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钢筋混凝土升板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预制钢筋混凝土升板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1.柱、板施工的安全要求

(1)预制柱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可运输及吊装。

安装好的柱子,其吊装孔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2)各个提升单元必须进行群柱稳定性验算,未经可靠验算不得进行施工。实际施工时,力求降低提升机的着力点,确保柱的稳定性。

(3)板在提升前,必须编制提升程序图。为使提升能同步进行,并减少差异,必须按正方形来划分板的提升单元,每一提升单元不宜超过40根柱。且板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在提升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提升设备的运转情况、磨损程度以及吊杆套筒的可靠性。

(5)板不应在中途悬挂停歇,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悬挂停歇时,应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

(6)若利用升板提运材料、设备时,必须进行验算,并在允许范围内堆放。

(7)严禁在整个提升过程中,将升板结构作为其他设施的支撑点或拴拉缆绳风绳等。

(8)对四层以上的升板,在提升过程中,最上两层板至少应有一层板交替与柱楔紧。板一经到位应立即与柱进行刚性连接或浇筑柱帽。板就位时,板底与承重销(或剪刀块)间应平整严密。

2.升板施工的安全要求

(1)施工负责人(工长、施工员等)应向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使作业人员熟悉和掌握提升程序,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提升。

(2)安设提升架丝杆要戴手套,下方锁固螺母要拧紧上牢。提升设备组装后各处联结螺栓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就位。就位的提升机应安设平稳,连接牢固。

(3)提升前应认真进行检查,开关、电磁铁制动闸等要灵敏可靠,线路接通后,应进行电器设备检试。

(4)在正式提升前试升。无论试升或正式提升,发现提升设备运转不正常,承重钢销、提升环有明显变形,板柱之间净距明显变化,吊杆、丝杆弯曲变异等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消除故障后方可继续提升。

(5)吊杆与楼板吊挂时,应把吊杆卡头放进提升环卡口内,防止吊杆卡头与提升环松脱。

(6)楼板每次提升要进行一次水平控制的调整,使楼板在允许提升差异范围内均匀上升。

(7)安装提升吊杆应称上后下,拆除时先下后上逐根进行。

(8)提升中的楼板下方严禁通行。安装承重钢销的人字梯,用后必须将梯子平放。

篇2:钢筋混凝土盖板预制安装: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金溪至抚州高速公路工程L2标段盖板涵15道、盖板通道20道二、工艺原理通过对模板的加工、拼接、立模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混凝土的制备和振捣进行控制,保证模板的刚度、强度、加工精度,保证模板表面平整、光滑、方正,接缝严密无漏浆,保证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标准。三、施工工艺流程3.1: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预制底座、模板制备

制作钢筋3.2.1施工操作要点:(一)施工准备1、场地准备盖板采用集中预制,首先对场地进行整平、混凝土硬化,并事先设置盖板存放底座。2、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和理解设计图纸,对预制盖板的结构尺寸,钢筋规格尺寸,工程数量等进行复核。(2)对进场的各种原材料和钢筋焊接接头进行试验,并进行砼试配,优化配合比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3、钢筋的制作和绑扎:3.1、用于施工的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锈蚀和污染。钢筋应堆放置在仓库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应加以覆盖。3.2、用于施工的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书和试验报告单,并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3.3、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污无锈,无局部弯折。3.4、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3.5、钢筋的连接:设计有明确规定要求焊接的,采用搭接焊,如单面焊其焊接长度大于10d,如采用双面焊取焊缝长度大于5d。对于采用绑扎搭接的,其搭接长度:I级钢筋大于30d,II级钢筋大于35d。3.6、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2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3.7、焊接时,施焊场地应设置防风、雨、严寒措施。3.8、安装钢筋的允许偏差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孔或焊接的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焊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受力钢筋间距:±20mm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10mm骨架长(宽、高或直径):±10(5)mm骨架保护层厚度:±54、模板制作及安装4.1、盖板模板的设计制作模型的选择:台座基础采用10cm厚碎石垫层,其上浇筑高30cm砼台座,宽度为99cm,台座露出硬化面15cm,顶面采用水磨石,制作时在梁底基础的边口设40×4㎜的角钢,以保证梁底模板边口的整齐。台座侧面要平直,以便侧模能贴紧,防止漏浆,并预埋φ30mm塑料管作为拉杆孔洞,以便穿入拉杆固定外模。外模采用整体特制钢模型。5、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5.1、混凝土拌和及运输: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制,统一运输,混凝土的拌和应根据设计配合比调整施工配合比,搅拌机称量设备通过计量检验,做好校核,准确控制水灰比,保证砼的和易性。混凝土的拌和满足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5.2、混凝土运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途中应以2~4r/min的速度进行搅动,混凝土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2/3,运输时间保证在30min以内。5.3、分层浇筑,分层厚度30cm左右;5.4、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并将合拢段定于长边四分之一处。例如:长度450cm的盖板,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当浇注至380cm时,从另一端反向浇筑并与先浇注的380cm合拢。5.5、振捣均匀,采用2次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并派专人随时检查模板,发现松动、变形、移位现象及时处理。先用50型振捣器振捣一遍,再用30型振捣器振捣1遍,振捣完后,辅以钢筋、铁铲插边振捣,确保边角密实。5.6、砼浇注完毕后,对砼裸露面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拉毛,以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浇筑结束及时加覆盖物进行养生,防止裂缝产生。在夏、秋季及时覆盖白色无纺土工布并洒水养生,防止裂纹产生。在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拆除侧模,在砼强度达到70%时吊出存放,并对构件进行标识,标注砼浇注日期及构件的部位、编号。冬季施工应采取保温措施。6、拆模、起吊:根据气候条件及混凝土凝结硬化情况掌握拆模时间,拆模后养生到规定时间。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才可脱底模,分批分堆存放,分层堆放时上下层盖板顶之间采用10*10的枕木作为支点用两点搁支,枕木应摆放在盖板设计支点位置处,且堆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应特别注意上、下面的位置不得倒置。7、安装(1)盖板吊装时如采用钢丝绳两端捆绑吊装时要在钢丝绳与盖板棱角接触部位要垫2cm厚以上的柔软物,以免钢丝绳破坏棱角。(2)运输时一定要小心垫稳垫实,以防运输过程中损坏;(3)在安装过程中如用撬杠等进行撬、别等要对盖板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棱角受到破坏。(4)盖板缝隙填塞之前要在板底固定缝隙底模,底模要确保牢固不漏浆,填塞混凝土前要做试验。细石混凝土可以参加微膨胀水泥。(5)如底面有色差或污染,在安装前应进行打磨清理,保证外观颜色一致。四、质量控制1、钢筋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钢筋堆置在离地面30cm高的钢筋棚内。钢筋焊缝必须符合要求,在进行钢筋安装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钢筋骨架不变形,不倾斜。2、砼拌和用水经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砂石料、水泥的相关指标均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有关规定。3、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尺寸、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砼。砼浇筑过程中,设有专人观察模板的变形及是否漏浆,不符合要求时及时采取措施。4、用混凝土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5、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应符合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9.6.2、9.7.2的规定。五、标准化施工措施1、加工区、混凝土拌制区设置防雨棚,并使用厚度不少于20cm的C20混凝土硬化,存梁区地面压实后铺设10cm石屑并设置2-3%坡度,以利排水。运输便道采用厚度不少于20cm后的C25混凝土硬化。2、预制场所有的电器设备按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安装,所有穿过施工便道的电线路采用从硬化地面下预埋管路穿过或架空穿越。3、钢筋存放区设置防雨棚,下部采用20cm×20cm方木支垫,离地高30cm,钢筋加工区与钢筋存放台相邻,便于材料取用。4、减水剂、压浆用水泥、锚垫板、预应力锚具均存放于材料库房内;减水剂和袋装水泥存放于库房内的存放台上;锚垫板和预应力锚具按照不同规格型号分别存放于库房内的货架上,并作相应标识,按型号、类别登记入册,以便查询。5、场地内根据盖板养生时间及台座数量设置足够的梁体养生用的自动喷淋设施,喷淋水压加压泵应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压,确保盖板的每个部位均能养护到位,尤其是翼缘板底面及横隔板部位。在台座侧面预先设置ф8cm的养生供水管,设置与喷淋设施对接接头。6、模板出厂前应进行试拼和交工检验,确保模板接缝密合平顺、不漏浆、无错台。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维修与保养,每次拆模后应指派专人进行除污与防锈工作。模板安装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模板的安装进行检查,尤其是板宽、顺直度、模板各处拼缝、模板与台座接缝及各种预留孔洞的位置。7、盖板预制完成后,及时对盖板喷涂统一标识的编号,标识内容包括预制时间、施工单位、梁体编号、部位名称等。8、盖板板预制完成后,在加强养护的同时,要保证稳固、安全存放,严禁拆模后将盖板无支撑存放,应设置稳固的支架,防止盖板侧倾,在存梁处存放也严格设置防倾托架。9、存梁区要确保干燥无水,交通顺畅,吊装设备充足、完好,日常保养到位。

篇3: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装运堆放吊装安全技术交底

1.一般安全要求(1)指挥人员应以色旗、手势、哨子等进行指挥。操作前应使全体人员统一熟悉指挥信号,指挥人应站在视线良好的位置上,但不得站在无护栏的墙头和吊物易碰触的位置上。(2)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应配挂安全带或设安全护栏。工作前严禁饮酒,作业时严禁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操作。(3)建筑物外围必须设置安全网或防护栏杆,操作人应避开物件吊运路线和物件悬空时的垂直下方,并不得用手抓住运行中的起重绳索和滑车。(4)凡起重区均应按规定避开输电线路(按“现场用电与有关安全交底”要求执行),或采取防护措施,并且应划出危险区域和设置警示标志,禁止非有关人员停留和通行。交通要道应设专人警戒。(5)起重所用的材料、工具(如主拔杆、风揽、地锚、滑车、吊钩、钢丝绳、卷扬机和卡具等)应经常检查、保养和加油,发现不正常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土法起重应使用慢速卷扬机。所选用的受力机械、工具、材料均应按起重量通过计算确定,起重机吊钩和卡环最大起重量可参考表1.表2。起重吊钩最大起重量及主要尺寸参考表?表1吊钩序号吊钩的最大起重量手动(t)吊钩的最大起重量电动(t)主要尺寸(mm)轻型或中型重型或特大型DSbhdd1d0R10.40.320.M1232.0.50.40.M12430.630.50.M14440.80.630.M165510.80.M165.561.2510.M205.571.61.M206821.61.M24692.521.M277103.22.M3081143.22.M33912543.M369136.M42101486.M4812151086.M52131612.M5613171612.M.T70×101619—T80×101820—T90×122021—T100×122322—T110×122523—T120×163024—T140×163525—T160×163826—T170×1640起重用卡环尺寸及安全吊重参考表表2A(mm)B(mm)C(mm)D(mm)安全吊重量(t)理论自重(kg)适用最大钢丝绳直径(mm)63512M80.200.0394.784516M100.330.0896.5105020M120.500.1629.5126024M160.930.30413.0168032M201.450.66115.0209035M242.101.14517.5221004M272.701.56019.52411045M303.302.21022.52712050M334.103.11526.03013058M364.901.05028.03615064M426.806.27031.04217070M489.009.28034.04519080M5210.7012.40043.552235100M6416.0020.900(6)起重用的钢丝绳应力,应根据使用情况确定安全系数。作风缆用的钢丝绳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荷载的3.5倍;手动机具不得小于4.5倍,电动机具不得小于5~6倍,用作水平吊重缆索时不得小于10倍。可参考下表。钢丝绳安全系数的最小容许值及鼓轮或滑轮的直径最小容许值表3起重设备类型传动性质与运动制度鼓轮(即卷扬筒)或滑轮的最小容许直径D钢丝绳安全系数的最小容许值K一、悬臂、铁路、履带式、拖拉机式、汽车起重(包括改装为起重机的电葫芦)、建筑和临时工作用的起重设备手动机械轻传动中型重≥16d≥16d≥18d≥20d4.55.05.56.0二、其他各型的起重机和简单的其中设备手动机械轻传动中型?重D≥18dD≥20dD≥25dD≥30d4.55.05.56.0三、安设在各种可移动机械上荷重在1t以上的手动铰车D≥12d4.0注:d为钢丝绳的直径。(7)通过滑轮的钢丝绳不准有接头,起重钢丝绳的接头只许采用编结固接,做风缆时可用卡具接;钢丝绳采用编结固接时,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不得少欲300mm,其编结部分应捆扎细钢丝。采用绳卡固接时,数量不得少于3个。绳卡的规格数量应与钢丝绳直径匹配(见下表)。最后一个卡字距绳头的长度不小于140mm。绳卡滑鞍(夹板)应在钢丝绳工作时受力的一侧,“U”形螺栓须栓在钢丝绳的尾端,不得正反交错。绳卡固定后,待钢丝绳受力后再度紧固,并应拧紧到使两绳直径高度压扁1/3左右。作业中必须经常检查紧固情况。与绳径匹配的绳卡数钢丝绳的直径(mm)10以下10~2021~2628~3636~40最少绳卡数(个)34567绳卡间距(mm)(8)钢丝绳在起重卷筒上应排列整齐,磨损或腐蚀超过平均直径7%与节距断丝根数超过下表规定时,应更换不准使用。钢丝绳断丝更换标准(根)钢丝绳结构型式断丝长度范围钢丝绳号6×10+16×37+16×61+118×19+1交捻6d30d顺捻6d30d注:d为钢丝绳的直径。(9)风缆的锚点一般采用角钢或圆木短桩,锚桩按具体情况设置一根或两三根,桩入土深度不少于1.5m。如附近有坚固可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或构筑物,通过检查计算,也可栓系;但禁止栓在电杆、输电塔、管道、生产运行中的设备、树木、旧桩、脚手架(包括棚架)和新砌筑的或薄弱的砖结构上。风缆锚点与拔杆(或井架)的距离应不少于拔杆高度(即与地面夹角不大于450为宜)。如遇土质较软或受力较大的风缆则应挖坑埋置地锚,地锚用料和规格尺寸应经过计算,锚坑长度应不小于1.5m,埋入深度也不少于1.5m,但如果拔杆过长,井架过高(超过20m)或风力较大,土质较软时,仍应通过计算加长加深。地坑复土应分层(必要时掺进砂石)夯实。(10)垂直方向,不准用开口滑轮,滑轮的挂钩在挂着绳索后,须用8号以上的铅水线绑牢,以防滑脱。起重用的吊钩表面要光洁,不许有毛刺、裂痕、变形等缺陷,同时禁止在吊钩上焊接和钻孔或超荷使用。(11)起重工作前应详细检查锚点和一切起重机具的牢靠程度,进行试吊,试吊时选择不利角度进行,,观察拔杆(钢塔)的刚度有无发生过大弯曲、倾斜和扭转现象。吊起离地20~30cm时,应稍停而作四周检查,如无发现异常,才继续进行操作。(12)风缆横跨交通时,应遵照交通安全规定的高度,并且作明显的标志(如挂红布等)。牵引钢丝绳横跨路面时,应挖地坑埋置,坑面应铺上强度能承受来往车辆重量的盖板。牵引绳和变向滑轮在吊装中严禁一切人员在其内停留,变向滑轮应固定于牢固的物体或锚桩上。(13)起吊较重、太长的物体,除绳索钩紧吊环外,还应加跨过底部安全绳索一道以作保险;并应平稳缓慢上升,两端用拉揽拉稳。(14)凡起吊物体构件左右两侧有临时支撑固定者(如屋架、吊车梁等),必须在吊钩钩紧,吊索紧张后,方准除掉临时支撑。(15)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遇恶劣天气及5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高处起重作业。2.构件的装卸、运输和堆放的安全要求(1)起运物件,首先分清底面,按规定吊点起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件的面如互相不能平贴接触者,不许捆成一束起吊。(2)卸下构件应轻轻放落,垫平垫稳,方可除钩。(3)构件装车时,不论平放、侧放、竖放,相邻构件间应接触紧密或楔稳,防止由于行车颠荡导致倾侧倒塌。多层堆叠,每层垫枋应在同一直线上,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垫枋横截面宽度的一半。构件支撑点按结构要求以不起反作用为准。构件悬臂(即由垫枋起至构件端部一段),一般不应大于50cm。(4)构件长度超出车厢长度50cm以上者必须使用超长架,小型零星构件不应乱堆,应叠垛整齐,周围垫稳。(5)叠堆高度以不压坏最下一层为准,尤其注意较薄构件。巨大或异形构件应采用特制工具载运。(6)凡运载构件不应高出车厢围栏,而且应用绳索绑牢,更不许将构件一端搁置在驾驶室顶面。(7)汽车载运构件行走在崎岖不平、拐弯转角或过桥下坡的路段,应放慢行车速度,不得急开急刹。(8)各种构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分区堆放,各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堆放地点的土质要坚实,不得堆放在松土和坑洼不平的地方,防止下沉或局部下沉,引起倾侧甚至构件破裂。(9)堆放单个屋架时,两边要用木枋支撑,堆放数个屋架时,除第一个用两边支撑外,其余各个应用木枋将各个作水平联系。(10)堆放单件薄腹或吊车梁时,每侧用不少于2根斜杆支牢。(11)外墙壁板、内隔墙板应放置在金属插放架内,下端垫长木枋,两侧用木楔楔紧。手放架的高度应为构件高度的2/3以上,上面要搭设30cm宽的走道和上下梯道,便于挂钩。现场搭设的插放架,立杆埋入地下不少于50cm,立杆中间要绑扎剪刀撑,上下水平拉杆、支撑和方垫木必须绑扎成整体,稳定牢固。(12)靠放架一般宜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和验收。内外墙板靠放时,下端必须压在与靠放架相连的垫木上,只允许靠放同一规格型号的墙板,两面靠放应平衡,吊装时严禁从中间抽吊,防止倾倒。(13)撬拔重物时,支垫要选用坚固物体,工作时注意棍子打滑伤人。(14)重物搬移(起重)不允许利用建筑物或结构作为承力点,如受环境或机具限制时,应先行准确地计算重力对结构的影响,是否有足够的安全度,才可实施。(15)几个工人共同搬运重物时,应由一个人指挥下进行,所有动作必须互相一致,并呼号子,稳步前进,同起同落,不得任意撒手。(16)在车船上装卸重物,靠近车厢或船旁时,不得背空站立,须以弓字马步站稳在物体两侧挪动,防止脱手坠落。3.构件安装的安全要求(1)安装人员必须配挂安全带,清理鞋底泥土,扎好(衬)衫裤脚,佩上工具袋,小工具和零件应放进袋内,不准抛掷或随意放置。(2)起吊中的构件,禁止在上面放置不稳固的浮动物。(3)构件就位而还没有固定前,不准用手搬或脚蹬构件。(4)不准在浮摆的构件上和沿钢丝绳上行走,必须在构件上行走操作时,应在构件已经放置在支座并稳定之后,而且构件应预先装设简便易装拆的临时护身栏。(5)安装混凝土柱时,柱子插入杯口以后,每边打入两个木楔,方可除钩。如柱长度在12m,重量在10t以上,校正柱子时,只许微松木楔,不许整个拿出。大柱子校正完毕后,随用风缆拉紧或撑木固定。当灌缝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才可除去拉揽或支撑。严禁没有配挂安全带而在牛腿上工作;应搭设工作台或采用轻便的悬挂脚手。(6)各种预制构件安装,必须按施工顺序对号就位,应保持垂直稳起。就位后,立即将构件的拉杆和支撑焊牢或锚固,方可除钩。禁止站在外墙板边沿探身推拉构件。(7)从插放架起吊墙板应用卡环卡牢,垂直稳起,墙板必须超过障碍物允许高度方可回转臂杆。(8)安装壁板时,第一层(或第一块)应在装好拉顶斜撑后方可除钩,而且应在完成一个闭合间焊接牢固后才可拆除斜撑。上下层壁板就位后,应将预留钢筋立即焊牢,禁止下层壁板未焊牢前安装上层构件。(9)纵向壁板与横向壁板的交接或转角部位,应用特制的转角固定器,进行固定和校正。在未经焊接固定前不许拆除转角固定器。在安装过程中,应严密注意吊件或其他物体不得碰触各支撑件。(10)墙板就位固定后不得撬动,需要撬动调整时,应重新挂钩。墙板安装过程中禁止拆移支撑的拉杆。(11)外墙为砖砌体,内墙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外砖墙加固,防止墙体外涨。在拆除时,禁止把加固材料悬挂在墙体上和直接下仍。(12)安装悬挂构件(如阳台、挑檐),在未焊接牢固前应逐层支顶其外挑部分,而且支顶应在整个建筑物安装完成后才可拆除,并严禁在悬挑部分放置重物或借力起重。(13)阳台栏板和楼梯栏板,应对楼层安装。如不能及时安装,必须在外侧搭设防护栏杆。(14)预制构件就位焊接牢固后,应立即将吊环割掉,防止绊脚。(15)安装第一个屋架时,在焊牢支座后,应在屋架两侧拉好揽风绳或采用其他固定性固定,方可除钩。以后安装每个屋架都要用不少于2根木条交相邻两屋架作水平联系稳定。跨度较长的屋架,应有防止变形的加固夹枋(水平相和斜撑杆),其他相类似的构件应同样办理。(16)重大构件应加保险绳(过底绳),带有锐利棱角的构件应用麻袋木板等衬楔,以防切割绳索。(17)挂钩应从里向外钩,起吊屋面板前检查四角是否钩紧。(18)采用梯子上落时,梯脚应支牢。在梯子上工作时,踏脚点必须离梯顶端不少于1m。(19)在坡度比较陡的屋面操作时,屋面两侧如无脚手架,应装设临时护身栏或架设安全网,或在屋面板上系好安全带。(20)凡楼面或屋面板有足以坠人的孔洞者,在安装好后随即钉封洞口。(21)安装多层结构时,应在建筑物四周,随吊装进度,逐层架设安全网。(22)进行吊装的场地,应划出危险地带,禁止非有关人员来往和停留。

篇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技术交底

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2.1.2?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一般宜用E4303牌号。2.1.3?钢板(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2.1.4?主要机具有: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等。2.2?作业条件:2.2.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2.2.2?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2.2.3?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2.2.4?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2.2.5?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2.2.6?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底。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就位桩机——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3.2?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时,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3.3?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对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3.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3.5?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3.5.1?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造反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3.5.2?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3.6?接桩3.6.1?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3.6.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3.6.3?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3.7?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3.8?检验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前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时。3.9?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暂停,交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3.9.1?贯入度剧变;3.9.2?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3.9.3?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3.10?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提交总包。3.11?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4?质量标准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包括桩完整性、裂缝、断桩等。对设计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其他桩应不少于20%,且不少于10根。对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的桩,检查总数量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不少于1根。2、桩位偏差。项目如下表,尺量检查,根据桩位放线检查。3、承载力。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1%,且不少于3根。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为2根。其他桩应用高应变动力检测。对地质条件、桩型,成桩机具和工艺相同、同一单位施工的桩基。检验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5根。静载荷试验,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检查检测报告。一般项目:1、砂、石、水泥、钢材原材料质量(现场预制时才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检查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2、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现场预制时才检查)。通过试验的配合比单配制的计量记录。按规定留置试块,28天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单、计量记录、试验报告。3、成品桩外形。表面平整、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颜色均匀。观察检查。4、成品桩裂缝(收缩或起吊、运输、堆放引起的裂缝)。深度<20mm,宽度<0.25,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用裂缝测定仪测量。此项地下水侵蚀地区,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长桩不适用。检查测定记录。5、成品桩尺寸。横断面边长±5mm;桩顶对角线差<10mm;桩尖中心线<10mm;桩身弯曲矢高<1/1000L。用尺量检查。桩顶平整度<2mm,用水平尺检查。6、电焊接桩。检查焊缝质量。按钢桩电焊接桩焊缝检查。焊后停歇时间>1min。秒表测定。上下节平面偏差<10mm。尺量检查。节点弯曲矢高<1/1000L。尺量检查。7、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时间<2min,秒表测定。浇注后停歇时间>7min,秒表测定。8、桩顶标高。±50mm。水准仪测定。9、停锤标准。符合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或检查沉桩记录。桩在现场预制时,检查原材料、钢筋骨架(见表5.4.1)、混凝土强度;采用预制桩,检查桩的外观及尺寸。对长桩和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桩。对其强度和邻期进行双控制。施工中桩体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接桩质量等进行检查,对电焊接桩,重要工程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施工结束后做承载力体质量检验。检查后形成施工记录或检验报告。检查施工记录和检验报告。混凝土预制桩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设计要求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桩位偏差第5.1.3条尺量检查3承载力设计要求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砂、石、水泥、钢材等材料(现场预制时)设计要求检查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2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单、计量记录、试验报告3成品桩外形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10<1/1000L秒表测定尺量检查尺量检查(L为两节桩长)7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时间浇注后停歇时间Minmin<2>7秒表测定秒表测定8桩顶标高mm±50水准仪9停锤标准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或检查沉桩记录5?成品保护5.1?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5.2?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并不得损坏。5.3?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5.3.1?场地应平整、坚应,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5.3.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5.3.3?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应向一端。5.3.4?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4层。5.4?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5.5?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5.6?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完全事故。5.7?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加养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6.2?桩顶断裂。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而致,应及时检查。6.3?桩顶碎裂。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太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6.4?桩身倾斜。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所造成。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6.5?接桩处拉脱开裂。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续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应保证接桩的质量。7?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出厂合格证。7.2?试桩或试验记录。7.3?试桩或试验记录。

篇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1.现场所有施工人员均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需系好安全带。

2.施工现场应全面规划,并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其现场道路应平坦、坚实、畅通,交叉点及危险区域,应设明显标志及维护措施。

3.凡患有高血压及视力不佳的人员不得进行机械作业,各工种应持证上岗。

4.机械设备应由专人持证操作,操作者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5.施工中所有机操人员和配合工种,必须听从指挥讯号,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并经常注意机械运转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处理。

6.机械设备都应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良好的接地接零。

7.打桩前,桩头的衬垫严禁用手拨正,不得在桩锤未落到桩顶就起锤,或过早刹车。

8.登上机架高空作业时,应有防护措施,工具、零件严禁下抛。

9.硫磺胶泥的原料及制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时应注意防火,熬制胶泥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熬制场地应通风良好,胶泥浇注后,上节柱应缓缓下放,防止胶泥飞溅。

10.定期检查钢丝绳的磨损情况和其他易损部件,当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11.每天下班后,应有专人负责关闭、切断电源。

12.施工时尚应遵守施工现场的常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国家有关安全法规、规则、条例等。

补充作业指导内容: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