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防毒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5

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在生产中,原料和辅助材料应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用低毒物料代替高毒或剧毒物料,是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但是,完全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从根本上解决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还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在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的脱硫、脱碳过去一直采用砷碱法。而砷碱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毒性较大的三氧化二砷。现在改为本菲尔特法脱碳和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彻底消除了砷的危害。

在涂料工业和防腐工程中,用锌白或氧化钛代替铅白;用云母氧化铁防锈底漆代替含大量铅的红丹底漆,从而消除了铅的职业危害。用酒精、甲苯或石油副产品抽余油代替本溶剂;用环己基环己醇酮代替刺激性较大的环己酮等,这些溶剂或稀料的毒性要比所代替的小得多。如以无汞仪表代替有汞仪表;以硅整流代替汞整流等。作为载热流体,用透平油代替有毒的联苯—联苯醚:用无毒或低毒的催化剂代替有毒或高毒的催化剂,等等。为了消除或减轻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多地采用了上述替代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代替多是以低毒物代替高毒物,并不是无毒操作,仍要采取适当的防毒措施。

2.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

选择安全的危害性小的工艺代替危害性较大的工艺,也是防止毒物危害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减少毒害的工艺可以是原料结构的改变,如硝基苯还原制苯胺的生产过程。过去国内多采用铁粉作还原剂,过程间歇操作,能耗大,而且在铁泥废渣和废水中含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硝基苯和苯胺。现在大多采用硝基苯流态化催化氢化制苯胺新工艺,新工艺实现了过程连续化,而且大大减少了毒物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又如在环氧乙烷生产中,以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代替了用乙烯、氯气和水生成氯乙醇进而与石灰乳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的方法。从而消除了有毒有害原料氯和中间产物氯化氢的危害。有些原料结构的改变消除了剧毒催化剂的应用,从而使过程减少了中毒危险。如在聚氯乙烯生产中,以乙烯的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单体,代替了乙炔和氯化氢以氯化汞为催化剂生产氯乙烯的方法;在乙醛生产中,以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代替了以硫酸汞为催化剂乙炔水合制乙醛的方法,两者都消除了含汞催化剂的应用,避免了汞的危害。

采用减少毒害的工艺也可以是工艺条件的变迁。如黄丹(PbO)的老式生产工艺中氧化部分为带压操作,物料捕集系统阻力大,泄漏点多;而且手工清灰,尾气直接排空,污染严重。后来生产工艺改为减压操作,控制了泄漏。尾气经洗涤后排空,洗涤水循环使用,环境的铅浓度大幅度降低。又如在电镀行业中,锌、铜、镉、锡、银、金等镀种,都要用氰化物作络合剂,而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且用量较大。通过电镀工艺改进,采用无氰电镀,从而消除了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

3.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

敞开式加料、搅拌、反应、测温、取样、出料、存放等,均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散发、外逸,毒化环境。为了控制有毒物质,使其不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造成危害,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化,以及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密闭化。

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往往与减压操作和通风排毒措施互相结合使用,以提高设备密闭的效果,消除或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设备的密闭化尚需辅以管道化、机械化的投料和出料,才能使设备完全密闭。对于气体、液体,多采用高位槽、管道、泵、风机等作为投料、输送设施。固体物料的投料、出料要做到密闭,存在许多困难。对于一些可熔化的固体物料,可采用液体加料法;对固体粉末,可采用软管真空投料法;也可把机械投料、出料装置密闭起来。当设备内装有机械搅拌或液下泵等转动装置时,为防止毒物散逸,必须保证转动装置的轴密封。

用机械化代替笨重的手工劳动,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减少工人与毒物的接触,从而减少了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如以泵、压缩机、皮带、链斗等机械输送代替人工搬运,以破碎机、球磨机等机械设备代替人工破碎、球磨,以各种机械搅拌代替人工搅拌,以机械化包装代替手工包装,等等。

对于间歇操作,生产间断进行,需要经常配料、加料,频繁地进行调节、分离、出料、干燥、粉碎和包装,几乎所有单元操作都要靠人工进行。反应设备时而敞开时而密闭,很难做到系统密闭。尤其是对于危险性较大和使用大量有毒物料的工艺过程,操作人员会频繁接触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相当严重。采用连续化操作可以消除上述弊端。如,采用板框式压滤机进行物料过滤就是间歇操作。每压滤一次物料就得拆一次滤板、滤框,并清理安放滤布等,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大量物料,并消耗大量的体力。若采用连续操作的真空吸滤机,操作人员只需观察吸滤机运转情况,调整真空度即可。所以,过程的连续化简化了操作程序,为防止有害物料泄漏、减少厂房空气中有害物料的浓度创造了条件。

4.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当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物浓度降低至国家卫生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隔离操作是把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使操作人员免受散逸出来的毒物危害。目前,常用的隔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全部或个别毒害严重的生产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排风的方法,使室内呈负压状态;另一种是将操作人员的操作处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输送新鲜空气的方法,使室内呈正压状态。

过程的自动控制可以使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得到解放,并且减少了工人与毒物的直接接触。如农药厂将全乳剂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稻瘟净等采用集中管理、自动控制,对整瓶、贴标、灌装、旋塞、拧盖等手工操作,用整瓶机、贴标机、灌装机、旋塞机、拧盖机、纸套机、装箱机、打包机代替。

篇2:综合防毒管理措施及技术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组织生产的同时要加强对防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一般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防毒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认识,要把关心员工和关心生产统一起来。要有专人分管这项工作,并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安全管理员应当好参谋和助手,把有关的职业毒害,防毒经验、改进措施、上级部署等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使有关领导能够随时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制定规划,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

每年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同时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所需经费、设备、器材要同生产计划一起安排解决。

(3)加强防毒宣传教育,贯彻群众路线

对员工进行防毒宣传教育,既要讲清说明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又要讲清职业毒害是可以防止的,教育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加强个人防护。

(4)建立健全有关防毒的管理制度

建立针对生产条件和毒物性质而实行的规章制度,对防毒更有直接意义。例如,检修设备与处理事故时的物料清除、通风排毒、防护监护等制度,进入容器、地沟、坑、槽工作时的防毒与监护制度,都是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重要措施。

(5)有关工种休假和劳动组织方面的特殊安排

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员工,实行适当缩短工作日制,以减少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在采取防毒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实行轮换制度,以便把员工从事有毒作业的延续时间限制在所能耐受的限度以内。

2.防毒技术措施

(1)以无毒代替有毒

以无毒、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或工艺,尤其是以无毒代替有毒,是从根本上解决防毒问题的最好办法。

①对于那些毒性大,卫生标准要求高,而采取防毒措施又很困难的生产工艺尽可能以无毒代替有毒。

②在选择生产工艺或确定工艺路线时,要考虑寻找新的无毒或低毒的生产工艺,把有毒无毒作为权衡选择的重要条件,以无毒代替有毒的具体例子后面专作介绍。

(2)生产设备的密闭化、管道化和机械化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把敞口设备改为密闭的设备,是防止有毒气体和粉尘外逸的有效措施。

①投料出料时为了配合密闭的生产设备,改变为使用高位槽、管道和机械投料出料,实行管道化和机械化。

②对于一些敞口操作的机械化,特别是流水作业线,往往是集中作业地点的实行通风排毒的必要条件。否则,作业地点分散将无法实现通风排毒措施。

③为提高密闭的效果,在生产条件允许时尽可能使密闭设备内保持负压状态,并且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清除跑、冒、滴、漏现象。

(3)通风排毒和净化回收

密闭的生产设备仍有有毒气体或粉尘逸出时,就要采取通风排毒措施来防毒,通风排毒的方法主要有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三种。其中以局部排风的效果最好、最为常用。

①局部排风,就是把有毒气体罩起来,排出去,也就是把有毒气体直接从它的发生源抽走,所以能够做到消耗风量小,排毒效果好,还便于有毒气体的净化和回收。

局部排风系统一般由排风罩(吸气罩)、风道和风机组成,除了风道安装和风机选择要正确合理外,吸气罩很重要,即要把有毒气体发生源有效地罩起来,又要适应生产操作情况,做到不妨碍操作。通风吸气罩的吸风口愈靠近有毒气体发生源愈好。操作口开得愈小愈好。为了适应不同的操作情况,吸气罩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矩形、伞形、旁侧、槽边、下部及移动式等。

②局部送风,则是把新鲜空气直接送到工作地点,使操作者与周围的污染空气相隔离。

③全面通风换气,是用大量新鲜空气将整个车间空气中有毒气体或粉尘冲淡到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4)隔离操作和仪表控制(自动化)

①因生产设备条件限制而使有毒气体浓度无法降低到国家卫生标准时,也可以采取隔离操作的措施,即把生产设备和人员操作地点隔离开来。这有两种做法:其一把生产设备放在隔离室内,而用送风使隔离室保持负压状态;其二把人员操作地点放在隔离室内,而用送风使隔离室处于正压状态。

②远距离控制,则是用仪表控制生产,而使人员操作地点远离生产设备,因而叫仪表控制,这种仪表控制,因为容易忽视生产设备的排毒,所以在人员要进入车间修理设备或处理事故时,要特别注意采取防毒的临时措施。

3.防毒卫生保健措施

这是从医学卫生方面直接保护从事有害作业工人的健康,主要措施有:

(1)个人卫生

如饭前洗脸洗手,车间内禁止吃饭、饮水和吸烟,班后沐浴,工作衣帽与便服隔开存放和定期清洗等等。

(2)保健食品

①按照国家规定供给从事有毒作业人员保健食品,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②保健食品的发放范围应当是有显著职业性毒害并对营养有特殊需要的工种。

(3)定期健康检查

由卫生部门对从事有毒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以便对职业中毒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实行就业前健康检查,发现患有禁忌病的,不要分配相应的有毒作业,在定期检查中发现患有禁忌症时,也应及时调离相应的有毒作业。

(4)中毒急救

对于有急性中毒危险的作业,工厂医务室要随时准备有关急救的医药器材,以便必要时抢救中毒事故。

(5)其他

对一些新的有毒作业和新的化学物质,应当请职业病防治院、卫生防疫站或卫生科研部门协助进行卫生调查,做动物试验。弄清致毒物质、毒害程度、毒害机理等情况,研究防毒对策,以便采取有关的防毒措施。

篇3: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冶炼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铅(包括再生铅)冶炼设计、生产、管理及铅冶炼企业防尘防毒的设计、布局和施工。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3840—87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6758—1997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铅烟leadfume

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铅蒸汽在空气中迅速冷凝及氧化后形成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直径小于或等于0.1μm。

3.2铅尘leaddust

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漂浮于空气中的含铅固体微粒,其直径大于0.1um。

4基本要求

4.1工艺设计

4.1.1建设项目中的防尘防毒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2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物料落差。优先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4.1.3企业中引进的国外防尘防毒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定或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全部设计应符合我国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4.1.4铅冶炼车间空气中的铅烟、铅尘、粉尘浓度必须符合TJ36的规定,废气排放浓度必须符合GB16297的规定。

4.2厂房设计

4.2.1厂址选择

4.2.1.1建筑项目的厂址选择,应避开人口稠密区,应位于城值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1.2铅冶炼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必须按TJ36、GB3840以及有关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规定,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如无明确规定的应由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所在地区的劳动、卫生、环保、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2.2厂区布置

4.2.2.1烟囱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2.2厂区布置应合理布局,减少粉状物料的运输距离和中转次数,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和往返运输。

4.2.2.3生产区内部布置应避免尘毒的交叉污染。

4.2.2.4厂房布置应根据缩短工艺流程和减少产尘毒点的因素而确定,并有利于建筑物通风、采光。

4.2.3厂房建筑

4.2.3.1厂房内的建筑物构件应减少易积尘的凹凸部分。厂房内墙及屋顶的内表面应光滑平整。

4.2.3.2生产车间地面应平整,便于清扫。车间内应设防腐、防渗地沟和集水池。

4.2.3.3厂房面积和厂房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布置和通风净化的要求。

5工程技术措施

5.1烧结焙烧

5.1.1原料仓应保证物料正常流动,严防塌料和粉尘外逸。

5.1.2封闭结构的原料场,其桥式抓斗吊车司机室,应安装空气调节与净化装置。

5.1.3物料的转运点或落差处应设置密封溜槽,凡有扬尘的转运点应设局部通风净化装置。

5.1.4破碎机、振动筛、给料机等设备应设置密闭罩,并配有局部通风净化装置。

5.1.5皮带输送机转运点及卸料口均进行密闭,并设通风净化装置。

5.1.6圆筒冷却、返粉转运、精矿干燥、破碎与混料等工序采用湿式收尘,其排出的污水送至浓密机沉淀,上清液循环使用,底流送至冷却圆筒作返粉冷却用。

5.1.7烧结块、杂料、集炭等的给料机和计量装置及料罐给料处、焦炭、原煤筛分转运处应设置排风罩并净化。

5.1.8鼓风烧结机和点火炉应设密闭装置,机尾应采用局部排风罩,可根据工艺要求,将净化后的气体返回至烧结作为鼓风用。或达标后排放。

5.1.9鼓风烧结机尾部的齿辊破碎机及链板输送机转运处,应设置密闭罩并通风净化。

5.2鼓风炉熔炼

5.2.1鼓风炉进料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5.2.2鼓风炉加料口应安装排烟罩并净化。加料口应保持严密,防止烟尘外逸。

5.2.3鼓风炉放渣口及至前床的铅渣溜槽,前床排渣口、活动溜槽及渣包,放铅口、铸锭等放散烟气的部位,应靠近设置排烟罩或活动排烟罩,并进行净化。

5.2.4渣包的倾渣点应设置排风罩。

5.2.5密闭鼓风炉冷凝器铅泵池上方,熔剂槽、分离槽、贮锌槽等工作门上方及冷却槽出料口等放散烟尘的部位,应设置通风净化装置。

5.2.6浮渣破碎点应设置密闭罩并通风净化。

5.2.7鼓风炉和烟花炉水淬池冲渣入口处上方设置通风净化装置。

5.2.8烟化炉作业场所宜设排风装置。烟化炉加料口可采用侧吸罩。

5.2.9粉煤制备的破碎、筛分和输送应进行尘源密闭并通风净化。

5.2.10扬尘的物料场,应设有固定或移动工喷水或喷雾装置。

5.2.11凡用于吊运熔融铅、高温渣的桥式吊车司机室,采用空气调节与净化装置。

5.3粗铅火法精炼

5.3.1熔铅锅和浇铸机应设密闭罩或吹吸式通风装置;装置应满足操作方便的要求。

5.3.2熔铅操作应减少操作人员在锅台的作业时间,装完锅后,应立即盖好烟罩。

5.3.3加入反射炉的粉料、碎料应采取控制粉尘逸散措施。

5.3.4反射炉加料、放铅、放渣溜槽处应设通风排烟装置。

5.3.5散装物料远距离运输时,应采用自动卸料的集料箱、密闭罐或其他专用运输设备。

5.3.6用于熔铅锅和反射炉作业的桥式吊车司机室,采用空气调节与净化装置。

5.4电解精炼

5.4.1电解厂房应设整体全面通风换气装置。

5.4.2电解残渣(阳极泥、碎渣)暂时堆存时,应设专门容器或堆放,不得放在露天或有水流失的地方,避免造成污染。

5.4.3制造硅氟酸及硅氟酸铅的设备应加盖密封,作业间设排风净化装置。

5.4.4粉状物料不论散装或袋装,不得存放在露天,应储存在料库或料仓中。

5.4.5冶炼车间作业场所及允许湿扫的生产设备的清扫,应采取湿扫、湿抹的方式。含铅废水应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或净化后循环使用。

5.4.6制造阴极的阴极锅、电铅锅及铸锭设备均应设置排风净化装置。

6通风净化系统设置

6.1尘毒源密闭

6.1.1对产生尘毒设备和地点应根据设备放散尘毒的特点、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情况,按照GB/T16758的要求,分别采取局部密闭、整体密闭或大容积密闭的密闭方式。

6.1.2密闭装置的结构应牢固、严密,并便于操作、检修。

6.1.3密闭罩上的观察窗、操作孔和检修门应开关灵活并且具有气密性,其位置应躲开气流正压较高的部位。密闭罩的吸风口应避免正对物料飞溅区,应保持罩内产生均匀的负压。

6.1.4收尘设备、冷却设备、烟管、排灰设备和烟尘输送系统应密闭。

6.1.5车间内凡产生尘毒的岗位和场所均应设密闭防尘毒的控制操作室或工人值班室。有条件的可在上述场所空气调节装置。

6.2系统装置

6.2.1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厂房条件和产尘毒点等情况,设计净化系统。

6.2.2设计净化系统时,应合理确定系统风量,各管段风速和其他技术参数。

6.2.3根据国家排放标准、除尘器进口处尘毒浓度、性质、以及系统的风量和生产设备的类型,合理选择收尘器。

6.2.4收尘器收下的粉尘宜采用真空输送方式使其返回工艺系统,避免二次污染。

6.3系统维护

6.3.1收尘器应按其性能和规定的技术要求正确使用,并定期检测其工作状态,保证效率达到设计要求,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3.2通风净化系统设备的维护、检修、更新改造应纳入企业的生产设备维护、检修计划中。生产设备进行大修时,通风净化系统的设备必须同时检修、同时投入运行。

7管理

7.1企业应制订治理尘毒的技措计划,并列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加以实施,使作业场所空气中尘毒浓度和废气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7.2企业应制订必要的防尘防毒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7.3企业应根据生产规模和防尘毒的需要,配备防尘防毒管理人员,具体负责防尘防毒工作的管理与防尘防毒技措项目的实施。

7.4企业应将生产车间的尘毒治理目标列入各级经济技术考核责任制中。

7.5定期检测车间空气中的铅烟、铅尘和粉尘浓度,并将检测结果整理归档。

7.6尘毒检测的项目、采样点的设定及数量、采样时机、采样频率、采样方法、采样记录、分析方法均按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执行。

7.7建立健全职工上岗前和定期的防尘防毒安全卫生知识、安全卫生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

7.8企业对从事尘毒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不适应者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7.9工人在从事尘毒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7.10企业应根据TJ36设置生产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和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