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粉输煤系统动火安全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制粉输煤系统动火安全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7

检修应采取的安全措施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消防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1.动火前检查电、气焊工具,减压阀、电缆、气带等安全可靠。确认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已正确隔断。1.检查动火现场安全措施全面、正确,消防器材完好、适用。2.动火前将检修设备和管道内积粉清扫干净,保持动火区域通风良好。确认检修设备和管道内积粉已清扫干净。2.检查动火地点、工具、人员状况符合动火要求。3.联系运行测量动火点粉尘浓度小于20g/m3,在合格范围内,每隔2-4小时重新测量。测量动火点粉尘浓度在合格范围内,每隔2-4小时重新测量。3.确认动火点粉尘浓度在合格范围内。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距离动火地点不小于10米。确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可燃物已清除或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4.动火时设专人负责监护。5.动火时由专人负责监护。5.动火结束,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6.动火前清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无法清除的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7.动火现场配备两具CO2或干粉灭火器。8.动火结束,清理现场杂物、积粉,不留火种。

篇2: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为了预防火灾和爆炸,重要的是对危险物质和点火源进行严格管理。

1.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

(1)明火。如喷灯、火炉、火柴、锅炉房或食堂烟筒或烟道喷出火星。

(2)电火花。如高电压的火花放电、短路和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接点上的微弱火花等。

(3)电焊、气焊和气割的焊渣。

2.预防火灾的措施

施工现场合理的平面布置是达到安全防火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防火要求、建筑物的性质、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划分出禁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放场地)、仓库区(易燃废料的堆放区)和现场的生活区。各区域之间要按规定保持防火安全距离:

①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15m,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②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及仓库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20m。

③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30m。

④防火间距内,不应堆放易燃和可燃材料。

(2)在一、二级动火区域施工,施工单位必须认真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建立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在生产或者贮存易燃易爆品的场区施工,施工单位应当与相关单位建立动火信息通报制度,自觉遵守相关单位消防管理制度,共同防范火灾。在施工现场禁火区域内施工,动火作业前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动火证必须注明动火地点、动火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动火证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施工现场动火证的审批工作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办理。动火作业没经过审批的,一律不得实施动火作业。

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按500㎡的区域分段设立防火墙,把建筑平面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单元。贮量大的易燃仓库,仓库应设两个以上的大门,大门应向处开启。固体易燃物品应当与易燃易爆的液体分间存放,不得在一个仓库内混合贮存不同性质的物品。仓库应设在下风方向,保证消防水源充足和消防车辆通道的畅通。

(3)电气防火防爆措施。严格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JGJ46-1988《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和设置临时用电系统,以避免引起电气火灾。

(4)焊接、切割中防火防爆措施。对焊、割构件和焊、割场所,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转移。在易燃、易爆场所和禁火区域内,应把需要焊、割的构件拆下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实施焊、割。

②隔离。对确实无法拆卸的焊、割构件,可把焊、割的部位或设备与其他易燃易爆物质进行隔离。高处实施电焊、气割作业部位要采取围挡措施,防止焊渣大面积散落地面。

③置换。对可燃气体的容器、管道进行焊、割时,可将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蒸气或水注入焊、割的容器、管道内,把残存在里面的可燃气体置换出来。

④清洗。对储存过易燃液体的设备和管道进行焊、割前,应先用热水、蒸气或酸液、碱液把残存在里面的易燃液体清洗掉。对无法溶解的污染物,应先铲除干净,然后再进行清洗。

⑤移去危险品。把作业现场的危险物品搬走。

⑥加强通风。在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室内作业时,应进行通风,待室内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排至室外后,才能进行焊、割。

⑦提高湿度,进行冷却。作业点附近的可燃物无法搬移时,可采用喷水的办法,把可燃物浇湿,进行冷却,增加它们的耐火能力。

⑧备好灭火器材。针对不同的作业现场和焊、割对象,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对大型工程项目禁火区域的动火施工,以及当作业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时,可以将消防车开至现场,铺设好水带,随时做好灭火准备。

焊、割作业中的火灾事故,有些往往是工程的结尾阶段,或在焊、割作业结束后。因焊、割结束后、留下的火种没有熄灭造成。因此,焊、割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彻底清理现场,清除遗留下来的火种。关闭电源、气源,把焊、割炬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5)其他的防火防爆措施:

①对于储存易燃物品的仓库,应有醒目的“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严禁吸烟、入库人员严禁带入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②烘烤、熬炼使用明火或加热炉时,应用砖砌实体墙完全隔开。烟道、烟囱等部位与可燃建筑结构应用耐火材料隔离,操作人员应随时监督。

③办公室、食堂、宿舍等临时设施不得乱拉乱扯电线,不得使用电炉子,取暖炉具应当符合防火要求,要由专人管理。

④施工现场内严禁焚烧建筑垃圾和用明火取暖。

⑤未经批准,严禁动火;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禁动火。

篇3:某建筑施工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现场的防火措施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均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

?3.施工现场夜间有充足的照明设备,保持消防车通道畅通无阻,并要安排力量加强值班巡逻。

?4.施工作业期间需搭设临时性建筑物,必须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施工结束应及时拆除。但不得在高压架空下面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5.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保证完整好用。

?6.在土建施工时,应先将消防器材和设施配备好,根据工程情况,必要时敷设好室外消防水管和消防栓。

?7.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发生器和电石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米。如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

?8.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的存放之间距离不得少于5米,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少于2米。

?9.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焊割设备上的安全附件应完整有效,否则不准使用。

?10.施工现场的焊、割作业,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2)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作业,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得进行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得进行焊、割。

?(5)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之前,不准进行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冷却层、隔离、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7)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物品,在未作清理或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前,不准焊、割;

?(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准焊、割;

?(10)与外单位相连的部位,在没有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11.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12.冬季施工采用保温或加热措施前,应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巡逻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二、动火作业的审批措施

?1.施工现场的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

?2.一级动火作业由项目经理填写动火申请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报公司安全科或消防部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3.二级动火作业由工地现场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编制技术措施方案,报项目部安全科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4.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项目部安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三、灭火器材的措施

?1、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临时设施区,按规定配备好灭火机、消防水笼头、黄沙池等器材设施,上述设施周围不得堆放物品。

?2、临时木工间、油漆间、木、机具间等,每25平方米应配备一只种类合适灭火机;油库、危险品仓库应配合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机。

四、施工现场特别防火措施

?1.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设置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或其他防火设备和设施,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要求,增设临时消防箱或直接利用近邻河水,保证有足够的消防水源。

?2.施工楼面应配备专职防火监护人员,巡回检查各施工点的消防安全情况,进入内装修阶段,施工现场严禁动用明火和吸烟。

?3.施工现场应备有通讯、报警装置,便于及时报告险情。

?4.严禁在屋顶明火熔熬石油沥青类物品。

五、重点部位的防火措施

?(一)食堂:

?1、食堂内必须配备十公升泡沫灭火机不少于2只。

?2、食堂必须与施工场所、防火场所、职工宿舍等间距不少于十五米。

?3、食堂内柴火,不得堆放过多或过高。

?4、食堂内应张挂防火制度及夜值班巡逻人员。

?5、食堂负责人必须每天对食堂内防火设施、器材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上报防火领导小组。

?(二)木工棚

?1、木工棚内必须张挂防火制度、禁烟牌。

?2、木工棚每30平方米备置十公升灭火机不少于1只。

?3、木工棚必须保持整洁,及时清理废料,木屑等废物。

?4、班长必须每天检查落手清及有无职工在木工棚内吸烟或动用明火,对违章职工每发现一次罚款10-50元。

(三)氧气、乙炔

?1、对使用氧气、乙炔,应有严格审查手续。

?2、作业时应有监护人。

?3、发现违章情况,对违章人进行每次10-50元的罚款。

?4、氧气瓶与乙炔瓶放置间距不得少于5米,距明火应大于10m,否则应采取隔离措施。

?5、气瓶使用和存放时均不得平放。

?6、各种气瓶应分别存放,不得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

?7、气瓶必须装有防震圈和安全防护帽。

六、现场防火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重点防火部位,如仓库、食堂、工棚等易燃区域,必须设置消防器材、机具,不得随便借做他用,并按规范设置灭火器。

?2、灭火机等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保证性能完好,药剂应定期更换(半年一次),消防器材设置处不得堆放其它材料,保证道路畅通,并定人定时检查保管。

?3、木工棚、木料仓库、易燃物品储存在(油漆间、危险仓库等)严禁吸烟,并悬挂二块“严禁烟火”或“危险”字样的明显警告牌。

?4、工地必须有防火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组织。

?5、对全体职工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防火知识教育,使全体职工了解并懂得施工现场安全防火的重要性。施工现场动用明火,必须经过审批,不得任意在任何地方动用明火,并要定人定时,不得马虎从事。

?6、经常巡视施工现场消防情况,发现消防隐患,立即整改。

七、施工现场不同施工阶段的防火措施

?1、在基础施工时,主要应注意保温、养护用的易燃材料的存放。注意工地上风方向是否有烟囱落火种的可能,注意焊接钢筋时易燃材料应及时清理。

?2、在主体结构施工时,焊接量比较大,要加强看火人员。特别是高层施工时,电焊火花一落数层,如果场内易燃物多,应多设看火员。在焊点垂直下方,尽量清理易燃物。冬季在结构施工用易燃材料保温时,要特别注意明火管理,电焊火花落点要及时清理,消灭火种。电焊线接头要卡实,焊线绝缘要良好,与脚手架或建筑物钢筋接触时要采取保护,防止漏电打火。对大面积结构保温时,要设专人巡视。结构施工用的碘钨灯要架设牢固,距保温易燃物要保护1m以上的距离。照明和动力和胶皮线应按规定架设,不准在易燃保温材料上乱堆乱放。

?3、在装修施工时,易燃材料较多,对所用电气及电线要严加管理,预防断路灯火。在吊顶内安装管道时,应在吊顶易燃材料装上以前完成焊接作业,禁止在顶棚内焊割作业。如果因为工程特殊需要必须在易燃顶棚内从事电气焊时,应先与消防部门商定妥善的防火措施后,方可施工。冬季装修施工时,凡采用明火或电热法的,要制定专门的防火措施和制度。楼内明炉火要设专人管理,并注意燃料的存放和渣土清理,注意建筑物内空气的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八、施工现场预防电气火灾的措施

?1、根据电气设备的用电量正确选择导线截面,杜绝线路过负荷使用,同时认真选择保护装置,当线路出现过负荷情况时,能在规定时间内动作保护线路。

?2、导线敷设的间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当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熔体额定电流一定要小于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5倍。经常教育用电人员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作业不当造成火灾。

?3、电气操作人中要认真执行规范正确连接导线,接线柱应压牢、压实。各种开关触头要压接牢固。铜铝连接时要有过渡端子,多股导线要用端子或搪锡后再与设备、器具连接,以防接触不良或加大电阻而引起火灾。

?4、配电室的耐火等级大于三级,室内配置干砂箱和绝缘灭火器,严格执行变压器的运行检修制度,按季度每年进行四次停电清扫和检查。

?5、施工现场内禁止使用电炉。使用碘钨灯时,灯与易燃物间距要大于50cm,室内不准使用功率超过100W的灯泡,严禁使用床头灯。

?6、使用电焊机时要执行用火制度,并有人监护,施焊周围不能存放易燃物体,并备齐防火设备。电焊机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7、施工现场的高大设备和有可能产生静电和电气设备要做好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以免雷电和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8、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仓库的照明装置,一定要采用季度爆型设备,导线敷设,灯具安装、导线与设备连接均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9、配电箱、开关箱内严禁存放杂物及易燃物体,并派专人负责定期清扫、维护。

?10、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电气火灾时,扑灭电气火灾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需切断电线时,相线与零线错开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触电。

?(2)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断电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另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应保持一定充分距离,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3)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进行扑救。

?项目部决定由安全员任临时施工用电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建立安全用电考核制度。

?负责人:郭才望?

现场值班维修人员:陈洪普

?组长:王幸平

?组员:金卫平

九、现场发生火灾事故后的注意及急救要领

?现场出现火险或火灾时,要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救火方法要得当。油料起火不宜用水扑救,可用泡沫灭火器或采用隔离法压火火源。电气设备起火时,应尽快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要盲目向电器设备上泼水。这样容易造成触电、断路爆炸等并发性事故。如果电石库起火时,应用黄砂、干粉灭火。如果化学材料起火,更要慎重,要根据起火性质选择灭火方法,同时要注意救火人员的安全,防止中毒。

?现场出现火险时,工长判断要准确,当即不能救的要及时报警,请消防部门协助灭火。

?在消防队到现场后,工长要及时而准确地向消防人员提供电器、易燃、易爆物的情况。火灾区内如有人时,要尽快组织力量,设法先将人救出,然后再全面组织来源火。

?灭火以后,要保护火灾现场,并设专人巡视,以防死灰复燃。保护火灾现场又是查找火灾原因的重要措施。

十、防火值班措施

?1、小组成员必须每天地有危险性的地方进行检查,有防患应及时整改。

?2、每星期日组织全体成员进行检查,对在危害性的地方定人定措施整改。

?3、每日轮到值班人员不得随便离开工地,否则进行罚款处理。

?

篇4:某某综放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位于北岔沟至沙掌台之间的山坡地带,并且分布有少量的农田,地面有乔木、草原等,无建筑物。****工作面北以东拉沟联办小窑为界,南以一采区回风上山保护煤柱为界,西以****工作面采空区为界;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200m,平均斜长135m,煤层平均厚度3.2m,煤层倾角12°-30°,平均15°,一次采全高。两道均沿中煤层底板布置,工作面设计可采储量10.3万吨。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预计于2012年5月上旬回采至设计停采线,因生产接续问题,****工作面暂不进行回撤,为了预防该工作面在此期间发生自然发火事故,做到“预防为主,防灭并举”的原则,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注氮方法:采用在回风巷上帮底角预先埋设管路注氮方式对采空区进行连续注氮。

三、注氮技术要求:

1.注氮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低于97%立即停止注氮。

2.注氮必须连续进行注氮。注氮量为每小时200m3。

3.注氮管路末端压力应不低于0.2MPa。

4.氮气释放口的位置暂定为距工作面停采线以北50m,采用Φ108mm的无缝钢管,氮气释放口应高于底板,注氮口距底板巷道高度应在300mm以上,90°弯拐向采空区1m,与工作面保持平行,自氮气释放口起20m管路均打设出气花眼,以便氮气充分扩散。

5.注氮管路的铺设:管路的埋设应尽量减少拐弯,要求平、直、稳,接头不漏气。输氮的管路在分岔处应设置三通和截止阀及压力表;输氮管应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涂黄色油漆;定期对输氮管进行试压检漏。

6.注氮时,机运队必须安排专人填写台帐,记录开关机时间、注氮量、压力、开关司机等,以便对注氮情况进行分析。

7.注氮期间,****工作面氧气浓度低于18.5%时,应立即停止注氮。

二、氮气防灭火措施

1.沿****工作面回风巷上帮底角处向采空区埋设一条Φ108mm注氮管路,随工作面推进后到预定地点后开始注氮,为防止注氮管口被砸或堵塞,可采用20mΦ200mm的钢管制作成花眼管套在Φ108mm注氮花管及管路口末端,以起到保护作用。工作面注氮口位置如图所示。

2.注氮期间,巡检瓦斯检查员除检查上、下隅角外,必须在工作面支架老塘侧设观测点,每20架设置一处观测点,加强瓦斯检查管理工作,每天三班、每班不少于4次对工作面上隅角、回风流中CO、CO2、CH4浓度、温度以及氧气浓度情况进行检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通灭队和调度室。

3.注氮期间,火区观察员每天对****工作面上、下隅角以及老塘侧的CH4浓度、CO浓度、温度、氧气情况进行观测并制表备查,如果检查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通灭部,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每班的氮气注入量不得随意调整;需要调整时由通风灭火部根据推进度、配风量等因素进行计算、经总工程师同意后进行调整。

5.注氮作业时,由通灭队负责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打设风幛,以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6.在管路上安设观察孔,定期测定注氮管路中的氧气和氮气浓度,发现氧气浓度大于3%或氮气浓度低于97%时,应及时停止注氮,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首次注氮时(含以后每次重新开启制氮设备),应将管路中的空气排空,待注氮管路中的氧气浓度低于3%或氮气浓度高于97%时,方可开始向采空区注氮。

7.注氮作业期间,由通风灭火部组织对****工作面进行适当调整(工作面风量以800m3/min为宜),均衡上下出口的负压,减少采空区的氮气泄漏。

8.注氮期间,通风灭火部派专人检查注氮灭火区及工作面的气体、气温、煤温、出水温度等情况,并进行每周取样化验。分析注氮防灭火效果,包括注氮前、后的采空区的气体变化情况、注氮量、注氮口移动步距等,定期进行分析研判。

9.注氮作业过程中,工作面的氧气不得低于20%,否则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同时降低注氮流量或停止注氮。

10.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注氮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注氮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建立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机电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11.注氮管路连接好后,由机电运输部负责空压机加载空气进行管路耐压试验,检查泄漏,耐压压力必须达到0.8MPa。

12.首次注氮试验,通风灭火部、通灭队必须派专人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注氮连接口监控排出空气直到输出氮气的过程,检查输氮管路阀门及注氮支管阀门的密封情况;采空区注氮支管阀门除正常注氮期间,其余时间应处于长闭状态。密切观察工作面风流中的氧气浓度和各项气体,气体浓度异常时,必须及时撤人并调小注氮流量,确保人员安全。

13.****工作面上、下隅角注氮连接口必须设置三通调节阀门,并保证连接牢固可靠。检测氧气浓度小于3%时,方可切换至注氮接口。当检测释放口附近巷道风流的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先关闭输氮出口,并由专人观察输氮管路密封情况。

14.正常注氮期间,通灭队跟班人员与瓦斯检查员必须沿****进风、工作面下隅角、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以及回风流不断巡回检查,密切观察各项气体的动态涌出情况并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涌出数值。通风灭火部收集首轮注氮期间的各项数据,并绘制变化曲线。

15.首轮注氮期间,由通灭队火区观察员每天对采空区气体进行检测,并制表备查。

16.正常注氮期间,瓦斯检查员密切观察工作面上隅角氧气浓度情况及各项气体的涌出情况,气体超限时,严禁人员进入,并标明范围,悬挂警标。

17.****工作面监测到自然发火标志气体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时,则应加大采空区注氮量,同时配合采取均压、堵漏措施,并加强火区监测,若以上措施无法有效控制时,应立即启动《****工作面防灭火预案》。

18.注氮期间,****工作面跟班检查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测氧仪器,未携带的,可在瓦斯检查员的陪同下进入该工作面。

19.未尽事宜,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及公司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篇5:注氮灭火安全技术措施范本

2009年1月4日,九采区+27标高出现自然发火,并及时在采区+50回风大巷及-15运输大巷,砌筑木段闭和砖闭各一道,为防止漏风闭外进行喷浆,为彻底将闭内火区息灭,经公司、矿领导研究决定,进行注氮气灭火,为确保安全故报此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按制氮装置安全运转,启动动行,停机时的操作规程执行。

2、操作制氮装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方准上岗,操作时要认真填写操作记录。

3、开机前检查连接供水、供电和电磁阀控制电缆,供水压力必须在0.15~0.5mpa的范围内,流量必须达到要求。

4、检查好各零部件,油气桶内油位必须在二条刻线之间,不足时应补充。

5、开机按起动按钮要点动,确认转向正确,点动时间为1~2秒,禁止超过数秒,正式运转压力从零逐渐升至0.75mpa,润滑油压力低于排气压力0.25mpa左右。

6、制氮装置运行过程中,要间隔1小时手动打开排污阀排污,防止因角座阀堵塞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7、停机时,停止供氮,在停空压机切断电源后关闭冷却水。开启排污阀,排污泄压后关闭。

8、制氮装置在运行中突然停机,关闭矿用隔爆型电控箱电源开关,运行开关,将制氮装置所有的阀门恢复到初始状态。

9、制氮装置在运行中出现以下情况必须紧急停机,异常声响或振动,排气压力超过0.9mpa而安全阀未打开,润滑油压力低于0.25mpa,未自动停机,排气温度超过100℃时未自动停机,管路漏气。

10、制氮装置空压机运转中要经常观察各仪表,各部位声音是否正常,检查有无漏油现象。

11、九采区+50回风道及-15大巷未经领导批准,所有人员不得进入该地点,采区+50、-15闭前安设CH4,CO探头进行监测,必须保证灵敏准确。

12、闭前3米设栅栏、挂免进牌及检查牌板,必须每天由专人在观测点进行观测检查各项指标(CO2、℃)。做好记录。

13、在注氮灭火阶段九采区回风经过的风道内禁止有人员作业。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