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洁净厂房火灾危险性防火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工业洁净厂房火灾危险性防火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厂房被大规模逐渐使用,其中工业洁净厂房就是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它主要按洁净度划分成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等多个等级,对生产区域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方面都有着相当的严格要求,目前在电子、医药、精密仪器的制造、科研等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使用。

但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广东LG电子车间、深圳洋华高新科技厂手机触摸屏车间以及本月常州市武进高新区的东南联发彩屏厂模组车间等洁净厂房均发生了火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也对其消防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工业洁净厂房的主要火灾危险性:

1、装修材料不符合要求。对于洁净厂房来说,都要在原有的生产车间内部进行二次装修,但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缺少必要的防火安全知识,在装修中大量的使用易燃和可燃的复合材料。现在市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有双层聚苯乙烯泡沫彩钢板,这种材料在发生火灾后中间的聚苯乙烯泡沫会很快燃烧,散发出大量对人体有毒的气体,使人窒息死亡,同时厂房的承载力也会迅速下降,极易导致整体坍塌事故。

2、整体密闭性强,人员疏散难度大。对于工业洁净厂房

来说,由于其进户过程必须经过清洗、更衣、消毒等程序,内部又必须保证高度的密闭要求,因此必然会导致其内部布局复杂,出现一些门中门、房中房的现象。一旦发生火灾,室内温度迅速升高,热量难以散发,会使可燃物很快达到燃点而促使火势扩大,产生的烟雾又会通过内部的风管快速蔓延,导致有限的空间内能见度降低,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难度加大,极大地威胁着火场中人员的生命安全。

3、生产工艺涉及到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使用,火灾几率大。在使用工业洁净厂房的类别中,大部分的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使用到一些甲、乙类易燃液体。比如电子车间内通常会使用汽油、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作为清洁微型轴承、电路板、磁带等产品的清洗剂。而在医药产品的工艺灭菌工序中和部分制剂的提取过程中,也都会使用类似的易燃液体。另外,医药用品的灌装、包装过程大都也是在洁净厂房内部完成,所以对于包装材料的火灾危险性,也应列入考虑范畴。

二、工业洁净厂房应当采取的防火措施:

1、选材谨慎,严格把关。对于厂房内部的装修材料应该严格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选择,吊顶、墙面、隔断所采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得低于B1级,尽量少用一些可燃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减少火灾荷载。另外,可以选用一些新型的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如现在出现的无机不燃彩钢夹芯板与一般岩棉板相比,它不仅具有表面平整度好、抗压强度好、耐火等级高等优点,而且保温、隔热、隔音、防潮、抗震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医药、电子、半导体等各种洁净厂房的隔断和吊顶。同时,对于内部的电气线路也应尽可能地穿金属管敷设,并在穿越隔墙或顶棚的周围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防止由于线路问题导致发生火灾。

2、专业设计,合理布局。首先,对于洁净厂房的设计,除了满足一般工业厂房的消防要求外,还应对内部装修进行统筹的二次设计。其中所涉及的危险品库房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安全部位,与周围的区域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措施进行隔断。而对于规模较大、功能复杂的厂房来说,内部所涉及到使用甲、乙类危险物品的重点工段、包装组装等人员密集的生产部位应设置在靠近外墙的部位,并应作为单独的防火分区考虑。

其次,对于洁净厂房内部人员疏散路线的设计,应遵循简捷明了的原则,由于通常进入厂房必须经过清洗、更衣、消毒等多重复杂的程序,时间长、空间小,所以人员进入净化路线一般不作为安全出口使用。在设计中,往往是在走道靠外墙或楼梯间处设置一钢化玻璃门作为紧急安全出口,同时应在旁边配有橡皮锤和安全出口灯,且每个洁净区安全出口应保证不得少于两个。当安全出口的数量不能满足疏散要求时,也可以用专门的消防逃生口代替。另外,在疏散走道上,应多配备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设施。

3、按照标准,设施到位。工业洁净厂房除少部分特殊要求外,现在主要是按照丙类生产厂房要求进行设计,而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并不适宜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所以目前内部消防设施主要以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为主。但在放有贵重设备、仪器的房间内可设置氩气、氮气及七氟丙烷等对人体无害的气体灭火系统,并应同时安装排风、泄压装置。在使用到易燃易爆介质的洁净室内宜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联动装置,便于及时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

除此之外,因为洁净厂房的密闭性,所以除极少数小规模车间外一般均应设计机械防排烟系统。而在某些使用到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产生有害有毒气体的工段,应考虑单独设置事故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管道应按规定设置调节阀、止回阀(主要防止倒灌)或密封阀,总风管穿过楼板和风管穿过防火墙时,必须安装防火阀,风管的保温、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也应选用非燃或难燃材料,并在便于操作处设置控制开关,能与净化空气调节系统保持联动,及时进行相互切换。

4、防微杜渐,科学管理。好的管理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而消防管理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针对每个岗位的特点,尤其是对那些火灾概率较高工段的操作人员应进行预先教育,加强他们的防火意识。其次,应制定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人、贯彻到位,对于生产规模较大的单位,还应设有专人进行管理,并按照相关的消防法律法规实行目标责任制度,做到奖惩分明。

篇2:粉尘爆炸火灾特点防范措施

1引言

被破碎成细小颗粒的固体物质称作粉尘。固体物质被粉碎成粉尘以后,其燃烧特性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是不燃物质可能变成可燃物质,原来是难燃物质可能变成易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发生爆炸。粉尘爆炸是工业企业防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粉尘爆炸的事故发生,而且还常常引发重大、特别重大火灾。在这些火灾中,最严重的是铝粉尘爆炸;其它发生爆炸事故较多的粉尘还有煤粉、饲料粉、塑料粉、钛酸酐粉、木粉等。

在现代企业生产中,设备在不断地更新,对粉尘爆炸控制的措施也在不断地加强,但粉尘爆炸事故仍有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能产生爆炸危险的粉状固体物料处理量的大量化,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可燃粉尘物质,以及粉尘的燃烧特性、工艺操作特性等因素所造成的。粉尘爆炸不仅多发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轻纺等工业企业,煤炭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中也较为常见。因此掌握粉尘爆炸火灾的特点和处置对策对于消防部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

粉尘爆炸前没有任何征兆,其后果却会使建筑毁于一旦。而能导致粉尘爆炸的情况很多,从农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以及工业废物的产生,到药物、食品、有机、无机物的生产等众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的爆炸时有发生,危害性极大。粉尘包括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爆炸,要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⑴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的。可燃粉尘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受热后发生分解,放出可燃气,并留下可燃的碳。无机粉尘如金属粉,虽不会热分解出可燃气,但能熔融蒸发出可燃蒸气进行燃烧,有些金属颗粒本身能进行气、固两相燃烧。

⑵粉尘粒子必须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分布状态。粉尘能否悬浮在空气中关键在干粉尘的粒径。大的颗粒难以悬浮,即使悬浮在空中也会很快沉积下来。粒径越少,其扩散作用大于重力作用,粉尘易形成爆炸层云,再加上粒子周围有足够的助燃空气,粒子才易燃烧。粉尘粒子浓度太小,燃烧放热太少,难以形成持续燃烧,不会发生爆炸;浓度太大,混合物中氧气浓度太少,也不会产生爆炸。

⑶引燃源。引燃源是粉尘爆炸的另一个必备条件,象电弧、火焰、火花和机械碰撞等。粉尘燃烧需首先加热,或熔融蒸发,或热分解出可燃气体,因此需要较多的热量。粉尘爆炸的最小起爆能量要达到10mJ以上,为气体爆炸的近百倍。

3粉尘爆炸火灾的特点

⑴粉尘爆炸起爆能量大,约数10mJ至数100mJ。

⑵粉尘的燃烧速度比气体的要小,由于其燃烧时间长及产生的能量大,所以造成的破坏及烧毁的程度严重得多。这是因为粉尘中的碳、氢含量高,即可燃物含量多。如果按产生能量的最高值进行比较,粉尘爆炸是气体爆炸的好几倍,温度可达2000—3000℃以上,最大爆炸压力为345—690kPa。

⑶粉尘燃烧要经过加热熔融、离解、蒸发等复杂过程,粉尘从接触火源到发生爆炸所需的时间即感应期要比气体爆炸长,达数十秒。粉尘爆炸感应期长使得有可能探测爆炸的苗头。

⑷粉尘爆炸能引起建筑物其它部位的粉尘再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所扬起的沉积粉尘,其浓度往往比第一次爆炸时的粉尘浓度还要大,再加上粉尘爆炸中心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稀,经过一个极短时间后形成负压区,新鲜空气向爆炸中心逆流,与新扬起的粉尘重新组成爆炸性粉尘而发生第二次爆炸。而且第二次爆炸压力比第一次爆炸压力大,破坏性更严重。

⑸粉尘爆炸由于时间短,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容易使人员中毒,因此粉尘爆炸毒性比较大。

4粉尘爆炸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爆炸的过程

⑴粉尘爆炸的火灾危险。粉尘爆炸的火灾危险主要是由粉尘的燃烧特性和操作特点所决定的。可燃粉尘具有燃烧的特性,也具有爆炸的特性,粉尘的燃烧主要取决于粉尘的干燥程度和粒度大小两个因素,粉尘越干燥、粒度越小,则越容易产生燃烧和爆炸。例如沉积在加热表面上的粉尘,由于高温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阴燃,而且最易发生阴燃的粉尘层厚为10-20mm,沉积的阴燃粉尘甚至在极轻微的震动下也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某些可燃粉尘在沉积状态下具有自燃的特性是由于某些物质在微粒粉碎状态下与空气接触时会吸附氧,并在一定条件下其粉层内温度上升,当热量不能充分散发时,温度即可继续升高而引起自燃。粉尘的自燃性不仅取决于粉层的厚度、气流方向及其风力、空气温度,而且还与粉尘颗粒的细度和结构、细孔的内外表面积等因素有关。各种不同的混杂物能对粉尘的自燃性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含油和含脂物质的掺合料,就能促进粉尘的自燃。

⑵粉尘爆炸的过程。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5预防粉尘爆炸的对策

不言而喻,预防粉尘爆炸的主要对策首先应该是排除形成粉尘-空气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和杜绝火源。装置、管道和设备的受热表面经常是燃烧的点火源,因此设备的表面温度不允许过高。任何条件下,设备的表面温度都应稍低于粉尘层的阴燃温度。另处,可燃粉尘在破碎机、粉碎设备、风管和其它带搅拌装置的设备中,经常因打出的火花而引爆,因而上述设备的零件必须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造。

⑴防止粉尘沉积和及时清理粉尘。对于处理粉料的设备或场所,要防止泄漏而使粉尘到处飞扬,尤其应将易于产生粉尘的设备隔离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并设专门的保护罩和局部排风罩或考虑吸尘装置。此外,要及时清理沉积于厂房内各角落、设备、电缆和管道上的粉尘。一般说来,这是一项技术上困难,并非经常能够顺利解决。清理前必须湿润粉尘,遇有不能用水湿润的粉尘,应该用机械除尘法,例如用抽气法定期清除粉尘,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当然,从改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入手,消除和减少粉尘向厂房内扩散是最根本的措施。

⑵加强管理,消除粉尘爆炸的点火源。由前述分析可知,粉尘爆炸的点火源有多种,必须根据操作环境可能出现的点火源种类进行针对性预防。例如,面粉加工厂的磨面机中混入金属或砂石碎块,就会打出火花而造成粉尘爆炸,为此,在净麦等前处理工序就应加强操作管理,避免能造成点火源的金属等硬物混入磨面工序,尤其要注意磁铁失效问题。

⑶避免设备中粉尘爆炸。对于设备内极易形成粉尘-气体爆炸混合物的操作,在设备中充入惰性介质、降低系统中的氧含量是目前防止设备爆炸的唯一可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粉尘-空气混合物中的氧含量会减少至火焰不能传播的数值。惰性介质可以采用氮气、二氧化碳、烟道气和用惰性气体稀释到必要最低含氧量的空气或其它工业废气以及惰性粉尘等。

6粉尘爆炸火灾的扑救措施

扑救粉尘爆炸事故的有效灭火剂是水,尤以雾状水为佳。它既可以熄灭燃烧,又可湿润未燃粉尘,驱散和消除悬浮粉尘,降低空气浓度,但忌用直流喷射的水和泡沫,也不宜用有冲击力的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防止沉积粉尘因受冲击而悬浮引起二次爆炸。

对一些金属粉尘(忌水物质)如铝、镁粉等,遇水反应,会使燃烧更剧烈,因此禁止用水扑救。可以用干沙、石灰等(不可冲击);堆积的粉尘如面粉、棉麻粉等,明火熄灭后内部可能还阴燃,也因引起足够重视;对于面积大、距离长的车间的粉尘火灾,要注意采取有效的分割措施,防止火势沿沉积粉尘蔓延或引发连锁爆炸。

7可燃粉尘爆炸案例分析

案例一:1999年2月,美国麻薩诸塞州的某铸造厂发生一起火灾爆炸案。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OSHA)与州及当地政府对此次事故直行联合調查。联合调查报告指出,火灾起因于未知点火源引燃壳模铸造机(shellmoldingmachine),再借由灌入铸造造机而形成大量沉积的酚醛树酯粉尘原料蔓延至通风系统的导管。小型的初始爆燃(deflagration)先于导管內发生,并使粉尘在导管外开始沉降。接踵而至的粉尘气云成为了二次爆炸所需的燃料,而二次爆炸的威力足以掀起屋顶并造成墙壁损毁。联合调查报告中所列的事故原因,包括下列缺失项目:①控制粉尘累积方面管理不善;②通风系统设计存在缺陷;③火炉的维护不善;④设备缺乏有效的安全装置。

案例二:2003年1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某制药厂发生一起火灾爆炸案。破坏力极大的火灾爆炸毁坏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以生产合成橡胶制药物传递元件的制药厂,造成6名员工死亡,38名人员受伤,其中包括2名消防队员。美国化学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U.S.ChemicalSafetyandHazardInvestigationBoard,CSB),其为独立的联邦机构并负责调查化学品事故,公布最终报告,结论为可燃性聚乙烯粉尘的累积于天花板上而引起爆炸。CSB并没有确定是何种原因引燃初始火灾,或粉尘是如何在隐蔽的天花板空间内散布而产生爆炸性气云。爆炸严重毁损此座工厂,造成附近工厂轻微损害。CSB指出事故原因,包括下列缺失項目:①没有进行危险评估;②对危害认识不足;③工程管理不善。

8结束语

掌握了粉尘爆炸的基理,就可据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密闭设备,通风除尘,抽风吸尘、润湿降尘、清扫积尘、控制电源,清除静电隔绝火源等。在扑救粉尘的火灾中,应注意不要使沉积粉尘飞扬起来,最好采用喷雾水流,以防发生二次爆炸。

随着经济的发展,塑料、有机合成、粉末冶金及粮食加工等工业也不断发展。粉尘的种类和用量急骤增加,加之操作工艺的自动化、连续性,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大大增加,预防粉尘爆炸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避免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为有效防止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生产可燃粉尘的工厂或车间的建设和管理及操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15577—1995《粉尘防爆安全规程》执行。

篇3: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火灾防范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燃料以其燃烧值大.烟气少而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做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从其自身的性质特点来看.使用中稍有不慎,即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甚至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分析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火灾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

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液化石油气储存站和罐瓶站的统称,并兼有两者的全部功能,其火灾危险性表现在液化石油气上。

1.容易燃烧

由于液化石油气主要是由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lo)、丁烯(C4H8)等烃类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而这些烃类化合物闪点和自燃点均较低,故液化石油气极易燃烧。

2.容易爆炸

液化石油气发生事故往往是先爆炸、后燃烧。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热值较高,比城市煤气约高6倍,所以燃烧猛烈,破坏程度严重,且爆炸威力极大,1公斤液化石油气爆炸产生的威力相当于好几公斤TNT炸药所产生的威力。

3.容易产生静电

4.容易膨胀、易流淌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快速气化,1升液化石油气挥发能变成250-350升气体。因其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泄漏后容易流淌。

5.容易引起中毒

液化石油气五色透明,有烃类的气味,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时对人体没有伤害,但长时间接触浓度超过10%以上,会使人出现昏迷、呕吐、窒息甚至死亡。

防火对策

(一)搞好站址选择和总平面布局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场所,根据国家消防法规的规定,应设在城市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不得建在人员密集区域,应选址在所在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应是地势平坦、开阔、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段。站址与居民区、城镇、重要公共建筑及站外设施的防火间距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

(二)确保重点部位的防火安全

1.贮罐区

(1)贮罐区宜布置在储配站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段,四周应设防护墙.高度不应低于2米。沿防护墙外围应有环形消防车道,并宜有直接通向储配站的安全出入口,出口宽度不应小于4米。贮罐区的排水,应经水封井排出。

(2)地上贮罐的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地下直埋贮罐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且不应小于1米。

(3)液化石油气贮罐属常温压力储存,其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均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4)贮罐上应有固定式消防喷淋装置,球形贮罐宜采用喷雾头。同时,应设轻便消防器材,每台贮罐应有两具8公斤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根据储存量.可适当设置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2.灌瓶车间

(1)建筑物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并采用不发火地面,门窗应向外开启,采用金属门窗时,应有防止产生火花的措施。车间内应有消防喷淋设施,并设干粉灭火器。车间与瓶库在同一建筑内时,应用防火墙隔开,并各自有出入口。

(2)封闭式灌瓶车间应有防爆泄压措施。在非采暖地区可建开敞或半开敞式灌瓶车间。

(3)铜瓶灌装前应认真进行检查,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禁止罐装:a、没有合格证的;b、角阀残缺的;c、瓶底座、手提护栏歪斜、松动的;d、瓶的标记不全或标记不能识别的;e。瓶体有缺陷。腐蚀严重、表面涂漆全部脱落的;f、超过检验期限的、已充装的重瓶必须进行逐个检重和检漏。

3.气瓶库

实瓶和空瓶应分区堆码,并分组布置容量为15公斤以上的实瓶应单层堆码,空瓶和15公斤以下的实瓶可双层堆码,库内应配置干粉灭火器。

4.其它安全设施也要跟上。

篇4:控制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技防措施

高层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迅速蔓延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和极大的社会影响。新疆“1.2”德汇市场火灾惨痛教训再次提醒我们,采取相应的技防措施,控制在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火势蔓延,最低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是当前消防部门急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

高层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烟囱效应,极大地加快了火势的纵向蔓延速度。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很多;一是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疏散通道和各种井道;二是建筑物外墙上的窗户和玻璃幕墙;三是建筑内部的共享空间,比如天井、疏散通道等;四是通风、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的风道、管道及其保温材料;五是变形缝和施工中预留的孔洞;六是电气线路及相关热传导构件;七是建筑内部的走廊、通道等。在一般情况下风道、管道及其保温材料填充物是火灾蔓延的主要渠道,具有隐蔽性大、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高等特点。

二、阻止高层民用建筑火势蔓延的预防措施

要切实有效地阻止高层民用建筑火势的蔓延,将火势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在采取相应的人防、物防的同时技防更为重要。主要技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高层建筑的楼梯间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成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满足: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管道井和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必须采取分隔措施。高层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建筑,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但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因管道安装的需要,只有在最后安装完成时,才能分隔封堵。另一方面在布满管道的竖井内,分层封堵在操作上困难较多。因此,施工单位常常被忽略或嫌麻烦而漏堵,因而要加强监督检查,特别在项目消防工程验收时,作为重点检查事项;

二是要阻止火势通过建筑外墙上的窗户向上蔓延。窗槛墙高度不得小于0.8m,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另外还可以在窗槛墙上设一水平挑檐,挑檐板不一定每层都设置,可根据情况而定。高层建筑使用玻璃幕墙的设置要求是: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建筑物的外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小时的不燃烧体时,可为难燃烧体;无窗间墙和窗槛墙高度小于0.8m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三是高层建筑设有中庭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这样很容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火势蔓延,造成较大损失。当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时,高层建筑内的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设成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中庭每层回廊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且上下楼层相连通部位的装修材料采用不燃烧材料,自动扶梯处要使用加密喷淋保护;

四是为防止火灾通过风道和管道蔓延,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五层,垂直风管应设在管井内。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道在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穿越通风和空气调节机房及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处、穿越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管段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的两侧等加设防火阀。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在排烟管道上设置排烟防火阀,其动作温度应为280℃。管道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其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黏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五是高层建筑内部的疏散走道等公共场所的装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应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走道隔墙应封至梁或楼板底部。走廊等公共活动部分的吊顶应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墙面和地面的装饰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烧材料;

六是对变形缝和施工欲留空洞要填塞密实。高层建筑内的变形缝构造基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当其穿过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烧材料套管,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套管空隙填塞密实。对于变形缝和施工欲留空洞由于较为隐蔽以及经常被设计、施工单位忽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以及建筑竣工后的消防检测、工程验收时要特别引起注意;

七是严格把关电气线路防火设计和施工。对一般配电线路的要求是:穿管配电干线或支干线可穿越防火分区,但在每个防火分区内引到配电箱前应设保护开关,配电支线不应跨越防火分区。一般配电的低压配电屏、配电箱不应与消防配电混用,以便火灾情况下断掉非消防用电。消防用电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宜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当采用暗敷设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涂防火涂料保护,当采用绝缘护套为阻燃材料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内。要大力推广新材料和新型电气保护措施,如:在高层建筑配电房或消防控制室安装漏电保护设施、使用桥架式扁平线路等;

八是有效地控制烟气,不仅能阻止火灾蔓延,而且还能有效地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给扑救工作减少难度。对烟气的控制,首先要合理地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区。防烟分区一般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来划分。

同时要严格按要求设计防排烟设施,如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地下室、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重要的房间等都应设排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等部位,还应设机械排烟设施,有效地控制烟气流动。同时要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层数、使用性质、重要程度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水幕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

篇5:扑救煤气火灾战术措施

1.煤气及附属设备,每班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时间,煤气区域维修人员不得少于2人。

2.煤气设备、管道和阀门应作出定期的检修计划,按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严禁在煤气设备和管道附近设置易燃及有腐蚀液体的管道。

4.煤气管道发生冻结或堵塞时,可用蒸汽加热管道,绝对禁用明火烘烤管道,防止发生起火或爆炸。

5.煤气设备停用时,应用氮气(或蒸汽)吹扫管道1.5~2小时,然后堵上盲板。

6.煤气切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7.煤气危险区的CO浓度定期测定,在关键部位应设置CO临测装置。

8.在有煤气的情况下,抽、堵盲板、修理阀门、导管时,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的,氧气呼吸器的使用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并且要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

9.凡处理煤气设备内部时,要取空气样作CO含量分析。

10.凡处理煤气设备和煤气管道时,当放散管开着时,不准在管道附近有明火,以防引起火灾或爆炸。

11.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必须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长期检修或停用煤气设施,必须打开上下孔,放散管,保持设施内的自然通风。

12.每次进入设备内部的工作人员,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13.经CO含量分析后,允许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专职监护人。

14.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取样分析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检修动火工作中每2h必须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也要重新分析,取样要有代表性,防止失误。

15.带煤气作业时,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距工作场所10米内,禁止火源,并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要离开作业点40米以外。距作业点10米以外才可以安设投光器。

16.进入管内检查前要先将管内有害气体吹扫干净,要设专人看管入口,检查完毕经检验人数,以防误封入口。在管内工作,管内温度不得超过40℃,要打开两头入孔,将露在外面的皮肤涂上防护油、戴上风帽、风镜和面罩。

17.在煤气区动火时,在有安全动火证的前提下,在动火前必须准备好沙子、蒸汽管、黄泥和沙袋子等防火用具,并将易燃物带走,用黄泥和石棉绳将泄露煤气的地方堵严,才允许动火。并且由煤气负责人同安全员等有关人员检查工具、设备和氧气呼吸器等。

18.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要可靠接地,在动火部位附近要装压力表或与附近仪表室联系。压力表必须有专人看守,而且必须用电焊,严禁用气焊动火。

19.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取空气分析以外,还应将煤气设备内易燃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认在动火过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20.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氮气,但煤气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2O)。严禁关闭煤气阀或封水阀,以防回火爆炸。

21.当直径小于或等于10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

22.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保护现场)

23.抢救煤气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入煤气危险区的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严禁用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

24.排放冷凝水注意事项:

(1)不要将煤气放出,以防中毒。

(2)经常定期排放,以保证煤气质量及安全,排放完应将阀门关死。

(3)非工作台保员严禁进入冷凝水排放小房,防止煤气中毒。

25.长期停用,大、中修或改修的煤气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作严密性试验,试验前做到以下几点:

(1)检查确有盲板,切断煤气管道。

(2)在检查管道内部时,必须有安全照明。

(3)检查所有水封,排水器进水,排水管上的开关位置,测量水封排水器,水位高度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26.煤气检修高空作业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27.冬季对煤气设备要采取蒸汽保温措施,以防冻结。

28.为保证煤气工人的身体健康,煤气工人每年要进行两次体检。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