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调风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煤矿调风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1

一)、适用范围:

1、矿井主要通风机进行更换或改造;

2、矿井采掘系统发生全面变化或局部变化;

3、巷道贯通后通风系统的变化;

4、全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整;

5、矿井反风操作时;

6、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

7、新开工程或采面结束。

8、井下局部瓦斯积聚处理。

二)、风量调节的审批程序:

第一:由通风科制定方案;

第二:技术负责人审查后;

第三:通风科负责实施。

三)、组织管理:

1、成立机构,由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通风科科长、安全通风工、测风工、瓦斯检查员共同组成调风组织机构,矿长负责指挥,通风科长负责通风调度,测风工、安全通风工和瓦斯检查工具体负责现场调节。

2、通风科具体负责全矿的日常的风量配置和风量调节管理及落实。

四)、安全措施:

1、局部性的风量调节,由通风科提出方案交技术负责人审查后实施;

2、矿井系统发生变化或落实采掘计划时,必须制定好风量调节的安全措施和方案,经会审后,由通风科负责实施。

3、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或瓦斯积聚时,急需处理,需要调节,现场当班瓦斯检查员应及时向调度室汇报,由当班值班领导立即作出调风决定,在不影响其它用风情况下,由现场瓦斯检查员负责进行现场调节。

4、井下有计划调风必须严格按调风措施执行;临时性调风必须通知现场人员,由瓦斯检查员作好现场风量和瓦斯监测。

5、同时,风量调节后,必须由测风工现场测风,作好记录。同时,做好瓦斯检查,确保因调节后,不致于影响其它作业点或造成瓦斯超限。

主通风机反风安全措施

一、反风原则:

1、年度反风演习或反风实验,可以进行反风。2、因井下瓦斯事故、火灾事故等,救灾需要进行反风。二、反风操作规定:

1、进行反风演习或对风机进行反风实验,要制订临时反风安全措施。临时安全措施中写明安排反风的日期、时间、参加人员、负责人、反风操作人及其分工等情况。

2、负压通风变为正压通风到恢复负压通风,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反风时切断井下电源,停止井下生产。

3、反风演习(实验)工作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矿长统一指挥,风机司机操作。

4、反风前先测得井下进回风和主要通风巷道的风量数据,关好反向风门,待风流运行稳定后,再测得井下进回风和主要通风巷道的反风量数据。如实测矿井反风量等于或大于负压风量的40%,说明反风成功。

5、反风工作完成后,立即恢复负压通风,安排2名瓦检员对井下各用风地点的瓦斯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瓦斯浓度在规定范围内,才准通知地面向井下逐段恢复供电。

6、恢复掘进通风前要检查风机附近10米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掘进头由外到里进行检查,瓦斯浓度不超过1%,才准人工启动局扇。

7、如停区瓦斯浓度超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必须控制风流,限量排放。

8、反风操作司机服从技术负责人的指挥,风机停止运转后,将主通风机关开换相为正压通风,并启动风机。反风工作结束后将开关换相恢复负压通风。

9、反风工作结束后,要通知相关人员恢复工作,并作好反风记录,风机开停记录。

篇2:煤矿井下烧焊安全措施

为保证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电焊、氧割焊接安全措施。

焊、割地点:

焊、割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施工负责人:焊割工:

瓦检员:安全员:

1.安全员盯在现场,全程监督检查电、氧焊过程的安全。

2.专职瓦检员进行瓦斯检查。电、氧焊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确认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无风、微风时不得电、氧焊工作。

3.施工负责人、电、氧焊工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报警浓度为0.5%。

4.接好6分以上的供水软管到达电、氧焊工作地点以及能控制前后10m范围,保证正常供水。无水或供水不正常不得进行电、氧焊工作。施工负责人明确专人负责喷水。电、氧焊工作结束,必须对电、氧焊工作地点以及前后10m范围喷洒一遍水。

5.必须提前准备好灭火器材。灭火器2个、沙子、尖锹、水桶适量。

6.电、氧焊工作时,电、氧焊的下方铺设铁板接受火星。

7.电、氧焊工作结束后,要关闭电源及乙炔、氧气瓶阀门,同时撤到地面。

8.乙炔、氧气瓶必须相隔5m以上。

9.与电、氧焊工作无关的其他人员要距离5m以外观察,如有危险立即停止作业。

10.电、氧焊工作结束,施工负责人、瓦检员、安全员全面检查现场安全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在电、氧焊结束的一小时后离开现场。

11.电、氧焊时必须有一名值班矿长在现场指挥和监督,确保安全。

附:《煤矿安全规程》关于电、氧焊规定:第223条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㈠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㈡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上述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㈢在井口房内、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㈣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㈤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h,发现异状,立即处理。㈥在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中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内的一切工作。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喷浆封闭的主要硐室和主要进风大巷中,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审批意见:

值班矿长:

20年月日

篇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方案规程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1]133号精神,按照《***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县地方我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煤字[2011]43号)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矿生产现场的事故风险等级除了和一些固定的实体类危险源有关外,还和各种组合复杂的危险态紧密相关。而且,实体类危险源的安全性提高潜力不大或需要较长时间和投入,通过监控危险态改善工作场所安全状况更直接、有效。为了实现我矿风险预警管理,需要推广我矿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事故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实现风险的动态、系统和全面的预警和预防。事故风险管理的核心和目的是实现风险的防范,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为我矿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也是风险预警机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适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矿贯彻当前国家我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我矿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我矿安全生产中村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我矿风险控制,有效促进我矿的隐患整改,切实推进我矿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为进一步规范我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我矿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我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我矿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矿矿长

副组长:***?***矿安全副矿长

成?员:***、**、**、**、**、**及各相关科室、专业及各工区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安全监察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我矿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三)风险预警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我矿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六)风险财政管理

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我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七)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我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我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我矿的各项管理。

六、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内容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我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2)涵盖影响我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通风管理

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二)瓦斯管理

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强化瓦斯检测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

(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

(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

(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

(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采取瓦斯隔爆措施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瓦斯抽放系统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周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

(2)地面抽采与地下抽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采取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

(3)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最大限度地抽采;

(4)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应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

(5)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1027-2006规定的标准。

(三)防突管理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防突控制程序,通过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及安全防护措施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有效控制突出风险。

对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治突出煤层突出的设计。

防突管理应确保:

1、突出矿井必须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确定煤层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2、不同突出危险性的煤层或工作面,应有针对性的防治突出措施;

(1)对于有突出危险煤层,应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煤层,应采用措施预抽煤层瓦斯,确保突出危险区域煤层掘进工作面在预抽钻孔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2)突出危险工作面应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3)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时,可不采取防治突出措施,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制设计,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3、实施防治突出措施后,应进行效果检验并确保措施有效,防突措施无效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

4、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四)防治水管理

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五)防尘管理

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1)主要进风大巷;

(2)主要回风大巷;

(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

(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

(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

(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置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

(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

(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盘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下列设备应设置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正常使用:

(1)采煤机;

(2)液压支架;

(3)综掘机、连采机、掘锚机;

4、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

(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

(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

(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六)防灭火管理

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4、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

(2)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3)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

(4)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5)有黄泥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

(七)监测监控管理?

各我矿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八)采掘管理

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

(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

(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九)爆破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

(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5)爆破前按照《我矿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十)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我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十一)供用电管理

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十二)运输提升管理

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十三)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我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

(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

(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

(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

(4)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

(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

(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

(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

(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八、其他综合管理

规范我矿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我矿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一)证照管理

(1)我矿施工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2)初步设计为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的设计。

(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确保我矿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

(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

(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7)保证我矿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证件。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4)确保我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我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我矿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

(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三)消防管理

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

(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

(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年度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

(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我矿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我矿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我矿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我矿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我矿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我矿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六)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

(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

(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

(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

(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

(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起重作业管理

建立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

(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

(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

(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

(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

(5)吊钩安全闩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

(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

(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十)标识标志管理

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

(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我矿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

(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我矿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九、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制定反映我矿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2)结合我矿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

(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

(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

(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我矿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全矿所有职工要认清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领导小组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3、牢固树立“煤矿事故是可防可控”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排查(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

4、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专业进行梳理、认真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分析制度。

5、每月召开一次针对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大隐患专题会议,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篇4:煤矿副井绞车安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述

唐家会煤矿副井井筒凿井工程经招投标方式确定由华煤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建设。井筒垂深550.8m,净直径10.5m。为满足井筒掘砌施工要求,现场需布置两台提升机实行双钩提升,其中主提绞车采用JKZ-3.5/17E,副提绞车采用JKZ-2.8/15.5型提升机进行提升出矸。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二、安装前的准备

(一)技术准备

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施工措施会审。

2、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技术标准、施工措施及相关技术资料,掌握有关技术要领。

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贯彻学习施工措施,掌握施工要领。

4、首先熟悉提升机安装图纸,清点零部件并准备好所需的材料。然后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进行核对,待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有关领导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5、按施工需要备齐各种施工设备、工具和材料。

(二)施工现场准备

1、做好测量基桩的交接及复测工作,复测时应邀请矿方测量人员进行校核,并做好相关记录。

2、根据施工现场需要,布置消防器材。

(三)工器具的准备:

?2T手拉葫芦2台,2kg线坠6-8个,施工线绳若干,1m钢板尺一把,钢卷尺2把,水准仪1台套,矿用水平仪1个,大锤2把,手锤2把,千斤顶2台,150mm钢板尺1个,50T吊车和25T吊车各一台。

(四)、起吊用的钢丝绳扣的准备:

1)、Φ30×20m的钢丝绳两根;2)、Φ24×15m的钢丝绳两根;

3)、Φ15.5×10m的钢丝绳两根;4)、Φ15.5×5m的钢丝绳两根.

三、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

(一)施工工序

1、机械安装:基础检查验收--剁基础、布置垫铁

?主滚筒组装→大件就位(主轴装置、减速机、电机)→减速器安装→主电机安装→盘形制动器安装→深度指示器安装→液压站安装→其它机械、油管路布置安装→试运转。

2、电气安装:基础槽钢定位→转子屏、主屏、动力制动电源柜安装→高压开关柜安装→高压换向器安装→操作台→电阻架安装及电阻配置→电缆敷设、压线→接地装置安装→电气模拟试验→试运转。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⑴测量放线、基础检查验收

按照测量基准点、高程基准点提升十字中心线及标高,校核各基础予留孔的平面尺寸与设计位置偏差及基础孔深度,确定垫铁高度,基础孔中心位置偏差为±10mm,深度偏差0~+20mm,垂直度为±10mm,基础纵横位置为±20mm,基础标高为-20~0mm。

⑵剁基础、布置垫铁

首先确定好垫铁的位置,用大铲将垫铁位置剁成平面,并用垫铁研磨,使垫铁与基础的接触面达到60%以上,并用水平尺超平。

垫铁位置应在基础地脚螺栓两侧、主轴下设置,并尽量靠近地脚螺栓。相邻垫铁组之间的距离应保侍在500~600㎜,最好不超过80㎜。

⑶主轴组装

利用50t吊车在绞车房一侧进行组装,在组装时轮毂与大轴必须贴紧,两半轮毂的接合面处应对齐和接触紧密,并严禁加垫。切向键与键槽的配合接触面积不应小于总面积的60%。盘式制动器制动盘出厂前已车削完毕,偏摆值严禁超过0.5㎜。螺栓连接处应接触均匀,不应有间隙,且螺栓应穿向一致,露出螺母长度相等。

⑷大件就位

绞车房基础施工完毕后,砌房屋墙角之前,应将设备大件(主轴装置、减速器、电机)进行就位。吊装就位顺序为:主轴装置安装→减速机安装→电机安装。

(5)主轴装置安装

主轴装置采用一台50t吊车起吊安装,起吊滚筒的绳套为2根(4股)18×7Φ28钢丝绳。减速机采用18×7Φ28绳套2根(4股)特别是起吊滚筒应尽量降低起吊高度,并进行试吊,起吊应缓慢。电机与减速器之间的连接采用弹性销进行连接。电机的安装应以减速器输入端联轴器为基准进行操平找正。操平找正后使电机轴向中心线与减速器轴线位置偏差不大于0.2mm。

(6)、轴承梁的安装:

1)、首先凿基础平面,使垫铁与基础面接触面接触应不小于60%。然后安放垫铁,将轴承梁吊装在垫铁平面上,并穿上地脚螺栓,稍加紧固。

2)、清理轴承梁上的杂物,然后在精加工面上划出安装所使用的横线、纵线基准线。利用测量好的基准点挂上线坠进行对轴承梁操平找正工作。

3)、根据纵向中心线挂上线坠对轴承梁进行找正。首先从已挂好的十字中心线上各吊下两个线坠,线坠与轴承梁上找好的基准点相重合,即可找正合格。否则,调整轴承梁的位置,使基准点与线坠重合为止。找正的同时应进行轴承梁的粗陋找平,将框式水平仪放置在轴承梁上进行操平找正,根据测量情况进行调整。调整时通过斜铁进行,精平时通过放置在轴承梁上的高度游标卡尺进行,调整通过斜铁进行。

4)、调整完毕后,打紧斜垫铁,拧紧地脚螺栓。

(7)、减速器的安装:

?配好垫铁,用吊车把减速机落上,根据主轴端联轴器标高及横向中心线,确定减速机位置及标高并用千斤顶及垫铁大致操平找正。以滚筒主轴联轴器为基准对减速器输出联轴器进行找正。找正时,使用水平仪检查减速器底座工作面的水平。若不符合要求则应调整斜垫铁,直至合格为止。操平找正后,必须保证滚筒联轴器与减速器联轴器间距为15±2.5mm(测量标准为把联轴器分为8等分,分别测量8点距离),减速器轴向水平度误差≤0.15‰。在检查齿轮开展啮合之前,应将减速机箱内及齿轮装置清洗干净,之后检查各轴齿轮啮合情况,用着色法和压铅法检查齿轮的啮合的接触面积及齿顶、齿侧间隙,并做好记录。最后盖减速箱上盖,并加上润滑油

(8)、盘形制动器的安装:

1)、对盘形闸各组件进行清洗检查,调整紧固螺栓及调整螺钉,使同一副闸的两个筒体伸出距离相等。对盘型闸外部灰尘、内部油缸、碟形弹簧、密封圈等进行逐一装配,并安装上闸板,调整瓦与制动盘的间隙,调整到1mm至1.5mm之间。

2)、将滚筒临时固定,在制动盘地侧面上通过测量画出轴心水平中心线及垂直中心线,根据闸的布置画出每副闸的对称中心线。

3)、清理基础面,安放垫铁,检查其标高及水平度。标高的确定以主轴中心线标高为基准。

4)、盘形闸吊装就位,穿上地脚螺栓并稍加紧固。然后在侧面进行操平找正,调整闸座使地脚螺栓孔的距离相等。对准预先在制动盘上划出的四个基准点,并用水准仪测闸座的四个地脚,使其高差不超过0.5mm。侧面找正要求制动缸的对称中心与主轴中心重合,使摩擦半径不应小于设计摩擦圆半径。

5)、在试运转时,检查闸瓦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接触程度不应小于60%,且接触点分布均匀。

(9)、润滑站的安装:

?润滑系统由油泵、过滤器、电接点压力表、供油指示器以及油箱等组成。

1)、安装润滑站。首先用吊车将其吊置到之前设计好的位置,然后操平找正。润滑站的高度以油箱回油镜为标准,以回油镜的1/2处为减速机回油孔的上端。

2)、安装完毕后固定润滑站。检查主油管和回油管是否清洁干净,在安装管路时要清洗管路,确认无杂物后方可安装。

(10)、液压站的安装:

1)、为确保提升机的正常运转,在安装液压站前应首先检查液压站的各个调节阀是否有损坏现象,如有损坏应立即进行更换。检查清理主油管路和油箱是否有杂物,如有杂物,应用汽油清洗干净,并用棉布擦干净,最后使用面团进行清洗。

2)、清理基础表面,安设垫铁,将液压站吊装就位,然后进行操平找正(液压站高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管路时,首先对高压油管进行清理,确认无杂物后方可安装。二级制动油缸要高出回油管制动油缸中心80mm,以防止压力油回完,在系统中产生真空延迟松闸时间。当管路安装完毕后,开启油泵试压检查有无漏油现象。如出现漏油现象应立即处理。

(11)、深度指示器的安装:

1)、用柴油先清洗转动齿轮、螺杆箱体及丝杠、万向联轴装置,并用棉布擦干净。然后将转动轴及支撑座吊放在基础面上,检查齿轮啮合情况,并保证转动灵活。转动水平可利用支撑座下的垫铁调整。

2)、检查深度指示器垂直度。在指示器标尺边缘挂一线坠,来检查指示器的垂直度,确定无问题后拧紧地脚螺栓,固定指示器进行二次浇灌。

(12)、操作台的安装:

首先确定操作台的位置,然后操平找正安放垫铁,确定垫铁水平后将操作台吊装就位。在吊装前吊装人员一定要确保吊装位置的准确,防止损坏操作台上的各种仪表及操作手柄。

四、主要电气设备的安装

?电气设备主要包括高压开关柜、高压换向柜、高压电缆、转子柜、主令柜、辅助柜、电阻及控制电缆等的安装。

1、高压开关和高压换向柜的安装:

1)、根据两个高压柜的长、宽尺寸先加工底盘,放置在基础之上并固定好。固定时先将各底盘操平找正,底盘由型号为[10a槽钢制作,制作焊接要牢固,并且接地要良好。

2)、将高压柜吊装就位,找正后与底座槽钢焊接固定良好。垂直度误差不大于2‰,最后检查高压开关柜真空断路器,调整电流继电器和欠电压继电器。

2、转子柜、主令柜及辅助柜的安装:

1)、根据两个转子柜及主令柜和辅助柜的尺寸加工底盘,然后将其操平找正后固定在基础上。底盘材料采用型号为[10a槽钢焊接制作。

2)、将4台低压柜依次吊装就位,找正后与槽钢焊接固定牢固,垂直度误差不大于2‰。

3)、安装好后检查各电器元件是否完好,短路环接触点压力是否正常,检查调整继电器动作是否灵敏,接线标准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并接好控制线。

五、试运转

1、绞车的试运转应在二次灌浆养护期满后进行(一般在10天以后)。

1)、清扫提升机房内的杂物,将设备擦拭干净。

2)、检查设备各部分螺栓连接是否紧固,电器设备安全防护栏是否达到要求及电器设备的连接情况是否良好。

3)、检查机械设备润滑情况,液压站、润滑站油位是否达到要求,减速器联轴器连接部分是否合格,是否注入润滑油等。

4)、检查操作台各仪表是否正常,电流表、电压表显示是否正常,操作手柄是否灵活,操作台显示屏是否显示各种保护。

5)、将深度指示器转动轴、联轴器分开,达到运转时保证深度指示器不上下行走,以免在转动滚筒时路表行走发生脱落现象。

2、空车试运转:

?以上项目检查完毕后,开始从电机、减速机、滚筒依次空负荷试运转。试验过程中,随时查看各油管有无渗漏现象。然后用30-40kgf/cm2的油压试验盘形闸,并测量闸与闸盘的接触面积,要求必须大于60%,闸与闸盘的间隙应为1mm,紧急制动时间不得超过0.5s,空车运转时间不得小于8h,要求连续全速正反各运转4h。空运转试车时检查各部油管是否有渗油现象,各部件正常,螺栓无松动现象。将检查内容作出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六、劳动组织与工期安排

1、机械部分与电气部分同时进行安装,工期为18天,具体安排如下:

十字架的测量与架设?1天轴承梁操平找正?3天

主轴装置安装?2天减速器的安装?3天

主电机的安装?3天盘形闸制动器安装?3天

液压站、润滑油站、深度指示器?1天管路安装?3天

同时进行电气的安装?15天?设备的加油、调试及检查1天

绞车的试运转?1天

2、劳动组织

?本次施工需要16人。其中,统一指挥人员1人,专职检查人员1人,技术员1人,机械部分安装人员8人,电气部分安装5人。

七、安装施工技术要求

1、缠绕式提升机在安装主轴、减速器、电动机、制动器、机座下的垫铁、基础螺栓安装及二次灌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垫铁的材料严禁有裂缝。

⑵主轴、减速器、电动机、制动闸座下所用垫铁的表面光滑平整。

⑶主轴、减速器、电动机、制动闸座下的垫铁在基础上必须垫稳、垫实、放置垫铁的基础面必须经过研磨,垫铁与基础的接触面应不少于60%。

⑷设备安装前混凝土基础二次灌浆处应剁成麻面,放置垫铁部位,垫铁与基础面应接触良好,并在灌浆前用水冲洗干净。

⑸灌浆时、必须捣固密实,基础螺栓严禁产生歪斜。

⑹二次灌浆所用砂浆或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

⑺主轴、减速器、电动机、制动闸座下垫铁组的位置间距为600~800mm。

⑻主轴、减速器、电动机、制动闸找正后,同组垫铁各垫铁之间段续焊接牢固,每段焊接长度不小于20mm,焊接间距不大于40mm。

⑼主轴、减速器、电动机、制动闸的基础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螺栓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3~5个螺距。

②基础螺栓的螺母与垫圈间与设备间的接触均应良好。

③安设基础螺栓应垂直,不应碰孔底及孔壁。

④基础螺栓上的油脂和污垢应清除干净,但螺纹部分应涂油脂。

⑤拧基础螺栓、应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75%以后进行。

2、允许偏差项目:

主轴、减速器、电动机、制动闸座垫铁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组垫铁层数为三层,允许偏差+1层,-2层。

②垫铁总高度不少于60mm,允许偏差±10mm。

③平垫铁露出设备底座边缘10~30,允许偏差±5mm。

④斜垫铁露出设备底座边缘10~50,允许偏差±5mm。

3、主轴安装:

3.1保证项目

⑴滚筒直径2m及其以上的提升机不超过0.15/1000。滚筒直径2m及其以下的提升机不超过0.2/1000。

⑵轴承座与底座必须紧密接触,其间严禁加垫片。

?3.2允许偏差项目

⑴主轴轴心线在水平面内的位置偏差≤0.1/1000L。(L-轴心至井筒中心水平距)

?(2)主轴轴心标高,允许偏差±50mm。

?(3)提升中心线的位置,允许偏差±5mm。

?(4)主轴轴心线与提升中心线的垂直度≤0.15/1000。

?(5)轴承作为沿主轴方向的水平度≤0.1/1000。

?(6)轴承座垂直于主轴方向的水平度≤0.15/1000。

4、滚筒组装:

4.1保证项目

组装滚筒时,连接螺栓必须均匀拧紧,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螺栓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3~5个螺距。

②连接螺栓的型号,规格、数量和放松装置,必须符合设备技术要求的规定。

③连接螺栓装配时,螺栓、螺母与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

4.2基本项目

调绳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制动盘与制动器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3.2Δ、要光滑均匀无明显走刀痕迹。

②滚筒上的衬木应选用经干燥的硬木,或朔衬,衬木与滚筒接触紧密、牢靠、固定衬木的螺栓孔应用同质木塞堵住并胶牢,且排列要整齐,衬木与衬木交接处无明显棱角.

③滚筒的出绳孔应没有棱角和毛刺,表面要光滑。

5、衬木车削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绳槽深度为0.2~0.3d。

②两绳槽中心距为d+2~3mm。

6、传动系统安装

6.1保证项目

6.1.1整体式减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箱内应清洁无杂物。

②要检查齿轮的啮合情况和顶侧间隙。

③不漏油。

6.1.2减速器输出轴的水平度严禁超过0.15/1000,其余各轴从齿轮啮合为准。

6.2允许偏差项目

(1)齿轮联轴节两轴同轴度,径向位移允许偏差±0.15mm,倾斜允许偏差0.6/1000。

7、制动系统安装

7.1保证项目

(1)同一副闸瓦与制动盘两侧的间隙应一致,其偏差严禁超过0.1mm。

(2)闸瓦的平动磨擦半径应相同。

(3)各制动器制动缸的对称中心在铅锤面内的重合度严禁超过3mm。

(4)制动盘偏摆值≤0.5mm

7.2允许偏差项目

(1)同一副制动器的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线平面间距离,允许偏差±0.5,且两侧间距偏差方向应对应。

(2)同一副制动器闸瓦工作面的平行度不应超过0.2mm。

(3)制动器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线平行度应不超过0.2mm,且两侧平行度对称相等。

(4)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不应超过1mm且同一副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均匀相等,其差值不应超过0.2mm.

(5)闸瓦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应不小于60%且接触面分布均匀。

8、液压站安装

?8.1保证项目

(1)液压站安装标高必须符合设备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2)液压站的油泵、阀、内部油管、油箱等必须清洗干净干燥后涂上机油再进行装配,管道接头处在0.7Mpa油压下严禁漏油。

(3)液压站用油必须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规定。

(4)制动手把在全制动位置时,直接毫安表必须接近零;制动油缸的残压必须低于0.5Mpa.

(5)液压站外部油管的安装应排列整齐、不漏油。

9、试运转

9.1保证项目

9.1.1提升机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调试和试运转(包括无负荷和负荷运转),调试和试运转的要求必须符合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9.1.2制动力矩调试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凿井提升和下放物料时的制动力矩必须大于最大静力矩的二倍。

9.1.3调试盘式制动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制动系统中的空气应排除。

?②各闸瓦的接触面积不小于60%。

?③制动手把在全制动位置时,直流毫安近似于零,残压不得大于0.5Mpa。

④制动手把在全松闸位置时,直流毫安应等于工作压力对应电流值,压力应等于实际工作压力。

9.1.4各种手把和脚踏板必须灵活、可靠、准确。

9.1.5无负荷运转时间不少于8h,负荷试运转不少于24h,每8h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各部运行正常,减速器和主轴承不得有漏油现象。

②紧急制动时间不得超过0.3s.

③安全阀的动作及时、准确,制动器的动作灵敏。

④制动器安全制动减速度,下放重物时速度能控制在0.5m/s以内。

⑤当速度超过限制速度15%时,超速保护装置应起作用。

⑥各主要零部件无变形情况。

⑦滚动轴承温升不超过40℃,最高温度不高于80℃。

⑧过卷保护装置动作可靠。

⑨液压站油升温不超过55℃。

七、安全技术措施

1、进入安装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2、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喝酒。

3、滚筒、减速器、电机等大件起吊前,要有专人指挥并与吊车司机交代明确吊运路线以及下落点。

4、严格按照图纸、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加注润滑油、液压油,对各种管理按要求进行清洗干净。

5、试车时应按照先电机、减速器,最后滚筒的程序进行。

6、试送电时,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机房。

7、绞车安装结束试运转前,必须先组织安装人员认真检查各部件,确认无误后将机房杂物清除,设备擦干净,最后请有关领导进行验收,验收完好后方可试车。

8、电气设备试验时要有专人负责,无关人员不得靠近带电设备。

9、起吊物件时,吊臂回转范围内起吊物下严禁站人。

10、起吊物件前,要设专人检查悬吊钢丝绳与起吊物件是否捆绑牢固,捆绑不牢严禁起吊。

11、绞车进行试运转时,要设专人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安装前组织所有参加安装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安装图纸及措施,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篇5:煤矿前探梁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一、编制的目的

确保C7煤和C9煤两个掘进工作面施工人员的安全,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维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遏制顶板事故发生。

二、编制的依据

根据《煤炭安全法》、《小煤矿安全规程》、《职工安全手册》、煤炭行业监管部门的管理及要求,煤矿顶板管理细则及实施方案以我矿实际相结合。

三、实施管理细则

目前根据我矿生产能力核定实际出发,井下可布设四个掘进工作面和两个采煤工作面,在四个掘进工作面的掘进头必须实施以下支护方式:

1、在这两个掘进工作面端头出正规支护外另外必须使用前探支护,前探梁的使用和支护严格按规程规定及要求实施。

2、迎头必须采用吊环式前探梁作临时支护,前探梁要求必须紧固有效,用方木接顶牢固。打锚杆眼应全面检查顶板,确认安全后方可工作,并坚持执行经常性的敲帮问顶制度。

3、前探吊环每移动一次,都要检查它的结构牢固情况,有无裂纹、开焊、损坏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进班前和支护前用长把工具进行敲帮问顶,清除浮岩危矸,达到安全作业。

四、安全监管

1、矿领导带班严格监督前探梁的使用及有效支护,在掘进作业点出现以下情况时,带班领导有权停止作业。

(1)前探梁支护使用不到位时;

(2)未使用前探梁支护时;

(3)使用的前探梁不符合规程规定,未有效的发挥作用时;

2、特员现场跟班作业,随时观察顶板的完好情况,顶板较破碎地段必须严格被帮被顶,加强特殊支护。

3、加强矿领导带班现场管理,在当班工作中若因领导带班和特员跟班不到位,现场监管执行力度不到位,前探梁使用监督到位。导致酿成的事故,事故责任由当班带班领导和当班跟班特员承担,根据事故情节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

4、加强班前会学习,把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及该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