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格式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格式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2

1总则1.1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氨泄漏预防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范围,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508号)《关于加强燃煤机组脱硫脱硝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国能安全[2013]296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大唐集团制〔2009〕47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江苏省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规定》《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应急预案》《防止烟气脱硝系统液氨泄漏的重点要求》大唐集团生〔2013〕854号.doc1.3适用范围1.3.1适用于本企业防止氨泄漏管理及泄漏后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1.3.2?本预案为《大唐南京发电厂综合应急预案》(简称《综合应急预案》)的专项预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综合应急预案》使用。1.3.3若因灾情发生后导致人身伤亡、火灾、全厂停电、环境污染事件等,可按需要同时启动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1.3.4本预案指导发生按泄漏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工作。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2.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的基础作用。各公司、部门、专业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2.2.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本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下,各公司、部门、专业项目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2.2.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部门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统一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部门不同专业队伍的作用,依靠统一协调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2.2.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2.2.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3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事故风险的来源、特性3.1.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体,危险品中属于3.2类有毒气体,其分子式为NH3。在标准状态下,其密度为0.771kg/m3,常压下的沸点为-33.41℃,临界温度为132.5℃,燃点为651℃。氨挥发性大且易溶于水,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氨气与空气(15~28%)或氧气(14.8%~79%)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3.1.2化学性质(1)可燃性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虽然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但在空气中持续接触火源,便会发出绿色的火焰,燃烧后生成氮气和水。(2)爆炸性氨按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会引起爆炸。另外,液氨与氟、氯、溴、碘、强酸接触,会产生剧烈反应而爆炸、飞溅。(3)腐蚀性对铜、铜合金等有强烈的腐蚀性,故氨系统中不宜使用铜零部件。3.1.3存在危险性分析(1)若遇高热,会导致存贮设备压力容器超压,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性。(2)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发生爆炸。(3)氨大量泄漏时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危机周边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4)氨可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3.1.4人体毒害性分析(1)对呼吸系统的伤害氨是敏感性气体,很低的浓度即可被察觉,通常浓度在5~10ppm即可闻到臭味,对嗅觉产生影响,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等症状。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患者会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黏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窒息、中毒性肺水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2)微量的氨进入眼睛,会产生刺激流泪。高浓度的氨进入眼睛时,会侵害眼睛内部,导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3)如持续吸入微量氨气,会引起食欲减退,并对胃有损害。(4)液氨如直接接触皮肤,会引起冻伤、灼伤等症状。(5)接触大量氨后还会造成肝损伤,危机生命。(6)微量的氨接触到伤口,会产生剧痛。3.2事故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3.2.1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1)氨区内液氨储罐、卸料压缩机、蒸发槽、缓冲罐等设备及其管线、阀门、法兰。(2)脱硝反应器及氨区至脱硝反应器间的设备、管线、阀门、法兰等。(3)现场运液氨槽车。3.2.2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1)液氨(气氨)系统连接阀门、管道及附件损坏、开裂;卸料过程中造成的泄漏,泄漏点尚可切断与系统隔离,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及人身安全。(2)因气氨罐、气氨母管遇高热、超压造成罐体根部阀门、法兰或罐体、管道爆裂,致使大量气氨泄漏和脱硝系统全部停运,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及人身安全,甚至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3)因设备损坏、高温、雷击、过量储存或其它不可抗力造成液氨储罐、槽车罐体或罐体根部连接部大量泄漏,以及氨系统突然着火、爆破。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及人身安全,甚至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污染周边环境的环保事件。4事件分级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大型机械设备事故一般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级:4.1?符合Ⅰ级响应条件的事件:大型机械事故已经或预期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重伤;或预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以上;造成事态特别严重,超出江苏省公司应急处置能力,亟待外部力量应急救援的事件。4.2?符合Ⅱ级响应条件的事件:大型机械事故已经或者预期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或预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以上,造成事态较严重,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的事件。4.3?符合Ⅲ级响应条件的事件:大型机械事故造成1人以上重伤或多人轻伤;或预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以上;超出现场的应急处置能力,亟需救援处置的事件。4.4?符合Ⅳ级响应条件的事件:大型机械事故造成有人轻伤或处于危险境地需救援;或预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事故威胁或即将威胁运行设备正常运行;亟需救援处置的事件。5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5.1组织机构组?长:厂长副组长:党委书记经营副厂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常务副组长:生产副厂长成员:发电部、设备部、检修部、安监部、物资部、厂办、消防部、人资部副职。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值长日常管理机构成员:运行单元长、运行值班员、点检员现场总指挥:厂长现场副总指挥:生产副厂长5.2组织机构职责5.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提出修订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负责监督做好防止氨泄漏预防措施及每年组织全厂氨泄漏应急救援演练。对发生事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决策,调配各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现场的态势,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5.2.2值长职责负责事件时的生产指挥,指挥调度发生扩散事件时及时隔离运行设备系统;当事故危及人身安全时,应立即通知值班人员从上风口离开工作地点或通知值班人员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器具;在处理扩散事件的同时汇报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厂部。5.2.3安监部职责事故现场存在火险或火灾时,对事故现场进行灭火和防火,经有关部门同意或请求,使用高压水枪对扩散毒气进行洗消、降毒。进入事故现场人员应着消防服或戴防毒面具或正压呼吸器。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用最快速度将伤员从事故现场搬运到安全地带。负责组织事故处置方案的编写。监督各级人员、各部门在事故时按预案进行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的情况。发现预案存在不足,立即组织修编。5.2.4厂办职责做好事故地点的人员警戒、疏散工作。隔离带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保证除应急抢险人员及指挥部同意的人员外,其它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隔离区内。同时监督进入隔离区内抢险人员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或其它防护用品,否则不得入内。根据命令,随时派出足够车辆参加抢险工作。5.2.5人资部职责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救治。5.2.6设备、检修部门职责参与方案的审核和编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方案,防止同类事件的重复发生。对现场进行监测。对抢险提出指导意见,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5.2.7日常管理机构的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全面指挥突发事件的先期应急救援工作。5.2.8响应应急机构结构图5.2.9应急办公室主要职责:(1)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2)组织、督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和演练工作。(3)负责监督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4)掌握应急处理和恢复情况,组织善后处置工作。(5)负责汇总、通报事故(事件)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归口管理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及时向地方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有关单位汇报。5.2.10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1)接受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命令,具体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和调度。(2)全面了解灾害的情况,确保科学、有效、有序施救,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调整应变措施。(3)掌握灾情发展的趋势,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及时做好与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系,当人身事故或预测升级时,立即汇报。(4)组织涉及相关设施的处置,必要时决定危险区域现场人员的疏散或撤离。(5)调动、协调应急工作组参与抢险救援工作。(6)具体负责应急后期处置工作,制定现场恢复的措施做好现场的保护工作。(7)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授权,抢险救援结束后,宣布应急结束。5.2.11应急救援现场各工作组职责:(1)抢险救援工作组:由应急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组长,由事发部门现场抢险人员、其他分部抢险人员、厂长办公室、安监部、设备部、策划部、人资部、物资部、维修部、发电部、物业公司、燃料部、粉煤灰运输公司、实业总公司等人员组成。(2)主要职责:负责人员伤害的抢险;被困人员的紧急救援;被困人员的紧急疏散;被困物资的抢险;抢修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抢险、抢修人员的自身安全;设备的抢险、抢修;抢险、抢修中技术支持;灾情过程中生产设备特殊运行方式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应急现场的通信畅通;抢救物资的采购、临时贮存、发放和回收;确保抢救物资质量;为应急救援提供物资保障。(3)稳定生产工作组:由当值值长任组长,安监部、设备部、策划部、物资部、维修部、发电部、物业公司、燃料部、粉煤灰运输公司、实业总公司等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运行设备的调度和电网的稳定;与省调联系,稳定机组运行;提供灾情引起设备破拆的技术支持;灾情过程中生产设备特殊运行方式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负责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协调生产运行设备的处置和运行操作;组织灾后的设备损失的评估;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运行操作;管辖范围内的运行和停役设备及现场的巡检;发现灾情及时汇报;运行设备事故预想的制订;保护事故现场;组织或协助事故调查。(4)综合协调工作组:办公室主任任组长,由由厂长办公室、策划部、人资部、财务部、思政部、实业总公司等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经总指挥授权向外发布灾情;经总指挥授权,负责联系人力和物资的外部救援;接待外来人员或应对外界媒体;组织救灾全过程的录像摄制;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政府部门的关系;抢险现场人力资源的调配;负责撤离人员的安置;所需救援物资或人员的交通工具的安排;抢险现场,抢险、抢修人员的饮食供应;抢险现场,抢险、抢修人员的物品供应;突发事件信息的统一发布。(5)安全保卫组:由安监部主任任组长,由安监部、厂长办公室部等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组织监督检查各部室、部门(分部)抢险救灾措施的落实;受灾场所的安全秩序;监督抢险、抢修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监督和预防次生事故的发生;生产、生活区域的安全警戒;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6)医疗救护组:人资部主任担任组长,由医师、专职等医护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组建抢险现场的医疗救护站;受伤者的紧急救助;与地方医院联手救治;与地方医院联系、护送被救治人员。(7)物资供应组:由物资部主任任组长,由财务部主任及专职、策划部主任及专职等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调集有效资源,提供最及时、最大限度的物资保障和供应;抢险资金的落实。(8)善后处理组:由工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由厂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工会等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伤亡员工家属安抚、慰问和补偿;稳定员工情绪,确保生产自救工作顺利进行等工作。6预防与预警6.1风险监测6.1.1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为设备部、维修部、发电部。6.1.2风险监测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对事故征兆进行纠正活动,防止该现象的扩展蔓延,逐渐使其恢复到正确状态,并建立相应信息档案。6.1.3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获得的信息人直接报告值长,值长按汇报程序报告。6.2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6.2.1预警分级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大型机械设备突发事件预警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四种级别:Ⅰ级预警,预计将要发生I级大型机械设备突发安全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Ⅱ级预警,预计将要发生II级大型机械设备突发安全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Ⅲ级预警,预计将要发生III级大型机械设备突发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Ⅳ级预警,预计将要发生IV级大型机械设备突发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展。预警的发布程序通过会议或授权形式进行预警信息发布(1)召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在会议上发布预警;(2)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授权由应急办公室发布预警;(3)根据人员伤亡情况变化,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时变更预警等级,由应急办公室发布预警。预警信息包括人身伤害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预警信息发布可采用网页公告和短信平台形式,尽快把信息传到所有部门和班组。Ⅲ级及以上的预警信息同时上报江苏省公司。6.2.3预警行动在应急预警期间,应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三级及以上的应急预警期间,每天8:00和20:00前向江苏省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进展情况,落实各项防范措施:(1)按照要求检查确认各类抢险、抢救的防护用品、医疗设备、交通用具、通讯装备、消防设备、生产和照明的备用电力设备、检测设备、器材、备料配备齐全。(2)应急队伍熟悉各类人身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步骤。(3)检查确认人员疏散通道、集合地点安全可靠,适时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妥善安置。(4)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的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作业或活动。6.2.3预警发布后应对程序(1)在预警状态下,各应急处置工作组要做好大型机械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按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要求,落实各项预警控制措施。(2)在预警情况下,各应急处置工作组要以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为目标,全力以赴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6.3预警结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确认无引发大型机械事故的可能性时解除预警状态,将预警解除信息通过广播、通信、信息网络等方式通知各应急处置组。7信息报告7.1预警电话本厂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8888。突发生事件24小时接警电话:外线025-内线8888?厂部办公室:外线025-内线8011集控室值长:外线025-内线8888?辅控室:外线025-内线8288设备部:外线025-内线8161?安全监察部:外线外线025-内线8091消防24小时值班:025-内线80947.2及时报告7.2.1发生Ⅳ级事件时,发生大型机械突发事件的部门负责人及时宣布启动本部门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并向应急办公室汇报。7.2.2发生Ⅲ级事件时,启动本预案,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省能监办、江苏省公司报告;大型机械突发事件中有人员伤亡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把信息向上级单位通报。7.2.3发生Ⅱ级及以上响应条件的事件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省能监办、江苏省公司报告。7.2.4大型机械突发事件发生后,厂部办公室负责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统一发布信息。其它各部门及员工未经授权严禁擅自对外发布信息或发表对事件的评论。7.3报告内容7.3.1内部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2)事件原因、性质、范围、严重程度。(3)事件已造成的影响和发展趋势。(4)报告人姓名、单位及通讯电话。7.3.2向上级单位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名称、事故发生时间、受灾中心位置、企业受灾面积。(2)事件简要情况。(3)人员疏散、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4)当前大型机械设备设施、建(构)筑物损坏情况。(5)现场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器材到位情况。(6)已采取的措施和救援请求。8应急响应响应分级根据人身伤害事故分级和分级响应的原则,的应急响应级别相对应分为四级,发生Ⅰ级和Ⅱ级突发事件时,应急响应由集团公司、省公司组织实施,厂级配合应急响应;发生Ⅲ级突发事件时,启动厂级应急响应;发生Ⅳ级突发事件时,启动部门应急响应,各相关部门进入预警状态。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8.2响应程序8.2.1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办公室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根据突发事件报告的详细信息及事态发展趋势,按照突发事件分级规定,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建议响应级别。8.2.2响应启动(1)发生符合Ⅳ级响应条件的事件,部门负责人宣布启动现场处置方案。(2)发生符合专项预案Ⅲ级响应条件的突发事件,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宣布启动相关专项预案8.2.3响应行动启动应急预案后,相应的应急指挥部门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进行应急行动,通知应急体系有关人员到位,成立现场指挥部和各工作组,召开应急会议,安排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开展救助、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8.2.4信息报告根据掌握的信息按照信息报送规定向上级单位报告事件情况。8.3应急处置8.3.1氨区日常管理防备措施1.氨区的防护配备(1)氨区应配备下列防护用品,以有效监视氨区安全状况及减小泄漏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滤式防毒面具(配氨气专用滤毒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气密式)防化服、橡胶防冻手套、胶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便携式氨浓度检测仪、应急通讯器材、救援绳索、堵漏器材、毛巾等。(2)防护用品应在集中控制室、氨区分别存放,以便于使用。运行管理及相关消防人员每月对防护用品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更换。(3)氨区应按要求配备适量2%的醋酸水或2%的硼酸水,并有充足的氮气储备。(4)沿氨区围墙部位及液氨储罐、卸氨站等重要部位应安装氨气泄漏检测器和视频监控系统,氨气泄漏检测器和视频信号应传输至集控室。氨气泄漏检测器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测试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对氨气泄漏检测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检,确保不出现误报、漏报现象,检测报告存档备查。2.氨区消防水管理(1)氨区消防喷淋水系统应做到备用良好。冬季寒冷地区应根据当地气温情况对消防水地上管道进行放水,必要时地下管道亦应采取伴热,以保证消防水随时可用。(2)氨区消防喷淋水系统应每月试喷一次(冬季可根据情况执行)。试喷时采用氨气触发就地氨气泄漏检测器联动、DCS画面发指令触发两种方式分别进行。(3)消防喷淋水系统或相关设备因检修退出运行时必须通知本厂消防部门,重新投运后需进行试喷试验,以确保备用。(4)氨区周围消防器材齐全完整,按要求进行检查。氨区周围消防栓及消防带数量充足。(5)氨区洗眼器应采用生活水,冬季做好防冻措施,保证随时可用。(6)氨区稀释槽应良好备用,每周进行换水一次,冬季做好防冻措施。3.加强运行管理工作(1)运行人员应加强氨区的运行管理,定期按要求对氨区相关设备进行巡检,及时发现系统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消除,发现现场出现泄漏时立即报警。(2)加强对液氨罐液位、压力等氨区重要测点的监视,及时分析参数的异常变化。(3)氨区有启停、切换等重大操作时,巡检必须先到就地做好充分检查准备工作。(4)氨区所有阀门应采用失电关闭型,运行中应定期对液氨罐气侧、液侧进出口阀门进行远方传动,确保事故状态下能可靠关闭。(5)脱硝系统正常停运时,在停止喷氨后应维持烟气系统继续运行30分钟左右,以吹扫尽催化剂内残留氨气。(6)脱硝系统停运后应及时关严脱硝塔前气氨阀门,防止氨气漏入,同时关严液氨储罐气侧、液侧手动门。4.做好防火、防爆工作(1)禁止在已投运的液氨、气氨设备,管线及周围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动火时,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动火工作票,进行氮气置换,测量氨气浓度不大于20PPm后方可开工,动火工作完毕后及时清理火种。(2)现场动火应严格执行动火工作制度。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分钟,如超过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间隔超过30分钟,应重新取样分析,特殊作业还应随时进行检测。(3)氨区内及周围禁止存放检修物品、杂物及易燃易爆物品,周围通行车辆应加阻火器。(4)在脱硝塔内或锅炉内部(无脱硝旁路系统)动火前,应检查确保炉前气氨阀门关闭,并按要求测量动火区域氨气浓度合格后方可动火。(5)氨区及脱硝塔相关区域照明系统应由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网络组成,事故情况下,事故应急灯应能至少持续1个半小时。照明设施及开关必须选用防爆型设备,氨区压缩机等设备电机应选用防爆(隔爆)型。(6)进入氨区,必须进行登记,禁止带手机、打火机,禁止穿带铁掌的鞋进入。(7)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氨区防雷设施的接地、液氨设备和管道静电接地检查检测,确保装置完整无损。当接地电阻大于设计值时,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解决。(8)氨区周围应设置风向标,其数量、位置、高度应考虑在事故状况下各方向均能辨识到风向。8.3.2压力容器监督管理1.液氨储罐为压力容器,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2003]207号)注册登记,并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规定监督管理。2.液氨储罐安装前按照《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执行验收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技术资料审查、外观检查、厚度抽查和无损检测等。3.各企业做好液氨储罐日常监督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年度检查,新安装压力容器投用满3年内必须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下次定期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确定,一般3-6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检验内容和要求,按照《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R7001—2004)规定进行,并将检查、检验的记录和报告存入压力容器技术档案。4.液氨系统相关压力管道应按照《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0001—2009)规定监督管理,对管道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线检验(年度检查),新投用管道首次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下次全面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管道安全状况等级确定,一般3~6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检验内容和要求,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3]108号)规定进行,并将检查、检验的记录和报告存入压力管道技术档案。5.液氨金属管道除需要采用法兰连接外,均应采用焊接。管道安装或维修后焊缝应进行100%无损检测,并进行泄露试验。泄露试验时,应重点检查阀门填料函、法兰或者螺纹连接处、放空阀、排气阀、排污阀等处。验收移交时,还应对安装焊缝进行不少于20%的无损检测复查。6.安全阀入口处应安装氨用切断阀,正常运行时,该阀必须保持全开并加铅封,切断阀的直径不应小于安全阀的入口直径。7.压力表和安全阀、截止阀等于氨接触的部件应放与氨介质相适应,宜选用氨专用压力表和氨专用阀门。不应采用灰口铸铁材料的阀门和使用含铜材质和镀锌镀锡零部件。8.3.3液氨接卸管理1.卸氨前准备工作(1)检查运装液氨槽车车况良好,《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等相关证件资质齐全。(2)液氨槽车进入厂区前,及时通知本厂消防部门,以便做好应对措施。(3)卸氨前确认氨区消防喷淋水系统、生活水系统及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随时可用。(4)卸氨前检查防护服、防毒面具、正压呼吸器等防护用品完好备用,以防不测情况。(5)进行接卸操作的液氨罐应停止向蒸发槽供应液氨,相关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均显示正常。(6)新安装或检修后的液氨储罐,应先进行氮气置换或抽真空工作,当罐内气体氧含量小于2%或真空度不低于0.086MPa后,方可进氨。2.卸氨操作及注意事项(1)液氨槽车进厂时,应按照规定行车路线行驶,在指定地点停车或等待。等待停车位置应避免阳光直晒,并与其他车辆、热源、危险场所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2)卸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接卸安全操作规程。(3)接卸应采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禁止使用软管接卸。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应设置在储罐区围栏(围墙)内,禁止单独设置于围栏(围墙)外、通道旁。(4)卸氨过程中,驾驶员、押运员和企业接卸操作人员等相关人员必须在现场,驾驶员必须离开驾驶室。卸氨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5)液氨槽车开至卸氨位置后熄火,做好固定措施并接好防静电导线,在车身前后约2米位置放置醒目的安全标示牌。(6)槽车与液氨罐连接完毕后,应微开相关阀门对系统进行充压,待确认管道、阀门、接口无泄漏后方可进行卸氨操作,开关相关阀门应缓慢进行。(7)卸氨管道液氨流速不宜超过1.5m/s,现场操作时应通过调节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压差来控制卸氨速度,通常维持液氨槽车压力大于液氨储罐压力0.2MPa左右。(8)卸氨时注意液氨储罐储量不大于85%的罐体容积,禁止液氨罐超压、超装。卸氨后,应用便携式氨气检测仪对相关管道设备进行检测。(9)卸氨时周围严禁烟火,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物品。(10)卸氨过程中严禁用蒸汽或其他方法加热贮罐和槽车罐体。(11)卸氨时严密监视槽车压力,应保证槽车内残压不得低于0.3Mpa,且相关管道液氨或气氨不得向大气排放。(12)液氨接卸应避开夜间进行。另外若卸氨过程中发生雷电天气、设备管线泄漏、生产操作异常等情况,应停止卸氨,立即汇报。(13)液氨卸车结束后禁止立即打火启动槽车,待确认周围空气中无残氨5-10分钟后方可启动槽车。9应急演练管理9.1企业必须针对液氨储存、接卸环节可能发生的泄露、火灾、爆炸的事故,编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由企业分管负责人审批,主要负责人签发。9.2液氨使用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审,及时完善相关应急措施,补充相关应急救援物资。9.3每季度液氨使用、接卸等生产岗位及专责负责人应进行一次防毒面具、正压呼吸器、防护服等穿戴的演练,并做好记录。10应急处置10.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10.1.1氨区泄漏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员应立即汇报值长,值长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10.1.2运行人员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规程处理。10.1.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10.1.4异常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应启动环境污染事故、人身事故、火灾事故等事故处置方案。10.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应急处置原则:“先控制”(控制扩散区域和中毒人员),“后处置”(疏散救人、处置毒源)和“救人第一”的原则。10.3现场人员防护要求10.3.1进入事故处理现场,必须穿防化服、防化手套、防化鞋、防毒面罩等必要防护用品,避免皮肤有裸露部位。10.3.2在氨浓度大于2%或者不清楚的情况下,必须穿戴正压式呼吸器方可进行处理。10.3.3进入处置场所时,在戴上必要的防护用品的同时,必须排一人(或多人)穿戴好防护用具,在外面监护,以防不测。10.3.4防护用品及正压式呼吸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存在破损、泄漏、气压不足等影响功能的器具禁止使用。10.3.5防护用品及正压式呼吸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存在破损、泄漏、气压不足等影响功能的器具禁止使用。在呼吸面具不足的情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组织人员尽快逃离。10.4可控性泄漏处置10.4.1可控性泄漏是指泄漏设备存氨量少或上游部位阀门能可靠隔离、残氨外泄等量少可控性泄漏事故。10.4.2可控性泄漏事件一般由现场发现人员处理。此时运行人员应首先选择远方关闭泄漏部位上游的阀门,检查消防喷淋水系统动作正常。然后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具到就地检查泄漏部位、泄漏状况、现场检修及人员情况,并根据情况逐级汇报。如有人员伤亡首现进行现场急救,同时通知医护人员到场。在做好自身防护后,辨识风向后沿上风口路线关闭相关阀门隔离后,通知检修部门消缺。10.5大量非扩散性泄漏处置10.5.1发生氨系统大量泄漏但扩散范围不大时,运行人员应首先检查液氨罐气侧、液侧气动阀门已关闭,同时检查消防喷淋系统动作正常,迅速穿戴防护用具到就地检查泄漏部位、泄漏状况现场检修及人员情况,并根据情况逐级汇报,如有人员伤亡首现进行急救。10.5.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警后启动相关预案,组织医护人员、消防车到现场紧急处置。消防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准确到达事故现场,从上风向喷射开花或喷雾水流对泄漏出的有毒气体进行稀释、驱散,局势控制后做好自身防护,沿上风口路线关闭隔离系统阀门,然后对泄漏区域采用大量的消防水进行稀释。10.5.3医护或救援人员到场后立即将受伤中毒人员安置到上风向安全地带,设置警戒线和警戒人员,并按要求展开现场救护工作。泄漏控制完毕后应接通消防水对泄漏液体进行稀释或中和,以减小泄漏液体的危害。10.6扩散性液氨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处置10.6.1当发生不可控性氨泄漏或发生扩散性液氨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应立即逐级汇报,启动相关预案。10.6.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启动事故处置方案展开自救的同时,应立即通知地方消防部门参与,地方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大量消防车迅速、准确达到事故现场,从上风向喷射开花或喷雾水流对泄漏出的有毒气体进行稀释、驱散。局势控制后做好自身防护,沿上风口路线关闭隔离系统阀门,切断漏源,然后对泄漏区域采用大量的消防水进行稀释。10.6.3医护或救援人员到场后,为避免现场发生火灾、爆炸等继发性扩散事故,应将中毒人员安置到远离事故现场区域,并按要求开展急救工作。10.6.4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地方政府联系请求社会性应急救援,并根据风向、风速及液氨泄漏情况,紧急通知有可能受到威胁和危害的相邻区域、单位、周边居委会,进行人员疏散和转移。转移路径应由专人引导,备好湿毛巾,朝上风向处转移,禁止顺风跑或在低洼处停留。10.7现场急救处置任何情况下,抢救人员应首先判明风向,将患者移置上风向的安全地带,在确保抢救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前提下开始急救处理,并通知医疗小组尽快赶到现场。10.7.1对皮肤的处置立即脱去全部脏衣服,将受损的部位用充足的冷水冲洗10min以上。接着可用柠檬汁、柠檬酸、2%醋酸或2%硼酸水冲洗。最后再一次用清水洗净受伤部位。注意不能在受伤部位涂软膏之类的药,要用布把伤口盖上,并用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擦洗湿润。10.7.2液氨冻伤的处理若有液氨溅到皮肤上,液氨将迅速气化带走热量,引起皮肤冻伤。当液氨溅到皮肤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连续冲洗冻伤部位30分钟以上,随后在冻伤部位敷上防冻软膏,情况严重者应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10.7.3溅入眼部处理立即用充足的清水洗眼,如果要用硼酸水来冲洗,在准备硼酸水的过程中必须不间断地用清水洗眼。10.7.4吸入体内处置如果患者能够饮用饮料,应给以大量的0.5%柠檬酸溶液或柠檬水;如患者呼吸已变得微弱时,可用2%硼酸水洗鼻腔,促使其咳嗽;如患者已呼吸停止,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注意对神志不清的患者,不要从口中喂水或喂食。11事件报告流程11.1值长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氨区泄漏事故的基本情况、设备损坏情况以及故障设备隔离情况。11.2事件扩大后,由厂长向上级主管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汇报事故信息,最迟不超过1小时。11.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11.4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越级上报。12附件12.1应急设施、器材和物资清单12.2相关文件与现场处置方案相关或相衔接的事故处置方案主要有:《环境污染事故专项事故处置方案》、《人身事故专项事故处置方案》、《火灾事故专项事故处置方案》、《氨区泄漏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相关操作规程:《脱硝装置运行规程》、《消防规程》、《脱硝设备检修规程》。序号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正压空气呼吸器不少于3套2隔离式(气密式)防化服不少于3套3滤式防毒面具配氨气专用滤毒罐不少于10套4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不少于10套5橡胶防冻手套不少于10套6胶靴不少于10套7便携式氨气泄漏检测仪不少于2套8喷淋器及洗眼器每氨区配置1套9毛巾若干10风向标每氨区配置不少于4套

篇2: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热电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盐酸、氢氧化钠、氨水等化学物品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这些危害因素突然爆发,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或使工作人员患上职业病,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防御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事故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事故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核心,以全力保证人身安全为目标,以建立事故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为基本原则。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见图20—1。

图20—1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现场应急指挥部

组长:厂长

副组长:副厂长、副书记

职责:发生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主任:副厂长

成员:各处室领导

职责:负责沟通情况和汇总信息,并及时向电厂应急指挥部或电厂领导汇报。

3.2.2现场设备隔离组

组长:运行分场副主任

成员:当班运行值长、各专业班组长(单元长)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对应的相关设备、系统;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准确隔离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所涉设备、系统和其动力源。

3.2.3引导疏散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处长

成员:生产设备处各专业工程师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根据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开辟安全疏散通道,组织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

3.2.4安全保卫警戒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负责安全管理的处长

成员:电厂安全监察、消防专干、运行分场安全员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疏通事故现场通道,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统计进入事故现场施救人员人数,采集事故现场信息、辨识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次生事故源,及时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报告。

3.2.5现场施救组

组长:运行分场主任

成员:值长、专工、义务消防队员等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施救方法、所涉位置水源、消防器材、通道等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听从指挥,不盲目行动,有序展开施救行动。

3.2.6救护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总务员、保洁班班长、工资员、打字员等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应急后备物资的存放地点;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设立现场临时救护站,置备应急车辆,联络专业救治资源,开辟人员救治绿色通道;记录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和过程。

3.2.7应急值班室

电厂设立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值班室,值班地点为主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等规定,并按照要求检查、整改,不断完善电厂有关管理制度。

4.1.1职业危害因素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每年对电厂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要对测量值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1.2加强酸、碱、氨水设施设备的管理:

(1)酸、碱、氨水设施设备不准超参运行,操作中要严格执行运行操作规程,严禁任何违章行为。

(2)定期对酸、碱、氨水设施设备进行检查。

(3)定期对酸、碱、氨水设施设备进行试验或切换。

(4)酸、碱、氨水设施设备存在的隐患和缺陷要认真按照《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执行。

4.1.3加强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管理:

(1)储存或使用酸、碱、氨水场所的职业卫生设施设备(如换气扇、冲洗设施等)必须保证完好,发现缺陷应立即进行处理。

(2)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的检查纳入正常的设备巡检管理。

4.1.4新安装设备的注意事项:

(1)新、扩建工程中的设备要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储存或使用酸、碱、氨水场所的职业卫生设施设备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严格按照正确的图纸施工,不准任意改变设备布置。

(3)应尽量采用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或采用有效的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因素。

4.2预警行动

4.2.1预警

电厂内任何酸、碱、氨水泄漏情况均作为本预案的预警条件,发观人应及时向运行当班值长报告。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报警要点:泄漏地点、泄漏或爆发情况、现场人员受困或受伤情况、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

4.2.2接警

运行当班值长在接到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向有关专业发出“现场危险”的警告,并向应急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报告。

倘若事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运行当班值长还应立即向厂部值班室报告。

接警的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成员应赶赴事故现场,辨析事故情况决定启动何级应急预案,并通知召集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准备。

接警的夜间或休息日厂部值班人员应立即召集厂内其他值班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协同运行当班值长进行应急处置。

5信息报告程序

电厂发生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或卫生监督局等部门报告的,电厂应当及时报告。

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人员报告,并做好记录。

接到发生酸、碱、氨水泄漏事故的报告后,根据应急指挥部指示,电厂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一旦出现事故报告且经查实,要立即上报集团公司,且对事故可能涉及的生产区域以及周边的人员进行紧急通报,说明事故性质、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疏散撤离方案。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按照酸、碱、氨水泄漏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造成电厂发电、供热系统完全瘫痪,且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酸、碱、氨水泄漏事故。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响应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造成电厂全停,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且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酸、碱、氨水泄漏事故。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且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酸、碱、氨水泄漏事故。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6.2响应程序

电厂发生酸、碱、氨水泄漏事故由现场指挥部指挥救援,并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上报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启动相应级的响应。制定施救方案,并安排、联系相关施救人员配备安全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护服等)进行救援。

应急管理机构必须备有电厂各专业设备系统图和酸、碱、氨水泄漏应急处理流程图。

根据现场位置和情况,以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决定停电的范围,采取措施切断职业危害因素爆发部位设备的电源。在切断电源时,因小部位的电源可能未切除,施救人员在进入职业危害因素爆发部位区域时应与电气设备保持一定距离,预防触电。

6.3处置措施

6.3.1事故报警和初期处置

酸、碱、氨水设备发生泄漏时,发现人员应迅速将灾害信息向值长汇报,值长是救灾现场的指挥员,到达现场后要迅速掌握造成事故情况,根据电厂的设备运行工况,果断指挥应急救援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确保人员、设备安全运行。值长负责联系电厂人员和相关单位人员迅速赶赴生产现场,组织救灾工作。

如酸、碱、氨水泄漏情况不能控制,在电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立即汇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时讲明灾害发生地点、情况、人员安全、设备损坏等详细情况,听从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必要时指挥部要对受到威胁的工作人员进行疏散,疏散的通道以厂内的消防通道为主。

6.3.2酸、碱、氨水泄漏事故的应急展开

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临近设立指挥场所,设立明显标志,宣布启动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的应急行动。

各应急小组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应立即向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集结、报到,并统计人数;有条件的应让人员佩戴明显的识别标志。

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人员受伤受困、损坏设备、物资情况,下达疏散人员、施救、转移物资等指令,有组织地指挥各应急小组展开行动。

事故中如伴有或次生人身伤亡等事故,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应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中,根据事故程度、人身伤亡等情况及时请求就近警察或武警人员增援,为帮助实施警戒、疏散、解救受困人员等提供人力资源。

事故应急中,根据事故程度、人身伤亡等情况及时请求消防、医疗等专业机构增援,为帮助实施行动提供专业支持。

事故消除后,应立即组织进行事故现场的隔离和保护并进行通风等措施,确保人员恢复生产中的安全。

制定恢复试验方案,先逐步恢复未受损坏的部分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以全部主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为结束点,酸、碱、氨水泄漏应急工作任务完成后,由应急指挥部下达解除应急状态的命令。

7应急保障

根据集团公司物资管理规定,可以采取物资联储等方式对事故备件进行储备,保证在事故情况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供事故备件。

7.1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中使用的对讲机频道、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见后附表格。

7.2应急队伍及装备保障

应急队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人员、义务消防队员及外部救援部门人员。应急装备包括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尘面具、对讲机、水带、防噪耳罩等。

篇3:某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

公司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料主要有:甲苯、乙酸乙酯、丁酯类、丁酮等。

甲苯易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

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乙酸乙酯的蒸气麻醉性强,大量吸入会引起急性中毒。液体与皮肤接触会引起皮炎。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

丁酯类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重者缺氧紫绀、昏迷。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蒸气或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慢性影响:反复接触本品,能引起过敏性哮喘。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可受到影响

丁酮有轻度麻醉和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窒息。急性中毒: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心率增快。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昏迷。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事故,对周边会造成影响,属于有条件接受的风险。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教育,避免事故发生。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详见《综合应急预案》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处置程序

3.1信息接收与通报

(1)报警

事发现场人员或目击者或有关值班人员发现中毒事故,首报120、119,然后立即电话内部报警,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为:公司电话******。外部报警电话:火警:119;救护:120。简要说明发生时间,地点,中毒介质,中毒人数、影响范围及程度、人员伤亡等有关情况。

(2)接警

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接到事故现场报警后,迅速做出以下反应:

a问清事故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及人员伤亡、设施破坏情况,以及汇报人员的姓名、单位、所在位置,并准确详细记录。

b立即向公司副总指挥汇报中毒事故的简要情况。

c公司副总指挥立即命令值班员指挥事发现场班组长紧急控制危险源,如危险源难以控制或对控制人员构成威胁后,实施紧急撤离。

d命令中毒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按照规定的避灾路线立即撤离。

e副总指挥将事发情况向总指挥报告

(3)召集

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要迅速到达应急救援指挥部,果断判断应急级别,一旦应急确定为现场或全体应急时,立即发出如下命令:

副总指挥、全体成员到事故现场集中。

各救援组长及相关单位负责人根据指挥部命令安排本组成员各就各位,做好应急救援行动准备。

(4)通报及警报

a公司指挥部值班人员按总指挥命令,将当前事发情况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并做好通知记录。

b根据总指挥命令,利用广播、电话等形式及在预警区域、边界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将事故、事件预警情况,事故、事件预警级别,警告周边相邻单位、当地政府、相关场所,以便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

3.2信息上报

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区别不同的事故类型启动相应的信息传递方式。当发生Ⅰ级中毒事故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并在1小时内报汕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等,主要内容为:

中毒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位;事故的简要情况;人员中毒及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事故初步原因;事故抢救处理及控制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等。紧急情况下车间负责人可以越级上报。

报警要求语言简练、准确,并告之报告人姓名及所处地点。

3.3应急响应

3.3.1预警响应分级指标

1)一级预警:发生一级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立即上报地政府,同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公司应急预案并协助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工作。

2)二级预警:发生二级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公司应急预案进行事故处理。

3.3.2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的可控性、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企业的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级响应。

Ⅰ级为重大事故,是指公司发生的事故已影响到周边工厂,已不具备处理事故的能力,需要外部进行支援;或中毒事故发生后,已经或即将导致3人以上中毒,或造成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

Ⅱ级为较大事故,是指公司内发生的事故,在启动预案后能够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处置的事故。或中毒事故发生后,已经或即将导致3人以下中毒,或造成经济损失在1万-5万元。

3.3.3响应程序

1.预案的启动

对符合本预案规定情况的,总指挥应当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2.总指挥组织开展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应急措施如下:

(1)预案的启动:根据安全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先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初步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作业人员或最早发现者应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紧急处理,停止进出料。同时向值班室汇报,并准确的报告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现场状况以及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等情况。报警组在发生中毒事故时,首先报警119请求援助,并迅速向单位领导报告,同时有专人到路口指引消防车进入事故现场。

(3)副总指挥接警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向应急总指挥汇报,由副总应急指挥迅速通知有岗位,下达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令,同时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义务消防队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4)总指挥通知有关人员按各专业对口进入紧急状态,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相关单位支援。

(5)事故现场消防人员应配戴好相关劳保用品,首先检查事故现场有无昏厥、中毒人员、烧伤和烫伤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伤者带出现场,严重者由医疗救护组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6)根据现场情况与消防队配合,现场抢救组应立即救护伤员,应根据伤员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等,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7)疏散治安组根据危险品中毒事故场所、设施情况及情况的分析,确定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地点、撤离方向、方式及方法,带领现场需疏散人员撤离现场。

(8)当事故得到基本控制后,由企业顾问、保障技术组、安全管理人员、带班班长等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现场抢救组根据总指挥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以防事故继续扩大。

(9)当事故得到控制,由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组织专门的维修队伍对现场设备进行修复,尽早恢复生产。

3.3.4响应的升级

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人员已采取必要的措施,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时,应立即撤退抢救人员,请求119、120、110支援,并通知相邻单位做好防范措施,以防事故造成其他损失。

4处置措施

4.1应急处置原则

中毒事故应根据先救人后处置、先控制后处置的处置原则。在实施抢险救援中按照预案所设定的分工任务实施扑救,防止事故扩大,并尽可能的排除事故,减少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2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中毒时,厂区每个员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根据中毒的物质种类及特性,需立即按照MSDS处置要求采取措施。车间安全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

2)总经理接到报警电话,立刻指挥应急现场指挥部、监督检查人员,并立即前往厂区指挥救援。

3)当物料发生泄露造成人员窒息昏迷,救治人员要立即将受伤人员转移到空气新鲜的空旷场地,进行抢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其他救援人员用防毒面具、湿毛巾、口罩等物掩住鼻口,进入有毒区域打开窗户、排风扇通风。若发生喷溅事故时,救治人员立即用清水冲洗被溅人员,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阻止原料外溅,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4)救援过程中,资金后勤组负责提供防毒面具、同时指导救援人员正确指导或控制中毒的发展蔓延或避免再次发生中毒。

5)处理中毒事故后,对中毒现场情况要加以保护,做好记录、登记及拍照工作,以便对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找出负责人,编写事故报告,制定出措施后才能继续生产。当中毒事故较大或有人员伤亡时,必须由上级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分析、调查,确定事故类型、原因及责任后,才能组织现场清理及再生产工作。

篇4:氯气泄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格式

一、总则第一条、氯气属剧毒危险化学品,一旦泄露,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依据国家《氯气安全规程》,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本着防范和应急处理并重的思路,特制定本应急预案。第二条、本应急预案适应公司各工段发生氯气泄露事件时使用。各车间应结合本公司通氯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公司氯气泄露预案。二、氯气安全基础知识第三条、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对大部分细菌具有灭活能力;在高压下氯气可液化成液氯,液氯气化后体积可增加数百倍,并伴随强烈的吸热效应;氯气有强烈腐蚀性,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氯气常压下密度3.2kg/m3,较空气重,可随风飘动,无风时可聚集在地势低洼地方;氯气可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烟雾,是检查氯气泄露的有效方法。氯气在空气中不燃烧,但一般性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性易燃气体或蒸汽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物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气、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第四条、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急性中毒临床上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四种。其表现为;⑴氯气刺激反应:出现一般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⑵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现象;⑶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⑷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罗音;②严重窒息;③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症、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第五条、液氯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5138~5139要求,其中纯度应≥99.5%,含水≤0.06%,含氢应≤0.4%。第六条、氯气使用、储存、运输等作业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的要求。三、日常防护与抢险器材的准备第七条、通氯事关人身安全,各车间应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通氯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通氯工段存在的安全隐患。第八条、各车间通氯工段应遵照国家《氯气安全规程》要求,按以下标准配备抢修器材及防护用品:表1常备抢修器材表序号器材名称常备数量1易熔塞2~3个2六角螺帽2~3个3专用扳手1把4活动扳手1把5手锤1把6克丝钳1把7竹签、木塞、铅塞5个,ø68铁丝20m9铁箍2个10橡胶垫2条11密封用带1盘12氨水,10%200ml表2常备防护用品表名称种类常用数备用数防毒面罩防毒面具与作业人数相同2个防毒口罩隔离式防毒面具送风隔离式面具与从事紧急作业人数相同隔离式氧气面具防护服橡胶或乙烯材料与作业人数相同防护手套防扩靴第九条、通氯工段防护用品和抢险器材应放置在易于拿取的地方,并妥善保存,定期检查,定期更换,使其持续有效。第十条、通氯工段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换气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风机开关应设置在值班室或方便开启的地方。第十一条、通氯工段配备漏氯报警吸收装置,按周定期检查、维护其正常工作。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四、发现及报告机制第十三条、通氯工段实行三级安全检查制度。1、值班人员每班应仔细、认真检查通氯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应用氨水检查是否存在泄露现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2、通氯工段安全员对加氯间泄漏吸收装置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并督促、协调解决。3、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在节假日前应组织安全员对通氯工段进行检查,解决存在的安全漏洞。第十四条、公司巡视、值班人员,发现以下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1、氯气泄露报警装置不能正常工作,应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并由带班领导组织解决。2、通氯系统某部件老化,出现微渗漏时,应暂停工作,及时报告解决。3、通氯系统出现泄露时,应及时关闭液氯瓶角阀,并及时报告。五、氯气泄露事故的处理和指挥第十五条、氯气泄露事故的处理贵在早发现和及时采取措施。通氯工段当出现氯气泄露事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现场值班人员首先应佩戴有效防护用具,采取果断措施,切断氯源,启用氯气吸收装置,最大可能减少氯气外泄量。第十六条、氯气泄露事故发生时,在采取果断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抢救中毒者,指挥疏散群众,用湿毛巾掩面撤离事故现场到上风口安全地方。第十七条、液氯钢瓶泄露时,在启动氯气吸收装置的同时,抢险人员佩戴氧气呼吸器,必要时可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氯瓶某部位泄露时,设法转动钢瓶,使氯瓶泄露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2、易熔塞处泄露时,应用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瓶阀泄露时,拧紧六角螺母;瓶体焊缝泄露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3、在运输钢瓶至车间途中泄露又无法处理,应将载氯瓶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到最低程序。第十八条、当氯气泄露事故报告(口头或书面)公司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随即宣告成立:组长:潘官友副组长:刘雪平安全生产办公室:李嘉组员:由公司安全员和设备科部分成员组成。第十九条、从接到氯气泄露事故报告之时起,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进入工作状态,行使领导和指挥处理氯气泄露事故的权力。第二十条、氯气泄露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有权调动公司人、财、物,全力以赴投入到氯气泄露事故抢险中去。第二十一条、各部门在氯气泄露事故时,应无条件执行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并随时通报指令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各部门科室长和相关人员在氯气泄露事故时,应立即赶赴现场,随时听从调整。六、其它第二十二条、氯气属于Ⅱ级(高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气的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方可上岗操作。第二十三条、公司氯气使用、贮存人员应熟练掌握通氯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能正确指挥事故处理。第二十四条、氯气的使用、储存、运输应严格执行国家《氯气安全规程》第六条规定。第二十五条、本预案由安全生产办公室和设备科起草并解释。设备科、办公室、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自2010年8月1日起试行。

篇5:氨泄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格式

1目的

为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时、有序、科学、有效地组织应急求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范围区域突发氨泄漏安全事故的处理。

3基本情况

3.1企业情况

名称:武汉梁子湖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国家农业工业园

公司创于2009年6月,2011年11月投入使用,公司占地面积151亩,一期建成库房面积2万余平方米,设备用房1000平方米。现有员工180人。公司现有制冷设备8台套,制冷范围为速冻:-40℃,冷却物储藏间:-23℃,制冰产量:60T/D。本公司制冷使用介质为氨(R717)。

3.2危险区域

3.2.1制冷机房?设备、管道存在爆炸、液氨泄漏事故

3.2.2冷藏库区?设备、管道存在爆炸、液氨泄漏事故

3.2.3制冰间?设备、管道存在爆炸、液氨泄漏事故

3.2.4鱼糜及制品分厂?设备、管道存在爆炸、液氨泄漏事故

4组织机构

4.1组成人员

?根据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确定(详见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名单)。为适应应急处理需要,将现场人员分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值班负责人、当班负责人、当班员工。

4.2主要职责

4.2.1企业主要负责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事故现场若设现场总指挥,总指挥应由企业安全负责人担任)

4.2.1.1指挥事故应急处理,确定在场员工每人职责,担负营救、抢修、维持秩序、后勤服务等组织协调工作。

4.2.1.2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转移、撤离、疏散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

4.2.1.3划定事故现场的警戒范围,防止事故危害扩大。

4.2.1.4必要时,向110报警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应急求援,并协助有关部门应急救援工作。

4.2.1.5决定其他重大应急救援事项。

4.2.2值班负责人

4.2.2.1协助企业主要负责人工作。

4.2.2.2企业主要负责人不在时,代行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

4.2.3当班负责人

4.2.3.1事故发生后,查明原因、营救受害人员、控制事故等,处理可处理的事项。

4.2.3.2迅速向值班负责人或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

4.2.3.3接受企业主要负责人指令(或现场总指挥)。

4.2.4当班员工

4.2.4.1事故发生后,营救受害人员、控制事故等,处理可处理的事项。

4.2.4.2迅速向当班负责人或值班负责人或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

4.2.4.3服从分配、积极负责、不得逃避。

5事故报警

5.1企业内任何人一旦掌握安全事故征兆或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应迅速向上一级或最高负责人报告;必要时,企业负责人向110报警,并应通过电话等形式向当地政府、安监、公安、质监、环保等有关部门报告。

5.2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事件的基本情况。报告内容:发生事故的企业名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发生事故的地点和时间(年、月、日、时、分);发生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以及涉及范围;发生事故的设备名称、类别、性质、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应急处理

6.1自行处理

6.1.1根据发生事故的具体情况,当班员工、当班负责人、值班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按照制定的不同事故处理方案组织开展自救,防止事故蔓延,消除事故,并及时报告和报警。

6.1.2因抢救人员、控制事故、消除事故、恢复生产而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6.2救助处置

难以控制和消除事故,由外部单位、政府部门赶到并组织开展处理时,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应积极配合;报告事故发生情况、自行处置情况、目前情况等。

7保障措施

7.1通讯保障

?当班员工、当班负责人、值班负责人、企业只要负责人和单位应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并确保通讯设备完好和联络通畅。当联系电话号码发生变更时,应互相通报。公示报警电话和应报告部门名称。

7.2器材保障

配备必要人员救治、防毒、堵漏、灭火等事故用品和器材。

7.3知识保障

7.3.1接受和自行经常性地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7.3.2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人员救治和事故处置能力。

附件:

附件1

公司电话?027-

公司领导电话?总经理?何秋生?

副总经理?黎鸣放?

公司安全责任人?肖裕宝?

附件2

报警电话

公安110消防119急救120

附件3

人员救治

一、现场营救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事故区营救人员时,首先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佩戴好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护衣、橡皮手套。

2、将被氨熏倒者迅速移至温暖通风处,注意伤员身体安全,不能强拖硬拉,防止给中毒人员造成外伤。

二、中毒急救

将中毒症颈部纽扣、胸部纽扣和腰带松开,保持中毒者呼吸畅通,注意中毒者神态,呼吸状况,循环系统的功能及心跳变化,同时用2%硼酸水给中毒者漱口,少喝一些柠檬酸汁或3%的乳酸溶液,对中毒严重不能自理的伤员,应让其吸入1-2%柠檬酸溶液的蒸汽,对中毒休克者应迅速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中毒者引用较浓的食醋。严禁饮水。经过以上处治的中毒人员应迅速送往医院诊治。

三、沾氨处理

1、眼:切勿揉搓,可翻开眼皮用流动水或2%硼酸水冲洗眼并迅速开闭眼睛,使水充满全眼。

2、对于鼻腔、咽喉部位,向鼻内滴入2%硼酸水,并用硼酸水漱口,可以喝大量的0.5%柠檬酸水或食醋,以免助长氨在体内扩散。

3、对于皮肤,应脱掉占有氨的衣、裤,用水和2%硼酸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被烧伤的皮肤应暴露在空气中并涂上药物。

经过以上处治的人员应迅速送往医院诊治。

四、人工呼吸

最好采用口对口呼吸式,其方法是抢救者用手捏住中毒者的鼻孔,以每分钟12-16次的速度向中毒者口中吹气,同时可以用针灸扎穴进行配合,其穴位有人中、涌泉、太冲。

人工复苏胸外挤压法:将患者放平仰卧在硬地或木板上,抢救者在中毒者一侧或骑跨在中毒者身上,面向中毒者头部,用双手的冲击式挤压中毒胸腔下部部位,每分钟60-70次,挤压时应注意不可用力过大,防止中毒者肋骨骨折。

附件4

事故处理方案

一、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

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后,先切断压缩机电源,马上关闭排气阀、吸气阀(双极氨压缩机应同时关闭二级排气阀及二级吸气阀)。如正在加油,应及时关闭加油阀。

2、应将机房运行的机器全部停止,操作人员发现压缩机漏氨时立即停机并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在关闭事故机时顺便将就近运行的机器断电。

3、如漏氨事故较大,无法靠近事故机,应到室外停机,停机后立即关闭所有油氨分离器进气阀及与事故机吸气相连的低压循环桶出气阀。

4、迅速开启氨压缩机机房所有的事故排风扇。

5、在处理事故时,用水管喷浇漏氨部位,使氨与水溶解,注意压缩机电机、电器的防水保护。

二、压力容器漏氨事故

处理此类事故,原则是首先采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扩大,然后采取措施将事故容器与系统断开,关闭设备所有阀门,漏氨严重不能贴近设备时要采取关闭与该设备相连接串通的其它设备阀门,用水淋浇漏氨部位,容器里氨液及时排空处理。属于此类设备有:油氨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桶、中冷、排液桶、集油器、放空气器、低压贮液桶等。

(一)?油氨分离器漏氨

油氨分离器漏氨后,如压缩机正在运行工作中,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该油分离器的出气阀、进气阀、供液阀、放油阀及关闭冷凝器进气阀,压缩机至油氨分离器的排气阀。

(二)?高压贮液桶漏氨(辅助储氨器)

高压贮液桶漏氨后,立即关闭高压贮液桶的进液阀、均液阀、出液阀、放油阀及其他关联阀门。如氨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迅速切断压缩机电源,在条件及环境允许时,立即开启与低压容器相联的阀门进行减压、排液,尽量减少氨液外泄损失,当高压贮液桶压力与低压压力一致时,应及时关闭减压排液阀门。

(三)?中间冷却器漏氨

中间冷却器漏氨后,当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关闭压缩机的一级排气阀、二级吸气阀及与其它设备相通的阀门,同时开启放油阀进行排液放油减压。

(四)?低压贮液桶漏氨

低压贮液桶漏氨后,当系统压缩机处于运行中,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关闭压缩机吸气阀,同时关闭低压贮液桶的进气、出气、均液、放油及其它关联阀门,开启氨泵进液阀、出液阀及氨泵,将低压贮液桶内氨液送至库房蒸发器内,待低压贮液桶内无液后关闭氨泵进液阀。

(五)?排液桶漏氨

排液桶漏氨(在冲霜、加压、排液、放油工作中)时,应立即关闭排液桶的所有与其它设备相连阀门,根据排液桶的液位多少进行处理。如液量较少,开启减压阀进行减压;如液量较多时,应尽快将桶内液体排空,减少氨的外泄量。

(六)?集油器漏氨

集油器漏氨时,或在放油过程中,都应立即关闭集油器的进油和减压阀。

(七)?放空气器漏氨

放空气器路氨,应立即关闭混合气体进气阀、供液阀、回流阀、蒸发回气阀。

(八)?设备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

设备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液时,当上、下侧弹子失灵,应立即关闭显示器上、下侧的弹子角阀,尽早控制住氨液大量外泄。

(九)?氨瓶漏氨(加氨时)

氨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氨瓶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使用12年应报废。如发现瓶壁油裂纹、严重腐蚀、凹陷、鼓包、变形等缺陷以及未经定期检验,应禁止使用。在加氨过程中漏氨,应立即关闭氨瓶出液阀,加氨沾的加氨阀,用水淋浇漏氨部位,迅速将氨瓶推离加氨现场。

三、蒸发器漏氨

库内蒸发器漏氨,处理原则: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回气阀、热氨阀、排液阀,并及时将蒸发器内氨液排空。

如在冲霜过程中漏氨,应立即关闭冲霜热氨阀、关闭排液阀、开启回气阀进行减压。如在库房降温过程中漏氨,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氨泵系统停止运行。确定漏氨部位后,可做临时性处理,能打管卡的采取管卡紧固,减少氨的外泄量,并开启排风扇强制通风,尽量减少库房的氨浓度。

清除蒸发器内的氨,在条件、环境允许情况下,可采取适当的压力,用热氨冲霜的方法,将蒸发器内氨液排回排液桶,减少氨液损失和库房空气污染。

四、蒸发式冷凝器漏氨

蒸发式冷凝器漏氨后,如果压缩机是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所有高压桶均压阀和其它所有冷凝器均压、放空气阀,然后关闭冷凝器的进气阀、出液阀。工艺允许时可以对事故冷凝器进行减压。

五、阀门漏氨

发现氨阀门漏氨后,应迅速关闭事故阀门两边最近的控制阀,并用堵阀门泄漏专用器具进行堵漏。

如容器上的阀门漏氨,应关闭泄漏阀前最近的阀门,关闭容器的进液、进气等阀门。在条件、环境允许时,应迅速开启有关阀门,向低压系统进行减压排液。在处理泄漏事故时,应开启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

六、管道漏氨

如发现管道漏氨后,应迅速关闭事故管道两边最近的控制阀门,切断氨液的来源,并采取临时打管卡的办法,封堵漏口和裂纹,然后对事故部位抽空。

七、加氨装置漏氨(加氨站)

在加氨过程中,加氨装置漏氨,应迅速关闭加氨装置最近的阀门和氨瓶的出液阀。

八、处理漏氨事故时氨的排放

如容器设备漏氨,在容器内氨液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将容器内的氨液排放到其它容器内或排放掉。氨液排放分为向系统内排放和向系统外排放。

向系统内的排放:一般应采取设备的放油管及排液管排放,将漏氨容器的氨液排至其它压力较低的容器内。

向系统外的排放: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减少事故设备的氨液外泄,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将氨液通过串联设备放油管与耐压胶皮管放入水池中,以保证安全。向系统外排放氨液或氨气时,要注意阀门不要开的过大、过猛,防止胶管连接处脱落,造成意外事故发生。

附件5

配备医疗、事故处理用品和器材

一、配备医疗用品

2%硼酸水、1-2%柠檬酸溶液、0.5%柠檬酸水或食醋等。

二、配备事故处理器材

防毒面具(自给正压式呼吸器、过滤式)、橡皮手套、防护靴、防静电服装;竹签、木塞、铅塞、铁丝、专用管卡、专用堵阀漏器具、橡胶垫、密封用具等;

灭火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器材。

附件6

氨的基本知识

一、氨的基本特性

氨又称氨气(液氨),分子式为NH3,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具有毒性。在标准状态下,其密度为0.771kg/m3,常压下的沸点为-33.41℃,临界温度为132.5℃,临界压力为11.48MPa。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900体积氨,溶有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鸣性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下限为15.7%,爆炸上限为27.4%,引燃温度为651℃。

二、氨的危害

氨挥发性大,刺激性强。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溶解性组织坏死。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皮肤接触液氨会引起化学性灼伤,使皮肤生疮糜烂。液氨溅入眼内可引起冻伤、冻僵,并变为苍白色。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