沉不出气泡时为止;插棒间距400~500mm,呈梅花状布置;振捣时振动棒快插慢拔,要插入下层50~100mm。保证上层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防止出现冷缝。

?(2)采用二次振捣法

?混凝土终凝前采用二次振捣法,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及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并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3)埋设冷却水管

?混凝土浇筑前在基础厚度范围内埋设一层水管φ48mm,管距1.3m,7个独立的冷却管(见图2)。为使同管路各部分温度均匀,将通水循环设计成水流方向可变,削减混凝土早期20%~25%的水化热。

?

?图2混凝土内埋冷却管平面布置示意图

?(4)加强混凝土养护

?为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面,用磨光机打磨,槎平后即进行覆盖养护。在混凝土表面采用一层不透水的塑料薄膜加麻袋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根据测温记录及时进行散温和保温,从而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5℃,混凝土降温速率小于3℃/d。

?5.温度测点监测

?5.1温度测点布置

?在基础范围内垂直设置10根测杆,每根测杆沿承台厚度均设置5个测点(见图3),同时在混凝土外部四角设气温辅助测点4个,合计54个工作测点。所有测点都通过热电耦补偿导线与微机数据采集仪相连,监测数据由采集仪处理打印。

?

?图3测杆测点示意图

?5.2测温监控

?从混凝土开始浇筑起,进行混凝土温度测试,每小时提供一份温度监控报表,当监测数据显示混凝土内表温差接近25℃并有上升趋势时,及时报警。

?5.3测温结果与分析

?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表明:

?(1)混凝土各部位温度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分布,Tma*=66.8℃。

?(2)抛物线下降较为平缓,降温速率控制在3℃/d范围内,混凝土内表温差在22~18.1℃之间,小于25℃,从上面分析表面温控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经检查混凝土表面无可见裂缝及渗漏现象。

?6.结语

?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只要采取可行的施工方案,复核计算混凝土最大温度应力,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之内,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是有保证的。

篇2:冬季混凝土施工防护措施

北方广大地区有较长的寒冷季节,这些地区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从多年的施工实践及研究的结果认识到,当环境温度降至5℃再不回升连续5天以上时,只要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施工的混凝土不要早期受冻。使施工后的外露混凝土降至0℃以下,就会使工程有其它季节一样好的效果。

1冬季混凝土施工受冻问题分析

1.1温度与砼强度的关系

混凝土捣拌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有高的温度,是由本身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组合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快;而当温度降至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游离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强度也不再上升。温度继续下降,当混凝土中的水全部结成冰,由液相变为固相时,体积膨胀约9%,同时产生大约20kN/m的侧压力。这个应力值一般大于混凝土浇筑后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致使混凝土受到程度不同的早期破坏而降低强度。此外当水结成冰后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这种冰凌会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同钢筋的粘结力,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气温回升冰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留下众多的空隙和孔洞,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1.2砼应预防早期冻害

由此可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因素。分析国内外关于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的一些资料可以看出,新浇灌的混凝土立刻冻结时,有80%以上的水变成冰,液相不足20%,水化反应极其微弱了;当混凝土经过24h的标准养护后再冻结,只有60%的水变成冰;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的50%以上时,即使温度降至-40℃以下,而含水量也维持在60%以下,还有40%的水未转变为固相,水化作用也能继续进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混凝土在浇灌后有一段养护期,对加速水化作用极为重要,因而应预防早期冻害。当混凝土在受冻前只有1h的养护期,强度损失会超过50%;在受冻前得到6h的养护期,强度损失不超过20。

混凝土在正温气候条件下继续养护,其强度增长幅度是不相同的。对于预养期长初期强度达到R28的28%~35%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基本不受影响;而埘于预养期较短,强度达到R28的15%~17%时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5%~90%。

只要混凝土在正温下养护一定时间,使混凝土有一段水化时间,就不怕冻害的影响。混凝土不致受冻害的最低临界强度国内外有许多研究成果,我国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第7.1.2条明确规定: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构件为设计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为设计的40%,但C8级及C8级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0kgf/cm2。可见受冻临界强度与水泥品种和后期增长有一定关系。

2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及措施

2.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

从以上浅析认识到,在冬季混凝土施上中,一般要解决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混凝上最短最佳的养护龄期;二是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三是如何使冻后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能达到设计的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在根据施工现场气温变化、工程结构部位和数量、工期要求期限、水泥品种、外加剂、保温材料性能和现场条件、供热来源等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和组织措施。一般情况下,同样一个工程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措施来保证工期和质量,但最佳方案必须满足工期短、造价低且质量有保证。

只要混凝土在正温下养护一定时间,使混凝土有一段水化时间,就不怕冻害的影响。混凝土不致受冻害的最低临界强度国内外有许多研究成果,我国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第7.1.2条明确规定: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构件为设计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为设计的40%,但C8级及C8级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0kgf/cm2。可见受冻临界强度与水泥品种和后期增长有一定关系。

2.2目前条件下冬季施工采取的施工措施

2.2.1调整最佳配合比

在气温0℃左右时施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硅酸三钙含量不低于50%,细度达到4900/cm2细目筛余量<15%的水泥。这种水泥水化热反应早,使早期强度提高快,一般三天的强度大约等于普通硅酸盐水泥7天的强度,效果较明显;尽量降低水灰比,实际上是减少游离水,增加水泥用量,增加幅度在50kgf/m3左右较合适,从而增加水化热量,减短龄期使强度增长快;掺入早强剂和减水剂,提高早期强度,但掺量必须经过试验确定,计量以水泥重为依据,一般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少掺既无效果又浪费,多掺量反而会降低强度,另外增加含气量。混凝土中加入4%~6%的含气含量,可以截断渗水通道,使孔隙互相封闭形成连贯毛细孔,从而提高混凝土内密实性和耐久性。

2.2.2采用蓄热法

主要适用于气温≥-15℃且结构较厚大的现浇混凝土工程对原材料砂石和水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完成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化放热加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持在温度降至0℃以前具有一定的抗冻能力。使用蓄热法应是结构体积厚大,外露面积越小,通过表面散热损失也会少,蓄有热量则较多。因此要注意内部少量降温,且应注意保护外露及角边以防受冻。此法工艺简单,费用又少而可以有足够的养护期限。

2.2.3外加热法

适用于气温在-15℃以下环境施工,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施工现场周围的空气,保持混凝土的环境温度,或者直接对构件加热,使混凝土处在正温下正常硬化。使用热源有火炉、蒸气、暖棚、电及红外线等工艺。

火炉加热在较小的工地上应用。方法简单但室温不会很高且较干燥,特别是炉子里明火和聚集烟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易碳化,影响表面光洁,是一种较原始的方法。

蒸气加热是采用蒸气的温度和湿度养护混凝土。此法比较简单且易控制使得温度均匀,广泛应用在大型预制构件厂,一般小型工地施工不易办到。但需要专门锅炉设备和场地。热损失大,费用高,工作环境也差。

暖棚法即在现场搭设工棚,使构件或基础在棚内正常温度下施工。费用较高,因需建棚和加温,常用于一些重点项目。

电加热法是将钢筋作为电极,戏将电热器贴在混凝上表面,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温度。这种方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也容易控制。当构件较远时.电加热比蒸气加热要方便灵活,但耗电量大费用高。

2.2.4防冻法

目前生产的防冻剂可应用在-10℃及其以下气温中施工。它是采用降低冰点,使混凝上中的水在负温下仍处于液相状态,使水化作用能继续进行,从而改善孔结构,达到强度增长不受影响的目的。防冻法分为早强、负温防冻和结构法等,常用防冻剂是亚硝酸钠,它不但可以降低冰点,而且是极好的防锈剂,费用低,大小工地皆可使用。

2.2.5综合法

是同时采用任意的两种以上保温及防冻措施进行施工。应根据结构类型等特点,施工队伍素哽和当地能源状况来确定方案,有以蓄热为主辅以早期防冻的蓄热综合法,有以加热为主辅以防冻,也有以防冻为主辅以蓄热等。

3结束语

上述几种冬季施工措施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其适用范围都受一定条件环境的制约,因此要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问的冬季施工措施,保证冬季施工质量而不浪费20%~40%的施工季节,使砼工程量有所提高,质量事故有所下降。

篇3:混凝土灌筑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运移钢筋笼的通道上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多人合运钢筋笼必须保持起杠、落杠抬运动作协调,使用的绳、杠要安全、可靠。

吊装钢筋笼时,吊钩与钢笼的连接要安全、可靠。

起吊钢筋笼人孔前,应先检查清理孔口附近的杂物、工具等物件,起吊过程中钢筋笼不得碰、挂电缆和其他物件、设备。在钢筋笼倒俯范围内禁止站人。

向孔内下置钢筋笼时,必须吊直扶正,孔口作业人员要站在干净、清洁、无泥泞的地面上作业,下笼动作要缓慢、平稳。下笼遇阻时,应查清钢筋笼受阻原因,禁止作业人员在钢筋笼上踩踏加压或盲目采用其他加压方式强行下压钢筋笼。也不得回程提起钢筋笼盲目地向下冲、砸、礅。

采用人力搬运灌浆管时,应该用木质杠子(长度1.2m以上)插人2/3用手托着抬运。禁止使用金属杆(管)插入管内作业抬运工具,禁止放在肩上抬运。

下置灌浆管前,应先将孔口周围的防护地板铺好,仔细检查灌浆管的接头丝扣是否完好并清洁、上油。

起吊灌浆管时,禁止扶管人员用手托触管口底端扶送,升降机操作要平稳,防止管子甩荡伤人。

下置导管途中遇阻时,要判明受阻原因,要防止导管偶受钢筋笼箍筋阻挡出现突然下沉而伤人。提起管子转动时,禁止反向转动。

向储料斗内倒人的混凝土重量不得超过储料斗横梁及起吊绳索U形环、设备等允许的负荷量。

储料斗被吊起运行时,其下方严禁站人,作业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扶持料斗,只能用拉绳稳定料斗。

灌浆过程中,升降机、吊车操作人员必须与孔口塔上人员紧密配合,应按孔口作业人员指令进行操作,操作动作要稳当、准确。

升降和上下抖动导管时,任何人员不得站在漏斗下方,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漏斗上面观察混凝土下泄情况。

在测定沉渣厚度和灌筑高度时,孔口应停止其他作业。

灌筑完毕后,应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对低于现场地面标高的桩孔孔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应加盖并设防护栏杆和警告标志;

2料斗应放回地面。需要拉到塔架上停放的,挂料斗的升降机一定要刹紧,并用绳子捆牢。

篇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路面工程属于道路工程中所用原材料种类较多、工序多而复杂,并且对外界环境温度比较敏感的结构,所以路面原材料的选择、级配及组成设计、试验检测水平、施工工序控制、工艺水平、设备与技术水平及施工环境等,都直接影响路面工程的质量。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日常养护费用少,且有利于夜间行车等优点。因而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不仅要精心设计,还要精心施工,在施工环节上狠抓施工质量。本文就人工摊铺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做以浅析。?

1、原材料的选择?

1.1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不合格的水泥产品坚决杜绝进场。水泥进场后,应堆放整齐,不同标号水泥应分别堆放并标识,不得混合堆放。在运输及保管过程中,应注意防水、防潮,超过保质期(一般为三个月)或受潮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决定其是否可用或降低标准使用,结块水泥不得使用。?

1.2砂:应采用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且要求坚韧耐磨、表面粗糙有棱角、清洁、有害杂质含量低;当无法取得粗、中砂时,经配合比试验可行,亦可采用泥土杂质物含量小于3%的细砂,注意合理选用砂率。?

1.3碎石:应选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级配符合规范要求,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碎石的粒形以接近正立方体为佳,不宜含有较多针状颗粒和片状颗粒。?

1.4外加剂:在必要情况下选用外加剂如减水剂、流化剂等,均能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强度及耐久性。?

1.5水:洁净、无杂质,饮用水可直接使用。?

2、施工准备?

2.1选择合适的拌和场地,要求运送混合料的运距尽量短,水、电等方便,有足够面积的场地,能合理布置拌和机和砂、石堆放点,并能搭建水泥库房等。?

2.2进行原材料试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3混凝土摊铺前,对基层进行整修,检测基层的宽度、路拱、标高、平整度、强度和压实度等均须符合要求方可施工,如有不合格之处应予以整修、补强等。混凝土摊铺前,基层表面应洒水润湿,以免混凝土底部水分被干燥基层吸去。?

3、路面施工?

3.1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放出路线中心线及路面边线;在路线两旁布设临时水准点,以便施工时就近对路面进行标高复核。混凝土摊铺过程中,要做到勤测、勤校、及时纠偏。?

3.2支立模板在处理好的基层或做好的调平层上,清扫杂物及浮土,然后再支立模板,模板高度与路面高度相齐平。?

模板按预定位置安放在基层上,两侧用铁钎打入基层以固定位置,模板顶面用水准仪核查其标高,不符合时予以调整,施工时应经常校验,严格控制模板标高和平面位置。?

支立好的模板要与基层紧贴,并且牢固,经得起振动梁的振动而不走样,如果模板底部与基层间有空隙,应把模板垫衬起,把间隙填塞,以免混凝土振捣时漏浆。?

支立好模板后,应再检查一次模板高度和板间宽度是否正确。为便于拆模,立好的模板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其内侧应涂隔离剂或铺上一层农用塑料薄膜,铺薄膜可防止漏水、漏浆,使混凝土板侧更加平整美观,无蜂窝,保证了水泥混凝土板边和板角的强度、密实度。?

3.3混凝土混合料的制备拌制混凝土时要准确掌握配合比,进入拌和机的砂、石料及散装水泥须准确过秤,特别要严格控制用水量,每天拌制前,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量砂、石材料的含水量,调整拌制时的实际用水量。每拌所用材料均应过秤,并应按照碎石、水泥、砂或砂、水泥、碎石的装料顺序装料,再加减水剂,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混凝土每盘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拌和物的和易性确定,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太短。并且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拌合物时,应先用适量的混凝土拌合物或砂浆搅拌后排弃,然后再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搅拌。?

4、混合料运输混凝土运输用手推车、翻斗车或自卸汽车,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送时,车厢底板及四周应密封,以免漏浆,并应防止离析。装载混凝土不要过满,天热时为防止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车厢上可加盖帐布,运输时间通常夏季不宜超过30分钟,冬季不宜超过60~90分钟,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不应大于1.5米,每天工作结束后,装载用的各种车辆要及时用水冲洗干净。?

5、摊铺混凝土运至浇筑现场的混合料,一般直接倒向安装好侧模的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有明显离析时应重新拌匀。摊铺时应用大铁钯子把混合料钯散,然后用铲子、刮子把料钯散、铺平,在模板附近,需用方铲用扣铲法撒铺混合料并插入捣几次,使砂浆捣出,以免发生空洞蜂窝现象。摊铺时的松散混凝土应略高过模板顶面设计高度的10%左右。?

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过长,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因故停工在1小时以内,可将已捣实的混凝土表面用麻袋覆盖,恢复工作时将此混凝土耙松,再继续铺筑;如停工1小时以上时,应作施工缝处理。?

施工时应搭好事先备好的活动雨棚架,如在中途遇雨时,一面停止铺筑,设置施工缝,一面操作人员可继续在棚下进行抹面等工作。?

6、混凝土振捣对于厚度不大于22cm的混凝土板,靠边角先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再用功率不小于2.2Kw的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且振捣时应重叠10~20cm,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拖平,有钢筋的部位,振捣时防止钢筋变位。?

振捣器在第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止,不宜过振,也不宜少振,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宜少于30S,插入式不宜小于20S.当混凝土板较厚时,先插入振捣,再用平板振捣,以免出现蜂窝现象。分二次摊铺时,振捣上层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上层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使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

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及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对混凝土拌合物整平时,填补板面选用碎(砾)石较细的混凝土拌和物,严禁用纯砂浆。没有路拱时,应使用路拱成型板整平。用振捣梁振捣时,其两端应搁在两侧纵向模板上或搁在已浇好的水泥板上,作为控制路线标高的依据,振捣梁一般要在混凝土面上来回各振捣一次。在振捣过程中,多余的混凝土应随着振捣梁的行走前进而刮去,低陷处应补足振实。为了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平整密实,用铁滚筒再进一步整平,效果更好,并能起到收水抹面的效果。?

7、接缝施工?

7.1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需设置拉杆,模板上预留了圆孔以便穿过拉杆,先把拉杆长度对半大致稳住,混凝土浇筑振捣完后,校正拉杆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拉杆位置一定要安放准确。?

7.2横向缩缝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法,合适的切缝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强度而收缩应力未超出其强度的范围内时进行,它随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施工时的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变化,施工人员须根据经验进行试切后决定。?

7.3胀缝先浇筑胀缝一侧混凝土,取走胀缝模板后,再浇另一侧混凝土,钢筋支架浇在混凝土内。压缝板条使用前应涂废机油或其它润滑油,在混凝土振捣后,先抽动一下,而后最迟在终凝前将压缝板条抽出,抽出时,用木板条压住两侧混凝土,然后轻轻抽出压缝板条,再用铁模板将两侧混凝土抹平整。?

7.4横向施工缝每日施工终了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设在胀缝和缩缝处,设在胀缝处,其构造采用胀缝构造。?

7.5填缝一般在养护期满后要及时填封接缝,以防止泥砂等杂物进入缝内,填缝前须将缝内杂物清扫干净,并在干燥状态下进行,最好在浇灌填料前先用多孔柔性材料填塞缝底,然后再加填料,其高度夏天与板平齐,冬天稍低于板面。?

8、收水抹面及表面拉毛水泥混凝土路面收水抹面及拉毛操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平整度、粗糙度和抗磨性能,混凝土终凝前必须收水抹面。?

抹面前,先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实掉边、缺角。?

抹面一般用小型电动磨面机,先装上圆盘进行粗光,再装上细抹叶片精光。操作时来回抹平,操作人员来回抹面重叠一部分,初步抹面需在混凝土整平后10分钟进行,冬季施工还应延长时间。抹面机抹平后,有时再用拖光带横向轻轻拖拉几次。?

抹面后,当用食指稍微加压按下能出现2mm左右深度的凹痕时,即为最佳拉毛时间,拉毛深度1~2mm.拉毛时,拉纹器靠住模板,顺横坡方向进行,一次进行中,中途不得停留,这样拉毛纹理顺畅美观且形成沟通的沟槽而利于排水。?

9、养护当混凝土表面有相当硬度时,一般用手指轻压无痕迹,就可用湿草垫或湿麻袋覆盖,洒水养护时应注意水不能直接浇在混凝土表面上,当遇到大雨或大风时,要及时覆盖润湿草垫。每天用洒水车勤洒水养护,保持草垫或麻袋湿润。加入减水剂的混凝土强度5天可达80%以上,此时可撤掉草垫或湿麻袋,放行通车后,仍需洒水养护2~3天。?

10、拆模拆模时先取下模板支撑、铁钎等,然后用扁头铁撬棍棒插入模板与混凝土之间,慢慢向外撬动,切勿损伤混凝土板边,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保养并放平堆好,防止变形,以便转移他处使用。?

11、夏季施工夏季施工时为防止水分过早的蒸发,一般应采取以下措施:?

11.1根据运距、气温、日照的大小决定,一般在30℃气温下,要保持气温20℃的坍落度,要增加单位用水量4~7Kg。?

11.2摊铺、振捣、收水抹面与养护各道工序应衔接紧凑,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

11.3在已摊铺好的路面上,应尽量搭设凉棚,避免表面烈日暴晒。?

11.4在收水抹面时,因表面过分干燥而无法操作的情况下允许洒水少量于表面进行收抹面。?

12、冬季施工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主要依靠水泥的水化作用,温度高,水化作用迅速完成,强度增长快;温度低,水化作用慢,强度增长慢,并且严重受冻的混凝土可以形成一堆互相作用的混和物。因此,尽可能在气温高于+5℃时进行施工,并且掺加早强剂。气温低于5℃时非施工不可时,可采用高标号快凝水泥,或加热水;砼表面覆盖蓄热保温材料等措施。

篇5: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措施

一、一般规定

冬期施工是指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温度低于5ºC时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砌体工程的施工。冬期施工,其用料及施工工艺除按一般有关规定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有关冬期施工的规定和要求:

1冬期施工的工程,应预先做好冬期施工组织计划及准备工作,对各项设施和材料应提前采取防雪、防冻等措施,对钢筋的冷拉和张拉,还应专门制定施工工艺要求及安全措施。

2冬期施工期间,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40%及5Mpa前,不得受冻。未采取抗冻措施的浆砌砌体,在砂浆抗压强度达到70%前不得受冻。

3基础的地基(永冻地区除外),在工程施工时和完工后,均不得受冻。

4冬期铺设防水层时,应先将结构表面加热至一定温度,并应按防水层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执行。

5冬期施工时,应制定防火、防冻、防煤气中毒等安全措施,并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做好气温观测工作。

二、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冬期施工

1、钢筋的焊接、冷拉及张拉的技术要求

1)焊接钢筋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进行时,最低温度不宜低于-20ºC,并应采取防雪挡风措施,减小焊接温度差,焊接后的接头必须严禁立刻接触冰雪。

2)冷拉钢筋时的温度不宜低于-15ºC,当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时可不低于-20ºC;当采用控制应力或冷拉率方法冷拉时,冷拉控制应力较常温时酌于提高,提高值应经实验确定,但不得超过30Mpa。

3)张拉预应力钢材时的温度不得低于-15ºC。

4)钢筋的冷拉设备、预应力钢材张拉设备以及仪表工作油液,应根据实际使用时的环境温度选用,并应在使用时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

2、混凝土配制和搅拌的技术要求

1)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水灰比不宜大于0.5。采用蒸汽养护时,宜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用加热法养护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严禁使用高铝水泥。使用其他品种的水泥时,应注意其掺合材料对混凝土强度、抗冻、抗渗等性能的影响。

2)浇筑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在位于温暧或严寒地区、无侵蚀性物质影响及与土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中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0.3%,位于严寒和海水区域、受侵蚀环境和使用除冰盐的桥涵,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15%,且不宜采用蒸汽养生。当采用素混凝土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质量的3%。预应力混凝土不得掺用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及氯盐防冻剂。掺用的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及防冻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3)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混凝土拌和物搅拌合成后所需要的温度。当材料原有温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应首先考虑对拌和用水加热,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考虑对集料加热。水泥只保温,不得加热。各项材料需要加热的温度应根据冬期施工热工计算公式计算确定,但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

4)冬期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投料前,应先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投料顺序为骨料、水、,搅拌,再加水泥搅拌,时间应较常温时延长50%。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ºC,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ºC。

三、混凝土运输和浇筑的技术要求

1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2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成型开始养护时的温度,用蓄热法养护后时不得低于10ºC;用蒸汽法养护时不得低于5ºC,细薄结构不得低于8ºC。

3冬期施工接缝混凝土时,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应加热使接合面有5ºC以上的温度,浇筑完成后,应采取措施使混凝土接合面继续保持正温,直至新浇筑混凝土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

4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湿接缝时,宜采用热混凝土或热水泥砂浆,并应适当降低水灰比。浇筑完成后应加热或连续保温养护,直至接缝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

5预应力混凝土的孔道压浆应在正温下进行。

四、混凝土养护的技术要求

1混凝土养护方法,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和附录J的热工计算确定。当气温较低、结构表面系数较大,蓄热法不能适应强度增长速度的要求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蒸汽加热、暖棚加热或电加热等方法。

2用蓄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方法应根据环境条件,经过计算在能确保结构物不受冻害的条件下采用。

2)应采取加速混凝土硬化和降低混凝土冻结温度的措施。

3)混凝土应采用较小的水灰比。

4)对容易冷却的部位,应特别加强保温。

5)不应往混凝土和覆盖物上洒水。

3用蒸汽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升、降温速度不得超过表2规定:

4用电热法养护混凝土时,一般采用电极法和电热器加热法。

1)电极法养生电极的布置,应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加热时间为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加热时,混凝土的外露面应加以覆盖。

b、须用交流电,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应将电压降至50~110V的范围。

c、升降温速度同蒸汽加热法。

d、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

e、在加热过程中,应观察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出现干燥现象时应停电,并用温水湿润表面。

f、掺用减水剂时,应预先用试件检查电热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证明无损失时,方可掺用。

2)混凝土电热器加热法养生,是利用工厂生产的电热器片通电加热养生。混凝土的覆盖要求同蒸汽养生,电热片的用量及布置应根据环境温度、覆盖情况及养生时间长短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使用电热器加热养护应注意如下事项:

a、在养生混凝土上设置洒水装置。

b、升、降温速度及养护要求同蒸汽养护。

c、应设置控制温度的自动装置,及用电安全保护装置,若控制温度装置为手工操作,应设置专人值班测温,随时调节温度。

5、用暖棚法加热养护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暖棚应坚固、不透风,靠内墙宜采用非易燃性材料。

2)在暖棚中用明火加热时,须特别加强防火、防煤气中毒措施。

3)暖棚内气温不得低于5度。

4)暖棚内宜保持一定的湿度,湿度不足时,应向混凝土面及模板上洒水。

6、模板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证明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抗冻强度及拆模板强度后,模板方可拆除。

2)加热养护结构的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冷却至5度以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气温相差大于20度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加以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7、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负温条件下严禁浇水,外露表面必须覆盖养护。

2)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当达不到规定温度,且混凝土强度小于3.5MPa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3)当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C时,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养护。

五、灌注桩冬期施工

灌注桩混凝土的冬期施工,主要是保证混凝土在灌注时不冻结,能顺利灌注。一般情况不需要养护,只有在桩头露出水面及地面或虽未露出水面、地面但在冰冻范围之内时,才进行桩头混凝土的覆盖保温养护,覆盖的厚度应当考虑到钢筋导热的影响。灌注桩混凝土冬期施工的要求如下:

1灌注桩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除按一般有关规定进行外,灌注时对拌和物的温度要求不低于5。C。

2混凝土的运输应按本措施第三条进行。

3混凝土不准掺防冻剂、抗冻剂。

4混凝土灌注的其他要求也应按一般有关规定进行。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