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学院医务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细则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C学院医务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细则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8

学院医务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细则

(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提高对传染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法制观念,增强医务人员执法的自觉性。

(2)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传染病病源携带者,及时详细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做好登记并签全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卡填写正确、按时上报率应在95%以上,传染病漏报率为0。疫情登记资料应保存三年以上。

(3)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立即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未按规定及时上报或漏报、谎报的,按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处理。

(4)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污水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定期开展灭鼠、灭蚊蝇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病源性感染。

篇2:N医院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第二医院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落实《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流行,切实保障病人及全体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疫情管理体系: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领导工作,医务科具体负责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理的指挥协调工作。

二、本办法的适应条件:

1、传染病在我院内有流行趋势时。

2、门诊部、急诊科、住院部出现传染病流行、暴发流行或死亡病例时。

3、住院部在短时间内出现多个有共同临床表现的患者,尚不能明确诊断时。

4、院内被相关传染性较强的标本污染物品及环镜时。

三、应急程序

1、当发生传染病散发病例时:

经治医师按照《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及时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并立即填写报告卡,上报医务科(疫情管理)。科室负责人应在医务科(医院疫情管理)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当出现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流行时:

①医务科即时向院领导报告,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

②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院感科、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护理工作及环境消毒工作。

③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及卫生执法大队做好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3、医务科应即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①组织卫生学监测人员和检验科到现场查找感染源,为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陪护人员以及可疑的药物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②组织临床、医技相关科室对病例的分布科室、分布人群和分布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寻找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

③提出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感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防控措施,并督导相关科室切实落实。

④指导临床科室对传染病病例进行隔离或转院,并实施彻底消毒等处理,必要时采取强制性隔离措施,封闭感染区,停止接收病人。

⑤事件处理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方案。

篇3:N医院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第二医院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章总则

急性肠道传染病可以引起爆发性大流行,危害人民健康,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其中的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了有效应对急性肠道传染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医院内可能发生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疫情。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领导小组。

医院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主任

成员:大内科、大外科、各科室、护理部主任,院感科、检验科科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内。

(二)成立了以业务副院长为组长,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专家小组。

(三)医院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工作队:

队长:分管副院长

副队长:总务科科长

成员:保卫科科长、总务科人员

二、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职责:

(一)协调与卫生局所属各相关部门及各级政府机构的关系,在卫生局及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使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收集、汇总、分析有关医院内疫情信息,并及时报告县卫生局及疾控中心,与相关部门交流信息。

(三)组织与领导急性肠道传染病人的实验室检测,临床救治,预防隔离和环境消毒。

(四)负责建立人员、物资、技术等保障机制,统一调配。

(五)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医院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的日常工作。

专家组职责:

(一)负责急性肠道传染病的医疗救治、会诊任务。

(二)必要时参加市、县的统一调动。

应急处置工作队职责:

(一)医院应急处置工作队负责医院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现场处置,必要时受卫生局统一调遣,参与县内急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的现场处置。

(二)医院应急救护队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急性肠道传染病人的救护工作。

三、常年开设肠道门诊:

根据医院建设布局条件,设置肠道门诊,做到与其它诊疗区域隔离,防止人流物流交叉。

肠道门诊设肠道专诊室,留观室。

肠道门诊配置按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基本要求执行。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设施按医疗机构肠道门诊消毒隔离设施要求执行。

医务人员防护按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医务人员防护要求执行。

第三章霍乱应急分级

根据霍乱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霍乱疫情划分为三级:重大(Ⅰ级)、较大(Ⅱ级)和一般(Ⅲ级)三级。

一、重大霍乱疫情(Ⅰ级)

霍乱在我县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其他市(州),有扩散趋势。

二、较大霍乱疫情(Ⅱ级)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三、一般霍乱疫情(Ⅲ级)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第四章监测与报告

一、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建立健全现有疾病的监测系统,一旦发生疫情,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扑灭。

二、责任报告人与报告程序

(一)凡有可能接触急性肠道传染病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腹泻门诊要严格规范登记,使用统一制定的《腹泻门诊病人登记表》,详细记录病人基本情况,腹泻门诊工作人员在诊疗中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人,要按规定报告疫情。对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就地隔离作好消毒和院感控制工作,并以最快方式报告院领导及县疾控中心。

(三)按规定实行周报告制度。

(四)发现霍乱疫情,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和卫生局应急办报告。

第五章现场处置

一、处置原则:

所有现场人员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及时处理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

急性肠道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管理。

二、工作程序:

(一)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着重掌握以霍乱病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的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腹泻门诊归在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并有明显的分流标志,所有腹泻病人均到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腹泻门诊就诊。腹泻门诊开展霍乱病原学检查,无疫情期间,抽检率达10%以上,疫情发生期间做到有泻必检,采用霍乱快诊试纸条检测技术。

对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二)现场处置

在医院感染科腹泻门诊诊断室和观察室,配备防蝇设施和盛放吐泻物的专用容器及医疗抢救,消毒等药械。对病人吐泻物及污染物,场所随时消毒,病人离开后进行终末消毒。

(三)医护人员防护:

1、腹泻门诊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穿戴工作衣、帽。进入疑似病人或霍乱病人废染区工作时要穿戴隔离衣、鞋、口罩。

2、我院腹泻门诊将按《传染病防治法》及院感规范管理和开展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加完善此项工作。

篇4:N医院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预案

第二医院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预案

为科学、规范、有序的开展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有效的防范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与领导

1、医院防治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保健科、院感科科长

成员:、大内科、呼吸科、感染科、护理部主任,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

医院领导小组负责全院防治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处理的领导、指挥、协调工作,常设机构设在医务科。

2、医院防治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专家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大内科主任)

成员:临床各科室主任、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

医院专家组负责全院防治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治疗、会诊指导工作,并服从县上的统一调动。

3、医院防治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后勤、设备保障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总务科、设备科科长

成员:总务科和设备科人员

医院后勤、设备小组负责防治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所需设备、防治物品、卫生材料、药品的供应。

二、培训、预防

1、医务科将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并考试。使广大医务人员掌握最新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知识和防护标准。

2、加强对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更换医院宣传栏。

3、广大医务人员要利用为病人诊病治病的机会,向病人及家属宣传防治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

三、疫情报告

1、发现疫情后,严格按照所发生传染病的报卡程序报卡。

2、发现疫情后报告医务科(白天)、院总值班(下班时间)。

3、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发现疫情后报告县疾控中心,(下班时间报告县卫生局值班室)。

篇5: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网络报告制度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网络报告制度

一、突发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网络报告由防保科负责管理,设网络直报专职人员,专职人员要保守网络直报的密码。

二、“网报”人员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调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

三、临床医生是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交防治科。

四、防保科人员收取传染病报告卡,经核实后立即网络报告。

五、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和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并应于2小时内网络直报。

六、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6小时内网络直报。

七、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网络直报。

八、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立即报告院领导和市卫生局。

九、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卡时必须详细填写完整项目,住址必须详细到门牌号。

十、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